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刘纬经的经过的事

2006年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2006年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一、总论、专题
国家与社会研究的再思考:以台湾近代史为例.张隆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
中国在战争与革命之中(评:Peter Zarrow,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1895—1949.陈耀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
满文档案与新清史.欧立德.故宫学术季刊,24(2)
&&& 战后台湾方志的纂修,1945—2005黄秀政.台湾文献,57(3)
乡镇志之修论传说与北台地区史事之误谬.唐羽台北文献,156
文献史料与耆老访谈之运用:以北埔事件为例.林柏燕.新竹文献,24
&&& 从传统正统论论史学的工具性与当前台湾史论述和教学的盲点.倪仲俊.通识研究集刊,9
&&& 台湾五百年大事纪.台湾源流编辑部.台湾源流,36
&&& 清康熙朝台湾印象的转变:以四位亲历者的观察为例.庄胜全.台湾风物,55(3)
&&& 《澎湖厅志稿》点校琐议.陈文豪.白沙历史地理学报,1
&&& 清法战争前后的北台湾(1875—1895):以1892年基隆厅、淡水县舆图为例的讨论.许毓良.台湾文献,57(4)
1895年清廷割台与台湾命运的转折.黄秀政.台湾文献,57(1)
书评《台湾の历史日本统治时代の台湾1895—1945/1946五十年の轨迹》.铃木哲造.台湾教育史研究会通讯,43
&&& 做为东亚的台湾:从殖民地收编国家?石之瑜、颜欣怡、王宝萱.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18
&&& 即将走入历史的红毛港:历史、区域特色与未来前瞻.吴连赏.高市文献,19(4)
&&& 连谋主政下之高雄市(1945.11—1946.5).王御风.高市文献,19(4)
&&& 万华(艋舺)沧桑史,1—2.叶昌岳.台北文献,157—158
&&& 平潭春秋:新店市涂潭山区耆老口述历史.游月里、庄华堂.台湾史研究,27
新竹沿海地区域发展的地理环境基础.韦烟灶.竹堑文献,36
八卦台地地名特色初探.周国屏.彰化文献,8
&&& 渔塭变军港:万丹港之历史地理研究.李文环.白沙历史地理学报,2
&&& “五分埔今昔”座谈会纪录.陈成远主持,宋健行记录台北文献,155
&&& 《海南杂著》新校本.蔡廷兰.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5
&&& 澎湖通判简历辨正及增补.吴培基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2
光复前(1945)的南鲲鯓王爷庙初探.王见川.北台通识学报,2
澳门历史城区.文化杂志编辑部.文化杂志,60
“普天之下”的澳门,究属哪国之土?谭世宝.中西文化研究,9
鸦片战争后澳门地位的变化.黄鸿钊文化杂志,59
&&& 清人记忆中的澳门:以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的描写为中心.侯杰.文化杂志,59
&&& 管中窥豹:16—18世纪中国人的西洋观与澳门.赵春晨.文化杂志.59
两地边界逸事:分隔与交流:澳门、香港和大陆的边界.Breitung, Wemer.文化杂志,59
二、政治、法律
&&& 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契机:从《道路》到《阴影》再到《红太阳》的“延安”研究.骤雨.二十一世纪,98
&&& 革命或造反?王寿南.历史月刊,4
&&& 通向乡村革命的桥梁:三十年代地方师范学校与中国共产主义的转型.丛小平.二十一世纪,96
“告别革命”与中国政治研究.Elizabeth J.Perry.思与言,44(3)
台湾政治转型与国家定位之演变:1945—2000.许巧静.中山人文社会科学期刊,14(1)
养心殿垂帘听政.李珍.历史月刊,3
谁能垂帘听政?王寿南.历史月刊,3
戊戌政变: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清君侧”.王丹.历史月刊,1
&&& 再论同治初年台湾戴潮春事件(1862—1864):从参与人数来观察.许毓良.台南文化,60
近代宪政视野中的晚清弹劾军机案.李启成.法制史研究,9
清末地方自治运动的反思.牛铭实.二十一世纪,98
复仇与革命:清末“暗杀潮”透析.吴润凯.二十一世纪,98
喋血天津海关:“辛博森遇刺案”探秘.杨智友.传记文学,6
从民国十五年吴佩孚的垮台检讨北伐初期中国局势的转变.蔡承翰.史苑,66
&&& 罪与罚:北伐时期湖南地区惩治土豪劣绅中的暴力仪式.张世瑛.“国史馆”学术集刊,9
&&& 抗战中推进民主:青年党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陈正茂.传记文学,4
&&& 抗战胜利时的山西军政.温震东.山西文献,67
&&& “阶级话语”对乡村社会的嵌入:来自山东省临沭县的历史回声.纪程.当代中国研究,4
&&& 光复初期(1945—50)的民族情感与省籍冲突:从台湾大学的接收改制做观察李东华.台大文史哲学报,65
&&& 解读许德辉《台湾二二八事件反问工作报告书》.陈翠莲.台湾史研究,27
&&& 谁的悲情谁的歌?从影像二二八的记忆政治(座谈会).夏晓鹃主持,沈昌镇整理.台湾社会研究,61
&&& 论李乔《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叙事的社会功能.许嘉雯.语文学报,13
台湾客家运动之政策分析.宋学文.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18(3)
“行宪”与“戡乱”:陶希圣日记(1947—1953)的观察与讨论.陈华.“国史馆”学术集刊,8
&&& 由后殖民的观点看台湾独立运动.施正锋.台湾史学杂志,2
&& 总统府临时行政改革委员会与1950年代官方“政治改革”主张.薛化元.台湾风物,55(1)
&&& 立宪政治与国民资格:笕克彦对《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影响.李晓东.二十一世纪,98
&&& 中国历代任官取仕制度之流变.黄延龄.历史月刊,12
&&& 清代台湾的衙门统治:以行政、司法为主的讨论.许毓良.台北文献,156
&&& 清代的军机处.李珍.历史月刊,4
&&& 中央工作日记,5—16.阮毅成.传记文学,1—12
一九三八年陕西省政府改组之研究.刘纬道.中正历史学刊,3
四川省禁烟督办公署的设立及其业务.朱文原.“国史馆”学术集刊,8
&&& 明治国家体制与台湾:六三法之政治的展开.吴密察.台大历史学报,37
&&& 战后初期(1945—1947)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与驻台海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李文环.台湾史研究,13(1)
&&& 澳门总督制缘起.张廷茂.文化杂志,58
&&& 从地方制度与地方财政看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之发展.傅奕铭.台湾文献,57(1)
&&& 《恽毓鼎澄斋日记》所见清遗民的政治认同.林志宏.两岸发展史研究,2
&&& 乱世从政之地理指南:罗泽南手稿《皇舆要览》初探.范广欣.台大历史学报,37
&&& 抗战中推进民主:青年党与抗战时期的民主宪政运动.陈正茂北台通识学报,2
&&& 青年党与政治协商会议.陈正茂.传记文学,9
&&& 失魂落魄的在野党:战后的中国民主社会党台湾省党部(1947—1949).刘明宪两岸发展史研究,2
&&& 试探传统中国法之总体像.寺田浩明.法制史研究,9
&&& 中国法制史的“都市性”:评介(马学强著)《从传统到近代:江南城镇土地产权制度研究》.邱澎生.法制史研究,9
&&& 一件台碑的历史观察:以“示禁海口章程”为中心颜清梅朝阳人文社会学刊,4(2)
&&& 错误移植的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重探.张茂霖.法制史研究,9
&&& 法律人的世纪沧桑.张耀杰.传记文学,12
&&& 清末中国对律师制度的认识与引介.孙慧敏.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重建:法典史动态性架构之尝试.张茂霖中华技术学院学报,35
