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梯形四个边长度,上下边为平行边,求角度

第1篇: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知识点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1.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a÷b×c

12.另两种简便方法:

(1)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10(保留整数)

18.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0.6(表示6个十分之一)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5.三角形具有稳定*,不易变形。

6.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8.快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9.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1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边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边)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角)

15.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边)

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角)

注:课本83页三角形*图。

16.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8.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9.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

20.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夹角是顶角;两腰与底相交形成的两个夹角是底角。(p84图)

2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3.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度×(多边形的边数-2)

24.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

26.最少用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最少用3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最少用2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27.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28.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29.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0.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31.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中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33.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相等的。(×)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4.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因为任意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如果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和就大于了180度,根本拼不成三角形。

35.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6.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37.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8.三角形的底越长,这条底边上的高就越短。(√)

39.一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再不发生变化。(√)

40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4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43.0.15时=15分(×)因为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0。

44.0.3与0.30的大小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

45.四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1.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3)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在小数减法中,如果被减数是整数,一般要补齐小数部分,补几位,看减数。例如:20-1.86,列竖式时应写成:20.00-1.86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关于解决小数中**的问题,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在折线统计图中,所画的线段越接近垂直(或线段越长)说明上升(或下降)的越快;所画的线段越接近水平(或线段越短),说明变化得越小。

如果观察不出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来,只好计算后再作比较。

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变化趋势。

1.两端都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多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棵树-1)×每段长=全长

全长÷(棵树-1)=每段长

2.两端都不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少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全长÷(棵树+1)=每段长

(棵树+1)×每段长=全长

3.在封闭图形上植树时,棵树等于间隔数

在一端植树与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相似。

4.关于植树问题给孩子们的建议:

(1)认真读题,认清这是哪一种植树问题。

(2)学会把一些数学问题转化为植树问题。例如:剪绳子、锯木头、俩建筑物之间栽树都是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走楼梯、时钟报时、车站的站点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

(3)然后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套公式。(当然理解是基础)

(4)注意隐藏的已知条件,例如:公路的两侧、方阵

(5)无论是哪一种植树问题,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所谓的间隔数。

(6)植树问题的关键是高清各种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7)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植树问题,或是犯糊涂时,借助画图,有时候画图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5.关于120页例3这类题,知道最外层每边上的个数,(这个图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最外层的总数量,策略有三

(1)模拟两边都栽:每边上的个数×边数-角的个数

(2)模拟两边都不栽:(每边上的个数-2)×边数+角的个数

(3)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每边上的个数-1)×边数

本道题认真看看棋盘图,帮助我们理解掌握。

如果是在长方形上摆,就模拟120页第2副图,上下两边摆,左右两边不摆。

6.关于121页做一做第1题,知道最外层的总数量,(这个图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每条边上的个数,策略有三

(1)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边数+1

(2)模拟两边都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

(3)模拟两边都不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2

第2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备考知识点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质

※1*质:全等三角形对应?相等、对应?相等

※2判定: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1.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2.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3.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4.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1.*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推论:等腰三角形??、、?互相重合(即“????”)。

※4.等边三角形的*质及判定定理

*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等于???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等于????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法。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质及判定

*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角平分线的*质及判定定理

*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质定理

*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叫内心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即: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即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即: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第3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的知识点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7(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7(3)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3(4)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3(1)合成的数,写作

13(1),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一些特殊分数的值:

19、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1、单向平移求不同的和的个数规律:

方格的总个数—每次框出的个数+1=得到不同和的个数

如果平移的方向既有横又有纵,我们只要分别探究出两个方向上各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和单向平移的规律一样),相乘的积是多少一共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一共有多少种贴法=沿着长的贴法×沿着宽的贴法

3、中间的数×框出的个数=框出的每个数的和

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

(注意:有些数字的和是不能框出来的,(1)是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2)是虽然“框出的每个数的和÷框出的个数=中间的数”,但中间的数在边上;(3)出现有空白方格。)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质

1、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质。它和整数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类似。

2、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最简分数。约分时,通常要约成最简分数。

3、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约分方法:直接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例如:

4、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通分时,一般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5、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1)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再比较。(2)化成小数后再比较。(3)先通分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4)十字相乘法。

球的反*高度实验的结论:

(1)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表示反*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是一样的。

(2)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表示反*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是不一样的。

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

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

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不能同时描点画线,以免混淆。(也可以先画虚线的统计图)

这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 1 篇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 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 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1.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 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5.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6.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8. 快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9.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1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边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边)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角)

15.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边)

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角)

注:课本83页三角形集合图。

16.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8.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9.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

20.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夹角是顶角;两腰与底相交形成的两个夹角是底角。(P84图)

2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3.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度×(多边形的边数-2)

24. 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

26.最少用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最少用3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最少用2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27.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28.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29.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0.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31.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等腰三角形中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33.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相等的。(×)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4.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因为任意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如果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和就大于了180度,根本拼不成三角形。

35.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6.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37.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8.三角形的底越长,这条底边上的高就越短。(√)

39.一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再不发生变化。(√)

40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4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43.0.15时=15分(×)因为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0。

