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测量吸光度时,如何选择参比溶液法测定中最大吸收波长的目的是什么?

一、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 结构特点与典型药物

  吩噻嗪类药物分子结构中具有共同的硫氮杂蒽母核,基本结构如下:

  结构差异:母核2位上的R‘取代基,通常为-H、-Cl、-CF3、-COCH3、-SCH2CH3等;10位上的R取代基,则为具有2-3个碳链的二甲或二乙胺基,或为含氮杂环如哌嗪和哌啶的衍生物等。临床上使用的本类药物多为其盐酸盐,常用的吩噻嗪类典型药物的结构列入表。

  (二)主要化学性质

  1.具有紫外和红外吸收光谱特征本类药物的紫外特征吸收,主要由母核三环的π系统所产生。一般具有三个峰值,即在204nm~209nm(205nm附近)、250nm~265nm(254nm附近)、和300nm~325nm(300nm附近)。峰多在250nm~265nm(ε为2.5×104~3×104);两个最小吸收峰则在220nm及280nm附近。

  2位上的取代基(R‘)不同,会引起吸收峰发生位移。例如2位上卤素的取代(-Cl及-CF3)可使吸收峰向红移2nm~4nm,同时会使250nm~265nm区段的峰强度增大。R’引起吸收峰位移,可能是通过对位效应影响三环π系统的S,而间位效应又影响三环π系统的N所发生的。因此,利用其紫外特征吸收可进行本类药物的鉴别。

  本类药物母核的硫为二价,易氧化,其氧化产物为亚砜及砜,与未取代的吩噻嗪母核的吸收光谱有明显不同,它们具有四个峰值(见图7-3中2,3)。因此,可以利用紫外吸收光谱的这些特征测定药物中杂质氧化物存在的量;同时也可在药物含量测定时对氧化产物的干扰进行校正。

  吩噻嗪类药物取代基R和R‘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红外吸收光谱,国内外药典已用于本类药物较多品种的鉴别。

  2.易氧化呈色吩噻嗪类药物遇不同氧化剂例如硫酸、硝酸、三氯化铁试液及过氧化氢等,其母核易被氧化成自由基型产物和非离子型产物(砜、亚砜、3-羟基吩噻嗪)等不同产物,随着取代基的不同,而呈不同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3.与金属离子络合呈色 母核中未被氧化的S原子,可与金属离子(如Pd2+)形成有色络合物,其氧化产物砜和亚砜则无此反应。利用此性质可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并具有专属性,可排除氧化产物的干扰。

  (一)紫外特征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

  国内外药典中常利用本类药物紫外吸收光谱中的λmax、λmin进行鉴别;以及同时利用吸收的吸收度或百分吸收系数进行鉴别。表7-3列出我国药典中吩噻嗪类药物的紫外特征吸收数据。

  中国药典用IR鉴别的有:奋乃静、癸奋乃静、盐酸三氟拉嗪和盐酸二氧丙嗪等药物。

  1.氧化剂氧化显色 吩噻嗪类药物可被不同氧化剂如硫酸、硝酸、过氧化氢等氧化而呈色,反应情况列于表。

  2.与钯离子络合显色 吩噻嗪类药物分子结构中的未被氧化的二价S能与金属钯离子络合形成有色络合物,如与癸氟奋氖静形成红色的络合物。

  (三)分解产物的反应

  (一)盐酸异丙嗪合成工艺与杂质的来源

  2.杂质的来源 异丙嗪合成过程中易产生以下副反应:

  中间体Ⅱ(1-二甲氨基-2-氯丙烷)在强碱性条件下,能形成中间体季铵离子,由于亲核性进攻,转位成2-二甲氨基碳正离子,水解为2-二甲基-1-丙醇。

  异构体盐酸盐在丙酮中溶解度大,多留存在母液中,虽经丙酮精制步骤的处理,但也难以除掉,加上吩噻嗪母体,均可带入成品药物中。此外,异丙嗪不太稳定、易氧化,因其贮存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分解产物。因此,采用薄层色谱法高低浓度对比法检查,上述异构体、吩噻嗪母体及分解产物等杂质均能检出,检出灵敏度为0.5μg.

