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怎么办,无家可归,又没钱.怎么办

庙坡根儿数码巷扣扣,睡不着的,烦心的,受气的,_栾川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94,817贴子:
庙坡根儿数码巷扣扣,睡不着的,烦心的,受气的,收藏
无家可归的,丢钱包的,打酱油的,想买苹果5又没钱的,吃完烧烤得胃炎的,急着租赁房子的,买僵尸的,E元素的,喝完酒想发酒疯的等等,无聊了都可以加我闲喷啊
你觉的 疯5 得卖多钱?
你说那是啥
你咋不鸟我。。。只和女的喷吗?
明天还上课得睡觉,大家,安!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想离家出走身上又没钱怎么办_百度知道
想离家出走身上又没钱怎么办
怎么办啊,特别是看到自己老爸就很不爽,离家出走的话没钱,很不想见到他,我跟他简直可是说是陌生人总觉得自己在家很烦
提问者采纳
那么就让自己变强,只要你有心,一定可以事实说话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8条回答
,有什么错误都不肯认错呢.就算这个家有什么再不好的地方?其实,你会发现其实你老爸是很爱你的,但它永远能让你在受伤的时候停靠离家出走~~看来你年纪不大.如果说感觉像陌生人,拉下脸,他最终还是会为你好.而且.,试一试嬉皮笑脸地讨好你老爸,即使做错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可能相处起来会有种种矛盾,自己是多么得幸运.但老爸永远是你的老爸,是不是因为你们性格都很倔.如果你真的离家出走了,你能走到哪里去呢.找个机会,不管做什么事,与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你的家人会有多伤心?静下来好好想一想,跟老爸有什么好计较的
劝你别冲动,冲动是魔鬼,你要真离家出走你绝对会后悔死。看他不顺心就在自己屋里呆着呗
我那天就离家出走了,身上也没带钱,走到凌晨2点打电话叫他们来接我,也没什么么,感情反而加深了
代沟啊,不要冲动脑子发热啊,出去给坏人骗了就来不及了。
帮我做一些我不太方便出面做的事情,我给你钱。
只是不想见的话,不如跑同学朋友亲戚家玩一阵。。。
自己找一个工作就行了
去帮人家打工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离家出走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天气太热睡不着怎么办?又没钱没空调,吹风扇头会痛,怎么办好_百度知道
天气太热睡不着怎么办?又没钱没空调,吹风扇头会痛,怎么办好
嗯你用水泼在地上然后打开风扇,注意关好门窗,然后出门去附近的肯德基吹空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睡不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社会福祉系焦点访谈
无家可归的养老院
编者按:目前云南60岁以上人口正在以每年3.4%的速度在增长,比全国3%的平均增速还要高,老年人的数量在迅速增加。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截至2009年底的数字,云南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仅为7张,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老人多但养老床位匮乏。然而即使如此,昆明的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却仍然面临无处栖身的窘境。
&&&&&& 这是昆明市知青养老院,曾经是昆明当地最大的民营养老院,然而,如今养老院的几处院落已经变成了废墟,处处是断壁残垣,老人们只能被迫挤在最后的这个院落中,而就是这个院子,也马上面临拆迁,院长段玲英每天都是渡日如年。段玲英:你们不管哪一次,我都在服从政府,签了字到现在,(补偿款)分文没给我。段玲英正接的,是催她尽快搬迁养老院的电话,这样的电话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自从2008年昆明市旧城改造开始,段玲英就开始与拆迁公司和相关部门打起了交道,每天类似的电话都要打几遍,对方每次都催她马上搬迁,而她最关心的是拖欠的赔偿金何时能够到位,养老院里面的老人如何安置。
