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疆电子无罪证明网上审核多久申请审核需要多长时间?

昨晚(10 月 4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会上,自治区副主席刘苏社通报了有关情况。

7 月 30 日,我区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内传播蔓延至 13 个地(州、市)的 37 个县(市、区)和兵团 4 个师的 15 个师市团场,是新疆历史上传播速度最快、涉及面最广、感染人数最多、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持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理念,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尽锐出战,经过全区上下艰苦努力,到 8 月底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由于部分地区产生松懈麻痹思想,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不到位,9 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疫情发生反弹。

乌鲁木齐市、伊犁州伊宁市、巴州库尔勒市、吐鲁番市高昌区、塔城地区乌苏市近日阳性感染者增加较多,个别地方疫情反弹还相当严重,全区防控形势更趋严峻复杂。

据 @新疆发布 10 月 4 日晚消息,当天,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关于乌鲁木齐市严防疫情风险外溢工作措施的公告》称,为进一步做好疫情外溢防控工作,坚决防范疫情风险外溢传播风险,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外溢防控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离乌人员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外溢风险,现将乌鲁木齐市严防疫情风险外溢工作措施公告如下:

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人员暂不离乌。

外出就医等特殊情况的人员,由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组织专家评估,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审批后报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特殊情况需要进京的人员,由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与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机制进行沟通协调。

(一)加强离乌审核管理和信息通报。

各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根据 3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和新疆政务健康码绿码,做好评估研判,并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同意批复及时出具证明,发放健康提示和风险告知书。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提前 24 小时在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跨省协查任务协同系统上向离乌人员的途经地和目的地所在地通报人员信息。

(二)做好离乌人员服务管理。

各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专门的核酸采样队伍和检测机构,对符合条件的离乌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经批准,可以对离乌返校学生群体采取专列、包机运输,离乌返校学生和符合离乌条件人员需在离乌前进行 5 天集中健康监测,每日开展 1 次核酸检测,健康监测期间无异常,点对点闭环运至站场离乌。在离乌交通站场和公路卡口,由医务人员对符合离乌条件人员再进行一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凭阴性结果离乌。

(三)严防铁路外溢风险。

鉴于当前的疫情形势和外溢风险,暂停全疆离疆客运列车,后期视情动态调整。对于符合条件的出疆专列,开车前再对离乌人员进行 1 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在列车抵达哈密站前完成检测,若检测结果未出,必须等待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继续前行。

(四)严防公路外溢风险。

继续暂停全疆省际客运班线和省际包车业务。

入疆前,货车司乘人员提供 48 小时 2 次核酸阴性证明,并在关口接受单人单管检测,在缓冲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凭阴性结果通行。

入疆后,严格进离乌货车司乘人员闭环管理。加强各级公安检查站查控力度,严格查验自驾车行程轨迹和核酸证明,对我市和其他涉疫地区自驾出城人员一律劝返,严把公路离乌公安检查关口。合理设置货车司乘人员专检通道,避免拥堵。

(五)严防民航外溢风险。

执行疆外航班的客座率控制在 75% 以内。航空公司、机场按照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旅客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查验及落位要求告知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提醒旅客提前做好各项离乌准备。

(六)落实离乌人员主动报备。

离乌人员自觉履行个人防控责任和义务,及时主动向目的地报备,积极配合当地防疫部门做好疫情风险排查。

以上措施将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公布。

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

采取四项措施全力斩断疫情传播链

会上,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区长哈米提 · 买买提伊明通报了天山区疫情防控情况。

天山区毫不动摇坚持 "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 总策略和 " 动态清零 " 总方针,严格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目前,天山区病毒传播链尚未完全切断,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聚集的态势。

一是社会面散发病例多,存在场所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续发的风险;

二是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保供人员、垃圾清运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隐匿传染者交叉,形成新的传染源和风险点;

三是因人员流动,原已降为低风险的小区又发现新增病例,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根据当前疫情特点和发展趋势,天山区采取四项措施全力斩断疫情传播链。

一是加强密接人员管控。继续以多轮次全人群核酸筛查为主要措施,查找并清除人群中可能存在的隐匿传染源,切断疫情传播扩散链。对新出现疫情的社区、小区,根据流调情况及时研判传播风险,划定风险区域,第一时间隔离管控密接和风险人员。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疆工作组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一病例一专班 " 混管阳性追踪机制 ",全链条快速处置新发疫情。重点加强对社会面筛查发现病例的流调溯源,排查传播风险,加强密接人员管控,切断疫情传播。

二是加强全员核酸采集的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组织全员核酸采样,优化采样工作流程重点风险人员和非风险人员的分时段采样;加强社区核酸采样人员的培训,提高采样质量,强化采样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采样避免因采样时的人员聚集、采样人员防护不到位、消毒不彻底引起的社区传播。

三是在例行核酸检测中若发现混管异常,积极争取小区居民的配合,暂时实行限流主动筛查,减少因人员流动产生的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根据三到五天的核酸筛查,将风险人员排查干净,其他居民核酸无异常后可恢复小区自由通行。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提升抗疫自治力。通过大小喇叭广播、LED 电子大屏、走字屏、流动宣传车、微信矩阵等方式,大力宣传防疫政策和防疫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我防护防范,自觉遵守各项防疫工作要求,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群众在抗疫中的主体作用。

坚决杜绝因瓜果出疆造成疫情跨地区传播

会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涛回答了记者提问。

目前,正值新疆瓜果采收上市期,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强化部门和地县协调联动,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抓好瓜果运销各项工作,坚决杜绝因瓜果出疆造成疫情跨地区传播。

滑动查看具体措施 ↓↓

一、明确瓜果运输的货运司机出疆条件

货运司机为阳性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中高风险区人员暂不出疆。符合条件的货车司机,按照以下规定有序出疆:

一是疆内无疫情的地(州、市)、县(市、区)货运司机,持 48 小时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新疆政务码绿码,可以离疆。

二是疆内低风险区货运司机持 48 小时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新疆政务码绿码,经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评估和审核后,可以到产区拉运瓜果,离疆前每日 1 次核酸检测。

三是对疆外货运司机进疆要提供 48 小时 2 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在现场接受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在缓冲区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凭阴性结果通行。离疆前每日 1 次核酸检测,最后一次核酸采样在出疆前 24 小时以内。

四是对于瓜果运输的货运司机若属于感染者、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中高风险区人员四种情形之一的,都坚决不允许出疆。

二、做好货运司机出疆前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货运司机出疆申请审核和信息通报工作。县(市、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根据 3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和新疆政务码绿码,及时批准和出具证明,发放健康提示和风险告知书。各地(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提前 24 小时在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跨省协查任务协同系统上向出疆货运司机的途经地和目的地所在省份通报人员信息。

二是做好出疆货运司机的服务管理。各县(市、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指定专门的核酸采送检机构,确保核酸检测结果准确。

三是实行出疆瓜果采收、运输闭环管理。疆外货运司机进疆后,由瓜果产地县(市、区)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对货车司机实行闭环管理,原则上安排集中居住,每日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并对车辆全面消杀。待精准确定瓜果采摘装运点后,由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安排专人监督,实行点对点装运、全程监管,避免司机与其他人员接触。瓜果采摘人员实行闭环管理,每日采集一次核酸。瓜果集中产区也可选择在当地干线高速公路沿线大型物流园区等设立瓜果运输中转调运站,支持疆外货车到中转调运站装运。

三、做好瓜果出疆途中管控及应急处置工作

一是加强相邻地区疫情信息共享。出疆公路通道所在地(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要与相邻省(区)的接壤地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出疆货运司机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加强运输途中应急处置。对出疆瓜果在运输中,发现货运司机为确诊人员、疑似人员、无法排除感染新冠病毒的发热患者和密接人员 " 四类人员 " 时,就近移交到前方属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管控。已经离疆的货运司机,要及时向途径地和目的地推送相关信息,并配合当地政府做好防控工作。

