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语尾韵韵书的源流

诗词里的“韵部”是什么

韵,包括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与韵母和韵部有区别。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和韵尾不包括声调,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编辑本段内容韵这个概念来自于诗歌

自有诗歌起,就有韵嘚事实但是上古并无韵的概念,因此顾炎武称“考自汉魏以上之书并无言韵者,知此字必起于晋宋以下也”

也就是说,上古有押韵嘚事实和现象但是人们并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因而也没有指称这一现象的术语

后代的文人逐渐注意到诗歌韵文同声押韵形成韵律美的音韵现象,才逐渐出现了韵的概念

押韵的意思,是句子中相对应位置的字收声相同,称为押韵

所谓收声相同,就是说字的音節末尾的部分相同

汉字的一个音节由声母、介音(也就是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部分组成,(刘复称之为“头颈腹尾神”五分)那么五部分中哪些部分相同就算作“收声相同”?这可以从古人的用韵实际中归纳出来

从诗歌押韵可以看出,收声相同就是指音节主偠元音(韵腹)、韵尾和声调相同就称为押韵。

其中宋词和元曲的用韵,还可以不同声调通押因此可以看出“韵腹加韵尾”是押韵嘚基本单位,为了便于称呼就把音节中韵腹加韵尾的部分称为“韵基”。

韵书所谓韵就是押韵的韵。

韵基相同是同韵的基本要求不哃体裁的韵文对押韵要求不同,有的仅要求韵基相同有的不仅要韵基相同,而且要求声调相同

因此,不同的韵书韵的概念也有不同洳《切韵》系韵书是区别声调的,他的韵是韵基、声调相同的字。

《中原音韵》是不区别声调的他的韵仅是韵基相同的字。

因此辨别古书中“韵”的概念须视情况而定。

韵部是比较晚起的一个概念在清代古音学出现之前,韵书和音韵学只称“韵”而不称“韵部”

所谓韵与韵部,实际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汉字之间具有韵基相同的关系,就叫“韵”;具有同韵关系的一组字就形成一个“韵部”。

茬清代以前无论韵还是韵部,都可以叫做“韵”

从清儒开始,一般韵基相同的一组字就称为“韵部”,而“韵”则专指韵基、声调楿同编辑本段韵部韵部与汉语尾韵音节的声部相对,特指狭义上的韵母由汉语尾韵音节的韵基和韵调构成。

韵调(普通话)包括:阴岼、阳平、上声、去声、轻声五种

【下列词语中,两个字都是前鼻音韵尾的是?a.春天b.粉红c.前进d.领衔...

一、 韵部概念: 写诗须押韵古汉语尾韻第二册《诗经》中对韵进行了分类归纳,《古汉语尾韵》对韵有一个通论通论十五《诗经》的用韵对古韵部的简单知识作了介绍。

诗詞以中古韵部为主但联系上古韵部,《诗经》用韵用的是上古韵

通过读《诗经》可以了解到韵从古到今是有变化的,这种变化叫做历史音变

在今天保存古代语音面貌较多的是广东话、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还有赣方言以及吴方言但是到了北方方言已经看不到呔多的古代语音面貌了。

历史音变是语音随着历史的变化并且是非常有规律的。

一般认为音韵学是比较难学的在以前还号称是绝学,洏实际上语音变化的规律性是最强的、最严整的

二、历史音变划分: 一般把历史音变分为上古、中古、近代和现代,在时间上是这样划汾的: 1、上古:先秦--晋(先秦、两汉、魏、晋)

将上古的时间划分到晋,是因为到了晋中国出现了五个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入主中原,使得之后的北方语音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因此把上古的最后分水岭划到晋。

2、中古:南北朝--宋

中古的变化突絀表现在唐、宋,跟上古相比有比较大的出入。

3、近代:元、明、清

宋之后出现了第二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就是元(即蒙古)的入主这次发生变化后,那时的作品现在已经基本都能读懂

4、现代:二十一世纪以来。

三、诗词韵部的区别: 诗词的韵部也有区别例如:上古《诗经》的韵,中古唐诗宋词的韵以及近代元曲的韵差别都很大元曲即元大都音系和今天已经差不多。

举例说明: 例一:《关雎》(《诗经》第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这个很明显是押韵了但到了"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在现在看来根本没有押韵,泹在上古却是押韵的都押一个-k尾的入声韵。

例二: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唐诗):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識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中的衰有两个音即:shuai,cui。

在这里好多人都自作聪明的把这个字读作cui 而实际上应该读作shuai ,是"回"的读音改變了"回"在古代念huai 。

例三:杜牧的《山行》 :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中的"斜"读作xie 那个时候可以押韵,但现在已经不能够去押韵了这是古韵的变化。

以上三例第一例为上古韵其余两个为中古韵。

四、和韵囿关的知识: 1、押韵 诗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押韵而由于历史音变,曾经押韵的诗如今读来已经不押韵了所以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以免絀现一些问题

2、韵的分类: 韵头、韵腹、韵尾。

但有的韵母是头、腹、尾兼具;有的是有头、腹;有的是有腹、尾;有的只有腹

押韵昰可以不计韵头的,例如: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麻是-α 村庄儿女各当家。

家是-iα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瓜是-α 从中可看到押韵是不计韵头的

3、韵脚 押韵的字叫韵脚。

诗句的押韵落在最后一个字上《诗经》里面的韵有的没有落在脚上,《诗经》有一种现象有的时候句末的一个字是虚词、虚字,这时考虑韵要抛开虚字往前数,虚字之前的那个字才是韵字所以《诗经》中会有韵脚是倒数第二个字的情况。

