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 号 分 类 号 G40-058 研究生类别 教育硕士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及教育对策研究 学科专业名称 教育管理 申 请 人 姓 名 李永亮 指 导 教 师 丁海东 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 年 12 月 5 日 独 创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 位 论 文 版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0 年 12 月 5 日 签字日期:2010 年 12 月 5 日 目录 TOC \o "1-2" \h \z \u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及教育对策研究 1 一、引言 1 (一)选题缘由 1 (二)相关研究综述 2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4 二、网络游戏及其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症状表现 5 (一)相关概念 5 (二)网络游戏的现状 6 (三)沉迷网络游戏的症状表现 7 (四)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 8 三、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危害 9 (一)学习成绩下降 9 (二)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10 (三)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11 (四)容易交友不当,导致受骗 11 (五)影响身体健康 11 (六)容易诱发金钱犯罪 12 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分析 13 (一)网络游戏的特点 13 (二)青少年自身的特点 14 (三)教育因素 16 (四)社会因素 17 五、预防与矫治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教育对策 19 (一)逐步完善网络游戏的法规管理体系 19 (二)规范网络游戏的产业发展 21 (三)学校应建立校园内上网管理制度 21 (四)以学生为本,寓教于乐 22 (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22 (六)有针对性地关心教育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 23 (七)父母要担当起监督和教育的责任 24 结语 25 附录 26 注释 28 参考文献 2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0 致谢 3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互联网的普及,作为网络娱乐的一种---- 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时尚游戏受到孩子们 的青睐,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青少年由网民变为沉迷 网络游戏者,多数是他们上网时间太长,才进入了痴迷的状态。作为一生中成长 过程重要时期的青少年阶段,正是人生中学习知识、健全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 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带来较大危害。论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游戏的概念、网络游戏的 现状、沉迷网络游戏的症状表现、容易沉迷网络青少年。然后阐述了沉迷网络游 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危害包括学习成绩下降、容易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影响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容易交友不当、影响身体健康、容易诱发金钱犯罪等等。 产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是多方位的,有网络游戏特点的原因包括诱惑力强、更 新换代较快、虚拟现象严重、游戏者身份平等;有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原因包括自 控力和抵御能力差、猎奇心和好胜心强、认知能力差、渴望在网络游戏中对异性 有更多的了解、经济条件优越;有教育因素包括教育体制造成学习枯燥现象、课 业和考试压力大、闲暇时期的娱乐缺少教育指导;有

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第一,游戏本身的吸引作用。一般情况下游戏都具有精美的画面背景,完美的人物形象,美妙的游戏音乐,富有挑战的游戏BOSS。这些东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和好奇心,甚至会让人沉迷其中。

第二,网络游戏的多人在线性。单机游戏打通关预示着一个游戏的结束,好比看一部电影。但网络游戏是多人在线游戏,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技术,各自发表心得,倾诉情怀,而且游戏永远都没有结局,除非游戏运营商终止运营。因此游戏就变的百玩不厌,让很多玩家沉醉其中。

第三,网络游戏的升级限制性。网络游戏普遍都是升级类型的角色扮演游戏,玩家通过游戏角色与怪物的战斗或者完成游戏规定的任务可获取经验值,当经验值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达到该等级所需的全部经验值的时候,就可以升级了。而现在的游戏一般对角色升级要求的经验都非常的多,特别是角色接近满级的时候,升级所需的经验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非常的恐怖,而等级的高低就决定了一个游戏角色的强与弱,因此,很多想在游戏中充当强者的人,为了升级而通宵达旦的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游戏升级上,导致沉迷于游戏。第四,网络游戏的高级装备稀缺性。一套好的装备可以让一个弱者变强,强者变的更强。谁都想弄一套极品装备让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曾经传奇里的屠龙刀,让多少游戏玩

