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_学霸学习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第1-8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当代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史大事记
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专题参考辞典
您的位置:首页 - 科学发展观文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第1-8讲)
15:22:0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中国教育电视台“十一”期间播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纵横谈》
社科论坛(第一讲)
马克思:千年最伟大思想家
讲:张雷声、冯颜利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特邀主持人,很高兴在这里主持讨论一些大家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也欢迎大家提问。在讨论前,我与特邀专家先自我介绍一下。
主持人自我介绍。
张:自我介绍。
冯:大家好!我是冯颜利:颜色的颜、胜利的利,红颜色的获胜,世界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字幕:冯颜利,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授)
主持人:人类在刚过去的一千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类进步的画面)
谁在过去的千年中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最大?谁最能名留青史、受到万人敬仰?
西方媒体决定在网上投票,结果选出:拳王阿里为千年最伟大运动员、印度圣雄甘地为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意大利的达-芬奇成为千年最伟大艺术家,那么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画面:拳王阿里为千年最伟大运动员
印度圣雄甘地为千年最伟大世界领袖
意大利的达-芬奇为千年最伟大艺术家
谁是千年第一思想家?(大字字幕)(注:“大字字幕”在节目中起标题作用。其呈现形式要与其他字幕区别开来)
冯: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在资本主义故乡,接连爆出了四条震惊世界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新闻: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字幕画面:千年最伟大思想家排名: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金(英国科学家)
7.康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张:紧随其后,也就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主持人: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作为千年伟人的地位。
冯: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字幕: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远落在其后)。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主持人: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心脏,甚至是在西方社会的知识界,不是一次,而是四次,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能不令人信服:
(大字字幕)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主持人: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西方媒体认为,马克思主义“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冯:我认为,马克思之所以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依然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出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这个评选结果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值力量。但是,近年来,一部分人、特别是部分知识分子,崇拜西方,只注意西方为少数人服务的学说,只注意西方社会中过去陈腐的、抽象的理论,忽视了现在正在发展着的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张:是啊,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不管你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点。例如,奥地利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是一个对马克思一直持反对态度的资产阶级学者,面对资本主义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伟大,他认为马克思的学说是把伟大和生命力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马克思思想的完备性就在于,它在每个细节上都表现出正确性,并且使他的所有研究者都能领受到智慧的魔力。
主持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是一个伟人(大字字幕)。在我看来,马克思的伟大是体现在他的人格、他的信念、他的学说中的。马克思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在贫苦的困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有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马克思一家经常为揭不开锅发愁,为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赶出门。马克思有严重的肝病,肝病经常发作,买不起药,更谈不上医治了。其实,马克思是有很多的机会能够获得较为优厚的收入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马克思曾经炒过股票,还挣了不少钱,如果继续炒股,他完全可以解决他的经济问题,并且世界上也许会多一个股神,但却会失去最伟大的思想家。
冯:德国政府也曾经三次派人劝说马克思进政府任职,但是,都被马克思拒绝了。他说:我必须不惜任何代价走向自己的目标,不允许资产阶级社会把我变成制造金钱的机器。就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马克思高尚人格的魅力,他无疑是一个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了一生的伟人。
张:马克思一生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字幕)。马克思在17岁时就确立了这一信念。在他17岁写的那篇名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以他毕生的作为做到了这些,成为我们的榜样。
主持人:马克思是怎样“为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的?马克思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的宝贵财富,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最引起人们关注的著作就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大字字幕:《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马克思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画面:《共产党宣言》与《资本论》的书封面)
冯:是的。1848年出版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的《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以警句式的美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探讨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问世近160年来,已用20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过,被公认为是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把《共产党宣言》看作是自己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入门老师(画面: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在《共产党宣言》上的签名)。英美中学联盟列出了20本必读书,其中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
张:《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最主要的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创作上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马克思在世时只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如果把他对《资本论》第一卷的创作和写作第二卷第三卷的时间都算上,马克思是花了40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巨著的。《资本论》第二、三两卷,后来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手稿整理编辑出版的。因此,我们又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成果。从总体上看,《资本论》是以科学的方法、恢弘的视野、严密的逻辑结构,阐释了剩余价值产生、实现和分配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奥秘,剖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认识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冯:路透社在评述“千年思想家”的评选活动时强调: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要了解马克思,理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认真地去读《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主持人:要学好《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还得结合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革命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回答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究竟向何处去的问题,马克思于19世纪40―60年代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后来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人,没有马克思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大字字幕)。
冯:是的。然而,马克思并不是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曾经也信仰过他那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也接受过他那时风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潮。但是,面对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也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带着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和对劳动群众的深厚感情,用科学的理论来揭示他们的处境,指出他们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这个科学的理论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根据现存条件才能得到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它的内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个人的思想(大字字幕)。恩格斯强调了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条件,他认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认为,他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条件发生变化以后,他们的理论还会为后人所纠正。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际的结合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发展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还包括了后人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思想的发展。例如,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所阐述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字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主持人:是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理论领域、现实政治生活中最具有真理性和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它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给人们理论思维的逻辑力量,给人们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观。我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这不是任何科学、任何思想体系所能做到的。
张: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的贡献也受到了西方学者的肯定。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一个小册子《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画面)中明确认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他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在人类社会发展领域,对马克思是不能回避的,人类社会至今仍然是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阐释得到了历史实践的证实,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主持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产生了巨大冲击。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相反,它历经磨难,在新的世纪开始显露出它的新的光彩。近几年来,西方召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学术研讨会日益增多,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走向热潮,不断有写给大学生和一般读者看的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新书。
