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殿里为什么还坐着地藏菩萨

品牌河南云峰佛像雕塑厂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1]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2]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由***精湛塑像技术,,融合现代科学工艺,历经三十余年不断***。本厂本着竭诚为佛教道教服务精神,功德至上信誉的原则,产品价格均抵于同类厂家,是值得广大佛教道教寺庙前来考察的保障。承接大小型寺庙建筑,古建彩绘,神像佛像,园林,城市雕塑,卡通雕塑。***定做各种不同造型的玻璃钢工艺品,***,***造型团队以及施工团队,纯手工制作,彰显艺术***。做工精细,***,保***时,信誉。结缘:

邓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罗庄所

龙池岩位于今角美镇东部白礁村文圃山(又称华圃山)山腰处。坐东北向西南,海拔121.6米,顶峰185米,寺辖境12万平方米。

龙池岩又名文圃禅林,创建于南北朝(南朝宋)永初年间(420—422年),初供奉观音菩萨。相传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李忱(唐宣宗,847—859年),随高僧断济禅师云游全国,曾到此处,喜此山幽林密,泉清荷香,则解衣沐浴于泉水间,百姓称之“真龙入池”,故而得名龙池岩。

龙池岩,几经兴废,明以前无可考。明万历庚辰八年(1580年)僧善辉重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栖栅(今白礁潘厝社)潘振元捐金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十七年(1891年)重修;1987年扩建;1992年、2007年又扩建。

据《同安县志》载:龙池岩“有印月池、磊石、穿云峡、拜笏轩、拍门石、温玉居、憩亭、名山锋、石屏、跃龙桥、三叠嶂、观海寮12胜景,文圃之胜,遂甲邑中。”后来又有“龙池十八景,景景醉人心”之誉。目前寺院旧主体建筑为明、清时代重修,由主殿、新殿及配套建设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主殿坐东北向西南,三门两进台阶式建筑,中有天井庑廊。前殿双脊燕尾,门上悬挂“敕赐龙池禅寺”的额牌。前廊一对八仙骑龙的蟠龙石柱,一对方形石柱。前殿供弥勒佛,背后供韦陀菩萨,左右侧供地藏王菩萨和迦蓝菩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药师佛、西方阿弥陀佛,座前祀观世音菩萨坐式塑像,两侧祀十八罗汉座。

新殿为三座间隔并列,斗拱式四倒向,复红绿相间琉璃瓦的新建筑。大悲殿居中,主祀观音菩萨、滴水观音、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殿居左,主祀地藏王菩萨。三圣殿居右,主祀观音菩萨、滴水观音、阿弥陀佛。

配套建设在主殿的东西两侧,东厢有祖堂、功德堂及僧舍,祖堂祀东土历代祖师,西厢为斋堂及居士香客上山进香留宿的厅房客室。

岩内存有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碑文、碑记、摩崖题刻30余处:有南宋朱熹的“寒竹风松”,王楷的“丹龜石”,纪念郑成功战绩和情趣的“涉趣”,清代的“拍门”、“松径风清”、“伏龙岩”、“月魄涵江”、“清可濯缨”等,还有明清重修龙池岩寺碑记10通(其中7通保存完好),另有“圣地接文山、释可通儒、梵宫临华圃、佛源称仕”等诸多楹联石刻。198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记载重修龙池岩的碑记石刻有:

(1)《重建龙池岩记》明万历十二年甲申腊月八日僧普辉刻石

(2)《重兴龙池碑记》乾隆二十七年岁次壬午孟冬穀旦立石

(3)《重修龙池岩碑记》康熙三十五年

(4)《重修华圃书院碑记》道光三年癸未年

(5)《重修宋光楼碑记》道光十八年戊戍八月穀旦立

(6)《重修龙池岩碑记》捐资芳名录,光绪二年岁次丙子荔月吉日敬立

(7)《重修龙池岩》光绪拾柒年辛卯仲夏

附:《重兴龙池碑记》全文

龙池为文圃第一胜地先时庙字庄严花木蔚茂俨然一大丛林也康熙四十八年寺僧罗非祸僧星散寺荒落甲庚岁同家昆借栖读书时门窗洞挖瓦宇穿洞樵夫牧竖染踏寺中凄凉不可久留将归作募疏付主持劝捐募修竟寂然莫有应者迨岁辛未余自京旋里更游岩中则殿廉前后及世尊法象焕然更新唯护屋门垣尚未复旧问维修之曰潘君君雅也君雅曷为修曰承父志也君雅尊人上玉乡之诚慇人也见栋宇倾塌佛身淋漏常顶祝曰吾儿得志必兴斯寺后数年君雅果谋适所愿遂竭力捐修又邀伟人王君劝里好义者共修之耳后十年余解组归里即三贤旧蹟倡兴一方书院君雅又与余叔砥园董工事风雨寝息瓦木工匠皆赖寺为巢栖乃更与同志并修其门垣護屋新与书院埒甚矣潘君之功大也诗曰孝之不匮永锡尔类潘君承父志所及而修寺又推父志所未及与余兴书院且并修寺所未尽者凡皆卓然可嘉以视世之封财自殖靚地方名胜废兴为非切已事者其尽心之雅俗为何如也因为记并列捐金姓氏于左

赐进士出身知湖北长乐县事嘉二级黄涛撰文并书丹乾隆二十七年岁次壬午孟冬穀旦立石

位于白礁村慈济宫西侧120米处,始建于唐代贞观二年(628年),明天启元年(1621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均有修葺,保存明代建筑风格。庙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二进深,中设左右天井。前殿门廊石柱雕刻着明代“八仙过海人物图”,壁上雕刻的“三国戏剧图案”为明代作品,大门两旁有明代抱鼓石一对。占地面积7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4平方米,2004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礁闽南二王福德庙(原称土地公庙)

位于白礁村红炉山上(原位于白礁村文圃山牛屎巷顶,红炉山西北角,2007年迁徙红炉山东南角白礁王氏祖墓园内),始建于大明甲午年间(1414年)。庙占地9980平方米,建筑面积296平方米。庙内供奉福德正神、天妃妈祖、注生娘娘和五代闽国殷帝、开闽先祖王延政和白礁始祖王际隆(天麟)之神像。旁边另建有孔子庙及闽南福德研究会。2009年在此举办纪念福建“三王”金身开光一周年庆典暨福德庙奠基仪式。2010年在此举行闽台福德文化节暨闽南福德庙落成大典,各地王氏及当地党政领导1000多人参加大会。“闽南二王福德庙”碑额由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所题。201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和庙又称太保公庙、二保庙、郑府圣侯庙。位于鸿渐村高阳楼斜对面172—2号,据《同安县志》记载,明末(崇祯间)鸿渐先民和华侨把同安积善里鸿渐张坑社口六甲庵,(注:张坑社由于当时瘟疫已废社)。“二保公”(即永乐朝奉旨下西洋之三保太监郑和及其副使王景弘)请回社中建庙奉祀,历代均有修葺,1986年旅菲华侨许文仲等侨胞捐资在原址重建,并重雕木质坐像。坐东北朝西南,一进单间,硬山顶砖木结构,有燕尾脊,占地100平方,建筑面积31平方米,庙侧前存民国十一年(1922年)水利权益碑记一方(高2.9米,宽98公分)。庙里供奉明永乐年间郑和(三保太监)、王景弘(航海家)二位正副使——黑红两尊坐像,黑面为郑和、红面为景弘。

