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电测不显IC发烫,VCC大电流是什么问题?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从而产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邮电等军用及民用电子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贤集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电磁继电器的构造、特性测试方法、负载能力要怎么选择?怎样控制板本身产生的干扰?保养检测!一起来看看吧!

电磁继电器的构造:如图所示,A是电磁铁,B是衔铁,C是弹簧,D是动触点,E是静触点。电磁继电器工作电路可分为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组成。控制电路是由电磁铁A、衔铁B、低压电源E1和开关组成;工作电路是由小灯泡L、电源E2和相当于开关的静触点、动触点组成。连接好工作电路,在常态时,D、E间未连通,工作电路断开。用手指将动触点压下,则D、E间因动触点与静触点接触而将工作电路接通,小灯泡L发光。闭合开关S,衔铁被电磁铁吸下来,动触点同时与两个静触点接触,使D、E间连通。这时弹簧被拉长,观察到工作电路被接通,小灯泡L发光。断开开关S,电磁铁失去磁性,对衔铁无吸引力。衔铁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回到原来的位置,动触点与静触点分开,工作电路被切断,小灯泡L不发光。

电磁继电器特性测试方法

1、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

继电器的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的测试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流法,一种是脉冲法。这两种测试方法的绕组加电波形见图1和图2。传统手工测试一般都采用直流法,因其比较容易实现。只需将一直流稳压电源接在被测继电器的绕组上,缓慢调节稳压源电压,同时监视继电器触点的状态(量通路,用指示灯显示,甚至听声音)即可测到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

由图可知用直流法测试时,绕组电压是渐变上升或下降的,而采用脉冲法测试吸合电压时绕组电压每次是从零电压上跳的,采用脉冲法测试释放电压时绕组电压每次是从额定工作电压下跳的。由于继电器自身的特性,两种测试方法测试会有不同的测试结果,相比之下脉冲法的测试结果严于直流法,同时也更接近实际使用情况。国军标也明确规定当两种测试方法有不同的结果时,应以脉冲法的测试结果为准,以此保证用户的利益。但脉冲法由于测试方法较为复杂,通常需要专用测试设备才能完成。

触点接触电阻包括动合点接触电阻和静合点接触电阻,是继电器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也是最难测的参数的之一。图3显示了对继电器触点进行四线凯尔文测试的原理。说其难测是因为接触电阻只有几十毫欧、十几毫欧,甚至只有几毫欧,如果不是全线采取四线凯尔文测试,扣除测试系统的内部电阻和接触电阻则很难将其测准。说其重要是因为触点接触电阻除了反映触点的电性能(电阻)以外,还反映了触点的化学和物理性能,例如触点表面是否有钝化膜产生,触点间的压力是否能达到设计要求。试验证明当继电器中的弹性材料应力减退,触点压力下降将会在触点接触电阻参数上有明显的反映,所以触点接触电阻与继电器的接触可靠性密切相关。表2显示了继电器样品在试验中触点接触电阻和触点压力之间的关系。

回跳时间包括吸合回跳时间和释放回跳时间。由于继电器是采用有弹性的机械触点完成线路的接通和断开,因此不同于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无触点电子开关,当继电器的触点接通或断开的瞬间会有一段不稳定的接触期,典型的触点波形见图4。

MIL-R-39016D和GJB 65A-91对触点回跳做了定义:"等于或大于开路电压的 90%,且脉冲宽度等于或大于 10 uS 的现象则认为是回跳"。同时明确规定触点回跳时间不得超过 1.5 mS。有些用户对回跳时间参数不以为然,认为触点最终总会接通(或断开),过程中有没有回跳不影响继电器的正常使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军标之所以规定回跳时间参数的测试,是因为继电器的回跳时间同静态接触电阻参数一样,反映了继电器的触点压力,试验证明,当继电器的触点压力明显衰退时,回跳时间会变长。表3显示了继电器样品在试验中触点回跳时间和触点压力之间的关系。

转换时间包括吸合转换时间和释放转换时间。以吸合转换时间为例,继电器在吸合过程中,静合点断开时间与动合点吸合时间之差称为吸合转换时间。图5和图6分别显示了合格继电器和失效继电器的吸合转换波形。

转换时间是继电器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保证了继电器触点的先断后通,在有多组触点的继电器中,必须在最后一组静合点断开后,才能有动合点闭合,否则就是转换时间不合格。如果在一组触点中出现先通后断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三点连通。这种转换时间不合格的继电器在使用中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应用在电源切换和信号切换的场合的继电器,如果继电器转换时间不合格,将导致电源瞬时短路或信号瞬时短路。转换时间的测试由于需要对多组触点同时进行监测,通常也需要专用测试系统才能完成。

