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减x等于8解方程怎么找等量关系等量关系?

  方程思想在数学思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方程思想构建得是否完善,运用得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着未来的数学学习是否顺利,成绩是否优异,因为方程知识始终由浅入深地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有关数学方程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方程知识点 1

  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等式>方程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

  7、4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数学方程知识点 2

  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认真审题:分析题中已知和未知,明确题中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寻找等量关系:可借助图表分析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关系,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时一般采用直接设法,当直接设法使列方程有困难可采用间接设法;

  4.列方程: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所需要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注意它们的量要一致,使它们都表示一个相等或相同的量;

  列方程应满足三个条件:方程各项是同类量,单位一致,左右两边是等量;

  5.解方程: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6.写出答案:检查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应用题的实际意义,进行取舍,并注意单位。

  简记为六个字:审、找、设、列、解、答。

  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点注意:

  1.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2.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3.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题型很多,每种题型又不完全孤立,其中有些题型的解题思想有相似之处,如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所以一直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中考考查的实际问题多贴近生活,而且立意新颖,设计巧妙,所以决不能靠死背题型,要具体分析每一题的实际情况。

  由于对题意理解不透,不能正确的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数学方程知识点 3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①验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

  ②求根及未知数系数:已知方程的一个根,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另一个数及未知数系数.

  ③求代数式的值:在不解方程的情况下,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关于 和 的代数式的值,如

  ④求作新方程:已知方程的两个根,可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模型和工具.利用方程解决。

  二.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它是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拓展,解题方法是相同的。其一般步骤为:

  1.设:即适当设未知数(直接设未知数,间接设未知数),不要漏写单位名称,会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题目中涉及的量;

  2.列: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注意等号两边量的单位必须一致;

  3.解:解所列方程,求出解来;

  4.验:一是检验是否为方程的解,二是检验是否为应用题的解;

  5..答:怎么问就怎么答,注意不要漏写单位名称。

  (1)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这类题目有着解题规律性强的特点,题目设置会很灵活,所以一直很吸引命题者。主要考查①根与系数的推导,有关规律的探究②已知两根或一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这类题目一般比较开放;

  (2)在一元二次方程和几何问题、函数问题的交汇处出题。(几何问题:主要是将数字及数字间的关系隐藏在图形中,用图形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形主要有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涉及到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全等、面积计算、体积计算、勾股定理等);

  (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命题广泛。(常见的题型是增长率问题,注:平均增长率公式

  (1)已知方程根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时,忽视了对二次项系数的讨论;

  (2)忽视“方程有实根”的含义,丢掉判别式等于零的情况;

  (3)不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导致错解;

  (4)忽视等式的基本性质,造成失根;

  (5)忽略实际问题中对方程的根的检验,造成错解。

  数学方程知识点 4

  1.方程、方程的解(根)、方程组的解、解方程(组)

  二、 解方程的依据-等式性质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2.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⑴基本思想:消元⑵方法:①代入法

  四、 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及一般形式:

  2.解法:⑴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

  ⑵配方法(注意步骤-推倒求根公式)

  ⑷因式分解法(特征:左边=0)

  4.根与系数顶的关系:

  逆定理: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五、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⑶基本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换元法(如, )

  ⑶基本解法:①乘方法(注意技巧!!)②换元法(例, )⑷验根及方法

  3.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都可用代入法解。

  六、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⑴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⑵设元(未知数)。①直接未知数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

  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

  ⑷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

  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1. 行程问题(匀速运动)

  基本关系:s=vt

  ⑴相遇问题(同时出发):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2. 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三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

  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

  又如,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十位数字为b,个位数字为c,则这个三位数为:100a+10b+c,而不是abc。

  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

  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又如,x与y的差为3,则x-y=3。五注意单位换算

  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七、应用举例(略)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

  2.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ax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不等式的性质:

  ⑷(传递性)acc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7.应用举例(略)

  数学方程知识点 5

  构造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认真分析,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挖掘潜在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因素,从而构造出方程,使问题解答巧妙、简洁、合理。

  1、某些题目根据条件、仔细观察其特点,构造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求解,从而获得问题解决。

  例1:如果关于x的方程ax+b=2(2x+7)+1有无数多个解,那么a、b的值分别是多少?