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审判官裁判冲突研究.洪佳期.法制史研究,9
&&& 关于毛泽东早期战略思维的新认识.李黎明.历史月刊,11
&&& 国防委员会的成立与运作(1933—1937).王正华.“国史馆”学术集刊,8
&&& 战后国军海军陆战队的重建与迁台初期建军发展之研究.孙淑文.军事史评论,13
&&& 甲午海军失败的责任问题:李鸿章与海军经费的挪用.林盈君.新北大史学,4
&&& 同治元年的雨花台攻防战.李泰翰.故宫学术季刊,24(1)
&&& 清法战争中淡水、基隆之役的文学、史实与集体记忆.许文堂.台湾史研究,13(1)
&&& 浅谈淞沪会战之经过.锺鼎鼐.广西文献,114
&&& 集体记忆与历史真实:“平型关大捷”的建构与解构.翟志成.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
第二战区抗战重要战役纪.《山西文献》资料室山西文献,67
仁安羌大捷之研究.曾钰宁.军事史评论,13
&&& 抗日华北重地克难坡.《山西文献》资料室.山西文献,67
&&& 战争与广播:东西的电波战争.川岛真.“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5
回顾永远的星座机F—104.宋孝先历史月刊,3
介绍空对空作战的演进.宋孝先.历史月刊,9
抗日空战:广西空军光荣战史读后感.何致远广西文献,112
眷恋空军忠贞新村.李存治.竹堑文献,37
中国骑兵的兴衰.高育红历史月刊,10
第一次国共战争中红军的建制.郑为元.传记文学,8
&&& 从制度层面对清代台湾总兵官的再析论.陈韵竹.台湾文献,57(3)
&&& 史博馆藏清末督办浙江军需报销总局“批回”解题陈鸿琦.“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11
&&& 烟尘征逐半世纪:由兵工造械到工业管理之回忆.余光亚.中外杂志,12
&&& 《永历18年台湾军备图》之由来.郑喜夫.台北文献,155
&&& 我国近代海军教育演变之研究:诠释学观点的理解.何耀光.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1
&&& 抗战时期中国驻印军的教育训练(1943—1945).杨晨光.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1
&&& “好女要当兵”: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的创设(1927).吕芳上.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1
&&& 中华民国之正式、非正式军事教育:以孙立人主持之正式军事教育为主轴(1947—1954)郑杰光.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1
我国对外军事基础教育之交流(1904—2005).郑雪玉.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1
&&& 中山先生振兴实业的策略: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检视.唐彦博.孙学研究,1
&&& 从统制经济到开放市场:论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郑会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陈秋坤.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2
台南县地区汉人契约书目录林玉茹.南瀛文献,5
&&& 日治时期在澎湖执业的土地代书.蔡俊哲.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3
&&& 晚清台湾清赋事业的再考察:“减四留六”的决策过程与意义.李文良.汉学研究,24(1)
&&& 战后台湾拓殖株式会社社有地的接收与处理.何凤娇.“国史馆”学术集刊,7
&&& 战后台湾经济警察之研究(1947—1960).陈纯莹.“国立”台湾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报,2
&&& 论淡水税务司官邸非税务司官邸.周宗贤.淡江史学,17
&&& 广西战时公营企业与民族经济融合的关系探析秦海燕.广西文献,112
&&& 日治时期日本政党派阀与台湾官营企业的运作:以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为例.赵佑志.师大政治论丛,6
&&& 日治初期港口“郊商”与“特别输出入港”之设置.蔡升璋.台湾文献,57(4)
&&& 边陲地区的政商网络:东台湾产业界与官方筑港政策间的互动关系1920—1940.萧明礼.台湾文献,57(2)
&&& 二二八事件前的台湾省专卖局(1945—1947):以《民报》为中心的观察.颜清梅.台湾文献,57(4)
&&& 近百年来清代盐政研究述评.陈锋.汉学研究通讯,25(2)
&&& 神冈地区工业发展之研究(1895—迄今).陈琬翎.社会科教育研究,11
&&& 曾国藩笔下的这个中国第一轮.庄月江.浙江月刊,1
百年历史花坛砖:简述花坛砖窑产业史.江辛美彰化文献,8
日治时期彰化地区之盐业.颜义芳彰化文献,8
&&& 光复初期台湾的造船业(1945—1955):以台船公司为例的讨论许毓良.台湾文献,57(2)
&&& 自军需至民需:近代台湾的碱氯工业.陈慈玉.两岸发展史研究,1
&&& 新竹市制帽业:叶永华制帽店传记叶锦炉.竹堑文献,37
&&& 日治时期甲仙、六龟地区之客家移民与樟脑业的开发.王和安.客家文化研究通讯,8
&&& 知本溪水资源利用的变迁.陈鸿图.两岸发展史研究,2
近代枣阳农业用土地制度之演进变迁.罗光焕.湖北文献,159
近世初期墨西哥与台湾的农业发展.康培德.历史月刊,7
&&& 从番社到汉庄:十七至十九世纪麻豆地域的拓垦与市街发展.曾品沧.“国史馆”学术集刊,7
&&& 清领时期新市乡的移殖与开垦.杨书濠.南瀛文献,5
&&& 清代中晚期平埔熟番业主的番租性质,1740—1870:以台中岸里社和大岗山新港社的田园租业为中心.陈秋坤.台湾史研究,13(2)
蓝张兴庄与清代台中盆地的拓垦.孟祥翰.兴大历史学报,17
花坛乡的开发历史,上下.蒋敏全.彰化文献,7—8
&&& 清末横山地区土地垦殖的环境背景.邱慧娟.新竹文献,24
从旧港到南寮:南寮地区区域核心的转移.彭东烈.竹堑文献,36
六家庄的新农耕运动.罗瑞霞.新竹文献,26
&&& 清代台湾乌溪流域的移垦与水圳修筑.陈哲三.逢甲人文社会学报.13
&&& 由《淡新档案》看清末台湾番社租谷之“名”与“实”.吴奇浩.“国史馆”学术集刊,7
&&& 战争与粮食:太平洋战争前后台湾的米谷统制(1939—1945).李力庸.两岸发展史研究,2
&&& “成败论英雄”?论析大雪山林业公司在台湾经济发展上的历史意义.庄世滋.白沙历史地理学报,1
&&& 小港区农会沿革.庄忠山.高市文献,19(2)
&&& 日治时期台湾渔民之生计.王俊昌.台湾文献,57(4)
&&& 小港区渔会沿革.庄忠山.高市文献,19(4)
&&& 地缘网络与盛进商行、高进商会、菊元商行的营运.赵佑志.台北文献,157
走西口:旅蒙晋商艰辛史.牛建山、张建国.山西文献,68
清末民初湖口地区的交通网络.吴文审新竹文献,24
日治时期台南水道与高雄水道之比较研究.李文环.台湾文献,57(4)
&&& 船户公约碑中所记录台湾海峡的船.耿慧玲.人文与社会学报,1(8)
&&& 淡水河的民船.丘纯惠.台北文献,157
日治初期台湾的道路事业.蔡龙保.“国史馆”学术集刊,7
简介早期的淡水汽车客运.周明德.台湾风物,55(4)
光复初期新竹机场与往事(1945—1951).谢水森.竹堑文献,37
台湾社会生活史:研究回顾与展望.吕绍理.“国史馆”馆刊,40
典范抑或危机?“日常生活”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应用及其问题.连玲玲.新史学,17(4)
&&& 信息科技与老人健康服务:中山学说与社会变迁的考察.裴晋国.孙学研究,1
&&& 净化家庭或是体制改革?贝舒对于种族问题的看法(1924—1928).黄文龄.新史学,17(1)
&&& 江山如此多娇:1930年代的西北旅行书写与国族想象.沈松侨.台大历史学报,37
&& &从十九世纪入埔迁徙活动看台湾中部平埔熟番集体意识之晨现.洪丽完.新史学,17(2)
碑林蕴藏台湾社会档案.何培夫.台湾文献,57(1)
光复后台湾区姓氏变迁考.林瑶棋.中外杂志,7
风水习俗与清代台湾区域开发的互动.洪健荣.台湾文献,57(1)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补证.谭树林.文化杂志,59
