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决定你的研究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学术热点

当今档案学专业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热点有哪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3.008页免费44页免费2页¥3.004页¥3.00 4页¥3.002页¥1.004页¥2.009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5页2下载券8页免费3页1下载券24页免费
当今档案学专业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热点有哪些|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新时期学术热点研究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属&&&&性书籍ISBN:978-7-301-21022-2
本书是一部在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著作。上编对中国新时期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学术评价的讨论、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学术大师的讨论等等重要学术热点、学术争鸣进行了系统而有深度的分析、梳理;下编对胡绳、许诺、叶朗、郑欣淼、陈平原等等在新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进行了初步而有重点的论析、总结。
978-7-301-21022-2
278 千字 页数:288
浏览次数:
    出版日期:
  上编 宏 观 扫 描
第一章 回眸中国新时期学术发展
第一时段:接续断裂,学术研究全面复苏
第二时段:空前繁荣,学术成就硕果累累
第三时段:追求深化,学术事业在反对 浮华中向前推进
第四节 补论
第二章 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
第一阶段:少数先觉者率先倡导
第二阶段:在激烈批评腐败行为的同时呼吁建立
第三阶段:在继续批评的同时,着重点转到了 “建设”上
第四节 余论
第三章 关于反对学术腐败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学术腐败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学术腐败的表现和严重程度
第三节 关于学术腐败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关于整治学术腐败的对策
第五节 附言
第四章 关于学术评价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学术评价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学术评价基本内容的论述
第三节 关于新时期学术评价弊端的批评
第四节 关于“CSSCI”的争论
第五节 关于改进学术评价的期待和建议
第五章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 关于研究生考试录取的评论
第三节 关于研究生学习培养的评论
第四节 关于研究生导师与导师制的评论
第五节 结束语
第六章 关于“学术大师”的讨论
第一节 关于“学术大师”含义的界定
第二节 关于当今是否有“学术大师”存在
第三节 关于当今“学术大师”缺失的原因
第四节 关于“学术大师”产生的土壤和机制
第五节 结束语
第七章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的讨论
第一节 争论的背景与发端
第二节 关于诗歌教学整体性问题的争论
第三节 关于具体诗人、诗作的争论
第四节 关于诗歌教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节 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起点
第八章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本世纪最初三年评述
第一节 革新历程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理论前沿性
第三节 学术探索性
第四节 对于研究的研究
第五节 开展科学的学术批评
第九章 《人民日报》《走向繁荣·哲学社会科学60年》 专栏综评
第一节 用心选择重要学科
第二节 全面总结主要学术成果
第三节 深入总结研究方法
第四节 余议
第十章 2005年文学评论的热点
第一节 关于长篇小说《狼图腾》的讨论
第二节 关于长篇小说《秦腔》的讨论
第三节 关于“酷评”
第四节 关于“学院批评”
第五节 关于文学批评的一般性讨论
第六节 补述 下编 个 案 论 析
第十一章 论胡绳的治学精神
第一节 关注现实,与时俱进
第二节 独立思考,不断创新
第三节 信念坚定,但不僵化
第四节 逻辑严密,说理透彻
第十二章 许诺在“文革”中关于真理无阶级性论题的探讨
第一节 许诺生平简历
第二节 在对“真理有阶级性”观点的反驳中立论
第三节 对今天学术争鸣的启示意义
第四节 真理标准讨论的孕育与先声
第十三章 叶朗前期治学侧记
第一节 前期学术研究主要成果
第二节 治学精神和方法
第三节 美学史家与美学家
第十四章 郑欣淼的故宫学研究
第一节 故宫学的提出是人们对故宫研究进入自觉 阶段的标志
第二节 人们对故宫价值认识的四个阶段
第三节 故宫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与其学科综合性特点
第四节 故宫学研究的四个时期
第五节 郑欣淼的其他学术研究与创作
第十五章 陈平原前期治学述略
第一节 前期主要著述
第二节 学术追求与治学特点
第三节 “博取杂用,守旧出新”
第十六章 从学者自述看学术大师
第一节 让后来者有可能尽早认清学术门径
第二节 展示出学者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第三节 历史深处的神情与风采
第十七章 “剧作就是文学”专题讨论综述
第一节 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
第二节 多方面展开充分论证
第三节 积极发表不同意见
第十八章 “文化自信与文艺创作”专题讨余三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云梦学刊》主编,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当代学术史。著有《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等。当代学术史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或学科,正在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在学术界及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本书以问题为中心,对重要相关问题做出了梳理、分析和研究。[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当今国外财务研究热点与内容创新——基于JFE的评述--《财会通讯》2012年03期
当今国外财务研究热点与内容创新——基于JFE的评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财务杂志JF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的整理,收集了2007年1月到2010年3月共计314篇文献,从内容创新和理论基础两个方面展现当今国外财务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及相关内容与理论基础的创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5【正文快照】:
表1各年研究领域的构成.............080......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兴权;;[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高景霄;魏占杰;;[J];商业研究;2006年21期
刘蕾;;[J];才智;2008年20期
明仪皓;刘迅;;[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胡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黄晓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0期
陆桂琴;蒋建华;;[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10期
姜兰平;;[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1期
赵华;孙伟;;[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2期
高文亮;;[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琦;;[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李青原;;[A];估值:前沿与挑战——第七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黎国华;曹细钟;;[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安灵;刘星;白艺昕;;[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汪平;李光贵;;[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闫甜;;[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肖万华;;[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施红;;[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曹廷求;;[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永焱;[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李红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冯增炜;[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吴洪;[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李映东;[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刘涛;[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张锦源;[D];复旦大学;2009年
袁业虎;[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贺潇颖;[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江金锁;[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朗;[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杨丽;[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李佳玲;[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张乾峰;[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欧闽敏;[D];华侨大学;2011年
许逸;[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黄强;[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牛小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芦海燕;[D];兰州商学院;2011年
洪志强;[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广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04期
李维安;[J];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01期
胡豪;[J];当代经理人;2005年03期
姜世明;[J];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陈维政,胡豪;[J];企业研究;2005年04期
张兴胜;[J];中国金融;2005年08期
;[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6期
陶英茂,董旭升;[J];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佳木斯大学“公司治理”课题组;[J];北方经贸;2004年09期
朱欣民,张晓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仕煜;王福胜;;[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李博;;[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陈玉罡;李善民;;[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马连福;曹春方;;[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陈锡良;;[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李艳峰;;[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刘照宏;;[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程光;;[A];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第八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薛有志;王世龙;周杰;;[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杨兵;;[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002)[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N];中国企业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李威;[N];中国财经报;2008年
卢晓珉;[N];财会信报;2009年
卢晓珉;[N];财会信报;2009年
