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是谁

(写在当下)希望把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年轻人
希望把国家最高科技奖颁给年轻人
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吴良镛和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获得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两位科学家的年龄分别是90岁和92岁,按说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历年来所有20名获奖者的年龄时(统计资料附后),他们受奖时的平均年龄为竟然高达81.3岁,高于90岁的有5人,低于70岁的仅有两人(而且恰恰是这两人已经在2005年和2006年去世)。面对这种高龄现实,不禁要对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颁发说上几句。
&首先声明,已经获得奖励的20位科学家,都是德高望重、功勋卓著,受到了国人的普遍认可和尊重,他们个人获奖理所当然、无可非议。但这个群体的年龄实在太大,大大超出了国人的预期寿命,恐怕科学家群体中的多数人仅就年龄来讲就有点可望不可及。如果开始颁奖的几年,符合获奖条件的科学家太多,把奖项优先授予年长者符合常理,但在此奖已经颁发十多年以后依然如故,就与奖项的设立初衷有所背离了。既然是奖励,就要有褒奖、有激励。个人认为此前的奖励,褒奖的成份太重了,激励的力度和效果不够。
我们注意到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目的是,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其中的核心是调动积极性、创造性,那么我们应该调动哪部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个人认为最应该调动并且潜力最大的应该是中青年人,因为这个群体的体力精力最为充沛,在科学领域取得突破的概率会更高。即使他们现在的成就不如更为年长的科学家,但如果把奖励的重点放在这个人群中,其激励示范效应会更强烈。
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先进模范人物的褒奖是比较慎重的,防止一旦此后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宣传工作的被动。但这种担忧似乎不必类推到科学奖励上。我们奖励的是一个人的科学贡献,即使他以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他的科学成就放在那里,就全然不必为之烦恼。我们的科技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如果现在还不加大对年轻人的培养、激励力度,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永远只是一句空话,成为科技强国也只能是变不成现实的梦想。
希望来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奖者不再是耄耋老人,希望更多的年轻科学家脱颖而出!
20位获奖科学家受奖时的年龄统计
(获奖年度,姓名,受奖时年龄):
2000袁隆平71
2000吴文俊72
昆61(2005年去世)
选65(2006年去世)
2002金怡濂74
2003刘东生87(2008年去世)
2003王永志72
2005吴孟超84
2005叶笃正90
2006李振声76
2007闵恩泽84
2007吴征镒92
2008王忠诚84
2008徐光宪89
2009谷超豪84
2009孙家栋81
2010师昌绪91
2010王振义87
2011谢家麟92
2011吴良镛9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 欢迎您回来!
当前位置: >>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江西资讯: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社会资讯:
社会资讯:
江西资讯:
江西资讯:
江西资讯:
江西资讯:
江西资讯:
江西资讯:
明星娱乐:
最高科技奖得主担忧称年轻人只想从政或经商
本报天津5月11日电(记者张国)92岁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院士“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我国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人过少。昨天,他在母校天津大学演讲时说出了自己的忧虑。师昌绪直言,我国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太少,从这一点来看,情况“恐怕还不如解放初期”。新中国成立之初,若问小孩将来想干什么,很多人表示想当科学家。而现在,年轻人“不是想当官就是想当企业家”。 他说,在浮躁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急于求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做基础研究风险很大,可能干一辈子都一事无成。可高等学府里应该有人坐冷板凳,不能都搞“热点”,否则国家不可能成为强国。要想成为强国,就得多做真正有开创精神的工作,而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修修改改”。“我们现在不缺钱,缺的是激情,缺的是冒险精神和牺牲精神。”师昌绪说。他指出,如果靠“山寨”精神,永远成不了强国。有资料显示,根据多国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是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他认为,应该鼓励人们发挥想象力。究其原因,师昌绪说:“我们不是不聪明,只是教育体系和社会风气存在问题。”这次回母校,师昌绪事先准备了讲稿,不过他脱稿批评了社会的种种怪现象,请大家“批评指正”。他批评眼下的社会欠缺诚信和法治理念,并认为这与素质教育开展不力有关。他还批评了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导致目前大学教授重科研轻教学,名教授不上课,青年教师只能“现学现卖”,很难做到启发式教学。他举例说,自己当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时,有些著名教授长期教课,80多岁时还上讲台。今年92岁的师昌绪仍未停止工作。他认为自己得益于一个“比较正确的人生观”。在他的人生观中,人活着就要为人类作贡献,中国人就要为中国作贡献。他告诉天津大学的学子,衡量人生有两个指标,一个是作出的贡献,另一个是活得是否快乐。在获得快乐的方式中,“吃喝玩乐”的乐趣不能持久。
