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价值观 ppt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源头开始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13:22:27&)
330字(5342/41)
( 14:26:19)
( 17:42:50)
( 11:04:07)
137字(19/0)
( 12:04:38)
27字(12/0)
( 16:18:56)
( 13:23:25)
30字(14/0)
( 11:22:06)
426字(85/1)
( 13:52:33)
216字(6/0)
( 11:13:20)
( 11:05:43)
0字(201/0)
( 11:04:01)
( 11:00:12)
53字(64/0)
( 10:59:42)
30字(292/0)
( 10:59:15)
42字(65/0)
( 10:58:53)
48字(39/0)
( 10:58:27)
53字(162/0)
( 10:57:48)
27字(189/0)
( 10:57:09)
44字(58/0)
( 10:56:33)
70字(70/0)
( 09:58:14)
25字(130/0)
( 09:35:11)
92字(105/0)
( 08:04:42)
380字(93/0)
( 08:04:21)
300字(28/0)
( 08:03:21)
507字(120/0)
( 08:02:35)
276字(47/0)
( 08:01:55)
347字(22/0)
( 08:01:30)
276字(6/0)
( 08:01:09)
378字(14/0)
( 00:30:31)
57字(580/0)
( 23:50:15)
42字(292/0)
( 23:42:30)
84字(23/0)
( 23:33:41)
122字(15/0)
( 23:28:01)
50字(42/0)
( 23:20:07)
( 22:01:06)
( 16:54:12)
( 16:02:16)
15字(156/0)
( 14:23:35)
( 13:47:16)
( 13:41:58)
14字(841/0)
( 13:07:05)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 & 正文
章剑华:谈传统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讲座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听众,由江苏省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南京图书馆、新华日报讲坛联合主办的江苏讲坛南图系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今天已经第四讲。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邀请到,应该说是我们南京图书馆的老领导,是我们文化厅的老领导,也是我们南图讲座的老朋友,主要的坛主章剑华博士、教授来到这里,和大家来聊一聊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
  章剑华先生是江苏宜兴人,文学博士,曾经做过江苏广电总台台长、我们文化厅厅长、江苏省书法院院长,还做过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任江苏省文化艺术联合会党组书记、宣传部副部长。我想以上的头衔都是表征文化的形式,但是对于章厅长来说,因为我习惯喊他章厅长,不管他的职务怎么变化,因为他和我的联系是做我的直接领导,因此我一直尊称他为章厅长。章厅长不但是在我们江苏,乃至全国有这样形式的文化的头衔。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章厅长在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上也是能够得到集中体现,因为他会写字,而且字写的非常好;他会作诗,诗作的也非常好;他还著书,书写的同样好。他先后出版了各种专著八部,这八部我也是非常有幸地去拜读过,应该就我们真正做教学和科研的大学老师来说,一生能够写三本以上的个人专著这位教授已经了得了,但是我们的章厅长在这样一个繁忙当中写了这么多书,真是令我们非常敬仰。而且这些书无论就其学术性、理论性、思想性,一句话文化性都是令人赞叹不已。
  最后我要讲的我们这一个主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如果要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一定要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所以说今天章厅长给我们带来的这个主题,应该是最契合来讲的。因此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章剑华先生开讲。
& & 【主讲人】
  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刚才许馆长一番介绍,我都有点冒汗了,没有做得那么好。但是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再一次来到南图讲坛和大家来分享学习的体会。南图讲坛 也是我在文化厅任上创办,至今已经十年,十年磨一剑了不起。做一件事情能够坚持十年,就一定能做好。这个坚持当然是南图的努力,同时也是在座各位听众的配合、努力,也说明了我们江苏、我们南京有很好的文化氛围。昨天晚上我看电视,有一条消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接待外国专家,其中习总书记有一句话就是中国要永远做学习的大国。也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持续地兴旺发达,必须学习,必须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认为南图讲坛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课堂。
