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镇沙南村海州区团委书记周某顾卫清简介

常熟市沙家浜镇建设工程竞争性发包公告
1.&竞争性发包条件
1.&常熟市沙家浜镇沙南村村民委员会(建设单位)&的&沙南村龚家浜夹水坝工程 &已由&沙家浜镇人民政府&批准建设。建设单位性质:其他,资金筹措方式:自筹,沙家浜镇沙南村村民委员会(招标人)委托&沙家浜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具体负责本工程的竞争性发包事宜。工程已具备竞争性发包条件,现对该工程的施工进行竞争性发包,邀请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参加竞争性报价。
2.&工程概况与竞争性发包范围及方式
&&2.1&工程地点:&沙南村龚家浜
&&2.2&工程规模:&夹水坝64米、河塘筑坝填土6600立方
&&2.3&计划开、竣工时间:&
&&2.4&工程质量要求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2.5&本工程竞争性发包范围如下:
合同估算价(万元)
对企业的资质、等级要求
对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的资质、等级要求
预选承包商组别和类别
企业业绩和信誉
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业绩和信誉
招标文件售价
一标段夹水坝、河塘筑坝22.8800 施工总承包,水利水电工程,一级、二级、三级;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一级、二级、三级注册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壹级、贰级;注册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壹级;注册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贰级;小型项目管理师,,良好良好
&&2.6&竞争性发包方式:&询价。
3.&申请人应当具备的主要资格条件
&&3.1&凡具备下列资格条件的申请人均可参加报名,企业允许报名标段数:1&个 ,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允许报名标段数:1&个。
&&&&3.1.1&企业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能力;
&&&&3.1.2&企业及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应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相应资质等级,具体详见本公告第2.5款;
&&&&3.1.3&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3.1.4&拟承接本工程的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无在建工程,或者虽有在建工程,但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任务已临近竣工阶段,并已经向原发包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原发包人同意其参加其他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
&&&&3.1.5&常熟市外施工企业已通过进市资质核验;
&&&&3.1.6&拟承接本工程的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已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
&&&&3.1.7&申请人办理投标报名事宜必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办理,委托代理人必须为本企业在职职工。
4.&竞争性发包报名和资格审查
&&4.1&请申请人于&&&(至)&&&(休息日除外),每日上午&09:00&至下午16:00到&沙家浜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持相关报名材料报名并进行资格审查。
&&4.2&资格审查时需提交下列材料,复印件须加盖公章并提供原件核查:
&&&&4.2.1&加盖单位公章的投标报名申请书原件;
&&&&4.2.2&经办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2.3&近1年企业为经办人缴纳社保的证明复印件、企业与经办人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复印件及由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他人办理时提供)。
&&&&4.2.4&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4.2.5&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2.6&拟派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资质证书复印件;
&&&&4.2.7&拟派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安全生产B类证书复印件;
&&&&4.2.8&拟派注册建造师(小型项目管理师)虽有在建工程,但合同约定范围内的全部施工任务已临近竣工阶段,并已经向原发包人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原发包人同意其参加其他工程项目的投标竞争的书面材料(注册建造师或小型项目管理师有在建工程时提供)。
5.&竞争报价人的选定及竞争性发包文件的获取
&&5.1&本竞争性发包工程将在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中,选定5家竞争报价人,其中由发包人直接选定2家,其余3家由发包人抽签选定。。