&&& 北斗街“井”文化的体现.谢瑞隆.彰化文献,8
&&& 塑造境域“佳城”:清代台湾设治筑城的风水考量.洪健荣.台北文献,155
&&& 风水葬俗在清代台湾社会的版图扩张及区域特性.洪健荣.台北文献,157
&&& 古碑依旧在恩荣几度秋:社口林振芳墓园石刻溯缘由,上下.刘泽民.台湾文献,57(1—2)
&&& 从客家族群之形塑看清代台湾史志中之“客”:“客”之书写与“客家”关系之探究.林正慧.“国史馆”学术集刊,10
&&& 客家还福仪式的初探:以苗栗狮潭乡新店村为例戴正伦.客家文化研究通讯,8
&&& 祭祖展演与家族记忆:彭姓崇本尝会祭祖的田野调查研究.廖经庭.客家文化研究通讯,8
&&& 员林地区五大家族初探:以兴贤吟社管理人为研究对象.张瑞和.彰化文献,7
&&& 踏寻板桥林家的踪迹:厦门考察记.何淑苹.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6(1)
&&& 说我雾峰林家.林博正.台湾文献,57(1)
雾峰林家与教育、文化.林芳媖.台湾文献,57(1)
我们都似台湾人.张小虹.中外文学,11
新瓦屋乐园:台湾第一个“客家文化保存区”.陈板.新竹文献,26
新瓦屋聚落的故事.林保烟.新竹文献,26
&&& 新瓦屋:两百年的历史,重生的新文化.陈板.新竹文献,26
&&& 新瓦屋的蜕变:新瓦屋聚落重生与客家生活文化经验.卢维屏.新竹文献,26
&&& 湖内乡的聚落发展与姓氏宗族.苏慧云.高县文献,25
&&& 从日治时期竹苗地区的蕃产交易来探讨当时的原客关系.王学新.台湾史学杂志,2
&&& 战后台湾乡镇人口变迁之研究:以台中县各乡镇为例.曾鼎甲.兴大历史学报,17
澳门土生葡人族群的起源与认同.霍志钊.中西文化研究,10
客家人五次大迁移史话.陈福雄中外杂志,12
&&& 中国古代的公共医疗慈善机构.吴猛.历史月刊,8
&&& 日治时期台湾的结核病防治政策与议论.张淑卿.台湾史研究,13(1)
&&& 高雄市红毛港渔村早期医疗概况.杨鸿嘉.高市文献,19(1)
&&& 《上海工部局医官造卫生清册》:一份研究近代上海公共卫生的重要史料.周春燕.政大史粹,11
&&& 彰化县义冢调查:以彰化市、鹿港镇为例.陈仕贤.彰化文献,8
&&& 明清婚姻生活百态:由《醒世姻缘传》看夫妻关系.廖彩真中兴史学,12
人身安全之忧:清代贞节实践的困境.张孟珠.政大史粹,10
从潘玉良自画像谈女性与身体的乡愁.李桂芳.历史月刊,3
廿世纪前期留美女生与中国家政学的发展(1910s—1930s).王惠姬.中正历史学刊,3
&&& 中国近代儿童观的开启:以1910与1920年代周作人的儿童观思想为例.高小雯.史辙,2
&&& 中国童子军的今昔.王治善中外杂志,12
&&& 战时儿童保育会之儿童教养.林佳桦.两岸发展史研究,1
&&& 当代青少年的认同意识:论马努耶·李维的《马铃薯食用者》与何
致和的《人间游戏》.刘碧交.中外文学,12
&&& 日治时期台湾的土地调查与“殖民知识”的形成:从咸菜棚(新竹关西)的区域个案谈起陈志豪.两岸发展史研究,2
日治时期虎尾街的兴起.丁昆健.白沙历史地理学报,2
日治时期彰化县市街的近代化赖志彰.彰化文献,7
从渔村到商港:日治时期基隆港口都市的形成.陈凯雯.两岸发展史研究,1
&&& 高雄市龙水地区的开发探讨.陈仁勇.高市文献,l9(2)
&&& 弃儒业医:中国近世医者的社会地位之变迁.王崇峻.孔孟学报,84
&&& 寺庙与地方菁英:以大溪普济堂的兴起为例(1902—1908).陈建宏.两岸发展史研究,1
&&& 日治时期高雄地区台籍医师的政治与社会参与(1920—1945).郑志敏.高市文献,19(1)
&&& 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近代社会菁英的研究典范与未来的研究趋势.陈世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
&&& 日治时期台湾上流阶层之休闲活动与兴趣选择:以《台湾人士鉴》为中心.黄慧贞.台湾风物,55(4)
新竹市的蝙辐市民:黑蝙辐中队队员自述.李崇善.竹堑文献,37
在洋之盗,十犯九广:清咸同年间广艇海盗布兴有事迹考.陈钰祥.故宫学术季刊,24(2)
&&& 澎湖的海盗与传说.许玉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2
&&& “熟番”身世:台湾历史上的原住民詹素娟.台北文献,158
清代台中大甲溪南地区的聚落拓殖.杨护源.兴大历史学报,17
王道道德与族群惯习之间:试论清代台湾竹堑社“异姓宗族”的形成,上.台湾风物,55(4)
&&& 展示与被展示:日治时期台湾观光原住民在展览会中的角色与呈现.郑政诚.两岸发展史研究,1
&& &从殖民史探讨台湾生态危机与原住民族生存危机的伦理省思.犹浩彼厚(林约道).玉山神学院学报,13
&&& 日治时期台中州模范部落:三十张犁.谢瑞隆.彰化文献,7
&&& 恒春群阿美族分布与迁移:以大正十四年港口社的迁移为例.简明捷.台东文献,复刊12
花莲县光复乡的阿美族部落纳骨碑.潘继道.台湾文献,57(1)
传说世界与族群关系:加礼宛人在花莲地区的历史与传说(1827—1930).詹素娟.新史学,17(1)
&&& 阿里山邹族男子会所Kuba的重构与变迁.关华山.台湾史研究,13(1)
&&& 巴布拉族的水井初探.黄明德.台湾文献,57(4)
&&& 怀念、遥想泰雅故乡的根源(Sm’inu Puqing
Kinhulan na Tayal).郑光博.苗栗文献,24
&&& 泰雅族北势群Maho(祖灵祭)原貌之研究.比令·亚布.苗栗文献,24
&&& 战后遣侨史料介述:暹罗篇(1946—1949).谢培屏.“国史馆”馆刊,41
砂拉越华人资本发展探析:以福州与客家两个族群为中心陈琮渊.淡江史学,17
六、思想、文化
&&& 文化的转型、抉择与发展:对中国17世纪以来文化演进历程的回眸与思考.王杰.中西文化研究,10
&&& 战争与文化:近十年抗战时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顾.冯启宏.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 “牵手Khan-chhiú”来看台湾世界史:从台湾历史惯用语论大福佬文化圈概念.翁佳音.台湾史研究,13(2)
&&& 殖民历史下地方的文化意识:以彰化市为例.连慧珠.彰化文献,7
&&& 全球化中的封闭化:民族认同对中日韩本国历史认识的影响王马克.二十一世纪,94
中国“礼仪之争”的历史叙述及其后果.顾卫民.文化杂志,58
清代经世思潮研究述评.周积明、雷平.汉学研究通讯,25(1)
尔有黄祸之先兆,尔有种族之势力:“黄祸”与近代中国国族共同体想象.杨瑞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6
&&& 从晚清经世派之实用倾向与工具理性哲学观念到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途程.欧崇敬.当代中国哲学学报,3
昨天与世界:近代读书人的文化困惑.罗志田.二十一世纪,96
北大学生与新文化运动:以1918年至“五四”前北大著名为例.江涛.史辙,2
&&& 公元1919年:有关“五四”的四种不同的故事.孙隆基.二十一世纪,96
&&& 战后台湾对自由主义的诠释:以张佛泉、殷海光与朱坚章为例何信全.政治与社会哲学评论,17
&&& 殖民现代性初体验:以洪弃生《寄鹤斋诗集》中日治时期社会诗作为研究中心.李知灏.彰化文献,7
&&& 差异/交混、对话/对译:日治时期台湾传统文人的身体经验与新国民想象(1895—1937).黄美娥.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8
&&& 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教育思想论析.康庆.中国文化月刊,6
&&& 就哲学义、政治义、文化发展义对康有为《大同书》之思想作一分析.王樾.淡江史学,17
&&& 福尔摩沙意识型态:试论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民族运动“民族文化”论述的形成(1919—1937).吴睿人.新史学,17(2)
&&& 台共民族主义论述之研究.李昭容.彰化文献,7
&&& 晚清实学所表现的学术转型之过渡.王尔敏.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2
&&& 打破道统,重建学统: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一个新观察.张寿安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2
&&& 早熟的科学、混淆的革命(评China & Albert
