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科纳达所工人是怎卖断`,政厂府有什么政策,

【绿色湘潭】湘潭市林科所原所长金建康生死不渝的育林情结_社会新闻_湘潭新闻_新闻_
2014年12月
【建设绿色湘潭 推进生态文明】
9月3日讯(湘潭日报 黄武平 通讯员 吴红强)&我&&一辈子&&没离开过&&林科所,希望&&林场&&&8月28日上午,被癌症折磨得瘦骨嶙峋的市林科所原所长金建康老人,躺在病床上向昔日的同事们诉说着心事。从他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同事们明白金老希望殁后长眠于自己亲手创办、并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国外松林场间,与林场生死相依。
金建康1940年5月出生于怀化靖县,1959年毕业于长沙林校(后改为林校),被分配到湘潭专署林业局,1963年参与创办湘潭专署林科所(现市林科所),长期坚持在林科所工作,直至退休。
舍小家 为大家
市林科所位于湘潭县云湖桥镇税湖村一座山腰上,距离湘潭市区20多公里。创办之初,山上除了杂草什么树都没有,买米、买油盐要步行数公里路,连饮用水都得到山脚下去挑,职工生活非常艰苦。
1968年,金建康与妻子陈静结婚,陈静在林科所附近一所农村学校教书。 时隔46年,陈静对金建康当年的情况记忆犹新:他每天早出晚归,这座山头忙到那座山头,下班回家还要坚持写日记。自己的衣服可以不洗,家务事可以不做,但必须把当天的工作,以及一些有意义的事写进日记里。
1975年,在金建康主导下,市林科所启动&引进国外松&项目。当时国外松种子贵重得堪比黄金,金建康全身心投入到苗圃育苗工作中,照顾一对儿女等所有家务都落在妻子陈静身上。1975年6月,刚满月不久的儿子连续发烧两天,林科所医务室只有黄连素片剂,根本降不了温。金建康每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儿子。第2天晚上,天下着雨,陈静借了邻居一辆单车,独自带着儿子到3公里外的七里铺卫生室治疗,但未见好转。第3天晚上,儿子高烧加剧,陈静实在忍不住了,发了一通脾气,金建康这才放下工作,找了一台拖拉机连夜将儿子送到7公里外的江南医院。经检查儿子患了中毒性肺炎,情况十分危险。
育林造林 功劳卓著
国外松育苗期间,被妻子和同事们称为&工作狂&的金建康,不仅无时间过问妻子的家务活,反而经常深更半夜叫醒妻子,到苗圃里给他当助手,打电筒、量温度、记录发芽率等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开始,以金建康主持引种的国外松,在当时湘潭地区14个县(市)区移栽,共计造林80万亩,创造经济价值10多亿元。
市林科所有1570亩山地,没有流动水源,全靠山塘蓄水。为了保证林科所山地所植国外松的成活率,金建康每天和同事们肩挑手抬、翻山越岭,给幼苗浇水。从育苗、造林到成林,金建康在妻子的协助下,加班加点,共计整理了14本资料,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了全地区国外松的培育情况。他还对育苗、造林和管理技术以及苗期和幼树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成果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金建康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全地区()&封山育林生态效益的研究&、&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研究&、&丘陵区国外松混交林的营造和生态效益的研究&、&枫香全光照育苗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湘潭县杉、檫人工林生长情况及营造技术&、&松属几个树种对马尾松毛虫抗性的研究&、&湘中丘陵区封山育林技术措施与马尾松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各大知名林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1988年,金建康晋升为副研究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情定林业 痴心不改
1980年,已经在江南机器厂工作的妻子陈静,想让金建康也调到江南机器厂园林处工作,有关手续都办好了,但倔强的金建康放不下造林工作,执意不去。第二年,金建康因工作出色,上级奖励了他一张单车票。于是,这辆花180元买来的单车,陪伴了他20余年。直到2000年退休,单车破旧得不能再骑,他才改搭车去林科所,指导封山育林工作。
10年前,金建康被查出肺癌,一家人很着急,劝他少看书、少做笔记,但他不以为然。只要看见电视或书刊里有关于林业的消息,就特别兴奋。近两年来,尽管病情不断加重,每当市林业局的领导或老同事来看望他,谈及林科所的发展和变化,他都兴奋不已,他很少谈及自己的身体状况。
与金建康共事近20年的现任林科所所长由衷感慨,金建康老人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倾注到林科所的科研工作和发展事业上,只讲奉献,不图回报,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解决个人或家属子弟的任何问题,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优良品格,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领导的优良典范。
| 分享到:
(有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湘潭在线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湘潭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湘潭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归属湘潭在线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湘潭在线新闻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 或利用湘潭在线新闻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湘潭在线新闻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视为侵权,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湘潭在线”的文字、图片等稿件均为获得信源转载资质的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信源的提供发布者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站邮箱:
12345678910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小站!
当肯德基被各种收购之后。。。
&我们小站也有微信了,每天发布各种福利内容。你懂得!!