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及其团队七次下西洋,加强邦交,开辟航线促进贸易,保护华侨,提高国威。此庙分香台湾云林北港镇侯天府庙。据厦门大学几位退休教授及厦门文史专家、集美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陈延杭考察鸿渐村时披露“太保公庙”(郑和庙)很有研究价值,是全国唯一纪念明代杰出的航海家、兵学家、外交家的古庙。用庙前刻有一对门联“著千古之功勋职封太保,济万民乎黎庶德重凤山”,以此来歌颂两位太保之功绩,谱写出了一部鸿渐华侨的发展史。鸿渐的华侨和侨乡村民崇拜二位太保,并把郑和的生日每年农历二十三作为“华侨节”庆贺,还保留着“郑和(太保公)看新娘”的习俗。鸿渐村这座郑和庙(太保公庙)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来探访。2004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18日,央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摄制组走进鸿渐村郑和庙拍摄纪录片。

位于锦宅社五恩宫右侧,始建于明初,清顺治、道光、同治间均有修葺,1997年重建,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左右有天井。依次为前殿、天井、大殿。主祀保生大帝。堂内保存有明代石柱础两个,凸雕云鹤、蝙蝠纹饰石柱两根,清代青岩雕蟠龙石柱两根、石狮一对、麒麟一对,重修碑记三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七日均往白礁慈济宫进香。200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里社(田里村、龙田村)大隐宫

大隐宫又名田里庵,位于角美镇田里社(田里、龙田),始建于乾隆庚子年间,宫殿式建筑,祀奉闽辅顺将军、保生大帝和三保佛像等神位。宫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8.55㎡。坐东北向西南,前后二殿,左右两边设天井,面阔三间,进深五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现有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的蟠龙石柱,墙壁石雕、木雕。前殿悬挂乾隆癸卯年所题匾额“德恭造化”,庙前龙柱廊道,大门石刻“基开大隐千年远,泽播甫田万福临”。两边石联镌刻:大隐云飞广资生妙术,甫田棠荫怀佐辟殊動”。雕龙画栋,石狮四对,气势辉煌。每年农历四月初一是大隐宫田里庵庙节日。1997年11月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岱洲慈济宫,又名新岱庵。位于石厝村宫边社(原新岱社)北边,坐东向西,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明朝成化间,漳州知府姜谅亲自为修建慈济宫发动海外华侨捐资。三进式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前殿门西边有保存完好的石雕、青石龙柱、石狮等,还有清朝顺治、乾隆、同治、道光、宣统等修葺碑记。乾隆间信士敬献的神奇瓷花瓶,此花瓶插上鲜花后,棱水便可入药,驱邪治病。香案上有一对咸丰年代的玲珑剔透的小石狮,还有保存完好的问事、问药的签诗。前殿配祀土地神、先生公(虎爷公);中殿主祀保生大帝,配祀飞天大圣、注生娘娘、三十六罡将;后殿祀圣父圣母(保生大帝之父母),副祀观音菩萨。1997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埭头村,始建于元至正五年(1341年),原址在霞园社,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告老还乡的林魁重修官港时迁移至此,历代均有修葺。庙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三进三开间,三天井,并配套有埕、亭、膳房等。庙前有一棵400多年大榕树(一级保护),前殿主祀弥勒佛、韦陀菩萨、陪祀溪南菩萨、注生娘娘等神像。中殿主祀花岗岩观音坐像(又称坐岩观音)。石质花岗岩观音雕刻于元代,通高0.97米、厚0.3米、宽0.47米。存有龙溪县石美保信士黄真与偕室念七李氏提供的系石质花岗岩雕刻,底座为青石雕刻莲花座及乾隆间仁和社陈元启敬谢的香炉。庵内还存有“梅、兰、菊、竹”四版石质周刻画和麒麟石墙、石阶等古物件。庵内联为:“堂环泗水慈云护,座拥莲峰流雨濡”。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流传村,又称仙殿,始建明末,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大修,上世纪90年代重建。坐东北向西南,三进三开间,后进为阁楼,重檐歇山顶砖木结构,右侧附厢房一列,东南临江,砌石堤、植榕树,三面环墙,西南建一雄伟壮观华表式山门,内庭宽敞,占地3040平方米,建筑面积704平方米。前殿东庑祀城隍爷,右庑祀注生娘娘。正殿主祀炎、黄二帝,附祀哪吒、虎将爷、三十六神将,后阁楼上神龛祀准提佛母、下神龛祀关羽,从祀关平、周仓,龛内另置一小神龛奉祀屈原。右厢房祀樵云国师。清宝殿现存明清时期石柱础、石雕、木雕构件,一对古朴石狮和两副古楹联、三个古木匾。前廊古柱联曰:草野肇民生,粒食未忘帝力;榴山瞻宝座,馨香永迓神庥(字体俊秀,笔力遒健,是曾任清知县古愚郭鳌云敬题)。正殿古石柱联曰:法周上界,心存万类群生;道统诸天,功启三皇五帝。木匾“日在中天”,闽海使者甘国基敬书、“拈花觉世”、“山西圣人”,嘉庆五年(1700年)里人郭大勋敬立。清宝殿是闽南少见奉祀炎、黄二帝殿宇,是炎黄子孙缅怀祖先的圣地,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附近信众、漳、厦、码及海外信众,宾客常来朝圣、瞻仰、观光。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流传村北边社,故称北边庙。相传三元真君曾显灵相助沿江民众筑堤治水,沿江民众为答谢三元真君功德,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捐资兴建玉江三元祖庙恭祀三元真君。明初,流传、岗洲、洲头、港内、亭头、芦江、北边、下埕、下周等沿江村社,深受水患,江堤屡修屡崩,民力不济,遂迎奉三元真君坐镇南岸洋堤庇护,民众协力苦干,终于修好全堤,自此五谷丰登,旱涝保收。村社民众为感谢三元真君神威和功德,捐资在真君坐镇之地新建一座与玉江祖庙格局相仿,但规格更恢宏壮观的北边三元庙,故又称“大庙”,正如殿中石柱联所书:追昔日之威灵围岸筑堤共仰狂澜克挽;起先民于涂炭山节橼棁欣看古庙重新。

北边庙历代多次修葺,光绪间、1999年大修。坐北朝南,三进三门五开间,悬山顶抬梁式构架砖木结构,前庭院,左右二棵古榕,占地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中门前有一道石雕莲花饰纹祭道,廊间立一对古蟠龙石柱,两端各有一堵明漳州知府姜谅捐建“献翅”墙,大殿正中主祀上元道化唐真君,中元护正葛真君、下元定志周真君,合称“三元”真君。后殿恭奉三宝佛。