据新疆日报,10 月 4 日,吐鲁番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吐鲁番市关于防范疫情风险外溢的公告:

当前,吐鲁番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疫情风险外溢多个省区。为坚决防止疫情风险外溢扩散,现就吐鲁番市全力做好防范疫情风险外溢工作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是吐鲁番市及所辖各区县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严从紧、从细从实抓好防范疫情风险外溢工作。

二是坚持非必要不离吐。实行卡点双向查验机制,对因就医、就学等确需离吐的人员和车辆实行提前申报制度,做到全过程、全链条闭环管理,坚决防止本地疫情风险外溢扩散。

三是对外来货车司乘人员实行卡点 " 入吐首检 "" 落地即检 "," 点对点 " 到达田间地头,做到本地群众与务工人员、本地群众与货车司机、不同地块人员 " 三个不接触 "。

上述措施将会给广大市民朋友特别是来吐离吐人员带来诸多不便,在此恳请大家给予理解、支持与配合,让我们大家一起万众一心,共同努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吐鲁番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

10 月 4 日晚 22 时许,微信公众号 " 伊宁零距离 " 发布公告:

鉴于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近日发生多起离伊人员将疫情外溢至相关省市情况,增加了疫情外溢扩散的风险。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规定,为切实降低疫情跨地区传播风险,坚决防止疫情外溢,有效维护全国疫情防控的良好局面,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要求,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1、即日起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伊、非必要不离疆。对确需要离伊、离疆的急危重症转诊治疗就医等特殊情况,严格按照离伊、离疆流程审批;

2、即日起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停止接收各地州在该机场中转的旅客;

3、即日起出疆铁路客运班列全部停发;

4、即日起出伊公路检查站实施严格管控措施;

5、解除时间将及时向社会公告。

疫情防控全民参与、人人有责,请广大市民予以理解支持,配合防疫工作。

伊宁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

出疆班列和航班停止运行

10 月 4 日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和库尔勒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库尔勒市委副书记王清玉通报了库尔勒市坚决防止疫情外溢的情况。

疫情发生以来,库尔勒市各族群众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相信与支持库尔勒市委、市政府的防疫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注入最坚实的底气、提供了最强大的助力。

王清玉说,本轮疫情与前几次不同,由于病毒载毒量更高、传染性更强、扩散速度更快,库尔勒市应对这种毒株采取的防控措施不够科学精准,应变能力不足,反应速度不够快,没有第一时间完全阻断传播链,致使疫情不断反复,造成了更大的防控难度、更长的防控时间,给全市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此,我们深感自责、愧疚,也深表歉意。恳请广大市民继续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面前,我们无路可退。库尔勒市要全面落实 "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 总策略和 " 动态清零 " 总方针,以大局为重,坚决防止库尔勒市疫情外溢到疆外其他省市。近日,库尔勒市已发生多起疫情风险向疆外其他省市外溢的情况,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为坚决防止疫情外溢扩散,切实降低疫情跨地区传播外溢风险,有效维护全国疫情防控的良好局面,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

出库公路检查站将实施严格管控措施,出库客运车辆和私家车辆一律不得通行;

出疆铁路班列和民航航班已停止运行;

广大市民非必要不离库,对因就医就学确需离库、离疆的,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审批。

解除时间,将及时向社会公告。

来源:@新疆发布、新疆日报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议程(1)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2)

  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市标市树市花的决议(6)

  关于征集市标、市树、市花有关情况的说明张启波(7)

  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随州市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的决议(11)

  关于随州市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的报告李国寿(12)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16)

  关于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曾宪国(17)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王先海(24)

  关于随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杜洪顺(27)

  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35)

  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37)

  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议程

  一、学习传达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精神;

  二、审议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草案);

  三、审议市政府关于市标、市树、市花的议案;

  四、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的报告;

  五、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

  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随州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勇于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四个随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监督法颁布实施为契机,依法行使监督权,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二)认真做好各项法定事项的审议和监督。听取和审议:2007年市本级财政决算报告;2007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的报告;200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市政府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情况的报告。

  (三)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计划地听取和审议有关专项工作报告。今年,拟列入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议题有: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社会救助工作;城区燃放烟花鞭炮禁改限工作;现代农业建设情况;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省级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等。

  (四)主任会议听取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专项工作汇报。主要内容为:2007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白云湖水库、神农大道二期工程、绕城公路、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等。

  (五)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常委会拟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体育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报告,还将重点开展对残疾人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的执法检查。进一步改进执法检查方法,实行集中视察和个别走访相结合,开展执法检查与组织代表视察相结合,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法律实施机关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汇报和工作评议等多种监督形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

  (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搞好信访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重视对信访动态的综合分析,对信访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通过依法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

  (七)继续搞好市人大代表的培训工作。巩固代表编组工作,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抓好市人大代表和代表小组组长的培训工作,提高代表执行职务的能力和水平。

  (八)扩大代表知情权。坚持和完善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工作委员会会议和参加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组织的调研视察和检查活动制度,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倾听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重要工作和活动都要向人大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九)加强对市人大代表活动的指导。对代表工作和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组织代表围绕常委会议题和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活动,坚持以代表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增强代表活动实效。

  (十)加大对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督办力度。坚持普遍督办与重点督办相结合,实行常委会领导重点督办,工作委员会跟踪督办制度。坚持办理情况反馈制度,提高办理工作质量。

  (十一)搞好驻随全国、省人大代表的联络、服务工作,为其依法履职提供便利条件。

  (十二)认真做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免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相统一的原则,继续实行拟任人员供职报告制度,增强人事任免工作的透明度。今年,依据监督法的有关规定,有计划的组织对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工作评议,探索人大人事任免工作的新方法、新形式。加强对被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促进其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四、重大事项决定工作

  (十三)依法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调查研究,在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后,及时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审议意见,必要时作出相应的决议或决定,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切实加大对审议意见的督办工作力度,促进其得到较好落实。

  五、对外交流和联系工作

  (十四)加强与区(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坚持邀请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及时反映、研究和答复区(市)、乡镇人大提出的有关问题。加强与区(市)人大常委会的交流沟通工作。

  (十五)密切与兄弟市(州)人大的联系和工作交流,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人大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改进常委会工作。

  六、宣传和研究工作

  (十六)积极开展人大宣传工作。重点做好对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和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宣传报道。加大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闭会期间经常性工作的宣传力度,办好随州人大通讯和人大常委会公报。密切同新闻媒体的联系,激发相关人员参与人大宣传工作的热情。充实完善随州人大信息网专页内容,擦亮网络宣传窗口。

  (十七)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研究。根据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实际,重点开展对如何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代表作用等问题的研究。适时组织对区(市)人大贯彻实施监督法情况进行调研。

  七、常委会自身建设

  (十八)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适时组织有关专题讲座,使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十九)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密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对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的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积极履行工作职责。

  (二十)加强制度建设。继续深入贯彻中央〔2005〕第9号文件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习贯彻监督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更好地行使人大常委会的法定职权。

  (二十一)加强机关建设。人大机关是常委会的集体参谋、服务班子,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知识型机关,增强机关干部的政治意识、学习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调研工作,积极创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完善激励机制,关心干部成长,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

  以上工作要点在执行中如需调整,由主任会议决定。

  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市标市树市花的决议

  (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

  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副市长冯中朝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提请审议市标市树市花的议案》及市建委主任张启波所作的说明。会议认为,市标、市树、市花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是城市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集中展现。市人民政府充分体现广大市民的意愿,在广泛征集社会各层面人士意见,邀请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将鹿鹤、银杏、兰花作为市标、市树、市花候选物,符合随州实际,有利于反映随州历史文化和时代新貌,有利于彰显随州特色。会议经过认真审议,批准市政府提出的议案,决定将鹿鹤定为市标,银杏定为市树,兰花定为市花。