Einstein:The Reception of the Physicist and His Theory
in China:1917—1979 by Danian
Hu).傅大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
&&& 台湾环保运动简史.施信民.“国史馆”馆刊,41
&&& 清代整治河湖之环保论述分析:以两湖平原为中心.王淑芬.两岸发展史研究,1
&&& 现代性经济扩张与烈性传染病的跨区域流行:上海、东北爆发的鼠疫、霍乱为中心的观察(1902—1932).胡成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
&&& 台湾第一个立案护理之家经营管理口述史研究.蔡淑风.护理杂志,53(3)
&&& 我国的护理发展史.刘仲冬.护理杂志,53(2)
&&& 从《淡新档案》看淡属暖暖公所的建造实务.林秀珍台湾风物,55(4)
&&& 台湾日治时期大学校园建筑初探:以“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为例.陈韵筑、林进雄.大安高工学报,17
&&& 台湾总督府厅舍(1912—1919):中央级与地方级官署建筑之探讨.张省卿.辅仁历史学报,17
&&& 聚落保存与客家传统建筑解构:新瓦屋建筑概况与未来规划想象.喻肇青.新竹文献,26
从卢家大屋看岭南民居.陈天权.文化杂志,60
嘉南大圳85年.陈正美.南瀛文献,5
&&& 台湾日治时期的公制度量衡原器与检定仪器.颜上晴.“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9
20世纪上半叶“四库学”研究综述.陈东辉.汉学研究通讯25(2)
恒常与无常:论朱天心《古都》中的空间、身体与政治经济学.丘彦彬.中外文学,9
沈光文《台湾赋》几处地名考证的问题.田启文台湾史研究,27
论常州学派的学术渊源:以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评论为起点.蔡长林.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8
中西史学比较研究的历程与反思.戴晋新.辅仁历史学报,18
近代史研究中的统计学派王尔敏.传记文学,4
&&& 曹溪禅的开展与合流:印顺与胡适及日本学者相关研究观点之比较.邱敏捷.人文研究学报,40(2)
牛头禅析论:从胡适到印顺.邱敏捷.北台通识学报,2
晚期谢林哲学中的启示与历史原则.黄冠闵.揭谛,11
历史、历史意识与实效历史:论高达美哲学诠释学中“历史性”概念之演变.张鼎国.揭谛,11
&&& 研究《四洲志》中引进新词的启示.钟少华.中西文化研究,10
&&& 客话书写个历史回顾:以1883刊印客话圣经使徒行传为例.范文芳.语文学报,13
&&& 评《汉字圈的近代:语言与国家》(村田雄二郎、Christine Lamarre编:《汉字圈の近代ことばと国家》).铃木将久.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6(3)
&&& 评森纪子著《转换期における中国儒教运动》.竹内弘行.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9
&&& “晚清广东地区的经学研究”座谈会纪录.吴铭能记录整理.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6(2)
&&& 画定“国族精神”的疆界:关于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思考.潘光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 一九三○年台湾儒学、墨学论战.翁圣峰.“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报,19(1)
&&& 历史学视野中的客家研究:王东教授谈客家与客家研究.黄萍瑛.客家文化研究通讯,8
读郭若愚《殷契拾掇》三编.蔡哲茂.新史学,17(3)
百年郑和研究.时平.文化杂志,58
从瀛社看台湾近百年传统文学的发展.林正三.中国文化月刊,4
台南市日治时代新文学社团与新文学作家初探.庄永清.文史荟刊,复刊8
&&& 西洋文学史的拓荒之作:周作人的《欧洲文学史》与吴宓的《希腊文学史》.蔡明纯.史辙,2
&&& 浅谈澳门文学黄鸿钊.中西文化研究,9
&&& 《全台诗》蔡廷兰《请急赈歌》之商榷:以版本及典故为主的考述.柯荣三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4
台湾战后反殖民与后殖民诗学,1—3.曾贵海.文学台湾,57—59
文学与历史:滨田隼雄《南方移民村》之文学史定位.郭祐慈.台湾风物,55(3)
&&& 久保天随《澎湖游草》之语言风格探讨,上下.陈速换.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3—44
&&& 五十年间台湾文艺营历史的初探:作为台湾文学场域构筑的观察.赤松美和子.台湾史研究,27
&&& 质疑理性、反讽与自我:张爱玲《传奇》与奇幻小说现代性.陈建华.中外文学,8
&&& 晚清小说翻译的独特性:再论严复和林纾的翻译郝岚.中西文化研究,10
&&& 五十年代的美元文化与香港小说.赵稀方.二十一世纪,98
&&& 澎湖文石书院石碑及魁星楼匾联.吴培基.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5
口传文学:邵族歌谣文化意涵之研究.陈莉环.台湾文献,57(4)
由光复初期的美术现象环视二·二八风景.梅丁衍.历史月刊,2
民初画论里的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刘瑞宽.兴大历史学报,17
近乡情怯:台湾近现代视觉艺术发展中本土意识的三种面貌.廖新田.文化研究,2
&&& 再现与改造历史:1935年博览会中的“台湾历史画”.黄琪惠.“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20
&&& 绘画、观众与国难:二十世纪前期中国画家的雅俗抉择.石守谦.“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21
知与行:记两战之间摄影求知的挫败经验.许绮玲中外文学,12
清代废园书写的园林反省与历史意义.侯乃慧.台大文史哲学报,65
&&& 京华大观园:恭王府及花园.王丹.历史月刊,4
捎个短讯之后:漫谈日据时代台湾明信片.张辉诚.历史月刊,12
视觉变奏曲:日据时期台湾人的电影实践.李政亮.文化研究,3
弋阳腔及其流派考述.曾永义.台大文史哲学报,65
湖内乡的传统戏剧.薛荧源.高县文献,25
湖内乡戏院发展史.刘天赋.高县文献,25
布袋戏的台湾化历程.陈龙廷.台湾文献,57(3)
&&& 1925,往“文明歌剧”道途上的出发.范扬坤.彰化文献,7
&&& 日治时期台湾棒球史研究的史料、史观与课题.谢仕渊.台湾史研究,28
&&& 台湾棒球文化资产之数字典藏与加值利用林信成.台湾史研究,28
&&& 冲突和接纳:解析日治时期引进棒球运动之过程演变.盂峻玮.台湾史研究,28
&&& 从“嘉农”看日治时期台湾棒球运动的发展.林丁国台湾史研究,28
&&& 战后初期台湾的出版业(1945—1949).蔡盛琦.“国史馆”学术集刊,9
&&& 现代性意识的构建:1930年代的上海报业.梅琼林.东方文化,41(1)
&&& 《火坑》:绥远最早的文艺刊物.杨性恺.绥远文献,30
&&& 知识消费、教化娱乐与微物崇拜:论《小说月报》与王蕴章的杂志编辑事业.胡晓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
&&& 国民党中央取缔改组派海外报刊初探(1928—1930).张顺良.正修通识教育学报,3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大晚报·火炬通俗文学》周刊.关家铮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6(3)
&&& 上海格致书院与“博览会”的经验.吴方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1
&&& 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珍本日本汉籍之来源、特色与学术价值张宝三.台大中文学报,25
七、中外关系
&&& 从“天下”、“万国”到“世界”:晚清民族主义形成的中间环节.金观涛、刘青峰.二十一世纪,94
&&& 晚清“天下万国”与“普遍世界”理念的浮现及其意义.章清.二十一世纪,94
&&& 中国最早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洪华.历史月刊,8
