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纬80度出现极昼,求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怎么求纬度的做法和答案。

首页
地球概论课后题答案');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538', container: s, size: '870,95',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0] = 1;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2', container: s, size: '890,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1] = 1;
})();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id: '6307745', container: s, size: '886,100', display: 'inlay-fix' });
_dpData[2] = 1;
})();
剩余
5
页未读,
请下载后查阅
模板内所有元素均可修改,下载资源和展示一致,若部分包含公式及动画文件展示乱码,仍可放心使用,下载后无此问题[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邮箱isharekefu@iask.cn。资料中的图片、字体、音乐等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中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广告使用和商用。
已收藏至个人中心
点击个人中心可查看
评价有礼1/7最多预览50页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上的水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地理知识点(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地理知识点(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地理知识点(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见右图  地理知识点(4)【技能扩展】等潜水位线的判读:  ①等潜水位线是指某地潜水面的海拔高度。  ②潜水面是一个自由水面,随地势起伏,略有起伏。同一地区,天气晴朗、气温高时,潜水位低,阴雨天、气温低时,潜水位高。  ③判断潜水埋藏深度:一地海拔高度与该地的等潜水位线的海拔高度之差为该地潜水的埋藏探度。  ④判读潜水与河流水的互补关系:数值大,潜水位高,对应地的地势也高;数值小,潜水位低,对应地的地势也低。右图中的河水自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河流都是自北向南流。a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潜水补给河流。 b图中河流两岸的潜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流补给潜水。(箭头表示潜水流向,垂直等潜水线,从高处流向低处)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理知识点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  地理知识点2、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3、它发生的领域有:  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地理知识点3、水循环的环节  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地理知识点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  地理知识点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2  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  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  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经过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集装箱运输的好处是什么?  节约包装材料、简化包装手续、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货物完全、降低运输成本、改善运输劳动条件等  5. 世界比较繁忙的航线哪四条  ①北大西洋航线;  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③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  ④北太平洋航线  6.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业务的任务分别是什么?受哪些自然因素影响?  邮政通信主要利用交通工具和运输网络传达信函和包裹。受地形障碍、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电信通信业务主要是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等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等信息。 受地形障碍、太阳活动等影响。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3  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太阳系图: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普通性)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  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环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原因:适宜的日地距;适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  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  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  色球层耀斑最强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  晨昏线的含义、位置  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  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  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  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堆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  速度的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  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  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分配变化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变化?“二分二至图”  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变化  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2高一地理的知识点具体的总结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判断;会画风向  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  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  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8-1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  B海陆位置: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高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4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5  (一)昼夜交替  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  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6  南昆铁路自广西首府南宁至云南首府昆明,沿途经过地质条件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复杂,山高谷深,是我国已建成铁路中技术水平最高的铁路。是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通道,有利于开发当地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和优质旅游资源,改善西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南疆铁路东起吐鲁番,西至喀什,沿途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重要长绒棉生产基地。  西气东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到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对于西部: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本区经济发展;  对于东部: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利于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①气候湿润,水量丰富;  ②地形平原辽阔,水流平缓,河网稠密,河流通航里程长。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7  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特点:  地球运动  围绕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自转运动  地轴  自西向东  北逆南顺  恒星日(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  角速度:15°/小时  线速度:赤道,向两级递减  公转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恒星年(真正周期)  回归年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  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  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  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日的时间间隔。  …………………………………………23°26′N  0°  ………………………………………23°26′S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8  生物  (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9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及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2、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小。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⑵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⑶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大气温室效应: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向上的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①多云的阴天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  ②十雾九晴: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滴  ③青藏高原光照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少,光照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二、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图,温度由高到低是DCAB,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CDAB。