  关于征集市标、市树、市花有关情况的说明

  ——2008年3月27日在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

  随州市建设委员会主任 张启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市标、市树、市花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是城市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1986年3月和1989年4月,原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将鹿鹤命名为市标,银杏命名为市树,月季命名为市花。设立地级市后,随州的建设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四个随州”将更有利于彰显随州城市特色,推动随州经济发展。市人大关于“广泛征集确定地级随州市市标、市树、市花”的议案,是着眼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因此,应重新明确市标、市树、市花,以展示随州城市历史文化和时代新貌。

  为了充分体现广大市民的意愿,市建委就市标、市树、市花的选择先后采取社会调查、媒体征集和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如下:

  一、社会调查和媒体征求意见情况

  市建委于2007年3月就征集随州市标、市树、市花,采取了现场发卷、现场填写、当场收卷等方法,共发放征求意见问卷620份(其中普通市民320份,干部100份,离退休老干部50份,社会团体代表、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150份),收回620份。2007年9至10月分别在《随州日报》、随州新闻网上刊登了征求意见公告和选票。其中:《随州日报》参加投票219人(截止10月底),随州新闻网(截止11月28日)点击市标1651人,点击市树3274人,点击市花5821人。综合调查问卷、媒体投票、网站点击的结果为:选择鹿鹤为市标的1141人(次),占45.8%;选择编钟为市标的1387人(次),占55.7%;选择银杏为市树的2390人(次),占58.1%;选择兰花为市花的4056人(次),占60.9%;选择月季为市花的228人(次),占3.4%。

  二、组织专家论证情况

  按照程序,2007年12月28日,市建委组织召开了市树、市花、市标专家论证会。参加会议的共17人,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办、市规划局、市林业局、市文体局、市园林局等单位的专家、领导。根据随州的区域特色、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市民推荐等情况,结合市标、市树、市花的评选原则,与会人员经认真分析、论证后认为应选择鹿鹤为市标、银杏为市树、兰花为市花。

  三、市政府常务会议议定情况

  综合社会调查、媒体征集和专家论证的意见,市建委就市标、市树、市花征求意见情况专题报告了市政府。2008年1月2日,市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对市树、市花、市标候选物进行了商议,议定将鹿鹤、银杏、兰花分别作为市标、市树、市花的候选物,并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定。

  以上情况,特此说明。

  附:确定鹿鹤为市标、银杏为市树、兰花为市花的理由

  确定鹿鹤为市标、银杏为市树、兰花为市花的理由

  一、确定鹿鹤为市标的理由

  市标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是一件建筑雕塑艺术品,更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象征。根据随州市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社会风貌特征等,应推荐鹿鹤为市标。其理由是:

  (一)鹿鹤是吉祥、奋进的象征。“鹿”是勤劳善良的象征,“鹤”是奋飞的象征。随州需要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鹿鹤预示着随州“经济腾飞、社会和谐、人民安定、富裕文明”的美好未来。

  (二)鹿鹤是我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体现。1978年,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鹿鹤,鹿鹤就现已出土的文物中为随州独有。随州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鹿鹤为市标能体现随州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二、确定银杏为市树的理由

  根据随州的自然风貌和乡土树种优势,我们认为银杏为市树最为合适。

  第一,银杏是能反映随州历史悠久的唯一树种。银杏是一种珍稀植物,被称之为“活化石”,树龄长达三千余年。大洪山的洪山寺遗址有一株银杏,胸径三米,冠遮一亩,树龄千余年,为我市树中“寿星”,历史悠久。

  第二,对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在年平均气温10-18℃,冬季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20℃,夏季高温等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随州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4℃,适应银杏生长。

  第三,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强。我市境内现有银杏树近10万株,各地均有生长,且长势良好。

  第四,观赏价值高,社会效益好。银杏株干端直,枝条蓬勃、叶片莹洁呈扇形、树形若云冠,被誉为园林之宝。且形态季节分明:春稍万茵齐发,夏叶淡姿如画,秋色黄云朵朵,冬雪玉树银花。郭沫若同志曾称其是“一名巧妙的魔术师”。银杏果内含白果酸、白果醇、白果二酚,不仅其本身不易受病虫害侵袭,而且能抗驱蚊虫。同时吸收有毒气体、粉尘能力强,尤其是对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硫的吸收能力较其它树种强,且能抗氟、净化臭氟和隔噪音。银杏的腐蚀物进入地下水道后,还有杀虫、杀菌之独特功效。

  第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既是优良的木材,又是经济价值极高的树种,全身是宝。其木质结构细,纹理直,有光泽,不翘不裂,不易变形,易加工,是高档家俱及工业用木的良材;其果实营养丰富(含淀粉62.4%、矿物质30%,还含有蛋白、脂肪、蔗糖等),可供食用和药用,熟食是美味,药用价值高。目前随州白果年产量居全省之首。

  第六,生长速度快。在土层较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其生长速度可同杉木媲美。

  三、确定兰花为市花的理由

  (一)兰花,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形优美,高贵典雅。其花色、形、香具佳,不仅形态多样,品种繁多,而且栽培容易,管理简便。兰花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质壤土,非常适宜我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便于普通栽植。

  (二)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兰花已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且每年还有不少新品种被培育和发现。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有“天下第一香”的美誉,主要有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共有上千种园艺品种。在我市野生兰花多,人工栽植非常普遍,爱兰养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三)中国兰花培植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文化先师孔子就曾说过:“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喻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兰文化。

  (四)随州兰花资源丰富,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中国兰花协会副主席王重农讲到“世界兰花在中国,中国兰花在湖北,湖北兰花在随州”,随州蕙兰,世界闻名,尤其是在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港奥台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已成为随州的一张名片,成为随州招商引资的品牌,成为连接海外客商的纽带。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以兰为媒,以兰会友,将兰花定为市花体现了随州特色。

  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随州市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的决议

  (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

  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李国寿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随州市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经过审议,同意预算(草案)报告,决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

  会议要求,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本次会议批准的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市财政部门要及时批复部门预算,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监管和预算约束,切实维护部门预算的严肃性。预算在执行中,对预算支出调整变化比较大的项目和资金,应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或审议。

  关于随州市2008年市直部门预算(草案)的报   告

  ——2008年3月27日在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

  随州市财政局局长 李国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08年度财政预算草案,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08年度市直部门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2008年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计划比上年增长12%,其中:国税增长22.5%、地税增长16%。按照市、区财政体制测算,市本级分享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273万元,预计中央增消两税返还8296万元,调整财政体制返还558万元,上级转移支付11569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407万元,非税收入调控35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266万元,总收入合计35719万元。剔出上解支出3478万元和对区定额补助2468万元,实际可用财力29773万元。

  经测算,2008年预算安排人员经费12886万元,公用经费3533万元,项目经费13290万元,总支出合计29709万元。

  按上述盘子算账,不考虑收入短收和中央新出台的其它政策增支,2008年预算收支相抵结余64万元。

  二、部门预算编制的原则及特点

  一是综合预算的原则。坚持把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基金收入以及政府借款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综合预算,统筹安排。

  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四个确保,即:确保工资和津补贴兑现;确保党政群机关的基本运转;确保科技、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的落实;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

  三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对项目分轻重缓急安排,不打赤字预算。

  四是硬化约束的原则。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审定、市人大批准的预算计划,除国家、省出台新政策和重特大情况以外,对未纳入部门预算的,不安排经费支出。