  我今天到这里来讲课,实际上也是向大家学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大家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在座的有老同志比我年长的,那是经历了我们国家最贫穷最苦难的阶段。我出生以后,也是我们国家非常困难的时期,之后我们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文化大革命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搞到了崩溃的边缘,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创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也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那是非常了不起的。那么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国家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包括文化建设。
  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我们应当清醒。比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比如最严重的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再比如文化建设,前十年可以说是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比如说文化产业化,一讲到文化就是要赚钱,就是要搞产业。再比如文化的庸俗化,许多文艺作品不是宣传正能量,而且非常的庸俗。我当十年文化厅长也身处其中,既为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而自豪,同时也为文化建设当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感到自责,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取得的成就应当给予歌颂,但是我们对于问题也应当正视,一定要引起重视要看到。所以在文化建设和其他各项建设当中,我觉得我们最重大的一个缺陷就是思想文化建设不够,国民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有待弘扬。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出现了很多思想精神方面的问题。我们一方面经济发展,一方面我们的信仰缺失,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些问题。
  我们大家知道,我们有非常有名的一个电视栏目,我原来搞过电视,也办过电视栏目,很多的综艺栏目。但是我觉得综艺栏目、电视娱乐让人们轻松这是应该的,但是它有一个底线就是要无毒无害,我是在多个场合讲。但是我们有些栏目当然很红火,我不讲现在,也不讲所有这档栏目的所有内容,起码我们印象深的就是有一位小年轻就在这么一个大众传媒这么影响大的一个栏目当中说了一句话:宁可坐在宝马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不要看这么一句话,它表示了一个青年人的价值观,她的价值判断、价值标准是什么,发生了严重的问题。而且由于是大众传播,对很多人,尤其是对年轻人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所以我觉得价值观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
  再比如说前不久在韩国办了一个食品展览会、博览会,我们中国去放了六十多个摊位,但是在中国的食品摊位前面几乎没有人问津,没有人去。为什么?因为认为中国的食品不安全,缺乏诚信,有许多添加剂在里面,我们还一直以中华民族的食品为骄傲。最近又在放《舌尖上的中国》,我们吃的怎么好,怎么的品种多,所以这种情况不要看是小事,是大事。作为一个国外的政要,非常有名、重要的、重量级的政治人物说过,他说不要看中国现在非常的富,但是在二十年以后有可能成为最穷的国家,希拉里讲的大家都知道。这个话当然是对中国的攻击污蔑,不一定完全正确,我们也不会承认,但是从反面提醒了我们,要注意不要以为经济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不提高,如果缺乏诚信,如果年轻人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的追求,那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中央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几年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所以在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就通过了一个决定,从这个决定当中就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十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三个提倡,三个倡导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一个最新的概括。到2013年,也就是去年底,中央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地来贯彻执行。所以我觉得价值观、人生观非常重要,中央也很重视。
  我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和大家做一点交流。那么什么叫价值观?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对人与事的价值判断、价值标准,也就是说有没有价值,价值是多大多小。这是一个人对一件事,你判断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对与不对、是与非,那就是价值观。那么什么叫核心价值观,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因为价值观有一般的价值观、普通的价值观,那么核心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起主导作用的价值判断,而且它是有共性、有长远性。这个价值观不是说临时随便提出来的,也不是你一个人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共有,而且长期起作用的价值判断。那么什么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要素:一个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指导,这是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三个要素就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要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应该是有三个要素。那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刚才许馆长已经讲到了,我今天就是主要围绕这个来讲。