北边庙,保存门前石雕莲花饰纹祭道,东庑墙上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龙溪县正堂王“毋许赌棍在庙住宿,呼群喧闹、开设花会,聚众压宝,露体仰卧……《告示碑》,后殿一方清顺治辛丑(1661年)会试第一、进士陈常夏题刻“惟心惟法”门匾,俗称大庙“三宝”,及古楹联4副,联曰:义武风规传周室,声灵赫濯镇北边(门柱联)。伏阙表忠心,千载姓名标北地;入山成道术,三元锁钥镇南天(前殿石柱联)。定志修行义武山中,白日升天神功妙济真君;切意敬信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虔心执法异人(神龛联)。200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玉江上社,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坐东朝西,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后进为二层楼)三门三开间,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主祀唐固始郭姓南徙迎来的被村民奉为治水保护神的上元唐道化、中元葛护正、下元周定志三位真君,兼奉田府元帅、广济尊王、郭十二使公(讳鱼,字览溪,唐入闽开派榴阳郭始祖),附祀王、郑、张、李4位班头等。后殿下为义武坛,上为魁星楼。存正门前一组古石雕莲花纹祭道,前廊左右侧各一堵明漳州知府姜谅捐建“献施墙”,花岗岩石雕制的石狮、蟠龙石柱、壁画,麒麟瓷雕,“共赞参天”大匾,石柱、石柱础及旧楹联四对,均为始置或明清修建时原物,另有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浚二沟题名记》、二十三年“置田养僧、接济老弱孤寡”、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三元庙路、佛祖庵桥、魁星楼桥”碑记3通。200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楹联曰:玉水长流环绕地杰人灵;江山秀色映照天上凡尘(大门联)。固始分香,世奉明禋钦作祖;玉江肇祀,群叨福庇仰为君(前石柱联)。木梗概而修真,英风长垂义武;施灵符以拯世,德泽普佑江城(中石柱联)。玉宇澄清矅乾坤,三元威灵显赫;江潮翻腾振四海,真君道果深高(龛联)。有“法官鼓”民间信俗。近十年来与台南等地的三元庙常来往交流。

瀛洲宫,又名柯厝宫,位于南园洲尾社,始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213平方米,建筑面积166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兼祀注生娘娘,是洲尾、文洲、墩上、高田、桃州、文桥、东井、西井、下岸9社信众共仰庙宇,存古石狮、蟠龙石柱、麒麟窗各一对,古石柱联二对。联曰:保世渥神恩千古声灵永著;生民沾帝泽万家香火常新。位高北极御灾捍患颂玄天,威镇南邦辟疠除魔尊黑帝。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巡香庙会。2011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门村中心,始建于明初,历代多次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2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主祀关帝公。2004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西门庵,位于石美村西门社,始建于元末明初,明、清、民国、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修葺。重修后仍较完整地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宫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开间中一亭,环廊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砖木结构,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1332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宫旁一株百年古榕,榕树下立文物保护牌,宫门两侧石狮一对,廊墙侧壁的石浮雕为原物,柱联为“柱抱雄龙撑八极,窗环雌虎抱三壶”。正殿中悬挂着清朝皇帝赐封的“大道为公”神匾,正殿主祀保生大帝,陪祀有印剑童子、中坛元帅,右厢奉注生娘娘,左厢奉黑虎将军、张圣者、赵元帅、康元帅,左侧奉关圣大帝,右侧奉辅胜将军,三十六员官将两边排,左下侧奉福德正神等神明。

宫内存“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信士张文武逢喜舍石座祈求平安”的题刻、清嘉庆戊辰年(1808年)里人黄应铮敬立的“大德不偏”牌匾、清咸丰九年(1859年)《西昆慈济宫重修碑记》载:二十九都十余社旅菲律宾华侨二百余人乐捐修宫芳名。还存有明海防馆遗存的“郡侯施公重修石美城新设海防馆碑记”、“邑侯徐公修城设馆功德碑”等石碑。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里社(田里村、龙田村)万寿宫

万寿宫又叫“橄仔屿庵”位于橄榄屿,始建时间不详,清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2012年田里村、龙田村齐心协力重建万寿宫。坐东北朝西南,二进三门三开间,砖木结构,前殿单檐歇山顶,后殿重檐碧瓦,殿顶木架八角藻井结构,配左厢房一列,宫前祭埕,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奉保生大帝、飞天圣君、大圣爷,兼奉释迦牟尼、普贤、文殊菩萨,附祀阎罗王、注生娘娘、土地等神,保留古蟠龙石柱三对、石狮二对、墙壁花岗岩洋人卫士、麒麟骏马、龙虎、松鹤、竹鹿石浮雕和道光八年《飞天圣王》碑、同治九年《重修万寿宫》碑。1997年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流传村清宝殿前方300米处,始建时间未详,清光绪乙亥(1875年)重建,岁久颓败,二十一世纪初重新修建。坐北朝南,双层亭阁,结构巧妙,下方上六棱,飞檐斗拱,葫芦顶戴,方底边长10.6米,高13.2米,正门匾“观音亭”,石门联为清龙溪县教谕(未署名)敬题,岁申已(2001年)漳州著名学者王作人拜书重镌,联曰:音亦可观聪明自无二用;佛也称士儒释岂有两源。下层屋顶漆画凤凰图、上层屋顶漆画腾龙图,这是按龙在上、凤在下的中国传统设计的,体现着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下层神龛上悬“南海潮来”木匾,中祀南海观音,上层中窗上悬“先师夫子”木匾,神龛中祀文圣孔子。1992年龙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埭头社中央。始建于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相传宋代,海滩上(今埭头村)浮出一块岩石。当时,有很多讨海的渔民在此地栖身。其中有一个渔民为答谢神明保佑,出资雇工匠在天然大岩石南侧雕刻一尊石观音。并修建一座佛祖庵,后来取名“水月亭”。供四方信众朝拜。更奇异的是此天然岩石分为七块,故称七层宝塔。岩石上天然生长出一颗大榕树,故称佛祖伞。建庵后不久,庵前不远处又浮出一块像镜子一样平整的大岩石,正好朝向水月亭,观音菩萨每日五更时分,对镜梳妆,由于佛祖庇佑,从此呈现出“风调雨顺,万民平安”欣欣向荣的景象。

水月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单进单殿单亭,砖木结构。其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察和论证价值,现已挂牌保护。‘

位于恒苍社中心,又称恒苍文峰社天后宫。相传始建于明崇祯间,2007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左右配套有二个凉亭,属皇宫式建筑风格,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广场,戏台及老人活动中心,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有千里眼将、顺风耳将,二尊将军石像及古楹联:馨声参平天地日月,惠泽保我子孙黎民。另外,恒苍村还有位于山头社石梯岩、延山宫和位于岭兜社的福安宫。现为三普文物点。

五恩宫,原名五府庙、灵惠宫,位于锦宅社,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历代均有修葺,1997年重建。300多年前黄氏先民携家带眷渡台谋生,曾恭请康府千岁、池府千岁、梁府千岁、杨府千岁及普庵佛祖到落籍地奉祀,后来五佛分宫在落籍地台南县佳里镇一带的五个乡里供奉,因此重建后“灵惠宫”更名为“五恩宫”。

五恩宫坐北朝南,一进一殿配左右钟鼓楼,用地面积2691平方米,建筑面积547平方米。正殿为一进(前廊中堂后龛)、五门、重檐楼阁式建筑,上复红色板瓦和琉璃瓦,正门上悬“五恩宫”额,门廊二根青褐色花岗岩雕刻精细蟠龙石柱,门前踞一对威武石狮,前廊石柱联、门联为“四海五湖客到神宫沾圣泽,南辕北辙人来宝殿荐馨香”,“五尊国报圣佑扬帆渡海年三百,恩溯怀枌慈光遍地安澜众万千”等。殿内由12根水泥柱支撑,殿顶为八卦式圆拱顶,殿前部为厅堂,后部为神龛。神龛地面比厅堂略高,正中主祀天上圣母,圣母座前供奉康府千岁、普庵佛祖、梁府千岁、池府千岁、杨府太师。堂内左右侧附祀注生娘娘、福德正神。堂内梁上悬台湾乡亲赠送的“怀根报本”、“溯源归根”、“回报鸿恩”等匾。前堂两侧之上建八角形二层重檐的钟楼鼓楼。宫内存“九龙井”一口,它是这座宫庙兴衰的见证,据传它是明代建立五府庙时挖掘的,井水常年不枯,清澈甘润的龙泉水养育着一代代锦宅人,村里人曾说“饮过九龙泉,离土不忘乡”。

