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测铬不稳定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是不稳定的?

1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1.1生物的特征
1.2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组构系统
1.3
生物界的多级分类系统
1.4
生物和它的环境形成相互联结的网络
1.5
在生物界巨大的多样性中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1.6
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1.7
生物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关系1篇细胞2生命的化学基础
2.2
组成细胞的生物大分子
3.3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5.1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5.2
减数分裂将染色体数由2n,减为n
5.3
个体发育中的细胞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6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动物是由多层次的结构所组成的
6.2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6.3
动物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
7.2
动物处理食物的过程
7.3
人的消化系统及其功能
7.4
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食物的适应
8.1
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8.2
血液的结构与功能
8.3
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9.1
人的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9.2
人体对高山的适应
9.3
危害身体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
10.2
渗透调节与排泄
11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1.1
人体对抗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11.2
适应性免疫(免疫应答)
11.3
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12
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12.1
体液调节的性质
12.2
脊椎动物的体液调节
13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13.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3.2
神经系统的结构
13.3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
14.1
感觉的一般特性
14.3
听觉与平衡感受
14.4
化学感受性:味觉与嗅觉
15.3
肌肉与肌肉收缩
15.4
骨骼与肌肉在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16.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16.3
人类胚胎的发育

4篇遗传与变异20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
遗传的第一定律
20.2
遗传的第二定律
20.3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简介
20.4
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
20.5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0.6
遗传的第三定律
21.1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明
21.3
遗传信息流是从DNARNA到蛋白质
22.1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特异性的基础
22.2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22.3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22.4
发育是在基因调控下进行的
23
重组DNA技术简介
23.1
基因工程的相关技术
23.2
基因工程主要的工具酶
23.3
基因克隆的质粒载体
23.5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成果简介
23.6
遗传工程的风险和伦理学问题
24.1
人类基因组及其研究
24.2
人类遗传性疾病
24.3
癌基因与恶性肿瘤5篇生物进化25达尔文学说与微进化
25.1
进化理论的创立:历史和证据
26.2
物种形成的方式
27.1
研究宏进化依据的科学材料
27.3
生物的系统发生
27.4
进化与发育的修饰

1.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普通生物学第四版》,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要点:掌握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要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要点:质量浓度计算公式

要点:质量摩尔浓度计算公式

四、质量分数、摩尔分数和体积分数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

要点:溶液的沸点升高与凝固点降低概念及计算公式

要点:溶液的渗透压及计算公式

要点:高渗、低渗、等渗溶液

要点:光学、电学和动力学性质

要点:溶胶相对稳定的原因,聚沉

要点:组成和稳定性,大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

要点:体系与环境的概念,体系的分类

要点:过程和途径的概念,过程的分类

要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内容

一、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

要点:焓,反应热计算方法

要点:标准摩尔生成焓和燃烧焓,标准摩尔反应焓

第五节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一、吉布斯(Gibbs)自由能

要点: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

二、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要点: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计算

要点:温度对ΔG的影响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要点:反应商,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

二、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要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勒夏特列原理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要点: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

第二节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要点:活化能与活化分子,有效碰撞

第三节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一、基元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质量作用定律

要点:基元反应速率方程,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

二、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要点:定速步骤,速率方程式书写

三、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要点: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的区别、联系

四、一级、二级和零级反应

要点: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

第四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要点:催化剂概念,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要点: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区别

第一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要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

要点: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

第二节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二、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要点:波函数的物理意义,原子轨道

三、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

要点:氢原子的波函数,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形和电子云图形,四个量子数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屏蔽效应和穿透效应

要点:屏蔽效应,钻穿效应

要点: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三原则(pauli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Hund规则)

第四节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

要点: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周期律

要点:电子构型与元素性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的周期性

要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要点:离子半径、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构型