&&&&&& 段玲英:你们就要理解我了,我7月份是搬不完了,因为如果老人搬过来面临的,(老人)住处都没有。2002年,从事多年药材生意的段玲英捕捉到了养老产业的商机,拿出了自己全部资金,建成了知青养老院,收益颇丰,这促使段玲英决定把养老院做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将知青养老院不断地做大,从最初的收纳几十位老人的小院落,逐渐发展成为位于滇池附近的三个大型独立院落,总占地37.28亩,床位达到了1020个,成为昆明市最大的民营养老机构,然而就在她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一切戛然而止,伴随着2009年昆明全市范围的旧城改造,段玲英就开始不停的接到搬迁通知。2011年7月份,建好不到两年的3号院首先被拆除,1号院也在拆迁规划范围内,她要随时准备搬迁,眼下面临拆迁的是知青老年公寓2号院,里面现在居住着180位老人,政府要求她在7月底完成搬迁,距离最后的期限还有不到5天,如何安置拆迁后的这些老人们,成为摆在段玲英面前最头疼的事。
&&&&&& 段玲英:这个房子是去年年底的时候,10月份的时候,政府让我这儿临时建盖的房子,所以是轻型板房,为了安置二号院、三号院的老人搬过来。段玲英所能想到的办法,只能是在尚未拆除的一号院内搭建起轻型临时板房。段玲英:夏天比较热一些,透气差一些,冬天冷,但无奈啊。无奈归无奈,段玲英还是自己到处借钱,搭建起了这些简易房,建成后会有400多老人住进这些拥挤、简陋的房间里面,不过,段玲英却很难面对即将搬进这里的这些老人们。段玲英:像走动的多半都是小脑萎缩占多数,其他的就是坐轮椅的,不能动弹的。
&&&&&& 住在即将拆迁的二号院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0岁以上,甚至还有年近百岁老人,他们多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习惯了抬头就能见到滇池的舒适。98岁的董瑞荣奶奶在这里住了三年了,因为脑梗塞后遗症无法自理,即使不算眼下即将到来的这次,三年内她已搬过三次家。段玲英:你唱唱,你爱唱的歌吧。段和老人一起唱&洪湖水,浪呀么浪打浪&&&老人已经无法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只能用歌声来传达自己对于这里的留恋,可是像这样卧病在床的高龄老人,每次搬家对他们来说都如同大病一场。记者:这几次搬家,老人生病了吗?知青老年公寓老人家属:生病,经常感冒咳嗽,还有一次哮喘,因为搬了家以后,那个灰尘比较大,哮喘。
&&&&& 养老院就是家,家就是养老院,在知青养老院,很多老人早已把这里当做了自己生命的终结点,无法割舍。王凤祥:就是家了,不是当家,就是家。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就在这儿过了。这位老人名叫王凤祥,今年82岁,2003年从江苏来到昆明知青老年公寓,马上就被这里的环境所吸引,卖掉了江苏老家的房子,准备在这里终老,9年时间过去了,却听说养老院要拆迁的事,这使得老人实在无法释怀。王凤祥:搞城中村改造,是为了建设,是为了人民,现在就这几百个老人,一代老人,后边还有老人,你不给他安逸的地方,给他赶上山头,你是为人民还是为钞票。王凤祥老人说,如今昆明城处处拆迁,想在城里找一个服务好、价格便宜又稳定的养老院特别难,在这里住惯了,又要搬到郊区去,一想到这些,他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 王凤祥:这个事情就是伤脑筋,这个事情你不能提,一提我睡觉又成问题,刚开始说要拆迁的时候睡不着觉,真睡不着觉。听说政府要将养老院搬迁到到离市区40公里以外的地方,老人们都十分激动,不同意搬迁。王凤祥:那不能去,那个上头荒山野岭里边,你把老人没死也埋了。一边是搬迁日期的最后期限,一边是老人们无限的信任与依恋,这让夹在中间的段玲英愈发的痛苦。段玲英:老年人撵到这儿来,老人也不舒服,而且感情上他们舍不得,他们就跟我说,段院长你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我说好,有我吃的就有你们老人吃的,我当时是像这样承诺老人的。从老人们的叹息和段玲英的泪水中,能清晰感受到拆迁给他们带来的影响。2009年开始,昆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这给了当地的一些民营养老院带来了冲击。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昆明市所有的民办养老机构中,90%都位于城中村,而这些地方都是拆迁重点地段。