&&5.2& 请被选定的竞争报价人于&&至&&(休息日除外),每日上午&13:30&至&13:30,下午&13:30&至&13:30&到&沙家浜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购买竞争性发包文件。
6.&其他说明:
7.&联系方式
&&招标人地址:&
&&联系人:&张耀明&&&&&&传真:&&&&&&&电话:&
&&邮编:&&&&&&&E-MAIL:&
&&招标代理机构地址:&沙家浜镇中环路145号
&&联系人:&杨志刚&&&&&&传真:&&&&&&&电话:&
&&邮编:&&&&&&&E-MAIL:&
& &招标代理机构项目负责人信息:&
&&&项目组组长:&
&&&&&&职称或执业资格:&
&&&&&&联系电话:&
&&&&&&上岗证号:&
8.&公告发布日期:
本公告发布日期为:&&&(至)&&
版权所有:常熟市建设工程有形市场&&&&电话:9&&&&E-mail:
技术支持:&&|&&备案/许可证编号:&&|&&沙家浜游记_国内_游记攻略_订车网
沙家浜游记
转载【已有评论 0 条】
自常熟市区驱车20分钟,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沙家浜。六十多年前,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养伤来到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当地人民为保护伤病员与敌人斗智斗勇。这便是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原型。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出京剧《沙家浜》带动了一个使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朝阳产业&&&&旅游业。9月16日到10月16日,常熟将举办首届沙家浜旅游节。为了迎接节日,沙家浜景区的大门正在翻修。虽说过了立秋,可天气依然闷热。售票处前,前来观光的游客打着伞,操着各地方言抱怨着气温,可游玩的兴致却丝毫没受影响。&沙家浜镇原名横泾公社。自从京剧《沙家浜》在全国唱红后,这里的农民就自发办起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进入展览馆,导游小姐开始讲解。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四军老战士来到沙家浜寻访当年的足迹,旅游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为了方便游客,当年的村干部带领村里的小伙从乡供销&抢&来了紧俏的18根毛竹,连夜动手铺筑起了一座进入芦苇荡的便桥。有年夏天,当地中小学教室、空置的厂房、附近村庄的民房都成了临时旅社,最多一天竟接待了1.73万人次。上海《新民晚报》惊呼:&大上海挤垮了沙家浜!&如今,沙家浜已发展为占地2500多亩、闻名遐迩的旅游名胜区。电瓶车在小路间穿行,芦苇的清香在空气中飘散。一些游客收起遮阳伞,在竹林中漫步,还有的游客泛舟芦苇荡,船娘的歌声清脆迷人。说起芦苇荡,说到摇船人,就不能不说到金发根。他是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承包手摇船的第一人。6年前,风景区叫他来承包手摇船,老金并不情愿。可才摇了一星期的船,老金发现生意特别好,有时一天能挣200多元。&边唱山歌边摇船,一年好赚二万块,蛮开心的。&今年60岁的金发根乐呵呵地说。如今,风景区里的手摇船已从2条增加到70条,每位摇船农民的年收入达到1.4万元。电瓶车开到影视基地门口停下了,导游小姐眨眨眼说道:&春来茶馆就在里面,哪位有兴致可以来段&智斗&,背景都是现成的。&一句话说得大家笑了起来。七星灶、八仙桌,要不是少了个阿庆嫂,真让人怀疑是不是身在戏台。2005年,沙家浜影视基地建成后,当地农民又有了一个&风光&的就业机会&&&上电视。去年三月,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在基地开拍,需要大量群众演员,报酬是每天20元。要做一回电视里的人了,当地妇女兴奋不已,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土布衣服、围兜、头巾,过了把电视瘾。据统计,当地有1115人次参加了《沙家浜》一片的拍摄。聊天、划船、拍照留念,抬手看表才发现,早过了午饭时间。&沙家浜不光有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导游说道。沙家浜有个沙奶奶酒家,老板娘倪文琴是沙家浜的外来媳妇。前年,景区北部还没完全建好,非常冷清,而她却执意在那里投资租下景区最大的酒家,并取名&沙奶奶酒家&。随着各景点的日益完善,北区逐渐热闹起来,喝茶就餐的客人越来越多。一到秋天,能同时接待500人的酒家座无虚席,螃蟹、螺蛳等水乡特产客人吃了还要带,把倪文琴乐得合不拢嘴。沙南村的顾阿月,一提起水产养殖就开心:&我包了100多亩水面,螃蟹亩产120斤,以市场最低价30元一斤算,扣掉成本,全年净赚25万元,套养鱼,还能收益十来万。&自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沙家浜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红色游&延伸开来,发展了体味芦苇荡、江南田野风光的&绿色游&和赏金秋风光、品阳澄湖大闸蟹的休闲美食&金色游&。镇党委书记朱亚辉说,在红色旅游红遍全国的今天,&沙家浜&三个字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今年1&7月份,沙家浜风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旅游自营收入1539万元,同比增长65%,预计到年底全镇可实现旅游总收入1.75亿元。离开沙家浜时正是下午,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游客陆续买票参观。当年那一出戏唱响了沙家浜,而今天的沙家浜人,却把这出戏唱下了舞台,唱富了全镇。可以想象,到9月16日沙家浜旅游节开幕时,沙家浜又会唱出怎样的大戏!
