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常温放置2小时蛋白和rna会降解吗?

【摘要】:结果显示无患子乙醇粗提物极大地降低了小鼠一般行为和探洞行为,加剧了安定诱导的催眠效应。因此初步确定无患子粗提物对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抑制作用。如果仅有一只小鼠死亡,同剂量重复后确定有毒剂量。以上测试用于研究不同浓度的无患子提取物对小鼠中枢神经的镇静作用。

[1]王红育,李颖.黑色食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97—2398.

[2]陈雪峰,苏桂锋,周庆礼.我国黑色素微生物资源的研究现状[J].食品工业科技,2008,(6):318—319.

[3]王敏,李丹,李荣和等.黑豆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应用的研究与进展[J].2008,18,(1):104—106.

[4]丛建民.黑豆的营养成分分析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8,(4):262—264.

[8]孙芸,徐宝才,谷文英.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7,22,(6):129—133.

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性状的影响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0060)

摘要: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施用量明显超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施加氮肥对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的性状有着不同的影响,找出最佳氮素水平是提升肥料科学性及促进小麦幼苗实现最佳生长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本课题研究发现施加氮肥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并且施氮量控制在0.27 g/kg时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对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较好,但对钾的吸收有所减少,因此在这一施氮量时应适当增加钾肥和磷肥。本课题期望为小麦种植者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氮素水平 小麦幼苗 性状 影响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是人类的主食之一,提升小麦种植的产量,是小麦的种植者和栽培者的共同目标。在追求小麦高产的栽培过程中,合理的施用氮肥是十分重要的措施。施用氮肥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具有直接的影响[1]。但是,大多数小麦的种植者并没有掌握科学施用氮肥的方法,超量的情况比较多见[2],这不仅导致了小麦多种病害的发生,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减低了氮肥的施用效果,污染了地下水[3]。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是当前小麦种植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为社会提供安全粮食,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措施之一[4]。基于此,本课题探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性状的影响。通过总结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性状的影响,正确指导小麦种植者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努力减轻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对小麦质量、生态环境等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试验设计5个施氮量等级,每个等级的施氮量从低到高分别是0、0.13、0.20、0.27、0.33 g/ kg,其中0 g/kg组为对照组。采用盆栽法栽培小麦幼苗,所用土壤从上海某实验中心试验田选取,其中有机质含量约为10.74 g/kg,全氮为0.84 g/kg,速效磷(P2O5)为34.29mg/kg,速效钾(K2O)为89.83mg/kg,所有土壤均经风干、压碎、过筛搬运后使用,所用盆的直径为30 cm,高为26 cm,底部无孔,每盆栽10株。将所有盆栽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浇水量和浇水次数相 同。

栽植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从每盆中选取2株幼苗测量其株高、茎基宽、茎叶鲜重和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叶绿素汁测定;将样品烘干并进行浓硫酸—过氧化氢消化处理后采用凯氏法测N,钒钼黄比色法测P,火焰分光光度法测K。

2.1 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株高和茎基宽的影响

表1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性状的影响

通过观察发现(如图1和表1所示),随着小麦的生长,株高不断增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幼苗株高的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的株高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发现,0.27 g/kg处小麦幼苗株高最高;茎基宽方面的变化与株高的变化相似,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通过数据分析可见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茎基宽有显著影响,且0.27 g/kg组小麦茎基宽最大。

图1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幼苗株高和茎基宽的影响

2.2 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分蘖数的影响

随着小麦幼苗的生长,分蘖不断增多。通过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发现,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如图2和表1所示),小麦分蘖数随之增加,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0.33 g/kg组小麦分蘖数最多,相当于对照组的2倍左右,且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小麦的分蘖数与施氮量呈正线性相关。

图2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幼苗分蘖的影响

2.3 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茎叶鲜重、干重的影响

通过测量小麦幼苗茎叶鲜重和干重发现(如图3和表1所示),前4组小麦茎叶鲜重与干重依次增大,经数据分析各组之间的差距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0.33 g/kg施氮量与0.27 g/kg施氮量的小麦茎叶鲜重与干重相比无明显增加。可见,小麦幼苗茎叶的鲜重和干重在氮素水平低于0.27 g/kg的情况下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图3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茎叶鲜重和干重的影响

图4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4 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通过实验发现施氮量的增加使叶绿素的含量随之增加(如图4和表1所示),通过数据分析可看出叶绿素含量与施氮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可见施加氮肥有助于增加小麦幼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