要点: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

要点:杂化轨道理论特点,等性杂化、不等性杂化,

要点: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要点:改性共价键理论,能带理论

要点: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化

一、四类晶体的一般情况

要点:典型的离子晶体结构类型,离子极化,离子晶体性质

要点:过渡型的晶体性质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三、离子强度和活度系数

要点:酸碱电离理论要点

二、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

要点:酸碱质子理论要点

要点:酸碱电子理论要点

第三节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和溶液的pH

要点:水的质子自递作用及离子积,pH

二、其他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要点: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共轭酸碱常数关系

第四节质子转移平衡有关计算及平衡移动

要点:电离平衡常数,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要点:多元酸(碱)溶液中pH计算

要点:两性物质溶液pH计算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作用原理

要点:缓冲溶液组成,缓冲作用原理,抗碱成分,抗酸成分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要点:缓冲溶液pH值计算

要点:缓冲范围,缓冲比

五、缓冲溶液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要点:人体内缓冲溶液体系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二、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要点: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方法

第二节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要点:沉淀的生成条件,同离子效应,盐效应

三、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要点:分步沉淀、沉淀的转化条件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要点:配位化合物的定义、组成

二、配合物的类型和命名

要点:配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的本质

要点: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配合物的spsp3dsp2d2sp3杂化轨道和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内轨配合物和外轨配合物,应用磁矩判断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价键理论的局限性

要点:d轨道的分裂,晶体场分裂能,配合物的磁性,晶体场稳定化能

一、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要点:配位平衡和配位平衡的移动

要点:酸度、沉淀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要点:螯合物的概念,类型

要点:生物学中的螯合物举例

三、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螯合物

要点:螯合效应,EDTA的螯合物特性

四、影响金属与EDTA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要点:影响因素,条件稳定常数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要点:氧化态,还原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半反应,氧化还原电对

要点:表观电荷数,氧化数与化合价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要点:氧化数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要点: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二、原电池的组成和表示

要点:原电池的组成,电池符号

要点:电极的分类及电极组成式书写

四、电池组成式与电池反应的互译

要点:电池组成式与电池反应的相互转化

第四节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

要点:电动势概念及表示

要点:电极电势的产生过程

要点:标准电极电势表,金属活动性顺序

第五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要点:电极电势的能斯特方程,电动势的能斯特 方程

二、能斯特方程式的推导

要点: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第六节电极电势及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一、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要点:应用标准电极电势表和能斯特方程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要点:应用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实验中应用电池电动势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依据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要点:应用电池电动势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五、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要点:电池电动势与平衡常数的关系

要点: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

第七节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要点:元素电势图的组成,计算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方法,判断歧化反应的发生,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

1.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5分)

周为群、朱琴玉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6

第一节有机化学及其发展

第二节有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性

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五节有机分子的构造和构型

第八节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反应中间体

第九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

第十节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掌握烷烃化学性质,掌握光卤代反应历程,游离基稳定性,掌握过渡态理论。掌握环的大小与稳定性的关系,环烷烃的顺反异构,环已烷及衍生物构象分析。

掌握碳正离子结构,稳定性的比较。理解丙烯游离基反应,掌握炔烃、二烯烃化学性质,理解共轭效应的概念。

掌握苯分子的结构,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定性。掌握化学性质和苯环亲电取代定位规则及应用。

第二节物质的旋光性和化学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构型及其表示方式

第四节旋光异构体的数目、外消旋体和内消旋体

第五节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第六节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掌握手性,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外消旋以及不对称性的概念。

第一节卤代烃的分类、命名

第三节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第五节亲核取代反应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第六节双键位置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

掌握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重点掌握格氏试剂制备和性质。掌握SN1SN2反应机理及立体化学。

掌握醇和酚的结构特点,比较二者酸性,掌握醇酚醚化学性质,掌握醇酚醚制法,掌握消除反应立体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了解常见醇酚醚的性质、用途。

理解C=C  C=O的结构差异,加成反应的不同点,掌握亲核加成反应机理,掌握醛酮的加成反应,理解醛酮的还原方法,区别各种还原剂的应用范围,理解醛酮的氧化,掌握几个人名反应及应用。