44.0.3与0.30的大小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

45.四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1.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3)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在小数减法中,如果被减数是整数,一般要补齐小数部分,补几位,看减数。例如:20-1.86,列竖式时应写成:20.00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关于解决小数中人民币的问题,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在折线统计图中,所画的线段越接近垂直(或线段越长)说明上升(或下降)的越快;所画的线段越接近水平(或线段越短),说明变化得越小。

如果观察不出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来,只好计算后再作比较。

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变化趋势。

1. 两端都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多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棵树-1)×每段长=全长

全长÷(棵树-1)=每段长

2. 两端都不栽时,棵树总比间隔数少一

全长÷每段长-1=棵树

全长÷(棵树+1)=每段长

(棵树+1)×每段长=全长

3. 在封闭图形上植树时,棵树等于间隔数

在一端植树与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相似。

4. 关于植树问题给孩子们的建议:

(1)认真读题,认清这是哪一种植树问题。

(2)学会把一些数学问题转化为植树问题。例如:剪绳子、锯木头、俩建筑物之间栽树都是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走楼梯、时钟报时、车站的站点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

(3)然后分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套公式。(当然理解是基础)

(4)注意隐藏的已知条件,例如:公路的两侧、方阵……

(5)无论是哪一种植树问题,平均分成的份数就是所谓的间隔数。

(6)植树问题的关键是高清各种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7)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植树问题,或是犯糊涂时,借助画图,有时候画图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5.关于120页例3这类题,知道最外层每边上的个数,(这个图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最外层的总数量,策略有三

(1)模拟两边都栽:每边上的个数×边数-角的个数

(2)模拟两边都不栽:(每边上的个数-2)×边数+角的个数

(3)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每边上的个数-1)×边数

本道题认真看看棋盘图,帮助我们理解掌握。

如果是在长方形上摆,就模拟120页第2副图,上下两边摆,左右两边不摆。

6.关于121页做一做第1题,知道最外层的总数量,(这个图形一定是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求每条边上的个数,策略有三

(1)模拟一边栽一边不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边数+1

(2)模拟两边都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

(3)模拟两边都不栽:(最外层的总数量-角的个数)÷边数+2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 2 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上半学期的学习已经画上了句话,迎接着同学们的则是轻松愉悦的寒假生活。可是对于不少同学来讲,他们却开心不起来,那就是在期末考试当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最近,不少家长也是在向我询问道,关于四年级数学学习的相关问题。其实四年级数学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难度了,尤其是到了下学期,不少同学就会发现数学的学习难度比上学期增加了不少。

因此,在这个假期做好相关的预习和复习是特别重要的。其实不少孩子之所以认为四年级数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分缘故,要知道到了四年级下册,同学们会学习到四则混合运算、小数的运算以及性质、平均数等相应的知识点,如果同学们还是以原来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来学习的话,那么无疑是行不通的。

小学数学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多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要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运用相应的公式定理,把相对比较困难的题型简单化,只要做好这一点,那么四年级数学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了。

当然还有一点也特别的重要,那就是基本的公式定理以及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因为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解答数学题的关键。下面老师就将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各章节知识进行了梳理,家长们可以先替孩子收藏起来,并让孩子在假期提前预习掌握,因为这些都是考试必考的知识,啃透掌握,开学数学的学习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 3 篇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 0

  1、 加法交换律:a+b=b+a

  2、 加法结合律:(a+b) +c=a+(b+c)

  3、 乘法交换律:a×b=b×a

  6、连减:a—b—c=a—(b+c)

  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常见乘法计算:

  二、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三、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四、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五、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六、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七、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二(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 二、合并式

  三、特殊1 四、特殊2

  五、特殊3 六、特殊4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二、 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三、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7、10条默写,其它要理解)

  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 0.01、 0.001……

  2、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

  4、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5、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读法),再读小数点,再读小数部分。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6、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原来的写法),再写小数点,再小数部分:写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写几个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1) 先比较整数部分;(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3)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4)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 00倍;

  移动四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移动四位,小数就缩小10000倍,即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10、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 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条背诵)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种求近似值的方法

  1、 条形统计图优点: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多少。

  2、 折线统计图优点: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3、 折线统计图中,变化趋势指:上升或者下降。

  1、垂直与相互垂直,垂线的画法。

  2、平行,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线的画法。

  1、“增加几倍”与“增加到几倍”问题

  2、“工作效率”问题(个人n小时工作量、台机器n小时工作量、辆车n趟运输量)

  3、“男女生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1、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

  3、“计算比赛场次”与“握手次数”问题

  4、位置的表示方法(用坐标表示位置)

  1、 两端要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2、 两端不栽:间隔数=总长÷间距; 总长=间距×间隔数;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二)锯木问题: 段数=次数+1; 次数=段数-1

  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三)方阵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四)封闭的图形(例如围成一个圆形、椭圆形):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间隔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第 4 篇

  1、运算顺序: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⑵、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⑶、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⑴、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⑵、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⑶、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数学四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⑴、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⑵、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3、乘法运算定律:⑴、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5、有关简算的拓展: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吨

  长度单位:千米米 分米 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⑴、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⑵、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⑶、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⑷、封闭:棵数=间隔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已知梯形三边长度求第四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