2.5 氮素水平对小麦幼苗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通过对各组小麦幼苗氮、磷、钾含量的测定发现(如图5和表1所示),小麦茎叶中的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小麦茎叶中的磷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0.2 g/kg组和0.27 g/kg组的磷含量最大;钾含量的变化与磷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各组小麦茎叶中0.13 g/kg组的钾含量最高,其他施氮量组小麦茎叶的钾含量依次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施加氮肥有助于小麦幼苗对磷和钾的吸收,但过量施加则会抑制小麦幼苗吸收磷和钾元素。

图5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幼苗氮磷钾的影响

通过本次试验发现,施加氮肥可以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表现在株高的增加,茎基宽的增大,鲜重与干重的增加以及分蘖数的增加等方面,以上指标均是确保小麦产量与质量的重要基础。此外,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适量的氮肥能够有效优化小麦幼苗的性状,但过量的氮肥也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小麦减产。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可发现施氮量控制在0.27 g/kg时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情况较好,但对钾的吸收有所减少,因此若将施氮量控制在这一水平时,应适量施加钾肥和磷肥,以促进植株鲜重与干重的进一步增加。

[1]赵鹏.氮锌配施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J].农家顾问,2013,(9):32.

[2]解树斌,薛春芝,李春,等.氮肥运筹对垄作小麦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8):86—89.

[3]徐红梅,丛建红,陆亚云,等.小麦精确施氮试验总结[J].现代化农业,2013,(8):12—13.

[4]扶艳艳,苗艳芳,徐晓峰,等.氮肥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74—77.

木槿提取物对小白鼠的毛发生长作用的研究

葛逸飞,冯文卿,吴仁杰

(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200060)

摘要:将采自长风公园内的木槿叶晒干、研磨成粉末,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木槿中的有效成分,利用小白鼠为模式生物研究木槿石油醚提取物对毛发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处理剃毛的小白鼠皮肤,在第10、15、20天时分别拔取剃毛区域的毛发,并测量毛发的生长长度,剥离处理皮肤进行固定切片观察毛囊发育情况。从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同对照和章光101生发剂及商品化的木槿水提取物相比,木槿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能有效地促进小白鼠毛发的生长,促进了小鼠皮肤组织中毛囊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木槿提取物 毛发生长 毛囊 促生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自各方面的需求和压力也与日倍增。又值秋季,到了一年中掉头发最多的时候,然而经常听人抱怨一年四季都在掉头发,而且掉很多。掉头发在一定的量是正常的,但是超过一定的量就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而原因可能来自外界的因素,如过度的烫染、生病或内分泌紊乱而产生掉发,也可能来自心理。总之,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处在掉发困扰中。

有问题就会有机会,现在市面上也不乏一些洗护产品称有抑制脱发和生发的效果,然而,洗发水等护理产品化学添加剂非常多,有十二烷基硫酸盐等表面活性剂用来洗净头发,硅油等让头发顺滑,有机酸来调节pH值,还有各种防腐剂来延长保质期。在洗净头发的同时,很可能会给头发带来“二次污染”。目前各种植物源的洗发、护发及生发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也越来越多。中药应用于脱发性疾病的治疗也有悠久的历史,但机制尚不明确。相传古人常用皂角、猪苓、淘米水来洗头,民间也常用木槿叶来润发,效果都非常好。那么木槿叶这种天然的洗发护发产品能不能加快头发生长的作用呢?

木槿别名朝开暮落花、篱障花、鸡肉花、白饭花。属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株高3~6米,花色有浅蓝紫色、粉红色或白色之别,花期6~10月。木槿花含肥皂草甙,系一种黄酮甙,并含异牡荆素。此外,尚含有皂甙及黏液质。木槿花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治痢疾、痔疮出血、白带、疮疖痈肿、烫伤。木槿叶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已有人制成木槿叶添加稻草灰的洗发水。本课题就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对小白鼠毛发生长和对小鼠皮肤毛囊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进行研究,努力为天然生发剂的研制提供基础。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索氏抽提器购自上海禾汽玻璃仪器有限公司;奥林巴斯数码生物显微镜,购自上海外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解剖显微镜;研钵、水浴锅、动物剃毛器、培养皿、微量移液器、镊子、记号笔等。