  为什么呢,习总书记在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非常之强调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精神。习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固有其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总书记讲这是一个根本,传统文化是源头、是根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抑的予以继承。这是对待传统文化精神,我们要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和源头。所以我今天主要就是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讲三个问题。
  先讲中华传统文化,在座许多都是老同志可能比我熟悉,只是把它扼要的梳理一下。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还有一种分法是五大文明古国。这五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一个是巴比伦,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巴比伦最早四千年前,就出现了人类的文明,而且是相当的发达,在科学、数学方面,古代的巴比伦就相当的发达。而且它对人类的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制定了人类的第一部法律、法典,这是人类最早的怎么样规范社会,怎么样按法律来行动、行事。第一部法律是伊拉克,第一部法律当中就有绞刑的规定,犯了重罪就要绞刑,这部法律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家知道萨达姆绞刑,那就是四千年前那部法典当中就有规定的。第二个文明古国是埃及,那大家更加熟悉,埃及大约有三千到四千年的历史,埃及最出名的就是金字塔,那了不得。金字塔不光是指一个建筑,现在还是一个谜,能造金字塔说明当时的技术,科学技术,古代的科学技术、数学、力学等等,都到了非常非常高的地步,我们现在人有的还不能理解。第三个就是中国,五大文明我们在时间上排就是中国,大概是二千五百年前,公元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四五千年前,我们算。我们讲到中国的文明古国,我们讲我们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所谓上下五千年就是从夏朝开始,也就是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我们现在是公元二十一世纪,正好是四千多年,我们号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中国的文明,中国对人类的贡献非常之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四大发明、四大创造,这个大家都知道。第四个文明古国就是印度,印度我觉得古代也非常发达,那么最重要的、影响至今,影响世界的两项:一个是数字0到10是印度发明的,后来叫阿拉伯文字,实际上是错的,是传到阿拉伯去的。印度是最早使用阿拉伯数字的,123456是印度发明的;印度还有一个就是佛教,是印度发明的。第五个文明古国就是古希腊,古代希腊大家也都非常知道,它的建筑、文学、戏剧、雕塑,那在古代就相当的发达,可以到希腊去看一看,它的神庙那个建筑不得了。
  那么在世界的五大文明体系当中,五大文明体系或者说五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从古到今生生不息、连续不断。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是不光是我们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五大文明体系、五大文明古国当中,上下一直连下来的,生生不息唯有中华文化,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在其他文明体系当中,有的中断了、有的衰弱了、有的就彻底灭亡了。这个我们现在知道的,你比如说伊拉克现在衰弱了,印度、埃及都衰弱。还有的就是彻底地毁灭了,我们其中知道的一个文明体系,就是玛雅文明,古玛雅文明。也就是在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当中,一个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遗迹,城市的遗迹,那个建筑,留下来的建筑这些东西非常宏伟,不亚于金字塔,不亚于希腊的神庙。但是这个文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消亡的,这个文明的过程谁都不知道。所以人类有许多的文明,从古到今,有些文明我们还没有发现过,还不知道也有。