归德实现村级老年公寓零突破
□见习记者 翁利丹南山庄园老年公寓的老人们正在观看演出 通讯员魏增辉 摄 九月初九,又是一年重阳节,老年人的问题再度成为热门话题。那么,长清的老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生活无着落的五保老人怎样生活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并走访了部分敬老院,详细了解长清区的养老服务体系。 据统计,全区共有2195名五保老人,其中327名老人在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1868名五保老人在农村分散供养。集中养老的老人每年可领取4200元,散养老人每年可领取2600元。 目前,长清区共有10家敬老院,全部建设在街镇驻地,共有327名五保老人居住。近年来,长清区多方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对全区10处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目前,这10个敬老院总共有2100张床位,120名工作人员。今年的10月11日,归德镇万庄村建起了长清区第一个村级老年公寓,实现了村级老年公寓数量零的突破。在全市首推&孝乐吃寿&四字文化 10月18日下午6点,记者刚走到南山庄园老年公寓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老人爽朗的笑声。原来,这里正在播放电影《河东狮吼二》。&区民政局着力打造文化型敬老院,在全市率先提出&孝乐吃寿&四字文化,目的是让老人在丰富的精神生活中,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长清区民政局副局长符连河说,&&文化敬老&正逐步成为全区敬老的一种新风尚。& 符连河解释说,&孝、乐、吃、寿&四字文化,即弘扬&孝&文化、唱响&乐&文化、丰富&吃&文化、安享&寿&文化。 符连河说,他们多次在全区敬老院广泛开展&优秀护理员&评比活动,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在敬老院形成&争做老人的儿女、残疾人的拐杖、病人的护士&良好风尚。谁称呼最亲切、服务最到位、院民最满意,谁就有资格评选为&优秀护理员&。 10月19日,记者来到平安敬老院。&敬老院是我家,我就是老人的儿子。&说话的是济南市&百名孝星&、平安敬老院院长赵德法,他对记者说,今年的重阳节,平安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将出去过节。伙食支出占供养经费的50%以上 老年人在敬老院都吃什么?带着此疑问,记者来到南山庄园公寓的食堂,一名炊事员正在认真清洗把子肉,&这种肉入口即化,又好吃又好消化,是老人们最喜欢的肉菜。所以我得好好做,让老人们吃得开心。&该炊事员说,&坚持把一日三餐都当作重要的功课,这是长清敬老院对我们炊事员提出的要求。& 据了解,长清区各街镇敬老院的伙食供养均实行单独核算,需要到市场采购的肉菜等物品,都会在伙房门口公布当日采购物品详细价格,保证伙食支出占供养经费的50%以上。在饮食方面,各敬老院实施了&七个一&工程,即每人每天一包奶、一个鸡蛋、一两肉、一份蔬菜,每周改善伙食一次、更换食谱一次,每月发放10元零花钱,保证了营养供给。 此外,敬老院还推出生日宴、五好院民宴等。记者随即采访了几位老人,很多老人对记者说:&我们活这么大岁数,从来没想过给自己过生日,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了大家庭,还有人给我们过生日,我们在这很开心。&建立&家庭病房&,基本实现老有所医 据悉,全区所有五保老人都被纳入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中,民政局还与卫生院合作建立了&家庭病房&,每年定期体检,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医。同时,各敬老院都订购了养生书籍,引导老人多读书、读好书。 &在平安敬老院,老人们每天还得做功课。&赵德法说,&所谓功课,就是每天早起一个笑,睡觉做足浴,饭前唱支健康歌,这就是老人们天天必须做的健康功。& &很多时候老人会变得像个孩子,需要我们去哄。&赵德法告诉记者,老人只有心情好了,才能延年益寿,所以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向老人们灌输要心态平和、起居有常、合理营养、适量运动、适度滋补的理念,努力让每一位老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度过每一天。加快&十室&建设,成立慈善艺术团&现在的老人们不缺吃、不缺穿,就是缺热闹、缺文化享受。&符连河说,为了让老人们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神文化大餐,长清民政局加快了养老硬件的&十室&建设,健全了图书室、书画室、音乐室、健身房、医疗咨询室、多媒体活动室等,配置了一套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室内外健身器材,统一配置了洗衣机、冰柜、电热水器等公用设施,还为每个老人房间内配置了电视机,安装了碳晶电热板等。 同时,各街镇敬老院每天都组织老人开展看电影、下象棋等活动,每周定期循环开展&老人鼓乐队、老人戏班&等主题活动,每月组织社区志愿者来敬老院里和老人们聊天、进行文艺演出等活动,每年举行一次趣味运动会,扔沙包、绑脚跑、托球跑等项目样样俱全。 据介绍,长清区慈善总会即将成立一个慈善艺术团,专门为敬老院老人演出一些符合老人口味的文艺节目。
长清的“燕子李三”李刚
 李刚生于1912年,于1971年病逝。原名李长贵,生于长清县归德镇坟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李刚小学毕业后,在济南车行学徒,后回家当雇工。1938年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长清县抗日游击队,历任游击队小队长、县大队排长、连长、区队班长、队长、县武工队队长、县公安局保卫队队长、侦察股长等职。因李刚左腿有伤,走起路来,有点瘸,因而外号&李瘸子&,这一外号声震长清一带,战争年代,曾使敌人闻名丧胆。  李刚胆大心细,智勇双全,枪法准确,带领队员在敌人林立的据点、炮楼之间纵横驰骋,使敌人闻风丧胆,惊恐不安。1943年春,二区队驻薛庄时,根据情报,一个伪军班带一挺机枪到长清城里接一汉奸队长。他和区队指导员李志超各带一个班,埋伏在坟台南公路上。敌人距我20多米时,他下令射击,敌人机枪未架好,便被他率队员冲上去夺过来,将敌人全部俘获。区队夺机枪,在冀鲁豫还是第一次,当时的《鲁西日报》发表了消息。  1940年秋天,日寇急急忙忙从东平县向济南府抢运粮食,准备向我根据地&扫荡&上级指示归德党组织,发动群众,破坏敌人的运粮计划,配合我主力部队粉碎敌人的扫荡&阴谋&。  一天夜里,归德民兵队长李刚,奉命带领民兵来到翟庄一带,与县大队汇合在一起,埋伏在东辛庄的山头上。大家朝着公路架好了机枪,步枪子弹都上了膛,手榴弹一个个打开盖,严阵以待。  太阳爬过了山头,长蛇般的济平公路历历在目。李刚和民办们不时地抬头眺望,盼望着战斗时刻到来。  &准备战斗!&县大队长发出了命令。大家一望公路上果然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溜车影。敌人的运粮汽车更进了,有20多辆,弯弯曲曲地足有二里多长。头前的两辆汽车,载着押车的鬼子兵。当敌车一进入埋伏圈,我军民便开了火。机枪、步枪一齐吼叫着。没炸死的鬼子,嚎叫着往车底下钻,炸毁的汽车挡住了去路,汽车拥挤在一起,司机跳下车没命的往庄稼低里逃窜。这时,在嘹亮的冲锋号声中,我军民端着刺刀英勇地向敌人冲去。刹时间,公路上杀声震天。一场激战,大部分鬼子丧了命。省下的鬼子,钻到最后一辆汽车上狼狈逃窜了。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20多名,缴获步枪16支,轻机枪1挺。当周围据点的鬼子前来救援时,粮食已经运光,军民也已经转移了。公路上只剩下汽车在冒着浓烟大火。  1942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河西九龙口的一班伪军护送鬼子据点山田的一个姘妇过河走亲戚,天色已晚,来到归德据点后要求住下。