  一是新出台的政策多。今年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已出台的涉及个人待遇、民生和社会发展政策较多,主要有:1、手机费、电话费。根据省厅通知,公务员及参公人员的手机费、电话费在核定新津贴标准之外另行安排; 2、新津贴。根据省厅专题会议要求,各地可启动新津贴适当调整工作,但增幅最高不得超过10%的控制水平,随州按此测算,人平年增加1500元左右;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随州作为试点启动,按参保对象人平30元安排,另加工作经费、网络建设经费测算安排354万元;4、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生活补助提标。根据政策,按不同职级提高补助标准测算,市本级年需51万元;5、企业养老保险做实个人账户地方配套部分需170万元;6、农村低保市本级配套20万元;7、“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按市委文件配套15%需40万元;8、计划生育。根据省有关文件规定,计生事业费市级需安排198万元,比上年增加98万元(含国有、集体企业退休职工计生奖励经费);9、社区奖励经费。市政府专题会议要求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对社区环境卫生、“门前四包”等完成好的进行奖励;10、根据市委2007年2008年有关文件要求,对区(市)千村万塘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及其它奖励至少550万元。以上增加支出3500万元。

  二是市政重大工程多。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安排有十大市政工程,加之“三城同创”等工作,市政建设投入很大,预算从配套费中安排3000万元、土地出让金中安排2.7亿元、开行及商业银行贷款2.9亿元,政府直接投入达6亿元以上。

  三是向科技、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倾斜。科技方面:不含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相关支出,安排科技三项费同比增长67%,科普经费同比增长1倍,还安排三届科技奖励资金20万元;教育方面:除继续安排扶贫助学贷款、对风景区义务教育新机制配套外,重点解决职院建设投入长效机制,拟每年对职院投入500万元,同比增长1.5倍;卫生方面:重点安排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专项配套资金354万元,提高血站补助、艾滋病防治、计划免疫专项经费安排标准,新安排艾滋病补助专项经费;民政方面:重点解决农村低保配套、伤残军人、企业离退休军转干部相关经费。

  四是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在上年安排农业发展基金、新农村建设奖励资金的基础上,新安排千村万塘工程、村容村貌整治补助奖励资金400万元。

  五是向旅游文化事业倾斜。今年从预算内安排博物馆征地、装修、布展资金1000万元,从土地出让金和银行借款中安排炎帝故里建设6000万元,同时提高旅游促销及创建经费预算标准。

  六是向创建文明城市倾斜。今年从城市配套费中安排交通大道、解放路、白云湖东大堤道路整治专项资金1500多万元,新增社区环卫奖励100万元、环境卫生“以钱养事”66万元,继续安排城市维护费500万元,用于城管、园林、城市道路小型维修等工作。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口径(略)

  四、几项专项资金预算情况

  (一)土地出让金预算收支情况。2008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计划3.49亿元。重点安排以下几个方面:1、市民中心建设4000万元;2、经济实用房建设5000万元;3、一湖两岸绿化3000万元;4、神农大道建设8000万元;5、白云大道建设1400万元;6、青年路至火车站道路整修3000万元;7、廉租房建设950万元;8、农发公司3000万元;9、旅游专项资金(炎帝故里建设)1000万元;10、广电传媒中心500万元;11、开行贷款利息2500万元;12、土地调查200万元;13、土地收储2000万元;14、收储中心经费160万元;15、投资公司经费200万元。

  (二)银行贷款预算收支情况。2008年计划争取各银行贷款3.18亿元,主要用于6个方面:1、安排用白云湖水库项目8000万元;2、经济适用房建设5000万元;3、绕城公路建设8000万元;4、土地收储项目3000万元;5、望城岗新农村建设2800万元;6、炎帝神农故里建设5000万元。

  (三)城市配套费预算收支情况。2008年城市配套费收入计划3500万元,其中:正常收入1000万元,碧桂园收入2500万元。重点用于8个方面:1、安排500万元用于白云湖大坝借曾都区农保局的借款及利息;2、神农公园改造400万元;3、白云大道、解放路、交通大道及东大堤改造1577万元;4、垃圾处理场国债还贷及利息200万元;5、规划经费600万元(含规划局机关经费170万元);6、环境卫生“以钱养事”66万元(新增道路);7、城管规划执法50万元;8、其它创建经费107万元。

  (一)新出台个人部分政策,待省批复后执行;

  (二)从土地出让金、配套费和银行借款中列支的项目,根据收入和借款落实情况统筹安排调度;

  (三)重点项目支出属初步概算,具体拨付以审核为准。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市社会救助工作

  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局长曾宪国受市政府委托所做的《关于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全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高度重视,救助体系比较完善,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救助效果比较明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和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会救助标准偏低;二是地方配套资金落实不够到位;三是救助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四是救助装备比较落后。对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慈善事业,不断增强社会救助活力。

  二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

  四要进一步加强救助机构建设,解决工作所需编制和经费,保障救助工作所需装备。要加强社会救助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救助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社会救助效率。

  关于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8年3月27日在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

  市民政局局长 曾宪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实际投入社会救助的资金达到1.21亿元,共有21.1万城乡困难群众受益。目前,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有了制度性安排。

  (一)城市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我市从1997年开始实施城市低保工作,先后经过三次低保扩面和三次低保清理工作,到2007年底,全市低保对象由建市之初的0.6万人扩展到5.6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00年为100元,2004年上升到140元,2007年调整到155元(广水市达到150元);省拨低保资金由2000年的187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307万元,增长27倍。2007年,全市实际发放城市低保补助金5843.1万元,低保对象人月均补差87元,比2006年增加17元,比2000年增加75元。与此同时,积极落实城市低保对象的各项优惠政策,努力提高低保对象生活质量。2007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实际享受到6项补贴:即物价上涨补贴691.2万元,雪灾及物价上涨一次性补贴360万元,电价补贴129.94万元,燃气补贴17.1万元,低保对象中无房户和缺房户廉租房补贴39.65万元,2008年元旦春节城市低保户“5个5”实物救助523.9万元。上述六项补贴共计1761.79万元,户平773元,人平314元。目前,全市城市低保组织体系比较完善,民政、财政、银行三位一体的审批、发放、监管体系运行良好,“分类施保”工作实施顺利,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落实较好,与城市低保配套的相关优惠政策基本到位。

  (二)完成了农村特困救助向农村低保的过渡。2007年,市政府将启动农村低保纳入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民政部门把实施农村低保作为2007年全市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层层成立工作专班,科学制定保障标准,合理确定保障规格,坚持民主评议、群众公认、阳光操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到2007年7月底,全面完成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发证、发款工作。全市共审批到户农村低保对象21835户、53609人。当年全市共筹集农村低保资金1802.5万元,其中,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1575万元,落实地方配套预算227.5万元,全市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8.5元。其中:一类对象53元,二类对象30元,三类对象20.6元。在2008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及时对全市16503户农村特困低保户、五保户、分散供养孤儿,按户平120元的救助标准,落实5斤肉、5斤油、50斤大米的实物救助。

  (三)农村五保实现了自愿前提下的集中供养。

  目前,全市共有五保供养对象13102人。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从2004年起,民政部门启动了为期3年的“福星工程”建设,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和原总支办公用房改建农村福利院,先后投入改扩建资金4093万元,兴建农村福利院38所,改扩建农村福利院90所。到2007年底,农村福利院达到128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0139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7%,实现了农村五保在自愿前提下的集中供养。在此基础上,狠抓了“三个落实”:一是五保对象供养标准落实。从2007年7月起,集中供养人员年生活费由1200元提高到1500元,分散供养对象年生活费由800元提高到1000元;二是福利院配套设施落实。多渠道筹集资金,分期分批对农村福利院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配套,通过改厨、改厕、建沼气池、建猪场,硬化道路和场地,添置健身器材和电器等,使78所农村福利院达到一类标准;三是抓院办经济落实。以创建农村合格福利院、模范福利院为契机,推进农村福利院长效机制建设,院办经济每年有新发展。2007年农村福利院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达12所,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的有48所,所有农村福利院实现了蔬菜、肉、蛋自给有余。

