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自交到不发生性状分离怎么判断,是什么意思?亲本F1是Aa,F2是1:2:1,F3把F2中发生性状不要

高中生物孟德尔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总结

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1)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

4)纯合子: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例如:AA aa 5)杂合子: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例如:Aa

二、自由交配与自交的区别

自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又称随机交配;而自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子(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

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又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 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

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自花传粉的植物自交法较简便。例如:豌豆、小麦、水稻。

1.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适用范围: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如下(设等位基因为A、a)

判显隐→搭架子→定基因→求概率

(1)判显隐(判断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

①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杂合体显现的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②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③在未知显/隐性关系的情况下,任何亲子代表现型相同的杂交都无法判断显/隐性。 用以下方法判断出的都为隐性性状

①“无中生有”即双亲都没有而子代表现出的性状;

②“有中生无”即双亲具有相对性状,而全部子代都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③一代个体中约占1/4的性状。

注意:②、③使用时一定要有足够多的子代个体为前提下使用。 (2)搭架子(写出相应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①显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 (不确定先空着,是谓“搭架子”) ②隐性表现型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 ③显性纯合子则基因型为AA(已确定) (3)定基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①隐性纯合突破法

根据分离定律,亲本的一对基因一定分别传给不同的子代;子代的一对基因也一定分别来自两位双亲。所以若子代只要有隐性表现,则亲本一定至少含有一个a。 ②表现比法

A、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亲本组合 AA×AA AA×Aa AA×aa 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 AA AA:Aa=1:1 Aa 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全是显性 全是显性 全是显性 Aa×Aa Aa×aa aa×aa AA Aa:aa=1:1 aa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是隐性 亲本基因型与表现型 AA× 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Aa×Aa 双亲皆为杂合子 Aa×aa 亲本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aa×aa 双亲皆为隐性纯合子 B、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 全是显性 显性:隐性=3:1 显性:隐性=1:1 全是隐性

①概率计算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②计算方法:用分离比直接计算;用配子的概率计算;棋盘法。

1.实质: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①双显性性状(Y R )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Y rr,)yyR )各占3/16,双隐性性状(yyrr)的个体占1/16。

③F2中亲本类型(Y R + yyrr)占10/16,重组类型(Y rr+ yyR )占6/16。 注意: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基因型相同,但计算F2中重组类型所占后代比列的时候,有两种情况:若父本或母本均是“双显”或“双隐”的纯合子,所得F2的表现型中重组类型(3/16Y rr+ 3/16yyR )占6/16;若父本和母本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现”的纯合子,则F2中重组类型所占后代比列为(9/16Y R +1/16 yyrr)占10/16。

3.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将自有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即利用分解组合法解自由组合定律的题,既可以化繁为简,又不易出错,它主要可用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

例1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表现型为 种,类型分别是 ,比例为 ;后代基因型为 种,类型分别是 ,比例为 ;

解析 此题用分解组合法来解的步骤:

第一步:分解并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Aa×aa→有2种表现型 (短,长),比例为1:1;2种基因型(Aa ,aa),比例为1:1 Bb×Bb→有2种表现型 (直,弯),比例为3:1;3种基因型(BB,Bb,bb),比例为1:2:1 Cc×CC→有1种表现型(黑);2种基因型(CC,Cc),比例为1:1

表现型种类为:2×2×1=4(种),类型是:短直黑:短弯黑:长直黑:长弯黑 , 比例为:(1:1)(3:1)=3:1:3:1

二、已知亲代的基因型,求亲代产生的配子种类或概率

例2 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进行减数分裂时可产生 类型的配子,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产生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的几率为______。

解析 设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1)分解:Aa→1/2A,1/2a; Bb→1/2B,1/2b;CC→1C

2)组合: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2×2×1=4种;

例3 设家兔的短毛(A)对长毛(a)、毛直(B)对毛弯(b)、黑色(C)对白色(c)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两兔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组合:后代中表现型为短直白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4×3/4×1/4=9/64

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4=1/16 四、已知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例4 番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二室(M)对多室(m)为显性。一株红果二室番茄与一株红果多室番茄杂交后,F1有3/8红果二室,3/8红果多室,1/8黄果二室,1/8黄果多室。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可知此题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1)

2)组合:根据亲本的表现型把以上结论组合起来,即得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Mm×Yy mm

五、已知子代的表现型比例,推测亲代的基因型

在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学题中,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可以看作为(3:1) (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每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自交;若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可以看作为(3: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对相对性状为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另一对相对性状为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例5 已知鸡冠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决定,有四种类型:胡桃冠(D R )、豌豆冠(D rr)、玫瑰冠(ddR )和单冠(ddrr)。两亲本杂交,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且玫瑰冠鸡占3/8,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解析 1)分解:由子代鸡冠有四种形状,比例为3:3:1:1,可推知单冠(ddrr)占1/8,由玫瑰冠鸡(ddR )占3/8,可推知子代中D :dd=(3+1):(3+1)=1: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Dd×dd;则子代中另一对基因R :rr=3: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

2)组合:根据子代鸡冠形状的比例及分解结果可组合得出亲本基因型为:DdRr×dd Rr。

1、遗传学(Genetics):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通、最基本的两个特征。

2、遗传(heredity):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即生物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以保持物种和生物个体各种特性不变;

3、变异(variation):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

1.1900年( )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达尔文 (2) 孟德尔 (3) 拉马克 (4)魏斯曼

2.通常认为遗传学诞生于( )年。

3.公认遗传学的奠基人是( ):

4.公认细胞遗传学的奠基人是( ):

1. Mendel提出遗传学最基本的两大定律是( )和( )。

(1)分离(2)自由组合

2. Morgan提出遗传学第三定律是( )与( )。

(1)连锁;(2)交换定律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 )、( )、( )和( )

(1)微生物(2)植物(3)动物(4)人类

4.生物进化和新品种形成的三大因素是( )、( )和( )。

(1)变异(2)遗传(3)选择

5、( )年,( )的重新发现,它标志遗传学诞生。

(1)1900(2)孟德尔法则

1、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大小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非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和结构等不同的各种染色体。