  取本品,加二氯甲烷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二氯考,试大收集整理甲烷制成每1ml中含0.15mg和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1)和(2)。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己烷-丙酮-二乙胺(8.5:1:0.5)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3个;其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2)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如有一点超过,应不得深于对照溶液(1)的主斑点。

  ①异丙嗪遇光不稳定,上述检查应在避光条件下操作;

  ②溶液应临用时配制,否则杂质斑点增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

  吩噻嗪类药物母核上10位取代基的烃胺-NR2、哌嗪基及哌啶基具有碱性,可在非水介质中以高氯酸-冰醋酸液滴定。

  吩噻嗪类原料药物国内外药典多采用非水碱量法测定,所用溶剂除酸性溶剂如醋酸、醋酐外,也有采用中性或近中性溶剂的,如丙酮、二氧六环、乙腈等。测定的主要条件详见表7-5.

  ①当某些吩噻嗪类药物在冰醋酸和醋酸汞介质中用高氯酸标准液滴定时,往往会产生红色的氧化物,干扰结晶紫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的观察。可加入抗坏血酸消除干扰,而且不影响终点颜色变化的敏锐度。因抗坏血酸及其氧化后的产物去氢抗坏血酸,对高氯酸是中性的,不干扰测定;

  ②当用电位法指示终点时,加抗坏血酸可使滴定终点的电位突跃更为敏锐。

  ③片剂与注射液,因其赋形剂与稳定剂或助溶剂的干扰,不能直接测定,需碱化提取后再用本法测定。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吩噻嗪类药物基于母核三环π系统产生紫外特征吸收光谱,在其吸收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利用百分吸收系数计算;或与对照品溶液同时测定,计算含量。此法多用于本类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

  1.直接分光光度法

  (1)盐酸异丙嗪片的测定方法:取本品10片,除去糖衣后,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异丙嗪12.5mg),置2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适量,振摇15分钟使盐酸异丙嗪溶解,再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49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7H20N2S×HCl的吸收数()为910计算,即得。

  (2)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1)测定波长的选择: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处方中加有维生素C作抗氧剂,可还原异丙嗪红色自由基氧化产物,从而防止异丙嗪氧化变色,采用本法测定时,因维生素C在盐酸异丙嗪λmax249nm处有吸收,干扰注射液的测定。故选用299nm波长测定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此波长处测定时,维生素C则不干扰。

  2)测定方法:精密量取本品2ml,置100ml量瓶中,用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于1cm吸收池中,在299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17H20N2S×HCl的吸收数()为108计算,即得。

  2.萃取后分光光度法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的测定方法为: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氯丙嗪100mg),以盐酸液(0.1mol/L)稀释至500ml.分取上述溶液5ml,置分液漏斗中,加水20ml,加氨水呈碱性,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10ml,合并洗液,用乙醚20ml提取,弃去洗液。合并前后两次得到的乙醚液,分4次用盐酸液(0.1mol/L)萃取,每次25ml.合并酸液,并稀释制成0.0005%浓度的溶液。以盐酸液(0.1mol/L)作空白,用分光光度计,在254±1nm处测定,以盐酸氯丙嗪为915,计算供试品中盐酸氯丙嗪的量,即得。

  3.二阶导数分光光度法

  4.萃取-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的测定采用此法,为USP(23)收载的方法,主要用来考试,大收集整理校正样品中氧化产物对测定的干扰。