&&& 清季官方修约观念与实践之研究.唐启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6
&&& 战后台湾主权争议与《中日和平条约》.黄自进.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4
&&& 太平洋史视角下的独立运动史:弱势国家的生存策略.杨聪荣.台湾史学杂志,2
&&& 东亚海域上的琉球与台湾林满红.历史月刊,12
赤岭守:《琉球王国》.林满红.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琉球王国的灭亡.赤岭守.历史月刊,12
近代西方传教士对白话文的影响.袁进.二十一世纪,98
谁在遥控中国?二战前的东亚危机.李辉.明报月刊,4
误会的和不误会的教案.张鸣.二十一世纪,96
&&& 重庆教案再论陈方中.辅仁历史学报,17
&&& 义和团时期的反教言论.陈方中.辅仁历史学报,18
史料选译:打狗英国领事馆概况1899—1900.高市文献,19(4)
美国的扩张主义与台湾的命运:160年来美台关系的回顾.尹章义.历史月刊,4
&&& 美军眷村在新竹:口述历史的观点.王俊秀.竹堑文献,37
&&& 冷战边缘:二次大战后美国在中国边疆地区的秘密活动(1947—1951).林孝庭.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 一九四九至一九五○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以军方与国务院的争辩来分析.董致麟.淡江人文社会学刊,27
&&& 从“反共”走向“自由中国”:冷战时期美国对台湾政策的转变.前田直树著,阮文雅译.台湾风物,55(1)
&&& 冷战边缘:二次大战后美国在中国边疆地区的秘密活动(1947—1951).林孝庭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3
甲午战后清政府的联俄外交.丘凯彬.中兴史学,12
由莫斯科看中、日的冲突和矛盾.苏武.历史月刊,8
冷战与中华民国外交:“控苏案”研究,1946—1952.萧道中.辅仁历史学报,17
&&& 清末民初中德关系研究:以青岛胶州湾为例.方子毓.中正历史学刊,3
&&& 中日战争末期中国的多边战略.钱淑华.军事史评论,13
&&& 抗战前中日“广田三原则”谈判(1935—1936):注重其背景、缘起与议题之探讨.李君山.台大历史学报,37
&&&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的政治变革与权力之争(1937—1938).萧李居.“国史馆”学术集刊,9
&&& 金百合计划揭密:日本二战掠夺亚洲巨额财富黑幕.范国平.传记文学,8
&&& 抗日胜利永恒的回忆.樊荣武.山西文献,67
&&& 1895年10月咱的祖先在“走番仔反”:记乡民抗日与“应元大厝”.王世雄.高县文献,25
&&& 关东军与九一八事变:政治背景与战略设计为中心的探讨.黄自进.思与言,44(4)
&&& 九一八事变时期的日中政治动员与军事作战.黄自进.“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6
日据时期台湾武装抗日事件.陈政三.历史月刊,11
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反抗.廖天欣.历史月刊,2
&&& 对屏东县政府所展开回顾牡丹社事件“和解共生之旅”的感想.谢晚媖.高市文献,19(4)
&&& 从牡丹社事件看台湾的地缘问题:从安全研究观点的诠释.何耀光.海军学术双月刊,40(4)
&&& 日治初期“七脚川社之役”之研究.潘继道.台湾文献,57(2)
&&& 日本殖民政治下台湾的“法律暴力”及其历史评价.王泰升.“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25
日本人屠杀了多少无辜的台湾人?尹章义.历史月刊,11
高雄州特高事件概述1941—1945.吴荣发.高市文献,19(3)
勇诸二日寇义救十同胞.苎桂良.宁波同乡,11
日军屠杀吉县井圪塔村民惨剧.缪玉青.山西文献,67
侵华日军在临县的暴行.王恩义.山西文献,67
&&& 通敌:战时中国的日本特务与地方菁英.王克文.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2
&&& 台湾黑帮籍民与日本对华鸦片谋略(1895—1945).王学新.“国史馆”学术集刊,9
&&& 日治时期台湾的通译.许雪姬.辅仁历史学报,18
&&& 台湾日治时期原住民地区驻在所之组织与运作:以新竹州大溪郡高岗驻在所为例.陈洁谊.社会科教育研究,11
&&& 台北地区耆老对1930年代日治初等教育之回忆.陈思琪.台北文献,158
&&& 日治时期台湾的大日本武德会(1900—1945).辛德兰.两岸发展史研究,2
&&& 亲王旗与藤杖:殖民统治与土著挪用.康培德.台湾史研究,13(2)
&&& 焚寄最后的皇军:郑春河.李展平.台湾文献,57(1)
&&& 日治时期台籍日本兵任务及其境遇之探讨:以分派至中国、南洋战区为例.陈柏棕.新北大史学,4
&&& 对“神社犬(唐狮子)”及“龙边虎边”或“龙丬虎丬”用语的建言与响应.李荣聪.台湾文献,57(4)
&&& 日治时期台湾的神社犬建置变革之探讨,上下,李荣聪.台湾文献,57(2—3)
漫谈儿玉神社与台湾百年因缘.李荣聪.台湾文献,57(4)
花莲县日治时期“玉里社”遗迹.潘继道.台湾文献,57(3)
高雄神社零拾.吴荣发.台湾文献,57(1)
&&& 佳冬神社.蔡志山.台湾文献,57(3)
&&& 探访盐水公学校内之神社.陈美惠.台湾风物,55(3)
日治时代清水神社石狮风华重现记.苏全正.台湾文献,57(1)
台湾总督府对菲律宾的认识之建立:以纳卯(Davao)的调查为中心.王麒铭.台湾教育史研究会通讯,43
&&& 日本伪饰侵华历史探析.车军社.山西文献,67
&&& “便利的误解”的历史:韩中相互认识的轨迹.白永瑞.二十一世纪,94
&&& 台湾与菲律宾之间巴丹群岛主权归属问题.陈鸿瑜.“国史馆”学术集刊,7
&&& 来华传教士“适应”中国策略的历史流变.张铠.中西文化研究,10
&&& 失落的访客:高雄哨船头旧外国墓园墓碑碑文介绍.麦汉鸣.高市文献,19(4)
&&& 一个番鬼在大清国:1830年代的海岸之旅.山东书报社供稿.历史月刊,10
万顷上海的跨文化行旅:谈王韬与袁祖志的泰西游记.吕文翠.中外文学,2
浙籍在台作家及艺术家小传,51—61.王牧之.浙江月刊,1—12
山西抗战的殉国将领,2.刘存善.山西文献,67
&&& 广西人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陈美诚、邝美琰.广西文献,111
战犯悲歌:滞日台籍战犯访查实录.李展平.台湾文献,57(1)
日治时期澎湖行政首长名录.胡巨川.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3
《江西省人物志》概述,1.邵鸿.江西文献,206
&&& 小港人物志(2):龚文滔.庄忠山.高市文献,19(3)
&&& 写给不看戏的人看:《伶人往事》自序.章诒和.明报月刊,1
&&& 台北西门地区耆老访问纪录.宋建行、林胜男、黄永淦访问整理.台北文献,156
&&& 日本豪士闯台湾,1—5.陈政三.历史月刊,8—12
&&& 对汪精卫、蒋介石、毛泽东及其诗的述评.高准.历史月刊,11
&&& 胡适、顾颉刚、陈寅恪、钱穆、傅斯年、郭沫若、洪业等新时代史学家在哲学上的贡献.欧崇敬.当代中国哲学学报,4
&&& 心跳与心痛: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回忆录,1—11.秦小孟.传记文学,2—12
&&& 章门“五王”轶事朱元曙.传记文学,2
&&& 清代台湾书坛之光:板桥林家三先生:吕世宜、谢管樵、叶化成.麦青龠.北县文化,89
我的祖父在蒋介石和张学良之间.莫乃滇.传记文学,4
马一浮与李叔同.楼达人.浙江月刊,9
&&& 朱一新与康有为:以经学相关问题为讨论中心.曹美秀.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8
贵天生:胡适与李叔同.王用钧.浙江月刊,1
李长之与梁实秋.于天池.传记文学,5
&&& 李长之与宗白华.于天池.传记文学,10
&&& 往事如风:李希凡与蓝翎的命运浮沉.陈辉.传记文学,12
陈季同和盛成:中西交通的一道桥梁.钱林森.中西文化研究,9
张达修与林献堂的翰墨因缘.林文龙.台湾文献,57(1)
&&& 张道藩与刘健群的轶闻异趣.胡涛.中外杂志,5
&&& 终生不渝的异国友情:清末状元张謇和韩国诗人金泽荣的交往.倪怡中.历史月刊,3
&&& 清末新政中的袁世凯与张謇联盟.骆宝善.二十一世纪,98
&&& 1948年的周汝昌与胡适:从“甲戌本石头记”谈起.刘广定.历史月刊,9