2、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所表现的状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的在细胞分裂期的形态结构。

3、直感现象:是花粉(父本)对果实的性状产生影响的现象。

4、胚乳直感、花粉直感:在3n胚乳(或2n花粉)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1.染色体存在于植物细胞的 ( )。

(1)内质网中 (2)细胞核中 (3)核糖体中 (4)叶绿体中

2.蚕豆正常体细胞内有6 对染色体, 其胚乳中染色体数目为 ( )。

3.水稻体细胞2n=24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结果,子细胞染色体数为( )

4.一个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及B和B',在它的生长期间,你预料在体细胞中是下面的哪种组合( )。

5.一个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大孢子,最后形成( )。

(1)四个雌配子 (2)两个雌配子 (3)一个雌配子 (4)三个雌配子

6. 在有丝分裂中, 染色体收缩得最为粗短的时期是 ( )。

(1)间期 (2)早期 (3)中期 (4)后期

7.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过程发生于( )。

(1)后期Ⅱ (2)末期Ⅰ (3)后期Ⅰ (4)前期Ⅱ。

8.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是2n=2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多少条染色单体( )。

9、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小孢子,最后形成( )个雄配子.

10、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不连锁)作母本,去雄后授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其胚乳核的基因型分别为( )。A、Aaabbb B、AAabbb C、 AaaBbb D、AAaBBb

⒈ 填写染色体及连锁群数目:人的n =( ),人的连锁群数目为( ),普通果蝇的2n=( ),普通果蝇的连锁数目为( )。(1)23 (2)23(3)8(4)4

2.玉米体细胞2n=20,其减数分裂形成的小孢子有( )染色体,极核有( )条染色体,胚乳细胞有( )条染色体,果皮细胞有( )条染色体。

(1)10(2)10(3)30(4)20

3.人的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一个人从其父亲那里接受( )性染色体,人的卵细胞中有( )性染色体,人的配子中有( )条染色体。

(1)x或y (2)x (3)23

4、双受精是指一个精核与( )受精结合为( ),一个精核与( )受精结合发育成( )。(1)卵细胞  (2)合子(胚) (3)二个极核 (4)胚乳

5、人的受精卵中有( )条染色体,人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精子和卵子中有( )条染色体。(1)46   (2)46   (3)23 

6、以玉米黄粒的植株给白粒的植株授粉,当代所结子粒即表现父本的黄粒性状,这一现象称(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则称为( )。(1)花粉直感  (2)果实直感

1、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自的遗传学意义?

细胞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每个染色体准确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2)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保持了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细胞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1)雌雄性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并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2)由于染色体重组、分离、交换,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

母细胞染色体一次复制,一次分裂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子细胞的遗传成分与母细胞相同

母细胞染色体一次复制,二次分裂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的一半

子细胞的遗传成分与母细胞不同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3、等位基因与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叫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指一个群体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能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等位基因的总称。

4、一因多效(pleiotropism)与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5、基因互作:基因(间)互作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一个性状,如上位性和下位性或抑制等。

1.分离定律证明, 杂种F1形成配子时, 成对的基因 ( )。

(1)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2)分离, 进入不同配子

(3)不分离, 进入同一配子   (4)不分离, 进入不同配子

2.在人类ABO血型系统中,IAIB基因型表现为AB血型,这种现象称为 ( )

(1)不完全显性 (2)共显性 (3)上位性 (4)完全显性

3、杂种AaBbCc自交,如所有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无连锁关系,基因显性作用完全,则自交后代与亲代杂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是( ):

4、在独立遗传下,杂种AaBbDdEe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占( ): (1)25% (2)1/8 (3)1/16 (4)9/64

5、已知大麦籽粒有壳(N)对无壳(n),有芒(H)对无芒(h)为完全显性。现以有芒、 有壳大麦×无芒、无壳大麦,所得子代有1/2为有芒有壳,1/2为无芒有壳, 则亲本有芒有壳的基因型必为:( )

6、三对基因的杂种Aa、Bb、Cc自交,如果所有座位在常染色体上并不连锁,问纯种后代的比例是多少?( )

7、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配子的组合是( )。

8、某一合子,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它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应该是( )。

9、金鱼草的红色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与之独立的决定窄叶形基因(N)和宽叶形基因(n)为完全显性,则基因型为RrNn的个体自交后代会 产生( ):

(1)1/8粉红色花,窄叶 (2)1/8粉红花,宽叶

(3)3/16白 花,宽叶 (4)3/16红花,宽叶

10. 一个性状受多个基因共同影响, 称之 (3)。

(1) 一因多效 (2)一因一效 (3)多因一效 (4)累加效应

11、己知黑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两个都是黑尿症基因携带者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率是(4)。

12.人类白化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这意味着白化症患者的正常双亲必须(4)。

(1)双亲都是白化症患者 (2)双亲之一是携带者

(3)双亲都是纯合体 (4)双亲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1.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出现,称为( )。如果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 )。

(1)共显性 (2)不完全显性 

2.测交是指将被测个体与( )杂交,由于( )只能产生一种含( )的配子,因而可以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1)隐性纯合体 (2)隐性纯合体 (3)隐性基因

3.牛的毛色遗传为不完全显性,RR为红色、Rr为花斑色、rr为白色,二只花斑牛杂交,预期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如此花斑母牛与白色公牛交配,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在AaBBCC×Aabbcc的杂交后代中,A基因纯合的个体占的比率为( ),基因型有()种。 (1)1/4 (2) 3 

5.基因A、B、C、D表现为独立遗传和完全显性,则a) 由一对基因型为AaBbCcDd植株产生配子ABcd的概率为( )。b) 由一基因型为aaBbCCDD植株产生配子abcd的概率为( )。c) 由杂交组合AaBbCcdd×aaBbCcdd产生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dd的概率为( )。

6.在独立遗传下,杂种AaBbCcDd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部纯合的个体数占( )。