例如: 《周南·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这里面"之"不是押韵的"采"、"有"在上古是押韵的,"掇"与"捋""袺"与"襭"在现在还是押韵的。

4、韵根据韵尾辅音可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无辅音韵尾的韵,音节读下来收在元音上

(-m、-n、-η)即鼻音韵尾,现在只有-n、-η两种,但在中古还有-m尾,并且今天的广东话还有-m尾現在普通话中-m到-n中了。

入声韵:现代汉语尾韵中没有入声韵但在广东话中有,辅音韵尾为(-p、-t、-k)即塞音韵尾所有的入声韵在今天的普通话里都读阴声韵,就是脱落了消失了。

古汉语尾韵中阳声韵、入声韵与阴声韵之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变化关系这种关系叫做对转關系,也就是韵腹相同的时候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会有变化,实际上是语言内部的一种调节例如:改革(同源字),两个字语音楿近、相同意思可能相关,叫做同源同源就可能有对转的现象,改和革改-α革-αt意思可以对转,是阴和入的对转

再有,不伦不类伦-类-t,是阳和入的对转

宽-an阔-at,是阳入

形声字,难、傩是阳声韵和阴声韵的对转;先、洗先是阳声韵,洗是一个阴声韵;椎、准椎是阴声韵,准是阳声韵

如果是阳和入对转应该是-m/-p、-n/-t、-η/-k.这种对转主要是发音他们的发音部位相同。

五、上古韵部 古代汉语尾韵第二册540頁通论十五,将《诗经》的韵律情况归类如下表:序号阴声韵序号入声韵序号阳声韵1之部2职部 -k3蒸部-η4幽部 -u5觉部- uk6冬部- uη7宵部 -o8药部-ok11东部-cη9侯部-c10屋部-ck??14阳部-aη12鱼部-a?13锋部-ak17耕部-eη15支部-e16锡部-ek20真部-αη1...

【古诗押韵中的“韵”指的是韵母中“韵头、韵腹、韵尾”中的哪些啊...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诗词里的韵脚是什么意思?

韻脚是每一句诗中押韵的字的韵母也就是汉语尾韵拼音中的韵母,比如 枯藤老书昏鸦ya 小桥流水人家jia 古道西风瘦马ma 夕阳西下xia 断肠人在天涯ya 鈳以看到每个拼音的后面都会有a的韵母,这就是韵脚 这个知识上初一就学了 一、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艏)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腳”.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韵母。

这种复合元音并不是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新的固定的音组,在口、耳里与单元韵有同感应把它们作为一个个语音整体。

普通话有8个复韵母均为二合元音: ai、ei、ui、ao、ou、iu、ie、üe,二合元音分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两类

ai、ei、ao、ou 这四个元音,发音时口腔肌肉放松,韵腹 a、o、e 发得清晰、响亮、音值稍长后面的i、u(o)是韵尾,发得轻、短、模糊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每个元音必须读成一个整体

尾音 i和u(o) 实际上不到位,发成松元音

前一个元音i、u、ü是韵头,读得轻、短而紧张,后一个元音是韵腹,读得清晰、响亮、时值较长

两个元音必须读成一个整体。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诗歌一般要押韵,韵就是芓的?.在某些诗句上用上韵母?的字,这就...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尾韵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え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爭是永恒的话题。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shū】:1.分韵编排的字典为写作詩﹑赋﹑词﹑曲者检索韵字之用。现存韵书大都先分四声,再分韵部凡同声调﹑同韵的字为一部,取其中一个字为标目用反切注音。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李登《声类》﹑晋吕静《韵集》久已亡佚。隋陆法言《切韵》原书亦不传。宋陈彭年等着《广韵》分韵太繁,不便应试作诗之用金人始并为一百零六韵,即后来所谓"平水韵"元﹑明﹑清以来,文人作诗﹐都以"平水韵"为标准沿用至今。相似词:

1、主要研究韵书的声母重点就中古声母的分合情况进行了论述,讨论了一些细节性问题

2、但是吕坤的改革是不彻底的,有许多与旧韻书的观点夹缠不清的地方

3、实际上,语音史研究中所使用的“韵部”就是韵书中“韵部”的“举平以赅上去”

4、一个美丽的图画第┅幼儿园用制表符韵书,它是对幼儿完美

5、汉语尾韵方言字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字典辞书、地方韵书或方言词典、民间文艺作品与地名用芓,在类型上则可分为本字、训读字、假借字与自造字四种

6、韵书是研究汉语尾韵语音史、汉语尾韵音韵学史,尤其是汉语尾韵韵书史朂直接的文献资料

院之所以与其他书院不同,而令天下学子

8、举子科场写诗作赋,既要牢记字韵,又不能犯讳,这就催生了韵书的纂修。

9、同一個音类,北京话中是送气音,在吴语中却是如古代一样读浊音,这个情况可以和韵书韵图相印证

10、唐代孙怖根据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刊定了《唐韵》,此书遂成为官定的韵书,至此,学界才有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用韵标准。

10、造句 网(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

11、唐代孙怖根据《切韵》刊定《唐韵》,此书遂成为官定的韵书

12、中国传统文化赏评公益活动走进青岛世园会,百果山中奏响清越和雅的琴韵書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尾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