冯:是的。例如,2002年出版了一本有代表性的新书,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梅纳德•德塞写的《马克思的报复》,还有一本有代表性的新书就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今天为什么要读马克思》(两本书的画面)。这两本书都对马克思作了高度评价,都强调:马克思遭到了误解,他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都是正确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
主持人:是的。马克思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都是正确的,而他的不少东西也遭到了误解,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的结晶、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旺盛的生命力。
冯:翻开国际共运史,我们不难看到,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有不少资产阶级的思想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内在规律,但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楚。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而且也提供了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都成功地指导了革命的胜利。
张:我们讲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大字字幕),而这门科学,它是人类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在知识占有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它提供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门科学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揭示中,在对科学真理的阐释中,体现了理论逻辑的力量和学术价值的魅力。但是,这门科学又具有为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服务的意识形态功能。所以,对社会问题如现实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怎么认识并抓住其中最根本的实质性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分析的。这个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科学理论。青年人正处在日益走向成熟而又未能完全成熟的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定型,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练就一双慧眼,对于今后自觉把个人的追求与集体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和一些社会消极现象,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新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有所蔓延。苏东剧变以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且常常以“民主”“自由”“人权”等美妙动听的字眼出现,混淆视听。这些必然会给不很成熟的青年人带来种种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想明天的中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
主持人:最后我们讨论一下指导思想问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指导思想是不行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时代的高峰和前列,更不能没有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像一个人做事情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没有目标和方向将一事无成。因此,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无数振兴中华的仁人志士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艰难险阻、抵御错误思想干扰的强大思想武器。(大字字幕: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冯:是的。80多年来,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把一个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具体生动的实践和无可争辩的事实,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意义。
张:我国现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文化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喜欢高雅艺术,有的人喜欢通俗艺术,有的人喜欢中国作品,有的人喜欢外国作品,有的人喜欢思想性比较强的作品,有的人喜欢以休闲消遣为主的作品,这些都是由现阶段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决定的。在这种多元文化中,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这个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能保证我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就能使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起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的作用,也可以消除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一些与主旋律格格不入的杂音和噪音。所以我们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选择。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能否坚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
主持人: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不等于说我党的每一个成员都掌握了科学世界观,更不能保证他们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个世界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党的成员(包括其领导人)由于离开科学世界观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归咎于党的指导思想,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恰恰相反,它说明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
社科论坛(第二讲)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主讲:沙健孙、仝 华
程:今天我们讨论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欧洲。为什么中国的先进分子会在中国的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呢?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在中国大地上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大字字幕)
沙: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所进行的艰苦探索。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们真诚地希望效法西方,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戊戌维新运动夭折了,辛亥革命流产了。这不能不引起他们深深的思考。他们决心发动一场启蒙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便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扫清思想障碍。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出现陈独秀照片及《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画面)
程:他们的努力是否取得了成功?
仝:应当肯定,当封建主义还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那时,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间少数具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已经开始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和文化思想采取某种保留态度了。比如,陈独秀在1915年赞颂法国文明时,把创立社会主义(指空想社会主义)看作是法国人对于近代文明所作的三大贡献之一,认为这是“反对近世文明之欧罗巴最近文明”。李大钊在1916年5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1917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打出引文字幕)
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资本主义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的呢?
沙: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明显地暴露出来。(字幕)
陈独秀就讲到:“自竞争人权之说兴,机械资本之用广,其害遂演而日深。政治之不平等,一变而为社会之不平等;君主贵族之专制,一变而为资本家之压制,此近世文明之缺点,无容讳言者也。”(打出字幕)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打出字幕)它用以往任何时候不曾有过的尖锐的形式,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不义战。在这场战争中,人类创造的无数财富被毁灭,伤亡的总人数超过2800多万。
由于经历了这样一场战争,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就指出,在西方世界中,许多人感到“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了罗针的海船遇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打出引文和梁启超的照片)这种情况,不能不对中国思想界发生影响。李大钊就说过:“此次战争,使欧洲文明之权威大生疑念。欧人自己亦对于其文明之真价,不得不加以反省。”(打出字幕)中国人是否还应当在西方人后面亦步亦趋,继续走这条路,当然就成为问题了。
第三,中国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打出字幕),更使他们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的,人们看到,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于是,“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
仝:应当说,正是由于怀疑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中国的先进分子才会想到要另辟蹊径,去探索挽救中国危亡的新方案,从而为他们尔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合宜的思想土壤。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左翼人士,后来成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不是偶然的。
程:那么,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开始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采取某种怀疑态度以后,是否立即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道路呢?
仝:不是。当时的先进分子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还很不发达,所以还不具备讲社会主义的条件。陈独秀就说过:“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程: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
沙:对毛泽东的这句话,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事实上,他于1945年4月在中共“七大”上就说过:“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民就不知道。”“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打出字幕和朱执信的照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大字字幕)
程: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是怎样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呢?
沙: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它昭示人们,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一旦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播放十月革命纪录片片段)
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封建主义的老一套是过时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又走不通,中国的出路究竟是什么呢?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爆发了。它确实使中国人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李大钊当时就讲过,十月革命所开始的,“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打出字幕及李大钊照片)
程:十月革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的推动力量,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
沙:是的。
首先,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打出字幕)
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而中国有许多情况和俄国相同或近似。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十月革命的实践告诉人们,“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之进行”。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由此想到,既然俄国的国情同中国相同或近似,那么,俄国人可以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来解决他们国家的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就不可能这样做呢?
