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放下才能得到解脱的放下 跟我们欲望有没有冲突?

| 读史 | ID:dushi818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读史小号(dushi918 、 dushi828)敬请关注。来源微信号佛心慧语,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补救,小编私微:
     1.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2.生活太累,如何轻松?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欲望与攀比。3.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4.如何对自己,对他人?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5.您如何诠释礼貌?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6.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佛曰: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7.我们怎样做才叫“脚踏实地”?佛曰: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8.有人说爱情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您认为呢?佛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每日壹读 | ID:yidu818家事国事天下事,每日都来读一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读史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作家面对面——热门IP、毒舌影评、惊悚悬疑,总有一款适合你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神了,快看这些长辈朋友圈图片!
霸王别姬 : 相思血泪抛红豆,春花春柳满画楼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有关放下的佛理故事_百度知道佛的困惑是什么?佛的欲望又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可能是相通的,我一直坚信困惑来源于欲望,无欲才是最大的欲望以佛的层次看来,我们和蚂蚁又有什么区别?蚂蚁又何尝知道我们的困惑。。。。。。宇宙里,在佛的层次看地球人算什么?小小的地球又算什么?宇宙的目的又是什么?一但悖论出现,我们就需要改变以前的认知基础?难道我们追求的就是一次次去否定以前的认知?追求悖论的产生?又有哪些认知是不可以被否定的?用错误的基础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然后用结论去否定基础,那结论真的是正确的么?。。。易家的恒,恒的是欲望还是道?
攻°岑I5姣
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大概就是菩萨的欲望吧然而佛是没有的,这也是佛与菩萨的区别所谓的困惑或欲望,来自于对事物强求的心念,凡事顺应其道,因势利导,便没有了困惑。
神佛最在意一件事:全宇宙的安危..(他是 "先他后我")....他们也不追求"无欲"...(转载'非原话)...
可能做到吗???修一下净土宗吧
佛的困惑当然是要顿悟人生道理,佛已经完全了解了人生道理后,也要困惑如何帮助他人修行。佛的欲望当然是要进入无我的状态,所以还是要谨慎,避免让欲望被挑起来。但是又要放下这个修行的追求,因为这也会让人产生欲望,所以要达到平衡,就是一个困惑了。...
佛的困惑:三尺红尘,无人看破佛的欲望:苍生信佛,苍生尊佛,苍生皈依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五楼说得太好了!
佛陀是觉着,觉悟到欲望是痛苦的根源。所以佛陀没有欲望的。没有了欲望自然就没有了困惑。我保证!
困惑来源于欲望,无欲才是最大的欲望.所以人不能凭己力得完全,唯有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把神的道显现予人。
佛陀是觉者,佛陀是洞悉宇宙真理的觉悟者,自然没有困惑。你都知道是相通的了,自然也就没有欲望了。
佛无惑亦无欲
佛说:放下了,就拥有了(后语)在晨钟暮鼓中初雪飘落,初雪消融,世间万物大约都是这样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吧。
??我说:我想忘记。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问:你忘记了吗?我回答说没有,或者说忘了吧,留存美好,忘记悲哀,一切自在来...
那华丽浪漫的爱情之舟也早已沉睡于冰冷的北大西洋底。我羡慕他们,因为生死相守才是人间永远的幸福。 俗世中多少有始无终的爱情,让人很久、很久都无法释怀。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一千一万种思绪,一点一滴都有你。即使此时你对我并无爱意, 我又如何能不心存感激?比翼飞燕,并蒂青莲。寄苍生,且乐怡然。应谢月老,红线得牵。促前生情,来生意,此生缘。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诗写婵娟,词谱秋莲。喜榕树,书香氤然。香梅品尽,两处情牵。谢诗为证,曲为媒,词为缘。
隐隐青竹,脉脉红莲。深深院,绮韵盈然。花前携手,秋波相牵。道眼中情,情中语,语中缘。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 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晨钟暮鼓,日走云迁。怕依窗、独对钩弦。去也兰舟, 远也红楼,怯深寒,罗袖轻裘。花开梦里,月隐山中。华年逝水,逐浪萍踪。若流光影,太无定,太匆匆。
驼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我倚着海市蜃楼,吐呐着千年的风。我看见,在心的横切面上,长睡着一朵莲花。佛说: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我于是虔诚地祈祷,愿你,能盛开最温柔的饱含沧桑的回眸一笑。
我走过小路,路旁的一朵不知名的野花令我不禁驻足凝视,难道是因为前生无意抛下的一粒花籽,才有这今生的道旁相见? 但花儿只是静静的绽放,仿佛这就是它生命的全部。我走过大山,那巍峨的山峰令我熟悉莫名,难道这就是我前生的故居, 所以才有这今生的魂牵梦萦?但大山依然如千年前般的沉静,仿佛在说世事不外如是,一切皆空,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我走过海洋,汹涌的洋面令我又是兴奋又是亲切,难道这就是我前生荡辑浮舟的家园,所以才有这今生的故园难舍? 而海洋却露出了难得的平静的面孔,不起一丝漩旎,如镜面一般,仿佛在说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总让它留在心上呢?
