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悟了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超凡脱俗的人的特点了?

说说我自己切身的感受吧,如果你和曾经的我一样,处于情绪的泥潭,不断在摆烂和奋斗中挣扎,实际上啥也不干。我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启发。自从开悟后,我目前的状态是:豁然开朗,充满力量,不再畏惧失败,不再内耗,温和从容,持续努力。一.先说说我开悟前的状态:内耗将近一年,2022年2月末处于内耗崩溃的边缘,因为看到同期写作的小伙伴,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做的风生水起,反观自己,这一年毫无进展。说个人品牌,运营多个平台,教育育儿读书领域杂糅。说起个人产品,没有及时复盘,打造课程,文字产品毫无消息。因为生二宝,各平台停更将近一年,错过多个风口,这一年写作收入几乎为零,甚至连前期积累的老本都快啃完了。01内耗的这段时间,精神上不堪重负。首先是无时无刻的挫败感和拉扯感。在完成本职工作的间隙,带娃的时候,甚至是睡觉的间隙,每时每刻,大脑几乎没有停歇。其次是自我拯救动力的枯竭。这种现象的矛盾在于,当我有了片刻的闲暇时间,可以短暂地捡起写作时,我居然完全不想动弹,只想躺平,我给自己找了足够多的理由:就算搞了也白搞,就这么一点时间,能写几个字?于是我刻意地打开直播软件,视频软件,用买买买,看看看来刻意消耗时间,逼迫自己消耗时间,避免想着写作这件事。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这个星期尤为明显。尤其是当我得知了,和我同期的几个小伙伴已经完成了转型,社群头部账号已达月入6位数的时候。我的情绪接近崩溃。就好像一块大石头堵在胸口,很窒息的感觉。我陷入了对自己更深的自责。曾经的我,也是很多平台的宠儿,各项荣誉和福利。越是光荣的昨天,就越突出今日的沮丧和失败。02我尝试用很多方法,来缓解这种感受。我尝试去便利店吃了好几块蛋糕,点了奶茶和炸鸡。我尝试找家人聊这件事,但是家人都不是很理解。我尝试更加努力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告诉我自己本职工作的价值。但是这些都仅仅只能缓解我的情绪,并不能让我真的摆脱。当我再次审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的脑子并不混沌,相反的,非常清楚。我知道自己问题的症结,以及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我假装不知道而已。破冰的方法别无其他,那就是动起来。就从用文字,明确我的感受和问题开始。03继续审视,我发现了一条内耗循环链:因为工作和家庭,我中断了写作,这让我感到挫败;然后为了避免这种挫败感,我拒绝写作,但我内心并不认可这种做法;我越是逃避,问题越大,情绪越糟糕,这就像是一个泥潭,让我深陷其中。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心理现象,那就是:人们总会把自己想象得更好。我承认,是别人的成功刺痛了我。但是我不得不问自己两个问题:别人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为什么偏偏是别人能做到?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第一个问题:别人能做到的,其实我也能做到。而我偏偏没做到,是因为我没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第二个问题:别人能做到,是因为别人付出了很多很多,我却停在了原地。这种中断,有外在的原因,因为本职工作占据了我百分之70的精力,还有陪孩子成长也需要我用尽全力。这种疲惫感,让我用报复性消耗时间来企图消除。其次,就是方向不明。战略的制定,其实比战术更耗费心力,所以偷了制定战略的懒,就必须在战术的徘徊和情绪的内耗找补回来。当我写完这一篇文章,我的情绪要稍微稳定一点。下午,在工作的间隙,我突然意识到一点:我已经无法回到过去。我已经尝试到写作的甜,我怎么还能熟视无睹?我怎么还能假装对别人的成功毫不在意?怎么还能用佛系和躺平,来麻痹我自己?已经见过多面的自己,见过更多可能性的世界,怎么可能甘心回到满足于单向发展的过去?04我意识到我必须得动起来。但一切行为的原则不曾改变是:本职工作和陪孩子成长第一,也就意味着,我绝对不会占用我本职工作的时间,以及我陪孩子成长的时间。写作,和前两者相辅相成,但是绝不会舍本逐末。《微习惯》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从最细小的,不困难的习惯开始培养起,让自己先起步。首先,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陪着二宝早睡,然后早起阅读和工作。其次,统一全平台的名称和头像,重点深耕一个领域。第三:战略上勤奋,做好规划,减轻战术决策的消耗,阶段性积累和复盘。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自信的培养,来自于能力,能力来自于练习。唯一能让我笃定和淡定的,就是每做一件事,每走一步的踏实感。二.开悟来自于一次失败因为之前不是在生孩子,就是在怀孕和养孩子的路上,从一胎到二胎,我的事业处于停滞状态,今年我打算评职称。评职称需要比赛获奖,而我的开悟,恰恰就是来自于这次的比赛遴选失利。