实话实说见真情:胡适与费孝通两次交往.黄艾仁.传记文学,5
解读胡适与陈独秀的关系.赵映林.中国文化月刊,3
&&& “吴国桢事件”中的胡适与吴国桢.邵建.传记文学,7
&&& 郭沫若亲吻胡适的前后:从“旧友”到“论敌”.蔡登山.传记文学,9
&&& 忘年之交:献堂仙与云萍师.许雪姬.台湾文献,57(1)
&&& 海滨有故人:记郑振铎与王世瑛的初恋情缘.蔡登山.传记文学,11
&&& 专家与通识:章学诚的学术思路与钱穆的诠释.许松源.台大历史学报,37
&&& 顾颉刚与鲁迅的恩恩怨怨.汪修荣.传记文学,6
&&& “硬骨头”与“丧家狗”:一九三○年代鲁迅与梁实秋的文化论战.邵建.传记文学,11
&&& 携手走过五十年:袁缉辉、王爱珠教授的人生之旅.宋路霞.传记文学,7
&&& 北伐前期的蒋冯关系(民国15至16年):以《蒋中正总统档案》为中心的考查.王正华.“国史馆”学术集刊,7
&&& 移植新小说观念:坪内逍遥与梁启超.关诗佩.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5
学习西方:魏源与吉田松阴的比较.迟云飞.历史月刊,2
布施辰治与简吉.驹达武著,蒋智扬译.台湾风物,55(3)
留美幼童丁崇吉.李仁娟.宁波同乡,1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f
Parsons Martin)对义和团反教运动的态度与因应.詹恩胜.中兴史学,12
于右任管领风骚亿万千年.陆炳文.中外杂志,9
略述于斌枢机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艾玉.中外杂志,2
&&& 马树礼先生行谊.“国史馆”馆刊编辑部.“国史馆”馆刊,41
&&& 马礼逊(Robert Morfisan):中国基督教开山事业的缔造者.谭树林.文化杂志,58
&&& 马礼逊(R0ben Morrison)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西传.杨慧玲.文化杂志,58
&&& 马新贻因色丧命.陈道达译.浙江月刊,5
&&& 王景宋将军事略.卢国富.广西文献,111
文坛巨匠:巴金的创作和身世.陈征毅.中外杂志,10
巴金(1904—2005).关国煊.传记文学,7
&&& 19世纪俄国汉学大师巴拉第的生平及学术.陈开科.汉学研究通讯,25(3)
毛泽东晚年心态与评红运动的兴起.陈辉.传记文学,10
关于毛泽东早期战略思维的新认识.李黎明.历史月刊,11
左宗棠之死.冯伟林.历史月刊,4
&&& 时代巨变下的政治和尚新类型:从义学沙门到中共开国元勋的巨赞法师(1908—1984)其僧侣生涯变革史之探讨.蔡美端.北台通识学报,2
&&& 外交奇才叶公超的冷暖人生:英才天妒难为用,落寞斯人独憔悴.吴翊麟.中外杂志,2
&&& 叶公超家族的雅集传统.张嘉琪.传记文学,6
&&& 为《叶公超家族的雅集传统》一文中的质疑与补充.李永中传记文学,7
&&& 《为&叶公超家族的雅集传统&一文中的质疑与补充》:敬覆李永中先生.张嘉琪.传记文学,8
包天笑与清末民初的教育小说.梅家玲.中外文学,6
我的外祖父包天笑.邹培元.传记文学,12
日治时期唯一的军务局长:立见尚文.陈文添.台湾文献,57(2)
台湾总督府编修官加藤春城与国语教科书.陈虹踅.台湾教育史研究会通讯,47
石坂庄作与基隆蕃字洞.陈青松台湾文献,57(1)
冯亦代(1913—2005).关国煊.传记文学,1
&&& “云南王”龙云被解除武装以后.熊锡阶.传记文学,3
&&& 白云禅师访谈纪录,1—2.侯坤宏等访问记录.“国史馆”馆刊,40—41
&&& 广西精神:白崇禧将军的新斯巴达.白先勇.广西文献,113
传教士与远征军:法国传教士艾嘉略第二次鸦片战争亲历记.耿升.中西文化研究,9
老舍与二十世纪文化与文学.崔明芬.中西文化研究,10
“老舍之死”与口述史学.傅光明.中西文化研究,10
吕焕将军事略.卢国富.广西文献,113
忆恩师许世瑛教授.萧正辉.中外杂志,9
许如辉与中国早期电影音乐.许文霞.传记文学,12
&&& 许保富先生略传.许玉河.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5
&&& 江日升史笔表现论析:试以《台湾外记》作文本.洪素香.高应科大人文社会科学学报,3
台湾音乐家江文也与母系家族的故事林婉真传记文学,9
参加奥运第一位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牛嫂、王旭.中外杂志,3
刘宾雁(1925—2005).关国煊.传记文学,10
刘粤声(1893—1960).郑仁佳.传记文学,11
刘先云振铎匡世功业高.陈邦夔.中外杂志,12
经世史家刘广京对台湾学界之启导.王尔敏.传记文学,11
&&& 十九世纪晚期刘铭传裁隘事业的考察:以北台湾新竹县为中心.李文良.台湾史研究,13(2)
&&& 日治时期台湾少年飞行兵之研究:以特攻队员刘志宏(泉川正宏)为例.曾令毅.台湾史学杂志,2
&&& 汤恩伯(一八九九至一九五四).刘先军.中外杂志,2
&&& 庄松林的文学历程及其精神(1930—1937).王美惠.文史荟刊,复刊8
&&& 文献导师庄松林与我.黄天横.文史荟刊,复刊8
&&& 牟宗三对道家形上学诠释的反省与转向:通向“存有论”与“美学”的整合道路.赖锡三.台大中文学报,25
&&& 牟宗三与解释学.邝锦伦.东海哲学研究集刊,11
&&& 牟宗三的佛学判教及其内在理据.赵卫东.宗教哲学,37
&&& 牟宗三先生藉佛家义理开出科学知识的四个进路李庆余.志莲文化集刊,2
&&& 汉学家牟复礼(Frederick W.Mote)与我的一些交往.汪荣祖.传记文学,5
&&& 孙中山与宗教文化.习五一.宗教哲学,36
&&& 论国父对汉字的主张:谈正体简体之问题.彭森溎.湖南文献,24(1)
孙中山与台湾:政治运动角色功能的观点.林国章.孙学研究,1
孙中山“五权宪法”政府体制在台湾之流变与展望.朱耀祥.孙学研究,1
&&& 中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态度:孙中山与蒋渭水之比较.黄城.孙学研究,1
&&& 中山先生发达国家资本理论与台湾实践经验.黄森泉孙学研究,1
&&& 孙文法治精神剖析.邹达.传记文学,8
孙中山先生于太原演讲,2.《山西文献》资料室.山西文献,67
孙运璇高风亮节垂范政坛.刘先军.中外杂志,5
&&& 清官长留青史:孙运璇资政的典范永留人心.陈秋梅传记文学,5
&&& 民国人物小传:孙运璇(1913—2006).郑仁桂.传记文学,5
&&& 哲人其萎,典型犹存:悼念孙运璇院长、朱汇森部长.吴宝华.传记文学,5
&&& 孙运璇的政治家志节与工程师风范.林垂宙.传记文学,5
孙运璇先生行述.孙运璇先生治丧委员会.“国史馆”馆刊,40
公忠体国、勤政爱民的孙前院长.丘创焕.传记文学,5
&&& 朱点人(1903—1949).林铭章传记文学,11
&&& 永怀朱馆长汇森先生.简笙簧.“国史馆”馆刊,40
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在华活动考述.汤开建.中西文化研究,10
&&& 重读严复的翻译.汪荣祖.传记文学,1
&&& 严启盛与澳门史事考:兼论澳门妈阁庙的创建.徐晓望文化杂志,58
&&& “文化汉奸”谁之过:抗战时期上海女作家苏青的崛起与没落.高郁雅.辅仁历史学报,18
&&& 杨云史香港时期(1938—1941)诗文纪事及其集外佚诗辑录.程中山.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5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杨宝忠往事章诒和明报月刊,7
儒学典型:我的父亲杨树人教授.杨联嫩中外杂志,2
&&& 杨华(1906—1936).林铭章.传记文学,11
&&& 杜聪明博士二、三往事(上):为杜博士逝世20周年而作杜武志.台北文献,158
&&& 杜建时与天津保卫战.张醇言.传记文学,11
&&& 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与客家研究:劳格文(John Logerwey)教授访谈录.黄萍瑛.客家文化研究通讯,8
杀子抗日的道士:吴得福.陈文添.台湾文献,57(4)
吴康(敬轩)教授传略.林子健.广东文献,135
吴炎:日本对台颁授蓝绶褒章第一人.杨惠仙.台湾文献,57(1)
吴虞:“新青年”同人的倒算帐.张耀杰.传记文学,2
从革命家到汉奸:声名高低悬殊的“鲸须汪”.李辉.明报月刊,3
追怀抗日名将汤恩伯上将.程金桃.浙江月刊,7
&&& 沈从文寂寞的教授生涯.汪修荣.传记文学,4
&&& 回忆我与孙夫人宋庆龄的过从.杨小佛.传记文学,7
《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读后感,1—5应凤鸣.宁波同乡,3—7
