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是4和6,相邻的两边分别是6cm和4cm,高是5cm,那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1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

  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指南针一头指着(),一头指着()。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

  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0米=1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

  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变为600;

  5、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如:()-156=368(用156+368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

  (2)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减法的验算方法: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1、每个角都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7、时间的加减:分减分,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化成60,再相加减;

  第八章――――统计1、记录并学会计算,谁多,谁少。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3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点(七)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

  7438读作( )

  3604读作( )

  4900读作( )

  5002读作( )

  1050读作( )

  3、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就是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2647=( )+( )+( )+( )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

  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6、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一位数:1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两位数最高位是十位。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三位数:100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四位数:1000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最大的五位数:99999,最小的五位数:10000.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最低位都是个位。

  7、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大约”“可能”“大概”出现就是近似数。两位数的看个位上的数估算,三位数及三位数以上的看十位上的数估算。(四舍五入)

  (1)能判断那样的数是近似数?哪样的是准备数?

  (2)能找准一个数的近似数。

  8.整百、整千的加减法。

  (1)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2)进位、退位加减法

  9.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96页例13(估大)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4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 )=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5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11.2―6的乘法口诀

  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

  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

  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

  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

  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

  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

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面积公式为底乘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可运用割补法);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两组邻边的积乘以夹角的正弦值;如用“a”“b”表示两组邻边长,α表示两边的夹角,“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b*sinα。

平行四边形,是在同一个二维平面内,由两组平行线段组成的闭合图形。平行四边形一般用图形名称加四个顶点依次命名。注:在用字母表示四边形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注明各顶点。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简述为“平行线间的高距离处处相等”)

(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

(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1)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则AC和DE互相三等分,一般地,若E为AB上靠近A的n等分点,则AC和DE互相(n+1)等分。

(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C、BD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

(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份。

(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

(1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与其夹角正弦的乘积。

出国留学网专题频道初二知识点数学栏目,提供与初二知识点数学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数学作为主科之一,是非常容易拉分的科目,那么中考知识点数学公式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考知识点数学公式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考知识点数学公式有哪些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难度更加大,那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期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下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① 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②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位等边对等角

  ④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⑤ 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想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⑥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⑦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⑧ 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⑩ 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①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④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⑥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⑦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 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①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 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不等式的两边都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①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 一个含有不等式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

  ① 含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数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于在于如何学习,不知道同学对于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过没。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 ab+ac=a(b+c)

  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ma+mb-mc=m(a+b-c)

  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4. 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可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1)平行四边形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补充】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平行四边形判定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难度更加大,那么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① 定理: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②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即位等边对等角

  ④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以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

  ⑤ 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想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⑥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是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⑦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⑧ 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⑩ 反证法:在证明时,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①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 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④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⑤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⑥ 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⑦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 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① 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 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②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二: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三:不等式的两边都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①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 一个含有不等式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

  ① 含义: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

  数学作为同学们最容易拉分的科目,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①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 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① 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①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 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 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① 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

  ①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 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① 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③ 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④ 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①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 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 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

  初中数学学习整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①中位数: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③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④计算平均数时,所有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他容易受极端值影响。

  ⑤中位数的优点是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⑥各个数据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

  4、数据的离散程度

  ①实际生活中,除了关心数据的集中趋势外,人们还关注数据的离散程度,即它们相对于集中趋势的偏离情况。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就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难度有增无减,同学们该如何获得高分,数学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期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上期知识点总结

  ①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① 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① 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

  ②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

  ③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⑤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① 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 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 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① 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平方

  ①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 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① 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③ 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④ 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① 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 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 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

  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二下册数学时,因为之前没有做过相关的系统总结,导致复习的效率低下。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2022”,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一)一般地,形如√a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当a≥0时,√a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当a小于0时,√a的值为纯虚数。

  (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同类二次根式:一般地,把几个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就把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把几个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为一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进行合并。

  (三)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把被开方数相乘除,根指数不变,再把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一)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二)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的关系: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一、二、四象限;

  当k<0,b<0时,直线通过二、三、四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初二数学下册函数知识点归纳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是4和6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