青年毛泽东就曾兴奋地指出,“俄式系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只此方法较之别的方法所含可能的性质为多”。(打出字幕和青年毛泽东的照片)
仝: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是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李大钊曾经指出,近百年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摧凌的中国人民,“忽然听到十月革命喊出的‘颠覆世界的资本主义’、‘颠覆世界的帝国主义’的呼声。这种声音在我们的耳鼓里,格外沉痛,格外严重,格外有意义”。(打出字幕)
1919年7月,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开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废弃(俄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特权”等。这个宣言于次年3、4月间冲破中国反动当局的新闻封锁,在《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出来。长期饱受资本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在得知宣言的内容之后,感到“无任欢喜”。《新青年》杂志刊登的中国舆论界对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的反映中,就有人这样说:这个宣言体现了新俄国宪法的“要铲除资本主义侵略主义的精神”,我们应当由此前进一步,去“研究俄国劳农政府的主义”,赞同“俄国劳农政府所根据的真理”。
此外,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字幕)
沙:正因为如此,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社会主义思潮开始注入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并且逐步地发展成了这个运动的主流。
不过,开始时,人们对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朦胧的向往。无政府主义、革命的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以及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等等观点在各种报刊上纷然杂陈。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二号,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生动的例证。报告说,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接连讨论三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会议提出供讨论的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有下列几种:1.社会政策;2.社会民主主义;3.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4.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5.无政府主义。报告说:方法问题讨论到最后,主席提议付表决。结果是:“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赞成德谟克拉西者二人”,“赞成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者一人”,“未决定者三人”。据此,报告认为,“方法问题大体解决”。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大字字幕)
程:这个材料确实是很说明问题的。那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沙: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首先,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和陈独秀。(字幕)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的,是李大钊。十月革命之后,他独具慧眼,首先指出这个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说,一叶落而天下惊秋,听鹃声而知气运。我们应当有这样的历史眼光,努力地去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他预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9月、11月,他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与以往的一些人对马克思学说所作的片断的、不确切的表述不同,在李大钊的这篇文章中,马克思主义已经具有相当完整的形态,并且得到了基本正确的阐释。这篇文章的发表,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了。
陈独秀原来是一个典型的欧化派。但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他上了严峻的一课。1920年1月,他开始宣称,军国主义、金力主力已经造成了无穷的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同年夏,他明确地表示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年9月以后,他发表了《谈政治》等文章,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由于陈独秀在当时思想文化界的巨大名声,他宣告自己信仰社会主义这个行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壮大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声势,推广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仝: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等。(字幕)
毛泽东是湖南学生的领袖人物。后来,他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打出字幕)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打出这三本书的照片)他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打出字幕)
广东的杨匏安,(打出杨匏安照片,写明生卒年)是中国最早转向马克思主义立场的爱国青年之一。1919年11月至12月,他在《广东中华新报》上发表《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它的发表几乎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同时,可以说是该文的姊妹篇。
湖南爱国青年蔡和森、天津爱国学生的领袖人物周恩来,是在欧洲、主要是在法国确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打出蔡和森、周恩来照片,写明生卒年)
再次,是一部分老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是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字幕。打出他们的照片,写明生卒年)
他们是在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比如,吴玉章就说过:历次斗争的失败,驱使他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他回忆说:“通过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打出字幕)稍后,他成了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沙: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就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程:真是激流归大海!当时中国的一批最优秀的分子,经过各自的摸索,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了。他们确实是经过了艰苦的上下求索,才作出自己的选择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逐步发展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直至成了中国思想领域的主流?(大字字幕)
程:我们知道,在当时流行的众多学说中,许多喧嚣一时的流派后来大多退居后排,有的甚至从根本上归于寂灭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逐步发展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直至成了中国思想领域的主流呢?
仝: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思想有机地结合一起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比之其他任何一种学说都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这也是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若干特点和优点有关。
沙:确实是这样。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存在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的严重对立。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十月革命以后学得马克思主义的,而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修正主义的胜利。因此,他们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一开始就采取了明确的批判态度。陈独秀说,马克思修正派的学说“是我大不赞成的”。“像这样与虎谋皮,为虎所噬,还要来替虎噬人的方法,我们应当当作前车之鉴”。毛泽东说,“社会民主主义,借议会为改造工具,但事实上议会的立法总是保护有产阶级的”。这说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打出引文字幕)
仝: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李大钊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当人们以一种理论“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这种理论“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即在运用中得到发展。这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当时还没有这样明确地提出这个命题。
程:中国先进分子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其意义是极其巨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产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沙:中国人民的斗争自来是英勇的,一旦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斗争的胜利就是不可阻挡的了。所以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打出字幕)
仝:毛泽东还说过,“那种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就要打败仗。被中国人民学会了科学的革命的新文化,第一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又一名走狗蒋介石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对于中国红军的阻拦,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最后地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其走狗蒋介石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打出字幕)历史的事实就是这样。
程: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能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掌握了”。(打出字幕和毛泽东的照片)否则,任何思想都是起不了这种作用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发展。
社科论坛(第三讲)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讲:吴恩远、刘书林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了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请谈一下两个伟大发现的提法是怎么产生的?
刘书林: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大字字幕: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大字字幕”起标题作用。下同)1877年6月中,恩格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年鉴《人民历书》主编白拉克请求,为其写了马克思传略《卡尔?马克思》。在这个传略中,恩格斯概括了马克思的包括“新的历史观”两个伟大发现。后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演说,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他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字幕)
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是道路是曲折的。”
(画面: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
程恩富:科学表述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代表作是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请谈谈两个必然的结论是怎样提出来的?