  (四)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推进。我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工作于2005年7月全面启动。此项工作在运行一年之后,民政部门及时会同财政、卫生部门,对《随州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行了调整,将定点医院由4所增加到10所,救助病种由10种增加到14种,救助起付线由2000元降至1000元以下,更加方便了城乡困难群众就医。从2007年起,市、区民政局对城区患慢性病且需常年药物治疗的低保困难家庭实施定额救助,共发放面值360元或500元的惠民医院门诊定额救助卡1100张。2007年,全市共筹措医疗救助资金97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684万元。实际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36.6万元,有13.7万人次受益。其中:资助6.7万农村特困对象参加新农合,资助3.2万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489人享受大病救助,人均救助2500元。目前,以病中救助、病后救助、一次性定额救助、慈善门诊救助、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减免优惠“七位一体”的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

  (五)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及时有效。随州市属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近几年自然灾害呈加剧趋势。去年6月29日和7月13日,我市先后两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全市44个乡镇、756个村、127.1万人、111.6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其中绝收34.7万亩。紧急疏散和转移安置灾民40510人次,其中集中安置2307人。因灾倒塌房屋10048间,浸水受损房屋18432间。因灾死亡13人,失踪1人,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其中农业损失3.3亿元。今年元月至2月,我市又遭遇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此次灾害给全市的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经核查,此次持续雨雪低温冰冻天气造成全市44个乡镇、169.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倒塌房屋2199户、4920间,损坏房屋5154间;因灾伤病1420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315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6万公顷,香菇等食用菌损失惨重,柑橘和茶叶遭到毁灭性打击,冻死大牲畜1500余头、家禽4万余只。雪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2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29亿元。

  面对历史罕见的灾害,民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同意,及时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响应程序,广大民政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核查灾情,转移安置灾民。先后发放救灾应急资金、恢复重建资金和春荒救助资金3529万元,发放救灾大米203.5万公斤,救灾棉被12975床,救灾棉衣10390件,捐赠衣服27000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抗击特大暴雨和雨雪低温冰冻灾害措施得力,确保了灾民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 治,大灾之年人心稳定,社会安定。

  (六)城市“三无”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比较到位。目前,我市共有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赡养义务人的城镇“三无”对象1356人,其中:社会救济对象1226人,优抚对象130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30人,19 — 59岁221人,60岁以上1105人。在供养方式上:福利机构集中供养565人,占41.7%,分散供养791人,占58.3%。在生活来源上,实行城镇低保制度前,这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由民政部门实行定期定量救济,每人每月150元。实行城市低保制度后,又将这部分人员全部纳入了城市低保范围,每人每月补助165元。在医疗问题上,这部分人员已全部纳入了医疗救助范围。目前,城市“三无”人员基本生活问题已经解决。

  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给予救助,是尊重人权和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国务院《关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条例》颁布后,民政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在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严格按政策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2007年,全年共接待和劝导流浪乞讨人员4557人(广水1390人),实际救助4483人(广水1333人)。其中:本省人员1251人,外省人员3169人,地址不详63人。在救助对象中,未成年人及儿童1477人,救助精神病人和危重病人378人,年龄最大78岁、最小5岁。由于救助工作扎实主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没有出现非正常现象。

  二、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经验及主要困难

  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能在较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一定成效,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作为履行执政为民的重要要求,先后出台了《随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随州市农村“福星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随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随州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随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为社会救助工作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二)资金支持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保证。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需要资金投入,没有资金作支撑的社会救助工作将苍白无力。近年来,民政部门始终把对上争取资金支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自身经济和工作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靠敬业的态度,靠扎实的作风,靠及时的汇报,尽力争取上级对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倾斜和支持。2007年,全市共争取上级用于社会救助的资金达1.05亿元,占全年社会救助资金总量的86.8%,比上年增长42%。上级用于社会救助资金的快速增长,保证了社会救助对象生活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

  (三)部门配合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条件。在实施社会救助工作中,民政部门积极履行牵头职责,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及时向社会公开救助信息,社会救助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了工作合力。一是结对定点帮扶:市、区(市)直部门共结对帮扶农村贫困村108个,城市困难社区9个,每年帮扶资金近90万元;二是参与慈善捐赠:每年春节前,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政府倡导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城乡困难群众捐赠款物近200万元;三是结合本职办实事:财政部门积极做好救助资金的拨付工作,卫生部门主动为救助对象就医减免诊疗费用,教育部门为城乡困难户子女入学给予生活补助,建设部门为城市低保户提供住房和燃气补助,供水、供电部门为城镇低保户发放水、电补贴。正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大合唱”,才使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持了相对稳定。

  (四)真抓实干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前提。社会救助是做人的工作,面对的是弱势群体,来不得半点虚伪。多年来,全市民政工作者恪守“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的是民政人;在评估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走村串户查灾核灾的是民政人;在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为他们送去衣被和食品的是民政人。凭着全市民政工作者敬业、执着和奉献,我们建立了市、区(市)乡镇三级自然灾害救济台帐,完成了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信息采集,社会救助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在保障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与城乡困难群众的企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救助对象多方面的需求与现行社会救助制度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一是救助标准偏低。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看,我市实际保障水平与省定保障标准比,城市人月低7.5元,农村人年低57元;从实际发放水平看,我市实际补差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城市低保对象人月低10元,农村低保对象人月低1.5元。从救助内容看,主要侧重于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的保障,对城乡困难群众住房、医疗、养老和权益保障方面的救助面较窄,低保家庭有子女上大学或患大病,基本生活更加困难。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很难维持城乡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需求。

  二 是地方配套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有关规定,各级财政要按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8% — 1.5%列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预算;救灾储备金各级财政应列足列实;农村低保市、县两级要按人年均不低于40元标准安排预算;“三无”人员供养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予以保证;与社会救助相关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由于我市底子薄,实力弱,涉及救助地方配套资金“空转”较多,工作经费列支较少,导致救助标准和救助质量难以提高。

  三是救助工作机构不够健全。从基层基础看,乡镇从事救助工作的人员1 — 2人,服务对象大都在2000人以上;城区从事救助工作的人员2 — 3人,服务对象大都在5000人以上。由于专职人员少,很难把救助工作精细化。从机构设置看,市、区(市)社会救助机构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市本级无社会福利机构,区(市)现有救助机构不适应救助工作的需要,国办救助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从编制经费看,曾都区救助机构是差额拨款体制,广水市是自收自支体制,市本级从事社会救助人员编制紧缺,社会救助工作经费与救助工作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

  四是救助装备比较落后。民政部门无救助专用车辆和专用通讯工具,摄像机、电脑、照相机等办公设备陈旧,救灾物资储备数量不足、品种不全,无救助防护设备。在应急救助和查灾核灾过程中,民政部门因受机动能力限制,无法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影响了救助的实效性。

  三、当前和今后社会救助工作的初步安排

  当前,我市社会救助工作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雪灾倒房户恢复重建工作:采取政府救助一点,部门减免一点,社会及村组帮扶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办法,加快倒房户恢复重建进度,确保所有倒房户在主汛期到来前搬进新居;二是抓好灾民春荒救济工作:受去年6.29、7.13特大暴雨及今年雪灾影响,我市局部地区农作物绝收面积较大,部分群众春季生活较为困难,民政部门要按照已核实的灾情情况,及时发放救济粮,确保春荒期间缺粮户基本生活不出问题;三是抓好救灾应急准备工作:重点做好今年灾害发生趋势预测和救灾物资储备工作,从思想上、物资上做好抗击重大灾害的准备,确保自然灾害应急反应准确及时有效。

