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飘零七先知海上舟打一数字字

历史上的孔子,曾被困于陈蔡,电影上的孔子,被困在了平庸的镜框之中。

作为电影,《孔子》是一部过于保守的作品,看了开场的五分钟,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摄影、剪辑,一切都那么平平无奇。那个覆倒又立起的欹器仿佛是全片一个隐喻,告诉我们藏在这个貌似古奥的作品后面的,是多么可怕的直白。

《孔子》再次提出了一个恒久的问题:如何在银幕上表现我们的文化英雄?

一部英雄的传记电影,可以有很多种办法来塑造伟人的高大形象,其中最笨的一种,就是让伟人自己出来告诉大家,他有多么伟大。不幸的是,《孔子》恰恰就是这个思路。

片中的孔子几乎成了一架复读格言的机器,而往往是格言警句还没念完,甚至还没开始,赵季平的交响乐就已经急不可待地提醒大家“立正,格言来了”!有心人可以注意一下“格言加交响乐”这种招数在片中被重复了多少次,要不是周润发老到的台词功底,保不齐会笑场。发哥伟岸的身形和炯炯的目光,成为了这种贫乏的一个挡箭牌,不知是幸或不幸。

用电影的手段表现伟人,各国电影人有各自的招数,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画面是国际语言”的假设,多少有点出入。欧美人拍基督或者天使,多半会采取逆光拍摄,正面补光的办法,拍出此人“身负神的旨意而来”的威势,背后强烈的光芒隐喻着神恩眷顾。这与西方人有一个单一人格神——上帝的观念紧密相关。与此相仿佛的,是拍摄“神性景观”时,好用浓密云层中透出的缕缕笔直的光线,大自然普通的丁达尔现象,在西方人眼中却隐藏着天国的旨意,仿佛救赎人间的使者。这些气势非凡的场面都是既有西方文化背景,又符合电影特性的手段。是西方电影百余年发展的结晶。

日本人拍武士,就不用这种手段。他们注重的,多半是人物的姿态和表情,以及画面位置和周围人物的衬托,这是很有趣的一个东西对比。中国在17年电影期间,也曾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赏善罚恶”美学,简单说,就是拍好人必用仰角、平光,拍坏人必用俯角、光源来自下方,好人站得高,坏人站得低,老观众都很熟悉这套编码系统。李向阳和猪头小队长出场,不用说话,观众一眼就分得清善恶。与此同时,香港人也发展出了一套拍英雄的办法,关键要素之一是利用“时间的特写”——慢镜头来表现英雄的威势。当年英雄片看得多了,偶尔见到周润发出场不用慢镜,我居然都会有些出戏。

把东西方的这种差别做个比较,会挺有意思。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斯曾经有个精辟的概括,他认为世界上的宗教分为三大河系:欧洲-西亚的“先知宗教”,包括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次大陆产生的“神秘宗教”,包括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等,以及中国产生的“圣贤宗教”,标准版本就是儒教。西方宗教电影拍摄的对象,永远不会是上帝本身,而是他的使者或者在人间的代理人——先知。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那种逆光拍摄的效果,就是专为“背后有上帝撑腰”的先知们准备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拍摄的对象人物,更在于其背后的神恩浩荡。而东方“圣贤宗教”讲究的是人间的德行和礼仪,对神仙之事不能说不承认,只是敬鬼神而远之。日本也好,大陆也好,香港也好,拍摄英雄时注意的都是他作为人的属性,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慢镜后面隐藏的,是东方人特有的对于时间流逝的敏感,以及“英雄历风霜而不朽”的理念。