7.a、b、d为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DDⅹaaBBdd)杂交F2代中基因型与F1相同的个体的比例为( )。

8、金鱼草的红花基因(R)对白花基因(r)是不完全显性,另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N使植株表现狭叶形,n表现阔叶形,N对n 是完全显性,基因型RrNn 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 )白花狭叶,( )粉红花阔叶,( )红花阔叶。

(1)3/16  (2)1/8  (3)1/16、

9、番茄红果高秆由显性基因R和H控制,黄果矮秆则决定其隐性等位基因。2个基因为独立遗传,一杂合的高秆红果植株同黄果矮秆植株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为( )。

10、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当,确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叫( )。不同位置的基因叫( )。同一基因的多个突变基因叫做( )。

(1)等位基因    (2)非等位基因  (3)复等位基因

(1)父本(或雄性);(2)母本(或雌性);(3)自交;(4)杂交;(5)亲代;(6)子一代;(7)子二代

1、两个品种杂交,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B为独立遗传,最终要选出稳定的AAbb新品种,你如何作?

AABB和aabb杂交得到F1,自交得到F2,所需的表现型就会出现3/16,选择自花授粉到F3代,未发生分离的就是AAbb新品种株系。

2、蕃茄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分别选用红果和黄果作亲本进行杂交,后代出现了 不同比例的表现型,请注明下列杂交组合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1)红果×红果→3红果:1黄果 (2)红果×黄果→1红果 (3)红果×黄果→1红果:1黄果

3、金鱼草和虞美人的红花(R)对白花(r)为不完全显性。基因R和r互相作用产生粉红色花。指示下列杂交后代的花色。 (1) Rr×Rr; (2) RR×Rr; (3) rr×RR; (4) Rr×rr。

4、水稻中有芒对无芒是显性,抗稻瘟病是显性,它们的控制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且都是单基因控制,现以有芒抗病的纯合品种和无芒感病的纯合品种杂交,希望得到稳定的无芒抗病品系,问:

(1) 所需的表现型在第几代开始出现?占多大比例?到第几代才能予以肯定?

(2) 希望在F3获得10个无芒抗病的稳定株系, F2最少应种多少株?F2最少应选多少株?

(1)、F2出现,占3/16,F3才能予以肯定。

(2)、F2最少应种160株,F2最少应选30株。

5、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C—R—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根据结果分别写出下列有色籽粒亲本的基因型:(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6、已知某一自花授粉植物中,红色果实对黄色是显性,双子房果实对多子房果实是显性,高蔓对矮蔓是显性,现有两个纯种品系红色、双子房、矮蔓和黄色、多子房、高蔓。如何培育出一种新的纯种品系:黄色、双子房、高蔓?写出杂交组合模式。

该植物属于自花授粉植物,育种时杂交应最好选择自交方式选择。假设红色由R表示;黄色由r表示,双子房为L,多子房为l;高蔓为T,矮蔓为t则

F1 RrLlTt F2(从中选出表现型为黄色、双子房果实高杆植株自交) F3中没发生性状分离的是纯种品系:黄色、双子房果实高杆植株。

第三章连锁遗传和性遗传

1、连锁遗传:指在同一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连接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2、性连锁(sex linkage):指性染色体(x,z)上非同源部分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伴性遗传

3、连锁群(linkage group):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

4、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产生的重组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5、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6、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而影响的现象

7、限性遗传:是指不论性状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或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只在一个性别中表现的现象。

1、玉米某植株的性母C在减数分裂时,如果有20%的性母C在某两基因间发生了一个交叉,则减数分裂结束后形成的重组型配子与亲本型配子的比例分别为( 3 )

2、A和B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14%,现有 AaBb杂种,试问产生Ab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 (2)

4. 在相引组中, F2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 (4)。

(1)少 (2) 相等 (3)相近 (4) 多

5、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 (4)

6、在ABC/abc × abc/abc杂交后代中出现比例最少的类型是 abC/abc和ABc/abc,据此可确定这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正确次序为(2):

7、在果蝇中,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纯合的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交配,在它们的子代中可期望出现这样的后代(1) :

(1)♀红,♂红 (2)♀红,♂白(3)♀白,♂红(4)♀白,♂白

8、一色盲女人与一正常男人结婚, 其子女表现为 (1)。

(1)女孩全正常, 男孩全色盲 (2)女孩全色盲, 男孩全正常

(3)女孩一半色盲, 男孩全正常 (4)女孩全正常, 男孩一半色盲

9、两个正常夫妇生下一个色盲的儿子。儿子色盲基因是从双亲的哪一个传来的?(2)

(1)父亲 (2)母亲 (3)父母各1/2 (4)父或母任一方

10、有角的公羊与无角的母羊交配,F1代中母羊都无角,公羊都有角,使F1中公羊与母羊交配,得到的F2代中,公羊3/4有角:1/4无角,母羊3/4无角: 1/4有角,这一现象属于( 4)遗传。

(1)伴性遗传 (2)限性遗传 (3)母性遗传 (4)从性遗传

1、在同一个连锁群内任意两个基因之间交换值与这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基因间距离越大,其交换值也就愈( );反之,距离越小,则其交换值也就愈( ),但最大不会超过( ),最小不会小于( )。

(1)大  (2)小 (3)50﹪ (4)0﹪

2、在老鼠的A和B位点间有24%互换,为检查这两个位点间的交叉记录了150个初级卵母细胞,在这两个基因间期望这些细胞有( )个会形成交叉。 (1)72

3、表型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能生下表型( )的儿子和表型( )的女儿。并且可知儿子的基因型为( ),女儿的基因型为( )。

(1)色盲   (2)正常  (3)XcY  (4)X+Xc

4、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由此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为( )和( )。

(1)X+Xc 母  (2)X+Y 父

5、蝗虫的性别决定是XO类型,发现一只蝗虫的体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这只蝗虫的性别是( )性,与这只蝗虫性别相反的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 )。

(1)雄性 (2)24

6、有角的公羊与无角的母羊交配,F1代中母羊都无角,公羊都有角,使F1中公羊与母羊交配,得到的F2代中,公羊3/4有角:1/4无角,母羊3/4无角: 1/4有角,这一现象属于( )遗传,是由( )对基因控制的。

(1)从性 (2)1对

四、综合分析或计算题:

1、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这3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结果如下:+++73 ,++s 348,+p+2,+ps 96,o++110,o+s2,o p+306,ops,63。

这3个基因在第2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这些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符合系数是多少?