家为之追随,可以那独一无二的东西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拥有。

第五,网络游戏的虚拟社会性。一个网络游戏就是一个社会,每个人都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中充当一个固定的角色,但是这个社会有着不健全的社会规则,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这个规则进行自己的游戏,在这个社会里,我们可以结交很多陌生的远方游戏朋友,可以和其他玩家交易游戏币和装备,可以成立工会和家族,孤单寂寞时,可以自由的找对象谈恋爱,结婚,获得虚拟的爱情满足,心情不爽时,可以随心所欲攻击其他玩家,体验暴力和杀人的快感,以达到发泄的目的。心情舒畅时,可以自由的使用传送石,在很短的时间轻松的游遍整个游戏世界。高兴快乐时,可以约几个朋友一起去挑战游戏中的组队关卡(副本),见识传说中神秘的BOSS,尽情的感受合作冒险的乐趣。虚拟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当玩家返回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的时候,会发现现实的世界是多么的不完美,多么的不自由,玩家们就会开始厌恶现实,讨厌现实,甚至想脱离现实,沉醉于那个美好的,虚拟的,自由的理想社会中。

浅析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五大原因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互联网为大众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同时,青少年上网成瘾也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迷信正悄悄的影响着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上网成瘾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青少年为什么要迷恋网络游戏?为什么会沉迷于游戏中而废寝忘食、荒废学业,甚至是为了网络游戏而犯罪?导致青少年如此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是什么?

1、因缺乏自控力而陷入网瘾。

由于孩子自身的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还不强,一旦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因为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的为所欲为的放纵和发泄的快感及虚拟的成功感带来的陶醉,使还不能区分现实感觉与虚拟感觉差异的孩子,无法抗拒虚拟的世界带给孩子的这些在现实中很难获得的感觉。当孩子错误地通过游戏中的较量,来满足自己这些心理上的需要,而放弃了在现实中的努力时,孩子就会逐渐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

2、为了获得尊重而沉湎于网络游戏。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有困难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很难得到社会、学校、父母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来自社会、学校、父母及自我的不断否定,使那些青少年不能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的快乐。因而导致这类青少年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自卑感。

3、因同伴交往困难而迷恋于网络。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逐渐从心理上脱离对父母的依恋,将成长为独立的个体。尽管青少年从主观上有独立的愿望,但实际上却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这种独立的生存状态。青少年通过网上交友获得了满足感,但是由于自身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无法与同伴交往,这种现实与虚拟的反差,使青少年孩子更不愿或更不敢面对现实,成长过程中对于朋友的需要只能从网络虚拟的世界中获取,从而使他们无法摆脱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4、因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而沉溺于网络。

如果父母习惯于用“强迫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管教孩子,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只是用简单的否定来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困惑,父母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孩子也会因为无法与父母沟通,情绪得不到释放、困惑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指导而沉溺于网络。

5、因过度溺爱、疏于管教造成的上网成瘾。

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习惯于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的孩子,就会把满足自己的欲望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准则,讨厌种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喜欢为所欲为。厌恶需要自我约束的学习生活,而喜欢在游戏中自我放纵的感觉。因此缺乏自我约束的习惯,处理问题比较情绪化和任性。因此,这类孩子往往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都较差,在生活中他们的行为得不到公众的认同。而网络游戏中恰恰把为所欲为和虚拟的他人认同感结合在一起,让这类青少年可以在自我放纵中获得虚拟的成功的感觉,所以,青少年孩子会对网络游戏乐此不疲。

网络对于青少年既是有利,又是有害的。

1、医务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心血管疾病、肠胃神经功能病、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影响视力,网游必须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屏幕,视力肯定会受损。曾有过报道说,一中学生一连在网吧

泡了十几天,其视力由1.2下降到0.23、辐射危害,长时间在电脑前面,肯定要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皮肤油腻,脸部毛孔增大。

4、饮食无规律,同样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精神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

力消耗很大,有时在玩的兴头上就连吃饭、睡觉也忘了,致使过渡疲劳。

5、抵抗力差,长时间网游,身体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和锻炼,身体素质会有大幅度地下降,很容易生病,病了还不容易好。

6、网络游戏对学生造成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

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7、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

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8、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食欲

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1、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

2、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上课效果无法保证,学习没有劲头。

3、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

第三,严重影响道德、性格的形成1、网络游戏里面,暴力血腥的场面层出不穷,色情的场面也不时出现,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本来免疫能力就不高的学生难免

会把它们带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2、网络游戏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而网游又往往不被家长认可,所以,经济没有了来源,就会发生说谎、欺骗、甚至抢劫。很多

青少年犯罪现象就是这样一步步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3、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本来就缺少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有

4、网络游戏成瘾还会使成瘾学生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变得自私、怯懦、自卑,失去朋友和家长的信任,继而旷课、逃学。

在19世纪那场鸦片战争中不知道多少中国人最后死于毒品,而在21世纪这场网络鸦片战争中又不知道要有多少青少年沉沦。梁启超说

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网络游戏直接危害青少年比当初鸦片更具危害性。希望家长们行动起来,让你的孩子多晒晒温暖太阳吧!