掌握α-H的反应,卤仿反应,用于鉴别及合成用途。了解迈克尔加成的涵义和应用。掌握饱和一元醛酮的制法,了解不饱和醛酮的性质,了解醌的一般知识。

掌握羧酸的命名方法、化学性质、电子效应;掌握羧酸的制法,了解取代羧酸的性质;掌握二元羧酸的化学性质。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氨解、克莱森酯缩合。理解有机合成设计的基本知识。

第十一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了解硝基化合物的性质、制法、代表物,掌握胺的分类、命名、结构,了解物理性质,掌握胺的化学性质、碱性、鉴别,季胺盐性质及Hofmann规则,掌握胺的制备。掌握种氮盐的性质及合成应用了解重氮甲烷的结构、性质,烯胺性质,了解偶氮染料。

第十二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掌握五元单杂环、六元单杂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生物碱的基本性质及用途。

第十三章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了解萜类化合物和甾族化合物的结构。

掌握单糖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重点掌握Haworth环状结构。了解二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第十五章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掌握几种重要的氨基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了解肽、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简单的性质。

2.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5分)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公共化学教研室自编教材《有机化学》, 2012

《化学: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课件(1)(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课件(1)(沪科版高一第一学期).ppt(33页珍藏版)》请在文库网上搜索。

1、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的排布的; 2.知道电子层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跟元素化学性质的密切关系; 4.提高对物质结构和性质关系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引言自然界的物质都是运动的,大到宏观物体的运动,小到微观粒子的运动,那么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如何运动的呢?一、电子的运动特征运动物体汽车炮弹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电子速率(Km/S) 0.032.007..00(光速的1%)特征1:速度极快乒乓球直径核外电子运动空间范围410-2 mn10-10 m特征2:运动空间极小特征3:无固

2、定运动轨迹测不准三“极”一“无”思考:既然电子的运动没有固定轨迹,那么我们就是否没有方法来描述电子的运动呢?二、电子云电子云图只是形象地描述了电子在离核距离不同的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大小不同而已。比较粗略思考:如果一个原子含有多个电子,那么这些电子又如何绕核运动呢?核外电子的运动像带负电的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上,形象的称为电子云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1)“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由近到远:第一 、二、 三 、 四、 五、 六、 七层 K、L、 M、 N、 O、 P、Q*由近到远: 电子(层)的能量由低到高思考:多个电子优先排列在哪些电子层上?为什么?(2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轨道上。(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第三层最多18个第n层排2n2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如果最外层为8个(K层为2个)就达到了饱和稳定结构。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过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来形象表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排布状况呢?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氧原子(O)氢原子(H)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镁原子(Mg )原子核质子数电子层该层上的电子数第一层 倒数第一层 最外层 次外层电子层数为_层。训练:完成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质子数为1的原子B、质子数为的原子C、质子数为9的原子

4、D、质子数为11的原子E、质子数为16的原子F、质子数为17的原子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1、填表2、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2+9+11+3、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结构的是( )+11+17+16+ABCDABCD1232AD5、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 核内有8个质子的原子(2)核内有3个电子层,第1层和第3层上电子数相同(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8+9+10+CABCD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元素

5、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最外层电子数以达到最多(2个或8个)说明: 1.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 合,在组合过程中,元素的原子总是力求使自身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 2.稳定结构是指类似于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最多(2个或8个)的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已经达到了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原子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呢?得失电子讨论完成下表: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结构的稳定性 电子的得失 化学性质 金属 非金属稀有气体少于4易失电子不稳定较活泼多于4不稳定易得电子较活泼2或8稳定不易得失较稳定三类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

6、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练习:1.从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中选折填充:(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2)与元素化学性质十分密切的是 ;(3)不带电的微粒是 ;(4)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和 ;(5)一定相等的是 和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中子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思考:既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性质,可见最外层电子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反映这一特点呢?五、电子式定义: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的式子。例如:氢原子:H 氧原子:O 练习:完成下列原子的电子式。7-10号元素、1418

7、号元素思考: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易得到电子达到饱和稳定结构,那么这种饱和稳定的微粒又叫什么呢?六、离子1定义: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称为离子(ion)2、离子的形成:Na +112 8 +122 8 2+112 8 1+82 6 +92 7 +92 8 +122 8 +82 8 失1e失2e得1e得2e 原子Mg FO