(1) ++s和op+为亲本型,+p+和o+s为双交换型,o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基因o的位置位于p和s之间,即3个基因的顺序为:pos

测交后代个体数 改写基因型 个体数 类型和交换

(2) o与s之间的重组率为

2、玉米种子的有色(C)与无色(c),非蜡质(Wx)和蜡质(wx)胚乳,饱满(Sh)与皱粒(sh)是三对等位基因,用三隐性个体与这三个基因均杂合的植株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和数量如下:

无色非蜡质皱粒 84 无色非蜡质饱满 974

无色蜡质饱满 2349 无色蜡质皱粒 20

有色蜡质皱粒 951 有色蜡质饱满 99

有色非蜡质皱粒 2216 有色非蜡质饱满 15

(1)确定这三个基因是否连锁。

(2)假定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连锁,绘制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程度如何?

(1)这3个基因是连锁的。

C和Sh之间的重组率为

Sh和Wx之间的重组率为

(4)理论双交换率为 ,大于实际双交换率,存在干扰。符合系数,干扰系数=

3、在番茄中,圆形果(O)对长形果(o)是显性,单一花序(S)对复状花序(s)是显性。这两个基因是连锁的,重组率为10%。今以一纯合圆形单一花序植株与长形复状花序植株杂交,问(1)写出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产生的F2有哪些表现型?(2)如果希望得到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10株,F2应至少种多少株?(3)所希望得到的类型第几代会出现?到第几代才能肯定获得?(4)假定这两对基因不连锁,则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ooss)在F2中的比例是多少?F2至少要种多少株才能得到10株长形果

(1)F1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45%OS; 5%Os;5%oS; 45%os(类型及比例各占一半),F2的表现型分别为:圆形果单一花序、圆形果复状花序、长型果单一花序、长型果复状花序。

(2)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ooss)在F2中的比例为45%×45%=20.25%,要想得到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10株,F2应至少种10÷20.25%=50株。

(4)假定这两对基因不连锁,则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ooss)在F2中的比例为1/16,要想得到长形果、复状花序的植株10株,F2应至少种10÷1/16=160株

4、一个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与一个正常男人婚配,预期其子女的 类型及比率如何?

父亲为色盲的正常女人的基因型为X+Xc,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X+Y,他们婚配,其子女的情况如下:

即在他们的子女中,女儿都表现正常,但有一半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儿子有一半表现正常,一半为色盲。

5、一个男子的外祖母是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他的母亲是色盲,父亲正常,问(1)写出该男子及其姊妹的基因型;他和他姊妹的辨色能力如何?(2)推导该男子的祖亲和双亲的基因型。(3)如果他和基因型与他的姊妹相同的女子结婚,推算其所生是子女辨色能力及出现的频率?

(1)该男子的基因型为:XCY;其姊妹的基因型为:X+XC。该男子患色盲, 他姊妹表现正常。

(2)外祖母的基因型:X+XC;外祖父的基因型:XCY ;母亲的基因型:XC XC ;父亲的基因型:X+Y

(3)子女中50%色盲,50%色觉正常

第四章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

1、缺失指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丢失了

2、易位: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3、染色体组是指二倍体生 物配子所具有的全部染 色体。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连锁基因,缺少任何一条都会造成不育或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4、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座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多倍体:具有三套和三倍以上的一倍体数的整倍体称为多倍体

1、造成假显性现象的是下列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学效应(1)。

(1) 缺失 (2)重复 (3)倒位 (3)易位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和重复在染色体配对中都形成环(瘤),但这两种变异 形成的环所涉及的染色体是不同的,其中缺失环涉及 (3) 。

(1)缺失染色体 (2)部分重复染色体

(3)正常染色体 (4)缺失和正常染色体交换

3、易位是由于两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断错接形成的,这两条染色体是(4):

(1)姊妹染色单体(2)非姊妹染色单体(3)同源染色体(4)非同源染色体

4、缺体在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生物中最易存在(3):

(1)单倍体 (2)二倍体 (3)多倍体 (4)单体

5. 染色体重复可带来基因的(1)。

(1)剂量效应 (2)互作效应 (3)突变 (4)重组

6.易位杂合体最显著的效应是(3)。

(1)改变基因的数目 (2)保持原有基因序列 (3)半不育 (4)全不育

(1)同源多倍体 (2)同源异源多倍体 (3)超倍体 (4)异源多倍体

8、一种2n=20的植株与一种有亲缘关系2n=22的植株杂交,加倍产生了一个双二倍体,这个双二倍体将有多少染色体?(1)

9、二倍体中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染色体称(1)。 

(1)染色体组 (2)单倍体 (3)二倍体 (4)多倍体

10、 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单价体, 所以(1)。

(1)高度不育 (2)绝对不育 (3)一般不育 (4)可育

11、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3):

(1)促进染色体分离 (2)促进着丝粒分离

(3)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4)促进细胞质分离

12、基因突变的多向性产生(2)。

(1)等位基因 (2)复等位基因 (3)显性基因 (4)互作基因

13、基因突变的遗传基础是(3)

(1)性状表现型的改变 (2)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3)遗传物质的化学变化 (4)环境的改变

14、经放射照射,下列个体哪种损伤可能最大?(1)

(1)单倍体 (2)二倍体 (3)多倍体 (4)同源多倍体

15、根据基因突变的可逆性,A可以变成a,a可以变成A。如果A→a的突变率为U,a的突变率为V,则在多数情况下是(2 )。

16、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特点是(1)