可是据点里的鬼子被民兵队打得吓破了胆,每天总是带着太阳就放下吊桥关门。不管那排伪军怎么苦苦哀求,据点里的鬼子也不开门。伪军只好来到归德乡公所住下。乡公所的通讯员房三见来了块肥肉,急忙给民兵队长李刚送了个信,民兵队决定化装成鬼子,去消灭这个伪军班。  天黑以后,一个&翻译&领着两个&鬼子&大踏步地闯入乡公所。那两个&鬼子&对着那班伪军&哇啦哇啦&地叫了起来,&翻译&上前问清那位班长的来路之后,就大声训斥伪班长说:&你们到底搞得什么鬼?为什么不到据点里去住?&伪班长说:&皇军不让住。&那&翻译&瞪眼骂道:&你们胡说八道!谁说皇军不让你们住?&接着,两个鬼子又哇啦哇啦的叫起来,&翻译&紧接着说:&快把枪栓都卸下来,跟我们进据点。&伪班长乖乖地叫伪军卸下枪栓跟着走出乡公所。  &翻译&和两个&鬼子&领着那班伪军过大街,穿胡同,出村朝据点相反的方向西南方走。伪班长觉得不对劲,差异地问:&领我们到哪里去?&&翻译&厉声喝道:&少说话,当心叫民兵听到,要你的脑袋!&伪班长又问:&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是,只见&翻译&和两个&鬼子&嗖地一声都抽出了手枪,厉声喝道:&不许动!我们是民兵自卫队,谁动打死谁!&这时,埋伏在四周的民兵都包围上来,伪班长一看没了指望,带领正班伪军乖乖地投了降。后来,九龙口据点的山田向上司汇报了这件事,很快归德据点的鬼子头被撤了职,调走了。从此以后,归德、九龙两个据点里的鬼子不和,相互拆台,很快两个据点都被两岸民兵队消灭了。  1943年3月,日军派遣特务费惠东在归德据点活动猖狂。李刚摸清费的活动规律后,带领二区队于晚上埋伏起来,第二天晨将其在归德街南击毙。1944年4月,原一区区队长王三楼叛变投敌后,到处搞破坏,对我威胁很大,来归德据点后,扬言要找李瘸子(李刚绰号)算帐。李刚巧设计,不让二区十乡办事处给其送好吃的,激怒了王三楼,第二天晨,王亲率20多名特务来乡公所报复,被事先埋伏好的二区队全部消灭,王三楼被活捉后枪毙。此后,李刚的名声越来越大。县城的汉奸特务听到他的名字就害怕,他们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干坏事,出门就碰上李瘸子。&1943年初秋,翟庄汉奸队20多人到归德据点来拜会新来的大队长,李刚率队化装成老百姓,赶着马车和几辆推车,待敌人从归德据点出来行至垛庄南时,将汉奸队长宋式桥及全部伪军活捉。他因机智勇敢消灭敌人,多次立功受奖。  建国后,李刚历任泰安专署公安处侦察员、看守所长、东平县区长、社长、平阴县民政局局长等职。日,他在坟台家中病故,终年59岁。
世间少见!济南长清荒山发现唐宋石窟造像
12日,记者跟随文物工作者,在长清区归德镇麒麟村附近一处荒山上,对一处唐宋时期石窟造像进行了考察。有关人士表示,该处石窟造像从产生时代和风格看,在全省不多,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据介绍,这处石窟造像当地人称之为&百子洞&,处于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山上。记者进入洞中发现,其北侧石壁上分上下三层,雕刻有近百个半圆雕石像,像是罗汉像,均不同程度地被人捣毁。仔细分辨其中的人物,有的抬东西,有的持长鞭,还有的倒立&&每个雕像高度在15-20厘米之间,动作生动,每组人物表现一个故事。从雕像风格来看,与灵岩寺辟支塔下所雕刻的故事人物颇为相像。
  洞内有至少5处佛龛,原来雕刻有佛像,或站或坐。可惜无一例外均被人捣毁,留下雕工细致的裙摆和底座。洞外左侧数米外,还发现一个较大的佛龛,可惜神像被毁掉,只剩下一点腿部。
  在&百子洞&内数米,一左一右有两个人工建造的耳室,损毁比较严重。据当地一位文物工作者介绍,耳室应是当年出家人禅修的地方。从雕像风格来说,应是建造于晚唐至宋代。&百子洞&里还有一个幽深的窄洞穴,只能容下一个人匍匐进入,无人敢冒进。记者在洞壁发现类似钟乳石一样的结构,在闪光灯下发亮发光。
  在洞口左侧,有依托山崖制成的两块石碑,上面记载的是重修石窟造像的记录,记述古代有人想重修,但直到隆庆登基之年(1567年)愿望才实现。可惜的是,大部分碑文也被破坏。
山东济南长清区归德镇中心小学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于1995年8月完成合点并校,辖17个自然村,占地16480平方米,建筑面积4217平方米。现拥有20个教学班,1085名学生,5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高级教师35人,已取得本科学历1人,专科学历18人,正进修本科的8人,进修专科的10人。学校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室配备达国家二类标准,已于2001年顺利通过市级达标验收。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让进入镇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最好的教育&为目标,以人为本,民主管理。制定了&砺志、勤奋、文明、健美&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乐学、善思、多问、求精&的学风。全体教师团结协作,求真务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全镇前列,确实起到了乡镇中心小学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全区乡镇中心小学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生毕业率均达100%,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先后荣获济南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长清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归德镇&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地址:归德镇镇委东邻路南20号
山东济南长清区归德镇
归德镇地处长清区西部,因镇政府驻地在归德村而得名。面积148.8平方公里,耕地6971公顷,辖106个行政村,人口79450人。人口出生率9.83&,自然增长率2.22&。&    经济概况 国内生产总值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农业及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4.15%。地方财政收入1008万元,同比增长3.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99元,同比增长2.7%。&    区位优势 辖区内220国道、104省道、济平公路纵贯南北,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工业实力雄厚,归德工业园区被评为山东省乡镇企业示范园区,主导产业有铸造、化工、机械、建筑、农副产品加工等,其中常压燃气热水锅炉和中央热水机组获得省火炬计划奖,搪瓷内衬钢管、聚氨酯内衬钢管填补了国内空白。归德镇是远近闻名的大蒜、菠菜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10余个国家。通过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建起了80个高标准的冬暖式大棚,完善了蔬菜批发市场,产供销一条龙式的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个,双乳山济北王陵汉墓,1996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东部山区具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正在开发之中。归德镇是全省首批中心镇建设试点镇,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等
这也有冠名
大觉寺南水北调救人一幕
我想说的是这棵树咋正过来的
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由镇驻地向西直行大约5公里,紧靠黄河。&&&&&&
