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不沉迷于如何防止网络游戏沉迷?

小孩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许多孩子每天玩游戏,有的玩得废寝忘食,许多家长为此非常头疼。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现代娱乐项目,上市多年来一直受到孩子们乃至许多成年人的青睐,可见它的魅力。其实,孩子玩玩网络游戏无可厚非,毕竟通过玩游戏,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也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不过,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成瘾就有问题了。

  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游?为什么呢?

  第一种情况,小孩子在幼年的时候有被抛弃的经历,比如父母离异,或孩子被父母交给别人去带,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可能会迷上网络。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被迫接受了一个他不喜欢的人际环境,在大脑深处隐藏了许多负面的情绪,比如害怕、担心、恐惧、不安全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能力增强了,但是这些负面的情绪并没有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他随时随地都会寻找支持、安全、爱等等。许多孩子虽然长大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依然找不到他一直渴望的那种东西。突然有一天,当他走进虚拟的网络世界,发现网络游戏能够满足他这些需求,便如饥似渴地从中索取,就算他知道这不正常也欲罢而不能。

  第二种情况,也有的父母管得太死,或者经常指责孩子、打骂孩子,在生活里,孩子没有自主权,这样的孩子也可能迷恋网游。在网络游戏里,失败的时候,没有人批评反而会得到鼓励,成功了不仅得到称赞并得到奖励,还会升级升官等等。在这里孩子的成就感会大大得到满足。想想,谁不希望人说他好,谁不希望经常得到夸奖呢?

  第三种情况,住校的孩子。这种现象在三线城市或者农村孩子中非常显著。农村的孩子过去接触这些新鲜东西比较少,上中学进城住校以后,一是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网吧之类的场所,还有就是远离父母,缺少起码的约束。

  还有一种,就是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在学校里,成绩差的孩子往往得不到老师的重视,甚至经常挨批评,遇到不太懂孩子心理的老师还会挖苦讽刺,让孩子抬不起头来。可悲的是,这些孩子回到家里,家长也会因为成绩不好,没有好脸色看。这些孩子的情绪持续悲观、低落。这群孩子一旦接触到网络,就会发现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管学习,只要你能做好某一件事情,就可以有所成就。所以,他便会到网络里去寻找学校里找不到的那种成就感。

  总之,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网游,是因为他在网络游戏里可以得到肯定,可以满足自我价值。说白了,是因为游戏世界里,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渴望,可以补偿生活中缺失的.部分东西。要想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家长恐怕要想办法让孩子在你那里也能尝到游戏里的那种甜头。

  事实上,90%染上网瘾的孩子都有家庭关系紧张的状态,也可以这么说,孩子的网瘾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除非父母亲先改变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建立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家庭情绪氛围,让孩子能够有足够的情绪支撑力,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才能让改变持之以恒。

  所以,如果孩子沉迷网络,父母也可在家中,辅佐他一步步地摆脱网瘾。

  首先,帮助孩子先恢复规律,再去想学习。

  许多父母强迫孩子立刻回到学校,以帮助他们逃离网络。事实上,孩子学业落后一大段,冒然把他们拉回学校当中,只会更加深他们的挫折感,往往会让他们逃离的更快。所以父母亲这时候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做法。

  首先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因为有能力过规律的生活,就代表拥有自制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制能力,他们就更有心理筹码摆脱网瘾。

  所以,父母亲这时应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沟通,问孩子自己希望能够怎么样安排正常作息,跟孩子打个商量:“这样吧,你这个年龄正在长个儿,如果能睡眠充足,正常作息,那就会有好的体格,以后才更讨女孩喜欢。”

  第二,鼓励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

  网瘾的孩子最缺乏的是自信跟自制力。父母可以建议孩子找时间做体能锻炼,甚至陪孩子一起锻炼。

  心理学研究发现,持续不断的体能锻炼,不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大有帮助,对孩子的自信和自制力也会大有提升。原因是,能够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情,它本身就需要超高的自制力。(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持续锻炼的原因)。

  正面的经验,会导致自信的感受,当孩子的锻炼规划能够不断地实行的时候,他就每天累积了一些自信感受。

  第三,教导孩子疏压的技巧。

  每个人都会面临压力,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并不亚于成人。面对压力而适应不良,往往就会导致他们再次逃离现实生活。