1.2 实验试剂、设备与试验动物

石油醚、液体石蜡、乙醇、二甲苯、苏木槿—伊红染色液。章光101生发产品:毛囊滋养液(浙江章光101有限公司)。木槿叶水提物购自淘宝网。索氏抽提器,水浴锅。

实验动物:小白鼠(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

木槿叶采自长风公园内种植的植株。将新鲜采集木槿的叶在烘箱内烘干(温度为65 ℃左右),研磨成均匀粉末,装在密封容器中,存放在室温下。

提取时,将干燥的木槿叶粉末用索氏抽提器进行抽提,提取溶剂使用石油醚,提取温度控制在60 ℃~80 ℃。在减压蒸馏浓缩使溶剂减少后,对提取物称重。将木槿叶的产量控制在3%~5%(质量比)。然后取1 g提取物溶入100mL液体石蜡中,制成含1%活性化合物,为体外研究毛发生长做准备。

1.4 残留石油醚的检测

用多气体检测仪(MX6 iBridTM)对提取物残留的石油醚进行检 测。

1.5 小白鼠毛发生长活性体内检测

取20~22g的雄性小白鼠38只,正常喂饲料和水。随机分成A、B、C、D、E、F、G七组,A、B、C、D、E组各6只,F和G组各4只。在每只小白鼠背上用剃刀剔去一块4 cm2的毛发,并用75%乙醇擦拭。在A、B、C、D、E、F、G组,每天为小白鼠剔去毛发的地方涂上之前准备的液体石蜡,A组涂上含1%叶提取物的液体石蜡;B组涂上含2%叶提取物的液体石蜡;C组涂上含5%叶提取物的液体石蜡;D组涂上木槿水提物;E组涂章光101毛囊滋养生发剂原液;F组涂上纯石蜡;G组不处理,持续20天,并每天观察。

1.6 小白鼠毛发生长活体观察

在剃毛第10、15、20天时,每个处理选取几只老鼠,随机拔下剃毛区的毛发,取16根测量长度、计算平均值,并用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

1.7 小白鼠毛发生长定量分析

取处理20天各组小白鼠一只脱颈椎处死,从其背部取一块皮肤,置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常温固定,不同浓度酒精脱水后,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用切片机对皮肤组织进行横切片。切片进行苏木槿—伊红染色,数码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资料进行描述,用方差分析对组间资料进行分析。

2.1 木槿叶提取物制备

我们从长风公园内采集的木槿叶在水中洗去叶片表面的灰尘等杂质后,放入烘箱65 ℃快速烘干后用食品研磨机打磨成粉末状。如果不能及时提取则密封储存于室温。

图1 木槿叶粉末用滤纸包裹后装入索氏抽提器

提取时称取木槿叶粉末装入叠成袋状的滤纸中,置于索氏抽提器中进行抽提(如图1所示)。

2.2 石油醚残留的检测

由于石油醚(petroleum ether)在药物的研发中是一种常用溶剂,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具有强的毒性。通过使用多气体检测仪对60 ℃水浴加热的石油醚提取物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其PID指数为0 ppm(如图2所示),说明未检测到挥发性有机物。

图2 多气体检测仪对提取物残留进行检测

2.3 小白鼠毛发生长检测

剃毛区的毛发在处理10天后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生长,并且在我们20天的观察过程中都在不停地生长。对处理后10天、15天、20天分别从每组随机拔取不同小鼠背部处理区域16根毛发,然后在数码显微镜下利用软件测量毛发的长度(如表1所示),并拍照记录数据。从毛发生长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处理20天后,各处理组小白鼠毛发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六组处理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发作用(其中,我组组员认为:纯石蜡组最初毛发生长高于空白组的原因是:涂抹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同样有利于毛发生长,到20天时,石蜡处理的毛发生长几乎同空白处理相同)。生发的最终效果为:5%木槿石油醚提取物>2%木槿石油醚提取物>章光101>木槿水提取物>1%木槿石油醚提取物>液体石蜡。

表1 不同处理后的毛发长度

从表1的毛发长度结果可以看出,在处理10天后,5%的木槿叶提取物处理后毛发生长最为明显,为6350 μm,甚至高于章光101约54%,促进效果非常明显,这种促进作用一直持续到处理后的20天。木槿叶水提物也有一定的毛发促生长效果,并且处理效果同木槿叶1%石油醚提取 物。