  解:原方程整理得(a-4)

  ∵此方程有无数多解,∴a-4=0且分别解得a=4

  2、有些问题,直接求解比较困难,但如果根据问题的特征,通过转化,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再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使问题得到解决。此方法简明、功能独特,应用比较广泛,特别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3、有时可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构造出方程组,从而可找到解题途径。

  例3:已知3,5,2x,3y的平均数是4。 20,18,5x,-6y的平均数是1。求x、y的值。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平均数概念,根据题目的特征构造二元一次方程组,从而解出x、y的值,再求出的值。

  数学方程知识点 6

  本单元重点研究列两类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类,列形如ax±b=c的方程来解决生活实际中“比……的……倍多(少)……”的,一倍数是未知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并代入题目中检验。

  第二类,列形如ax±bx=c的方程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和倍”、“差倍”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时,可以先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化简,再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并代入题目中检验。

  怎样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怎样找等量关系呢?

  根据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列方程。

  例如:甲、乙两人加工300个零件,甲每小时加工25个,乙每小时加工35个。两人合做几小时完成?

  解:设两人合做X小时完成。

  根据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语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如:一个化肥厂,今年生产化肥2800吨,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2倍少100吨,去年生产化肥多少吨?

  抓住题目中“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2倍少100吨”这一关键句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去年产量的2倍-100吨=今年的产量。

  解:设去年生产化肥X吨。

  利用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例如:南沙村有120公顷土地种蔬菜,其中种大白菜的面积是种青菜面积的3倍。种青菜和种大白菜的面积各有多少公顷?

  解:设种青菜的面积为X公顷,种大白菜的面积为3X公顷。

  3X公顷共300公顷

  从图中不难发现等量关系:种青菜的面积+种白菜的面积=总面积。

  根据有关公式或概念列方程。

  例如:把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四周围上18米的篱笆。已知菜地长5米,宽是多少米?

  解:设宽是X分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公式列方程得:(5+X)×2=18

  数学方程知识点 8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O,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指的是有两个未知数的,而且未知数的质数都是1的方程式。由二元一次方程衍生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解二元一次方程都需要把方程中的未知数的个数减少,然后再解,它的方程式是X-Y=1。

  2.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其中x、y少是未知数,a、b、c是字母已知数,且ab≠O).

  3.判断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它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l)含有两个未知数;

  (2)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

  (3)未知项的系数都不是仇

  (4)等号两边的代数式是整式,即方程是整式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

  每个人初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十分难解的,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解题技巧,自然而然就能解开。首先要想解开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应该是解开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步做的就是把第一个和第二个方程组合并,然后把需要解开的项移到一旁,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就可以将解得的一个未知数带入原先的方程中,就可以得知两个未知数的值。

  通常求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是: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3x-x/2=7变形为y=2(3x-7),给出二的一个值,就可以求出少的对应值,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由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让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可以求出与其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但若对未知数的取值附加某些条件限制时,方程的解可能只有有限个。

  数学方程知识点 9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系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图象中表示等等,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大家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1)配方法的步骤: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题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在这里,学到高中就会知道,这里有2个虚数根)

  同学们对上面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通过上面对方程与方程组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能从中学习的更好。

  数学方程知识点 10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1)标准方程,圆心(a,b),半径为r;

  (2)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关于数学方程知识点】相关文章: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归类汇集(自己整理的最实用版),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式方程应用题,用方程解应用题,五年级方程应用题,简易方程?2758??用题,中考分式方程应用题,方程应用题