历史  相传元朝至元年间,天下大乱,杜张两姓逃荒至此,前有大清河(今黄河)阻路,便住了下来,次日,大雾弥漫,露水遍野,无法前行,数日后平安无事,人们决定在此居住,以建村时大雾、露水、大清河取村名"雾露河&。&&
现状  全村现有三百多人,主要有杜、张两姓。根据姓氏的不同,其居住位置呈家族式聚居。全村以粮食种植业为主,换季作息之余,青壮劳力以外出打工为主,家居式体力人,则以林木的采伐为主。&  雾露河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村庄,是一个有着优秀古老传统的村庄。
薛庄坐落在归德镇的西北,距离镇驻地大约2公里。南水北调工程济平
薛庄村的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干渠在村西通过,村东紧靠济平公路(老220国道),村南为新建的薛苗路。&  薛庄村是一个拥有1600口人,420户的大村,在国庄办事处中是第一大村,主要有董、刘、吴、房、李、赵等姓氏。分为六个生产小组,村两委会6人,其中1人兼任小组长,另有5名小组长,总计11人。,年被评为镇红旗村,区精神文明村庄,济南市精神文明村庄,2007年被评为区平安家庭示范村,区建委村庄整治先进村,区人民政府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目前,村内三纵六横和三条环村路及宽超过3米的胡同、大小街道都实现了硬化,硬化面积达15000平米,建设了的公园,200平方米的图书室,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有线电视。&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该村投入资金25万元,修建了学习宣传栏、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村民上网室、农村党校、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村民学习播放点;安装了篮球架、双杠、乒乓球台等体育锻炼设施;同时,村里定期开展文明健康的娱乐活动,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进农家。&
规划  规划根据村庄现状建筑情况,对现有用房按保留、整治、拆除等三种方式分类处理,对不满足通风、采光、消防等规范要求的用房记性合理重组,对公共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的引导,形成&一轴一环三片&的功能结构。&一轴&:指沿薛苗路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具有一定娱乐、教育、宣传、办公等功能的景观轴。&一环&:指村庄的道路系统与绿地相结合,形成一条环绕村庄的景观带,连接各组团绿地。&三片&:指以三个中心绿地为中心,形成的三个居住片区。
迁居此地,遂得名为翟家庄。明中叶,由于扩建房舍,与毗邻之李家庄、后李家庄连在一起,统称为翟家庄,今名翟庄。
翟庄村公路翟庄现由前李庄、 后李庄、西街、寓首4个自然村组成,位于西南35公里处,西距黄河约2公里,东与前封村相连,南与著名的汉济北王陵(又名福禄山)为邻,北与前刘村、曹楼村接壤,隶属济南市长清县翟庄办事处管辖,全村辖区总面积321公顷,其中可耕地187公顷,山地、平原、涝洼地各占三分之一,林木覆盖率为41.7%。&  翟庄村交通便利,济(南)平(阴)公路穿村而过,村东3公里即220国道,西有黄河浮桥,济南市郊车直通村头,交通四通八达。境内有长清县第二水泥厂、综合福利厂(镇属)等企业和福禄山汉墓、前李古文化遗址等旅游点,是投资办厂和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的理想地段。
。&  1967年,建立翟庄中学。&  是年,成立第一个建筑队。&  是年,安装50千伏安、3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全村实现户户通电。&  1974年,办起电镀磨光厂。&  1984年,翟庄村成立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  1985年9月,翟庄村撤党总支,恢复村党支部。&  1988年,翟庄村被济南市授予&林业先进单位&称号。&  年,打出第一批深井3眼,扩大灌溉面积100公顷。&  1989年,翟庄村投资50万元,重建占地2公顷的翟庄中学。&  1991年,绿化荒山4座,植树造林67公顷。&  1992年,建起3000平方米的村办公大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1994年,对旧村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三纵四横&的新格局,拓宽硬化集市街道,拆除旧房108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是年,被济南市文化局授予&济南市民间艺术村&称号。&  1995年,建立轻骑配件厂。&  1997年,组建济南&福禄集团&。&  1999年,新建变压楼3座,上200千伏安、10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  2000年1月, 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济南市司法局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是年,在该村世界银行节水灌溉项目区安装管道1.4万米。
&互助组迅速发展。至1955年,成立4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粮食平均亩产提高到160公斤左右。 之后粮食亩产维持在160~180公斤之间。1973年开始平整土地, 1977年村南建起&红旗渠& 和3个蓄水方塘, 走出了靠天吃饭的困境。1978年大规模搞农田基本建设,村南分散小块地连为一片,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同年粮食平均亩产增长至250公斤, 总产70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村民生产积极性,1982年粮食单产上升至350公斤左右。从1994年起,全村又先后打井25眼,修建石渠3000米,排水沟5000米,极大地改善了水利条件,水浇地由解放初不足2公顷,增长至147公顷。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又大力抓了农业科技工作,建立起千亩省级良种基地,同时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3公顷,果园7公顷。2000年全村粮食平均亩产750公斤,总产2 10万公斤。建国初期农业总产值仅42万元,1978年为70万元,2000年达210万元。20 00年全村经济作物总收入30万元,林业收入10万元,畜牧业收入15万元。&  第二产业 解放初期,翟庄村有石匠60人,年产值仅为0.54万元。1950年,成立集体生产性质的&石工会&,人员发展至90人。1955年成立&石业合作社&&铁业合作社& 和&木业合作社& , 工人总数为150余人,1958年年产值为30万元。自此至1973年,村工业没有什么发展,多数石匠被合入县办石料厂(县第二水泥厂前身),木工全部解散,铁工调入归德修配厂,全村第二产业产值为零。至1974年,始办电镀磨光厂和村建筑工程队,1978年总产值12万元,从业人员为40人。村办工业迅速发展,先后建立起金属加工厂、工艺美术厂、水泥构件厂、轻骑配件厂、塑料编织加工厂及塑料制鞋厂等企业。 2000年,总产值800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增至550人(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130人)。&  第三产业 解放初期,翟庄村有旅店、小杂货店、食品制作、茶馆等,共50余户,从业人员约70人,收入仅可满足温饱。50年代中期略有发展,但成效甚微。1958年后,三产从业人员全部停止经营活动,生产设施悉被拆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带领全村人民致富,注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交通便利,距省会城市较近的有利条件,调整了翟庄大集位置,修建了沿街经营房屋,开始办起饭店、理发店、幼儿园、商店和食品加工点等,主要经营粮油、食品、日用百货和从事维修、加工等,年创收260万元。&  翟庄在搞好农业生产,办好二、三产业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身特色产业,如钢砂生产、塑料编制品加工、水泥预制件生产等,产品远销省内外十几个地区。翟庄村还被济南轻骑厂定为零部件加工点, 产品合格率为100%,保证按数、按质交货,具有很高的信誉。