五恩宫存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嘉平月董事黄炳良等同立的里人捐题金“重修灵惠宫碑”和一方记述康府千岁及锦宅社妈祖庵事的石碑及一对太学生黄硕昭捐奉的石柱一对,柱联为“水德配天海国慈帆普济千秋利涉,母仪称后锦田俎豆重光奕世馨香”。2009年被漳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漳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公布为对台交流重点宫庙。

位于南园社,始建清代嘉庆初(1800年左右),1999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二进三开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砖木结构,前祭埕,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5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兼祀注生娘娘、高妈夫人、南台郡王。古楹联四对:丹井灵泉分北港,礁山妙道衍南园。容保康保惟南土之是保,大生广生皆下民以长生。存圣人济众之仁有孚惠我,体上帝好生之德用康保民。溯自宋七百年,大道长垂宇宙;保斯民亿万众,丰功永报馨香;存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修碑记两方。每年三月初八到青礁慈济宫谒祖进香,三月十五日大帝圣诞朝拜信众络绎不绝,四月十二日举行庙会巡社播福。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西井社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2011年建高铁殿宇裂开,重建扩大,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四歇宫殿式结构带两厢,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前祭埕护栏,占地面积1829平方米,建筑面积469平方米,主祀关帝圣君、保生大帝,兼祀康王公、注生娘娘、送子观音,香火鼎盛。大厅悬“浩气长存”大匾,旧楹联曰:兴让著千秋埙箎媲美,隆名标万古简策流芳。兴刘辅汉奠河山,奇勋久垂竹帛;隆德令名光史册,素志袛在春秋。每年四月初二日到白礁宫谒祖进香,当日奉金身出巡播福。现为三普文物点。

原名阮厝庵,位于南园苏州社,始建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清中叶扩建,更名苏州宫,2013年重扩建,坐北向南,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后殿重檐碧瓦,前祭埕,占地面积48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祀辅顺将军,兼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附祀注生娘娘、高妈夫人。存古石柱联一对,联曰:司马荣寿九十子首推干略;岳山殉义六百年特荐馨香、石墩一对。每年农历四月十七日举行巡境赐福。

又名崑尚宫,位于墩上社,清光绪三年(1877年)曾少乾建,前亭后殿,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齐天大圣,附祀三十六罡将。存清末名师雕刻精美“辇轿”。每年三月三日、六月三日为玄天上帝、齐天大圣诞辰,村民以此轿抬金身巡安。旧联曰:广德镇朔天群仰神威有赫,福履翻筋斗共瞻庙貌维新。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东里社,又名东美庵,始建时间不详,明万历间敕封为高真殿,并赐龙符龙阶。清、民国重修。1990年按原基重建。坐西北向东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三开间,带左侧平房,前祭埕、戏台,占地面积1703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兼祀注生娘娘,附祀土地公、虎爷、三十六罡将。前廊有石狮、透窗、蟠龙柱、龙虎、山水石雕,壁刻精美。前殿凤雕石柱(乾隆癸卯信女捐)、中殿蟠龙、六角石柱,都为始建或明、清重修所置,存乾隆甲辰(1784年)、民国十年《东美宫高真殿重修碑记》二方,旧楹联四对,联曰:气蟠丹嶂举头便是武当山;源出白礁放眼靖观文曲水。高法庇苍生,神德永孚东里;真人荫四方,大帝得道白礁(乾隆癸卯年,镌于六角石柱)。道发原几,大帝原通上帝;德赫武当,真君功盖明君。每年三月初三上帝公生日、三月十五大道公生日,都要举行隆重拜祭活动。1996年登记为试点管理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过马社,始建于明末清初,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单进,面宽7.3米,进深5.4米,庙里主祀注生娘娘,配祀观音佛祖、水仙尊王。庙后有一古榕,系建庙时同植,2016年3月经福建省林业厅鉴定,至今已有三百年树龄。

位于大社陈氏宗祠西。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坐西向东,一亭一进单间,祀福德正神,面宽5.9米,进深12.2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红砖碧瓦,歇山燕尾,砖木结构,前亭抱有一对青石雕龙柱。

位于大社陈氏宗祠东。始建年代不详,占地面积136平方米,建筑面积78平方米。坐东向西,一亭一进单间,祀清水祖师,砖木结构,面宽6米,进深13米,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位于大社东,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坐北朝南,主祀金府元帅。相传,闽王王审知的夫人金氏及其弟金府舍人英名显赫,死后被尊封为“娘妈”和“金府元帅”,清乾隆间,沙洲乡民,因围堤建田,向大人庙借金府元帅金身来坐镇驱邪,无帅看中这莲花穴宝地,不肯回去,后建此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六为元帅圣诞。配祀观音佛祖、克复尊王、水仙尊王等。庙于2008年再次重建,现为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庙前配有埕、戏台、投池等。

位于新社西,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2014年因厦漳同城大道建设需要,改址重建。现在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歇山燕尾。配有戏台、老人活动室、娱乐场所、公厕等。

位于坂美村社头甲,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系湖北武当山分派,屡有修葺,2011年重建。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带左右厢房,占地面积1145.3平方米,建筑面积276.9平方米,主祀玄天大帝。宫大门前存宋井一口。现已挂牌保护。

位于坂美村后山社(旧名“凤山社”),始建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历代多次修葺。宫殿坐西朝东,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带左右厢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38平方米。宫内右侧立有清康熙间修葺的碑记石枋座,龛上正中悬“天崇宫”,主祀“庐府真人”。

位于坂美浦西营仔山,始建于宋咸淳十年(1274年),后因国家建设重建。重建后保持原来规制。结构为一亭一殿式,前后配石埕二层。坐东朝西,建筑面积81.28平方米。大门前竖联:座埠镇社司萬千,神著蔭进甘霖财。主祀福德正神。

位于吴宅社中,始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清道光、光绪间多次重修。2010年重建,坐东向西,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带左右厢房,占地面积1366平方米,建筑面积638平方米,主祀田府元帅,兼奉关帝、观音、元帅,附奉三十六官将。古宫联曰:泽民开版宇漳江有庙祀将军;除贼懋元勋唐史无人修刊传。存旧龙虎壁石浮雕、石螭虎透窗、方石柱各一对。民间尊崇田府元帅忠肝义胆,不畏强暴,故香火鼎盛,尤其每年正月十八庆诞,非常热闹。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林美社,始建元末明初,原有清道光间重修碑记,2007年、2015年重修,保留清代建筑风格。坐北朝南,三进三门五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256平方米,建筑面积368平方米,主祀开漳名将辅顺将军马公爷马仁,兼祀伽蓝爷、注生娘娘。保留宫前古石雕梅花饰纹祭道和石雕抱鼓、螭虎透窗各一对、石墩二对,廊间石方柱二对及堂内旧石柱和楹联五对,石构件含门框、门楣雕刻花草人物,古朴精致,有较深的文化内涵。宫联曰:辅主开漳万民咸歌圣德;顺筹制敌千乡共沐侯恩。将军苦战勋垂万古,侯爵芳名义烈千秋。辅助开漳伟绩铭一郡;顺谋筹画勋劳著七闽(竹林七三叟陈陶潜题)。武勇卓然奇勋并昭漳水,英灵如在祀典重在东山。为附近村社村民所崇拜。每年四月十五日为马公爷庙会,九月二十三日为将军寿诞,漳台两地都同时祭祀。