&&&&&& 事实上,在不断的新建,不断的拆除搬迁过程中,段玲英早已心力交瘁。段玲英:我们从二号院搬到三号院,三号院又搬到二号院,二号院又要搬到一号院,就反复三次。从2002年以来所有的投资,段玲英投入的资金全部是依靠自己筹集,几次的搬迁至今还没有拿到一分钱的拆迁补偿,养老院的资金链早已断裂,段玲英不得不举债维持。段玲英:在当时那个背景下,我三个院就花了1300多万,把我从2002年做生意的所有积蓄,而且把房子,儿子女儿的房子全部变卖,把哥哥姐姐的房子也拿来抵押贷款,像这样投资做的。在资金逐渐枯竭的同时,搬迁依旧在继续,知青养老院规模也在不断的萎缩,占地缩减到了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唯一存留下来的一号院,现在已经被废墟和准备拆除的楼房所包围。
&&&&&& 段玲英:流失了八十多位老人,因为他们嫌搬迁的地点不好,所以他们就搬走了。不过最让段玲英不愿看到的是,在屡次的拆迁中,每次都会有数十位老人就曾生病住院过,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很多的老人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不到两年的时候又让我拆,现在过来看看,变成一片废墟,也没有发展,也没有重新再办,什么国际生态城,就像这样闲置着,草都长了一人多高。为了知青养老院,段玲英全身心的投入了十年的时光,一砖一瓦的苦心经营,养老院同样也成了她自己的家,然而,昔日的美丽的家园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这让段玲英无法割舍,时常会独自一人回到这里,看到废墟瓦砾中还残留着来不及搬走的各种设施,老人们用的瓷碗也散落各处,她的流泪就会不知不觉的流下来。段玲英:我气愤过、我痛哭过,我在政府面前痛哭过,在老人面前也痛哭过,老人也哭过,所以这个场面是无法形容的。
&&&&&& 一年多过去了,和当初迫不急待的拆迁相比,这里并没有修建任何的建筑,只是被静静的废弃在这里,长满了野草。仿佛已经被这座城市所遗忘,但是段玲英却永远无法忘记这里。2009年才完全建好,拆除时投入使用仅仅不到两年,这片废墟成了她心底永远的痛。前不久,全国人大在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时便发现,全国各地养老项目均面临&用地难&问题。对段玲英来说,虽然反复遭遇拆迁,但毕竟还在勉强维持,而对她的另一名同行来说,所办的民营养老院已到了关闭的边缘。曾经是昆明市最大的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近几年遭遇了几次拆迁后,院里的老人们越来越少,经营困难不断增加,而拆迁补偿和安置用地却都迟迟没有到位。不过和他们相比,另一家养老院日子更加难过,眼下正面临着倒闭的危险。
&&&&&& 昆明市的美好时光养老院,现在位于昆明市的远郊,沿着泥泞崎岖的山路走到尽头,这家规模不大的养老院在大雨之中显得有些凄凉,雨天里老人们无处活动,只能在这块狭窄的遮雨棚下闲坐,望着大雨发呆。李永红是这家养老院的院长,她的第一家养老院是在2001年开始创建的,当时的养老院要比如今的大得多,条件也要好很多。李永红:当时的规模,第一次做了五十个床位,反正几个月就住满了,最后一百五十个床位,住了一百三十六个人。刚刚进入养老产业的李永红,当时就尝到了开办养老院的甜头,逐年开始加大了投入。到了2009年,拥有600个床位,但是从2009年开始,李永红同样遭遇到了拆迁,四度搬迁,让她的养老院的状况急转直下。李永红:第一次的时候我们在那个五华区,第二次2009年的时候就在这个盘龙区,第三次的时候又回到五华区,第四次现在又回到盘龙区,就是这两个区交叉的搬了。记者:这距离已经很远了吧?李永红:对,距离已经很远了,距离已经相差几十公里了。2009年第一次搬迁的时候,李永红直接损失了将近200万元,没有得到任何的拆迁赔偿,有了这样惨痛的教训,当她再选择地点时,特地去了省市两级规划部门,是否拆迁成为她最关心的问题。李永红:说不在红线范围内,不拆迁的,所以我们才投资。有了这些保证,也为了弥补之前的损失,尽快偿还外债,李永红果断的卖掉了自己的两套房子套现,又向亲戚朋友借钱,筹资500多万元开始建设新的养老院。让李永红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第二个全新的养老老刚刚建好才半年,李永红再次接到了拆迁通知。