翟庄村20%。1950年,赵鲁光在李家祠堂办起村有史以来第一所小学,之后,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小学校址曾经两次迁移,至60年代末,在校学生达500多名。1967年建起翟庄中学(现为翟庄小学校址),校舍、课桌凳全部更新。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1989年村委会划出2公顷地,投资30万元,重建翟庄中学,修筑高标准的教学楼4座。至2000年,又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教育事业,购置了微机和大量先进教学设备,新建了校图书馆。教学手段和办学条件有了根本性改观,村民对教育工作普遍重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先后有23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本科生13名,其中l李道勇和曹林峰分别考取了研究生, 《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做了专题报道,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后,村民科技意识明显增强,自1993年开始,全村普遍开展了小麦、玉米科技育种和葡萄育苗工作,翟庄村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小麦原种场,被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定点育种单位。同时在农业用水方面开展节约试验,被世界银行选为&节水灌溉项目区&,安装PVC管道1.4万米。在养殖方面,改变了小生产的落后局面,实现规模化饲养,已有30多家养殖猪、鸡、羊、鸽的专业户,并建起高标准的种兔繁殖场。此外,还与省林科所合作,并建立起试验林基地,新植了系列杨树新品种,均长势良好,已经成材。
&元。建国后,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生产,生活水平日渐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粮食150公斤,人均纯收入70元;1978年人均粮食200公斤, 人均纯收入110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获得迅速发展,村民生活状况大大改善。 2000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534辆,其中轿车7辆、 卡车17辆, 农用三轮车和大中型拖拉机510辆,此外有多种型号摩托车310辆,程控电话382部,手机110部,彩色电视机440余台,家用电冰箱90余台。村民从传统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翟庄是个集合型的老村,原来的环境条件较差。建国前,村街道歪斜狭窄, 村民住房拥挤杂乱,房屋结构多以土石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4平方米。建国后,村民住房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土坯房屋大大减少。至60年代末,房屋基本为砖石结构,70年代后期,普遍用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建房屋8万平方米, 其中楼房5200平方米,有87%的农户新建了房屋,人均住房面积已达25平方米以上。从1994年开始,进行旧村改造,制定了&三纵四横&建设规划,新开通街道3条, 硬化街道路面1.1万平方米,有3条街道新装了路灯,现有临街商品房3600平方米,修建了高标准卫生所1处、幼儿园2所。还投资30万元对原有电力设施进行改造,新增变电楼3座,并有8名专职环卫人员负责村容村貌管理工作,村庄环境优雅,治安秩序良好,建国以来未发生过大的案件和事故。
任副书记。1985年7月起,魏建泉任村支部书记至今。党员人数由解放初期的12名现已发展到80名。党支部下辖5个党小组。 在历届党支部的领导下,村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较好,尤其近十几年来,村党支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1986年至今,村党支部获县以上表彰奖励近20次;支部书记魏建泉先后获得长清县&模范共产党员&&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39年9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 翟庄村属二区区公所管辖,同时建立村农民协会和村农救会、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赵连贵任村长,村政权在组织带领村民实行生产自救、参军参战支前,稳定生活秩序,克服艰难困苦,积极创造条件,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56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1957年发展为翟庄高级农业合作社(又名宏伟高级农业合作社),张秋林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翟庄属第三生产大队,大队长为张秋林,下辖8个生产小队; 1961年改为翟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也分解为16个。1968年9月成立翟庄大队革命委员会,张宗元、李连信先后任主任。1985年归德设区公所,翟庄设乡,翟庄村设党总支,此时村民委员会主任空缺。恢复翟庄党支部后,翟庄村主任为赵洪祥。 1988年初起,杨兴宝任村民委员会主任至今已连任五届,本届村民委员会由9人组成。主任杨兴宝,副主任曹善岱、宋成武,委员侯兆圻、张玉宝、李连敏、李寿河、李寿水、张广华。民兵连长卢金龙,治保主任李志海,调解主任杨兴旺,妇女主任曹德兰。
著名人物  房泽山 1926年12月生, 1937年8月参加革命,194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贵州省都匀军分区政委。&  魏建泉 日生,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197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被选入村党支部, 分管村办企业工作, 1985年7月起任翟庄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任翟庄办事处党总支副书记兼翟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他团结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走强村富民的路子, 先后建起了6处集体企业,1997年组建市级福禄集团,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把一个负债累累的穷村变为一个富裕文明的强村。 魏建泉先后获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2000年4月被济南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系中共长清县第九届党代会代表。
