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这个该如何解释?

这是即将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及家长朋友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更是高一学生及家长朋友比较困惑又急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为一名一线高中物理教师非常愿意也有责任尽点微薄之力,并期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高中物理的重要性。高中物理是高中各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学科。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认识:第一个方面,物理学科是高考科目中权重最大的学科。学生及家长尤其是非专业人士极易陷入误区,需要细致解释一下。比如,某一必选科目满分分值为150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考到110分以上就不错了,而中等水平的学生也能考到100分左右,有效分差(主要指能考本科的考生)一般在20分以内;物理学科满分分值为100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考到90分左右,而中等水平的考生也就能考到70分上下,有效分差在20分以上。您说哪一科的权重更大?高考录取是按位次排名录取而不是按绝对分数录取的呀。第二个方面,各大学录取对自选科目的特殊要求突凸了物理科的优势。从完成选课走班的省市来看,无疑物理是要求最多的(必选科目语数外不涉及这个问题),好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更是如此。“985″、“211”等名牌院校几乎全部,一本院校要求物理学科的也占绝对比例。所以选物理路子更宽,层次更高!

二、勤于分析、善于思考的重要性。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特点非常显著,理性思维更多,间接思维更多,难性思维更多。这些都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指的就是“勤于分析、善于思考”的习惯。比如,力学学习时,物理受力分析很重要,习惯画受力图就是勤于分析的好习惯,遇到问题多问几句为什么就是善于思考的好习惯。物理老师尤其是高一物理老师,一定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并对具备良好习惯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

三、抓好开头的重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是说开头的困难、不易;俗话又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是说开头的最要性。高一物理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开篇之作,与初中物理衔接的陡度最大。这篇重而难的开作之作,作的好不好极为重要。所以学生及家长朋友高度关注是明智之举;高一老师高度重视是正确之举。

四、突破三只“拦路虎”的重要性。高一物理有明显的三只“拦路虎”,能否有效突破非常关键。1,一开始就遇到的矢量概念及运算方法;2,中期遇到的运动和力关系的理解及其应用;3,中后期遇到的功能关系理解及其应用。这三个问题难度大,地位特殊(高中物理力学的骨架),如果能较好地突破,对高一力学乃至整个高中物理学习就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五、名师关键时刻点拔的重要性。因为有些知识点客观上有难度,再加上有些年轻教师本身的理解不深入,把握不到位,学生更理解难掌握。这时如果有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名师点拔一下,也许就能豁然开朗,事半功倍!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积极协调老师,用心尽力寻找到名师,助力学生一把。

六、慎重选择的重要性。学生学习物理的习惯、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一些,但又不得不说学习物理的素质有先天的因素。所以,选择很重要。学生及家长朋友应该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分析学生自身的情况,慎重作出选择。这样会让学生学的更顺,更有利发展成才。

七、开学前的这个暑假利用一下,提前接触、感悟高中物理是不错的选择。


“望子成龙”想必这是很多家长的愿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学霸。从考卷上看,红艳艳的成绩,学霸是三位数,多数学生拿着凄凄惨惨的两位数甚至一位数。学霸 [ xué bà ] 指擅长学习,分数很高的学生。学习刻苦,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并且能在众人都考砸的情况下轻松高分的人。能够承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压力。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少数的一部分才能算得上学霸,但是大多数都是中等生水平的,大家生来智商都差不多,为什么学习就差那么多呢?如何让中等生进化成为学霸呢?有动力、有兴趣、有方法、有毅力和正确学习方法,就能成为学霸。中国也是特别重视教育的国家,很多家庭都是省吃简用供孩子读好学校上辅导班。那么学霸是如何养成的呢?每一位在求学之路上苦苦追赶的考生,都希望自己脚下是一条光明大道,终点等着自己的是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要怎么做才能让成绩向上走呢?这是考生和父母都关心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学科的特征特点和四大核心素养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高中物理的一个特点就是物理过程通常会比较复杂,很多物理运动是无限非周期的,这样的过程对于不太习惯抽象思维的女生来说就有些困难。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去培养这种抽象思维,我们只需要从规范做题格式做起。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我们熟练的掌握一种规范的做题格式,然后应用这种做题格式来做同一类型的题目。那是因为其实做题格式就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你对抽象思维方式还不太习惯时,你就应该借鉴别人规范的思维方式,然后逐步发展为自己的思维方式。等到这样一个过程完成了之后,你就可以采用这种你已经掌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更多的物理过程,逐步深入了解物理过程,这也便是“逐步深入”,在这样的过程中,你的思维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并最终会由量变引起质变,会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费曼物理学讲义》第二章基本物理指出:(1)科学方法.我们将考察有关物理学的最基本的观念,即我们在目前所知道的事物的本性。我们在科学上所关心的事物具有无数的形式和许多属性。在自然界,总是会出现种种纷繁复杂的事物和影响。无论在哪里,到处都是这样错综复杂和变化无穷。好奇心驱使我们提出问题,把事物联系起来,并将它们的种种表现理解为或许是由较少量的基本事物或相互作用以无穷多的方式组合后所产生的结果。我们就是这样,试图逐步分析所有的事情,把那些乍看起来似乎不相同的东西联系起来,希望有可能减少不同类事物的数目,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它们。几百年以来,人们想出了一种部分解答这些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观察、推理和实验,这些内容构成了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

