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40÷8,口24÷6要使商是两位数数,x等于多少?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天爱”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教具准备:课件,卡片。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2、探究新知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4+2)×25=6×25=150(人)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4×25+2×25=100+50=150(人)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生:同意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生:对。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师:为什么?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4+2)×25=4×25+2×25(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生3:25×(4+2)=25×4+25×2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举例(3+4)×2643×(10+5)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板书:(a+b)×c=×+×a×(b+c)=×+×(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3、巩固提高(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63)×64117×3+117×7=117×(3+7)24×(5+12)=24×174×9+9×5=(4+5)×936×(4×6)=36×6×4(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课题:简便运算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二、新课教学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谁愿意来读这些数教师出示数。三、课堂练习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四、课堂练习见课本87页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性的总结。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5、+6、+12、+100。-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一、复习准备1、口算2.5+1.5=
7.8-1.8=
3.5+2.5=
6.4-1.4=
100-84=3.3+6.7=
85+15=
45+35=
4.5+2.6=
0.49-0.27=2计算3.54+5.2
6 368-269
18.32+27.57二、目标实施出示挂图1、在歌手大赛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学们,在电视里看到过歌手大赛吧?出示挂图:这是一次歌手大赛的比赛现场,来看看选手们的得分情况吧,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2、估计谁的总分会比较高呢?小组交流。3、高多少分呢?我们还需要来算一算。能用算式说明你的想法吗?4、怎样列式?(1)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2)9.43-(8.65+0.40)8.65+0.40=9.05 9.43-9.05(3)9.43-8.65-0.40这样的小数加减混合题,同学们会一步一步计算出得数吗?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试算一下。组内交流刚才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你觉得谁做得比较好,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或者,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5、练习试一试16、小结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什么异同吗?三、重点探究小数混合运算中的简算问题整数的运算定律一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运算。完成19页2四、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出示购物清单----从这张购物单上,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西部超市购物清单20xx.10.14 15:41商品名称 数量 单价 小计面包 1(个)5.40元 5.40元酱油 1(瓶)4.5元 4.5元醋 1(代)1.5元 1.5元应收:11.4元客付额:20元找零:8.6元请你任意提三个问题和同学一起解决一下。2、完成18页2,19页134五、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小数连加、连减和家建好后计算,那么你有什么收获呢?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课文第33页的内容及第34页的“练一练“)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合理地对数据进行估算。教学关键:联系实际,灵活处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己估计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张报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实物投影呈现图片。略。(图片可以是课文主题图,也可以自选)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提出问题。教师:你能估算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能坐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数据。(3)由小组派代表反馈交流结果。由于图中没有具体数据信息,也没有呈现体育场的四周看台,所以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数据结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学生1:从图中看出每小块看台大概有50个座位,这个体育场可能有30个看台,大约有1500个座位。学生2:把体育场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大约坐1000人,4个方位,大约坐4000人。学生3:体育场的每一排座位数大允是20xx人,估计这个体育场有30排,大约共6000个座位。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2.出示具体看台数据,进行估算。(1)幻灯呈现这个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出解答版式。引导提问:①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看台?②每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根据课文插图,说出准确数)?③整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从而板书:12×6×28或72×28(3)估算版式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来估算。即:70×30=2100(4)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方便计算。三、课堂活动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1题。题中要求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可以将报纸折一折或圈出一块,在知道这一块的字数的基础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数,也可以数一数某一行的字数与总行数,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数。四、巩固练习课文第34页“练一练”的第2-4题。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二、引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三、探究问题1、你能写出算式吗?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154 22 =2、估一估(1)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2)指3名学生回答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3、用竖式计算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2 1 5 4(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师问(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评:怎样验算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四、总结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内容: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二、实践练习。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一、教材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随后教材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动态情境,导入了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内角和”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学中安排了3个活动,通过这3个活动体验“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性质的探索过程。二、学情分析有的学生可能从各种渠道已经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数学活动体验,理解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更深刻。经过不断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三、教学方法渗透猜想——验证——结论——应用——拓展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探索和验证性质的过程。四、教具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剪刀、白纸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三角形(板书)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回答。(互相补充)(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它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 形的内角。2、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跟三角形的角有关的游戏。只要大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能猜出第三个角,你们相信吗?要求每个4人小组拿出本组预先准备的学具袋。(内含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包括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3、活动——量一量:每人任意拿出一个自己带来的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并写在三角形中。(独立完成,非小组合作。)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教师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事先向学生说明误差仅为3、4度左右。)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吗?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秘密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来揭开这个秘密。(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拿出两个三角板,问:它们是什么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设计意图】三角板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具,度数也是非常清楚,通过计算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内角和来验证这个结论,学生也容易接受。2、探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可能是180°)(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可以先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那就请小组共同计算吧!将学生采用分组的方法分成锐角三角形组、直角三角形组、钝角三角形组、等腰三角形组,各组在白纸上任意画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计算三角形内角和。由组长统计记录员记录各组的内角和情况。(3)小组汇报结果。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测量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设计意图】学生任意画的三角形,有大的、有小的,有各种类型的,不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亲自动手动笔算出内角和。这个探索过程简单学生又容易接受。3、操作验证(1)动手操作,验证猜测。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能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吗?(先小组讨论,再汇报方法)(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验证方法、结果。学生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看。(剪拼、撕拼、折拼)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撕拼和折拼的方法发现:各类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证实三角形内角和确实是180°,测量计算有误差。【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形象、直观地说明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5、辨析概念,透彻理解。(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180°,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的一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学生有的答360°,有的180°.)