刘书林:《共产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学说,经过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刻分析,得出科学结论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画面:《共产党宣言》的相关文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的结论。(大字字幕:《共产党宣言》宣布的“两个必然”的结论)
程恩富: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之后,马克思恩格斯撰写了一篇序言。这篇序言首先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字幕)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宣言》的基本原理呢?
刘书林:宣言的写作距离今天正好160年,今天,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断言,不管最近160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世界历史发展的全部内容,直到今天,没有任何事实证明《共产党宣言》指出的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是错误的。
(画面:1848年欧洲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署名的《共产党宣言》的序言)
程恩富:今年恰逢十月革命90周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印证,这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但是,国内外却又这样一种看法,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等少数人密谋发动的产物,应当怎样看这个问题?(大字字幕:十月革命是“少数人的密谋吗”?)
吴恩远:一场席卷全俄国、影响全世界的革命风暴绝不是几个人密谋就能掀起的。十月革命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尽管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俄国当时的农业人口占全国80%以上,文盲也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三。工人的生活也很苦,一般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些甚至达到16-18小时,工资少得不够养家糊口。所以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是当时包括底层民众在内的全社会的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腐朽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激起了人民的反抗。1907年各种形式的农民反抗达179次,1914年发生1046次。工人的反抗斗争更是风起云涌,并且从经济罢工发展到要求推翻沙皇专制的政治罢工。当时的形势是:“国家就要断粮、城市即将没有面包,工人已经上街”。
(画面:1905年时期的俄国群众反抗沙皇游行的电影资料)
程恩富:1917年发生了举世闻名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二月革命。现在,有些人又认为,当时革命应当停留在“资产阶级革命二月革命”阶段,而不应当“超越”这个阶段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画面:1917年二月革命时期的俄国群众推翻沙皇专制的电影资料)
吴恩远:二月革命的一个伟大功绩是推翻了上千年的俄国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了一些促进社会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政策,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政治自由,如宣布政治大赦,准备召开立宪会议,宣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取消民族限制等。
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以立宪民主党、十月党、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为主。但是他们不能够解决俄国人民迫切关心的和平、面包、土地诸问题。
刘书林:在临时政府的统治下,成千成万的工人因失业被抛向街头,资本家投机活动十分猖獗,全国物价飞涨,国家面临经济崩溃和受外国资本奴役的威胁。临时政府在前线恢复死刑,在后方血腥屠杀革命群众,查封报纸,逮捕夺取土地的农民,关闭工厂和实行同盟歇业……使民主革命成果几乎丧失殆尽。在不到半年内就经历了4月、6月和7月三次危机,受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参加抗议的群众人数近千万人。这个临时政府,又何以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继续下去?
(画面:1917年4月、6月和7月三次危机时俄国群众抗议临时政府举行大游行的电影资料)
程恩富:俄国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和发展的不成熟使得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如何?
吴恩远: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及时提出了把资产阶级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革命的领导权转到了工人、贫苦农民和士兵的手里;建立从下而上由全国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不要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共和国;虽然革命直接的迫切的任务是资产阶级民主性的任务,但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实行工人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建立苏维埃政府,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列宁的这些思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具体实践结合,赢得了广大俄国群众的支持。
刘书林:党员队伍迅速扩大。短短几个月就从2月的2万人、4月发展到10万人、8月达到24万人、10月达到35万人。反之,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则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在
1917年9月的莫斯科杜马选举中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得票率从7月的70%下降到18%,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群众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的真理性,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必然性。
(画面: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群众攻打东宫、逮捕临时政府的电影资料)
十月革命是当时的世界和俄国内在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20世纪初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其矛盾尖锐化达到空前的程度。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都达到了爆发的程度。那种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布尔什维克少数人搞的密谋”的论调何等荒谬。
(画面:列宁在十月,列宁在群众之中)
程恩富:十月革命所建立的消灭人剥削人现象,工农当家作主,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你能不能具体谈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吴恩远:十月革命的影响非同一般。(大字字幕:十月革命的影响非同一般)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芬兰、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被压迫者爆发一系列革命,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世界上从此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既竞争、又共处的新格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在实践中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我们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新纪元”意义就在于此。
刘书林:十月革命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经验的情况下,艰难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无论成功或失败的实践范式都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为人类文明进程积累了一笔宝贵财富。
其实,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才得以摆脱了战后危机。前美国总统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也承认资本主义世界“与此同时已针对和适应某些社会主义关切的问题作为它本身的社会政策”。
(画面:德国革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星。)
程恩富: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震撼全球的周期性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在这场危机之中,陷入了极大的混乱,陷入了绝望的状态。正是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欣欣向荣,显示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新制度的优越性。与资本主义的大混乱、大萧条、大灾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大字字幕:两种社会制度第一次鲜明的对比)
吴恩远: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苏维埃政权通向现代化的道路。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苏联工业生产水平比1913年增长了8.2倍。1937年工业产值已经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77.4%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成为世界上仅有的3、4个能制造当时所有工业产品的国家。
刘书林:苏联工业化是工人阶级、全体人民的伟大功勋,他们不惜人力物力,自觉地忍受困苦,使国家摆脱落后面貌。比如当时广泛开展的斯达汉诺夫运动还是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的创造劳动,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画面:20世纪30年代苏联斯达汉诺夫运动的宣传画,当时苏联关于斯大林形象的宣传画)
程恩富:苏联工业化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事实是这样的吗?