殖民地的隐喻:以佐藤春夫的台湾旅行书写为中心.邱雅芳.中外文学,4
&&& 何国柱将军事略.卢国富.广西文献,111
&&& 蒋介石的小兄弟“陈诚”:兼谈不应被忘记的士兵.李辉.明报月刊,9
&&& 细说我所认识的陈仪.郑士镕.传记文学,3
&&& 《陈布雷大传》编的漫记.王泰栋.浙江月刊,11
&&& 陈立夫挽蒋联标点之商榷及其它.廖作琦.传记文学,7
陈屺怀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陈聪诚、徐鸿钧.宁波同乡,11
陈妙哉家族及其政商联姻.黄学堂.台东文献,复刊12
&&& 陈寿人(1910—1949).李永中.传记文学,9
&&& 陈寿彝的作画生涯及其门神彩绘特色分析杨美丽.台湾文献,57(3)
陈果夫与侍从室第三处的组建.冯启宏.“国史馆”学术集刊,10
陈独秀的国家观.高力克.二十一世纪,94
&&& 中华法系人文精神的出色阐释者:陈顾远.范忠信.法制史研究,9—11
白马将军陈秋菊的崛起与抗日.詹玮.台北文献,155
陈素宜的自我安顿.黄秋芳.新竹文献,23
陈锡如与其《留鸿轩诗文集》.胡巨川.澎湖县文化局季刊,45
德明中学和陈树桓.方宽烈.明报月刊,4
&&& 中国童子军的领航者陈海光.张恒瑞.中外杂志,12
&&& 一介寒士半生坎坷:张中行的百年人生.张昌华.传记文学,5
&&& 试论以“抓码”手法下“史笔”:以张学良史迹为例.张之宇.明报月刊,9
&&& 张俊宏先生访谈纪录:《台湾政论》与我(2).卓遵宏.“国史馆”馆刊,40
&&& 一九四五至一九四九年间的张爱玲:文坛盛名招致“女汉奸”恶名.陈子善.明报月刊,12
&&& 乡贤张集兴的生平与诗文遗稿.赖世烈.苗栗文献,22
余日章与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早期本土化.赵晓阳.中西文化研究,9
&&& 林虎将军事略卢国富.广西文献,112
林挺生先生生平事略.“国史馆”馆刊编辑部.“国史馆”馆刊,41
林尔嘉及其文学活动探析.张渊盛.台湾风物,55(3)
林乐培礼乐作品“天主经”音乐分析.戴定澄.中西文化研究,10
林语堂生活的幽默.沈谦,明道文艺,359
&&& 追索与还原:林语堂提倡幽默文学的背景因素.邱华苓.育达学院学报,11
&&& “进步由教育幸福公家造”:林献堂与雾峰一新会.周婉窈.台湾风物,55(4)
回忆与祖父献堂公相处的那段日子.林博正.台湾文献,57(1)
林献堂与三次战争的冲击:乙未之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国共战争.黄富三.台湾文献,57(1)
林献堂与栎社许雪姬.两岸发展史研究,2
追怀林献堂先生.丘念台.台湾源流,35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尚小云往事.章诒和.明报月刊,1
罗荣渠北大五十年:简介“北大岁月”.林被甸.传记文学,1
忆荣渠:从西南联大到北大.杨祖陶.传记文学,1
回忆荣渠大哥罗荣泉.传记文学,1
“牛棚”内外忆老罗.郝斌.传记文学,1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罗尔纲自传及书信看胡适.蔡登山.传记文学,5
&&& 罗香林教授及其所藏谱牒目录.何广棪.广东文献,133
&&& 僧装传教探究: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在肇庆.许峡.文化杂志,58
罗福康先生传略.吴彩光.广西文献,113
明复法师行谊马永涛.中原文献,38(4)
金子老与“西番人”.金国平.中西文化研究,9
《新竹厅志》作者波越重之.刘泽民.台湾文献,57(3)
俞济时遗著为淞沪战功解谜.应凤鸣.宁波同乡,8
周扬晚年的忏悔.陈辉.传记文学,6
&&& 周恩来二三事.沈宁.明报月刊,9
&&& 肃顺与晚清举荐汉臣政策初探.曾靖婷.政大史粹,11
&&& 卸任西班牙台湾长官阿隆索·贾西亚·罗美罗(1633—1635)留审(residencia)司法审判的相关内容.台湾文献,57(3)
&&& 秉志与中国生物科学的人才培养.姜玉平传记文学,2
他是一只“壶”:邵洵美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张昌华.传记文学,8
陆若汉(Joo Rodrigues)的学业及其知识背景:兼论日本耶稣会的教会学校、教育模式及其文化意义.戚印平.文化杂志,58
耶稣会翻译陆若汉(Joo Rodrigues)于“礼仪之争”前期的影响.刘小珊.文化杂志,58
&&& 胡适与红楼梦研究批判.陈辉.传记文学,9
&&& 重新发现胡适:胡适档案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利用.欧阳哲生.历史月刊,4
&&& 一次近身的观察:从章希吕的日记书信看胡适.蔡登山.历史月刊,4
&&& 我在国际翻译社四十年.胡子丹.传记文学,3
&&& “胡宗南将军绝不是匪谍!”八七高龄孔令晟将军访问记.胡志伟.传记文学,2
&&& 胡宗南绝不会是共谍.李恩涵.传记文学,6
胡宗南与长征红军血战草地.经盛鸿.传记文学,7
胡宗南鞠躬尽瘁.赵天楫.传记文学,9
&&& 胡宗南鞠躬尽瘁.郭冠英.历史月刊,8
胡宗宪浙东抗倭寇记,上下.王自夫.宁波同乡,4
胡宗宪与胡公严.诸焕灿.宁波同乡,5
&&& 独自喜凭栏:敬悼胡品清教授.胡子丹.传记文学,12
&& &郁达夫《沉沦》中爱情意涵.纪俊龙.弘光人文社会学报,4
&&& 颓废、欲力与身体书写:郁达夫的文本创作与生命实践.柯乔文.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生论文集刊,8
&&& 柳无忌(1907—2002).关国煊.传记文学,4
&&& 柳亚子在香港.关国煊.传记文学,5
&&& 泉川正宏:战死菲岛的台湾神风特攻队员.陈文添.高市文献,19(2)
&&& 是天国还是王朝?从洪秀全士人身份看太平天国.江杰龙.史苑,66
&&& 数字迷阵下的瑰丽人生:郎万法教授令人荡气回肠的生命史诗.陈秀英.中外杂志,10
&& 殒身松山机场的印度独立志士查德拉·鲍斯(Subhas
Chandm Bose).陈文添.台湾文献,57(3)
&&& 欧尔本(Hans-JoachimUrban):“明德小组”的幕后功臣.王玉麒.传记文学,2
&&& 欧思定(Augustin
Buchel)修士访问纪录.欧思定.台东文献,复刊12
&&& 时代的呼声:钟理和战后初期作品研究1945—1949.陈祈伍.文史荟刊,复刊8
郑观应本名“郑张应”:澳门博物馆藏郑观应家族文物初考.陈丽莲.文化杂志,60
一、总论、专题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变迁:两岸三地历史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6届.胡春惠、彭明辉主编.政治大学历史系.668页
东亚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彭明辉、唐启华主编.政治大学历史系.466页:
&&& 东亚历史年表.邓洪波编.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348页
&&& 老记者笔下的中华民国:从孙文蒋中正蒋经国到连战.漆高儒著.读册出版.353页
&&& 改变中国的一些人与事.朱介凡著.尔雅出版公司.442页
&&& 明信片清末中国.陈玲、王迦南、蔡小丽编著.究竟出版.2005243页
&&& 洋人眼中的清末中国:1898—1908年在华西方人明信片解读.陈玲、王迦南、蔡小丽编著.香港中华书局2005.270页
&&& 城市季风:北京和上海的变迁与对峙.杨东平著.捷幼出版.543页
&&& 台湾史.高明士主编,洪丽完等编著.五南图书公司.346页
&&& 台湾史十一讲.“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辑.历史博物馆.191页
&&& 黄金之岛:福尔摩沙追金记.萧景文著.玉山社.175页
福尔摩沙如何变成台湾府.Tonio Andrade.远流出版公司,480页
台湾道研究.洪安全著.洪安全出版.285页
&&& 清宫台湾巡抚史料.洪安全总编辑.“国立”故宫博物院.2册
&&& 近代国家的摸索与觉醒:日本与台湾文明开化的进程.林呈蓉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23页
&&& 台湾开发史:修订三版.薛化元编三民书局.275页
&&& 看见十九世纪台湾: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尔摩沙故事.费德廉著,罗效德编译.如果出版公司.391页
&&& 青山有史:台湾史人物新论.谢金蓉著.秀威信息科技.193页
&&& 经纬福尔摩沙:16—19世纪西方绘制台湾相关地图.吕理政、魏德文主编.南天书局.182页
