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张四边形纸可以剪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任意一个梯形都可以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______(判断对错)

第1篇:小学数学课程《动手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38页。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作能力。

初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

对简单图形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合。

同学们,你们会折飞机吗?用这张纸折一架小飞机吧!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动手做(一)》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动手做(一)》教学设计(1)每人先独自折,都折完后再和组员交流。

(2)讨论时,音量最小,又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上台汇报。

(3)汇报时,每人汇报一种图形。

温馨提示:组长合理分配,噪音控制员要起到监督作用。

这种三角形只有这一种折法

第2篇:小学课文《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范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要勇于实践的意识。

1、重点:正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件、生字卡、科学家说过的一些名言。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同学们,你喜欢发明创造吗?敢于怀疑家的话吗?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我放进一颗石子,水就会怎样?(观察后回答)如果我放进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满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想不想知道你回答的对不对?好,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吧。*就在课文中。

二、初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没有读通的句子再读几遍,然后听听学习伙伴是怎样读的。

(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水平又巩固了识字,读通了故事)

4、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然后读音并组词,并告诉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第3篇:数学《动手做》教案设计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动手做”中,主要是通过动手*作,让学生认识并会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教材创设了一个“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的情境,由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因此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沿着直角边锯开,把锯开的三角形拼到另一边去,就是一个最大的长方形。实际上,只要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就可以。教材中没有给出底和高的概念,主要是想让学生在丰富的*作活动中感受高和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而不要求学生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两个概念,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很重要,是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1、通过动手*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高。

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多媒体三角尺平行四边形纸板

(1)“长方形的桌面”,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是什么意思?

(3)应该怎样制作最大的长方形桌面?

3、学生用附页1中的图1剪一剪,试一试

第4篇: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安排的让学生欣赏一些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组合成的有趣、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但有趣,而且还反映了一定的主题。每个图案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动手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给生活创造的美,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在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中,加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感知。

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探索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给生活创造的美,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发展学生动手*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师准备课件,**纸若干张以及磁*黑板、视频展示台。

学生收集一些由图形组成的图案材料。

一、展示作品,发挥想像,激发兴趣。

1.课件导入: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由平面图形拼成的美丽图案,你们看看它们都像什么?(课件演示:由若干平面图形逐渐拼成一幅幅图案的过程。)

第5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四单元动手做(二)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动手*作能力和创造力。

认识七巧板的结构,会用七巧板拼图形。

能把七巧板还原成正方形,并能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和想象的图形。

活动(一):介绍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小朋友喜不喜欢拼图玩具?

(可能有说喜欢或不喜欢)

师:老师这个拼图玩具也许你会喜欢的。

师出示拼好的剪影,观察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怎么拼出来的?

师:认识吗?(如果认识,让其介绍)。

2、初步感知七巧板的结构

师:你知道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学生回答:不能,老师指导:七巧板由7块板组成的。)

师:对,“七巧板”就是七巧板拼成的。

介绍七巧板:小朋友,你们好,我叫七巧板,别小看我,我已经有2000多岁了,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有个叫黄泊思的人把我发明出来了,最早我叫“燕几图”后来又有人叫我“七星”“易方”等。因为我是由一个正方形分割的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现在的人就叫我“七巧板”因为我的各种拼图能开发儿童的智力,所以我被许多国家选为儿童智力开发的必

第6篇:小学数学课程《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数点位置的右移引起大小变化的规律。

今天就一起来探索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所引起的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3题。

(2)观察这3题小数点位置变化的情况:

()乘10,小数点向()移动了()位;()乘100小数点向()移动了()位;()乘1000小数点向()移动了()位。从中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3)再任意举几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来验*得出的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5.04都乘了哪些数?看来只有乘像10

第7篇:小学数学课程《数一数》教学设计范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第8篇:小学数学课程《数一数》教学设计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1)提问:1个……学生接:

第9篇:小学数学课程《数一数二》教学设计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出图)

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

生: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

提问: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

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3.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

第10篇:数一数的课程教学设计

1.通过*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班学生已使用两年实验教材进行学习,学习中初步形成搜集资料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数的生活资料,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千、万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的进位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价值。

如何创造*使用教材是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认为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简单变换或重组就达到创造*使用教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理解《标准》所提出的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使用教材实质是在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入教师、学生创造*的设计与思考,挖掘教材内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利用和可开发的因素,这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

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数一数”一课。虽然在课上是40分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如何能延长这一学习时间,使学生走出40分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呢?课前,我就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搜集了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