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37保留一位小数?

啊啊啊啊啊啊啊......

谁能想到短短一个礼拜,我吹东契奇的文章又变得愚蠢而保守了。

还记得我当时的措辞吗?

“东契奇现在是MVP级别的球员,即使你认为他现在的表现会随着赛季深入有所回落,那我也相信,东契奇的实力会稳稳的停留在联盟前十的水平上,而这才仅仅是他的二年级。”

“东契奇,他就是这个联盟下个时代最优秀的2~3个球员之一,而下个时代来临的日子,也许已经近在眼前了。”

吹成这样还觉得不够大力...


一个礼拜之后,以上措辞应该修改为:

“东契奇现在是MVP级别的球员,即使你认为他现在的表现会随着赛季深入有所回落,那我也相信,东契奇的实力会稳稳的停留在联盟前三的水平上,而这才仅仅是他的二年级。”

“东契奇,他就是这个联盟最优秀的2~3个球员之一。”

你有多少年没有见过这样激进的近乎疯狂的词语描述一个二年级球员了?

你压根就没见过。从1994年转播美职篮至今,这个联盟就没有出现过如此牛逼的二年级,即使你坚信东契奇因为欧洲联赛的历练,比历史上那些刚打了大一的比赛,甚至从高中就直接进入联盟的球员更加早熟,也必须承认一个事实:

东契奇当下的表现,就已经是历史级的。实力层面,他甚至已经不存在未来成长能达到什么层次的假设,因为你能找到的超级巨星们,他们最好的赛季也不过跟现在的东契奇水平相若——我知道这么说会被一通吊打痛批,但我并非在胡说八道,我举几个高阶数据的例子:

东契奇的PER现在是历史第一;

在你看过的所有爆炸表演里,只有16-17赛季的小次郎BPM高于东契奇;

在你看过的所有爆炸表演里,只有全票MVP的库里OBPM高于东契奇;

跟MVP直接竞争者字母哥相比,产量、效率与控制失误相仿,助攻率完胜;

跟MVP直接竞争者武藏相比,效率与控制失误相仿,产量略逊,助攻率完胜;

跟MVP直接竞争者詹姆斯相比,助攻率略逊,控制失误不如,产量和效率完胜;

跟数据爆炸时代的三个球员的变态赛季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处于同一档次。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谁知道他能破多少记录——东契奇超现实的存在,恐怕要让情怀受伤了。

好吧,冷静,让我们激情消退一下,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塑造了如此优秀的东契奇。

如果你很欣赏东契奇与詹姆斯的持球大核心巅峰对决,如果你很在意东契奇与武藏的后撤步尊严之战,如果你还记得东契奇用怎样谦逊敬仰的言语形容勒布朗,那么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东契奇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是所有前辈有关篮球终极秘密经验的集大成者,以及,东契奇的确有他独到的天赋。

篮球的终极秘密是什么?

详见我在2018年12月30日的文章。

篮球比赛最终要做的,无非是两件事:

一是创造出手机会(开发进攻)

投篮不是一件想投就投的事情。有些球迷可能认为,所有球员给球权,上去都可以扔30个。其实不然,扔30个是能力,因为防守人不是傻子,除非你每个球在后半场玩长甩,不然对手一定会在你面前干扰你的跳投,并严防你突破到篮下上篮。一个开发进攻能力不够的球员,很可能被防得运24秒也不敢出手,甚至面对压迫性防守频频失误。

所以那些一场比赛可以扔30个的,往往都有异于常人的特殊能力。有的身体素质超群,可以顶着人往里强行冲刺,或者不断完成无法封盖的干拔或者后仰。有的运控技术娴熟,各种变向拉球,结合良好的投篮手感和上篮手活完成出手。这种球员就叫主攻手,他们有多种类型,比如低位型球员、侧翼单打的锋卫摇摆人、擅于挡拆的核心后卫或双能卫等等,而他们创造出手机会的本事,就被成为开发进攻能力。

但这也只是初级阶段。达人是要兼济天下的,更厉害的球员,他们在完成个人主攻之外,还可以为队友们创造出手机会,这就需要主攻手的视野、传球手法和创造力都有不错的水准。如果一个球员在个人主攻和带动队友上都能交出极高的产量,我们称之为“持球大核心”——当然,有个例外,他开发进攻可以不持球,带动队友也可以不持球,但他也是大核心。