  情商专家发现,最有效的疏压呼吸方式,是用1:4:2的方式进行吸气:屏气:吐气。(例如2秒吸气、8秒屏气、4秒吐气)这样持续做上5分钟,压力感就会大幅疏解,而找回了解决问题的创意思考能力。当孩子知道他有能力放松自己的时候,面对压力他就更轻松自在。

  第四,肯定及鼓励孩子的正面改变。

  只要孩子做到了他们自己原先的规划,每天锻炼,正常作息,父母亲这时得逮住机会大大的奖励。它可以是口头上的称赞,“孩子你太棒了!你说到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候也可以量力而为地给一些物质上的奖品,例如孩子心仪已久的运动鞋、CD等等。

  万一孩子没做到承诺的事,也可以适时地做一些惩罚,而这个惩罚最好是孩子事前就同意的。过去的研究发现,如果让孩子自己决定奖励或惩罚,他的做法往往会出人意料,愿意付出的代价比父母亲想象得高得多,而更能达到激励及惩罚的效果。

  第五,帮助孩子安排其他的生活重心

  接下来就慢慢地引导他们安排其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了人际互动的机会,嗜好的培养等等。自然就慢慢压缩了上网的时间,当生活重心从网络,扩展到了其他层面,孩子就会感兴趣做些其他的改变尝试。这需要一些过程,父母亲千万不能太着急。

  第六,提升孩子学习动机和自信。

  接下来的任务,协助孩子找回学习上的兴趣及自信心。

  最好的方式之一是,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上个辅导班或者找一个家教,帮孩子把落后的功课补上,让孩子对回学校和同学一起学习,感到较有把握而充满信心。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他想回学校读书,父母都会提供他所需要的协助。

  当有一天孩子若无其事地说,他想回学校上课的时候,我建议父母亲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欣喜若狂,最好的做法,就是学周杰伦装酷。孩子说:“爸,我下礼拜想回学校看看。”老爸就可轻描淡写地回答:“行啊,有什么事我们能帮上忙的?”让孩子觉得这是由他做主的,而不是什么喜获重生的天大转变。回到学校才是孩子要面临挑战的开始,因此父母亲应陪着他一起轻松自在地面对这个转型。

  网络是孩子暂时的心灵避难所,当家庭关系及情绪氛围有所改变时,孩子就不需要到网络上去寻求庇护,慢慢地就会摆脱网瘾,回归真实生活!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于8月9日发布的《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调研报告》中指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及其带来的后果包括:打乱作息和饮食规律,造成情绪暴躁易怒,严重影响学业和现实交往能力,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引发亲子关系紧张、亲情淡漠等等。

手机到了孩子手里就会“失控”是很多家长遇到的问题。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网络与网络游戏?本期北京晚报《》周刊特邀相关专家分享交流经验,并提供相应建议。

家长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玩游戏等仍是未成年人主要的网上休闲娱乐活动。调查数据显示,62.5%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

很多家长提到孩子触网就头疼,尤其是网络游戏。在多数家长看来,孩子如果利用互联网阅读、做题、找学习资源还可以理解,但是只要提到网络游戏,就立刻与挤占学习时间、视力下降、花钱充值、乱交朋友等联系到一起。因此,很多家长采取一刀切,断绝孩子与网络游戏,甚至网络的所有“来往”。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认为,未成年人自制力和辨别力较弱,好奇心较重,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面对网络上新奇、刺激的信息容易受到诱惑。因此,他们极易在网络游戏中感受愉悦感、获得感,有时候甚至可以在玩游戏的时候结交“好友”,也满足了其在社交方面的需求,还有的孩子则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作为家长不应该因为这些原因就放任孩子接触网络游戏。还是应该引导孩子通过健康、安全的渠道和方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时,网络既是富含信息的宝藏,也是混杂的垃圾场。未成年人分辨力较弱、自律性差,一旦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对孩子‘触网’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帮助其建立健康、安全的上网观。”

“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但是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不能由着性子来。即学习好了就放任自由,学习不好了就狠抓不放。家长的以身作则要保持可持续性、一贯性。”朱巍补充说道。