  只有中华文化,你看从古到今都有文字的记载,而且国家一直连续下来,我们的民族一直延续下来,这是非常伟大的。那么为什么中华文化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它的精神、它的内涵。所以接下来我就要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文化的核心概括起来六个字,中庸、和谐、道德六个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总结中华文化,我首先来讲中庸。前几年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也是在这里有一个讲座,我主持的。他在这个讲座当中讲中华文化的核心,他说是大中小。所谓大就是大同,世界大同中国人首先提出来的。中就是中庸,中庸之道。小就是小康社会,提出人们生活的一个社会途径。社会理想大中小,我认为大中小的概括是有道理的,但是最主要的是中庸,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过去我记得我小时候,文革批中庸之道,其实中国人的哲学中庸之道是非常深刻,我们过去是把它庸俗化、简单化。其实中庸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人的追求,理想追求。中庸不是不偏不倚取其中,或者0到1当中0.5就叫中庸,就是中间不偏不倚,我们简单的讲,其实中庸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这个是中国人的智慧。不是说,你不能走极端,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不能走极端,你不能太过,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两极之间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点,不是指中间这一点,而是最合适、最有效。我们科学上有一个黄金分割法0.618,我觉得我们这个中庸用科学来解释就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不偏不倚,而是说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最合适的处事办法,这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文化。
  中国人的哲学文化第二个内涵就是和谐,这个大家也很熟悉,我们原来的文化部的部长是我们江苏去的孙家正,可能都比较熟悉,他是一位文化官员。在美国一个著名大学有一次演讲,那是比较早了,介绍中华文化外国人不懂,听不懂什么中华文化什么,他说你们外国人到中国去,第一次去肯定要到北京,到了北京你们一定要去故宫,故宫里面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所谓太和就是人和自然、人和宇宙的和谐,所谓中和就是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是中和,还有保和,保和就是人自身的和谐。我们人自身是一个系统,有生理的和谐和精神的和谐,我们一个人为什么身体好、身体不好,为什么会生病,生病就是我们身体这个系统,要么就是你生理系统不平衡了,要么就是你心态、精神不平衡了,你就生病。所以我们的中医就是根据这个理论来进行的,医生、中医帮你看,要调和一下、调剂一下。所以中国人的和谐不是简单的,大家团结,大家和睦,那是很深刻的一个概念,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要和谐。而且我们的这种和谐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就是和而不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和,大家就一团和气就叫和,而且要有不同的生命状态,不同的思想观念,共生共荣,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观点。就是说一片森林,你怎么会成为森林,有各种树种才能够欣欣向荣,你要允许各种生物、植物的存在。作为一个社会来说,你要应当容忍各种人的存在,各种思想的存在,和而不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理念。
  第三个核心就是道德,这是我们经常讲的道德。那么什么是道德,道实际上就是我们古人讲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德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这是我们中国非常讲究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规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都要有一定的规范,人与社会要按这种关系来加以处理,不能乱要有次序。那么中庸、和谐、道德,它的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四个字天人合一。中国人提出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界,人就是人类,合就是要能够相互的理解、相互包容,一最后就是要合为一体,达到美好的境界。所以中华文化应该说是非常之深厚,同时也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我们都讲清楚了人与社会怎么相处,人与人怎么相处,人自己怎么生存,这些都在我们古人的哲学思想当中有明确的答案。这些中华文化我认为,为什么那么深厚久远、那么伟大,这都是我们祖祖辈辈、我们的先人延续创造,应该说确实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财富,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但是这些文化思想,这些人类生存的经验,必须通过提炼、概括、提出。
  那就是我下面要讲的,在人类的文明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伟人、名人,我们中国称之为圣贤。历史上出现了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代表人物,出现了许多伟人、名人,当然历史不是他们创造的,文化也不是他们创造的,但是我们的许多精神财富,许多理论都是由他们来总结、概括、提出,我们称之为伟人、圣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出现过一个现象,很重要的一个现象,是德国的一位哲学家提出来的。他发现了一个现象,他把整个全世界人类发展的过程做了一番研究,他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就是在公元前600至300年间,也就是这个一段时间,离开我们大概是二千五百年左右,在地球上面北纬二十五度到三十五度的区间当中,出现了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人类文明,人类的思想就在这么短时间,一个狭窄区域之内同时产生这个现象。在希腊有三哲大家都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哲人,他们提出了伦理学、美学、教育学一系列的现在西方欧洲的一些哲学思想,是他们创造的基础。再比如在犹太以色列,它有一批先知先觉提出了神的概念、上帝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人类应当受到尊敬。这个不展开了,很深,很深刻的。