  测定方法精密量取盐酸氯丙嗪注射液适量(约相当于盐酸氯丙嗪100mg),置500ml量瓶中,加盐酸液(0.1mol/L)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250ml分液漏斗中,加水20ml,用浓氨溶液碱化。用乙醚提取4次,每次25ml.合并乙醚液,用盐酸液(0.1mol/L)提取4次,每次25ml.合并酸提取液于250ml量瓶中,通入空气驱尽残留乙醚,加盐酸液(0.1mol/L)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氯丙嗪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用盐酸液(0.1mol/L)溶解并稀释制成8μg/ml的对照品溶液,以盐酸液(0.1mol/L)为空白,分别于254nm及277nm波长处同时测定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的吸收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12.5为稀释体积及浓度单位换算因数;C为对照品溶液浓度(μg/ml);V为取样量(ml);U表示供试品溶液;S表示对照溶液。

  (四)比色法――钯离子比色法,铁盐比色法P158

摘  要:头孢米诺钠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抗生素类药品,医疗人员在对其进行应用时,一般会通过注射的方式来给病人使用这种药品,同时还会在其中加入一定氯化钠以及医疗注射用水,在配置注射液时,必须要测定好药品的含量,避免出现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状况。而在测定头孢米诺钠时,可以选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精准确定配伍工作的稳定性。

关键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头孢米诺钠;含量;配伍稳定性

医疗人员在对各种不同的药品进行应用时,需要结合药品的具体特点来以正确的方式发挥出药品的作用,在应对抗生素类药品时同样需要根据患者以及药品的情况来确定应用方法。给有抗生素使用需要的患者使用头孢米诺钠药品时,需注意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因为在对其加以应用时,医疗人员会通过运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主要成分的含量,以此来确定其他成分的实际配制情况。

运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对抗生素药物测量,这种测量手段属于定量性的测量方式。在具体的成分含量测定过程中,可运用导数光谱法、三波长法以及双波长法,这些测量方法均具有定量化的特点,而双波长型分光光度法的实际使用频次更高,相比其他测定技术,其应用过程更加简便,能够适用的成分种类也比较丰富。技术人员可根据测定条件来选用系数倍增法或者吸收波长法来完成测定任务。

头孢米诺钠药物具有抗厌氧菌、耐酶以及广谱的特点,因此醫疗人员对其加以应用时,往往会将其中加入葡萄糖、氯化钠以及注射用水等,将各种成分进行配伍,进而配制出可给患者使用的注射液。在这种使用情况下,需应用可靠且应用效果较好的测量手段来完成测定有效成分的工作,确保注射液中的头孢米诺钠物质的含量达标,否则抗生素的药效将会受到影响,根据成分含量,来调整配伍处理工作。

V一265FW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250mL含果糖、葡萄糖各6.25 g;水为注射用水。

实验人员需先将合适的波长找出,将水溶液与头孢米诺钠物质结合,波长范围为200到400nm,对相关物质被吸收情况进行考察,找出吸收率达到最高的位置,为273nm,同时还需对转化糖以及果糖的吸收度加以有效测定,在测定过程中还需对一些会造成干扰性影响的因素进行有效关注与消除。在后续实验环节中,需对相应的线性关系、实验的稳定性与精密型进行有效考察,在配伍稳定性测定环节中,应当重点观察配伍液的颜色以及澄明度,对气泡数量进行了解,除了观察溶液之外,还需测定pH值。

为了彻底地消除相应的测定干扰因素,研究人员需要采用等吸收的方法来进行消除。将273nm波长定为标准,然后选择果糖和转化糖两种不同形式试剂的波长来进行比对,最终确定波长。

在对头孢米诺钠水溶液进行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精密配置,在不同的波长范围内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吸收程度。经过计算可以看出,在不同范围内的头孢米诺钠的浓度和紫外吸收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15-50mg·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最为明显。

研究人员需要对25mg·L-1溶液进行测定,分别在4小时内,按照时间的差异性至少进行5次,同时对于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另外,研究人员还必须保证24小时之内的光谱不出现任何的变化。