吴宅应石格虎硿土地公庙

位于虎硿山麓,明初居西山后洋社陈、戴、林三姓村民共建于一形似“国师帽”的洞穴,旁长一株龙鳞龟壳花形似拐杖的神松相伴,供奉福德正神,后在洞穴上、下建二座小庙,一奉土地公,一奉观音。总占地面积11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虎硿土地公神圣、灵感,庙虽在深山僻岭之中,进香朝拜信众络绎不绝。附近原有“刺剑石”、“漏米石”、“仙担石”、“磨镜石”、“叠石”、“金鸡石”六奇石。

位于林美社,建于明末清初,光绪癸已年(1893年)重修。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供奉祖师公,联曰:锡振三坪遂登法界,盂传万古普济生民。存光绪甲申(1884年)、癸己(1893年)重修东山宫、上林宫碑记二方。

位于九冬社,建于清代,2012年重建。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供奉玄天上帝,存古联:德昭北阙老文治,泽庇东村胜武当。每年三月十五为庙会。

位于湖任社,建于清代,2009年重建。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7平方米,供奉圣公与玄天上帝。每年正月二十为庙会。

位于玉洲社内,又称佛祖庙,玉洲城西门遗址之处,始建元末明初,1999年按原基复建。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左有管理房一座,前祭埕左为玉洲城西门遗址,埕右,有三株数百年树龄的古榕树。庵、城、榕,被称为玉江“三古”、“三宝”。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主奉五佛——三方佛、文殊、普贤菩萨,兼奉观音、泗洲佛、地藏、伽蓝、弥勒佛,附奉阎罗天子、百老爷、十八罗汉,为附近村民所崇拜,香火鼎盛。存古蟠龙石柱,花岗岩石狮各一对。

位于田尾社中,又称田尾庵,始建时间未详,清嘉庆己未(1799年)重修。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门三开间,带左平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供奉保生大帝、玄天上帝,兼奉辅顺将军、注生娘娘。存旧蟠龙石柱二对,嘉庆己未年重修“德象元光”石匾一个,旧石柱、楹联三对:不朽宏功推北极,无偏大道济生灵。帝德无崖,田美香烟垂永远;神灵莫测,泗洲庙宇庆重新。保生行医救万民,上帝神威振四方。每年农历三月初八举行拜祭、巡游活动。

位于芦江社中,始建时间未详,存清道光庚子(1842年)年重修时置的香炉一个。坐北向南,单进,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兼祀关圣帝君。古殿联曰:金阙化身悟道修真光北土,玉君敕命济普惠民镇芦江。

位于港内社,坐北向南,始建时间未详,硬山顶砖木结构,单进三门带右室,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祀关圣帝君。存古石狮、螭虎透窗各一对,龙虎浮雕二幅,石墩二对,旧宫联:文武争光刘日月,江山不改汉乾坤;讲里潮声疑汉水,文江春色似桃园;大义炳麟经青天白日,丹心存汉室霁月光风。

位于洲头社东隅,始建时间未详。坐南向北,二进三门带后平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开祀仙尊王。旧庙联曰:开天地以显神奇五丁用命,荒高山而赓天作亶父同功。

位于三元庙西侧,始建于明初,据传原是三宝佛堂地,年久坍圮,2011年重建。格局为三层三大开间,重檐歇山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祀龙裤祖师。祖师俗家名郭世杰,系流传郭氏长房七世孙,幼年出家,法号樵云。乾隆版《龙溪县志·卷之十九·仙释》载:“樵云,故开元寺苦行僧也。万历初年,万松关未为孔道,然行人以捷径多出此。樵云结小庵,日施茗山中,夜即诵书,数年诸经通晓。神宗(即万历帝)欲索天下名僧,从苦行得法者,有司以樵云应,施赐紫衣,归岐山依石结室终焉”。

流传村素有九庙十祠堂之称。除了三元庙、观音亭、清宝殿外,还有头社圣公庙、将军庙(原名洪台庙,主祀辅胜将军李伯瑶及夫人)、广慈宫(又名妈祖庙,位于洲美街)、广济宫(位于新街,主祀神农大帝美)、三妈庙(位于下埕角落,主祀三妈蔡夫人)及庆丰岩(主祀三元真君,乃是西周后期之唐、葛、周氏三诤臣)。

位于埔尾小学东隅,始建于清道光间,2014年重建。主祀地藏王菩萨,附祀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莆仙社天地会建此庙与教子公庙(炎帝庙)作为天地会活动基地。两庙相距百余米。教子公庙于民国初搬迁杨山尾另建大庙(1958年毁)。

位于杨厝社中,始建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民国六年(1917年)、1987年重修,2012年重建。坐北向南,前厅后堂配西厢一列,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附祀佛公、太子爷、土地、虎爷。存咸丰五年重修碑记一通。楹联曰:道衍白礁传白石,因周碧宇被碧湖。

位于杨厝社中,又称五社庵,始建明代,1992年重建,祀陈圣王。存三对古石柱和门面墙石构件及古庙联五对,门联曰:有功德于民则祀,惟正德而一为神。堂联曰:威武镇霞漳披荆斩棘功垂南土不减,俎豆传白石羞蘋荐藻泽眷东国靡涯。为白石保十五社所崇拜。

位于丁厝社,又称大庵,始建宋代,历代多次修葺,2010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兼祀阎罗王、注生娘娘,附祀36将官。存旧石柱、面墙石构件、殿前二座石旗杆碣、一口古井、乾隆乙亥(1755年)“北辰司錀”木匾和道光三十年(1850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修福文殿碑记二方,古楹联:王灵天北开金阙,文笔山南化武当;一带恩波潆百石,群峰翠色拱玄坛;品石后环神司北阙声灵赫,苍山前拱威镇文峰保护长等古联六对。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仓前社顶沟,始建清康熙间(约1702年),1980年重修,坐南向北,前亭后殿,殿前一井两潭,是寻根标志。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过井社尾,始建清道光三十六年(1736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005年重修。坐北向南,硬山顶砖木结构,两进,面阔7.2米,前埕,埕上立旗杆夹一对,用地面积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天上圣母,附祀福德正神、注生娘娘。永寿宫设计别致,从前廊到后殿分别配置蟠龙、八角、四方、圆形石柱。前廊一对古朴纯真蟠龙石柱,镌太学生陈占祥敬谢。前殿八角石柱镌联:掌握天门奕世均沾盛德,生全海国千秋共被深江。道光甲辰阳月·弟子林仕祯、仕民同敬谢。仕祯、仕民之台,此联成台湾桃园八德乡林氏宗亲寻根依据。后殿四方石柱联曰:福井神恩庇,寿宫帝泽长。主殿上悬道光辛丑(1841年)、甲辰(1844年)立“敷佑万民”、“振民育德”和“道立怀仁”三个旧匾。永寿宫虽小,但玲珑精巧,石构件、楹联、牌匾均为清代始置原物,保护良好。