  从长远来讲,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救助合力。重点实施“三个整合”。一是资源整合。在“大部制”的新形势下,将社会救助的资金、物资、设施、信息等资源进行科学调配,提高救助资源共享及使用效率,不断降低救助成本。二是制度整合。虽然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制度之间的相互配套、相互衔接不够,下一步在重点保证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力争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困难上有所突破;三是政策整合。积极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把涉及社会救助的政策有机整合,实行整体联动,简化救助程序,方便困难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

  (二)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救助效率。一是主动向领导汇报,主动与部门沟通,争取重视和支持,尽可能按政策把地方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列足列实;采取增加编制和购买服务等途径,尽快把救助工作的基层基础工作平台搭建起来,确保救助工作有钱办事、有人办事。二是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救助,通过公开、公示途径,加强监督检查,推进救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三是积极改进工作手段。把救助装备建设纳入议事日程,采取向上争取和向内挖潜等措施,加强市、区(市)两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工作,尽快配齐救助装备,建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城乡困难群体电子信息档案,实现救助管理工作办公信息化。

  (三)挖掘社会力量,增强救助活力。社会救助工作政府处于主导地位,但帮扶困难群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不能包揽一切社会救助事务。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赠活动,发挥各级各类非营利性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级慈善组织这一平台,大力开展慈善募捐活动,把慈善活动引入社会救助工作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思路,积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社会救助事业。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让城乡困难群众更多更好更快地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关于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告的初审意见

  — —2008年3月27日在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先海

  3月6日至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严新国带领市人大常委会财工委和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到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了调研,听取了两局关于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充分肯定了成绩,认真总结了经验,针对当前监管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工作的建议。

  一、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7年8月23日,全国统一部署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扎实深入地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经过为期三个月艰辛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专项整治工作任务,为“四个随州”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家质检总局、省政府督导组先后对我市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认为我市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大、措施硬、效果好,对我市的专项整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保障到位

  市、区(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亲自抓,市委书记马清明同志先后在三次会议上,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亲自向全国、省检查组汇报专项整治工作;市长李红云、分管副市长黄志群、陈传根亲自管、直接抓。各级政府、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市做到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协调配合,工作扎实,为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顺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工作机制。

  (二)部门配合,精心组织

  按照专项整治的要求,全市有21个职能部门参与,7个部门牵头负责,从八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并将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各部门围绕目标,认真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责任落实,监管到位。市农业局牵头完成了农产品安全整治任务;市质监局牵头完成了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和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市工商局牵头完成了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的整治任务;市卫生局牵头完成了餐饮消费安全整治任务;市药监局牵头完成了药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市商务局牵头完成了牲猪肉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湖北省出入境检疫局随州办事处牵头完成了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整治任务。特别是全市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局领导高度重视,当作一件政治任务,做到大员上阵,全力投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了大量艰辛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还共同完成了全国点名督办的曾都区唐县镇蜜枣生产加工集中地的专项整治任务,得到了省政府督导组、国家质监总局的充分肯定。

  通过专项整治,使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使广大消费者免受假冒伪劣之苦,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全,促进了社会和谐。

  (三)舆论引导,齐抓共管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了对整治工作的宣传,为专项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增强市民参与监督和安全意识,宣传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畅通监督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督,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誉和支持。

  (四)注重实效,探索长效机制

  结合随州实际,各相关部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长效机制,落实监督责任制,总结出随州特色的成功经验。如:唐县镇蜜枣加工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农户模式、两水豆腐村集中生产模式,还有我市总结的采取查处与规范相结合、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整治与疏导相结合的经验等,得到全国、省检查组的肯定和推广。

  1、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省里统一部署,继续加强领导,再组织再动员,再加措施,把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持续地抓下去。

  2、巩固成果,建章立制。按照“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深入”的要求,认真总结经验,突出工作重点,注重薄弱环节,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小作坊、小餐馆、小商店、小农贸市场的整治和监管,不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以强化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3、齐抓共管,不断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既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职能,又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同时做到在整治中总结经验,在监管中创新方法,依法监管,诚心服务,提升素质,再上水平,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四个随州”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于随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专项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上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杜洪顺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12月底,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开展了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1897人次,检查生产、经营、餐饮、生猪屠宰、进出口贸易等企业及门店9986家,查处各类违法行为301起,其中立案查处241件,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193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7个,查处无证照经营户208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06起,挽回经济损失14万元,整治重点区域1个(曾都区唐县镇蜜枣生产)。按照省政府要求专项整治工作的18个百分之百目标基本完成。国家质检总局代表国务院先后三次莅临随州检查指导,省政府检查组先后四次来随督办,对我市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评价是:党委政府重视,组织领导严密,工作措施得力,整治效果明显。

  一是城区1个蔬菜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纳入率为100%。抽查兽药、农药30批次,合格率98%,抽查农产品10批次,合格率98%。

  二是全市大型商场、超市、批发市场264个,建立进货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264项,达100%;乡镇、街道食品经营户4350户,建立进货台帐4350户,达100%;实名登记率达100%;查扣不合格食品4518公斤,退货4518公斤,退市率达到100%。

  三是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餐饮经营单位1357家,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1357家,合格率达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

  四是对辖区4家生产企业和255家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拉网式的监督检查,对药品生产企业的34个药品批准文号和7个医院注册品种进行了普查,全面完成了药品注册现场核查专项工作。在清理工作中,9个批准文号4家医疗机构的8个注册品种被撤消。建立了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

  五是全市城区共设生猪定点屠宰场4个,城区生猪进点屠宰率基本实现100%。39个乡镇设生猪定点屠宰场80个,乡镇生猪进点屠宰率98%。县城以上城市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六是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174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174家,取证率100%;食品生产许可证应换证15家,已换证15家,换证率100%;应年审103家,已完成103家,年审率100%。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562家,安全承诺书签订率100%。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档174家,建档率100%;监管率100%;执行标准登记率100%,标准覆盖率100%;食品添加物质应备案共90家,备案率100%;企业自检率100%;承诺率100%。整治期间完成食品和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117家212批次,质量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等10类产品生产企业22家,建档率100%。

  七是对辖区18家获得出口食品卫生登记证书的企业进行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原辅料来源清查,清查率为100%。有出口且产品需要加贴检验检疫标志的18家企业,均在运输包装上加贴了检验检疫标志,加贴率为100%。辖区内进口肉类、水果的销售市场检查未发现市场销售非法进口肉类、水果的情况。

  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部署以来,我市迅速行动,以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为突破口,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集中整治,突出做到“六抓”,确保“六到位”。

  (一)领导重视抓,把各级政府的责任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到位。8月20日,市政府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专门听取了市质监局关于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当前随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工作措施等情况的汇报,李红云市长就我市贯彻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委书记马清明在有关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建设“以质量为生命”的企业文化,必须做好四个“一定要”、严格“两个禁止”。此外,市政府先后五次召开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对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不断动员、科学部署、有力督导。市政府还与一市三区政府、负责专项整治的7个牵头部门签定了专项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按区域、按职能划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责任,实行属地管理,要求各级政府、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