(1)都能产生新基因 (2)都能产生新基因型

(3)都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4)在显微镜下均可见

17、水稻和小麦是不同的物种,但都具有高杆、矮杆,紫色花药和白色花药等性状,这是由于基因突变的(2)特征决定的。

(1)重演性 (2)平行性 (3)多方向性 (4) 有利性

18、突变引起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微生物,它原可在基本培养基上生活,但发生突变后变成必须补加某种氨基酸才能生长。这种突变引起的表型改变属于( 2 )。

(1) 形态突变型(2) 生化突变型 (3)致死突变型(4)条件致死突变型

1、基因的表现型因其所在位置不同而不同的现象称( ),因基因出现的次数不同而不同现象称( )。

(1)位置效应 (2)剂量效应

2、A、B、C代表不同的染色体,写出下列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的染色体组成,同源三倍体为( ),三体为( ),缺体为( ),单体为( ),单倍体为( ),四体为( )。(C变异)

3、以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可以诱导产生多倍体,其作用原理在于秋水仙素可以( )。

(1)破坏纺缍丝的形成

4、正常果蝇的每条X染色体上,都有一个16区A段,若每条都增加了一个该区段,果蝇表现棒眼,若其中一条增加了这样的两个区段,另一条为正常时,表现为加倍棒眼,这是由于( )效应。

(1)突变的重演性;(2)突变的可逆性;(3)突变的多方向性;(4)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5)突变的平行性

2、为什么说基因突变大多是有害的?

因为每个物种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的机制都是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形成的,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协调的状态。决定物种生物状态的遗传体系,也处于一种平衡协调的状态。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机体的平衡状态也就会被打破个体正常生理代谢受到影响势必会影响其生活力或生殖能力。

3、单倍体有哪些主要遗传特征,在遗传育种中有什么利用价值?

(1)单倍体高度不育。

(2)在育种中作用:①加速基因的纯合进度;②研究基因的性质和作用;③用于基因定位的研究;④研究染色体之间的同源关系;⑤离体诱导非整倍体

第五章数量性状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1、数量性状: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质量性状。

2、遗传率(遗传力):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

3、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 inheritance):在F2或以后世代中,由于基因重组而在某种性状上出现超越亲本的个体的现象。或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其后代在某一性状上超过其亲本的现象。其原因是控制某性状(如熟期)的一些基因分散位于两个不同的亲本中,杂交后的后代中集中了双亲的显性(增效)或隐性(基础)基因,从而表现出比双亲更早或更迟的超亲遗传。

4、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即两个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5、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之一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1、最深红粒的小麦和白粒小麦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红粒,F2中大约有1/64(如果是1/16呢?)为白粒,其余为由深至浅的红色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 2 )

(1)4对 (2)3对 (3)2对 (4)1对

2、下面是对数量性状特点的几点描述,其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4 )。

(1)界限不分明,不易分类,表现连续变异

(2)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异

(3)受许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个基因的单独作用较小

(4)也受遗传的制约,但本质上与孟德尔式遗传完全不同

3、估算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是(1)

(1)加性方差值; (2)显性方差值;

(3)遗传方差值; (4)环境方差值。

4、经测定,某作物株高性状VA=4,VD=2,VI=1,VE=3,则该作物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 (3)

5、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3)

(1)自交代数有关 (2)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3)与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4)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无关

6、以AA×aa得到F1,以F1×AA这种方式称为(3):

(1)自交 (2)测交 (3)回交 (4) 随机交配

7、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3)

(1)近亲结婚的后代必患遗传病

(2)近亲结婚是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

(3)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会增加

(4) 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1、根据生物性状表现的性质和特点,我们把生物的性状分成两大类。一类叫( ),它是由( )所控制的;另一类称( ),它是由( )所决定。

(1)质量性状 (2)主基因   (3)数量性状  (4)微效多基因

2.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重愈大,求得的遗传率数值愈( ),说明这个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

(1)大  (2)较小

3.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 )控制的,由于基因数量( ),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 ),所以不能把它们个别的作用区别开来。

(1)多基因  (2)多  (3)微小

4.狭义遗传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数。

(1)加性方差  (2)总方差

5.二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以累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这两个纯合子杂交,F1高度为( ) cm,在F2代中株高表现40cm的基因型有( )等三种,F2中株高40cm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6.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基因型方差可进一步分解为( )、( )和( )三个组成部分,其中( )方差是可以固定的遗传变量。

(1)加性方差  (2)显性方差  (3)上位性方差  (4)加性方差

7、F2优势衰退是由于( )。

(1)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8、由于( ),F2表现衰退现象,并且两个亲本的纯合程度愈( ),性状差异愈( ),F1表现的杂种优势愈( ),其F2表现衰退现象也愈明显。

(1)分离和重组 (2)高 (3)大  (4)大

9、广义遗传力是指 ( )占( )的百分数。

(1)遗传方差  (2)总方差

第一,数量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第二,数量性状一般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第三,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表达,在不同环境下基因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①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服从孟德尔规律

②个基因的效应微小且相等

③各对等位基因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表现为增效或减效作用

④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3、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Bb,以累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纯合子aabb高30cm,问:(1)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F1高度如何?(2)在F1×F1杂交后,F2中什么样的基因型表现为40cm高度? (3)F2中株高为50cm、30cm的植株的比例各占多少?(1)因为各基因以累加效应决定株高,因此AABB高50cm,A、B的作用分别为50/4=12.5cm,同理a、b的作用分别为30/4=7.5cm,所以两个纯合子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其高度为12.5×2+7.5×2=40cm。

2)F1×F1杂交后,F2中具有2个显性基因、2个隐性基因的植株表现为40cm高度,即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植株表现为40cm。(3)F2中株高为50cm的基因型为AABB,30cm的植株的表现型为aabb,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4×1/4=1/16;1/4×1/4=1/16

4、一个早熟小麦品种与一个晚熟品种杂交,先后获得F1、F2、B1、B2的种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得到各世代的表现型方差为:Vp1=7、Vp2=5、VF1=6、VF2=30、VB1=21、VB2=19,试估计该性状的(1)环境方差;(2)广义遗传率;(3)狭义遗传率;(4)加性方差。

5、(1)F2杂种优势衰退的原因.(2)为什么在生产上不利用杂种F2代?