  再一个就是印度的佛教,再一个就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就是诸子百家,孔子、老子、荀子、孟子、墨子等等,就那个时期一大批思想家出现,思想非常活跃,而且提出了许多理论,到现在都不过时。大家知道两千五百年前交通很不发达,也没有通讯,相互之间全球不可能有联系。但是就在这个时期,同时产生那么许多的思想家,人类的文明就以这一个氛围进入了新的一个文明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那么中国,我前面讲了,文化是生生不息,也就是从春秋战国以后,我国历史的文明一直延续下来,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伟人,也就是称之为圣人。我有一个阶段梳理中国的文化史思想,在梳理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中国从古到今都是连续不断,每一个时期都有我们的思想家,有我们的文化名人,我把它梳理出一百个圣人。所谓圣人,简单的说就是立德、立功、立言,他是道德模范,同时他建功立业,还有他有理论、有著作,我们称之为圣人。这个应该是从古到今,从古代传说当中的圣人一直到清代的曾国藩,我把它大体梳理一下,我发现这一百个圣人就代表了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发展脉络、一个发展过程。那么这些圣人他提出了什么思想,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会称之为圣人,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是有他的伟大之处,都有他的思想理论,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到现在还有他的影响。我在这里讲几个圣人的故事,或者是他们的事迹,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唐尧禅让,我们知道我们中国传说当中第一位圣人是尧,他老的时候要传位,过去是氏族传位,但是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不成材,那么怎样选一个继承人,他周边的人就推举了一个人叫舜,他做了一个表态,大家不同意他儿子接他的班,他表了态说了一句话“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也就是什么意思呢,不能让天下的人受害而使一个人得利,所以说不能让他儿子一个人得利来害了老百姓,所以从他开始建立了禅让制。你比如说他让给了舜,舜老了以后他又重复了这句话“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没有把他的王位让给他的儿子,就是让给了夏禹,就是说选人任人从古代就开始了,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第二个故事就是大禹治水,古代我们中国水灾特别多,黄河水灾特别多,那就是要去治水。大禹的父亲去治水,让他去治水他也非常敬业,但是他是采取堵的办法,就是筑坝、堵,堵了之后没有治好,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后来就夏禹,他的儿子接班去治水,他就采取疏导的办法,而且在治水的过程当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大禹治水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两个精神财富,一是疏导的方法,疏导不光是治水,我们现在从事其他工作,包括我们领导工作,包括我们其他的工作,不能一味地去堵,而是要疏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再一个敬业精神。
  第三个故事就是老子作《道德经》,老子是奇人,他是一个奇人,传说当中,记载当中的,人是有这么个人,传说当中他是一个奇人,为什么?他姓李,为什么叫李耳,就是一生下来耳朵非常非常大,特别的大,叫李耳。为什么叫老子,因为他一生下来胡子是白的,眉毛是白的,老子这是一个奇人。问题这个奇人,还做了一篇非常奇怪的文章,我们现在看起来叫奇文《道德经》。那么《道德经》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老子在他的晚年看到周王朝衰落下去,他就要离开这个国家到秦国去,他要走了,他觉得这个国家没希望了,他看不惯了,他要走了。走到函谷关,也就是说一个国界要出关了,现在要出国了,出国古代也是这样,不是你随便可以出关的,那就被拦下来了。守关的官员一看是老子来了,把他拦下来不能让他走,老子和他商量,你还是让我走,他说不行不能让你走,两个人就要谈。因为老子出不去,他要走,就像我们现在出国拿不到护照不行,他要拿他的护照,那就在讲条件。这样你写一篇文章,你把你的思想、想法写下来,老子没办法,就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这个《道德经》写出来以后,海关关长,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关长他说我不当官了,我跟你走了,佩服的不得了。《道德经》现在在世界上,除了《圣经》,就是《道德经》印的最多,世界上印刷的书籍最多的,就是《圣经》和《道德经》,了不起。里面提出了很多的哲学思想,我这里不展开讲。