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口有六百多户,大约人左右。多以农业为主,内有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在巩固发展2万亩大蒜的基础上,今年新发展大葱2000亩,大叶菠菜2000亩,积极推行&标准化&种植,成立了无公害蔬菜销售龙头企业,注册了&卢城&牌商标。
坟台村位于归德镇之西。该村址原是周王朝卢王的葬地,后人为祭祀卢王于此修祭坟台一处,后来,被人发掘垦为良田。唐朝前后,人们来此建村时,以相传的祭坟台,命名坟台庄,后简称坟台。
县志记载  清道光十三年(1883)年,《长清县.地舆志》载:南仓.吴保.坟台庄,该志&古迹篇转载旧志云:&祭坟台.在卢城北,俗传卢王墓,已被盗掘,余祭坟台一区&&&&&
乡村概貌  从西面走进归德镇坟台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棵郁郁葱葱,生长依旧旺盛的古柏树。据当地人讲这棵柏树栽种于汉代,建国前柏树旁还立有一块碑刻,介绍着柏树的历史情况。不过,现在这块碑刻已不知所踪,只有近年村自发立的一块新碑。从柏树的树径看,该柏树断不会是汉柏,只不过年岁比较久远罢了。
归德名吃“瘸巴烧鸡”
负伤肥城役,归家煮烧鸡长清归德镇翟庄&瘸巴&烧鸡也是有百年历史的老工艺了。在传统农耕文明里,农民在日常生活中是舍不得吃牛羊这样的大家畜的。用翟庄烧鸡第三代传人李志亭的话说,&吃个烧鸡,是很好的事情&。最初的翟庄烧鸡其实叫&大老李烧鸡&。李志亭说起自己的爷爷李长林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常年奔波在外,走南闯北,机缘巧合,在泰安城偶遇一个老乞丐,在老乞丐那里得到烧鸡的制作秘方。回到老家后,多次试制,对秘方有颇多改进。于是在长清县城开了个小门面,因为他身材高大,烧鸡也因此被老百姓称为&大老李烧鸡&。后来到抗战时期,沿津浦铁路顺道下来十多个日本鬼子,在长清县城为非作歹,民不聊生,他不愿给日本鬼子做烧鸡吃,就关门回家了。后来,翟庄烧鸡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说起这&瘸巴烧鸡&的来历,还有一段跟革命相关的故事。李志亭回忆到自己的父亲李寿刚15岁时就参加第三野战军,从军七年,在解放肥城的战斗中作为班长,英勇战斗,负伤致右腿截肢。因为怕拖累组织,所以申请复员回家。回家后操持起家业,开始煮制烧鸡。因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当地人起个外号&三瘸巴&。后来成家立业,在妻子的帮助下,他煮的烧鸡味道更加正宗,享誉四乡八邻,时间久了,大家就认可&瘸巴烧鸡&这个名号了。在李志亭的记忆里,母亲在他小时候总是天不亮就起来,挑着扁担去集市上卖烧鸡,那个时候还可以用粮食换,一会儿工夫就销售一空了。母亲经常教育他们,做买卖靠良心,货不好,砸门面,哪怕是夏天热死的鸡也不能拿来用。这样的家训在煮鸡老汤的中氤氲百年,熏陶着孩子,贯穿了现在与过去,使得&瘸巴烧鸡&的技艺不断传承。
说着说着,突然有人细声喊道:&归德镇到了!卢国古城遗址到了!&于是偶赶紧抬头从车窗望去,远处有壹小排残垣断墙,据说那就是古卢城遗址。下车后,沿着长平公路,跨过南沙河流,向北步行1公里左右就到了卢城洼。 泰山西麓,黄河流东畔,高亻奚受姓卢子国,食采卢地为姓,世界卢氏从此发祥。深秋的际,偶们壹行人踏上北上的列车,朝卢子国的古城长清驰去,开始了对卢姓寻根谒祖的旅。  车出泉城,沿着220国道向西南方向驶去。齐鲁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平川沃野,壹望无际。时值深秋,国道两旁的树叶早已发黄,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似在招手欢迎偶们这群远道而来的游子。车子距离卢姓发源地&&济南市长清区越近,内心便又增添了壹份激动和敬意。寻根问祖,幽思萦怀,大家不约而同地吟诵着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会歌&&&泰山西麓,黄河流东畔,有个神奇的地方。高亻奚受姓卢子国,食采卢地为姓,世界卢氏从此发祥。贰仟柒佰年,源远水流长。推动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发明汉医药术,贡献卓越力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卢氏出自姜姓,齐文公子高,高孙亻奚,为齐国正卿,谥曰敬仲,食采于卢,济北卢县是也,其后因以为氏。&约步&&伴随着声声吟喘,渐渐地露出壹双足公元前730&698年,齐襄公荒淫无道。TA的几个小弟为避祸纷纷外逃,其中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往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国、高贰氏密召小白回国继任,小白抢在公子纠的前先回,立即被国高贰氏立为国君,这便是后来称霸诸国的齐桓公。高氏即高亻奚 [约生于公元前740年],乃姜太公第11代孙,任齐国正卿,因拥立齐桓公为王而功赏封食于卢,并创建卢子国,卢亻奚为首任卢子国王。自此有了卢姓,而卢亻奚也便成了天下卢姓的始祖。卢子国[卢邑]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国庄以西的卢城洼壹带。  岱宗延余脉,长清文明古。长清区地处鲁中腹地,位于山东省城济南市西南,东倚泰山,西临黄河流,依山傍水,有名山古邑的说。区驻地距济南市中心仅22公里,半个小时后偶们就到了区人大政府楼,世界卢氏源流研究会在此办公。下得车来,卢氏研究会的同志热情地招待偶们,卢会长更是特地搁下繁忙的公务,亲自带领偶们去归德镇卢城洼拜谒卢姓先祖。  卢会长是土生土长的长清人,无论是对长清的历史发展状况,还是对卢姓源流及其改变,都能如数家珍地壹壹说出。在去卢城洼的路上,TA告诉偶们,长清是全国设县最早的县份的壹。春秋战国时期,长清境属齐国;秦汉实行郡县制,在卢邑[现归德镇内卢城洼壹带]设卢县,属济北郡;到西汉时期归泰山郡;叁国时期为济北国卢县;东晋时改卢县为太原县;隋开皇伍年废太原县改卢城为升城,因境内有齐长城和大清河流[今黄河流],故命名为长清镇。开皇拾肆年[公元594年]将长清镇升格为长清县。长清地处齐鲁交界处,又在济南市近郊,隶属关系多次变动。直到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清县,设立济南市长清区&&  古卢城遗址在长清区西南拾公里处,现属归德镇,俗称&卢城洼&。据原长清县县志记载:古卢城遗址位于归德镇国庄壹带,建国初期尚有城垣断墙,夯土多为石拱券门,年故址被整成平地。古卢城略呈方形,颇似壹只朝靴,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走近古城,只见碎石壹地,几根杂草在秋风里独自飘摇,荒凉凄切的状让人不堪目睹,卢子国从繁荣走向没落的历史镜头开始在眼前重演。  公元前481年,田和篡齐,齐国田姓取代姜姓执政。卢氏为避祸不得不背井离乡,从卢邑迁至燕、秦的间。秦有博士敖,子孙家于涿水的上,遂为范阳涿人,后来范阳卢氏成为当地最大名门望族。到后魏时期,卢子迁就任青州刺史,卢氏又回到山东。明代成化年间[公元年],卢氏由青州府迁回古卢国,即今长清区。几经沧桑,卢姓后人历经磨难,最终回到了祖宗故里。
人贵有“德”
--山东省归德镇寻常百姓诠释“德”