而对于这次失败的反思,让我突然顿悟前30多年,我的思维误区,一下子,我想明白了3个问题。首先是破局思维——往前走一步。回到上文提到的遴选落选,当时我是非常难过,可以说我是百分之百投入的,然而,却失败了。坐在奶茶店里,我写了1000字的复盘。和队友打了一个电话,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前半生的思维弱点。此前的我,经常是临阵退缩的,就算是平时单位开会,我也会习惯性的往后坐,轮到我发言,也是经常满脸通红,就算稿子背得滚瓜烂熟,也不敢脱稿。谢丽尔·桑德伯格写了一本书《向前一步》,提到了很多职场女性,不敢向前一步的现象。当时读这本书完全没感觉,现在想来,简直说的就是我自己。为什么不往前站一步?恰好上周发生了飞机坠机的事情,带来的冲击太大了。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物,最终都将湮没于历史长河中。那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唯有一个答案:在于体验。如果体验最重要的话,成功固然让人兴奋,失败又何尝不是一种收获?所以,多往前走一步,多尝试,少拒绝,尽可能发挥生命的无限可能。在尝试面前,结果虽然重要,但不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不断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获得新的成长。当生命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也就更加注重享受当下,无论是工作也好,还是孩子也好,更容易进入心流过程。思维的转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产力,除此之外,更是带来心态的稳定。不畏惧失败,也不畏惧改变,享受当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我意识到思维发生改变后,更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次,坦然面对现实问题——钱和自由。有句话说,成年人的世界,钱在哪里,爱就在哪里。其实还有一句话,钱在哪里,自由就在哪里。希望能够给两个孩子报名兴趣班的时候,不用权衡退缩,想要报名喜欢的课程时,不囊中羞涩。我们当下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能够让日后的生活,多一种选择吗?除了增加收入外,还有一点,于我而言非常重要,就是一种价值感。此前之所以陷入严重的内耗,就是因为生完二宝后,对于自我价值的怀疑。虽然处于体制内,当下的工作,已经给了我很大的人生价值,但是我总感觉自己一直在被掏空,我的人生不属于我自己。我想给自己找寻一个新的定义。于是,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梦想。若问每天早上4:30起床累吗?我想说: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另一种休息。03长期主义
没想到,真正治愈低谷中的我,是长期主义这一朴素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很焦虑,希望付出即有所得。于是患得患失,焦虑憔悴,甚至陷入了严重的内耗。我所害怕的是什么?起跑太晚,错过风口。但是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长期主义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站在漫长时间维度,来考量当下的行为。这个时候会发现,曾经的每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有了意义,而遇到的那些失败,都不足为提。于是,我把时间定在了10年。10年后的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出来什么成绩?长期主义,治愈了我的焦虑,也增加了我的自律。一句话很俗,但很有道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所以,当改变了思维后,确定了长期主义,以及想明白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要多往前走一步后,我不再畏惧失败,我不再沉溺于短视频,突然生产力爆棚。2周的生产力堪比之前的半年。这两周,工作上,我写论文投论文,写作上看书加确定方向,不断码字,带娃上能享受当下,及时思考和复盘育儿经验。每天我都觉得很充实,尤其是有了长期主义后,我不再焦虑,效能满满。刚刚得知,我创作的好几篇育儿文章,被某百万大号转载。而这也坚定了我的方向,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及二胎妈妈养育经验,专注于分享语文阅读写作,育儿知识和方法,父母自我效能等干货。也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公众号:美妙成长社。育儿先育己,优秀父母汇聚的社区~回复“资源”,可以获得一份免费的育儿资源大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凡脱俗的人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