模拟临床头孢米诺钠常用浓度取头孢米诺钠1.0g,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配伍,取该两种配伍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计算输液中头孢米诺钠的含量。

取头孢米诺钠1.0g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和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各配制3份,分别置于4、25、37℃恒温条件下,取上述溶液在自然光下于0、1、2、4、8h分别取样观察溶液澄清度与颜色的变化。结果8h内溶液澄清(浅于黄色5号标准比色液),符合规定。

在观察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变化的同时,取样测定不同配伍输液中头孢米诺钠的含量、pH值,以0h配伍液中头孢米诺钠含量为100%,计算其它时间内不同配伍输液中头孢米诺钠溶液含量。温度对不同配伍输液中头孢米诺钠溶液含量、pH值的影响注:含量为相对于0h配伍液中头孢米诺钠质量浓度的百分比值。

为了对药品的回收率进行测定,研究人员取出定量的头孢米诺钠药物,用果糖和转化糖等溶液进行溶解。然后,将溶液稀释,然后用水溶液作为比对,对回收率进行测定。

以头孢米诺钠与输液比例为1:100进行配伍液的制备,分25℃,37℃两组放置,于0、2、4、6、8、24h观察有无澄明度、颜色的改变,有无气泡产生。测定pH值及含量。确定物理性质稳定。

头孢类抗生素在当前的临床医疗活动中极为常见,本文研究的这种头孢米诺钠是极为常用的头孢类药物,其可以与青霉素结合的蛋白物质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与肽聚糖稳定结合的同时,还能给细胞壁合成带去一定的抑制性影响,进而使脂蛋白与肽聚糖无法有效结合,强化溶菌效果。该药品在相对较为短暂的使用时间之内就可以展示出极强的杀菌效果,即使在最低的抑制浓度的条件下,仍旧可以呈现出杀菌作用,在多种使用情况下都可以呈现出极佳的杀菌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过于复杂的操作,实验时间相对较短,成分测定的效率极高。在对干扰组分进行确定时,只需要找出少量的等吸收波长,待测成分给测定结果带去的影响可被直接消除,在配制转化糖、果糖等类型的注射液时,可形成羟甲糠醛,在284nm处可以达到最大吸收,但是在273nm处会受到较多的干扰,因此应当选用正确的方法来将多种干扰性因素消除。

运用该种方法时,可以发现其实验回收率合理,最终的实验结果极为可靠。转化糖、果糖可以与头孢米诺钠药品配伍,且注射液的酸碱度在3.0到6.5之间,头孢米诺钠在这种弱酸性的条件下不会被严重破坏。对转化糖与果糖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考察时,还需就起稳定性展开进一步考察。

本次研究中主要对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具体的实验来研究这一方法在测定头孢米诺钠含量以及配伍稳定性方面的应用。这种方式在医药研究领域受到了高度关注,并且已经得以推广。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对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时操作简便,在普通分光光度计上均可进行测定。目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已在新一代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分光光度计如普析通用公司TU-1800PC,TU-1901等仪器上被设计为一种专用的测定如计算程序,使得采用这一分析方法进行的测定和计算均可自动进行,因此,双波长分光光度法解决共存组分不分离定量测定中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测量技术原理,医疗人员可围绕这一应用原理来展开相应的成分测量实验,并对最终测得的数值加以验证,确定实验的合理性。运用这种成分测量方法来应对头孢米诺钠成分测定任务时,测量过程相对简单,结果精准,技术人员可直接应用相应的计算程序来进行自动化的计算,即使不预先进行成分分离处理工作,也可获得精准的测量结果。

[1]王伟.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米诺钠含量及配伍稳定性[J].科学与财富,2015(7). 8:187-188.

[2]李琼霞, 黎晓欣, 廖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化橘红中总黄酮的含量[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9).26:11-13.

[3]周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米诺钠的含量[J].中国科技投资2017(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量吸光度时,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