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180°)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答案,到底哪个对?为什么?(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大家可以在小组内用三角尺拼一拼,也可以画一画,互相讨论。学生发现: 三角形不论位置、大小、形状如何,它的内角和总是180°(三)小结刚才同学们用很多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1、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在三角形中,已知∠1=85°,∠2=65°,求∠3。2、判断(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90°、75°、25°。()(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角是锐角。()(3)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比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1)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 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2)交通警示牌“让”为等边三角形,求其中一个角的度数。4、拓展练习。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求出下面四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课件)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看谁能找到方法。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2、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教学重点: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难点: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教学准备: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交流订正。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故事引入。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出示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三、探究新知自主学习1、活动一、比一比2、活动二、量一量(1)什么是内角?(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状不同的若干个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3、说一说,做一做。(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度。四、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内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它的顶角是()。2、长5厘米,8厘米,()厘米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3、三角形具有()性。4、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这是一个()三角形。5、按角的大小,三角形可以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6、交流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五、点拨升华任意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六、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七、拓展提高妈妈给淘气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顶角是40°,它的一底角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教学准备:量角器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师:介绍内角、内角和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生:三个。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生4:拼一拼的方法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合作探究: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师:孩子们,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到底是多少度呢?生:180度。五、拓展应用1、基础练习2、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六、课堂小结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讲练结合法。主动探究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三、当堂训练(一)火眼金睛辨对错。(10分)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3、4.4时=4时40分。()4、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5、2.7和2.9之间只有一个小数。()(二)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四、学习体会。写出本节课你的感想吧。五、作业布置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问:还剩多少页没看。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2、小组交流汇报。师:你们是怎么想的?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3、交流。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学生思考回答)三、巩固练习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621—82—18560—178—22756—189—156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四、小精灵总结全课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口算卡片50x70=125x8=40x5=11+7=4+25=70x50=8x125=5x40=7+11=25+4=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5x4=20因数因数积二、教学实施1、领会主题图(1)、观察图意(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分析数量关系(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举例(6)、归纳总结: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xB=BxA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125x2=25x10=250(桶)=250(桶)(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25x5)x2=25x(5x2)(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15x6)x10()15x(6x10)(125x80)x3()125x(80x3)(12x25)x4()12x(25x4)(6)、归纳总结: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3、比较、概括、归纳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4、巩固提高(1)、填一填:75x26=()x()8x2=2()AxB=()x()ax()=15x()125x7x8=()x()x7(40x15)x[]=40x([]x6)25x(4x[])x([]x4)x132x4x6x5=(4x6)x([]x[])(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5、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教学内容:P5 ~ 7教学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28÷736÷624÷881÷915÷3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4×8+6 40-6×4二、探索新知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3、解决问题。(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a)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b)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4、尝试解决问题。(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总结脱式计算写法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三、课题巩固练习P6“试一试”。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四、巩固练习P6~7连一连全部内容。五、总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板书设计: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解法一: 18÷3=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解法二: 18÷3+4=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教学目标: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二、探索活动解决办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1、要有图例2、找好间距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4、制图名称四、完成试一试五、课堂小节你有什么收获?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学习内容:人口普查-写多位数学习目标: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能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学习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学习过程:一、前置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56900读作:()40080500读作:()370600读作:()1459032700读作:()你能说出这些数的读数方法吗?2.说一说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七 七十 七百零八 九千零五十讨论:这些数是写法是什么样儿的?把数的写法写下来。二、探究学习(一)整万数的写法。1.问题:结合刚才写数的方法,想一想下面的数应该怎样写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再试着写一写。七万 写作:()七十万 写作:()七百零八万 写作:()九千零五十万 写作:()小结:我们发现这些数都是 的数,所以把数写在 级上,然后在 级写 就可以了。(二)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写法。1.刚才是整万的数,如果你已经会写了,再试试下面的数你能不能写出来。十万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想一想:你是怎样写这个数的,把你写这个数的方法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吧。如果自己没写出来的话,要仔细听听别人方法呀。小结:我们发现这个数含有---级,要先写---级上的数,再写 级上的数,每一级上的数都按照的方法来写。(三)中间及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1.回答:“三十二万零六百”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数怎么写?个级上数又怎样写呢?先尝试一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看法。再对照数位表来写一下这个数。思考:为什么要在千位上写一个“0”?2.尝试写一写下面的数,也可以对照数位表来写。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写作:()在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各自的写法,说说是怎样来写这个数的。小结:从刚才的写数中我们发现,如果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现在你能不能完成的说一说怎样写亿以内的较大数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把较大数的写法写在下面。三、达标检测1.写出下面画线的数。(1)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是最大的广场,面积约为四十四万米2,写作: 米2。(2)火箭每分至少约飞行四十七万四千米,写作: 米。2.写出下面各数。四百零五万六千 七百万二千零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三十 二十六万零四百三百六十万二千 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一千四百四十二万3.直接回答(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位数;(2)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这是 位数;(3)一个数的位数是9位,它的最高位是 位。四、课时小结1.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2.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教案《温度》教学设计衢江区莲花镇中心小学潘玉芳教学目标1、结合温度的实例,探索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体验用带符号(“+”或“-”)的数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必要性,理......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了解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的过程。(课本第54页的例题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2、探索两、三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最新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最新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24÷6要使商是两位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