&&& 制作福尔摩沙:追寻西洋古书中的台湾身影郑维中著.如果出版公司.309页
&&& 台湾回想:1895—1945.谢森展著.创意力出版社.431页
&&& 二十世纪台湾精选本,光复篇.徐宗懋著.台湾古籍出版社.360页
&&& 二十世纪台湾精选版,民主篇.徐宗懋著.台湾古籍出版社.332页
&&& 战后台湾史记.许介鳞著.文英堂.3册
&&& 台湾省参议会、临时省议会暨省议会时期口述历史访谈计划:蔡赞雄先生访谈录.余玲雅主持,台湾省咨议会编.台湾省咨议会.204页
&&& 1950年代的台湾.吴昆财著.博扬文化公司.252页
&&& 台湾人物画:悲情的温馨的百年台胞形象林宜静著.林宜静出版.302页
&&& 日治时期的台北.何培齐文字编撰,“国家”图书馆阅览组编.“国家”图书馆.383页
&&& 战后台北的上海记忆与上海经验.许秦蓁著.大安出版社.2005.314页
&&& 影飨:台湾老照片图集,1.“国家”图书馆阅览组编著.“国家”图书馆.96页
&&& 擎天:金门历史故事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年.颜炳洳、陈钦迸著.金门县文化局.256页
&&& Taiwan Discovery福尔摩沙大百科.王健全等撰文,张莹莹总编辑.野人文化公司.298页
&&& 早期台湾历史文献研究书目.吕理政主编.南天书局、“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1册
&&& 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2000年度.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编辑小组编辑.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2005.120页
&&& 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2005年度.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编辑小组编辑.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183页
台湾史重要文献导读.蔡相辉等编.“国立”空中大学.303页
台湾史迹编目要览.吴炳辉著.白象文化公司.491页
台湾研究网络资源选介.“国家”图书馆参考组编辑.“国家”图书馆.280页
二、政治、法律
&&& 近代国家的应变与图新.李国祁教授八秩寿庆论文集编辑小组编唐山出版社364页
&&& 近代国家的摸索与觉醒.林呈蓉著.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2005.223页
&&& 台湾政治史戴宝村著.五南图书公司.423页
&&& 摆荡在传统与卡里斯玛之间:现代初期中国政权统治正当性典范的转移(1898—1939).赵叔键著.唐山出版社.259页
&&& 历史大审判:历史纪实.叶邦宗著.德威文化公司.383页
中华民国之谜:1901—1949年王晓华著.灵活文化公司.364页
日据时代台湾共产党史:1928—1932.卢修一著.前卫出版社.257页
中国禁烟禁毒史纲.胡金野著.宋氏照远文化公司314页
国民政府禁烟史料,4.朱文原编.“国史馆”.662页
&&& 抗战前以党训政推动普及教育之研究.刘丽慧著.飞燕印刷252页
&&& 抗日战争时期的香港学运梁柯平著.香港各界纪念抗战活动筹委会、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2005176页
&&& 天安门:中国的知识分子与革命.史景迁著,温洽溢译.时报文化出版公司.585页
&&& 台湾社会运动史:一九一三年—一九三六年林书扬、王乃信著.海峡学术出版社.5册
&&& 殖民地台湾:左翼政治运动史论.陈芳明著.麦田出版.271页
&&& 二十世纪台湾民主大事写真.柏杨总策划.人权教育基金会.页
&&& 民族纯血的脉动:日据时期台湾学生运动(一九一三—一九四五).蓝博洲编著.海峡学术出版社.380页
&&& 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证稿.黄彰健著.联经出版公司584页
&&& 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张炎宪等执笔.二二八基金会.600页
&&& 228事件与青年学生:228事件档案专题选辑档案管理局编,陈翠莲撰文.档案管理局.2005.170页
2.28:文学和历史.陈丽娜、陈乃慈执行编辑.人间出版社.66页
台湾民主国研究:台湾独立运动史的一断章.黄昭堂著,廖为智译.前卫出版社.292页
&&& 清末各省官书局之研究.吴瑞秀著.花木兰文化工作坊.2005180页
&&& 台独与道德石之瑜著.海峡学术出版社.284页
日治时期户籍登记法律及用语编译.洪汝茂编.台中县政府.2005.1352页
&&& 解放军七十五周年之历史教训.罗莉·勃奇克等著.“国防部”史政编译室.2005.533页
&&& 光辉胜利一甲子: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特展专辑.龚建国等编辑.“国防部”史政编译室.2005.88页
&&& 荣耀的诗篇: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国防部”编辑.“国防部”.502页
&&& 战争与人文:抗战胜利的历史评价与诠释.政治作战学校编.政治作战学校.218页
&&& 战争与林旺.林春长著.(台湾)商务印书馆.295页
&&& 粤北大捷.第十二集团军政治特派员办公室编.第十二集团军政治特派员办公室.77页
方先觉与衡阳会战.王逸之编.方畯出版.456页
缅北之战.黄仁宇著.联经出版公司.196页
&&& 台湾义勇队:台湾抗日团体在大陆的活动(1937—1945).王政文著.台湾古籍出版社.234页
&&& 台湾抗日战争史略.胡楚生.大社会文化.2005.233页
太平洋战争.家永三郎著,何欣泰译.(台湾)商务印书馆.398页
伤痕血泪:战后原台籍国军口述历史.林金田主编.“国史馆”台湾文献馆.321页
六十年来之中国石油公司.曹明总编辑.中油石油通讯.926页
白金岁月台湾盐.蔡灵樵著.文建会.143页
&&& 重回清代台北车站:古铁道和一座谜样的火车站.吴小虹著.博扬文化公司.269页
&&& 大清到民国国父像官制邮简:1906—1949.何辉庆.邮文联谊会.179页
&&& 台湾金融发展史话.张绍台、王伟芳、胡汉扬编撰.台湾金融研究院.346页
&&& 台湾银行六十年.台湾银行编.台湾银行出版.700页
&&& 台湾西班牙贸易史料(1664—1684).方真真、方淑如译注.稻乡出版社.235页
&&& 明末清初台湾与马尼拉的帆船贸易.方真真著.稻乡出版.253页
&&& 晚明海外贸易数量研究:兼论江南丝绸产业与白银流入的影响.李隆生著.秀威信息科技.2005.279页
&&& 艾尔摩莎:大航海时代的台湾与西班牙特展.李毓中、吴佰禄、石文诚编辑.台湾博物馆.239页
贸易与政治:台日间的贸易外交(1950—1961).廖鸿绮著.稻乡出版.304页
&&& 家族与寺庙:以竹北林家与枋寮义民庙为例(1749—1895).林桂玲著.新竹县文化局.187页
&&& 从竹篱笆到高楼大厦的故事:国军眷村发展史.郭冠鳞主编.史政编译室.434页
&&& 风流故居:中国城市人文地图.李洁著.书泉.290页
&&& 中国的城市生活.李孝悌编联经出版事业.2005.553页
&&& 帝国与便所:日治时期台湾便所兴建及污物处理.董宜秋著,“国立”编译馆主编.台湾古籍出版社.2005.170页
&&& 百年记忆:中国近现代文人心灵的探寻.蔡登山著.秀威信息科技.207页
&&& 高行健郁达夫王韬论.王晋光著.大安出版社.251页
&&& 台湾原住民史,政策篇(荷西明郑时期).康培德著.台湾文献馆.504页
&&& 台湾原住民族运动的国会路线黄铃华著.“国家”展望文教基金会.415页
&&& 岸里大社文书,卷I.林春成校注.鲸奇数位科技公司.556页
&&& 鸿:三代中围女人的故事.张戎著,张朴译.日月文化公司.465页
&&& 日治时期台湾籍民在海外活动之研究:1895—1945.卞凤奎著.乐学出版社.301页
&&& 种族歧视与性别:二战前美国大陆男性华人之经历.王秀惠著.允晨文化公司.300页
&&& 黑社会之华人帮会纵横史.马丁·布斯著,林添贵、杨明障著时报文化公司.340页
东亚视域中的国籍、移民与认同.甘怀真、贵志俊彦、川岛真编台湾大学出版中心.19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件有关规则的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