用这个角度去看《孔子》,你会发现其背后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在支撑。除了让发哥一脸真诚地面对镜头讲格言之外,导演似乎没有什么一以贯之的塑造英雄的理念。各种办法都用了一点,但都没用到位。全片绝大部分时间一直在用平视镜头拍孔子,然而在构图、场面调度方面均平平无奇,内景不断的正反打让人以为在看电视剧。你要说他是在蓄意强调“圣人也是普通人”吧,“儒道高峰会晤”那段显然又不是,说明导演还是想突出孔子的,只是没办法而已。最要命的是,就连这种“没风格的风格”也没保持住,从季孙斯遣人迎接孔子回乡开始,视听风格陡然大变。孔子及其弟子先是在逆光中傲然挺立,秀了一下“英雄群像”,然后又是在“神光护佑”下返回了鲁国,这些都显然是在乱抄西方电影。此后孔子跪拜故城一节,又破天荒用了一个仰镜头。看这意思,是在恭维“丧家犬”的崇高理想终于得到了故国的承认,可是难道挨饿受冻的孔子就不崇高了么?这一记仰视,给得未免有点势利。

《孔子》的这个毛病,也是中国电影的问题。自从摆脱了“敌俯我仰”的革命电影美学之后,我们塑造英雄人物就没了个章法。《席卷大西南》等抄过香港电影里的枪林弹雨慢镜头,效果颇雷,《超强台风》让爆炸的水柱从西装革履的领导背后冲天而起,雷点已经接近霹雳级别。《孔子》实在没办法了,就干脆电视剧化,最后再抄一点国外的成规了事。水土不服不要紧,反正现在观众看好莱坞也习惯了。把《孔子》拍成《魔戒》才好呢!

然而单从《孔子》出发,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拍孔圣人会更好呢?如何才能在镜头和场面调度中体现出“中庸”、“礼让”乃至“中和位育”的儒家思想来呢?适当用一点慢镜头来表现孔子“万世不朽”,会不会效果也不错?还有没有别的法子?这些都是留给整个中国电影界的大问题。

小津安二郎在自己的电影里发明了一种低机位、微微仰起的视角,就被世界目为东方传统礼俗在电影界的代言人。而在传统的礼仪之邦拍摄的一部讲述儒家圣人的电影,却只能七零八碎地照抄他国电影的陈规,说起来,毕竟是个遗憾。这大概也正是今日中国的一个写照——急于拥抱传统,却还远远没有体认到传统的核心。

电影的另一大败笔在于音乐,赵季平的配乐不能说没有用心,但是纯西化的交响乐放在这部定位“民族史诗”的电影里面,就好像《国风》里插进了十四行诗,说不出的别扭。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风格的配乐变成了主旋律电影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拍档。青藏高原上的《红河谷》是这个调调,河南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是这个调调,两千年前的《孔子》还是这个调调,其中偶尔点缀一些时代或地方音乐元素,就算是“民族化”了。卫国宫廷中的舞乐本来是还原春秋文化原生态的一个大好机会,可惜乐声甫起,就被宏大的交响乐压了个严严实实,只剩下一丝磬声在重围中苦苦挣扎,全片其他部分的配乐,也大抵若此。姗姗来迟的《幽兰操》也没能挽回败局。没有了可信的音乐,电影说服观众“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力量,无形中消失了一半。

不过所有这些,都比不上剧情上的疏忽。影片前半部分的紧凑和后半部分的疏松已经受到许多诟病,我认为更大的问题出在对孔子这个人物及其精神的把握。夫子一出场,就被设定成了一个道德高尚、思想成熟的中年男人,可任谁都知道,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这样的。对于走进电影院的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意义,这在今日的中国,不能假设为是尽人皆知的背景知识。然而电影的主创人员却似乎并未把精力放在这上面,除了开始的反对活人殉葬稍有涉及之外,影片对于儒家学说的社会背景、在当时的意义、与其他学派之间的辩难、孔子的心路历程等等都毫无涉及,仿佛他天生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殉道者,儒学天然就是救国救民的大道。这样想当然的剧本,根本上是缺乏力度的,是属于意识形态上过分自信的作品(鲜明的大陆特色)。所以有的观众看完之后质疑“孔子有什么伟大?他不就是一个失意的政客吗?”,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客气地说,《孔子》是在用拍“好干部”的思路在拍一个文化圣人,去掉了所有那些属于思想家的犹疑和彷徨,去掉了思想背后的所有社会根基,只留下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还有战争和美女。这样的电影,看似写实,实则神话,再好看也不过是场热闹而已,打动不了人心。