北京南苑机场 - 北京市天安门
紧凑型 5座(8折)
或相似车型
标准经济型 5座(8折)
或相似车型
北京市海淀区 - 北京南苑机场
紧凑型 5座(8折)
或相似车型
标准经济型 5座(8折)
或相似车型常熟市沙家浜勇强模具厂是各类模具及配件精加工、五金工具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个体经营,公司总部设在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沙南村15组,常熟市沙家浜勇强模具厂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常熟市沙家浜勇强模具厂的诚信、实力和产品质量获得业界的认可。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常熟市沙家浜勇强模具厂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该公司暂无店铺,如有疑问请浏览天气预报:晴 3~11℃</strong〉
电话/传真:6
您现在的位置:
沙家浜游记
        
&&& 自常熟市区驱车20分钟,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沙家浜。
&&&&六十多年前,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养伤来到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当地人民为保护伤病员与敌人斗智斗勇。这便是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原型。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出京剧《沙家浜》带动了一个使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朝阳产业”―――旅游业。
&&&&9月16日到10月16日,常熟将举办首届沙家浜旅游节。为了迎接节日,沙家浜景区的大门正在翻修。
&&&&虽说过了立秋,可天气依然闷热。售票处前,前来观光的游客打着伞,操着各地方言抱怨着气温,可游玩的兴致却丝毫没受影响。
&&&&“沙家浜镇原名横泾公社。自从京剧《沙家浜》在全国唱红后,这里的农民就自发办起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进入展览馆,导游小姐开始讲解。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四军老战士来到沙家浜寻访当年的足迹,旅游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为了方便游客,当年的村干部带领村里的小伙从乡供销社“抢”来了紧俏的18根毛竹,连夜动手铺筑起了一座进入芦苇荡的便桥。有年夏天,当地中小学教室、空置的厂房、附近村庄的民房都成了临时旅社,最多一天竟接待了1.73万人次。上海《新民晚报》惊呼:“大上海挤垮了沙家浜!”
&&&&如今,沙家浜已发展为占地2500多亩、闻名遐迩的旅游名胜区。电瓶车在小路间穿行,芦苇的清香在空气中飘散。一些游客收起遮阳伞,在竹林中漫步,还有的游客泛舟芦苇荡,船娘的歌声清脆迷人。
&&&&说起芦苇荡,说到摇船人,就不能不说到金发根。他是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承包手摇船的第一人。6年前,风景区叫他来承包手摇船,老金并不情愿。可才摇了一星期的船,老金发现生意特别好,有时一天能挣200多元。“边唱山歌边摇船,一年好赚二万块,蛮开心的。”今年60岁的金发根乐呵呵地说。如今,风景区里的手摇船已从2条增加到70条,每位摇船农民的年收入达到1.4万元。
&&&&电瓶车开到影视基地门口停下了,导游小姐眨眨眼说道:“春来茶馆就在里面,哪位有兴致可以来段‘智斗’,背景都是现成的。”一句话说得大家笑了起来。七星灶、八仙桌,要不是少了个阿庆嫂,真让人怀疑是不是身在戏台。
&&&&2005年,沙家浜影视基地建成后,当地农民又有了一个“风光”的就业机会―――上电视。去年三月,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在基地开拍,需要大量群众演员,报酬是每天20元。要做一回电视里的人了,当地妇女兴奋不已,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土布衣服、围兜、头巾,过了把电视瘾。据统计,当地有1115人次参加了《沙家浜》一片的拍摄。
&&&&聊天、划船、拍照留念,抬手看表才发现,早过了午饭时间。“沙家浜不光有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导游说道。沙家浜有个沙奶奶酒家,老板娘倪文琴是沙家浜的外来媳妇。前年,景区北部还没完全建好,非常冷清,而她却执意在那里投资租下景区最大的酒家,并取名“沙奶奶酒家”。随着各景点的日益完善,北区逐渐热闹起来,喝茶就餐的客人越来越多。一到秋天,能同时接待500人的酒家座无虚席,螃蟹、螺蛳等水乡特产客人吃了还要带,把倪文琴乐得合不拢嘴。
&&&&沙南村的顾阿月,一提起水产养殖就开心:“我包了100多亩水面,螃蟹亩产120斤,以市场最低价30元一斤算,扣掉成本,全年净赚25万元,套养鱼,还能收益十来万。”自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沙家浜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红色游”延伸开来,发展了体味芦苇荡、江南田野风光的“绿色游”和赏金秋风光、品阳澄湖大闸蟹的休闲美食“金色游”。
&&&&镇党委书记朱亚辉说,在红色旅游红遍全国的今天,“沙家浜”三个字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今年1―7月份,沙家浜风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旅游自营收入1539万元,同比增长65%,预计到年底全镇可实现旅游总收入1.75亿元。 &&&&离开沙家浜时正是下午,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游客陆续买票参观。当年那一出戏唱响了沙家浜,而今天的沙家浜人,却把这出戏唱下了舞台,唱富了全镇。可以想象,到9月16日沙家浜旅游节开幕时,沙家浜又会唱出怎样的大戏!