吴恩远: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由于工业化的成绩,苏联从1942年―1945年,每年生产4万架飞机,7万门火跑,12万辆装甲车,上百万挺机关枪,而德国只能生产这些数量的武器的一半。这无疑是战胜法西斯的物质基础。
(这里可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电影资料)
程恩富:据此,一些人认为苏联工业化就是军事化、否认工业化与苏联社会现代化关系。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恩远: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工业化本身就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苏联工业化不仅仅是为了备战,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变旧俄国社会经济落后面貌。
苏联在当时世界上普遍存在失业的情况下第一次消灭了失业,所有人都能得到工作的机会;从1928年开始,逐步开始7小时工作日,在30年代初就有80%的企业实现了7小时工作日,而对有损健康的和地下作业的工种实行6小时工作日;在文化领域,到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在培养大学专业人员方面,从一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在1937――1938学年,苏联大学生人数超过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大学人数的总和。国家十分关心劳动人民的休息和健康,实行了免费医疗、社会保险、退休金制度等。
(画面:苏联在30年代社会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医疗、教育大发展的景象,莫斯科大学的雄伟建筑。)
刘书林: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苏联的科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特别在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物学、精密机械学、计算技术、高分子化合、半导体等方面;建造了世界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上天……
(画面: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
程恩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十月革命鼓舞下取得的伟大成果,又使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得到升华。请谈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历史作用。(大字字幕: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刘书林:“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了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并结合中国实践。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画面:李大钊文章《庶民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国大典,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谈)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又正是吸取了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同志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高举这面旗帜,使中国在苏东剧变情况下把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将会更加显示出来。
(画面: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日新月异的景象)
程恩富: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学者说,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这样的说法是什么含义,请你谈谈好
吴恩远: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由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导致的。(大字字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既有历史上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根本上看,是由于其领导人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把改革当成了改向,在关键时刻公开抛弃科学社会主义,改换旗帜,公开采纳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有些党改换为所谓的“社会党”,这就导致了失败。可以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在历史关头放弃共产党根本法宝的结果。是共产党人社会党化的失败,是由于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而导致的失败。是背叛社会主义的人遭到了失败。
汲取这个教训,我国的改革,应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画面: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与艾森豪威尔的戴维营会晤,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军侵略捷克斯洛伐克,戈尔巴乔夫抛出的二十八大的“党纲”――《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结束,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落地)
程恩富: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是不是都要经历旧制度的复辟?
刘书林:在新的社会形态在处于不成熟、不巩固的状态时,出现旧制度的复辟,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现象。较早的资本主义国家曾经为巩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花费了更加巨大的代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经历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是在和封建王朝多次复辟的反复较量才取得胜利。
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理所当然地需要自己的历史调整时间。然而新的社会制度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画面:英国1688政变,美国南北战争,法国王朝的复辟,1889年王朝企图复辟的“布朗热事件”)
程恩富:无论怎么说,现在处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对人们科学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总是不利的啊?
刘书林:应该发展地看待社会主义的低潮现象。(大字字幕: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主义的低潮现象)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高潮。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低潮与高潮的交替。共产主义运动曾经遭遇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失败带来的低潮,曾经遭遇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破产带来的低潮,曾经遭遇过20世纪50年代由于赫鲁晓夫大反斯大林而带来的低潮,但是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就此停步,社会进步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方向。
在这些失败的过程中,革命的政党和进步的人们,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更加成熟,更加有经验,就会把事情做的更好。
(画面: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第一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的成立,共产国际的成立,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
程恩富: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怎么看待这些新的情况?
刘书林:一切有识之士今日都承认,虽然资本主义在当今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但其仍然没有找到解决自身致命矛盾的出路。资本主义的寿命只是在于它的内在储存的生命力还没有消耗殆尽。这是马克思早就估计到的一种现象。
(画面:亚洲金融危机的景象,难解难分的阿以冲突,美国侵入阿富汗,美国侵入伊拉克)
程恩富:小平曾经讲过,建成社会主义,到达共产主义,要经过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达到。为什么无产阶级的这种理想这么难以达到?(大字字幕:为什么无产阶级的理想要经过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才能逐步达到?)
刘书林:这是由于,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具有远大理想。其他阶级没有这样远大理想。农民阶级的理想是均贫富。资产阶级的理想是社会极少数人致富。这些所谓理想都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在历史上,以往任何阶级的理想都是一步到位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具有远大理想。无产阶级的理想要经过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达到。这充分说明,无产阶级的理想是远大的。远大的理想,需要远大的眼光,需要远大的胸怀。
(画面: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进行党务活动的照片)
程恩富:共产主义目标和今天的现实生活又什么联系吗?请你谈谈这个问题。
刘书林:我们今天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的一部分。只有科学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只有怀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
吴恩远:胡锦涛指出:“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确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字幕,同时画面:胡锦涛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
社科论坛(第四讲)
中国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柱、刘书林
程恩富:按照世界历史进程的规律,中国的近代社会理应像西方那样,发展资本主义。但是中国的志士仁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努力却很难收到成效。
刘书林: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到中国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应和中国的资产阶级打成一片,扶植同类的资本主义的力量。但是,历史发生了悖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来到中国,却宁愿和腐朽的封建主义势力结成联盟,打压中国的资本主义势力。中国的资产阶级始终不能理解这样一个难题:为什么先生总是打学生呢?(大字字幕:为什么先生总是打学生呢?)