(2)“理解”是什么意思?可以做一想象:组成这个“世界”的运动物体的复杂排列似乎有点像是天神们所下的一盘伟大的国际象棋,我们则是这盘棋的观众。我们不知道弈棋的规则,所有能做的事情就是“观看”这盘棋赛。当然,假如我们观看了足够长的时间,总归能看出几条规则来。这些弈棋规则就是我们所说的“基础物理”。但是,即使我们知道了所有的规则,仍然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下棋时要走的某一步棋,这仅仅是因为情况太复杂了,而我们的智力却是有限的。

我们以这个例子来做比喻,实际的自然界中,情况也正是如此,而且只会更难一些。实际上,今天我们还没有找到所有的规则,除了我们还不知道的所有规则以外,我们真正能用已知规则来解释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是极其复杂的,就像那盘棋,我们不能领会棋中应用这些规则的走法,更无法预言下一步将要怎样。所以,我们必须使自己只限于这种游戏规则的比较基本的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些规则,就认为“理解”了世界。

(3)尝试去“理解”的途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分析这盘象棋游戏,又怎能辨别我们“猜测”出的规则实际上是否正确呢?大致来讲,可以有三种方法。第一,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大自然安排得(或者说我们将大自然安排得)十分简单,只有少数几个组成部分,从而使我们能够正确地预测要发生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能检验我们的规则是怎样起作用的(在棋盘角落里可能只有少数几个棋子在移动,所以我们能够正确地解决)。第二,利用那些由已知规则推导出来的较一般性的法则来检验已知规则本身。比如象在棋盘中移动的规则是只许走对角线,因而我们可以推断,无论象走了多少步,它总是出现在红方块里。当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都将如此,直到突然发现它出现在黑方块里(显然,这时发生的情况是这个象被俘获了,另一个卒走过来成为皇后,红方块的象就变成黑方块的象)。这也就是物理学中出现的情况,即使我们不能领会其中的细节,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仍有在各方面都很好地起作用的规则;但是在某个时候,我们又会发现新的规则。从基本物理的观点来看,最有趣的现象当然是在那些“新的”场合----那些已知规则行不通的场合中所出现的现象,而不是在原有规则行得通的地方发生的现象,这是我们发现新规则的一条途径。第三种鉴别我们的观念是否正确的方法比较粗糙,但或许是所有方法中最为有效的,这就是用粗略的近似方法来加以辨别。我们可能说不出为什么阿莱克因(Alekhine)要走这步棋,但是我们或许能大致认为他或多或少地在调集一些棋子到王的周围来保护它。因为,这是在这种情况下明摆着的事。同样,根据我们对这盘棋的理解,即使不能看出每一步棋的作用,也常常能对这盘棋多少有所理解,对自然界的研究也是如此。