 精彩推荐
 精彩图片
嘉兴市南湖区新闻信息中心
浙江南湖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的权利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批准文号: 浙新办[2008]16号 浙ICP备号
| 法律声明沙家浜游记(图)
 您的位置:
沙家浜游记(图)
日 15:13:28
 来源:农民日报
】 【】 【】&
&&& 自常熟市区驱车20分钟,便来到了大名鼎鼎的沙家浜。 &&&&六十多年前,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养伤来到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当地人民为保护伤病员与敌人斗智斗勇。这便是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原型。令人想不到的是,这出京剧《沙家浜》带动了一个使当地经济全面发展的“朝阳产业”―――旅游业。 &&&&9月16日到10月16日,常熟将举办首届沙家浜旅游节。为了迎接节日,沙家浜景区的大门正在翻修。 &&&&虽说过了立秋,可天气依然闷热。售票处前,前来观光的游客打着伞,操着各地方言抱怨着气温,可游玩的兴致却丝毫没受影响。 &&&&“沙家浜镇原名横泾公社。自从京剧《沙家浜》在全国唱红后,这里的农民就自发办起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进入展览馆,导游小姐开始讲解。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新四军老战士来到沙家浜寻访当年的足迹,旅游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为了方便游客,当年的村干部带领村里的小伙从乡供销社“抢”来了紧俏的18根毛竹,连夜动手铺筑起了一座进入芦苇荡的便桥。有年夏天,当地中小学教室、空置的厂房、附近村庄的民房都成了临时旅社,最多一天竟接待了1.73万人次。上海《新民晚报》惊呼:“大上海挤垮了沙家浜!” &&&&如今,沙家浜已发展为占地2500多亩、闻名遐迩的旅游名胜区。电瓶车在小路间穿行,芦苇的清香在空气中飘散。一些游客收起遮阳伞,在竹林中漫步,还有的游客泛舟芦苇荡,船娘的歌声清脆迷人。 &&&&说起芦苇荡,说到摇船人,就不能不说到金发根。他是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承包手摇船的第一人。6年前,风景区叫他来承包手摇船,老金并不情愿。可才摇了一星期的船,老金发现生意特别好,有时一天能挣200多元。“边唱山歌边摇船,一年好赚二万块,蛮开心的。”今年60岁的金发根乐呵呵地说。如今,风景区里的手摇船已从2条增加到70条,每位摇船农民的年收入达到1.4万元。 &&&&电瓶车开到影视基地门口停下了,导游小姐眨眨眼说道:“春来茶馆就在里面,哪位有兴致可以来段‘智斗’,背景都是现成的。”一句话说得大家笑了起来。七星灶、八仙桌,要不是少了个阿庆嫂,真让人怀疑是不是身在戏台。 &&&&2005年,沙家浜影视基地建成后,当地农民又有了一个“风光”的就业机会―――上电视。去年三月,电视连续剧《沙家浜》在基地开拍,需要大量群众演员,报酬是每天20元。要做一回电视里的人了,当地妇女兴奋不已,翻出了压在箱底的土布衣服、围兜、头巾,过了把电视瘾。据统计,当地有1115人次参加了《沙家浜》一片的拍摄。 &&&&聊天、划船、拍照留念,抬手看表才发现,早过了午饭时间。“沙家浜不光有好看的、好玩的,还有好吃的。”导游说道。沙家浜有个沙奶奶酒家,老板娘倪文琴是沙家浜的外来媳妇。前年,景区北部还没完全建好,非常冷清,而她却执意在那里投资租下景区最大的酒家,并取名“沙奶奶酒家”。随着各景点的日益完善,北区逐渐热闹起来,喝茶就餐的客人越来越多。一到秋天,能同时接待500人的酒家座无虚席,螃蟹、螺蛳等水乡特产客人吃了还要带,把倪文琴乐得合不拢嘴。 &&&&沙南村的顾阿月,一提起水产养殖就开心:“我包了100多亩水面,螃蟹亩产120斤,以市场最低价30元一斤算,扣掉成本,全年净赚25万元,套养鱼,还能收益十来万。”自2001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后,沙家浜人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从“红色游”延伸开来,发展了体味芦苇荡、江南田野风光的“绿色游”和赏金秋风光、品阳澄湖大闸蟹的休闲美食“金色游”。 &&&&镇党委书记朱亚辉说,在红色旅游红遍全国的今天,“沙家浜”三个字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今年1―7月份,沙家浜风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旅游自营收入1539万元,同比增长65%,预计到年底全镇可实现旅游总收入1.75亿元。 &&&&离开沙家浜时正是下午,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还是有不少游客陆续买票参观。当年那一出戏唱响了沙家浜,而今天的沙家浜人,却把这出戏唱下了舞台,唱富了全镇。可以想象,到9月16日沙家浜旅游节开幕时,沙家浜又会唱出怎样的大戏!(作者:曹竹聿)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责任编辑:
 读图时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州区团委书记周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