(1)因为根据遗传的基本规律,F2群体内必将出现性状的分离和重组(2)F2与F1相比较,生活势、生活力、抗逆性和产量等方面都显著地表现下降,即所谓衰退现象。F1优势愈大,品种间杂种F2表现衰退现象愈明显。所以在生产上不利用杂种F2代。

1、接合:是指原核生物中遗传物质从供体转移到受体的过程。

2、转导:指原核生物中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

3、Hfr菌: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4、F-菌株与F+菌株:F-未携带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作为受体。F+菌株:包含一个游离状态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1)接合 (2)转染 (3)性导 (4)转导

2、以下哪一类型的细菌遗传交换,必需以直接的细胞与细胞的接触为前提?( 2 )

(1) 转化 (2)接合 (3) 转导 (3) 以上所有

3、将F+菌株和F-菌株杂交,Hfr菌株与F-菌株杂交,F’菌株与F-菌株杂交,受体菌F-菌株经过三种杂交后,分别可转变为( 1 )菌株

4、为了确定T4噬菌体的h和r位点间的重组率,利用大量的h+r-和h-r+噬菌体对大肠杆菌进行复感染,收集裂解液,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是:h+r+2000; h+r-3000; h-r+ 3000;h- r-2000,这些资料说明两位点间的重组率是(2)。

1、在E.Coli中,含有游离F因子的菌株称为( )菌株,不含F因子的菌株称为( )菌株,F因子与细菌染色体整合在一起的菌株称为( )菌株。

2、细菌之间遗传物质转移主要方式有( )( )( )

①接合 ②转化 ③ 转导

3、在原核生物中,( )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转换到受体的过程;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 );。

1、细胞质遗传: 由细胞质内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又称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体(性)遗传等。

2、母性影响: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或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3、植物雄性不育: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形成有功能的正常花粉;而其雌蕊却是正常的,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1、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若♀绿色×♂花斑;♀白色×♂花斑;♀花斑×♂白色呢),其后代表现为(4)

(1)绿色; (2)白色; (3)花斑; (4)绿色,白色,花斑。

2、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若是不育系?保持系呢?)基因型为(4)

3、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3):

(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离

4、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2):

(1)全不育 (2)一半可育 (3)全可育 (4)穗上分离

5、在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中,S(rr)♀×N(rr)♂交配,后代基因型及育性为( 4 )

(1)N(rr),雄性可育 (2)N(rr),雄性不育

(3)S(rr),雄性可育 (4)S(rr),雄性不育

1、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是属于( )的遗传现象。

2、草履虫放毒型的稳定遗传必须有( )和( )同时存在,而草履虫素则是由( )产生的。

①核基因K ②卡巴粒 ③卡巴粒

3、由核基因控制的植物雄性不育性,用经典遗传学方法一般难以得到它的( )。

4、设N和S分别代表细胞质可育和不育基因,R和r分别代表细胞核可育和不育基因,则不育系基因型为( ),恢复系为( )或( ),保持系为( )。

1、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1)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故又称母体遗传。

(2)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的。杂交后一般不表现一定的比例。

(3)通过连续回交能将母本的核基因几乎全部换掉,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4)由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

2、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有何不同?

相同点: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子代的性状都受母本性状的影响。

不同点:(1)细胞质性状的遗传表型是稳定的,受细胞质基因控制。

(2)母性影响的性状受核基因控制,有持久性的,也有短暂性的。

1、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互相交配,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代代相传的群体;最大孟德尔群体是一个物种。

2、基因频率:在一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比例。

3、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位点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4、平衡群体:在生物个体随机交配,且没有突变,选择等情况下,群体的基因频率世代保持不变,这样的一个群体称为平衡群体.

1、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无突变、选择等情况下,遵循(2)而保持各代不变。 、

(1)孟德尔定律 (2)哈德-魏伯格定律(3)连锁定律 (4)中心法则

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是在(3)中,交配一代后情况下能够实现。

(1)自花授粉群体 (2)回交后代群体(3)随机交配群体(4)自由交配群体

3、下列群体中哪一个处于遗传平衡中(1)

4、亲代传给子代的是 (3)

(1)基因型 (2)表现型 (3)基因 (4)性状

5、由等位基因A-a组成的遗传平衡群体,A基因频率为0.8,那么Aa基因型频率为 (3)

6、在一个随机交配群 ,基因频率为A=0.2,a=0.8,如随机交配一代,则产生的 新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为(2):

7、在人群中,色盲男人占全部男人的7%,问人群中色盲基因型频率为(2):

1、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为( ),白花基因的频率为( ),群体中基因型RR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基因型rr的频率为( )。

2、人类的MN血型由LM和LN这一基因控制,共显性遗传。在某城市随机抽样调查1800人的MN血型分布状况,结果如下:M型420人,MN型672人,N型708人。在该人群中,LM基因的频率为( ),LN基因的频率为( )。

3、在一个金鱼草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有16%的植株是隐性白花个体,该群体中显性红花纯合体的比例为( ),粉红色杂合体的比例为( )。(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

4、对某个地区的猪群调查,发现在群体中有19%的白猪,这表明该地区的猪群中的白毛基因频率约为( ),黑毛基因的频率为( )。(白毛对黑毛是完全显性)

5、MN血型由一对共显性基因决定(L(M)和L(N)),对两奈丰岛的430名具督因人的调查结果为:M型238人,MN型156人,N型36人,据此可知等位基因L(M)的频率为( )和L(N)的频率为( ),如果L(N)的频率为0.3,预计在1000个人中MN血型的人有( )。

6、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有( )、( )、( )和( )。

①选择 ②突变 ③迁移 ④漂变

简述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要点

(1)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如果没有改变基因频率因素的干扰,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将保持不变。这样的群体称为平衡的孟德尔群体。(2)在任何一个大群体内,不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经过一代随机交配,这个群体就可以达到平衡。(3)群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R=q2

2、有哪些因素影响群体遗传平衡?

