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几点开始

您当前的位置 :
学习四中全会决定的几点体会
    [
天台县人大常委会 &庞一飞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总体部署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学习全会精神,我有几点体会:
  体会一:《决定》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党对法治的信仰和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决定》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问题的敏锐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巩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体会二:《决定》回答了重大理论实践问题。
  《决定》内容非常丰富,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路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总抓手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工作布局是两个&三位一体&,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重点任务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
  体会三:《决定》提出了系列改革举措
  四中全会以问题为导向,提出180多项改革举措,涉及各个层面,包括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体会四:《决定》表达了坚定信念
  四中全会郑重地表达了中国决不照搬西方政治理念、制度模式和治理路子,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了强烈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旗帜鲜明、掷地有声地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了基本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体会五:《决定》体现了历史眼光和世界视野四中全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视德治就是尊重中国历史传统,德治与法治结合,使法律与道德互相渗透相互作用,才能在全社会崇尚道德、遵纪守法,从而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同时学习借鉴国外的法治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创造性地运用。四中全会提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依法治国价值理念,提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等举措,体现了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勇气。
  体会六:《决定》彰显了执政为民理念
  监督约束公权、保障人民权益,充分表明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决定》处处体现人民的分量、彰显执政为民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立法以人为本,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人权保障、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同时一切依靠人民,强调法律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公众要参与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让人民群众参与调解、听证、涉诉、涉访等司法活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四中全会全方位回应了群众期盼。
  当前,我们要学好《决定》,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人大工作实践中,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人大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编辑:
  责任编辑:
关注网站微信公众号精彩不错过
浙新办[2007]29号
天台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
浙江在线技术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十八届四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 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几天 十八届
12:58:42 来源:新华网
十八届四中全会什么时候召开 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几天 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哪里召开 新华社:四中全会将在法治史上起里程碑作用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新媒体专电 题:依法治国实现两次飞跃:中共不断追求更高法治建设目标
  新华社记者吴济海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体现党把法治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间专家认为,从&法制&到&法治&,再从建设&法治国家&到建设&法治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和推进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不断追求更高法治建设目标。
  第一次飞跃:从法制到法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发展人民民主和建设法制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1954年,中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个法制建设高潮,但从1957年开始,民主与法制建设进入低谷,特别是十年&文革&,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明确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全会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胡建淼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现代中国依法治国历史进程的起点,确立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方针,为努力开创民主法制建设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依法治国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大会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入一个新阶段。
  胡建淼表示,&法制&重点落在法律制度建设上,侧重在立法环节,是&文革&以后解决&有法可依&的重要一步。而&法治&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还包括法的实施和遵守状态,它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全过程。
  此后,中国坚定走依法治国道路,法治建设不断前进。1999年,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007年,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要求。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2012年,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 专家顾问团 | 网站招聘 |高新民:四中全会公报几点新要求和新说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2.00
&&¥4.00
&&¥12.00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高新民:四中全会公报几点新要求和新说法
四​中​全​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几点体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国改革稳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积极、主动、勇敢地迎接新考验、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度,体现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判断和高度自觉,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004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工作时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2003年2月召开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号召全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战略任务”,到“重点”、再到“重中之重”,把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我们党过去没有过的,它的提出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科学执政,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整个国家的命运。尽管55年的执政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合格的,但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仍然给党的领导和执政带来多方面的巨大挑战。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党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严峻考验。一是党所肩负的艰巨任务和历史使命;二是党面对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三是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国情、世情、党情,问题、矛盾、挑战,使得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的议题。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执政党正确应对;国际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教训,需要执政党引以为鉴;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要求执政党进一步提高决策和领导能力。而且,今天不少老百姓看执政党,有四“看”四“不看”的倾向,即不看历史看现在,不看说的看做的,不看中央看基层,不看政绩看败绩。所以,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就成了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这次全会的召开,将会促进五大积极变化的发生:  (一)中**内自身净化和完善机制有望取得进一步成果。
  (二)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有望得到扎扎实实的推进。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望进一步落实,从而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四)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有望取得新的繁荣;
  (五)人民的实际利益有望得到更好的保障和拓展。
  总的来说,通过对《决定》的学习,总的体会是:这是我党首次以全会形式来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我党历史上第一份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会第一次对我党55年的执政能力作了系统总结;《决定》首次提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5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全会还首次提出了“”的概念,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摆上了重要位置;全会还首次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作为党建的目标明确地提了出来。
  作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切实增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调控能力。要按照推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就今后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抓学习。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要迅速在全区掀起学习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高潮,区直各单位要带头学习,同时要把集中学习与自身学习结合起来。二、要抓宣传。对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集中报道,挖掘深度,结合我区实际抓好宣传。三、要抓落实。特别是要
增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能力,当好建设文化大区排头兵。一是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宣传舆论的领导权和主动权。要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坚持党管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三贴近”,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加强宣传工作。二是要创新载体,进一步推进建设。要重视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掘地方文化资源,整合文化资源;结合集团文化建塑,大力弘扬我区精神。三是要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四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同时,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根据《决定》精神,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矿区的实践过程中碰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升华为理论,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矿区的进一步发展。把运用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贯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百度中搜索:
谷歌中搜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赞助商链接
|〓 最新文章
|〓 热点范文
|〓 编辑推荐
|〓 随便看看四中全会几年开一次_百度知道
四中全会几年开一次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所以,每届中央委员会只召开七次中央全体会议每届中央委员会任期是五年,一般来讲四中全会每五年召开一次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八届四中全会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