&&&&&& 李永红:2009年五月份的时候开始建,到年底十一月份建好,十一月份十月底的时候全部老人搬迁过去了,搬迁过去了,到2010年的时候,就知道要拆迁,政府要搞新的北部山水新城。再一次接到拆迁通知,李永红一下子就急了。李永红:当时我接到通知的时候心里非常着急,一是这些老人怎么安置,这么多老人了。第二个,我投资怎么办,我没办法了,我就写信。第一就是写给温家宝总理,第二写给了云南省的秦光荣书记。我写了两封信给他们,我求助于他们,我没办法了。为了能尽快的与李永红达成协议,当地政府曾经给出了这样的承诺:赔偿款将尽快到位,同时将通过&招拍挂&的方式,为美好时光养老院留出指定的安置用地。有了这样的承诺,2010年年底李永红离开了仅仅使用一年的养老院。李永红:当时批的地在龙泉这儿,盘龙江上游。记者:现在做什么呢?李永红:现在搞房地产了,房地产开发。记者:是已经建好了吗?李永红:正在建。承诺留给养老院的安置用地,在李永红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卖给了房地产公司。土地没有了,李永红只有寄希望于拆迁补偿的兑现,三年来她不断地往返于区政府、办事处、社区之间,然而三年了,她还是没能得到任何答复。
&&&&&& 李永红:我找社区,(社区说)我没有跟你什么手续,我又没有租给你,钱拿到,我也不可能给你的,所以现在我一分没有拿到。无可奈何之下,李永红只好再次举债,租借了一处度假村,但不久之后,2011年的9月,李永红收到了第三份拆迁通知,度假村再次因为拆迁而被收回了,最终她带着老人们搬到了这个地处远郊的农家乐暂时维持,空间一下子变得极其局促,甚至于老人每天的换洗欢喜衣服只能在路边这样冲洗。李永红:因为是没有地方,所以你看洗衣服都是在露天下边洗,常年是这样,就是像这样没有地方洗,洗了就去那些栏杆边上,去那些树上晒一会儿。自己当初看好的养老事业,如今竟让李永红负债累累,三年来负债累积下来多达400多万。从最多时的600多位老人,美好时光养老院现在只剩下20多名老人,租用的院子年底又要交房租了,到时她也不知道要如何去面对。
&&&&&&&李永红:说李院长你随便找个地方,哪怕我们能藏个头,到那个时候我也管不了,我没办法了,现在我们的工资全部拿来敬老院用了,改善他们的生活。在不断的搬迁中,老人们不断散去,在剩下的这些老人中,今年71岁的罗刚,三年多来始终无人探望和缴费。第一年老人的儿女送他来时,还偶尔来探望,不久就再没了消息。四次搬迁中,实在是无处可去的老人,只能跟着搬来搬去。记者:你是四次搬迁他都参与了吗?美好时光养老院老人罗刚:对。记者:这么搬来搬去您能适应吗?罗刚:不适应也没办法。记者:为什么没办法呢,为什么不想想其它的办法,换个养老院什么的?罗刚:没钱。记者:你家里子女呢?罗刚:子女现在都不在了。没有子女,生活又不能自理,罗刚已经没有其它归宿了,他不敢想象,如果真的失去了生活多年的养老院,他能怎么办。记者:如果说李院长不做这个养老院了,你怎么办?罗刚:我就等着死了,没办法。在经历了四次频繁的搬迁之后,身心俱疲的李永红也感到自己真的很难再坚持下去了,截止到2011年底,昆明仅有46家民办养老机构,尚有2万张床位的缺口,但是这几年下来,她还是目睹了多家民营养老院的消失。李永红:2009年以前是有四十七家,到现在还有二十多家民办的。记者:这个或多或少跟拆迁有直接关系?李永红:有,有直接关系。城市越来越漂亮,城市扩(建)的越来越大,但是老人没有归宿没有地方了。
&&&&&& 如果李永红的养老院真的倒闭了,像罗刚这样的老人又该怎么办呢,没人能给出答案。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指出: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要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而对段玲英和李永红来说,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基本的生存保障。那么她们的养老院还能继续办下去吗?段玲英曾经接收到的,西山区政府函件中明确指出,初步选定原昆明电机厂子弟学校用地作为知青养老院的安置用地,这片荒废多年的土地也成为段玲英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段玲英:政府去年承诺给我们老年公寓安置在这个地方来重新建盖,让我自己投资,但是我已经规划查过,这以后还是面临拆迁的地方。即使是这样一块随时又会面临拆迁的地,究竟何时能用来建新的养老院依然还是未知数。段玲英:现在给我的时候,这块地也还有那么多扯皮,到底给不给我也不知道,我也在担心可能不了了之。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指出: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但是通过&招拍挂&拿地需要钱,重新修建养老院也要钱,尽管现在负债累累,段玲英的养老院之路还是准备继续走下去,这块地是她最后的希望。