在自然界和栽培条件下,有着许多可以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这些因素都是促使生物发生进化的原因,其中突变(频发突变)和选择(自然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3、人类的MN血型由LM和LN这一等位基因控制,共显性遗传。在某城市随机抽样调查1000人的MN血型分布状况,结果如下:M型244人,MN型369人,N型387人。根据调查结果估算(1)该城市人群中3种血型的频率。(2)该人群中等位基因LM和LN的频率。(3)如果群体中LN频率的频率为0.6,预计1000人中这3种血型分别有多少人?

4、在一个遗传平衡的植物群体中,红花植株占51%,已知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计算(1)该群体中红花基因的频率;(2)白花基因的频率;(3)分别计算群体中基因型RR、Rr、rr的频率。

(1)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因此群体中白花植株为1-51%=49%;白花的基因型为rr,因此白花基因r的频率为0.7;红花基因R的频率为1-0.7=0.3.(2)0.7;(3)RR的频率=0.3×0.3=0.09;Rr的频率=0.42;rr的频率=0.49

5、在一个金鱼草随机交配的平衡群体中,有16%的植株是隐性白花个体,算出该群体中显性红花纯合体的比例及粉红色杂合体的比例。(红色基因对白色基因是不完全显性)

假设红色基因为R,白色基因为r,而R对r为不完全显性,因此,群体中16%的植株是隐性白花个体的基因型为rr,则r基因的频率=0.4;而R基因的频率为0.6。因此群体中显性红花纯合体的比例为36%,粉红色杂合体的比例48%。

吉林省辽源市五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1次 整体难度: 一般 考查范围: 遗传与进化、分子与细胞

A.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正在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更新:组卷:214引用[27]

更新:组卷:559引用[10]

A.BC 段形成的原因是 DNA 复制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CD 段
C.DE 段的变化是着丝粒分裂所致
D.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不符合该变化曲线
A.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核 DNA 分子数目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 DNA 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核 DNA 分子数目相同
D.同一生物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的组成可能不同

6. 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解离液浸泡根尖可使分生区细胞分散便于观察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8. 图 1 为某动物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 2 中细胞类型是依据该动物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 1 细胞中能观察到8 条染色体,它属于图 2 中类型 a 的细胞
B.类型 c 细胞只能出现在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C.类型 e 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若取自精巢, 那么该细胞是精细胞
D.在图 2 的 5 种细胞类型中,存在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b、d

9.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中①、②表示染色体,a、b、c、d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可存在于a与b中,但不存在于c与d中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与②分离移向两极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会同时存在2条X染色体
D.若a与c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b与d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更新:组卷:755引用[17]

11. 如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 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戊→乙的过程中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丁只能代表有丝分裂过程,甲和乙只能代表减数分裂过程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他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
B.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核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

更新:组卷:145引用[18]

13. 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染色体片段,人体细胞中的13、14、15、21和22号染色体为有随体染色体,其余为无随体染色体。不考虑任何变异,下列关于人类精子形成过程中的随体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精原细胞中的随体在其减数分裂间期随染色体复制而复制
B.随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次级精母细胞中的随体数量在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时加倍
D.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精子中含有5条有随体染色体

14. 有关显微镜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蚕豆花做实验,选择雄蕊做实验材料比选择雌蕊更恰当
B.用蝗虫精巢做实验材料,可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细胞分裂图像
C.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实验材料染色
D.因观察材料较少,性母细胞较小,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同源染色体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受精时,雌雄配子相互识别和相互融合的原理不同
D.受精前卵细胞代谢异常活跃,受精后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

16. 下表甲到丁过程表示的是从一个精原细胞开始的连续生理过程,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的相关描述,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甲过程中若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 4 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殖细胞
B.乙过程中执行细胞膜的功能时不需要受体参与
C.丙过程中无四分体出现
D.丁过程中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在变化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都进行不均等的胞质分裂
C.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 条X染色体
D.形成 10 个受精卵,至少需要 10 个精原细胞和10个卵原细胞

18.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相关叙述

A.测交可用于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
B.自交可用于判断某显性性状的豌豆基因型
C.测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D.自交可用于提高豌豆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19. 家兔的毛色黑(A)对褐(a)为显性。下列关于判断一只黑毛公兔基因型的方法及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用一只纯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B.用一只杂合黑毛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C.用多只褐毛雌兔与之交配,若子代全为黑毛兔,则其基因型为AA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若细胞中只有A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

更新:组卷:442引用[13]

A.选用自花受粉的豌豆作实验材料
B.首先只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
C.从豌豆的全部相对性状进行综合性分析入手
D.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A.全是雄配子,或全是雌配子
B.雌配子Aa,雄配子Aa
C.雄配子A:a=1:1,雌配子A:a=1:1
D.雄配子数量与雌配子数量大致相等

更新:组卷:658引用[10]

A.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是若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表现,且比例接近 1∶1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D.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A.通过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可以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科学性
B.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根据F1与隐性类型杂交所得后代的相对性状反向推知的
C.之所以选择隐性类型与F1测交,是因为这样可以使F1中所有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都能表现出来
D.测交时,对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类型无特殊要求
A.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B.白花×白花→全为白花
C.红花×白花→红花:白花=1:1 D.红花×红花→红花:白花=3:1

26. 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开紫花,子一代自交,所得子二代中红花:紫花:白花=1:2: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无法判断花色的显隐性关系

27. 某常染色体遗传病,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2/3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族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       

28. 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乙、丁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小球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每个容器中小球数量均为12个,如表所示.进行下列三种操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容器中小球的种类及个数

①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②从丙、丁中各随机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重复100次
③从甲或丙中随机取一个球并记录字母,重复100次。