(4)寻找终极原理。人们首先把自然界中的现象大致分为几类,如热、电磁、力学、物性、化学、光学、X射线、核物理、引力、介子等等现象。然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整个自然界看作是一系列现象的许多不同侧面。这就是今天基础理论物理面临的问题:发现隐匿在实验后的定律;把各类现象综合起来。在历史上,人们总能够做到这一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事实发现了;我们曾经将现象综合得很好,可是突然发现了X射线,随后我们又经综合并融合了若干事实,但是又发现了介子......因此,在“弈棋”的任何一个阶段,看起来总是相当凌乱----大量事实被归并了,但总还有许多线索向一切方向延伸出去。这就是今天的状况,也就是我们将试图去描述的现状。

历史上出现过的若干进行综合的情况有如下几个。热与力学的综合;电、磁、光的综合,实际上它们是被称为“电磁场"的那个东西的不同的表现;还有一个综合是把化学现象、各种物质的各种性质以及原子的行为统一起来,这就是量子化学的内容。显然,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继续把所有事情都综合起来,并且发现整个世界只是体现了一件事情的种种不同方面?无人知道答案如何。我们所知道的只是:这样做下去时,我们发现,可以综合一些事实,随后又发觉出现了一些不能综合的事实。我们继续尝试着这种拼图游戏。至于是否只有有限数量的棋子,甚至这场拼图游戏是否有底,我们当然不知道。除非有那么一天终于把图拼成了,否则我们就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究竟。

在这里我们要做的是,看看哪种综合已进行到什么程度,在借助于最少的一组原理来理解基本现象方面,现状又是如何。简言之,事物是用什么构成的?总共存在多少种基本元素?

费曼在谈到1920年以前的物理学时,对自然的描述:宇宙活动的舞台是欧几里得所描绘的三维几何空间,一切事物在被称为“时间”的一种介质里变化,舞台上的基本元素是粒子,例如原子,它们具有某些“特性“。首先它具有惯性:如果一个粒子正在运行,它将沿着同一方向继续运行下去,除非有力作用其上。第二个基本元素就是”力“,当时认为有两种力,第一种力是一种极其复杂细致的相互作用,它们以复杂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原子约束在不同的组合之中。另一类已知的力是一种长程的相互作用,它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而变化的平缓的吸引力,称为万有引力。为什么物体的运动已经开始就能保持下去,或者为什么存在一条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则不清楚。对自然的描述正是我们在这里要关心的:气体以及所有的物质都是无数运动着的原子;原子与墙壁或某个东西的碰撞,形成了"压力";原子的运动平均而言都沿着一个方向,这种原子的漂移运动就是"风";而原子的无规则的内部运动就是“热”。某个地方有过多的原子集结在一起时,就形成了过剩密度的“波”;当波前进时,把成堆的原子推向更远的地方,这种过剩的密度就是声波,等等。能够理解到这么多事情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一般是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概括归纳出来的。理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理事实物理现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学习物理先是要“学会”这是初级阶段然后是“会学”这属于高级阶段。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是首先通过观察、实验认清物理现象 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进一步通过概括、分析和归纳形成概念找出规律。 同时要学会把物理概念、规律和物理现象、物理情景联系起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及时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又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体现“物中有理” “理中有物”。做到三重视 即重视知识的引出或建立过程重视其物理意义重视联系实际及其应用。

实验在物理这门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物理,要高度重视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探究、小实验要尽可能自己动手做。要逐步学会根据实验的目的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按规则进行实验,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一)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讲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知识、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不等同于对具体知识的掌握,但又是在对知识和方法的学习中形成和内化的,并可以在处理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积淀、思维品质、能力表现、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针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本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目标的进一步体现。物理核心素养是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内涵:“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并且能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内涵:“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 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内涵:“科学探究”是指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实验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七个要素的重新概括)“科学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

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

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

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内涵:“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等要素。

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二)高考对物理能力的要求









全国高考物理命题委员会在比较各学科特点及其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贡献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的特点和需要,从中学物理教学和高考命题的实践经验出发,对物理能力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明确阐释这五种能力的具体含义,如下所示: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理解能力”是这样叙述的: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1)要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准确意义,而不是只限于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对于各物理量的定义,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外延以及相关的实际背景。

要在理解题意和相关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准确应用所学物理公式。只写出诸如F=ma,F=qvB等普遍公式,却没有与试题所给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既说明考生对试题尚未分析清楚,又说明考生对公式中物理量的准确含义没有清楚的理解。