【重要声明】:红城网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目的,并不代表红城网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苏州天价樱桃一盒1198元 “切糕表示自愧不如”
一男子提着汽油威胁要炸楼
街头乱窜发小广告
业主违章搭建成风
无业男子冒充煤老板 一年内20多名女子被骗色
男子诈骗救尿毒症妻子获缓刑 律师否认法外施恩
网传“女友母亲同落水”标准答案:不救妈会坐牢
兰州上空现不明飞行物 同飞碟非常相似(图)
《康熙来了》否认蔡康永将请辞 称网友想太多
男子在3200辆公车投超三百万次广告求婚(图)
“美国大杏仁”更名巴旦木 忽悠中国消费者多年
赵本山回应徒弟打人:没打只是拉扯但要检讨
国人性教育数十年无进步 性知识靠“自学成才”
青岛现世界末日放假通知 还有2000元末日基金
北京男子花5万公交上登结婚宣言 绕三环一星期
iPad mini上市首日遇冷 产品被指缺乏创意
台湾女老师兼职当模特 拍性感照片引争议(图)
大三女生校内颈部中刀身亡 生前曾呼救未获帮助
福建一满载学生中巴连撞两车 致1死20余人伤
香港警察巧施“美男计”智擒卖淫集团女头目
用户名: 密码:&匿名
注意:遵守《互联网资讯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广告性质的评论会被删除,相关违规ID会被永久封杀。我国科技大奖得主“白发苍苍” 平均年龄81
文章导读:
对比世界主要经济体 最高科技奖德国奖金最高
印度获奖者最年轻 我国科技大奖得主最老平均81岁
2000年创立至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直存在着&两高&&&高奖励:500万元奖金;高年龄:获奖者平均年龄81岁。
继2009年两位超过80岁的专家获奖后,2010年,科技大奖颁给了两位超高龄学者&&90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师昌绪和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
根据法晚记者统计,到目前为止的18位获奖者,平均年龄达到81岁。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科技大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印度巴特纳加尔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必须在45岁以下。德国莱布尼茨奖,近10年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仅49岁。
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为何总是&白发苍苍&?
中国大奖得主平均年长德国获奖者32岁
随着最新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揭晓,90岁的得奖者师昌绪再次刷新了该奖项的高龄纪录,而获奖者年龄越来越大的趋势,也成为中国科技界的尴尬。
记者统计发现,在截至目前的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80岁-90岁之间的有12位,所占比例达66.7%,90岁的有1位,70岁-80岁的有4位,60岁-70岁的有1位,60岁以下为0。
相比于印度政府颁发的巴特纳加尔科学技术奖,其获奖者必须是45岁以下的科学家。
德国最重要的科研奖励&&莱布尼茨奖,近10年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仅为49岁,和中国相差了32岁。
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颁发的科学研究奖章,2005年-2009年金奖得主的平均年龄也才62.2岁。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的6位获奖者平均年龄也只是67.8岁。
编辑:沃冬栋
省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投诉电话(34
手机短信:
传真电话:(25
最生活,最宁波 — 现代金报
CopyRight (C)
All Right Reserved.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平均年龄83.5岁
&&&&来源:&&&&
&&&&&&字号
人民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申宁)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程开甲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从2000年开始设置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到今年共有24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获奖。其中90岁以上6人,80岁-89岁12人,70岁-79岁5人,60-69岁1人。刚刚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程开甲院士年龄最高,96岁;而2001年度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选院士获奖时只有65岁,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历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获奖时年龄
(责编:值班编辑、林露)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