  归德历史悠久,是一个闻名古镇。古有卢故城陷城时张郎舍己救众乡亲,今有舍己救人烈士张锋、&全国孝子&房洪泽、甘做&一辈子傻子&的雷锋战友――刘成德、山东孝女崔基风、济南市文明市民标兵徐立平、济南市道德模范张厚涛......一个个寻常百姓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着一个&德&字。归德镇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镇&,&省级文明镇&。在两大主题教育活动中,归德镇紧紧抓住一个&德&字,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使两大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培养了每位公民的良好道德风尚和奉献精神。培养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党支部书记学习榜样房玉强、王洪俊、吴兰昌&&,机关干部学习榜样胡文立、国霞、张振祥&&,养劳致富先进典型刘国水、房洪泽、董孟英、顾金凤、路公云等。  在2008年,归德镇以&德文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口,创建性地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的评选,促进乡风文明,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人贵有德&,&德&从&彳&,即&行&之意,既是要实践才能体会,才能得到。&德&就是要我们一心一意顺道而行,不偏不倚走人生该行的道路。在家庭中,子女们能孝顺父母,就是为人子的德行表现;父亲能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照顾家庭就是为人父的德;学生尊敬老师,老师言传身教,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师生之德,也是尊师重道的体现;夫妇能互敬互爱、奉养父母,携手努力共建家庭,就是夫妇之德;朋友往来讲求信义,就是为友之德;上级领导爱护下属,以仁义之心对待,下级对上级忠信有礼,这是领导与被领导者相处之德。归德人自古至今,践行一个&德&字,把&德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孝道&为&德&&只要我娶进这个家门,咱们就是一家人,就不应该见外,我背你下床、上厕所不应该吗?可别不好意思。& ---归德镇三合村农家妇女董孟英的心里话 归德镇三合庄村有一位年已81岁的老人,他叫程振珂,老人下肢瘫痪已经44年,但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衣着非常整洁,他发自内心地说:&我活得幸福,多亏了有一个好老伴,有一帮孝顺的好儿女、好儿媳。尤其是大儿媳妇董孟英,她结婚40年如一日,时常守在我的身边,早上给我穿衣服,端洗脸水,还背我上厕所,给我擦屎刮尿,从不嫌脏。&老人边说边伸出大拇指,&俺这样的好儿媳妇,真是少见。程振珂所说的大儿媳妇叫董孟英,现年59岁,结婚已经40年,董孟英在家早晚侍奉老人。董孟英早上做好饭就去公爹屋,给公爹穿衣服,背老人下床,倒上洗脸水,然后再给老人端上饭菜。程振珂老人上厕所,董孟英就背着老人去,起初,程振珂还有些不好意思,哪有儿媳妇背公公爹的,但是董孟英却说:&爹,你自己又不能走路,你儿子还得下地,他不能整天在家伺候你,我结了婚,咱们就是一家人,别不好意思。&儿媳妇一番话说得程振珂老人心里热乎乎的。从此,董孟英就时常背公爹下床、上厕所,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害羞,她常说:&照顾老人是后辈天经地义的事情,一家人还有什么见外。&董孟英结婚40年,从没有给家人红过脸,更没吵过一次嘴。邻居有点活,需要帮助,董孟英宁愿耽误自己家的事情,也要去帮助邻居。街坊邻居都夸董孟英,不但是一个孝顺媳妇,而且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房庄村房洪泽、沙河辛村的刘国水他们两家都是五世同堂,孝道传承,奶奶都活到100多岁,平房村的田茂成退休之后,一直守在老母亲身边,精心伺候老人......&行善&积&德&&我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一心想帮助,我从心里愿意多为大伙做点好事,一辈子做雷锋。&---退休工人、当年雷锋战友刘成德的肺腑之言每天上午、中午、下午薛庄小学放学时,在薛庄村街中心十字路口,有一位老人站在路口,指挥着过路车辆,保护着过路的小学生安全,他被人们誉为&义务交警&。他就是退休工人、当年雷锋的战友-- 刘成德。刘成德老人今年72岁,在部队为救战友立功,被雷锋称为&永远学习的榜样&。刘成德从部队退役到沈阳军区北方工厂又转回山东长清农业机械厂,在退休回村后,他义务为村清扫街道,不论刮风下雨,还是过年过节,每天清晨在村子的街道上都有他劳动的身影。2005年3月的一天,年已80岁的边庄边老太太迷路来到薛庄村,找,正在一家人急得刘成德得知这个情况后搀扶着边老太太,把她送回家。薛庄村烈属高桂英老太太,已82岁了,刘成德经常买上营养品到她家看望她,高老太太紧握着刘成德的手说:&成德,你身体也不好,还掂挂着我这个老婆子,真是太感谢你了。&刘成德婉言地说:&别说了,这都是雷锋让我做的,你就想着雷锋就行了。&刘成德在去帮家人种土豆的路上,看到一个妇女也在种土豆盖塑料薄膜,一个人忙不过来,他立即前去帮忙,忘掉了自己家种土豆......刘成德老人常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从小就养成了&傻&劲,雷锋我的战友,不就是&傻&的可爱吗?&去年5月13日,东杨村干部张厚涛在长清信用社取款时,拾到16000元钱,他等候失主1个多小时,将拾到的钱还过失主,张厚涛被评为&济南市拾金不昧道德模范&,&长清区拾金不昧道德模范&。&恩爱&是&德&&一日夫妻百日恩,夫妻俩就应该恩恩爱爱,我和老伴结婚63年,没吵过一次嘴,没红过一次脸,她瘫痪25年,需要人照顾,我就要做她的&小棉袄&。&---归北村房玉法感慨地说归德镇归北村刘红英老人已到古稀之年,今年82岁。25年前,她患大脑肿瘤做了手术,手术后左半身瘫痪,全身麻木,生活不能自理。25年来,她结发63年的丈夫房玉法和子女们悉心照料她,丈夫、儿子、儿媳、女儿、孙女们用爱心和孝心谱写了一首家庭和谐幸福曲。 刘红英的丈夫房玉法今年也已79岁,他们夫妻俩结婚早,现在已经结婚63年了。63年来,夫妻俩从没有红过一次脸,背过一次嘴,互尊互敬,相爱如织。房玉法老人原在归北村建筑队任会计,自从妻子得病后他更加精心照顾她,每天早晨给妻子穿衣服,天天晚上陪妻子看电视,听收音机,还把自己在外一天的所见所闻讲给妻子听,给她解闷。刘红英曾多次对别人说:&我是个无用之人,得的这种病即连累丈夫又累儿子和儿媳们,我是真不想活了。&房玉法说:&你不要想不开,我们结婚快四十年了,我哪点对不住你,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也跟你去。&丈夫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孩他爹你可别再说了,你和儿子、儿媳都待我这么好,我还真不忍心离去。&房玉法喃喃地劝慰说:&少来夫妻老来伴,你要是真走了,我给谁说话拉呱儿啊,为了咱夫妻俩的恩爱,你也不能抛弃我。&夫妻二人的知心话,深深地印在老两口的脑海中。从此,老两口更加相敬如宾。夫妻俩感情更深了。后来房玉法辞去了村建筑队的会计工作,专下心来在家伺候老伴。坟台村退休教师朱继增老两口都已70多岁,出出进进老两口总是形影不离,最初是老朱用自行车载着老伴,现在。他们买上了电动车,只要天气好,老两口就骑上电动车外出逛逛......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为政以“德”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为政以德&,一个社会只有处处充满爱,才会温馨,才会和谐,才会美好。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归德镇党委书记曹军为政之言    归德镇广大党员、干部&为政以德&,处处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处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关注民生,关心群众疾苦,已经付诸于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之中。让群众处在&爱&的关怀之中。   群众有困难,有关部门应该责无旁贷的去帮助解决。去年4月底,翟庄村16岁的少女李菲菲的奶奶有病住进了长清中医院,爷爷瘫痪在床,父母早已双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党委、政府领导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安排民政部门前去医院进行慰问,并送去了救助金。