位于沙坂村覆舟山西南侧,俗称“大庙”,始建于明代,曾有修葺,2017年重建。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圣王夫人种氏。新大庙建在中闽旁金沙公园内,是集朝拜、健身、娱乐、武术演练、旅游观光,举行各种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

位于沙坂社,始建于明代,清光十三年重修(1833年),2017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68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主祀老爹公(相传,老爹公,姓刘,系陈元光部将刘福、刘禄、刘寿,因刘氏三兄弟辅助陈元光治理九龙江北溪功绩显著,被奉为刘氏九龙三公,其神像一般附祀在陈元光左右,边有单独建庙奉祀)、蔡妈夫人。庵为二进结构,中有天井,石砖木构造,硬山顶燕尾脊。庵前有埕,埕前有口泮池等。

位于九龙江下游出口处南门过渡口,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相传,原玄天上帝神像是从上游流至渡口,百姓就地建镇南宫,称此神像为“水涨上帝”。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占地面积73平方米,为硬山顶一亭一庙结构,宫前一小埕,临江望海。宫内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陪祀三十留宫将神像。另外埭头村边也建有一座镇南宫,位于南霞亭左侧。

位于南门村西段,坐西朝东,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众称“妈婆庵”供奉临水夫人,神像蕴含慈爱,是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是周边四邻社信众经常前来参拜的庙宇。

位于北门社朱厝,俗名朱厝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原为戏台边的一座小庵(漳州南乡长福村朱氏戏班到石美城演戏的临时场所),祀“演戏公”雷海青,俗名朱厝庙。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十一月扩建,改名为厚山庙。1993年5月重修,为一亭一殿式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前有占地500平方米空地及200平方米的“厚山戏台”,主体建筑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祀辅德将军欧哲、尹氏、辅昌妙应夫人,配祀田府相公雷海青,每年元月初一进香。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石美内街中心点,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筑总面积300平方米,坐北朝南,歇山顶木结构,前有庙埕,二进三开间,主祀辅顺将军马仁。

位于石美村北门社,俗名“北门庙”,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坐东朝西,二进三开间,前后两殿,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0平方米。门前左右侧立两方重修碑记:“爪哇各州府”(即印尼)华侨捐银列于左,其他信众捐银列于右,碑记下面是禁约:“禁庙内及伙食间物件不得乱借乱取,亦不许乱藏家器杂物,违者罚戏1台,预先通知”。主殿祀唐朝开漳圣王陈元光军师辅胜将军李伯瑶及金德夫人(妈婆祖),左侧配祀大使哥及其夫人,右侧配祀三使哥,天井两侧配有大、二太保,门口左右各配奉一尊威武的马将牵着一头高头大马。此外,庙里还供奉有鱼刺公(三哥元帅)、中坛爷、李哪吒与虎将公。存古石狮一对、道光八年(1828年)和光绪乙酉年(1885年)石香炉各一个、光绪十年(1884年)龙柱两对、以及古雕花石柱一对、清光绪甲申年(1884年)《重兴北门庙碑记》二通。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东门社东庵山,俗名“东庵”,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历代多次修葺,2004年重建。现为二进三开间,右侧配三圣殿、观音堂及小广场,庙前大广场建戏台,占地面积6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98平方米,主祀关羽。门前对联为“石上鸡踪如竹叶,溪边犬迹似梅花”。

位于西边社,始建于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由许亿及同室郭小十娘捐资兴建。初建时主祀佛祖,清康熙迁界时被毁,清复界后重建,道光年间(1821—1850年)重修,又毁于战乱,清咸丰三年(1853年)又重建,2008年重修。重修后的祖宫坐南朝北,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二进五开间,供奉保生大帝、三宝佛祖。每逢“牛、兔、蛇、羊、鸡、猪”年的二月初八或初九,全社举行一次盛大的进香活动,场面非常热闹。

位于寮西社东北角,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历代屡有修葺,1996年重建。坐北向南,一进三开间。大门悬“恒升殿”门匾,两边楹联为“天泰、地泰、三阳开泰,神安、人安、合境平安。”主祀日月大帝。石柱联为“帝德高明彰宇庙,神光照耀仰恒升”。庙内有“千秋耀德”大匾。窗及石墩为始建时原物,庙后有始建时种下的古榕树,约500年以上。存有古石碑一座,相传为清乾隆皇帝御赐,碑文为“来龙进宝”,至今保存完好。

位于壶屿社北边社口,建于明初,2003年10月重建,由原来一间小庵扩大为二进三开间,供奉保生大帝。坐东向西,占地面积930平方米,其中前埕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中一深井配管理房。万寿宫是远徙海外,他乡吴氏裔孙寻根谒祖的重要标志。

位于龟山东南麓,元末明初,村民建一座奉祀“玄天上帝”于龟山南麓,香火鼎盛,且为播迁台湾和海外乡亲所崇拜。后来庙废,民国十六年(1927年),海内外信徒捐资移建于今址。时居吕宋的侨民运回钢筋、洋灰。聘漳泉名师设计,建成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风光宝寺。该殿坐西北向东南,枕龟山瞻文圃,前望一片平畴,后环葱郁佳木,二进三门三开间,带左右二列厢房,用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埕上立2座石旗杆,主奉“玄天上帝”兼“千手观音、保生大帝、玉皇上帝”。其殿联曰:“东瞻文圃遥遥相映异彩生辉,山依龙脉勃勃生机地灵人杰”。前廊前殿各一对六角蟠龙石柱,前廊左柱附一小龙五鲤鱼,右柱附一小龙五小鹤,前殿龙柱上附八仙雕像。门前置石狮一对,门墙、左右照墙置石麒麟浮雕,透窗各一对,石浮雕戏曲人物八幅,雕刻工艺精细,人物栩栩如生,为殿堂添加风采。左庑廊有民国十七年萃英撰书《龟山游记》于壁上。有诗赞曰:“东眄嘉禾翔白鹭,山艺芝兰成玄武,鹤舞山林楼胜地,龙环柱石现新奇”。殿侧二株数百年红豆树,其中一株树龄400年。另一株树龄500年,是福建省一级保护树木,属稀有珍贵名木,常常引来海内外游客到此观赏。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刘宅社,始建于清末,2016年重建。坐西北向东南,一亭一进三开间,用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主祀土地公、佛祖、玄天上帝,兼祀大安公娘妈、虎将公、哪吒、送子观音。庙联曰:“喜迎古廟葺新歌盛世,笑纳圣境重兴復青春”。

位于下尾社中,始建时间不详。清道光五年(1852年),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坐北向南,悬山顶砖木结构,二进三开间,用地面积11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祀元始天尊,兼祀保生大帝、姑妈婆。存古蟠龙石柱一对,清道光五年、光绪八年“重兴神霄宫,吕宋诸弟子喜助缘银”石碑二方。宫前有百年榕树一株。

原位于内山尾社阳春顶山南麓,始建于明朝中叶,二进三开间。清道光己丑年(1708年)、光绪癸末年(1883年)年曾两次重修,现存有“重修阳山宫吕宋台湾弟子捐银”石碑二方,后宫废。于1995年移建内山尾社宅仔尾角。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一亭二进三开间。用地面积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兼祀三壇元帅、虎将公、龙王、元赛哥、注生娘娘。亭石柱有联曰:“阳宫焕彩绕祥气,山岚翠黛赉紫气”。正门联曰:“阳照光辉财利广,山映水秀合境安”。宫埕右侧立有台湾“凯景公司”董事长陈振常先生助建宫埕石碑一方。