网络对于青少年既是有利,又是有害的。青少年目前使用网络,在有利的一方面,主要是较快的方式获取了最新的信息;于此之外,对青少年

影响最大的是,在网络上开辟了另一种人际交往方式,对青少年用户的人际关系有了良好的影响;另外,青少年受到网络这一新鲜事物的刺激,比没有接触过网络的青少年更有创新精神,往往有助于学习,且不会出现“书呆子”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网占用了青少年学习、休息的部分时间,造成青少年用户学习压力大、时间分配紧张等情况;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户由于深陷网络的虚拟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课、睡眠等,也常常想着网上空间,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况。除在精力方面,在身体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视力大幅下降。但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要因人而异,但大多数青少年网民都认为弊大于利。现象表明,通常在这个年龄段的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越长的,通常受到的危害更大一些。至于游戏、网吧等通常认为是有危害的事物,我们认为应该分开来考虑,具体的分析必须涉及到整个社会网络环境等因素。

1、医务专家指出,长时间沉溺网络游戏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人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心血管疾病、肠胃神经功能病、紧张性头痛、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2、影响视力,网游必须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屏幕,视力肯定会受损。曾有过报道说,一中学生一连在网吧泡了十几天,其视力由1.2下降到0.23、辐射危害,长时间在电脑前面,肯定要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皮肤油腻,脸部毛孔增大。

4、饮食无规律,同样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精神高度集中,伴随着血液加速、心跳加快,人的体力、精力消耗很大,有时在玩的兴头上就连吃饭、睡觉也忘了,致使过渡疲劳。

5、抵抗力差,长时间网游,身体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和锻炼,身体素质会有大幅度地下降,很容易生病,病了还不容易好。

6、网络游戏对学生造成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无菌性炎症,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7、在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之后会产生幻觉,注意力下降,反应能力变差,影响智力发展,影响学习,长时间玩游戏机,如果过不了某一关,在心理上还会产生焦虑情绪。

8、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后,一旦停止网络游戏活动,便难以从事其它有意义的事情,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玩游戏机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和相应的生理反应;

1、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

2、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上课效果无法保证,学习没有劲头。

3、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在我国,上网人员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占15.8%,休闲娱乐是他们上网的最主要目的,而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休闲娱乐方式中最吸引人的一种类型,网络游戏中角色扮演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期,在发展运作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所以,有必要分析研究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内在原因,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给青少年带来一个纯净的网络文化空间。

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一个个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欢乐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时间、金钱的无谓消耗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网络游戏在带给他们一个虚拟世界的同时,让他们不成熟的心智很容易滑向各种不健康的深渊。

然而,一方面是家长和孩子们与网瘾的苦苦斗争,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商们想尽办法要让青少年越陷越深,一场不见销烟的斗争背后,谁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谁来帮助他们走出网瘾的深渊?又是谁来让他们在雨季花季的阳光下,自由和健康地呼吸?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一些负面影响逐渐表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症”.网络游戏混淆虚拟游戏与现实生活.网络游戏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身体健康、学习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游戏引来国外不良文化的入侵.对网络行业加强监管,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中学生开展预防和救助行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加大学校教育投入。

网游成瘾,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医学专家表示,从生理的角度而言,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往长时间面对电脑,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眼睛盯着屏幕,精神完全沉浸于虚幻的游戏世界,这些都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网游沉溺对青少年的视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植物神经系统等都会产生危害,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导致沉溺者的死亡。

而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腐蚀。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系老师方刚认为,不良网络游戏往往充斥着暴力和色情的内容,对武力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强者通吃的原则,对于性的模糊甚至歪曲表现,诸如此类内容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许多专家表达了社会、教育和家庭等一起需要尽快行动的迫切性。他们认为,就法制而言,应强烈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的出台。我国现今的立法程序是酝酿到出台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这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不相符的。未成年人的判断力,自我控制力等都无法和成年人相比,在某种程度上,未成年人便成为网络社会里亟待保护的弱势群体。就教育而言,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好玩、好奇与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把教育软件、知识等融合到游戏中去,如果只是枯燥的应试教育,那么在这场社会与不良游戏商的孩子争夺战中,很难把孩子拉回到课堂中来。