(画面:洋人与封建王朝联合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的“洋枪队”。义和团的斗争及其被镇压。1901年清王朝与外国签定《辛丑条约》。)
刘书林:这样一个悖论恐怕只有“资本主义的排他性”来解释。世界近代历史上,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英国,一定要联合欧洲大陆上的封建君主国,组成所谓“神圣同盟”,去扑灭和自己性质相同的法国大革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惜发动震撼人寰的世界性的大厮杀,以阻止新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自己的伙伴。资本主义国家对最大利润的争夺,使之具有了对竞争同伴的排他性。他们来到中国,同样不是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富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企图使得中国成为他们本土宗主国发展的一个附庸。
(英国与法国拿破仑战争的画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画面。英国在上海的海关。)
程恩富:中国近代落后的秘密在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没有带来任何进步,没有带来现代文明,却成为勾结封建势力,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严重障碍。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就决定了,谁能够解决反对列强侵略的问题、谁能够解决中国富强的问题,谁就是民族的领袖。
程恩富:中国资产阶级能不能解决反对列强侵略的问题、中国富强的问题?能不能成为民族的领袖?(大字字幕:中国资产阶级能不能救中国?)
梁柱:我们可以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谈起。
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阳面的碑体上,镌刻着镀金的文字。这段文字,不仅追溯近三年、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且追溯: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画面)
梁柱: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堕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无数先烈前赴后继,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英勇奋斗。太平天国的革命,义和团的斗争,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都没有战胜封建主义,都没有战胜帝国主义。仁人志士慷慨悲歌,饮恨而死,都没有完成使得中国独立自主的使命。但是他们振兴中华的夙愿,却转化为历代中国人奋斗的精神力量。
(画面:戊戌维新运动的刘君子就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逝世及其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程恩富:资产阶级救国、富国的努力效果如何?
刘书林: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能救中国,不能使得中国独立自主。资产阶级富国的努力也相继失败。
商业救国论的代表人物郑观应,于1894年著成《盛世危言》,鼓吹商业救国,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极大的震荡。郑观应提出,要战胜帝国主义,“兵战”虽然重要,但“商战”才是根本。《盛世危言》一出,赞成者趋之若鹜。梁启超也高呼:“今日之竞争,不在腕力而在脑力,不在沙场而在市场!”随之一批现代商业资本应运而生。但是,这些商业资本还来不及同列强来一次像样的商战,救在甲午海战之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之中破产了。
(画面:郑观应像及其著作《盛世危言》。)
工业就国论的代表人物张謇,号称“状元资本家”。1895年在科举考试中,他考中清朝状元。他得到皇帝恩准,弃官不做,回到家乡南通开办纱厂。他首先开办了纺织业的大生纱厂,接着又开办了轮船运输、发电、盐业、冶铁、榨油、酿造、食品等企业,还为纺纱业设立了技工学校、研究所等。1912年至1921年,张謇的大生系统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然而,在洋人的排斥和附件王朝的压榨下,陷于破产,他要把南通建设成一个“新新世界雏形”的计划业彻底破灭。1926年,他在穷困潦倒之中离开人间。
(画面:南通张謇墓地的铜像。张謇开办的纺织厂等企业。)
另外,还有鼓吹教育救国论的容闳、马良、蔡元培,鼓吹科学救国论的竺可桢、杨铨、赵元任,鼓吹乡村建设救国的米鉴山、陶行知、梁漱溟。他们的努力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的现状。
(画面:蔡元培、竺可桢、梁漱溟等人头像)
程恩富:历史严格考评了资产阶级各种救亡的主张和主义,一个个相继出场,一个个相继被历史和现实淘汰。人们不得不信服毛泽东的概括:
“就是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救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
梁柱:毛泽东的概括时非常精辟的:“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曾经留恋过别的东西的人们,有些倒下去了,有些人觉悟过来了,有些人正在换脑筋。”(字幕)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文明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字幕)
(画面:毛泽东的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71页,页;第1471页。)
程恩富:是的。每当人们回首往事、重新经历历史的时候,都会有这样一种感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梁柱:是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虽然经过种种艰难曲折,但最终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指引下从胜利走向胜利。伟大的解放战争,人民群众奋起参加,汇成势不可挡的千军万马,洗刷了近代百年的耻辱,宣布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画面:遵义会议与毛泽东画像,延安宝塔山,人民群众支援解放军作战的踊跃,国画:千百农民推小车支前)
程恩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应该怎么评价50年代中国工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字字幕:怎样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刘书林: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说,在实行共产主义改造措施的时候,对于资本主义大土地占有者如果能够运用赎买的方式进行,“那对于我们最便宜不过了”。
中国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在资本家欢庆新生的锣鼓声中完成的。荣毅仁等当年的兴奋是发自内心的。这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壮举。没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就没有高速发展的经济。
(1956年资本家荣毅仁到中南海向毛主席送喜报的历史照片)
中国农村的合作化是发生在中国的另一个伟大的创举。在中国的土地上,按照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经过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实现了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事后做了几次调整,但合作化的方向始终是农村发展的正确方向。
(画面:穷棒子社的照片,大寨的照片,红旗渠建设的照片,现代新农村的华西村、韩村河照片)
程恩富:新中国实现了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变革。这些变革的成就突出的有那些?