创造大量出手机会,如果无法命中,显然也没有意义。后场长甩可以无限开发进攻,但没人会这么干,因为50个能甩进一个都算运气好了。

wuli小次郎在他的MVP赛季,以逆天的个人产量加带动队友能力,成为了当季常规赛最牛逼的持球大核心。但他为人所诟病的,始终是效率问题——小次郎的MVP赛季,真实命中率是55.4%,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得分效率就不抢眼了。斯蒂芬库里的全票MVP赛季之所以被认为是常规赛历史最牛逼的演出之一,除了三节打卡、73胜、无解三分、任性超远之外,66.9%真实命中率,历史第一效率得分王的身份也是不可缺少的。

除了投篮效率之外,检验球员效率水平的,还有控制失误能力。应该说,几乎所有的持球大核心失误率都不低,毕竟得分传球一把抓,做得越多越容易错,特别是为了追求最大幅度带动队友,有些大核心不惜冒险传球——库里和武藏是这方面的代表。像本赛季詹姆斯这样,能以较低失误率,不错的助失比,维持个人高产+极大幅度带动队友的案例很少见。一般来说,只有类似保罗这样,压低个人戏份,精选传球机会的谨慎持球核心,才容易在控制失误上有较高造诣。

当然,持球大核心们由于极大程度的解决了球队开发进攻难题,让球队不至于让角色球员用蹩脚的技术强行持球,他们即使个人失误很多,对于整个球队的失误控制往往还是正面作用。

好了,交代了篮球比赛的两个终极任务,我们进一步提出疑问:

那么如何把这两件事做好呢?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答案。

在三分射术尚不普及的年代,球场空间是拥堵的,10个球员站在三分线以内的场面是常态。这种情况下,去谈拉开篮下空间,创造舒服的切入机会是奢侈的,阵地战想频频打入篮下实在太难了,对于绝大部分球员来说,躲开封盖的近筐技术(比如勾手),或者中距离跳投都是更好的选择——起码不会吃冒。所以低位中锋、擅于在中距离用各种方式搞出一次跳投的锋卫摇摆人,就成了那时候最好用的主攻手。由于中距离——不管是长两分还是近筐的短两分——效率终归有上限,强如迈克尔乔丹中距离准星也只能做到50%档,所以那个年代提升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拥堵空间环境下,强行攻击篮筐的冲击力。仰仗天赋,扛着人杀入篮下各种姿势将球放进,或者把自己扔到天上要罚球的勇悍,就成为那个时代最被推崇的表现——外面投叫软,往里钢叫硬。

中距离解法是开发进攻撑产量的主流;

钢篮下是提升效率的主流。

等三分投射被极大开发(handcheck规则修改也进一步解放了外线持球手),篮球比赛就发生了变化。三分线上的定点空位投篮收益极高,变得可以与钢篮下媲美,这时候防守兵力就不能过于集中在篮下,射手支持下,球场空间变得开阔,挡拆顺下或者持球人突破攻筐也就更加容易,而攻筐无疑是比中距离跳投更高效的得分手段。

当然,不可能都攻筐的——因为空间开阔是相对的,篮下依然是兵力密集区,而不是可以闲逛的马路。即使是小次郎这样最近几年跳投迷失的主攻手,也必须投突结合才能打出变化,撑起产量。

所以这个时候,答案也就变成了:

攻筐和中距离跳投各自撑一些产量;

篮下依然是提升效率的主流。

让事情进一步发生质变的球员是库里,他把持球投和无球掩护接球三分变成了联盟顶级主攻手的常规武器,人们惊讶的发现,过去被认为不靠谱的、属于浪投范围内的高难度三分,竟然也可以在一场比赛里狂扔10几个,而效率收益比之中距离高了太多。全票MVP赛季的库里,45.4%的三分命中率,等于68.1%的中距离收益,这是乔丹、诺维茨基、杜兰特都远远做不到的中投效率。

库里历史第一效率的得分王,启发了无限进化模式的武藏,他在过去几个赛季的时间里,基本完成了篮球主攻技能的化繁为简,去伪存精,把最有效的方式总结之后发现,其实只需要这些技能,差不多就能搞定对手了:

攻筐依然是必须的,除了超高的效率回报,带动球队的价值也不可忽视。但攻筐的方式是可以简化的——欧洲步、变化繁复的节奏变化、强悍的冲击力都可以解决问题,但吃天赋也伤膝盖。可以仰仗块头倚住对手,在对抗中保持优势,用上肢力量保持上篮稳定性,结合造犯规技巧,不需要太多花哨的动作,就可以搞定大部分防守者;