(2)为了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含义,必须弄清楚其适用的条件,也就是说要区分哪些规律或公式具有普遍意义,哪些只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成立,而不是死记一个公式或硬背一段叙述;同时,对于相关的概念、规律的联系和区别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以具有鉴别似是而非的说法和错误观点的能力。

(3)实际的物理问题有时比较复杂,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要求考生有灵活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这种能力的基础在于把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理解透彻,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融汇贯通。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推理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推理能力是学习物理、研究物理过程中不可缺少地一种重要能力。在推理思维过程中往往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已有地理论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可以得出尚未被人们发现的重要结论,结论一旦被实验证实,可变成新的发现;若得出的结论被实验否定,则有可能修正原有的理论甚至提出新理论。这类例子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是很多的。物理学中推理的每一步,都要以理论和事实为依据,同时进行逻辑思维,绝对不能凭空臆造或作出不合逻辑的推理。因此,深刻理解和熟悉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认真分析事实,是进行推理的前提和基础。重视推理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对物理内容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根据已知的知识和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以及把逻辑推理的论证过程简明正确的表达出来,都是推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分析综合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1)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所给问题中的物理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对问题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区别各因素的地位和作用。

(2)对于复杂的问题,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科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物理学的发展史看,物理学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的,有了一种适合表述物理的数学工具,不仅能有力地促进物理学的发展,还能使物理规律以更加清晰、简洁的方式表示出来。不论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总要进行数学推导和数学运算。处理的问题越高深,应用的数学一般也会越多。凡是中学阶段学到的数学,如几何、三角、代数、解析几何,都可能成为解高考物理试题中的数学工具。

(1)能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把有关的物理条件用数学方程表示出来。

(2)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往往需要经过数学推导和求解,或进行数值计算;求得结果后,有时还要用图象或函数关系把它表示出来;必要时还应对数学运算的结果作出物理上的结论或进行解释。

(3)能够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解决物理问题,要能够对物理规律、状态和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合适的图像表示出来,会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问题。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实验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独立地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的实验,必须独立地、认真地、带有研究性的做过。通过亲手做实验,能培养动脑和动手能力,从对我国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培养动手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但实验的目的决不是仅仅为了培养动手能力,实验的思想、方法是实验的灵魂,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理解实验的原理、思想和方法;熟悉并掌握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了解某些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系统误差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要知道某些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果。特别强调学生应独立、认真地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所列出的各个实验,这是因为自己认真做实验与看别人做实验和听别人讲实验所得到的感受和经验是不同的。尽管全国统一的高考只能以笔试的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但物理高考中的实验题还是非常注意尽可能区分哪些考生是认真做过实验,哪些考生是没有认真做过这些实验。二是能灵活地运用学过地理论、实验方法、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这不仅要求考生认真地,独立地完成“考试内容与要求”中列出的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有所体会,能从具体的、个别的实验中悟出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把它们迁移到别处,用它们来解决没有做过的实验中的某些问题。

另外,已经学过的演示实验,也属于实验考查的一部分要求,要通过演示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和产生该现象的条件、环境,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谈谈学生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指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 5 个模块,选考内容有 2 个模块.

。考生经历中考复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道题;第二种境界: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第三种境界:做一道题,会出一题。

1.必考知识点了然于心。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就是说该记的规律、概念、公式和定义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就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讲的“记”并非死记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清楚它的大致包含的内容所对应的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如何的掌握,巧妙的去运用,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结果是最终的目标。根据中考考纲的内容和要求,要对高中物理必考知识点进行集中梳理,采用思维导图、课前热身等形式对基本知识要点、概念特征、图象性质等进行系统划分,提炼更加简洁、直观的知识结构,便于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强化考点,达到一目了然,熟练掌握中考涉及到的全部知识点的目的。