  再次讲孔子与《论语》,孔子大家非常了解了,是中国的至圣,最大的圣人。孔子有三个七十二,七十二岁,周游了七十二个国家,培养了有名的七十二个弟子。他弟子三千,但是有名的七十二,三个七十二,那了不得。那么《论语》不是他自己写的,古代就是带学生讲课,后来他的学生就把孔子讲的话记录下来,那就是《论语》。《论语》当中,中国的哲学、中国的精神,基本上很多都容纳进去了,非常智慧。所以有一次国际会议,有一些科学家在一起聚会,讨论现在世界重要的问题,人类的问题,后来得出一个结论:现在我们都没办法,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看看孔子的思想。这是国际科学家的聚会,可见孔子的思想对人类的影响多大。你比如说鲁哀公问孔子,要做些什么事情才能够让老百姓服气、服从。当皇帝的要请教他,他治理国家怎么样让老百姓能够服气、服从。孔子回答要把真正正直的人提拔上来,放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服气了。如果把不正直的人提拔上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那老百姓就不服气了,讲的非常有道理。现在我们很多地方,是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你这个怎么弄好呢,孔子当时就提出来了。那么又有人向孔子问政治,怎么样来治理,什么叫政治。孔子说所谓政治,就是一个正字,当官的人要端正就是政治。又有人来问孔子治理国家,怎么样来治理国家,治理国家他说有三件事情很重要,古代讲三件事情很重要。孔子讲三件事情,一个是要有粮食,粮食要充足,就是要吃饱;在一个就是要有军事,你治理国家没有军事,这个国家是保不住的;还有一条是要有人民对政府的信心,要有信心,人民要有信心,这三条。如果做这三条,你治理国家就没有问题了,一个国家就能管的好、保得住了。那么这个人又问孔子,他说如果迫不得已的话,我三条做不到,只能做两条,看去掉哪一条。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军事不要了,那没办法,粮食老百姓还是要吃的。那个人又问他万一我两条也做不到,我只能做到一条怎么办?孔子说把粮食去掉,宁可饿死还是要让人民有信心,看到希望,看到这个民族还能延续,我死了民族还能延续,首先要有信心。所以我们讲要有价值观,要有信仰,如果一个国家连信仰都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这个国家搞不好,这个是我讲的第四个故事。
  第五个故事,就是司马迁作《史记》,大家都知道中国第一部通史,司马迁。司马迁什么人,司马迁是在当时受了极刑。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刑罚,相当严酷,你比如说五马分尸,还有把膝盖以下全部砍掉,还有是打断你的脊骨,还有是活埋,那么最严重的就是司马迁得到的,最严重的刑罚。就是把男性的生殖器割掉-腐刑,那个不光是生理上的侮辱,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彻底摧残,比枪毙还要严重。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迁按照他父亲的遗愿,完成了第一部中国的通史,而且这部通史是我们二十四史上最早、最主要、最伟大的一部书。中国的历史贯穿下来,而且是秉笔直书,所以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李时珍编《本草纲目》。大家知道二十七年时间,过去中医没有现在的这种科学地去它的这个炒其他中药的东西,去进行科学的测定,都只能够用试验,用经验,甚至都要用口自己去品尝。其中有一种花,发现用于麻醉,古代也要手术,手术也要麻醉,麻醉就是用一种草,但是这种草,你吃了这种草,就有可能手舞足蹈,要么就是昏迷不醒,但是这是非常好的一个麻醉的用品。李时珍就自己一点一点地品尝、试验,所以他其他的《本草纲目》的很多都是千辛万苦,最后写成这本书。
  我上面举这些例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有思想、有圣人,确实是立德、立功、立言,就是靠人民群众的创造,靠我们先人的创造,靠圣贤的这种思想,把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传承下来。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大问题,后面两个简单点了,第二个我讲一讲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在核心价值观当中的体现。我前面介绍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当中把它概括成二十四个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十四个字排列在一起,是核心价值观,那它可以分三个层次、三个层面。一个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价值标准是什么,我们要达到怎么样,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我理解硬实力,经济、军事、科技。民主、文明、和谐,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在世界上有没有地位,既要有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第二个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一个社会要和谐、要稳定、要发展,它的价值取向必须是自由的、平等的、公正的、法治的。第三个层面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个人层面。我们在座都要有个人价值观,主要是这八个字。这二十四个字,我前面为什么要讲中华文化,它是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这个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领导想出来的,也不是专家编出来的,不是大家想想编编,几个搞文字的人在一起凑一下,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体现,这二十四个字几乎都可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找到它的根源。
  我前面都讲了,中华文化你们去对照一下,我简单的对照一下,你比如说富强,孔子提出的小康社会,在当初来说基本上也算是一个富强。那么商鞅变法当中有一句话,“民意殷盛,国以富强”,我们古代先人就是国家首先要富强。第二个是民主,我前面讲的禅让制,选人任人那就是民主,也算民主的雏形。再比如我们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古代来说也还是非常先进的一个制度,是民主的制度。那过去是世袭的话,那都是贵族永远是贵族,老百姓永远是老百姓,穷人永远是穷人,没有翻身之日。自从有了科举制度,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就是最穷的人,山沟里面的人,三辈子都是没文化的人,轮到他儿子刻苦的话,他读书,他能一直做官到京城。科举,古代也是一个民主的因子。