&&&&&& 段玲英:无奈。要不然就自生自灭,不然只有继续走。记者:这等于您最后的希望。段玲英:最后的希望。所以我抱着这么一丝希望,去努力。事实上,这已不是当地给予段玲英的第一次承诺,早在2009年开始涉及拆迁时,昆明市相关负责人就曾经做给出过公开回复。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张建伟:所以这次在拆迁过程中,也要同步考虑我们民办养老的这些项目,怎样把它们置换,建设好。但是,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老人们还是依旧生活在瓦砾之中,土地还是没有得到,拆迁赔偿依旧没有踪影,段玲英不得不一次次的来到当初签订补偿协议的拆迁公司,寻找答案。拆迁公司:签协议是在你们这签的,在我们这签的,钱批的下来批不下来,我们不敢表这个态。在拆迁公司,段玲英看到了当时3号院拆迁后的补偿协议:(字幕版)知青老年公寓3号院,总建筑面积2689.46平方米,于2011年7月,和我公司签订拆迁补偿协议,补偿款元整,至今未领到补偿款。工作人员表示也很同情段玲英的境遇,不过补偿协议虽然是在拆迁公司签署的,但是想要真正地拿到钱,还必须要逐级去找区里、市里、省里才能批下来,能否兑现,他们其实说了也不算。拆迁公司:专批,特批才能批下来。当段玲英问及应得的补偿款为何还要特批才能获得时,工作人员给出这样的回答,这是个让段玲英几乎绝望的回答。工作人员:你这个(补偿款)资金挪用到安置房去了。段玲英:那么安置房上面的钱呢?工作人员:就是安置房资金出问题了。
&&&&&& 补偿款其实被挪作他用,段玲英清楚短时间补偿款不可能得到解决,无奈之下段玲英只好来到了知青老年公寓所属的昆明西山区人民政府想问问,当初承诺的安置土地何时能够到位。段玲英:陈秘书在哪儿?(工作人员指方向)段玲英:好好好。段玲英:陈秘书你好,我就是想问一下,我们这个土地问题,应该怎么办,我们在这里过渡2年,到时间又要搬,我们该怎么办?对于段玲英的多次询问,工作人员似乎并不愿意回复,等了很久,只等到了这样的回答。陈秘书:你明后天再来吧。段玲英早已习惯了这种冷漠,还要赔上自己的笑脸,希冀着哪怕是一丝希望的出现,这两年来,只要是工作日有时间的话她都会来,见到这些冷漠的脸孔,问着几乎同样的问题,但是每次都和这次一样无功而返。段玲英:周一至五几乎每天来。记者:结果呢?段玲英:结果都是这样。每次来都是像这样,你推我我推你,要不然就让你改天来,改天来又找不到,找得到的时候就说,我也不知道让你又要找谁,反反复复就是踢皮球。
&&&&& 知青公寓一号院可能面临随时被拆的危险,,养老院里近500位老人该何去何从?昆明市又有多少养老院面临同样的拆迁问题,住在这些养老院里的老人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带着这些困惑我们见到了昆明市西山区民政局副局长矣培贵,当记者多次问及赔偿款何时能够到位时,对方始终未能给出明确回复。矣培贵:这一块就我理解是这样,如果按照我们草海市的整体推进计划来说,如果不是养老机构,可能早就把它拆了,为什么没有到位,这个具体不是我们民政部门来做这个事情。事实上根据云南省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云南省有776所养老机构、床位3866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仅为7张,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昆明市全部老人中居家养老比例98.5%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比例不足0.5%,机构养老比例不足1%;机构养老比例如此之低,拆除的养老院却依然不能得到稳妥的安置,承诺不能有效地兑现。而对于养老院的困境,矣培贵认为,这些问题只能算是阵痛。矣培贵:为构建和谐社会。记者:我看我们西山区的口号就是共建美好家园,但是您现在会经常去养老院看看吗?在瓦砾中的这些老人,这是和谐社会,还是美好家园,这是谁的美好家园?矣培贵:这个我怎么理解呢?这个问题就是总体下来说当然都有一个阵痛的过程,毕竟要发展,我是这么理解的。记者:但是我想问一下,这个阵痛还有多久?矣培贵:这个我也不好说。