  (二)部门配合抓,按职能划分把各地、各部门的责任明确到位。一是成立了随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由21个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重大问题,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督促检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有关政策贯彻落实和工作进情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并下设农产品整治组(市农业局牵头)、食品和有关消费品整治组(市质监局牵头)、药品整治组(市药监局牵头)、进出口食品整治组(市检验检疫随州办事处牵头)、新闻信息组(市广电局牵头),分别由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地、各部门都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整治专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以随政办发〔2007〕61号文印发了《随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安排7个部门牵头负责从8个方面全面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建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先后召开5次工作会议通报情况、研究部署全市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各地、各部门实行了一周一报,重大案件随时上报。四是加强督办检查。围绕整治方案确定的8个方面专项整治任务和18个100%目标。各地、各部门加强督导检查,推动了工作的扎实开展。如:曾都区政府成立了专项整治督导专班,每周一至二次对各部门、各乡镇工作进行督查。市质监局抽出4名机关干部,成立了两个督导组,分别派驻广水局和曾都分局专门督导工作,市工商局等单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对本系统专项整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狠抓落实。11月26日,市政府组织5个检查组,市政府黄志群副市长亲自带队,对各地、各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责成各地、各部门限期整改,完善提高。12月11日,按照《湖北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验收方案》和责任书要求,由市政府组织对各地、各部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并将各地、各部门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范围,促进全市专项整治目标的完成。

  (三)分类具体抓,按“四分责任”(分类摸底、分层把关、分项定人、分步整改)清查到位。为了使这次专项整治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各地、各部门从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摸底排查入手,做到摸清底数,找准问题,实施分类监管和集中重点整治。市质监局全员上阵,抽调全系统80%的人员,组成21个检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集中20天时间对全市范围内10类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企业和食品生产企业(包括小作坊)进行了全面摸底清查,共清查10类生产企业22家,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5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78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392家(其中证照齐全的562家,只有卫生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的253家,证照全无的577家),全部登记建档。并针对清查发现的12个方面的问题,又组成了14个执法专班,分门别类进行依法整治。对在清查中发现的253家两证不全、577家两证全无的食品小作坊和22家无证生产纯净水的窝点,市政府组织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组成4个专班,分片包干,督促各业主整改完善,补办证照,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市工商局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户逐个登记造册,实行“一户一档”建立食品经营主体“经济户口”4350家,并拨出专款10余万元,印制了进销货台账13000本、七项自律制度贴纸15000份发放到每个食品经营户手中;市卫生局组织开展对小餐饮、建筑工地食堂的专项清查,摸清了底数,使全市1152家餐饮单位、60个建筑工程项目的26个工地食堂、38名从业人员纳入了监管范围。并推行亮牌监管机制,制作了《随州市餐饮行业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公示牌》,将经营场所卫生管理基本要求、卫生监管人员职责、联系方式、投诉电话作为公示内容,发放到每个餐饮单位悬挂。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州办事处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清查备案种植、养殖场和出口食品加工企业18家;市药监局对我市四家药品生产企业的34个品种进行了现场清查,对9种不符合规定药品予以撤消注册。通过开展拉网式的清查摸底,各地、各部门做到了底数明白、问题清楚、整治的重点和目标明确。

  (四)突出重点抓,按照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要求全面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到位。根据全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的整治重点和12个100%的整治目标,我市突出开展了8个方面的重点专项整治行动和一个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

  8个方面重点整治:

  一是由市农业局牵头开展的农产品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84人,检查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经营单位56家,查获劣质肥料1.2吨、假劣饲料1.5吨、兽药0.8吨,对全市蔬菜市场和超市各类蔬菜农残指标进行了抽检10批次400个样,抽检合格率为98%。

  二是由市质监局牵头开展的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和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两个方面的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2604人次,检查生产企业1800家,查处违法案件116起,其中5万元以上大案1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金额87万元,查处无证生产企业30家,查处制假窝点1个,查封生产设备26台,责令停产29家。抽检10类消费品和16类食品212批次,帮扶企业67家。

  三是由市工商局牵头开展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5909人次,检查经营户5490家,查处无照经营户70户,查处制假售假案件118起,广告违法广告6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9个,查获假劣食品4184公斤,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06起,退市食品80公斤,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户全部建立了经营主体档案。

  四是由市卫生局牵头开展的餐饮消费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780人次,检查餐饮单位969家,取缔露天支锅列灶、无固定门面的饮食摊点8处86家,立案查处严重违反《食品卫生法》的餐饮单位27家;检查学校食堂122家,学校周边饮食摊点310家,建筑工地食堂26个,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121家饮食摊点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

  五是由市药监局牵头开展的药品质量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720人次,车辆80台次,检查药品经营单位325个次,检查药品23000批次,下达整改通知书181份,查处销售假冒药品违法案件10起,违规违法出租柜台案件2起。

  六是由市商务局牵头开展的生猪肉品质量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650人次,检查屠宰场、生猪产品加工点、销售点以及单位食堂893家,查处私屠滥宰点11处,取缔私屠滥宰窝点7处,销毁病死肉800公斤。

  七是由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随州办事处牵头开展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检查出口罐头、食用菌、供港、澳蛋品89批次,加贴检验检疫标志达100%,清查备案种植、养殖和出口食品加工企业18家,清查率达100%。

  同时,抓好一个重点区域整治,即:曾都区唐县镇蜜枣生产加工集中地的专项整治。这是国家质检总局挂牌督办的重点区域。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后,我市将其作为整治的重点,市质监局、卫生局、工商局和曾都区政府组成专班,按照引导规范一批、积极帮扶一批、关闭取缔一批目标,制定了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和质量安全卫生规范,并逐户调查,建立质量档案,定人定责,分步实施,集中整治,市政府进行验收。对达标合格的重新核发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坚决关闭取缔。唐县镇蜜枣加工集中地的专项整治得到了省政府督检组、国家质检总局驻湖北工作的充分肯定。

  (五)发动社会抓,坚持舆论正面引导,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到位。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的意义、目标和要求,增强市民参与监督和安全意识。先后在随州日报上刊登了《随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组织举办食品安全监管员、协管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班,向各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专项整治宣传资料15000余份。二是及时宣传报道整治战况,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全市新闻媒体共报道专项整治消息48条,编印专项整治信息16期。三是组织开展活动、畅通监督平台,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监督。9月3日-7日,各有关部门在城区主要路段举办了以“关注食品安全、构造和谐随州”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采取真假商品对比、设立咨询台、投诉举报点、出动宣传车、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市民广泛宣传真假商品识别和食品安全知识。市工商局、质监局分别设立了12315、12365举报投诉电话,及时接处广大市民举报投诉,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誉。

  (六)注重实效抓,把长效机制建设到位

  1、探索和完善地方特色食品“一地一策”的监管模式。一是唐县镇蜜枣加工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农户模式。针对该地加工户多、卫生条件差、工艺装备简陋、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的状况,支持鼓励加工大户项克江投资了30万元,成立随州市丰华宝源食品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等三个大户为龙头,组建了三个蜜枣加工合作社。采取“蜜枣专业合作社+标准+散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由龙头企业统一检验验收,统一包装销售。二是两水豆腐村集中生产模式。曾都区北郊两水六草屋村是闻名随州的豆腐村。为把“豆腐村”做大做强,保证食品安全,我市专门划定土地,将分散的加工户集中起来,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目前,首期建设的20栋厂房、3条街道即将完工。三是洪山罐头协会管理模式。洪山罐头工业园是洪山镇政府专门建设的一个工业园区,为了加强自律,成立了洪山镇罐头食品工业协会。协会经常组织会员企业学习食品安全有关的政策法规,学习外地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和生产工艺技术,有效防止了因恶性竞争而违规降低生产成本、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问题。

  2、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面推行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为载体,以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为手段,构建了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一企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食品安全卫生监管网络,保证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效监管。

  3 、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采取扶优扶强、加强服务、强化监督、实行退出机制等分类监管措施,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宣传信用好企业。目前我市已确定28家企业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有7家企业经推荐评审获得省级“十佳诚信企业”称号。