在我的想象中,今日中国拍摄《孔子》,从他弟子的视角来进入这个人物的人生,会更适合当下的观众。用群雄争霸与百姓疾苦之间的矛盾来说“仁”,用诸侯僭越与周代礼仪之间的矛盾来展现“礼”,角度会更好。前者重煽情,后者有奇观,都是既让片子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角度。总比把宝押在无关紧要的CG战争场面和“香艳秘闻”上好。

可惜,如今这个时代,好大喜功和省钱省料才是王道。相比其他的豆腐渣工程,电影至少不会闹出人命来,而且好歹还有周润发的表演撑着。“正面表现伟人生平”的《孔子》从开镜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是一个文化事件,至于电影本身,只能说聊胜于无,如此而已。

带花的诗句飞花令花 第一篇

含“花”的诗句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唐 · 李白《少年行二首 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筯幷堕菱花前。—— 唐 · 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 二》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 唐 · 李白《白鼻騧》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杨叛儿》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

—— 唐 · 李白《高句骊》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唐 · 李白《自代内赠》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唐 · 李白《渌水曲》水舂云母确,风扫石楠花。—— 唐 · 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一》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唐 · 李白《相和歌辞 采莲曲》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唐 · 李白《从军行》。

带花的诗句飞花令花 第二篇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菲城雾绕1212

飞花令:含“花”字的诗句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4、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王维《青溪》

5、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6、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7、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

8、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李颀《送陈章甫》

9、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1、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14、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15、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16、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7、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8、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0

带花的诗句飞花令花 第三篇

花飞花令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道潜《临平道中》 1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6.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7.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18.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19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22、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2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2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2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2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3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带花的诗句飞花令花 第四篇

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____刘方平《春怨》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9、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____刘彻《秋风辞》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____黄巢《题菊花》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____王安石《梅花 / 梅》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21、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22、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2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2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25、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26、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27、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28、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____元稹《菊花》29、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____李商隐《菊花》30、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3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3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33、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____杜耒《寒夜》3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____苏轼《江神子·江景》35、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____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3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37、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____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38、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

____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39、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____周朴《桃花》40、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____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4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4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43、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44、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带花的诗句飞花令花 第五篇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释义: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唐·戴叔伦《苏溪亭》)

释义: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释义: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释义:春天夜晚,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释义:即使夜里起风也吹不远,只会漂泊在芦花浅水旁边

6、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宋·道潜《临平道中》)

释义:农历五月间,走在临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荷花。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释义: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释义:竹林外桃花初开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水,江水的回暖一片初春的美景。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释义: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释义:梨花院落蓉蓉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院落里,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池塘边,阵阵微风吹来,柳絮在空中飞舞。

带花的诗句飞花令花 第六篇

带有花的诗句汇总如下花性飘扬不自持(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

李白《怨情》)花径不曾缘客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花近高楼伤客心(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花门楼前见秋草(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岑参 《凉州馆与诸判官夜集》)花开时节动京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 《赏牡丹》)花底离愁三月雨(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晏殊《玉楼春》)花发江边二月晴(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花底忽闻敲两桨(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欧阳修《渔家傲》)花气酒香清厮酿(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欧阳修《渔家傲》)花腮酒面红相向(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欧阳修《渔家傲》)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苏轼《蝶恋花》)花间相见因相问(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王安石《桃源行》)花影妖娆各占春(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王安石《北陂杏花》)花木成畦手自栽(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 《一剪梅》)花飞莫遣随流水(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全庵桃花》)花冠不整下堂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七开什么数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