A.每次选取小球并记录后都要放回原容器后再重复下一次选取
B.操作①可以模拟子一代产生配子并随机结合的过程
C.操作②由于代表雌雄配子的小球数目不相等,因而结果不准确
D.①②重复100次实验后,理论上出现Ee、ff组合分别是50次、25次

29. 玉米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分别受A和a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且两者数量之比是1∶1,先自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中的高茎个体自由交配,子二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约为(       

30. 食物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31. 金鱼草为两性植物,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色花,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色花:白花=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鱼草花色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
B.金鱼草白花和红花表现为共显性
C.根据杂交实验推测白色为显性性状
D.若让F2的白花植株和粉红色花植株随机交配,F3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4

33.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将纯种糯性玉米与纯种非糯性玉米混种的某试验田中,非糯性玉米的果穗上所结籽粒既有糯性又有非糯性,糯性玉米的果穗上所结籽粒全部是糯性,根据以上信息不能推理得到的是(       

A.玉米植株的传粉方式
B.糯性与非糯性的显隐性关系
C.该试验田收获籽粒的基因型种类
D.该试验田收获的糯性与非糯性籽粒的比例

34. 下列现象中未体现性状分离的是(  )

A.黑色长毛兔与白色长毛兔交配,后代出现比例相等的黑色长毛兔和白色长毛兔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某二倍体生物的某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条件下,让一对具有该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获得F1,由F1自交获得F2。假设没有任何变异发生,下列对杂交结果的推测,一定与实际杂交结果相符的是(       

A.F1的表现型与某个亲本的一定相同
B.F1中的个体都为杂合子
C.F2不一定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F2的表现型之比为3:1

36. 某生物种群中,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以该生物群体中显性个体为亲本,进行自由交配后,子代中显性 ∶隐性=120∶1 (该性状受一对等位遗传因子控制),则该生物群体亲本中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1自交产生的F2的表现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③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
B.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
C.F2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5∶3
D.P中白果的基因型是aa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代仍然都是杂合子
C.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39. 菜豆是一年生植物。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存在且自花授粉,三年后,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40.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

A.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更新:组卷:364引用[75]

A.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会越来越小
B.Aa的玉米连续自然种植,子代中Aa的概率先减少后不变
C.Aa的玉米连续自交N代和随机交配N代,二者子代产生配子A的概率不同
D.Aa的豌豆连续自然种植,每代都淘汰aa,则Fn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n-1)/(2n+1)

42. 有一对夫妇怀疑护士在给婴儿洗澡时抱错了孩子。医生询问了夫妇的血型后,断定孩子抱错了,因为孩子是O型血。这对夫妇的血型

A.若该图表示减 I 过程中核 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 a=8
B.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 a=8
C.若着丝粒分裂发生在 E 点之后(不含 E 点),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D.若 CD 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44. 如图为某二倍体(2n)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不同阶段(不连续)单个细胞的核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和丙→甲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交叉互换可发生在戊时期,DNA 复制可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45. 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
②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开
③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④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A.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则F3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8∶1
B.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灰身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5∶1
C.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果蝇进行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3∶1
D.若F2中黑身果蝇不除去,让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则F3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8∶5

A.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C.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D.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更新:组卷:101引用[85]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④F2中不同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成对的遗传因子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遗传因子表达的机会相等

更新:组卷:324引用[10]

49. 某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以下两组实验对该植株的花色、茎色的遗传方式进行了探究:

第一组: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先后进行D、E、F三个实验

A.花色遗传中白花为隐性性状,茎秆遗传中绿茎为显性性状
B.由B组结果可知,该组亲本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1/3
C.将B组亲本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红花:白花=11:1
D.若F组绿茎植株未死亡,连续自交3代,子代中显性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9:7

50. 绵羊种群中,有角与无角由基因 H、h控制。HH 表现为有角,hh表现为无角,而雄性中Hh表现为有角,雌性中Hh表现为无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子代公羊均为有角,则至少有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HH
B.若子代母羊均为无角,则至少有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hh
C.有角母羊与无角公羊杂交,子代中有角个体:无角个体=1:1
D.有角母羊与无角公羊杂交,子代中公羊有角的概率为50%

51. 下列甲、乙、丙、丁图分别是遗传因子组成为 AaBB 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

(2)图甲中细胞①所处的分裂时期处于图乙

段,图甲中,处于图乙 HI 阶段的是

(填数字)。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

(3)图丙 a、b、c 中表示 DNA 分子的是

,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

,图丙中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

52. 图一和图二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分裂图像及染色体数目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中细胞均来自该动物的一个器官,此器官是

,判断的依据是图一中的

图细胞的变化特征,该细胞名称是

(2)若图二中 a 点表示一次分裂完成,b 点表示完成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则

段代表一个细胞周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

段(填“ek” “en”或“eo”)
(3)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分裂,造成减半的原因是

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4)请描述甲图细胞发生的变化

53. 下图表示某一类由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遗传病受遗传因子 A/a 控制),若该地区人群中每 100 人中有 1 人为该病患者,据图回答:
(1)根据家系图判断,该病是由

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
(2)Ⅲ-5 的遗传因子与Ⅲ-1 的遗传因子

(填相同或不相同),它与Ⅳ-1 的遗传因子相同的概率为

(3)若Ⅳ-1 与一个患有该病的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为

(4)若Ⅲ-4 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性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

;已知这对夫妇已经生下了一个正常孩子,则该小孩是纯合子的概率

; 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携带者的概率

54. 果蝇的黑体(v)与灰体(V)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的果蝇都是黑体,现有一只用含有该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体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

(3)通过观察子代果蝇性状,推断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

,则待测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VV;

更新:组卷:1475引用[9]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减数分裂概念、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精子的形成过程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
细胞的分化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用测交的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性状与相对性状  纯合子与杂合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有丝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的物质的变化规律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规律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分离定律综合问题分析(异常现象分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纯合子与杂合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综合
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定及应用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伴性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