  再比如说文明,中华民族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是非常讲礼仪的、讲文明的。再比如说和谐,那就不用讲了,我前面讲了很多。自由,我们中国人也是向往自由,我们现在讲中国梦,中国梦我做了一个研究,我说最早的梦叫万年之梦。万年之梦谁做的梦呢?黄帝,我们的祖先,炎黄子孙,黄帝做的梦。他有一天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很远的国家,这个国家他从来没去过,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非常的自由自在,没有国王,也没有当官的,大家都平等和自然融为一体。当然这是一个传说,就是体现了我们的古人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不要有人来管,自己自由,自由自在。再一个大家也都熟悉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它也是这个思想,就是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大家自由自在,没人管和自然融为一体,反映了一种人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比如说平等,我们古人也是追求平等,你比如说前面科举制度是平等的,大家都可以参加考试。孔子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有教无类”,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你穷人,没有社会地位的人,都有享有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所以公正也是有出处的。我们大家都知道包公,执法如山,要公正,中国人要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再比如说法治,我们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流派,儒家和法家,法家就是说以法治国,要建立严格的法律。再比如说爱国,就是古代我们的爱国故事太多了,中华民族,爱国如家。敬业我们也是有传统的,“敬业乐群”孔子就提出来,一个人一定要勤奋、刻苦,一定要谨慎、尽责、尽心尽责,要敬业,我们古人就非常提倡这一点。诚信,中国人更要讲究诚信,以诚相待,政府要有诚信,老百姓要有诚信。商鞅变法,开始老百姓就不相信你这个变法,你怎么可能这么变呢。商鞅想了一个办法,在南门放了一根木头,说有人如果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你十金。十金不得了,人家一看木头也不是太重,搬到北门很容易的,但是就是没有人去搬,不相信,你这个话肯定不可能。而后来,居然有个人搬了就得到了奖,诚信树立起来了,他这个变法人们拥护了,诚信是中国传统观念很重要的。我前两天看习总书记有一个,不知道是网上传的,微信里面发的,习总书记讲了从小我父亲习仲勋家教很严,最主要的就是要讲诚信。还有一个是友善,这个我们中国人就更讲究友善了,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怎么样和睦相处。
  总而言之,我今天要强调的就是说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最主要的、我们的根本性的东西和中华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当然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光继承传统,而我们现在社会在发展,世界大家开放了,我们不能光守住我们的传统,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也要看到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也有不良的东西,也有不够的东西。你比如说我认为我们最差的两条,就是民主的思想不够,我们传统文化当中民主的思想不够。再比如说平等的思想不够,人人平等,虽然有人提出过民主平等,我们古代文化当中也有的。但是总体而言,在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当中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不够的。所以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习总书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融入时代精神,也就是要改革创新、开放包容。你比如说我们把民主要放进去,平等要放进去,包括我们还要吸收西方先进的东西、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思想,而我们不能说就只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好,西方都不好,也不是。西方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社会它为什么也很发达,它也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包括思想。我们也要能够包容,甚至能够吸收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传播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达成共识,就是这个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共同来遵守,共同来践行的,那就要得到大家的认同。我前面讲,不是你领导说了算,也不是你专家说了算,而是要我们全体人民,大家有这么个共识来共同来培育。首先我觉得我们今天我为什么来和大家来交流,等会大家有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就是说我们要达成共识。而且你们注意,我们中央提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我个人理解也不是完全定型了,不变了,一成不变了,培育那它还在发展。