梁柱:旧社会留给新中国的是一穷二白。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科技状况,只能用用制造臭豆腐、王麻子剪刀来代表,连自行车、拖拉机都不会制造。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具有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制造汽车、飞机、万吨轮,能够建成长江大桥桥,成功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实现了卫星上天。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成为世界第三个航天大国。
(画面:旧中国留下的落后,万吨轮下水,万吨水压机诞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新闻激起的兴奋人群,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神舟飞船与杨利伟等航天英雄)
程恩富:能不能从人的解放的角度谈谈新中国实现的社会变革?(大字字幕:从人的解放看新中国实现的社会变革)
刘书林: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事业在人的解放方面的目标。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人的解放的事业是举世瞩目的。
妇女的解放是最显著的。解放前妇女缠足,大门不出,二门不到,不能走向社会,不能与男子平等的现象与旧中国一去不复返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尊重妇女和儿童的新观念在全社会得到确立。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新中国实现的人权进步幅度,在妇女问题上堪称世界之最。
(画面:旧社会妇女的形象,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第一批女飞行员。跳高冠军郑凤荣,模范纺织女工郝建秀,中国女排的精神风貌。)
工人阶级的解放,充分表现在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
(画面:大庆铁人王进喜人工搅拌水泥)
广大农民的解放,充分体现在艰苦奋斗,改变祖国农村面貌上。
(画面:大寨。)
程恩富:社会主义祖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那些变化?(大字字幕: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梁柱: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从中国近50多年的世界地位变化中能够看的比较清楚。
梁柱:首先不应该忘记、更不应该否定抗美援朝之战。至今,兄弟邻邦的朝鲜人民还牢牢记着新中国在自己国内困难还很多的时候,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携手抗击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历史。
抗美援朝之战的胜利,显示了新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新制度下的人民高度的建设积极性和团结一心的精神,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画面:斗志昂扬的志愿军战士阵容,朝鲜平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碑,毛岸英烈士墓)
程恩富:请刘教授谈谈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影响。
刘书林:社会主义中国的稳步发展,使得帝国主义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合法政权”的敌对立场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各国纷纷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在不到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建立和恢复了与99个国家的外交关系。
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已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各国代表纷纷起立欢呼、鼓掌、拥抱、舞蹈。在联合国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大会上,当时的乔冠华外长为首的代表团,目睹了这个世界史上动人的一幕。许多国家的代表争相发言,称颂中国工农红军史诗般的万里长征,称颂毛泽东主席传奇般的人生,称颂新中国取得的伟大的社会变革。
(画面:联合国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时的热烈场面,各国代表欢迎中国代表团发言的场面,中国代表乔冠华等在联合国欢迎大会上的照片)
程恩富:请梁柱教授谈谈尼克松访华、缓解中美关系的影响。
梁柱:1971年7月,毛泽东的乒乓外交首先把美国总统的特使基辛格吸引到中国的北京。1972年2月,毛泽东在北京自己的书房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从此,结束了美国敌视中国的一段历史。此后发表的《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交往的基本原则。
(画面:日人民日报基辛格访华的消息,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接待尼克松的照片,毛泽东在北京自己的书房接待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照片,人民日报刊登的《上海公报》)
程恩富: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成就辉煌。但是我们也犯过错误,怎么正确地理解我们的历史?请梁教授谈谈。
梁柱: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是前无古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事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需要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能完成。(大字字幕:正确对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如果把同志当敌人来对待,就是使自己站在敌人的立场上去了。”(字幕)
(画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
程恩富:刘教授也可以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谈谈如何准确对待新中国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会犯错误的问题。
刘书林:对待探索新社会建设规律的过程,应该放到一定的世界历史视野中。英、法、美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后,都经过了240多年、起码近百年的调整和完善过程,才走向正常运转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它们充满了政变、复辟、内战、动乱,然而当时它们是历史上先进的社会制度,最终在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中成熟起来。
新中国刚刚经历了50多年的历史,它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历史性的优势,已经充分展现出来。它的曲折和动荡,与当初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显得高明多了。
(画面:英国1688年的复辟,法国王朝的复辟,1860年代的美国内战)
程恩富:这样看来,社会主义的祖国与当年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比较起来,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倍!这样看问题,才是公道的,能够服人的!
梁柱:是啊!只有这样看问题,我们才能满怀信心。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的最后一部分,谈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他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讲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惶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字幕)
(画面: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页的文字)
程恩富:好!邓小平同志的话语语重心长。邓小平同志给我们坚定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作出了榜样。我们坚定相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可抗拒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的前途是美好的。今天的专题就讨论到这里,谢谢大家!
社科论坛(第五讲)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宣、辛向阳
主持人语:这次我们讨论一些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要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底如何继续走下去?首先,我们讨论中国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话人1:我们注意到,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字幕,也可配胡锦涛同志讲话实况)
(大字标题字幕)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话人2:我们之所以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理很简单:首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其次,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必须具有中国特色。(镜头可切换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地标建筑)
对话人1:这也是我们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曾照搬过苏联斯大林模式,但走了不少弯路。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由于当时只有苏联经验可以借鉴,因而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搬了斯大林模式。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以上为字幕)正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大字标题字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持人:历史和现实的确说明,每个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同的,建立的制度也有不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了半个多世纪,改革开放也快30年了。我们可否回顾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呢?
