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有什么作用在哪里发射

四大发射中心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 凉山州冕宁县)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岢岚县)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基地并负有残骸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自1958年10月20日成立以来,中心先后执行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11艘飞船、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地图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任务:①承担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飞行试验及其指挥、测量、安全控制任务,并对上述测量结果进行处理②承担飞船着陆救生和逃逸救生,以及飞船返回舱回收任务③协助有关人员进行发射训练发射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共有南、北两个发射场。南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长征”2号F火箭。北发射场主要用于发射“长征”1号丁、“长征”2号丙、“长征”2号丙改、“长征”2号丁等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技术测试区、发射区、特种燃料储备区、指挥控制中心、跟踪测量站、通信网、气象网,以及发电厂、专用铁路、公路、机场等组成。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卫星发射场景地理位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布于酒泉市及阿拉善盟两市盟方圆2800平方公里,距酒泉市约200km,距离阿拉善盟约500km。所以最接近的地级城市是酒泉市,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发展历史:1960年11月5日,在这里成功发射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枚地地导弹。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1号、“长征”2号丙及“长征”2号丁火箭成功发射了20多颗科学实验卫星。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也在这里发射成功。1999年11月2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从这里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序幕。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1987年8月,为法国马特拉公司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从此开始走向世界。1988年8月,为联邦德国提供卫星搭载服务,将其微重力试验平台带入太空并成功回收,获得了有价值的实验资料。1992年10月,成功地将瑞典搭载的1颗“弗利亚”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截至2015年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90颗卫星和10艘“神舟”号飞船、1个“天宫”号空间实验室,相继将10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东风航天城开放景点:对国内游客开放的景点有:卫星发射场、指挥控制中心、测试中心、场史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东风水库、沙漠胡杨林等。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基地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跃升。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场景发射塔:7号发射场区:1979年竣工,发射长征二号丙/丁和长征四号乙以及东风新型远程弹道导弹试射。后经过现代化改造重新投入使用。9号发射场区:2008年竣工,具有低温发射能力。发射长征二号丙/丁和长征四号乙/丙。8号发射场区:地下发射井,用于东风五号试射。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神堂坪乡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发展历史:1988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中国“风云”气象卫星走过的22年发展历程。1988年9月7日,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世界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2010年11月5日凌晨,中国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2018年5月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高分五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中由发射中心试验技术部二室牵头制作的多个3D打印装备器件得到成功运用,这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航天装备应急保障能力为代表的发射能力实现新跨越。
2019年10月5日2时5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9年11月28号,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高分十二号卫星。2019年12月20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箭九星。中巴地球资源04A星发射成功。2020年1月1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亚米级超大幅宽商业光学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宽幅01星、“人民一号”等四颗卫星发射升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场景中国风云一号开放景点:2018年“中国航天日”之际,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将对外开放,民众可直接接触到卫星遥感影像、卫星发射塔架模型等航天实施设备。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是中国卫星发射基地,组建于1970年,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之一,管理使用西昌、文昌两个航天发射场。西昌发射场1982年交付使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单位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发射场地:3号工位:1978年底竣工,1984年1月29日首发长征三号遥一火箭,2007年重建以满足发射”嫦娥一号”的需要,又称为新3号工位。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甲火箭,2020年2月20日05时07分,在新3号工位成功发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这也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首次。2号工位:1990年投入使用,早期用于发射长二捆与长征三号甲,目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乙/丙。1号(未建设):用于曙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只完成了铁路,隧洞等基建施工。地理位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航天北路,卫星发射场位于四川省冕宁县泽远镇封家湾。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北纬28°14′42.72'',东经102°01′39.95'',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海拔1857米,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发展历史:2007年10月2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嫦娥一号”卫星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24日18时许,“嫦娥一号”卫星在这里成功发射。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345毫秒,嫦娥2号点火,19时整成功发射。在飞行后的29分53秒时,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轨道。19时56分太阳能帆板成功展开。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于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于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预选区着陆。2019年1月11日与玉兔二号完成两器互拍工作。2016年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2016年6月12日23时3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我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中星9A”,发生过程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分析。目前,卫星太阳帆板和天线已展开,工况正常。现已变轨至94.7°E,卫星寿命从设计的15年减少到11年。2020年4月9日19时46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印度尼西亚PALAPA-N1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外开放: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卫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主要参观点发射架、发射指挥控制大厅、长征三号火箭实体,卫星发射及控制中心。四、海南卫星发射中心(建设中)海南航天卫星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建设并非酒泉、太原、西昌等现有三大航天发射场的重复与翻版,而是在高起点上的创新发展,其引用当今世界航天领域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最新技术,包括信息化、智能化、环保诉求等创新元素都贯穿融入发射场设计、建设的全过程,以最终建成一个综合发射能力强,安全性、可靠性和信息化程度高,生态环保、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新型航天发射场。海南卫星发射中心用途: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使用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继续承担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工程等发射任务,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仍主要承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主要用于发射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航天器等航天发射任务,并与海南航天发射场之间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优点:海南航天发射场这一开放型、环保型现代化航天发射场除年发射能力强外,还具有射向范围宽和低纬度两大优势。射向范围宽方面,能够覆盖九十度至一百七十五度,射向一千公里范围均为海域,可以满足地球同步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空间站、深空探测等航天器发射任务,与中国现有航天发射场相比,火箭航区、残骸落区安全性好;发射场区地理位置居北纬十九度左右,这一低纬度优势,将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
“东方红一号”卫星结构设计总图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指挥员:点火! 现场:点火! 解说:4月24日,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在宇航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1970年初,科研人员在厂房内测试东方红一号卫星 随后,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卫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音色优美,清晰洪亮。 “东方红一号”传回的音乐信号被湘西、海南两个测控站接收到并录制成磁带,随后被专机送往北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控制台操纵员胡世祥按下发射按钮,“东方红一号”随后升天 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二天,正在广州参加东南亚“三国四方”会议的周恩来总理,刚走进会场就兴奋地向代表们宣布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消息。 周恩来:昨天晚上,我们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到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历时12年,中间一度停滞。1964年12月27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负责卫星研制的“581组”副组长赵九章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以及导弹发射的成功,应该尽快恢复被暂缓的卫星研制计划。搭载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长征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信中的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1967年12月,国防科委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工作会议,审定了总体方案和各分系统方案,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 时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领导小组组长 戚发轫:当年就叫“18勇士”,“航天18勇士”,实际上就是18个所需要的专业,有搞总装的,有搞总体的,有搞结构的,为了筹备这个事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从此开启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 孙家栋:那个激动的心情确实没办法说,你可以想象,那个时候中国的条件能把第一颗卫星在那个年代把它弄到天上去,确实是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自己搞的,真是感觉到扬眉吐气。“东方红一号”音乐装置 1970年5月1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完成探测任务,停止发射信号,但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未结束。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太空运行,那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前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象征。原标题:《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运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在哪里发射的你知道吗?它的意义是什么?快来看看吧!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在哪里发射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东方红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由于电池寿命有限,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在此期间,卫星把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中国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红一号有什么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