8、H-NO3-CO32-SO42-NH4+观察思考:离子符号与元素化合价的表示符号有何区别与联系?4、离子的种类: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带正电荷)(带负电荷)Na+K+H+Ag+Ca2+Mg2+Ba2+Zn2+Cu2+Cu2+NH4+F-Cl-Br-O2-S2-OH-NO3-CO32-I-离子:简单离子复杂离子由根得失电子形成SO42-OH-NO3-CO32-OH-K+Cl-S2-观察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演示图,思考讨论:金属原子变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变成阴离子,原子结构上有何变化?金属原子变成对应的阳离子,电子层数少掉一层。非金属原子变成对应的阴离子,电子层数不变应用:A原子的阳离子与B原子的阴离子

9、的核外电子结构完全相同,则质子数A_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简单离子的电子式离子阳离子阴离子钠离子钙离子铁离子Na+Ca2+Fe3+氯离子氧离子氟离子硫离子O 2-Cl - F - S 2-活动:观察总结阴离子与氧离子的电子式各有什么特征?练习:离子名称离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的电子式氢离子镁离子硫离子氟离子6、原子、分子、离子内质子、中子、电子的计算:(1)各种表达:XZA mnb活动:指出上述各部分的意义。(2)分子内质子、中子、电子的计算:H2O D2O T2OHCl NaClO3 Cl2H2SO4 H3PO4小结:分子内:_=_(3)离子内质子、中子、电子的计算:K+

10、NH4+OH-NO3-S2-H3O+小结:离子内各种微粒的计算:XAaN+质子数=_中子数=_电子数=_YAbN-质子数=_中子数=_电子数=_列举:(1)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_、_、_、_、_、_。(2)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3)含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_、_、_、_。1、某元素55R的核内有30个中子,R2+的核外有_电子。2、下列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一组为_A、Na+

微信搜一搜小程序迅鸟搜题助手,攒积分免费下载完整答案,还有更多题库

关注公众号迅鸟答题助手,更多精彩免费分享

1. 顺铂是一种抗癌药物,其名称为顺二氯?二氨合铂(Ⅱ).由其命名可推论此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 )

2. 对植物光合作用起着重要作用的金属离子是( )

3. 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弱的是 ()【其中数字为下标】

4. 根据酸碱电子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可以作为路易斯碱的是( )

5. 关于反应SbF5 + KF KSbF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其中数字为下标】( )

A. 该反应可以用质子理论来解释

B. 该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可用溶剂理论来解释

C. 该反应不是酸碱中和反应,因为没有质子的转移

D. 该反应不能用质子理论来解释,从溶剂理论观点看,没有生成溶剂的特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以不是酸碱中和反应

6. 下列基团不能取代羰基的是【其中数字为下标,符号为上标】

A. 预言许多簇合物中的金属原子骨架结构

B. 明确指出在各种巢式结构之间和蛛网式结构之间究竟选择那一种

C. 指出M-CO之间究竟存在哪种型式的成键作用

D. 指出M-CO是否是端基配位

8. 下列属于非桥式结构的是【其中数字为下标】( )

9. 氘核是下列哪一种组成的核?

A. 两个中子加一个质子

B. 含有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的核

D. 含有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核

10. 关于玻璃态材料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广义的玻璃态材料,还包括一些金属材料

B. 由正常的液态形式冷却而形成的一种材料称为玻璃态材料

C. 它是随着粘度的增加而逐渐固化

D. 玻璃态与晶体的初始状态类似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原子的活泼性是指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B. I1【1为下标】越小,单个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越小,越容易失电子,金属原子的活泼性就越高

C. 金属单质的热力学活泼性是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形成最低稳定价态离子的倾向

D. 金属的活泼性与金属原子的活泼性不一定完全一致

12. 下列不属于配合物制备常用方法的是( )

13. 金属羰基化合物最重要的一类反应是( )

14. 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第8周期将包括多少个元素( )