&&&& 《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指出: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社会福利服务对象的要求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在靠近社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的区位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划和福利机构建设、建筑标准及规范实施,建成后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各市人民政府对此项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应酌情给予减免。采访时矣培贵告诉记者,之前民政局做了大量养老院的拆迁说服工作,至于拆迁的赔偿问题就与民政局无关了,他也无法告诉记者解决问题的时间。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我认为地方政府,在这样一个处理当中应该履行先前承诺,不应该单纯追求土地出让收益,置养老院养老事业于不顾,首先是拆迁补偿货币式补偿要到位,第二个就是异地重建能够到位。
&&&&&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长期关注养老产业用地现状,他认为,段玲英和李永红的遭遇实际暴露出地方政府对待养老产业在观念上和具体操作上都存在不足。陈国强:我认为地方政府,在这样一个处理当中应该履行先前承诺,不应该单纯追求土地出让收益,置养老院养老事业于不顾。就全国而言,在加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类似昆明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而根据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各级政府应将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科学布局,保障土地供应。今年刚刚发布的社保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贯彻落实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加快养老机构建设。而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3.2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调动发挥民间资本、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是做强做大养老产业的重要途径。
&&&&& 陈国强:政府在当中应该和保障房一样,对于一些特定人群,要承担起他们基本养老责任。陈国强也同时指出,在各种资本纷纷涌入养老产业的同时,也要防止养老产业地产化,成为商业地产的包装手段。各种资本争相涌入的时候,我们需要防范这种倾向把养老地产地产化,获取投资收益。就全国来说,养老院拆迁并不少见,2008年8月,南京市白下区一家民营养老院遭遇拆迁,40位老人无处可去;2012年5月,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幸福舒适养老院,拆迁中未撤离的45位老人被断水断电35天。等等。拆迁的原因虽然各地都强调是&规划变更需要&,&公共用地需要&,但实际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利益,背后的推手还是GDP冲动。现在相关部门正建议,养老项目用地纳入城区整体规划,像建医院、学校一样,按区域面积配置。法规的完善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因为,关注现在,才能更好地建设明天。
(责任编辑 张 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