  第二个我认为要遇人化人,就是要用核心价值观去教育人、培养人、帮助人,因为核心价值观提出来以后,不是说简单的你就要去一道命令下来,这个核心价值观不是说下一道文件、作一个规定,而是要通过教育让大家来接受它。孔子有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过去我们认为它是一个愚民政策,就是讲原来我们理解断句断错了,认为是对老百姓他们如果可以用的,我们要用他们,不能够用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让他们知道,愚民政策,过去理解错了。孔子本身的意思是什么呢,“宁可私由之,不可私知之”,就是讲如果老百姓素质高,我们就要给他创造宽松的条件,如果有的人素质不高,我们就要去教育他让他知道。我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这样,我觉得如果有的人不知道,我们就要去通过我们各种形式去让他知道,甚至去教育他、培养他,所以我觉得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有些要发挥遇人化人的作用。
  再一个第三点,就是要广泛的传播,要让大家知道。不光是几个人知道,发一个文件就是要向我们所有的人都能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内容要传播。像我们今天也是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的、艺术的形式。我就提过一个建议,省里开会我去建议,你不要光拿核心价值观去教育,去给人家上课,而不要完全像我今天这样上课,你融入到一些文艺作品当中做看不见的宣传,人家容易接受。你像美国人,他们就比较高明宣传,他们从来不去搞教育、宣讲等等,上课,它的电影当中、它的动漫当中都有它的国家利益,核心价值观。你去看它的电影,现在我们的年轻一代,他们为什么接受西方思想呢,他们又没有来教育你们。它就让你看电影,看它的电影,无形当中就接受了,我们也要学会这种方法。再比如我们现在大家微博、微信,我看内容非常的丰富,我也搞个微博,可能在座的我是你们的粉丝,你们有的还是我的粉丝,我有三百二十万的粉丝。我现在又搞一个微信,微信不得了,什么内容都有,它就是一本书、一本杂志、一个频道,内容相当丰富。不光是新闻,有知识的,有美文等等,容量非常之大。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些新媒体,来宣传我们的东西,而且要采取好的、人家接受的形式。
  最后一点,我觉得就是要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大家不能够光去教育别人,我们从点滴做起,来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来树立国人的总体形象,还得要靠大家的努力。就像在座的,我觉得能够坐在这里,经常来听讲座,注重学习,他素质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我今天讲课也非常感动的,在座的,有的是老同志,听了我讲了近一个多小时,大家都非常尊重我,听我的讲座我很感动,所以我也感谢大家,我今天就讲这些,有些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非常感谢章厅长的精彩讲座,刚才开讲之前,章厅长说我介绍让他身上冒汗,冒没冒汗我不知道,但是今天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听下来他让我冒汗。为什么?因为我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我专门研究儒道佛,所以说在这讲了以后,我是感触良多,我经常讲这一句话,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水平,这本书、这篇文章有没有水平,我提出了五性,这个五性应该在学术界已经被广泛认可。讲这个人有没有水平,首先要体现他的学术性,第二看他有没有理论性,第三看他有没有思想性,第四看他符合不符合现实性,最后一个就是说所有这四性能不能合乎人性的对待。因此我觉得章厅长今天的报告应该说对这五性的呈现,是非常非常令人赞叹的。
  那么我要讲的第二点,大家知道,我想章厅长今天一个多小时的讲座,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精神,一个是信仰,所以讲他抓的非常非常的准确。文化的基础是核心,文化的基础核心是思想,而思想最核心的是精神,精神最核心的是信仰。所以他在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时候,我这一个专门研究的一个学者,当时我就在想章厅长何以可能,如何做到了这一点。真的,我确实非常的佩服。那么说通过章厅长的讲课,我们会发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谈的将我们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大家注意听习近平总书记谈的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最根本的、最特殊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精神标识,章厅长这样的一个解释就把我们中华民族的这样的一种精神全部呈现出来了,并且呼唤我们要化人。古人有这句话“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那么在这点上,因为章厅长做过我们十年的文化厅厅长,他对文化的理解真的是到了骨髓,所以说他讲的太精彩,我不想做过多的、太多的评点。我想对他的欣赏,对他的敬仰,我们只能以最热烈的掌声给予表示,谢谢他!
  我认为传统文化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传统文化,我讲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就是生生不息,从古到今一直活着,其他的有的都死掉了,中国有些东西既是传统文化也是时代精神,我前面都解释了。你说二十四个字当中有许多是传统文化,有许多就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精神,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我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永具生命力,永远有它的现实作用,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认为二十四个字,我个人认为,我没有这个权,但是我认为一定会写到课堂的教科书当中,而且一定会体现二十四个字的精神对青年一代、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谢谢!
来源:江苏大讲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价值观 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