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1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带状)。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地域分异  1.水平地域分异  (1)由赤道到两极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形成基础:热量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方向延伸  影响因素:降水  形成基础:水分  分布规律: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垂直地域分异  规律: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问题思考】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不同区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想一想:是不是任何一个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为什么?  答案:并不是所有的山地都具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只有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急剧变化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山地自然带的发育往往与该山地所处纬度及相对高度有关。  3.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会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答案: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2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3  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  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  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  3、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①山地所处的纬度;  ②山地的海拔;  ③阳坡、阴坡;  ④迎风、背风坡。  4、影响雪  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  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  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4  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  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  2、种植业发达:  (1)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亚:胡椒,金鸡纳霜(第一);  (3)菲律宾:椰子,蕉麻;  (4)泰国:水稻;  三、南亚:  1、印度矿产主要以煤、铁、锰矿为主,分布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茶叶、小麦等出口;  四、中亚:  1、小麦,棉花,畜产品;  2、矿产丰富,种类多样,煤,铁,石油(分布在里海沿岸);  五、西亚和北非:  1、石油资源丰富: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内,储量占世界的一半,开采量为1/4,出口量第一:  2、特产: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榄油、阿富汗紫盖皮羊毛、伊拉克椰枣;  3、北非的铁矿分布在利比亚、埃及与苏丹境内,磷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矿产:金刚石、锡、钢铁、铝,铜(赞比亚),黄金(南非)、铁(利比亚),石油(尼日利亚)钿矿(南非);  2、水利资源丰富:世界第二;  3、动物资源丰富:狮子,大象,猩猩;  4、生物资源丰富:可可,丁香,剑麻;  七、西欧:  1、矿产:煤(大不列颠岛)、铁(大不列颠岛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游资源-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森林资源(第一);  2、水力资源;  3、矿产:石油(西伯利亚平原、东欧平原),天然气,煤(中西伯利亚高原、东海岸),铁矿(东欧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有色金属(锰铜铝锌);  九、北美:  1、矿产:煤(美国东北部),铁,石油,天然气,钢金铝锌-有色金属(美国西部);  2、森林(寒带针叶林,温带阔叶林),草场,水力——美国;  3、加拿大——森林(为原料,新闻纸加工),石油,铁,煤,镍(占世界80%),渔业资源丰富;  十、拉丁美洲:  1、矿产:石油(墨西哥东南沿海,委内瑞拉沿海),铁,锰(巴西高原东部),铜(智利世界最多),银(墨西哥安第斯山脉);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红木,乌木);  4、经济作物(咖啡,香蕉,甘蔗);十一、大洋洲:  1、矿产-铁(塔斯马尼亚岛),煤(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2、稀有动物-鸭嘴兽;  十二、南极:  1、矿产-煤,铁,石油,天然气,生物,淡水;  2、生物-企鹅(鸟类),海豹,鲸,磷虾;  3、淡水水库;  十三、北极:  1、丰富生物资源:北极熊,海豹;  2、矿产:煤(30亿吨),石油(100-200亿桶),天然气;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5  一、地理概念与地理术语  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  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二、地理原理  1、水循环原理:  (1)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表径流、植物蒸腾  (2)内流河、内流区域:陆地内循环外流河、外流区域:海陆间循环  (3)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地表径流  (4)对陆地上的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2、洋流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为寒流和暖流  (2)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2、渔场的形成:  (1)寒暖流交汇:  a、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  b、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c、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寒流  原因:(1)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提供饵料  (2)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  (2)海底上升补偿流:  d、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原因: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提供饵料  三、地理事物分布规律  1、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4)环绕南极大陆的洋流西风漂流(寒流)  2、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1)世界:a、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是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b、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洲,大洋洲最少c、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第六位  (2)中国:  a、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  b、从地区分布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从时间分配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贫乏  四、地理事物间联系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渔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往往形成著名渔场  (3)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a、顺洋流航行可节省燃料加快速度  b、寒暖流交汇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c、洋流从南北极地区携带的冰山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4)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  2、厄尔尼诺现象(圣婴)对气候的影响  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影响: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3、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  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a、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b、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  c、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d、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4、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5、河流补给的来源有哪些、补给特点及典型地区  (1)雨水补给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我国东部季风区)  (2)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升温有时间性水量变化小(我国东北地区)  (3)高山冰川和永久性冰雪融水夏季高温融水、水量较稳定西北和青藏地区  (4)湖泊水与河流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长白山天池,长江中下游地区  (5)地下水与河流的相对水位;水量较小,但稳定可靠比较普遍  6、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五、人地关系  1、合理利用水循环的措施有哪些开源措施:  (1)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2)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  (3)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入贫乏的地区;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4)海水淡化  (5)人工增雨节流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2)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需求量增加  (2)水体污染现象严重【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11-19高一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03-23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01-19高一地理洋流知识点总结10-01高一地理的详细知识点总结03-31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1-16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07-14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8-16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2-10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0-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怎么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