;[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仲继银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N];首都建设报;2009年
山东省国资委
徐大立;[N];中国企业报;2009年
赵险峰;[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N];证券时报;2009年
中央财经大学
陈高生 共青团中央
刘凯;[N];中国企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凌定胜;[D];东华大学;2008年
王少丹;[D];辽宁大学;2009年
歐鍫生;[D];中南大学;2008年
李角奇;[D];东北大学;2008年
蔡笃村;[D];暨南大学;2008年
陈建波;[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余宇莹;[D];厦门大学;2008年
赵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刘燕;[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翁宝桂;[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莉;[D];新疆财经大学;2008年
李元龙;[D];吉林大学;2009年
钟向茗;[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马刘霞;[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刘晓丹;[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陈英宗;[D];复旦大学;2009年
初晴;[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国竞;[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林莉;[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林小雁;[D];暨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当前位置:
>>>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
&&&&&& 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1)举出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第一步中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
&&&&&&&&&&&&&&&&&&&&&&&&&&&&&&&&&&&&&&&&&&&&&&&&&&&&&&&&&&&&&&&&&&&&&&&&&&&&&&&&&&&&&&&&&&&&&&&&&&&&&&&&&&&&&&&&&&&&&&&&&&&&&&&&&&&&&&&&&&&&&&&&&&&&&&&&&&&&&&
(2)1919年以前,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方面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3)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他们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
(4)请说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 &&&&&&&&&&&&&&&&&
&&&&&&&&&&&&&&&&&&&&&&&&&&&&&&&&&&&&&&&&&&&&&&&&&&&&&&&&&&&&&&&&&&&&&&&&&&&&&&&&&&&&&&&&&&&&&&&&&&&&&&&&&&&&&&&&&&&&&&&&&&&&&&&&&&&&&&&&&&&&&&&&&&&&&&&&&&&&&
题型:问答题难度:偏难来源:河南省期末题
(1)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举出1例即可)(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民主与科学。(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主要考查你对&&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从“自强”到“求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近代化: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治民族化,即资产阶级的民族取代专制独裁。思想文化现代化,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取代封建思想。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洋务运动:1、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2)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创办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2、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3、失败的原因:(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2)顽固派的阻挠。(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4)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实质: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戊戌变法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它是一场试图通过改革来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主张的比较: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习什么问题上。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自1896年起,巨额的外债,兴修水利和赈灾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一些节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额度,降低官员薪俸、增加商税等,遭到官员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对,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戊戌变法: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内容:1.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2.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3.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4.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统治?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维新派通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正当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之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顽固派(包括洋务派),围绕着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其中心是要不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主张学习和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同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变法培养人才;顽固派则声称变法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坚持“中体西用”,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西学。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论战,是不同阶级的意识对立和利益冲突。其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这场论战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发起的挑战;论战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束缚,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利用这次机会使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开来,更多的人倒向了维新阵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的提倡,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风气,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比较:1.相同点:①产生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②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③影响: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④实践结果: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严重;⑤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反动势力的破坏,主观原因是本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⑥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2.不同点:①代表阶层:戊戌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②变革的手段和目的;戊戌变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的政体;辛亥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④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辛亥革命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取代封建土地所有制。⑤实际影响:戊戌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其主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背景:(1)武昌起义后,腐朽清政府已经无法维持局面,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寻找新的在华代理人,而掌握实权的袁世凯得到了列强的赏识。(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的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压,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向革命派进攻。(4)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2、经过: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接着,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北洋军阀:以袁世凯为首的中国封建军阀集团。1895年清廷命袁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这支军队采用新的兵制,使用近代武器,归北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出任北洋大臣,所辖军队称北洋军。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分化为三个派系,即皖系军阀、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彼此争权夺利,不断发生政争和混战。1926年7月,在国共两党合作倡导下,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消灭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打击了奉系势力。1928年国民党各军事实力派联合再次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因战败退回东北,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至此,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北洋军的一些余部被并入国民党军队。“德先生”和“赛先生”:指对民主和科学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其中:德先生Democracy意:“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先生Science意:“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再文化思想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认为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旧道德,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须言之有物,不做无病呻吟。” 陈独秀提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近代化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55725033218313243825115194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今社会热点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