我终于跋山涉水,从网络里,出现在你的面前,我走近你,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让我是那样的心动, 难道在前生我就已为你心田深陷,不能自抑,所以才有这今生依旧的心情?而你,亦是那样地沉默,我才发现,匆匆挣脱我紧握的手的, 哪里有什么回眸,也许是我们的缘分,修的还太浅、太浅!我明白了,或许今生的相遇已是上天的恩赐,或许我们前生的缘分已经注定, 今生,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凭一颗晶莹的泪,将流不完的伤悲,流不尽的心碎,在人间化成飞灰,又有谁信手拈来谈笑,又有谁会在我的故事里留下他的眼泪?
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
我决定上山,用整整一天的时间专心致志的想你,然后下山时候全忘记。于是我看释迦牟尼时想你,看十八罗汉时想你, 看千手观音时想你,希望找出让你永远爱我的法宝,而不是最终的离开。脑海里你最初的深情反反复复地证明,
你曾经给过我这尘世间最温暖的情怀。我叹息。你问我为何总是叹息?哦,别怪我的眷顾,别怪我的形影不离,别怪我用千百次守望,换你一个冷冷的轻瞥。你可否细听到我心的顾虑:今生你我仅有五次相遇,若凑不足五百次回眸,来生,我将如何见你?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
要了解,您现在所知道的‘欲望’以及‘无欲’只是从字面上以及认知上的认识,并非依照佛陀教导去修行来断除这些问题。 这样的方式容易进入形而上,对解脱一点帮助都没有。‘求’尚且不得,更何况不求呢? 凡是都有一个渐修次第的,佛陀教导他人也并非一时三刻马上‘解脱’的。 有些人能在短时间获得解脱是因为在过去世累积了足够的‘资粮’,但如果我们真累积足够的‘资粮’,那么我们应当生在佛陀年代。所以可以知道...
佛已无困惑和欲望。佛看人和蚂蚁,都是可怜悯者,都是未觉悟的凡夫,但也都是可以成佛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宇宙是人心变现出来的,宇宙的目的在于变现者的心。困惑和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源,也是生死之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南无阿弥陀佛...
心为不变 不变为心现虽不觉 全妄则真
易的恒是指不变的,佛家叫做自性。佛没有欲望,困惑和欲望源自无明,佛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所以,佛的欲望是为了我们示现的,其本身,并不欲望和困惑可谈。就像我们为了教育小孩子,可以故意做错一件事给他说明道理,但我们本身是明了的。...
如果真心念佛,信佛,那么我给你点建议,信,愿,行,相信你明白什么意思吧,坚持贯彻,认真履行,别去想其他的问题,说实话,佛有无上圆满的智慧,别说我们,就是古今大德高僧又有几个明白的呢,所以还是别去想太多,而且还容易影响到自己,坚持信,愿,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有空了就多读读经,不去想什么意思,功夫深了,自然就会明白一些东西了。阿弥陀佛!...
大德您好:就请您再加一把劲!勇敢地冲破目前正捆绑着自己悟性的这种“无欲才是最大的欲望”的观念。实在说,佛是没有任何境界的。如果把您所述“无欲”视为某种境界的话,那在此处可以负责任地告诉您:这种境界与佛毫无瓜葛,因为佛无任何那种只能禁锢凡夫的所谓“境界”。那么,佛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尝试探讨方便,我们就牵强地假设一个“佛境界”,就如同解方程时设定“未知数”X一样。如果要找...
