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和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党委组织部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吉炳轩在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这次省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审议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
&&&&10月15日至18日,党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第一、二次全体会议上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李长春同志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对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背景、总体框架和布局、起草过程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阐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建设工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坚决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下面,我代表省委常委会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繁荣发展,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之外,还具有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地位日益突出,文化的功能日益拓展,文化的作用日益增强。我们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推动文化建设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一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所决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互为促进,互为保障,互为作用,互为协调,缺一不可。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强大支撑,是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社会建设的显著标志。当今时代,文化建设在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得益于几千年绵延发展的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凝结成的民族精神。黑龙江在开发建设史上形成的&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和&龙江交通精神&,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宝库中的璀璨瑰宝,始终凝聚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龙江人民,开拓和创造一次又一次辉煌业绩。实践证明,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滋养民族生命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的不竭源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文化上的伟大复兴。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龙江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实现上述&三个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文化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而且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更多的人就业,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的人就业创业。文化产业与一个地区原来的工业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直接关联度不大,只要善于在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上率先突破,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现实财富,促进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文化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到 2015 年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并纳入全省&十大重点产业&加以推进。这是从我省实际出发作出的正确决策。黑龙江拥有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巨大,只要挖掘好、开发好、利用好,文化产业完全可能也一定能成为支柱产业。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朝着&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加快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其中每一个经济区的建设,每一项工程的实施,都需要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只有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有效保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顺利推进,实现龙江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三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就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不仅要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且还必须加快文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群众盼致富的知识和门路,盼精神的充实和富有,盼娱乐的多彩和丰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民生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城乡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促进文化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社会的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最终实现人的内心和谐。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安宁和谐的精神力量,可以化解矛盾、平衡心理、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能够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优化环境,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在全社会形成谋发展、促和谐的强大向心力。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力弘扬龙江优秀文化精神,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特别是开展以&三优&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有力推动了龙江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了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在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中,&官本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的问题不容忽视,信仰失向、道德失范、心态失衡、诚信失守等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和阻碍我们建设平安龙江、和谐龙江、幸福龙江。只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人们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更加健康文明、更加昂扬向上的社会风尚。
&&&&四要充分认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迫切需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仅需要我们加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更需要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历史经验表明,先进的文化可以催生政权、巩固政权,落后的文化可以削弱政权、瓦解政权。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之所以垮台,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忽视思想文化对巩固政权的重要作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都是首先从思想文化领域开始的。科索沃、伊拉克、利比亚等战争告诉我们,世界发展到今天,一个国家的政权,如果没有先进的文化作支撑,仍然固守封建落后的文化,不仅难以实现国富民强,而且还会面临被外力推翻的危险。政治治理需要一种政治文化作保证,资本主义的政治治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为其服务;社会主义政治治理,同样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其服务。我们党成立 90 年、执政 62 年,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才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同时也才能够在各种困难和风险面前经受住考验,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赢得人民的拥护。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激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渗透、政治文化与宗教文化相互较力,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阵地上的争夺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国际敌对势力也认识到,单纯依靠硬实力遏制中国越来越不可能,从而加大了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力度,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干扰和遏制我国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占领阵地,抵御&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黑龙江党的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良好政治局面,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这与我们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特别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这样的良好政治局面来之不易,仍然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只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把这个良好政治局面巩固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从而团结和带领全省人民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二、认真落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任务近些年来,我们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全省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龙江创业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创新业、创伟业、创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面貌明显变化,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展顺利,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在抓文化建设上思想解放不够,用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本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较大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和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品牌不多,文艺作品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协调、不均等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文化事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总体竞争实力不强,文化产业规模和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影响和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文化体制改革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加快,等等。在今后文化改革发展实践中,还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更重的压力、更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文化改革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省当前经济发展、社会安宁、政通人和、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有利基础条件,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攻坚克难、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全省文化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文化改革发展工程为主要抓手,加快打造龙江特色文化精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文化传播载体,加快培养各类优秀文化人才,着力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为促进龙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努力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要经过不懈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极大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龙江特色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尽快建立,文化产业发挥支柱作用;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文化交流传播能力大幅提高,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人才支撑。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灵魂工程。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努力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要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群众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质。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使命教育、形势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用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战略规划、建设平安和谐幸福龙江的美好目标凝聚全省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强大力量。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大力弘扬&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和&龙江交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发展进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众力量、推进改革发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行为规范。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充分发挥人民军队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军民共建文明融合,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精神风貌,以军队的优良传统和英雄事迹弘扬主流文化、引领社会风尚。