去年高考结束后,顾小庄村双胞胎顾莹莹、顾梦梦一起考上了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党委、政府领导得知情况后,对全镇考上大学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进行调查,在镇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对顾莹莹、顾梦梦、赵福华、曹鹏等6名困难生进行了救助。    2006年10月,薛庄村房玉强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的第三天,当时村里局面混乱,村里和群众的来往帐目不清楚,有有一个村民喝了点酒,见了房玉强后,偷偷地从房玉强身后踢了他一脚,怒吼着:&村里歉我的钱什么时候还?&当时,房玉强真想发火,但一想,自己是一个村支部书记,要善待自己的群众,忍着性子说:&你别着急,算准了帐,村里该你的钱,就是拿我房玉强的钱也还你。&两天后,帐目核对准确后,房玉强亲自把钱送到这个村民家。这个村民掉下了眼泪握着房玉强的手说:&房书记,我真对不起你。&说完就要下跪。房玉强也歉疚地说:&前几年,村里混乱,帐目不清,现在我回村干支部书记,今后在工作上支持我就行。&    沙河辛村在2002年通街时,有两户群众的宅基院落正好堵住规划街道,但是他们对拆迁工作思想不通,不愿拆迁自己的院落。虽然村两委会领导三番五次地登门做动员、进行说服,两户群众仍坚持自己的意见,由于这两户不能拆迁,而造成街道中断。但是村两委会始终也没有进行强制拆迁。今年5月,这两户群众在和谐之风感召之下,自觉找到村两委会干部,原意自动拆迁。这两户群众歉悔地说,我们两户不拆迁,影响了整个村容村貌,但是村两委会从没有埋怨过我们,真是领导素质、领导方法太好了。    &德文化&渊源流长      归德镇把&德&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德&助推和谐,把&德&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把&德&延伸到对他人的爱,对父母的孝敬,对环境、对大自然的爱,对事业、对工作的热爱,从而升华到对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悄然融入全镇人民的思想深处,演化为乡风文明,演化出&爱&的天地,让归德镇处处充满&爱&,让&德&文化源远流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先进镇&、&省级文明镇&。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现代高效农业富农民
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变耕作方式,调整种植模式,推广优良品种、让设施栽培唱主角,错季蔬菜成气候,优良品种长出&金&。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促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7年,这个镇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758元,同比增长14%。
  归德镇是山东省第一农业大镇,也是&蔬菜之乡&。近年来,归德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立足实际,在农业生产上,通过改变种植方式,合理调整种植模式,实施品种优良化,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促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这个镇建起 归德镇在平原建起了3.5万亩蔬菜基地,其中大蒜2.5万亩,还建起了22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1500个蔬菜小拱棚,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创品牌蔬菜。  归德镇在山区建起了5000亩梨枣、核桃、石榴、苹果等林果基地,政府免费提供苗木、技术指导,承包给600多户农民,为山区农民建起&林果银行&。  在黄河滩区归德镇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家家户户在庭院中建蘑菇大棚,济南市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张家茂,低价向群众提供优质菌种,每年食用菌投料30万斤,12个村成为蘑菇专业村。  设施栽培唱主角  设施栽培,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蔬菜大棚。这个镇已建起了黑沟桥、万庄两个大棚蔬菜基地,播种面积3000多亩。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西葫芦、菜椒等蔬菜以及桃、杏等果品,经济可观。黑沟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家明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就拿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来说,一个大棚是一亩,一年可轮番种植三茬,正常情况下,一年收入一万五、六千元没问题,管理好的话,能挣到两万多元。仅黑沟桥大棚就有90多个,都承包给了农民,这几年,村里的群众都发了&大棚财&,家家户户小日子都过得红红火火。
  有的菜农在大棚里种植桃、杏、草莓、天麻等,效益更好,一个大棚收入都在2万多元。由于大棚形成了基地,也就自然有了蔬菜市场,菜贩子直接把运输车开到大棚口,菜农们边收边卖,即省时又省力。  错季蔬菜成气候  建大棚收益大,可是投入也不少。聪明的归德镇菜农们又琢磨出了新的种植方式,用竹杆和竹蔑支成骨架,上面覆盖上塑料薄膜,建成拱棚,这样一来就能让蔬菜春季提前或者秋季延后上市,拱棚定植,露天采收,不光巧打了时间差,还实现了连作生产,多种多收,增加效益。全镇小拱棚、塑料薄膜覆盖面积达1万亩。薛庄村菜农孟凡东算了一笔帐,每亩蔬菜覆盖塑料薄膜成本80多元,可蔬菜能增产30%,价格提高20%,这样每亩可多收入400多元。房庄村菜农种植一般是&四作四收&,有的达到&六作六收&。  归德镇菜农们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采取增收措施。原来种植胡萝卜是秋前种,初冬收获,现在菜农们不再初冬收获,而是立冬之后,把胡萝卜缨子踩在地上,再盖上玉米秸,培上土,在春节前后收获,胡萝卜即鲜亮,又不空心,还卖得好价钱。后刘街村菜农刘合祥介绍说,俺村菜农采用这种巧打季节差的方式,使胡萝卜可多卖一倍甚至两倍的钱。  优良品种长出金  &这是以色列香蕉西葫,这是美国飞碟西葫,这两种西葫比我们当地西葫营养高,产量高,这样一个西葫大棚比我们当地西葫大棚多收入1000多元。&菜农吴永亭美滋滋地介绍说。  优种化增强农业原动力。归德镇不断培育和引进蔬菜、粮食、果品、畜牧适用的优良新品种,让归德镇农民尝到了甜头。归德镇科协办、蔬菜办、蔬菜协会指导菜农发展优、稀、特蔬菜,先后引进了脱毒大蒜、大耳菠菜、以色列香蕉西葫等新蔬菜品种,还引进了天麻、红花、玫瑰等中药材,脱毒大蒜的引进,使蒜薹产量达到亩产1000公斤,并迅速占领了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和欢迎。  与此同时,归德镇还大力发展定单蔬菜,镇里专门成立了蔬菜销售办公室,完善了500人的蔬菜经纪队伍,并在10多个省、市地区建立了蔬菜信息网点,聘请了300多名信息员,随时沟通各地蔬菜价格、行情,每年归德镇生产的蔬菜达1.2亿公斤,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内蒙古等地区,归德农民仅蔬菜一项收入就达800多万元。为创&归德大蒜&品牌,归德镇领导亲自跑泰安、济南等地市场,联系销售大蒜,这个镇还注册了&卢城&牌市场商标,成立了&卢城蔬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全镇建立起了1万亩标准化、无公害精品蔬菜基地,归德大蒜、菠菜叫响了市场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