位于许板社许板亭,始建于乾隆间,存碑一方。1996年重建。坐南向北,一进三开间,用地面积7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平方米。主祀南海佛祖,兼祀土地公、注生娘娘。亭联曰:“隆光普照合境安康,寿星朝堂万民庆贺”。

位于青阳社,始建于明末,清光绪丁亥年重修,存“重修凤山宫捐题诸芳名勒为纪”石碑一方。2007年重建。坐西北向东南,一亭一进三开间。用地面积383平方米,建筑面积116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宫联曰:“凤翔福裹帝德永恒,山毓靈脉神庥廣被”。

位于铺透村铺透社,始建于明末,历代多次修葺。帝君宫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前廊后厅,双脊燕尾,脊置陶制龙吻两对,正中大门,东西两耳门对开,门上悬“帝君宫”匾,主祀帝君。

始建于宋代,主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部将李伯瑶、马仁将军。原位于下店社,威惠庙坐南向北。东临南港地,南临旧官道,北向水田,西邻民宅。二进式建筑,后毁,现存咸丰十年重修碑记一块。今宫边、下店集资在排洪港道东边宫边下店小区内重建。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石厝村下边社,始建于宋代,庙内主祀辅胜将军李伯瑶、金德夫人等神明。历代几经修葺,庙为二进,总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现保存宣统辛亥年,重修碑记一块。

始建于宋代,二进三开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供奉李伯瑶、金德夫人,还奉祀代天巡守王爷公。于1993年重修,是保留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原状。

位于下岸社,始建于明代,清代道光七年重建(1827年),面积24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建筑,主祀五显大帝、柔懿夫人。五显大帝是兄弟五人,即:长显职、次显明、三显正、四显志、五显德。显德即华光,其四兄长都自幼出家,皆得正果,显德原是如来佛座前一盏佛灯灯花所结而成。当其被贬时,如来赐以五通道法。所以民间也称五显为五通。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社头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历代屡有修葺,现主体建筑保存清代风格。总占地面积49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5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燕尾脊,中轴线自西北向东南依次由前埕、前殿、天井、过水廊道、主殿及护厝组成。存有《谢悃庵佛祖》碑记一通,落款:“大清光绪岁次辛丑二十柒年(1847年)重修碑记开烈于左。”主祀观音佛祖,配祀保生大帝。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社头村角美山69号,又名霞庵,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40平方米,坐东向西,为一亭一殿建筑,配有香客休息室、埕、戏台等。存有清乾隆间石碑记及石刻等构件。主祀:三世尊佛、南海观音、十八罗汉及朱、耿、驰三王爷、注生娘娘、万岁爷等神佛。现为三普文物点。

又称圣仁公庙,位于龙屿社南,建于清初,是纪念清代兵部中书舍人林侯(又名兴珠,官至南宁总兵),死后追封祠庙所建。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20世纪70年代烧毁,2012年重建。二进三开间,带左右厢房,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主祀辅胜将军、辅顺将军。存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慈勇庙》等碑记二方。

位于龙屿社中,始建明末清初,2006年重建,二进三开间,宫殿式建筑,带右厢房,用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4平方米,主奉阎罗六殿卡城王。门联曰:森纪威灵赏罚公正,罗纲显赫典律无私。每年三月初八举行庙会,附近善男信女络绎朝拜祈安。

位于满尾社,又称满尾庵,建于宋初,2011年重建,二进三开间,宫殿式建筑,带右厢房,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兼祀观音佛祖、大道公、大隐公、王爷公。旧楹联曰:隆慈恩蓬莱古地,庆福祚满美新乡。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隆庆堂·建净室碑记》一方。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田里许厝尾,始建于清道光间,面积约300平方米,主祀懿德娘妈。庙里有一对柱联:“懿德心贞守大隐,德著乡里万民传”。信众称其为“娘妈”。

位于龙江社,建于明初,1992年重建,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前埕、戏台,古代官路从戏台前经过。建筑面积176平方米,二进三开间,中间一深井配管理房。

主祀保生大帝。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后坑社,始建于明末清初,1988重建,坐北向南,一进三开间,庙左建有广场、戏台。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平方米。主奉玉皇上帝。

位于丁洋社177号,始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年),1980年重建,一进三开间,庙前建有广场、戏台。用地面积1320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保生大帝、三太子。

原洪岱村有二个庵,叫上庵(又名灵应宫)、下庵(又名清远宫,供奉李伯瑶和马仁),灵应宫即上庵,始建于清乾隆辛巳年(公元1761年),历代多次重修,2010年按原来规格重建。坐北向南,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还供奉辅胜将军,辅顺将军,哪吒、大伯公(黄府将军)、先生公(江医生公)、注生娘娘。存有旧对联及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碑记。

位于新村社,始建于明代,2014年重修,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平方米内奉主神有三宝如来、妈祖、上帝公、太子哪吒、千里眼、保生大帝、虎将公,还有十八罗汉,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众神生日。

位于福井村大人庙社,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由林一墩募建,至今已修缮数次,坐北朝南。殿祀克復尊王(大人爷)、金府元帅、悦府将军等金尊。相传,大人爷乃宋代皇室忠烈,受奸臣陷害,文官挂武帅征战至金桐,无救兵断粮草,将士们浴血殉国,烈女吞金全节,后人敬仰立庙供奉,香火极盛,神威显赫,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美谈。

位于半山社,始建于明末清初,于1997年重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祖师俗姓陈,名普足,永春县小姑乡人,出家后“济人利物”,圆寂后被百姓奉为“祈雨救灾”的保护神。半山社乡民称他为“祖师公”。农历八月十九日生日,信众往安溪清水岩进香。

位于田边社,始建于清末民初,1984年再次改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主祀上帝公。

位于大坂社,始建于清朝,2014年重修,基本保持始建时风貌,石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主祀清水祖师,每年正月二十九日,往安溪清水岩进香。

位于石门社,始建于清朝,历代皆有修葺,1993年改建今址,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主祀上帝公,农历九月初七生日。

位于锦宅村鼓楼山下,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清嘉庆七年(1802年)扩建、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895年)重修,1985年重建。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建筑面积490平方米,为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殿梁绘有三国演义的故事,殿内墙壁贴砌特别烧制的瓷砖,彩绘封神人物,楹联为“清心悟道曾吉祥,宝训治人是警钟”,主祀神农大帝。每逢农历二月二十五,神农大帝的诞辰,锦宅社举行“蜈蚣阵”,表演活动。现为三普文物点。

俗称岩内佛祖庵,位于文圃山下的岩内水库旁,始建于明初,毁于明末,1990年重建。岩寺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23亩,总建筑面积25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上下连体结构的大雄宝殿和万佛殿,现属九华山小天台下院“万佛禅寺”。主祀三宝佛、观音菩萨。岩寺悬挂“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万福岩创作基地”和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万福岩创作基地”两块牌匾。