长两分作为躲协防的提升产量手段,因其效率低下必须被淘汰——前提是,你开发出持球投三分射程。持球投需要出手空间,而出手空间来自摆脱防守人——借掩护、后仰、大幅度变向拉球都可以摆脱防守人,但要么太依赖队友掩护质量,要么长距离出手稳定性差,要么伤膝盖也不一定能实现摆脱,最实用的办法还是后撤步技术。只要能把后撤步三分技术练得炉火纯青,不管对手扑防如何凶猛,我都假装看不到,完全不被干扰,那么就找到了可以高效的、近乎无限开发进攻的手段:

不要看三分命中率,33%的三分命中率就等于50%的两分;

注意,后撤步三分几乎没有战术成本,不会失误;

一旦造成对手投篮犯规,三罚的收益是让对手绝望的!

这就是终极秘密,谁掌握,谁无解。

今天,你练习后撤步了吗?

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是解决前堵后追的铁桶阵——毕竟每个回合都后撤步三分,队友就无语了,而且手感不好时球没法打,所以还是得补齐突破时的技术短板——一旦进入三分线,由于不投长两分,对手内线就可以严守蹲坑,兼顾攻筐和喂饼。这时候没有中距离回应就很尴尬——于是变种中距离,手型类似喂饼的抛投技术就成为了妥协方式。

技术简练结合造犯规的突破攻筐+无限开发进攻的后撤步三分+回应蹲坑的抛投技术+本来就很优秀的视野和传球技术

=当代持球大核心无限carry套餐

=挑战篮球之神场均得分记录

=各队主教练绞尽脑汁赌博式夹击依然拿高分

OK——这一套打法,东契奇也会。

倚住对手寻求空间的挑篮

东契奇总结出以上这套内容,未必是跟随武藏的脚步——东契奇的成长,跟武藏的成长是同步的。聪明人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敏感度是一样的,他们及时嗅到了篮球世界的终极秘密,并将它牢牢的抓在了自己手里——现在唯一需要证明的,这就依靠这套篮球理念,能否赢得总冠军了。

东契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化繁为简的过程中,保留了全部灵性。或者说,正是他的篮球灵性,让他来到了终极秘密面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东契奇没有变态的爆发力,没有绝对速度和弹跳,灵活性也不能跟小个子相比,甚至没有逆天的投篮手感,即使考虑到他投篮难度极高,从他的罚球命中率看(81.7%),他也不是历史级的投篮者。

但东契奇洞悉球场的一切变化,思维敏锐,意识总是超前一步,成为思想上的闪电侠——所以你还是跟不上他的变化,不是你的动作不够快,而是他已经到了那里,你才意识到,噢,他又已经变招了。

慢速率的肢体动作,用幅度不大但巧妙的节奏变化寻求出手空间,结合强壮的身体,换来的是联盟顶级的攻筐数据:

东契奇阵地战攻筐效率是每回合1.562分,超过97%的球员;

他在篮筐附近利用各种抛投技术的效率是每回合1.212分,超过了90%的球员。

这两样出手,占据东契奇阵地战出手的43.5%——对于一个爆发力不出众的持球手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数据。

特别的突破和终结技术之外,东契奇的投篮也有独到之处——他是迄今为止,精通后撤步三分技术的球员里最高的一位。身高是寻求投篮空间最直接的武器,而后撤步技术就是为了寻求投篮空间产生的技术,两者结合的越好,越可能开发更多的产量。斯蒂芬库里是最准的后撤步三分手,但为何武藏是后撤步三分产效结合最好的一位?除了两人持球权限和后撤步技术细节的区别,身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东契奇没那么准,投的也没武藏多,但他的身高让他成为了这方面最有潜力的三分手,再想到他只有20岁,还有无限的时光让他打磨这项技术...

独行侠现在排名西部第3,他们百回合净胜分已经追平雄鹿,并列联盟第1。东契奇现在是与扬尼斯、詹姆斯一块角逐MVP的竞争者了——这会持续下去,独行侠拥有联盟顶级的阵容深度,他们的战绩应该有延续性,而只要战绩支持足够,东契奇以技术性攻筐、超级视野和传球手法为根基的个人表现,即使出现手感起伏,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了,他会一直留在MVP竞争者行列之内的。

你应该把东契奇看做这个联盟最好的球员之一了——现在,立刻,马上,不需要等到未来。然后把他放进历史前十的培养名单,等待他能为这个联盟创造怎样不一样的传奇故事。

东契奇,东皇太一,真的太太太太太厉害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静易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8÷2.3保留一位小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