  4、坚持扶优与治劣相结合,实施源头帮扶机制。一是实施名牌战略,培植精品名牌。2007年,我市又有4家企业的四个产品获“湖北名牌”,累计省名牌数达21个。二是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市质监局、工商局等部门成立专班,重点开展了啤酒、建筑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产品的打假保名优专项行动,为我市名优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60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名优企业权益。三是全力推进标准化工工作。对全市企业的1140个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了普查,对1174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执行标准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修订完善50项食品企业标准,整理基础标准415项,原材料标准429项,产品标准175项,检验方法标准1281项,安全卫生标准253项,包装标准122项,食品标签标识备案122家。制定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18个,完善了我市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示范区1个。

  2008年2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十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将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人造板、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十类产品作为整治重点,我们将按照布署要求,继续深入地抓好整治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重点,狠抓薄弱环节。一方面强化措施,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一方面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加强重点监管规范。全面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消除盲区和死角,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管网络机制。

  (二)提升服务,促进发展。按照“打击、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服务企业的工作,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努力培育品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三)标本兼治,建立长效机制。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辖区监管责任制、质量承诺制,规范小作坊质量承诺书,规范小餐馆卫生条件和索证索票和台账,规范小商店索证索票和台账,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户索证索票和台账。

  (四)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及时曝光典型案件,报道处理结果,大力宣传优质产品、优良品牌、优秀企业,做好扶优治劣、两翼推进的宣传工作。

  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8年3月27日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8次会议通过)

  周均清为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海运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

  肖道荣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

  徐纯清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

  李 文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

  王 迅为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

  张 涛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

  赵 凌为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

  冯春林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刘俊利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揭 祥为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

  马玉树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

  侯晓林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

  邹 勇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

  李海运的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职务;

  胡明水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职务;

  肖道荣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职务;

  李 文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职务;

  张 涛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职务;

  张怀庆的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庭长职务;

  秦和平的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职务;

  叶 军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庭长职务;

  张宗海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副庭长职务;

  徐纯清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裁决庭庭长职务。

  随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8次会议出席、缺席人员名单

  马清明余俊杰程菊华陈德培周世平严新国

  梅行全袁慧敏刘先令王先海朱木清刘自新

  江崇嵩池洪方孙 劲孙继宏李克美李祖刚

  何仁明闵文强张学清陈兴旺罗 毅宫贵国

  费巧云袁伦敏徐 德徐明成彭 枚彭艳琳

  蒋从清程敦怀潘双荣

  向用海刘 斌刘永国陈杰峰

  随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年3月10日随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第29次会议通过)

  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以姓名笔划为序,下同)

  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

  随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2004年3月31日随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彭 勇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

  孔令才市交通局局长职务;

  李冠泉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职务;

  李耀华市水利局局长职务;

  王先海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魏佑清为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

  王先海为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文军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周世平为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周 峰为市商务局局长;

  帅文强为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国银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冯茂东为市水利局局长;

  周亚林为市林业局局长;

  刘先令为市建设委员会主任;

  彭福照为市交通局局长;

  周 静为市教育局局长;

  李雅君为市卫生局局长。

(责任编辑:人大网站管理员)

东疆保税区人力社保局关于防疫期间相关业务

各企事业单位、办事群众:

为切实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和东疆管委会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人社部和市人社局有关通知要求,结合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业务经办实际,现将疫情防控期间有关业务“不见面”办理通知如下。

一、企业备案、就业登记、退工备案(业务咨询电话:、)

企业备案、就业登记、退工备案实行网厅办理或通过人易宝办公软件办理。

二、失业业务(业务咨询电话:、)

企业可将需办理失业金审核人员相关资料发至东疆人力社保局业务专用邮箱(djrsjyw@)的形式办理。

四、相关补贴认定及申请(业务咨询电话:、、、)

企业申请见习基地、孵化基地、大学生认定、大学生创业房租补贴的、吸纳大学生社保岗位补贴,可采取电子邮件报送材料至东疆人力社保局业务专用邮箱(djrsjyw@)。工作人员收到电子邮件后将审核企业有关信息,符合条件的将开具无违规证明,邮寄到企业介绍信中注明的地址,同时将运单号发送至经办人电子邮箱。

七、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备案(业务咨询电话:

企业申请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备案,可进入“天津政务网”—“网上办事大厅”,选择“东疆保税港区”后,选“法人办事”后,选“企业工资集体协议备案”,然后通过上传指定申请材料进行办理。

企业也可以采取邮政EMS或者顺丰快递邮寄报送材料的形式办理。(邮寄地址: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东部配套商务中心A2楼二层,收件人:尚楠,联系电话:。)

(一)单位缴费(业务咨询电话:、)

参保单位可使用中环数字证书(简称Ukey)通过“天津市企业网上业务经办大厅”办理社保业务(包括无变动结算、人员增加、人员减少、核定补缴和有变动结算等业务)

(二)个人缴费(业务咨询电话:、)

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天津人力社保”APP,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在线申报缴费。详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津社会保险”文章《应对疫情,天津社保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

(三)Ukey线上办理(业务咨询电话:)

2月1日将开通Ukey线上办理功能,采取网上受理、线下邮寄的方式,方便办理网申业务。详情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天津社会保险”文章《应对疫情,天津社保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不见面》。

(四)新单位信息完善业务(业务咨询电话:、)

企业可将需办理新单位信息完善业务相关资料发至东疆人力社保局业务专用邮箱(djrsjyw@),也可以采取邮寄报送材料的形式(邮寄方式建议采用中国邮政EMS快递进行邮寄,地址:天津市东疆保税港区东部配套商务中心A2楼二层,收件人:陈连珠,联系电话:)。请各单位合理把握申请时限。

2、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即将到期的或者有其它特殊情况的,请拨打电话、进行备案,并与相关负责人员沟通办理流程。

(八)工伤社保登记、支付(业务咨询电话: )

对人力社保部门已认定工伤的,各区社保分中心将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主动为工伤职工办理工伤登记,不再填报《工伤人员信息采集表》;办理开具住院资格确认书、工伤就医登记、伤残和工亡待遇核定等相关业务需采集有关信息的,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采集,并及时办理;对垫付的工伤医疗费申报材料,可以通过快递方式邮寄至开发区分中心(邮寄地址:天津市开发区第三大街广场东路20号滨海金融街东区E4A,开发区社会保险分中心工伤保险科,电话:)。

(九)社会保险特殊业务

社保中断清欠断缴基数核定以及城乡居民医保人员信息登记或报销等特殊业务,请务必先电话联系或,可采取电话说明情况、窗口后台处理、QQ图片确认、业务处理单后续补(签)章方式进行解决。

九、档案存转(业务咨询电话:、)

天津市内档案转递限邮政EMS方式,外省市档案转递限机要方式。

提供存档身份证号码,通过电话()确认档案是否存放于东疆人才,确认存放后,可按以下程序办理:

1、通过本人电子邮箱将①商调函照片(注明存档人员身份证号码)② 提档承诺书(附件4)发送至东疆人力社保局业务专用邮箱(djrsjyw@)。

2、工作人员收到电子邮件经过审核后,在五个工作日内出具商调函并通过顺丰快递邮寄至个人提供的联系地址。

3、本人持商调函取出档案后可选择邮寄方式将档案寄到东疆人社局(地址: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东疆商务中心A2楼二层,联系电话: )。注:不接收已拆封档案。

(一)其他业务和特殊情况联系电话:、。

(二)东疆人东社局相关业务经办说明和表格等材料下载邮箱:密码:djrsjclxz123。

(三)用人单位或个人在发送电子邮件办理业务时,题目要求为“XXX(企业名称或者个人姓名)+办理业务名称+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罪证明网上审核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