5、介质耐压和绝缘电阻

介质耐压(俗称打高压)是考核继电器的壳体、绕阻、触点及触点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承受规定交流电压的能力。而绝缘电阻是考核继电器的壳体、绕阻、触点及触点间在效加规定直流电压的条件下体现出来的绝缘电阻。国军标规定的试验电压施加点见表4。

由表4可知要完成所有电压施加点的试验,需要进行多次测试,对于触点较多(如6组)的继电器则测试过程更加复杂,一般需采用专用自动化测试设备才能完成。

电磁继电器的负载能力要怎么选择

虽然降额设计是电子元器件提高可靠性最有效的措施,但是继电器却不同,不是触点所加的负荷应力越小越可靠。尤其是在高温下,如果电流达到100mA时,触点的电弧不能烧掉其在高温条件下析出的含碳物质,而这些含碳物质沉积在触点表面,使触点接触电阻增大;当触点负荷使用在10mA以下或50mV以下时,由于电压过低无法击穿触点表面的膜电阻,将会出现低电平失效。故电磁继电器的负载能力按如下方法选择:

(1)不同电磁继电器具有不同的负载曲线即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关系曲线

减小负载电压可使负载电流提高,减小负载电流可使负载电压提高,但不存在两者之一无限减小、另一个无限增大的关系,而是两者均有一个上限值。因此在选用电磁继电器负载时,应限制在负载曲线的下方。

(2)电磁继电器的额定负载是指在规定的动作次数(寿命)内,在规定动作频率下,触点所能切换的负载,其种类有阻性负载、容性负载、直流感性负载、电机负载、灯负载、低电平负载等,不同的负载之间各生产厂家有相应的换算关系。

电磁继电器怎样控制板本身产生的干扰

(1)接点两端并接火花抑制电路(一般是RC串联电路,电阻一般选几千欧到几十千欧,电容选0.01μF),以减小电火花影响。

(2)线圈增加续流二极管,消除断开线圈时产生的反电动势干扰。

(3)对电路板合理分区(如强、弱信号,数字、模拟信号)。尽可能把干扰源(如电机、继电器)与敏感元件(如单片机)远离。

(4)布线时应避免90度折线,并尽量减少高频噪声发射。

(5)交流端用电感电容滤波:去掉高频低频干扰脉冲,VCC和GND之问接电解电容及瓷片电容,以去掉高、低频干扰信号。

(6)注意晶振布线。晶振与芯片引脚应应尽量靠近,并用地线把时钟区隔离起来,晶振外壳要接地并固定。最好在能使用低速晶振的场合尽可能选用低速晶振。

(7)在电路板上每个IC上并接一个0.01μF~0.1μF高频电容,以减小IC对电源的影响。但应注意高频电容的布线,连线应靠近电源端并尽量粗短,否则,等于增大了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而这会影响滤波效果。

(8)在可控硅两端并接RC抑制电路,减小可控硅产生的噪声(该噪声严重时可能会把可控硅击穿的)。

用万能表的电阻档,测量常闭触点与动点电阻,其阻值应为0;而常开触点与动点的阻值就为无穷大。由此可以区别出哪个是常闭触点,哪个是常开触点。

可用万能表R×10Ω档测量继电器线圈的阻值,从而判断该线圈是否存在着开路现象。

3、测量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

找来可调稳压电源和电流表,给继电器输入一组电压,且在供电回路中串入电流表进行监测。慢慢调高电源电压,听到继电器吸合声时,记下该吸合电压和吸合电流。为求准确,可以试多几次而求平均值。

4、测量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

也是像上述那样连接测试,当继电器发生吸合后,再逐渐降低供电电压,当听到继电器再次发生释放声音时,记下此时的电压和电流,亦可尝试多几次而取得平均的释放电压和释放电流。一般情况下,继电器的释放电压约在吸合电压的10~50%,如果释放电压太小(小于1/10的吸合电压),则不能正常使用了,这样会对电路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工作不可靠。

上述是贤集网小编为大家讲解的电磁继电器的构造、特性测试方法、负载能力要怎么选择?怎样控制板本身产生的干扰?保养检测!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到大家!当然,大家要注意,在使用中有时电磁继电器会出现隐性故障,就是常见的电磁继电器响应不迅速,但万用表检查又正常,这时如有条件可以检测一下电磁继电器的电压动作值和返回值。说通俗点就是继电器衔铁的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可以从这两个电压判断出继电器到底怎么样。一般释放电压为吸合电压的三分之一左右,不在这个比例的,电磁继电器工作就存在不稳定性,不建议继续使用。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液晶电视电源开关管发烫,什么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