对话人1:(镜头:毛泽东建国初期在农村考察以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著作)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开始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党的八大曾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部署。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论著中对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探索,为我们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对话人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的。
(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镜头)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字幕,或直接拍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
对话人1:从党的十三大开始,每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题目中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关键词。如:
(以下滚动字幕:十二大到十六大报告名称,或切换这几次代表大会的录像资料)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题目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十三大会场录像资料)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题目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四大会场录像资料)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题目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会场录像资料)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会场录像资料)
主持人:从你们的回顾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可以说是最近30年各种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大字标题字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话人1:我觉得,要弄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弄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照物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究竟相对于什么样的“主义”说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又相对于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说我们搞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而言的,“中国特色”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如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而言的。(插入反映中国地貌、建筑方面的资料)
对话人2: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即“中国特色”的“特色”到底是指什么?需要说明的是,“特色”代表的是事物的特长和优势,即优质规定性。比如我们说某汽车有特色,可以用外观美、动力强、提速快、空间大、省油、安全等优点来代表特色,绝不会把它的缺点说成特色。对一个国家而言,落后的经济社会状况不是特色,传统的思想文化不一定是特色,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立足国情的社会制度、独辟蹊径的社会发展道路等,才是构成其特色的真正内容。
对话人1:我们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既反映了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古巴、越南、朝鲜)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表现形式上有许多不同。我们走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具有中国特色,也就是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方法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许多不同。(中国与外国不同场景的切换)
对话人2:胡锦涛同志在“6?25”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论述中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就是共性,“鲜明的中国特色”就是个性。(切换胡锦涛讲话的镜头。)
主持人:刚才两位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一个大致的描述?
对话人1:我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活动。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插入反映各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一些镜头)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开始于毛泽东时期,形成于邓小平时期,在邓小平之后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近30年来,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实拍:《邓小平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或者拍《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对话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区别,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相比,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下为全屏滚动字幕)
其一,在所有制上,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的录像资料)
其二,在分配制度上,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同时并存的分配制度。(插入银行等金额机构的录像资料)
其三,在经济管理和运行机制上,我们要建立的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插入反映各类市场的录像资料)
其四,在政治制度中,我们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机构的录像资料)
其五,在文化体制上,我们要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插入学校、图书文化市场的录像资料)
对话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条稳步创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它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在不断探索和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这条道路也是与时代潮流相随、与世界文明相伴的道路。它强调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强调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切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插入反映中国对外开放方面的镜头)
对话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主持人: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似乎可以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样几个关键词,即实践、理论、制度、道路、理想。前面我们提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旗帜?
(大字标题字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对话人1: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法国近代工人运动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布朗基在1848年的一次“为红旗而斗争”的演说中讲:“人民在1848年的街垒上高高地举起了红旗,正像他们曾在1832年6月、1834年4月、1839年5月在街垒上举起过红旗一样。这面旗帜经历过胜利的失败的斗争,今后它就成了人民的旗帜。”他说的是具象化的旗帜。(这里的画面是:巴黎公社起义的旗帜或者十月革命的旗帜)还有一种旗帜就是思想旗帜。毛泽东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
主持人:那么,我们现在的作为“一面旗子”的“主义”是什么?
对话人2:毫无疑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到十五大,我们把邓小平理论正式写进党章。次年写进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成为我们的伟大旗帜。(直接拍摄1998年宪法的相关内容。)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的旗帜?其吸引力何在?
对话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2004年英国人拉莫提出一个概念:北京共识。(此处出现拉莫《北京共识》报告的封面或者相关书籍的画面)北京共识是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社会主义(出现1985年国庆、1999年国庆的画面);是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社会主义。(出现1998年抗洪救灾的画面、出现2003年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画面,出现2006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画面、出现载人航天工程的画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出现第十七次集体学习的画面,这次学习的内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对话人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在当今纷纭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会迷失方向的保证。当今世界,主义横流。就拿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讲,1924年英国学者格里菲思写了一本书叫《什么是社会主义?》,书中汇集了1827年到1924年出现的260种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从1924年以来,又出现了上百种社会主义的概念。如拉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2007年初以来,宣布将对电信和电力领域国有化,同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出现查韦斯的画面)
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丛林。在这个丛林中,没有指南针和旗帜是万万不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创造,已经远远超越了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构想。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现《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的封面画面)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一个总体布局的问题。如何从总体布局的角度加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大字标题字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对话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二个文明建设到三大文明建设再到四位一体的发展过程。
1979年,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叶剑英同志关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出现叶剑英在30周年讲话的画面)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总体布局”这一概念。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出现邓小平、陈云等在会议上的画面)
对话人2: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述确立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战略。(出现江泽民在十六大的讲话的画面)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字幕)
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国人耳熟能详的表述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格局最终形成。(出现胡锦涛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的画面)
主持人:在“四位一体”的布局中,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建设的目的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为何如此重要?
(大字标题字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对话人1:社会和谐何以必须?
和谐可以创造生产力。各民族的和谐相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是惊人,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这一切离不和谐稳定的环境。我们常说,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没有社会和谐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不可能。(画面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及铁路两侧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状况。)
对话人2:和谐是人民的要求。和谐始终是我们中国人追求的梦想。从孔夫子的“大同社会”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再到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建国方略》(出现孔夫子、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画像或者照片),无数仁人志士都在追求“政通人和、无所不谐”的理想社会。
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谐社会的理想才变成了现实。日中国铁路大提速,开通了时速达200公里的动车组。动车组的名字就叫“和谐号”。(出现动车组的画面及和谐号的字样)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是我们的旗帜,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道路,那么面对纷纭复杂的国内外的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推进呢?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才能更加海阔天空呢?
(大字标题字幕)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对话人1: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的“四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
主持人:有人讲,解放思想都解放了30年来了,还有什么可解放的呢。
对话人2:思想解放不仅仅是破除我们自己存在的教条,也要破除西方式的教条。在西方和我们国家个别学者眼中,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