位于寮东社,始建于明代,1998年重建,坐北向南,庙前是大鱼塘,庙后是“志洁行芳”旌节坊,二进三开间,悬山顶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前殿大门上悬“迴澜殿”木匾,中门石柱镌刻对联:“庙貌更新文圃特钟秀丽,神灵永奠锦湖共沐恩膏”,左右偏门石柱镌对联:“辅世长民功垂史册,顺天开化泽被乡间”,殿内石柱镌刻楹联:“忠贞昭明栏令夷夏震芳名梗节,义勇壮山河自昔鼎命大业奇勋”,“地居廉让之间二分流水三分农圃,学有经济贵在半部论语一部春秋”。前殿、后部各有一眼小天井,两边壁上有“隋唐演义”的壁画和二十四孝图等。后殿正中供奉关圣大帝神像,左边关平捧印,右边周仓持刀,还有虎将公、哪吒、王爷公等神像。

位于寮东社壶屿港(今改为排洪港)边,始建年代不详。2001年重建,坐西向东,单进殿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0平方米,用地面积180平方米,主祀水仙尊王等。大门上悬“水仙尊王”牌匾,大门镌刻对联“王道荡平周宇宙,神恩广大配乾坤”。

位于桥头社欧厝角,始建年代不详。1988年移居台湾欧阳义宣捐资重建,2010年再扩建,单进三开间殿堂,悬山顶,砖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大门、左右门石柱镌刻:“桥镇灵地人傑倍出千秋繁衍,头沐圣露安康福绵万代延续。远瞻湄岛神恩弥淋神州黎庶,近仰壶桥至露普滋閤境生灵。金殿皇浩海岛女神功续昭彰,玉陛帝封天上圣母世代永铭”;殿内石柱镌刻对联:“天上慈悲厚赐閤境生灵康,圣母救世庇佑壶桥子民富”。主祀妈祖,信众遍及漳、码、厦。

位于下围排洪港边,始建年代不详。1992年重建,单进二开间,前亭后殿,硬山顶砖木结构。大门悬“霞聚宫”匾,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3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主祀保生大帝,配祀辅顺将军等。

位于顶围社,始建年代不详,单进前亭后殿堂。1996年重建,坐东南向西北,硬山顶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0平方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主祀观音佛祖。

位于鸿渐社凤山之麓,故名,始建宋末,历代多次修葺,1959年被台风刮倒,1991年重修、2008年重建,坐南朝北,二进三开间,中有天井,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1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代天巡狩”朱、池、李三姓王爷,是白昆阳保六甲社共奉宫宇。凤山宫正面前廊,中门两侧有青褐色花岗石石狮一对,前廊有两根花岗石雕龙柱,宫内的石柱,刻着几副对联分别是:“自宋室而元而明而清千秋美名,由真人为侯为王为帝历朝褒封”,“大術业大谟猷光大帝德无疆,保子孙保黎庶永保生灵勿替”,“灵钟文圃千秋异迹丹灶在,庙建凤山百世馨香白礁来”,“宽大帝德週六甲宇啟凤飞,佑保生民济八闽威镇鸿渐”。

位于鸿渐社尾126—2号,始建明代,2000年重建,一进单间,配20多平方廊亭,硬山顶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60多平方米,主祀关帝圣君。廊亭石柱刻有“风调雨顺万民永享香火,国泰民安百姓常乐太平”,“千秋义勇壮河山,万古勋名垂竹帛”。《重修台湾县志》载:“台南市仁德区忠义宫又名关帝庙,在长兴里,伪时(明郑)建。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据传,主祀的文衡圣帝是一甲庄蔡氏来台祖,由泉州府同安县十九都积善里梁厝奉请神像,随郑成功渡海来台,最初安奉在一甲庄。不久,建庙奉祀,成为一甲之保护神”。梁厝,古地名,在今鸿渐境内,因此,台湾仁德区忠义宫,为鸿渐社关帝庙分香。

磐馗庵,又称佛祖庙,位于鸿渐凤山宫后,始建明代,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主奉观音佛祖。岐岭宫,位于崎巷社,主奉三宝佛、保生大帝,为岐阳和后岭两社共建庙宇。顺风殿,位于新楼社,主奉太子爷。清泽宫,位于旧楼社,主奉圣公、大使哥。岐梅宫,位于崎巷,始建于清朝,主奉田府元帅(也叫相江爷)。

位于铺透村良才社,始建于明代,历代多次重修。重修后的隆寿宫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前有祭埕,砖木结构,依次为前殿、天井、庑廊、后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前埕有戏台一座,戏台边有“漳州市天成山隧道引水灌溉工程史记”石碑一方。宫内存《隆寿宫碑记》石碑一方及善士捐资立芳名石碑四方。主祀保生大帝。

位于霞屿社区,建于清朝,2008年旧村改造重建于社中央,内主奉龙公,还有土地神、虎将公等神像。终年香火旺盛。

位于良种场郭洲作业区,又称郭洲庵,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18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主奉郭洲作业区的创办者。庙宇虽小,但是表达了当地人对创办者的一种追思。

位于课堂社,始建于明代,2006年重修,坐东朝西,石砖木混凝结构,由前厅、开井、后厅组成,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建筑面积75平方米,供奉陈圣王(又称陈将军,开漳圣王,保称王公)、田府元帅等。因课堂以陈圣公的裔孙为主,故信士众多。

位于竹林社,始建于明代,1985年重修,坐北朝南,仿古代构式而建,由前厅、后厅构成。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主祀保生大帝。

位于城内社,始建于明初,历代均有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主祀辅顺将军马仁。庙内存明崇祯五年(1632年)建庙的主体石柱,乾隆辛未年(1751年)的石香炉。咸丰元年辛亥(1851年)梅月道光庚戌年捐提,重兴洋洲庙董事,户部主政陈尚馨石刻碑记及石香炉等文物,现为三普文物点。

位于沃头社,始建于明代,1988年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2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单进式、硬山顶招梁式、土石木建筑,构建得体。主祀保生大帝。

位于龙佳生态温泉山庄,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相传始建宫时,用一棵大沉香树,分成三段,同时雕刻三尊妈祖金身,分三宫供祀。一尊供浦尾妈祖庙,一尊供恒苍天后宫,一尊就供后溪清惠宫,当时香火鼎盛。后因铁路建设需要拆除,1996年由乡贤林良美捐资重建在龙佳山庄杨梅山(又名猫公山)。

重修后的清惠宫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是一座二进一天井的闽南传统燕尾脊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宫前依山坡开辟大石埕面积800多平方米,埕前修石台阶,埕旁立石护栏,埕左立有石刻重修“清惠宫碑记”,埕右建烧金炉及放炮池。殿外后立有一座约6米多高的花岗岩石雕妈祖神像。全宫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位于蔡店社,始建于北宋,俗称“九道庵”,该庵原有九位武僧在此行医济世而得名。1985年重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殿内主奉“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尊神,每年正月、二月举行迎神巡境进香活动,庙会“上帝公”绕炮城百年风俗,其盛况堪称闽南地区独特亮丽风景。

位于沧里社,源于始建于北宋的九道庵,1992年重建,为二进三开间,建筑面积115平方米,主奉“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尊神,每年二月举行巡境进香活动。另外,沧里社还有供奉观世音菩萨的“佛祖庵”和供奉三妈夫人的“三妈婆庙”。

本页信息来源于用户商铺提交,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提供方完整负责,平台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请您在购买时务必认真确认供应商资质和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谨慎对待,谨防欺诈行为。 推荐您在采购时,尽量优先选择经过企业认证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谁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