&&&&二是打造文化精品力作,扎实推进龙江特色文化建设。文化精品力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显著标志。我们必须着眼于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坚持正确文化立场、文化选择、文化取向,生产出更多更好具有龙江特色、龙江风格、龙江气派的文化精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推动龙江特色文化建设迈出更大步伐。要挖掘龙江特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以渤海文化、金源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赫哲文化、鄂伦春文化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站人文化、闯关东文化等为代表的流寓文化,以俄侨文化、犹太文化等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以&红色通道&、东北抗联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等为代表的创业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冰雪文化、山水文化和生态文化等,加强学术研究,加强开发利用,加强宣传推介。要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现代文明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抓好民族、民俗、油田、农垦、森工、老工业基地等特色题材文化创作,努力提升龙江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密切关注时代风云,始终盯紧技术进步,切实服务科学发展,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重点扶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创新意义、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项目,推出一批具有龙江特色的优秀研究成果。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使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到位、群众关心问题回答到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到位。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着力打造龙江特色文化产品,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引导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在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提炼主题,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推出文艺精品。深入实施精品图书出版工程,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龙版图书。叫响龙江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之冬&和&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引导鼓励网民创造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三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健康文明社会风尚。丰富文化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牢固树立文化为民立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巩固扩大惠民成果,不断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学模范、做模范&等各种形式的主题创建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领域,创新活动方式,形成精神文明创建热潮。深化&三优&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整治社会秩序、提高服务质量的社会实践之中,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职业素养,使讲文明重礼仪、讲公德重诚信、讲秩序重规范蔚然成风。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扎实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把更多的文化资源倾斜向基层,把更多的文化项目建设在基层,把更多的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搭建好群众文化活动平台,深入推进楼道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军营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积极探索和创新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城镇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培育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使群众在参与中享受美好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升华道德境界、提高自身素质。
&&&&四是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我们必须着眼于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运行方式,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省博物馆、省群众艺术馆、省美术馆、省数字图书馆、哈尔滨大剧院、图书大厦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工程,切实抓好乡镇、社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和村文化室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推广进程,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覆盖省、市(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巩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覆盖、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推动各项工程向社区、村屯延伸,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边远落后地区倾斜,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问题。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建立完善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激励机制,推动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厂矿、进军营、进校园,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积极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加大对边远落后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特定区域群众和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他们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促进历史文化资源项目与旅游、出版、广播影视、工艺美术、动漫游戏、家居服饰、节庆会展等产业联结,延长文化资源产业开发链条,不断提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五是提升文化产业实力,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选择。我们必须着眼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以大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切实把文化产业打造成龙江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从龙江实际出发,依托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带、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以项目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哈尔滨中国国际音乐之城、中国云谷、大庆新华 08 国际石油资讯中心等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发展黑龙江出版集团、华洋彩印、龙脉影艺公司等成长性好和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谋划发展新闻传媒、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数字内容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以园区建设承载文化产业发展,按照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的要求,大力培植规模效益好、产业贡献率高、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加强哈尔滨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哈师大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要以新城开发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紧紧抓住城市建设加快发展的机遇,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发掘文化资源,融入文化元素,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新城,抓好哈尔滨群力新区、齐齐哈尔南苑新城、大庆北国之春梦幻城等新城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以旅游开发牵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文化特色突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完备的旅游名镇,打造一批以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开发一批具有龙江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推动全省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升级。要以科技创新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现代科技改造装备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
&&&&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着眼于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抓住改革关键环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加快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步伐,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推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人士、专业人士、基层群众参与管理。要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拓展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投融资体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扎实推进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推进联合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健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文化立法,提高文化建设法制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扩大文化消费市场,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七是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提升黑龙江对外开放的影响力。文化交流合作是提高中华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务实举措,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和提升黑龙江在国际交往、经贸合作中竞争力、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我们必须着眼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黑龙江对外交往的影响力,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辅助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要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年、欢乐春节等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等各类国内国际会展活动,充分利用哈洽会、冰雪节、黑龙江中俄文化大集等国际会展活动,努力促进我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要加强外宣媒体建设,围绕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扎实推进报纸、广播、电视、出版、网络等外宣媒体资源整合,突出抓好黑龙江卫视俄语电视节目、《黑龙江日报(海外版)》、《伙伴》杂志、《远东经贸导报》等外宣阵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主流媒体合作,介绍龙江、宣传龙江,让世界了解龙江,让龙江走向世界。要发挥口岸城市作用,巩固发展口岸城市与俄远东城市的友好关系,建立健全文化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异国风情等特色旅游,在重点口岸建立对外文化贸易出口基地和服务平台,积极输出优秀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努力把口岸城市打造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前沿阵地。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要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加大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扶持力度,鼓励具有竞争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文化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开拓国际文化市场。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学习一切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使中华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广泛吸收一切有益营养丰富发展壮大自己。