佛的困惑是为何还要有欲望,佛的欲望是天下不再有困惑。或者,佛的欲望是不再有欲望,佛的困惑是为何成佛
佛的三大困惑是:一、未能将众生渡成佛。二、未能长生不老。三、未能升天。
佛的困惑是怎么不多些人来拜佛,欲望是一统天界.打败基督,打败穆斯林
佛没有困惑,是正等正觉。佛没有欲望。你陷入理论当中了,当然有悖论,佛提倡消除知见,不立文字,所以无理可得,所以就没有悖论。
悖论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后,得出一个与前提互为矛盾命题的结论非B;反之,以非B为前提,亦可推得B。那么命题B就是一个悖论。当然非B也是一个悖论。我们可以按照某些制定或约定的公理规则去判定或证明某一命题的真假,但是我们按照制定或约定的公理规则去判定或证明有些命题的真假时,有时却出现发生了无法解决的悖论问题,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佛的...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为什么佛教说所有欲望中性欲是最可怕最难禁的?_哲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25,708贴子:
为什么佛教说所有欲望中性欲是最可怕最难禁的?
美国大学数学与哲学顺顺留学汇集优秀海外留学顾问,为中国家庭提供优质和可信任的国际教育服务.更多留学咨询请咨询TEL:400-104-6661
性,是很无趣的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唐天竺沙门般刺密谛译  佛告: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个要很容易做到人类岂不是都要绝种了
淫是执著于性之感与引发的情之贪欲 而性与情本无过错 用智慧对待时性情就是菩提 执著时性情就是最大烦恼 烦恼菩提与客观性情无关 而对於性情之感的执著是人最强的执著 是六道轮回的第一真因 出家人既已出家 于自己其志在求出六道轮回 于他人弘法利生 淫心不断 即最大执著不能断 心无法与空性相应 何以出得了六道轮回 所以出家人戒律排列是:淫、杀、盗、妄
我会告诉你我觉得性很恶俗
性的强大 是具有毁灭性的 如果不控制 任其发展 后果不堪设想 就是 因为一个海伦 而被灭亡的
性是要控还是要禁呢?是要肯定还是要否定呢?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的道理我们就恍然大悟。佛为什麼说这个话?你对这个世间有七情五欲,你爱得很重,你就出不去。那怎麼办?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你能说佛菩萨不爱众生吗?真的,佛法里头不说爱,叫慈悲。为什麼不说爱?爱里头有情,情执,慈悲里面是智慧。慈悲里面那个爱决定没有贪恋,没有这种心,而且那个爱是平等的,这是慈悲,没有偏爱。对这个爱,对那个差一点,那就不是慈悲,那就是世间的爱,他有等差。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爱是一味,没有等差,是平等的,叫慈悲,他那个爱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我们凡夫现在这个爱,心性流出来的爱叫慈悲,我们这是从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意识是什麼?分别执著,从第七识的执著,第六识的分别,这个爱里头有分别、有执著,那就不能叫慈悲。所以,慈悲跟爱差别在此地,我们都要知道。
其实个人喜欢而已
美国大学哲学专业,出国留学就选天道,51个哈佛,71个耶鲁,29个MIT,986个哥大,录取战绩业内领先!美国大学哲学专业申请条件费用解析,天道资深留学专家为你量身定做美国大学哲..