2.专题精析,重点突破。专题的对象是基于物理应试关注的重难知识点、高频考点以及易混淆易错知识点,从学科知识、能力的层面找准关键点,是对中考物理一些重要现象和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而形成的成果汇总。专题精析要注重思路导引,辨析明确,逻辑严谨,注重知识脉络、解题思路的规范和完整的引导。注意分析知识点与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与联系,分析题中条件与所得结果之间的联系,灵活地将所学基本理论与解题方法技巧联系起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中考必考知识点,迅速找到自己所要的考题,思路和明晰,重点突出。经典名题的解析方法和分析过程帮助学生物理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娴熟运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学生和考生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从而在考试时挥洒自如。常用专题如下(仅作参考,同学们也可根据学习重点自行调整)

专题9 “摆类运动”模型

专题12带电粒子的运动

专题13磁场中矩形线框的运动

专题14高中物理图像应用专题

专题15高中物理学史专题

专题17高中物理实验专题

专题18高考物理八大解题方法

3.物理解题模型的总结与完善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所谓模型,就像盖楼一样,先要根据设计总体要求,第一步就是搭建一个框架,然后再进行细节建造。学霸做题总有框架,差的学生东一杷子,西一杷子,进度尺缓,毫无章法。什么是框架呢?就是中考物理的指挥棒,就是初中物理中最重要的几个模块。从哲学上讲,也包括几个重要模块的几个重要重点难点。“模型”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化的图形。是由学科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点提炼而成。它的解题原理就是掌握简单的知识模块,通过套用这些简单的知识模块,来解决各种各样复杂的问题。同学们在建立和完善解题模型时,一定要把要考察的东西收集整理,不是无章法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形成了模型的东西。“抓题型、套模型、出结果”的解题步骤,实现利用有限的模块,解决千变万化的试题,让解题由难变易,化繁为简。具体说就是“找规律:举三归一,建模型;用规律:举一反三,套模型。”

解题模型是科实用、高效的解题方法。它抓住学科的本质规律,通过对学科本质规律的深度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若干的解体模型。物理模型建立的重要途径是物理习题讲解,习题讲解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物理习题做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物理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良好的习惯。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

高中物理解题模型主要有:

——传送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追及相遇模型:运动规律,临界问题,时间位移关系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

——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

——斜面模型:受力分析,运动规律,牛顿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绳子、弹簧、轻杆”三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

——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抛体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

——“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

——“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

——“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

——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

——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

——“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

如电磁感应中的综合解题模型为例:

电磁感应中的综合解题模型

1、电磁感应与动力学综合的问题

2、电磁感应与动量、能量综合的问题

3、电磁感应与电路综合的问题

注:电磁感应中的综合解题模型的建立与完善请见提分名师杨易程的免费公开课《如何家有学霸-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和五大能力谈起》。

4.刷什么题,刷多少题,刷到什么程度?

物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非常难的一个学科。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才能够快速学好高中高中物理。高中物理需要同学们对知识点理解得非常深入,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多去刷题。由于每个人都有惰性。所以刷题必须要有方法和兴趣。刷题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快速接触大量题目,用尽量短的时间弄懂题目和答案的意思然后解答的方法,它侧重于题目的数量而不是完成的质量。考试通常不会出现很多原题,但是方法思路都是类似的,当刷题量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会有一种做题的惯性,当你考试看见类似的题目时,脑海里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思路以及想法(至少大脑不会出现放空状态了)。刷题是中考物理有效且躲不过去的复习方式。我们为什么要刷题?刷题能让我们熟悉中考物理的命题思路,能让我们熟练运用物理的各种公式,能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所以我们的中考物理从刷题开始到刷题结束。刷题这个过程无疑是有效的,但是最怕盲目刷。盲目刷与有效率的刷是学渣和学霸的本质区别,这个区别帮助学霸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复习英语、物理课,而学渣只能漫漫而求索的来提升自己的水平,长此以往学霸越来越强,竞争优势越积累越厚。

通法就是先刷课本练习题和课改题,接着是高考历年真题,最后刷高考模拟卷或冲刺卷。刷题的过程中自己做好总结,做好自己的错题本和经典名题笔记本等学霸笔记。

遗忘是人的共性。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人的记忆经过24小时则将忘掉50鸠上假设所学内容课堂上记住100%那么经过24小时所学知识将在脑海中仅存不足50%因此及时反馈及时复习加强做题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做题训练是考查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环节。做题要有一定的量没有量也就没有质。通过做题 明思路找方法寻规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训练查缺补漏 提高能力。