当然,更多的专家呼吁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由社会和公众参与的管理体系,其次,加快建立有关标准,管理措施及产业政策等,再次,要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公众对管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而家长们更要多学习一些信息网络知识,做孩子健康上网的指导者,有关机构尽快出台国家标准的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对现有网络游戏进行分级,指导青少年和家长按照等级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网络游戏。

应当承认,现在一些电子游戏确实很诱人,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其他娱乐形式无法感受的美妙、惊险与刺激,游戏人还可以通过操作、干预改变游戏进程和结果,从中体验到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自身力量,得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自我肯定,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但是由于未成年人是非观念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孩子一接触这类游戏,常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关于痴迷网游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报道频现报端。二者之间有没有关联?谁也不敢轻言定论,因为这必然被游戏迷的口水淹没。

我曾看到一篇报道:国外医学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未成年人经常看暴力电影,后来观察发现,这些孩子们更倾向于暴力化的玩耍,生活中不少动作都在模仿影片中的暴力行为。这项实验表明,过多的暴力场景和画面对人的潜移默化,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尤甚。专家认为,过多的杀人游戏会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更可怕的是,这些心理、生理都未成熟的孩子,一旦在现实中遇到矛盾和冲突,诸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中,暴力,这一最熟悉的方式,就成了首选。在游戏中失去好坏对错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与自己亲人的一次普通口角,最后却被游戏的简单粗暴演变成了一起惊天惨剧,这样的事已屡见不鲜。

对于绝大多数网络游戏迷来说,游戏只是游戏。但是,玩网络游戏上瘾,甚至到了难以与真实世界相区分的程度,就是一种病态。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在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北京公安部门统计,青少年犯罪中76%的人都是网络成瘾患者。在青少年犯罪居高不下的今天网络成了最大的推手。数年前当网络游戏开始风靡的时候,就有人惊呼“电子海洛因”正在毒害着我们的青少年。在独生子女居多的今天,每一个网瘾少年的背后是几个家庭的苦难。当那些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网吧老板在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的时候,岂知那是多少家庭的血汗?谁又去在乎上面浸着多少网瘾少年的父母无奈的眼泪?

某些专家称,将网络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规定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确定一个疾病要同时具备以下两条: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社会功能受损。而精神疾病的特征是个体的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并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我们是把网络成瘾纳入到“精神疾病”范畴,并不是有些人说的“精神病”范畴。前者是一个疾病分类学的科学概念,而后者是老百姓对其不全面的通俗理解。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疾病一般分为轻型与重型两大类。轻型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有一定的自知力,尚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能保持与环境适应的能力,如神经症。重型是指患者对自身的精神异常表现没有自知力,不能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丧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对于网络成瘾患者是否属于精神疾病的判定,一定要依据《标准》由医生来执行。

为了更好地帮助网络成瘾患者告别网瘾、健康回归社会,2008年11月8日,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订的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在京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这一标准的通过结束了我国医学界长期以来无科学规范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历史,为今后临床医学在网络成瘾的预防、诊断、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如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进网络世界学习知识、享受乐趣,也有许多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深感忧虑。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是全社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影响的调查报告中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其中,高中生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小学生的25.8%。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调查还显示,父母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过分迷恋网络游戏,对孩子们的健康是有害的,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游戏屏幕声画并茂,鲜艳的色彩对眼睛的刺激,容易患上色弱、怕光、近视等眼疾;其机身携带的辐射容易造成大脑疲劳,还会影响睡眠,严重地导致休克。另外,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容易造成脊椎骨损伤、压迫内脏等一系列对孩子们健康成长百害无一利的不良影响。有的孩子迷恋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整日沉湎于网络中。上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不惜逃学,整日泡在网吧,荒废学业,辜负了家长对孩子们的满腔期望。“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社会功能极度缺失。”从事网络成瘾治疗的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担忧地说:“更可怕的是一旦他们道德失范、人格扭曲,很可能走上恶性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隐患。朱尔澄常委呼吁:学校、家庭、社会要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成长氛围,让健康之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绽放。

我呼吁大家在网络的世界里关注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未来社会的和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