1、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点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如果积的末尾有0,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乘法算式中,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如:3×1.2>3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3×0.8<3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5、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先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最后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并用“≈”连接,表示求出的是近似数。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1、“列”“行”的含义: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列和行两个数字间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括起来。例:第二行,第三列,(2,3)。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4÷1.6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2.4与其中一个因数是1.6,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6、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8、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9、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10、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3、进一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几。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

1、正确理解实验的构成要素,根据实验的要素判断实验发生的可能结果。实验要素变化,实验的可能性结果也不同

2、在等可能性实验中(例如抛硬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物体的数量有关。物体数量多的,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物体数量少的,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物体数量相等的,摸到的可能性一样大。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 (a+b)+c=a+(b+c) 。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减)。即(a+b)×c=a×c+b×c 。

(6)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乘)或缩小(除以)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7)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差不变

(8)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则: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5、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面积用S表示,周长用C表示,则: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6、路程用s表示,速度用表示v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

时间=路程÷时间=路程÷速度

7 、 用a表示商品的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则:

8、用a表示工作效率,用t表示工作时间,用c表示工作总量,则: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9、方程和算术式不同:

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

10、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13、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设、列、解、答)

(1)设: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列: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答: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1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 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15、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6、数与数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7、果知道一个式子中各字母所表示的数值,把它们代入式子中,就可求出式子的值。代入时要把原来省略的运算符号重新补上去。

18、x×x可以写作x·x或x,x2 读作a的平方,2x表示x+x,特别地1x=x这里的:“1“我们不写

19、解方程一般方法:

(1)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方程的解不变

(2)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方程中有括号,可根据不同情况将括号展开,或将括号里的内容当成一个整体。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正方形:周长=边长×4 C正=4a 面积=边长×边长 S正=a2

2、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三角形有三条高。梯形有无数条高。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平行四边形沿一条高剪下,通过移拼,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形四边形的高相等,拼成长方形的面积与平形四边形面积相等,因为长方形面积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底乘以高。

如果用 S表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用a、h分别表示平形四边形的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平=ah

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 a平=S÷h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h平=S÷a

4、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三=ah÷2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 a三=S×2÷h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 h三=S×2÷a

5、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拼成平形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为平形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梯形等于(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 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高,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b)h÷2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h梯=S×2÷(a+b)

梯形的上底=面积×2÷高-下底 a梯 =S×2÷h-b

梯形的下底=面积×2÷高-上底 b梯 =S×2÷h-a

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P4、5):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1)(P9):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练习:在○里填上”﹤”、“﹥”或“=”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练习:①4.27×3.56的积有( )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 )。

②计算:0.019×5.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3.86×5.7的积是( )位小数,这个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

分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测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两个因数共有三位小数,所以积是(三)位小数。

积的近似数,先算出两个数相乘的积,再根据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巩固练习:6.25×5的积是( )位小数,积精确到十分位是( )

2、在○里填上“﹤”、“﹥”、“=”

分析: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0除外),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考点分析: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巩固练习:下面各题与7.4×8.3的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8、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9、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0、(P2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1、(P23)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练习:①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2、(P24、2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练习:根据“31.2÷13=2.4”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1,轴对称图形: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2,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一,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二,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三,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四,参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

3,平移:物体在同一平面内沿直线的运动叫做平移。特点:物体或图形平移后,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

4,画平移图形的方法:一:找出图形的关键点或关键线段作参照点或参照线段。二:按指定方向和格数把参照点或参照线段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或画出线段。三:把各点按照原图顺序连接起来。

5,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叫做旋转。旋转有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角度。特点:图形旋转后,图形的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方向和位置变了。

6,旋转画图的方法:一:确定好旋转中心,也就是围着哪个点旋转;二:确定好旋转角度,一般是90度。三:确定旋转方向。四:依次画好旋转后的基本图形(注意检查图形各部分的位置关系不变)。

进入公众号,回复 :1220

免责声明:文章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利领取: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免费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勇士对克莱维金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