16. 下列物质中,哪一个是软酸()【其中数字为下标,符号为上标】

17. 人们首次利用人工核反应合成自然界未发现的新元素是( )

18. 下列不属于常用轰击粒子的是( )

19. 无机固体材料不包括下列

20. 关于路易斯酸碱理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其中数字和正号为上标】( )

A. 是为了说明不含质子的化合物的酸性而提出的

B. 路易斯酸也叫电子对接受体,路易斯碱也叫电子对给予体

C. 所有的缺电子物种都可以表现为路易斯酸,所有的富电子物种都可以表现为路易斯碱

21. 体液中浓度最大的金属离子是( )

22. 金属羰基化合物的特点不包括

A. CO并不是很强的路易斯碱,但它却能跟金属形成很强的化学键

B. 在这类配合物中,中心原子M呈现较低的氧化态,通常为零,也有时呈现较低的正氧化态,甚至负氧化态

C. 金属羰基化合物一般不稳定

D. 这些配合物大多数服从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23. 如果发现第115号元素,应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

2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N元素的第一,二电离能分别大于O元素

B. N元素的第一,二电离能分别小于O元素

C. 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元素,第二电离能小于O元素

25. 关于二茂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茂铁为一稳定的橙黄色晶体

B. 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D. 是最早合成并确证的金属夹心型配合物

26. 乙二胺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哪种物质( )

27. 关于金属夹心型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早合成并确证结构的是二苯铬

B. 金属夹心型配合物应至少还有两个CnHn环

C. 金属原子处在环的n重对称轴上

28. 缺陷在晶体中延伸范围和形状分类中不包括( )

29. 下列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

30. 关于在控温条件下CuSO4 . 5H2O,逐步失水的反应( )

B. 先失内界配位水分子,后失结晶水

C. 这个反应说明硫酸铜晶体的水分子都是配位水

D. 反应分两步,先脱结晶水,后一步脱四个配位水

C. 氯化银(具有NaCl晶体结构)晶体中主要存在这类缺陷

32. 下列命名错误的是

33. d区元素同一族中的第五周期和第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非常接近,这主要是由于( )

C. 它们都是金属元素

34. EAN规则特别适用于判断下列哪一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

35. 下列不符合硼烷通式的是

36. 按照软硬酸碱理论,下列物质属于硬酸的是( )

37. 关于金属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都是直接参与催化活性部位的构成

B. 金属激活酶虽然也需要金属离子的参与才能表现趋活性,但金属离子与酶蛋白并不牢固结合

C. 参与金属酶组成的主要为过渡金属离子Fe、Zn、Cu、Mn、Co、Mo、Ni等

D. 金属酶一般含有化学计量的金属离子作为辅因子

38. 超分子主客体间的作用不包括

39. 量子尺寸效应不包括

C. 纳米微粒的发光效应

40. 关于Frenkel缺陷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氯化银(具有NaCl晶体结构)晶体中主要存在这类缺陷

41. 氘核是下列哪一种组成的核( )

A. 两个中子加一个质子

B. 含有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的核

D. 含有一个中子和一个质子的核

42. 下列关于硼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硼烷在常温和常压下大多数为液体或固体

C. 乙硼烷遇水发生水解,生成硼酸和氧气

D. 硼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B2O3和H2O

43. 下列属于桥式结构的是( )

44.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一个八面体强场中,中心离子d电子数为多少时,晶体场稳定化能最大( )

45. 按目前比较流行的“宇宙膨胀”学说,发生大爆炸两小时后主要存在的元素是( )

46. 原子序数为奇数的金属原子(如锰、钴等)单纯与提供偶数配位电子的配体(如CO、乙烯等)配位,满足EAN规则。( )

47. 晶体场稳定化能的大小与分裂能和中心离子的电子构型无关。( )

48. 在反应历程中,定速步骤是反应最慢的一步。

49. 第一电离能Li比Cs更高,但比F来得小。( )

50. 由于二茂铁中环戊二烯基具有芳香性,因此它具有许多类似于苯的性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子吸收测铬不稳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