积极刷题,也要积极整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设题陷阱、答题模板、知识漏洞、课外延伸、应试技巧等整理在本子上,零碎时间翻看、考前翻看,都会有帮助的。整理后你也会发现考试命题的。进入一轮复习之前可以买一本历年的真题。历年的真题,对我们同学感触很大,可以把自己代入到高考的场景中。当作到虽然很熟悉的题目,但还是处理得不够到位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做的题目太少了,对于以后的训练肯定会加强。当做完高考真题之后,你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对学习的兴趣和方法,就更愿意花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做完本省的近几年的高考题之后可以拿到一本类似一轮复习书一样进行,每一小节每一个细节的去刷题。这样让自己理解高中物理的每一个小的知识点,因为高考题都是比较综合的,一个题目包含了很多个小的知识点,如果其中一个小知识点你不太明白,或者不理解它的来龙去脉,你也很容易发生错误。我们以前利用的就是53,自己可以踏踏实实地刷一本53。再结合老师上课讲的和学校发的资料书,那么你对一个一个小知识点就比较充足了。

到了高三下学期的时候要进行高考真题的二刷,第1次做高考题距离现在已经一个学期了,该忘的东西都已经遗忘了,又重新把小的知识点学了一遍,那么再一次,做高考题的时候,就是要找出现在还存在的哪些问题。如果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及时的把它补上来,存在的问题比较少,那么此时信心还是比较足的。二刷的目的是再次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此时学校的安排基本上到了二轮复习。配合学校的二人复习和老师的讲解,你将进一步的,把不足补全。这时候,对于有些地方还是有点不甘心的,可以买高考模拟卷冲刺卷。由于高考题肯定是会出现一点失误的,特别是一些不该错的地方错了,那么这个时候你该利用好自己的这个心理,做一些高考模拟卷和冲刺卷,改变自己的这个毛病。当这些毛病慢慢的被改正之后,那么你的学习成绩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刷题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不光要把题做会,也就是说,题完全是自己做出来的,光达到这种程度还不够,而且还要把自己会做的题练熟,熟能生巧,对于培养“数觉”,是很有意义的。刷题的第二种表现形式,自然针对的是那些不会做的题,看了答案,没有很好掌握的题。高中生阶段,有个名字,叫做“错题本”。刷题的第三种形式,可以称作“小组教练法“,是忆筛在小组学习形式之下的变形,就是两三个人一伙,互相给对方当教练,将大家不会的题,分为三组,每组题由一个人负责看答案,来当其他两人的教练,允许提问,教练给予提示,靠这个过程把题做出来,这种方式,不同于直接看答案,对于悟性的提高,很有益处。

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因此,合理有效利用时间“有效刷题”,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刷题的前提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要好,然后通过一定量的题型练习,积累一定的解题技巧,“找到规律,熟能生巧”,增强解题的信心,提高知识运用的熟练程度。

刷题,不物理注重思维训练和题目理解,这是一项长期的“自我养成”过程。难题由基础题演化而来,只有将基础知识完全掌握才能展开思路,熟练运用技巧,做出大题、难题,拉开与其它考生的“档次”。刷题时可以根据自身物理成绩高低,针对性选择一些有难度的习题,最好是附有解析型的中高考真题,既便于查缺补漏,又能训练自己的思维水准,达到快速有效串联知识点的目的。

综上所述,刷题的关键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是“刷”到多少有效题型,也就是是否根据自身的成绩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量身选择合宜的试题。每套真题的题目虽然有多样性,但类型大致相近,知识点类同,因此,在解题过程和解题之后要注意“掩卷反省”,总结解题步骤,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套用,寻找到“破题的关键点”的思维方式,掌握答题技巧。是单纯的刷整套试卷,而是应当先找出几套题,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刷自己的弱项题,比如,刷中等难度以上的题,刷阅读理解和任务型阅读题等,其它的题,只是粗略边翻看边直观判断能否快速找到思路。如果找不到解题思路,再认真对待。尤其需要注意,每门学科刷题的方式不尽相同,最好的方法形若“打铁”,分析自己的“短板”,“因情制宜、因分选题”是“刷题”前提条件。