1 佛家不讲爱情,佛讲慈悲。  2 佛法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这个爱里面没有感情,它是纯粹的理智。  3 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两桩事情,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  4 爱情与慈悲在事相上没有两样,在起心动念上不一样,一个心迷,一个心觉。  5 迷了的时候叫做爱情,觉悟了就叫慈悲。  6 佛菩萨这个爱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变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 佛菩萨为什么能够舍己为人?慈悲心在那里推动。  8 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  9 凡夫的爱情,这个爱里面不平等,这个爱里面没有真诚。为什么没有真诚?那个爱会变的,靠不住。  10 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11 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  12 世间人把爱欲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13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  14 果然能把爱情看破、放下了,你决定超越六道轮回。     15 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如果爱情这一关看不破,还是不能往生。  16 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就是爱欲不断。  17 爱情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  18 把爱情断掉绝对不是绝情无义,跟诸位讲穿了,你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虚情假意。  19 怎么知道是假的?今天爱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你看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  20 许多青年男女在恋爱的时候,多甜蜜!过了不久,变成仇敌,变成冤家。可见得那种爱情不是真的,假的。
21 诸位冷静去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会觉悟。  22 古人结婚是为道义,为人伦,为家族幸福,不是为爱情。  23 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是脆弱的,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  24 有一些人不懂佛法,听说佛法要永断情爱,于是乎他就反对了。他说人与人之间要没有爱情,那还有什么意思?  25 佛是不是情与爱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晓得,他这个“断”实在是转变,把情爱转变成智慧。  26 佛经上常讲:“转烦恼成菩提”。情爱是烦恼,佛教给我们,要把烦恼转变为般若智慧。  27 般若智慧里面有没有爱呢?有。那个爱不叫做爱情,叫慈悲。  28 世间人所讲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转变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恒不变。  29 一定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才能够悟入佛法,你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30 你看自古以来,中国、外国的文学作品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都是情与爱,所以他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31 佛法讲“慈悲”,佛菩萨是真正爱世人,他是真正有爱有情。  32 慈悲是真正的爱情,永恒不变。  33 慈悲是从自性真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它那个根源不变,所以流出来的作用、现相也不变。  34 六道凡夫都没有真心,都没有真情,也没有真爱。  35 凡夫那个心靠不住,全是虚情假意,不能相信。  36 你如果相信别人会对你好,那你是糊涂,你是迷惑颠倒。  37 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说的话都靠不住,不要当真,你要当真,决定要上当。  38 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对自己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感情都会变化。  39 今天我对这个人好,明天我又对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还能靠别人吗?  40 佛给我们讲,没证得阿罗汉以前,别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么能相信别人?  41 这个世间人,全都是虚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当真,你亏可吃大了!  42 世间种种的境缘,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愈淡愈好,不要认为看得这么淡,好像这个人绝情寡义,但是往生容易。  43 你爱情太重,往生就发生障碍。  44 你爱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轮回,就要搞三恶道。  45 爱情不是好东西,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这个样子,还舍不得离开它,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觉悟。  46 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当然要把爱情放下,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47 这个事实的真相,你要看破,你从此以后,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弃。  48 不要想爱情,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就好。(转载)
所以,佛教在这方面是灭绝人性的,他们巴不得大家都是秃子,都别有下一代那么人类灭绝了才好。而他们以为有的极乐世界,不过是他们的意淫。当人类都死光了,就真的不会再有那些无耻的言论了。而种族没延续,他们拿什么去信
而最无聊的是,所谓转世的那帮子,还都是人生出来的,没见过哪个是从里蹦出来的如果没有性,没有生育,他们还转个屁屎他们还大言不惭的说这说那,其实别人看起来都是笑话
应为世界有女人
佛门,禁得了身体的欲,禁得了心理的欲吗?这不应该被回避,应该直面它。要减小性带来的危害,关键还是解决好大众心理层面,若心静,不管经不经历性,仍旧可以保持清醒的自我。回避,不会是处理事情最好的办法。
阿弥陀佛,楼主觉得哪种欲望比淫难戒
一样的,只要有欲望,你就是奴隶,即使是求生的欲望
性欲所带来的快感是不可言喻的,就像毒品一样。
宗教都有戒律,因为宗教要保持动机要纯粹,本能中性欲与爱情有关,所以是最难的。
第一个或者说比较原始的表象。
想做就做,管那么多干什么。
因为涉及到人类的繁衍
正常的性欲是可以的邪淫危害很大
因为动机太深
因为性欲本身是一种生理需求,人再超然于其它生物,也超脱不了生理
因为性站在了一个光明的制高点:繁衍
本来无欲望何来禁欲说?竭力否定一个东西反而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来的本意是顺应
It requires courage to love or not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一日禅:欲望让人舍弃一切去追求成功
日 08:36来源:
作者:释戒嗔
欲望让人舍弃一切去追求成功
欲望常在告诉我们,成功才是生存的一切,生命的顶点位于成功之上,要舍弃所有,忘记根本,不顾一切地追逐与寻求它。但是,生命所包含的命题远不止这些,它应该大到包含着我们所期待的成功与痛恨的失意,还应该包含着时常被我们忽略的爱与和谐、亲情与友情。我们是生命的主人,却很傻,践踏了一切去追求成功,以为了解了生命的真谛,却常在恍惚中不识本末。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杨珏]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佛教名博: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放下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