图3 不同处理后的毛发长度

此外,同对照组相比,其他处理组在20天后毛发几乎覆盖了整个剃毛区(如图4B和C所示),而空白对照小白鼠的剃毛区毛发较稀疏(如图4A所示)。而从我们的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结果可以看出,促进毛发生长的效果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2.4 小鼠毛发生长的定性研究

小鼠剃毛后毛发生长开始的时间和完全覆盖剃毛区的时间随着处理的不同而表现为极大的不同。5%木槿叶提取物在第5天时就可以明显看见毛发生长,并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毛发生长起始时间也在推迟(如表2所示)。

2.5 小鼠毛发生长的定量研究

图4 处理20天后小白鼠剃毛去毛发生长图

A:为空白处理小白鼠;B:为章光101处理小白鼠;C:为5%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处理

表2 毛发生长的情况记录

图5 处理20天后皮肤切片图

A:为空白处理;B:为章光101处理;C:为5%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处理

从小鼠处理后20天皮肤切片可以看出(如图5所示),与对照相比,章光101处理和木槿提取物的处理都增加了小鼠皮肤中毛囊的数量以及增大了毛囊的密度,而5%木槿叶石油醚提取液的处理表现出更高的毛囊数量和密度,更进一步验证了前面毛发长度的结 果。

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生发产品主要有两类,外用的米诺地尔类药物以及美国FDA认证的口服非那雄胺类激素化合物。而外用的米诺地尔类药物需要添加大量的其他化合物(如一种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等)才能发挥高效生发作用(Spindler,1988),因此会导致很多不利的皮肤问题,如瘙痒、干燥、产生皮屑、局部红肿和疱疹等(Spindler,1988)。接受了非那雄胺治疗一年的患者仅有48%的被观察到头发再生,服用非那雄胺的患者通常耐受性良好,但也有一些因服用该药导致性激素异常而停止治疗,此外非那雄胺并不表示用于女性患者(McClellan等,1999)。

我们使用不同浓度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及生发产品章光101对小白鼠剃毛区进行涂抹处理20天,第10天包括空白处理,我们都可以观察到所有的处理的小白鼠剃毛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毛发生长。同空白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包括液体石蜡处理,小白鼠剃毛区的毛发均已完全覆盖整个剃毛区。我们推测这可能由于处理时对皮肤的按摩作用促进了局部皮肤区域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毛发的生长。到20天时,石蜡处理后的毛发生长同空白处理几乎相同,而其他处理明显比石蜡处理的毛发生长更有促进作用。

我们的实验结果只能说明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能促进毛发的生长,而很多研究毛发促生长药物都是需要进行毛囊体内实验的。Inaoka等(1994)研究了80多种草本植物甲醇提取物的生发作用,他们报道了其中18种对小鼠毛发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另外有报道称用羽芒菊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馏分对小白鼠口服和体外涂抹处理后有明显的毛发促生长作用(Saraf等,1991)。另外有研究表明银杏叶70%的乙醇提取物能有效促进毛发生长并且可以用作加工洗发水(Kabyashi等,1993)。但是,还没有任何研究报道这些提取物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机理。因此,我们只能得出木槿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能促进毛发的生长,并且可以用来添加制作洗发、护发的产

此外,我们发现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和章光101处理的皮肤毛发长势明显浓密,而其他处理的毛发较稀疏。可能由于木槿叶石油醚提取物促进了皮肤的毛囊生长,增加了每个毛囊中毛发生长的数量。说明我们制备的木槿叶提取物的作用同章光101毛囊滋养液的作用类似。

一方面,我们曾尝试体外毛囊培养处理试验,但是始终不成功,原因可能是培养基选择不当,有研究表明Williams’E无血清培养基效果更好;另一方面,实验室培养条件不适宜毛囊生长。一般动物细胞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最后还有可能是我们毛囊剥离技术不够成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多次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查阅了大量文献及参考资料,并咨询相关专家,专家建议做皮肤切片实验来观察毛囊的发育。从我们处理后的切片可以发现,同对照组相比,木槿5%提取液处理后毛囊的数量明显增多,毛囊生长的密度明显增大。章光101作为一种市面上畅销的生发产品,其生发效果毋庸置疑,但从我们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其生发效果仅仅相当于木槿2%提取液,这可能由于木槿提取液中含有雌激素类成分(张辛华等,2008),雌激素可以延长毛发生长期因而促进毛发的生长。木槿提取物还可能会影响雄性激素的代谢(Sukirti等,2012)。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雄性激素能降低女性体内的睾丸酮含量(Sukirti等,2012),因此木槿提取物有可能是通过调节激素的方式促进毛发生长。本研究发现木槿提取物能明显促进小鼠毛发生长,并能增加毛囊的数量和密度,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用皮肤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等来阐释毛发促生长的机制。