5.拥有自己的学霸笔记。

学霸笔记主要分三种:(课堂笔记、错题本、收集至少100道规范经典名题笔记)

课堂笔记: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记录,是学习知识过程中把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后形成的记录。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听课笔记,学生的思想进程与教师的思想进程必须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思想不能溜号,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课堂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记提纲、记思维、记重点、记疑难、记补充、记总结和记感悟是课堂笔记的重要内容。普通笔记的真正作用是记笔记时来整理思路,也就是体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同一话题里不同知识的分类。比如,川菜是总括性知识,宫爆鸡丁是其分枝。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只有当零散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组块时,才能更快速高效地提取。第二作用在于复习时引发思考,这就要求不必记得太详,在回顾时能有所思考,不加思索地看一百边,不如脑子蹦一圈。这两大作用其实都在说笔记贵在精,毕竟听懂课为最大。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记笔记要耳听、眼看、脑想、手动。在听懂的前提下,对获取的知识信息通过大脑的思维,经过“选择-加工-归纳-浓缩-反馈”的过程,然后用手有重点地记录下来。记录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达到促进我们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错题本:“错题本”,也叫"摘错本"、"纠错本"、"改错本",“错题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作业本。既要做题又要总结,我们可以把做的错题最关键的地方关键点给写下来,这样一个题目用的时间非常的少。利用课间或做题效率不高的时间去读一读看一看,我只说睡前。这样既做到了大块的时间,可以认真的去做题小块的时间也不浪费,可以利用到总结上去。这样有点好处是你容易犯的错误,犯了一次就是总结一次,那么到了高考你容易错的地方已经总结过很多次,一般是不会出现错误。如果你只做题而不去总结,那么该错的地方还是会错,这就是许多同学拿不到高分只能拿基本分的原因。在“错题本”使用过程中,有的学生不仅仅整理自己做错习题,同时还把“容易出错题”、“难点题”、“典型题”、“好题”等,一并整理出来,称作“好题本”。错题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归集学习问题:它是以连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错题为主要手段的,是学生学习问题的集合,归集错题其实就是完整记录学生的失分,错题本的建立就为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方向。二是聚焦学习目标:错题本使学生学习目标变集中,学习重点更加明确。抓住了错题,就抓住了学习中的关键丢分问题,如果学生能盯住错题本,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解决了错题,丢分减少了,成绩自然提高。三是养成学习习惯:收集整理错题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连续不断地整理和总结自己学习中的错题,一方面通过复习会加深对于错题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长期坚持不知不觉就会养成及时复习总结的良好习惯。而习惯的养成则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

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不同于其它文科,跟其它理科学习基本一样,重在理解。对物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每个老师讲物理的方式方法可能不一样,但知识点却大同小异,课堂上老师每次讲的知识的理解、解题方法都要跟着老师思路走,甚至你要跑到老师前面,这样听起课来,事半功倍。要想物理学得好,必须要学会多种方法解题,只有在平时练习时,多问问自己,这道题是事还有其它更好的解题办法,学会举一反三,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在考试中,就能很轻松的用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来解题,至少不会黔驴技穷。没有一个人,在学习的道路上从来不会碰到困难的,谁都犯过错误,但错一次不可怕,下次犯同样的错误才是可怕。大量重复地做题,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建立起物理的整体框架,以及掌握将题干转化成物理语言的方法。在这个冗长而又繁琐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的错题,将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在这个阶段中,我往往不会在错题本上写下这道题的解答),这样我就能对物理的常见考点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同时还掌握了题干文字与物理语言的对应关系,如在解析几何中见到相交、垂直、平行等条件能够写出对应的物理表达。这种对应关系往往有很多种,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迅速地判断出在所给条件下采用哪种物理表达能够更加简便地解答。高中阶段最喜欢买的书,就是物理错题集,这样不仅仅将自己经常犯错的题目积累下来,同时还能借鉴别人犯过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物理,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搞题海战术,只有将物理课本以及老师的知识完全融入到自己知识体系里,这样才有可能在物理考试中,考取高分,甚至最后考满分。

规范经典名题笔记:遵循不断变化的中考趋势,捕捉全国各地最新的中考信息,对各类题型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筛选,精选出最具典型意义的例题。这些例题既新颖又实用,能代表中考内容里的最热点和最重点的考查类型。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探究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识破命题者精心设计的陷阱,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体现物理的文化价值"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物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物理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

三、家长如何换位思考创造家有学霸的良好学习氛围?