在北京联合大学网络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惠凡看来,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个多元共治的过程,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其中,家长应当扮演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升孩子的网络素养。首先,家长自身应该提升对网络的认识,也就是全面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增强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规范网络使用行为,由此才能更好地对孩子加以引导;其次,家长应该转变思想,合理利用监管工具而不过分依赖于监管工具,由“管控”转为“疏导”,让孩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由他律转变为自律。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芳草地国际学校信息技术老师李永恒在接受北京晚报《教育》周刊采访时表示,造成孩子教育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沉迷网络只是其中之一。部分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归责为网络,并以此切断孩子与网络的联系其实是一种简单的推责。

对于网络游戏,李永恒建议家长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在家中务必做到以身作则。“现在的孩子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因此家长的态度很重要,与其大声训斥,不如耐心疏导和陪伴。至于以身作则,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约法三章’的方式对玩游戏的时间和规则进行双方约定,违反则要承担相应责任。这种方式由于是孩子自己参与制定,因此与父母强加给孩子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有更强的执行力。”

学校开设课程 需结合实际综合培养

据北京晚报《教育》周刊了解,每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很多学校都通过举办相关讲座,开展主题活动来宣传健康用网,安全用网,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学校开设了与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

对于学校开设的网络素养课程,朱巍提出了两点建议,其一,目前很多学校的课程内容还是与实际情况脱节,并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可以考虑在授课的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其二,网络素养课程不只是一门学科的工作,因此,在授课的时候可以综合法律、网络技术、媒介传播等多学科进行。

“我们学校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通过近7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以‘自育、融惠、立范’为育人理念的一整套课程体系。”据李永恒介绍,目前,芳草地国际学校从基础课、拓展课、实践课三个层级领域,鼓励小学生去认知和接触现实世界,顺应他们探索未知的天性,通过网络与现实世界建立融通互惠的联系,让网络真正为小学生所用。

另据介绍,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把生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带入学科,引发学生关注实际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学科知识、方法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形成自育。孩子们学以致用,保护好自己,保护好他人,防网络安全于未然或提前预知以便从容应对,从而达到互利互惠。如定期更换密码、定期查杀病毒木马、遵守网络伦理道德、辨识网络谣言等,都是有效的预防预警。学生还从认识与了解网络安全现象入手,再到规范和认知网络安全行为,防范和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最后是应用和推广网络安全的正确做法。基于个人担当,自身树立规范,具有成为和作为榜样的底蕴,真正理解网络对于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则采取多学科融合多方协同的方式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据悉,学校首先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水平,再根据调研结果,将网络素养的内容融入信息技术课、心理课、道德与法治课以及班会课中,以此培养学生文明自律网络行为,丰富网上道德实践。家长和老师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用网观的责任人,因此,学校还定期面向老师、家长推出网络素养专项培训,提升其网络素养。此外,学校还与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腾讯网、华中师范大学开展网络素养研究项目,探索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实现途径与策略研究。

行业加强自律 广告宣传需严谨规范

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被多方关注,各部门近期更加快了青少年保护的脚步。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网络保护”专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宣布即日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处罚力度,对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大力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

但是,据相关媒体调查发现,一些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存在入口不显著、随意开关,开启后仍能浏览不良内容等问题。

“除了家长、学校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并做到与时俱进,游戏企业、相关行业也应该加强自律,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朱巍认为,现在有一些游戏软件在青少年模式、保护措施等系统方面存在漏洞,因此,相关企业应该重视起来,弥补漏洞,升级完善系统。同时,职能部门对游戏的分级管理标准应该更为专业,并确保相应制度、措施具备可执行性。“目前,很多游戏企业的广告无孔不入,很容易让青少年接触到。因此,治理游戏广告乱象也应该提到日程上来。”

在吴惠凡看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多系统、多部门互相配合。互联网的内容发布、审核及监管机制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比如互联网内容分级管理制度就有待进一步探索,这样可以避免未成年人暴露在一些不适宜他们年龄的网络内容当中。”

“在一线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会用电子竞技与我讨论网游。”李永恒表示,虽然电子竞技和网游都得益于游戏公司的大力扶持和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它们是两个概念。因此,除了内容上注意分级,宣传方面也应该更加严谨,不能将两者混淆,对未成年人造成误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防止网络游戏沉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