在我们的实验浓度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 木槿油脂提取物对毛发生长有促进作用;

4.2 木槿油脂提取物的浓度越高,对毛发生长促进作用越好;

4.3 5%木槿油脂提取物的效果比章光101好。

相比较现有的商品化的生发液有很多化学物质和激素类物质等会导致一些副作用,木槿提取物具有强大的开发前景,首先木槿提取物是纯天然草本提炼的精华而受到大众喜爱,其次不会产生副作用,使用安全,而且效果明显。

非常感谢华师大基地的高良才老师在实验方法和皮肤组织切片实验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1]张辛华等.木槿应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8,(10):74—77.

[2]薛芬,赵章光,赵胜霞,陈娟,王爽,李引乾,秦金淼,黄颖花.章光101生发系列产品对C57BL/6J小鼠触须毛囊体外培养的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7—9.

[3]梁志为,谭谦,林子豪.游离毛囊培养与毛囊组织工程的试验研究进展[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1):66—68.

[4]田庆均,孔庆云,芦宗正.毛囊的体外培养与中药对其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7,26,(3):276—277.

[5]赵玉磊,范卫新.中药黄芪、女贞子、人参促毛发生长的在体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6):321—322.

[6]薛瑛,屠军波.促毛发生长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620—623.

[7]张兴洪,范卫新.何首乌、女贞子等中药煎剂对体外培养的猪毛囊毛发生长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2):102—104.

[8]刑喆,屠军波.毛囊体外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626—628.

[9]孙宇,涂平,武玲慎,等.野山楂、女贞子、猪苓和白芨提取物混合剂对鼠毛生长影响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3):147—150.

[10]屠军波,杨壮群,姚天华,等.游离毛囊体外培养模型构建及形态学检查的实验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3,12,(6):565—568.

[11]崔志峰,赵晶,王慧,郝志茹,张兆远.不同培养基对山羊毛囊体外培养的影响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8,43,(5):1—5.

[12]杨珂,姜自林,杨恬.大鼠毛囊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示踪[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2008,12,(8):1481—1484.

忘了自己在哪里、要干什么,在熟悉的地方迷路,记不得家里的门牌号,认不出家人的模样,说话阅读变得困难,连性情都大变……在中国,大约有1000万老人在经历这样的痛苦。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综合征,且此退化的幅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进展。“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认识一位癌症康复者,但没有人认识一位阿尔茨海默病的康复者。”《终结阿尔茨海默病》(The End of

4月22日,美国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宣布设计了一种旨在激发特殊细胞“垃圾清理”机制的实验性药物,可以在动物模型中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症状。这项研究今天在线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这个药物靶向的系统被称为伴侣介导的自噬系统(chaperone-mediated autophagy,CMA),在这个系统中,蛋白质通过与分子伴侣结合,被输送到称为溶酶体的细胞内“垃圾处理站”,然后在那里降解。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健康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的基本生理过程,理解和掌握细胞的兴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了解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生殖和泌乳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的生物化学本质和规律,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综合题(含实验题)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原理

第三节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血液与内环境

第二节  血浆的功能

第三节  红细胞与气体运输

二、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第四节  白细胞与免疫机能

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第五节  生理止血机制

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心动周期及各种变化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活动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膊

三、静脉血压、静脉脉膊及静脉血流

第三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第三节  单胃动物胃内的消化

第五节  小肠内的消化

一、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

第六节  大肠内的消化

三、大肠内的生物学消化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二、能量的平衡及其测定

三、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一、畜禽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异

第一节  尿的理化特性及组成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第四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作用的因素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第六节 神级系统的高级功能

第九章  内分泌生理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三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二、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

四、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

第十章  生殖和泌乳

第一节  雄性生殖生理

第二节  雌性生殖生理

(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

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根据R基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进行分类

3、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三字符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

  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

  (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

  (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

  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

  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

  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

  3.脂肪酸的β一氧化分解

  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

(二)DNA的生物合成

1.原核生物DNA的复制

2.原核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差异

4.DNA的损伤与修复

5.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

(三)RNA的生物合成

1.RNA的转录及加工

(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

(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

(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

(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NA放在4℃会降解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