从小的时候,我们就被灌输“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最好是清华北大”,于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就成了我们从小学努力的目标,虽然也不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到底是什么,就这样我们上了初中,经历了中考之后,才渐渐的发现,清华北大是我们现在的能力所不能及地,于是上了高中,可就在高考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成绩只适合读一个普通的大学,清华北大就不在报志愿的范围内了。

家长要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不知道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家里的氛围一直比较浮躁,静不下来。父母自己觉得是正常的,以为别人家也是这样的,孰不知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无法安心读书的。家长能力有限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孩子创造基本的学习条件上这一点上,家长的学历并不是决定因素,而是是否有这个意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并且无法很好地控制情绪,久而久之,就会敏感易怒,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所谓家长与学生的换位思考就是家长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办。孩子虽然年龄较小,但他们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有独立的人格,有一定的辨别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这些能力的发展是有限的,是不完善的。因此父母要走入孩子(学生)的心灵,就必须把自己的心理年龄降低,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学生)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成绩怎么退步了?你是怎么学的?养你还有什么用!”

“又出去疯玩!整天光知道玩,长大后能有什么出息!”

知子莫如母,小时候的你是个学习认真,屡考高分的学霸吗? 要想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对着孩子抱怨。无论有多大的苦闷,只要回到家,就要全部抛到脑后,给孩子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孩子能否像所有家长期盼那样成龙、成才,这跟家庭环境的好坏、家庭氛围如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然而,家庭环境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诸如,家庭的心理氛围、教育模式、父母的基本素质等等都无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能力与身体一样正在成长。增加营养可以促进身体的成长,而能力的增长则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适宜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不要刻意制造一个一切为了学生的中考紧张沉闷压抑的氛围,少谈中考反而有利于中考;家长之间要和谐,减少矛盾,“中考无战争”;“看透不说透”—一种心照不宣的沟通和提醒;不过度关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平常心、平静心、理解心、爱抚心、激励心、信任心;中考快乐,快乐中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复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只要学生是对的就可以。同时,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安慰学生应对各种烦恼,如:记忆力下降;水平不升反降;考场紧张;压力和焦虑等。

那么,家长应当怎样为孩子学习营造有良好的家庭氛围呢?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众所周知,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也体现着家庭内部的一种稳定的、典型的、占优势的情绪状态。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同享欢乐、共分忧愁、平等互助、彼此信任和尊重,即使偶尔发生矛盾冲突,也能顺利缓解。从现阶段看,在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有以下四种模式:一是保姆——溺爱型模式,这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模式。其典型特征是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们对孩子的吃、穿、玩、用总是一味迁就,一味满足,父母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他们并没认识到这种娇生惯养、溺爱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孩子的心灵健康,使孩子逐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坏脾气,滋长着放纵蛮横的恶习。二是暴君——打骂型模式。这种家庭的父母表现为对孩子不尊重,不理解,往往是强制多于慈爱,冷酷多于温情。这一类型的父母所信奉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的信条,在家里往往是企图利用对孩子的监护权来建立自已的绝对权威,不准孩子发表自已的见解,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动不动就是打骂教育。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是当面驯服,背后敌视、怨恨,甚至采取其它方式反抗,在得不到温情、觉得无路可走时,轻则离家出走,参加不良团伙去寻找所谓“自由和温情”,重者选择轻生的道路,到那时父母后悔莫及。三、宽容——放任型模式。这一类型家庭的典型特征是对孩子放任不管,任其自由发展,家庭成员之间互不干涉,父母对孩子没有明确要求,奖惩不明。对孩子的教育持消极的态度,还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必自通”。因此,对孩子养而不教不管,这样做的结果孩子难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四、权威——民主型模式。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鼓励孩子去做其所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自已的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调查表明,权威——民主型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活泼、开朗的性格,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品格特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高中物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