&&&&八是抓好文化队伍建设,强化文化发展繁荣人才支撑。抓好文化队伍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保障。我们必须着眼于夯实文化科学发展的人才基础,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方针,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要抓好文化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各级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着力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文化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管理的能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能够推动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要抓好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以及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和文化科技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一批具备大师级或领军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一批经营管理、文化创意、文化经纪等复合型人才,培养一批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一批特色和优势文化项目的新兴文化业态经营管理人才。加大文化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制定政策、创新用人机制,吸引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端文化人才,特别是既懂文化产业发展,又熟悉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和资本运作的人才,进一步优化我省文化队伍结构,提升我省文化创造经营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家名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造就一大批与党同心同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新闻出版家、文学艺术家,更好地承担起推动龙江文化繁荣发展的崇高使命。要抓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好配齐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爱护,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培养来自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文化活动带头人、文化中心户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不断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 \ 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各类人才的文化创造活力,带动基层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三、切实加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组织领导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任务艰巨而复杂,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改进领导方式方法,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要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分解落实机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位,确保每项工作分工明确、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看待文化工作、重视文化工作、抓好文化工作,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了解文化工作、熟知文化工作、研究文化工作、参与文化工作,时刻关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各部门要把文化建设与本部门工作结合起来、统一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自觉承担起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全省文化建设的研究指导,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发改、财政、社保、建设、国土、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自觉担负起涉及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职责,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营造良好环境。要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各尽其能,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有所创造,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要把加强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评价体系,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衡量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既要看经济发展的成效,也要看文化发展的成果;既要看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看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既要看人的衣食住行改变,也要看人的学乐游娱改善。
&&&&二是要提供政策支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用政策来引路、用政策来激励、用政策作保障。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建设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政策法规的社会影响力。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各级财政每年文化支出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要提高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和建设开发单位要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建城区、居民小区、各类园区建设规划,在开发建设中把文化设施建设好。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扩大已有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保障重点文化单位和文化项目、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公益性文化场所免费开放、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化人才培养奖励等资金需求。要加大对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列入 《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 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税收扶持,建立省级文化产业投融资、信用担保平台,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完善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等优惠政策,对列入 《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 》 的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给予出口绩效奖励、贷款贴息和出口促进活动经费等支持,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 5 年。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研究建立拔尖文化人才荣誉制度、文化艺术奖励制度、文化人才培养制度,激发优秀文化人才创业创新热情。要加快地方性文化立法进程,制定出台一批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法规措施,用政策法规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保障。
&&&&三是要勇于改革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于改革创新,动力活力也在于改革创新。无论是文化事业繁荣,还是文化产业发展,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文化队伍建设,都需要创新创造。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冲破一切妨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思想观念,废止一切束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错误做法,革除一切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体制弊端,按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文化改革发展实践。要牢固树立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等重要、加快文化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与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同等重要的理念,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要创新文化发展思路,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城市建设、旅游开发、科技创新等结合起来,开辟文化改革发展的新空间。要狠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项目的大开发来带动产业的大发展。要着眼基层,强固基础,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着力打造既反映现实生活又体现时代精神,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彰显新的时代内涵,既弘扬主旋律又满足大众化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要注意搭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建设平台,开展主题鲜明、特色鲜明的各种文化活动,扩大文化活动的参与面,增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要把文化建设成果体现在惠民工程上,体现在为民实事上,把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使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四是要狠抓工程落实。文化建设任务繁重、头绪众多,要明确着力点,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取得实效。这次省委全会将审议 《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 ,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文化改革发展重点实施的&八项工程&,即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文化事业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开发工程、文化体制创新工程、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文化传播促进工程、文化人才建设工程、文化发展保障工程。每项工程中都有若干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中既有工作思路,也有工作措施;既有工作要求,也有工作目标。诸如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中,就包括&三优&文明城市建设内容,提出到 2015 年县级以上城市巷道、重点旅游名镇主次千道、&百镇&主干道全面实现硬化目标,全省所有城镇绿化无超高土,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达标率 95 %以上, 30 %以上市级城市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10 %以上县城城关镇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城市主次干道、县城主要街道垃圾收运设备配备率 100 % ,县以上城市全部消灭积存垃圾,全省 3 万人口以上小城镇都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 85 %以上。在文化事业惠民工程中,提出要统筹规划和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一批重大惠民文化基础设施,全省市(地)全部建有博物馆和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新建数字图书馆 143 个、流动分馆 50 个、公共电子阅览室 1 . 2 万个。在文化产业开发工程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新闻传媒业、出版发行业等&十大产业&,到 2015 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超
1000 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 5 %左右。要加快建设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推动北方展艺中心、山水书城等 10 个项目建设。到 2015 年,建设 10 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扶持 10 个年产值超 50 亿元的文化企业集团,力争 1 一 2 家企业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企业
30 强,等等。这&八项工程&都是一件一件实事,都是一个一个目标,突出了文化建设重点任务,是我们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各市(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各自责任,细化工程方案,着力狠抓落实,确保每一项文化建设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发展工程、民心工程。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给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推动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进取,扎实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龙江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建推动内涵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