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太分散怎么管理?

在破解共享单车“围城”难题、推进共享单车文明共享上,郑州市通过控制总量、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在净化行业生态的同时,让城市文明“归位”,也为更多新业态的治理提供经验和样本。

7月4日早上,郑州市紫荆山地铁站边,几位身穿黄色马甲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便开始忙着摆放共享单车,他们的一天将和郑州这座城市一起动起来。

从街头巷尾的随用随放到规范有序停放,5年来,郑州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的有效补充,运维越发规范,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在推动共享单车行业有序发展的同时,助力着文明城市创建。在破解共享单车“围城”难题、推进共享单车文明共享上,郑州市通过控制总量、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智慧治理水平,在净化行业生态的同时,让城市文明“归位”,也为更多新业态的治理提供经验和样本。


单车运维考核成行业管理良方

每天下班后,陈晓都会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希望能尽快熟悉这座开启职业生涯的城市。

陈晓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前应聘到了郑州一家企业。他坦言,时隔几年再次来到郑州自己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城市环境好了,更加整洁了,共享单车的停放也更有秩序了。”

事实上,这一变化不少郑州市民也一样感受到了。在引导企业将超量单车有序运出郑州的同时,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出台了多个文件,开启了对共享单车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

“考核分季度进行,每季度一评分,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单车运维企业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其在郑州市区投放的单车数量直接挂钩。

随着季度考核机制对企业现场管理的导向作用不断发挥,也引导着郑州市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出行。

郑州国贸360商圈是郑州最为繁华的商圈之一,临近的地铁站是不少上班族上下班换乘的主要站点,赵萌萌和不少上班族一样每天早上会骑共享单车到这,再转乘地铁前去上班。每天在这儿,不论早晚,她都会见到单车运维人员在此动态监测按需调配车辆。“如今,这个区域内的共享单车既不会因为车辆冗余造成拥堵,我们也不用再担心下班后无车可骑”。

赵萌萌看到的只是一个缩影,以美团单车为例,在郑州市区不少区域,还有更多的单车运维员每天奔波在城市街头,在通过“5-30城市保障速达行动”,守护着城市的单车停放秩序。

据悉,郑州市探索的单车运维考核成为了行业管理良方,被不少城市借鉴。

按需划设停车点位让骑行更便利

在严控共享单车投放,解决无序投放问题的同时,郑州市城市管理部门也在持续升级管理,促进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通过划设更多的停车点位,让“停车入位”更加便利,城市变得更整洁。

为了从源头创造条件规范共享单车的有序停放,郑州城市管理部门对市区内的非机动车位进行了统一施划,通过在地铁口、商场、写字楼等划设更多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引导市民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指定地点,给共享单车找到了在城市中的“位置”。

据介绍,为满足市民们随借随停的共享单车使用习惯,在划设停车点位时,郑州城市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细致的摸排工作,按照市民需要、企业想要、设置必要的原则,持续优化停车点位设置。

治理共享单车停放乱象,政企联动之下,单车运营企业也在不断提升主体责任意识。

夏日傍晚,众多市民下班后都会选择骑着单车,掠过夏天的风。在郑州正弘城附近,不断有青年男女骑行着共享单车来这儿逛街,美团单车等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值守在附近,持续规范单车停放秩序。对此,美团单车郑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商场、医院等重点区域,他们加强了早晚用车高峰时段的巡查清理,同时增加运维人员定点值守,美团单车的运维力度持续提升。

在精细化服务管理上下更大功夫

在政企联动强化共享单车运维管理的同时,郑州城市管理部门和单车运维企业也在不断通过科技赋能精细精准做好共享单车监管,充分利用电子围栏等智慧化手段,双向引导用户安全骑行、有序停放,郑州市共享电单车的停放秩序得到很大改观。

据了解,2018年下半年,美团单车在郑州率先探索推行了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功能,并且划设了禁停区域,市民必须将共享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若未在划定的区域内停车,关锁时将收到短信提醒,否则将收取调度管理费,多次违规停车将影响后续用车。

在科技赋能下,郑州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不断升级,去年,郑州市区内的共享单车全部进行了 “换新”, 与老款车型相比,新款车型最大的不同的就是车锁,由传统的车轮锁升级为智能分体锁。这种车锁采用“北斗+GPS”多模卫星定位系统,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车锁更新后用户使用手机App锁车,并且采用的是‘定点停放’模式,需在指定停车点才能锁车归还。”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车辆搭载的高精定位分体锁,再加上配套使用的高精度虚拟“电子围栏”技术,共享单车停放更加“守规矩”。

美团单车郑州相关负责人说,他们通过开锁语音提示、悬挂提示牌等方式,持续进行“文明骑行、规范停放”宣传,以引导骑行者不乱停,共同维护停放秩序。“如果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区域之外,则会提醒用户该区域禁止停车,引导用户骑行至指定区域还车,实现规范停车”。

共享单车“入位” 让城市文明“归位”

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郑州城市管理部门不仅有硬核手段也有温情举措。

去年郑州遭遇暴雨,公共交通受到影响,为保障市民紧急出行,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与在郑州投放单车的几家单车企业协调沟通,开展免费骑行单车活动。而在之后,当了解到单车企业在暴雨中同样遭受不小损失后,郑州市城市管理局也为几家企业申请了专项补,以帮他们渡过难关。

“只有在‘政府要秩序、公司要效益、市民要方便’中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共享单车的共治共管共享。”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政企合作的不断加强,目前,共享单车的日常管理日渐规范。“一方面是政府为企业提供服务,而另一方面,企业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引导更多市民文明骑行、规范停车。随着市民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共享单车管理的合力也在慢慢形成。”

有序停放共享单车是市民文明素养的“微体现”,数据显示,目前在郑州,美团单车用户定点还车率已超过90%,市民在指定点位规范还车的意识得到明显提升。随着市民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共享单车管理的合力也在慢慢形成。

共享单车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更成为了城市“减碳”的实力担当,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首次发布的《共享骑行减污降碳报告》,郑州美团单车用户一年减碳达2716.9吨,相当于减少了600多辆私家车行驶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今,这种低碳、便捷的出行方式也逐渐融入郑州市民的日常生活,在城市里不断掀起的“骑行热”,也在慢慢地改变着这座城市。近几年郑州也在打造城市绿道慢行系统,人在绿道行,入目皆是画的绿色生态出行圈正在加速构建。

120辆车配一名运维人员

单车企业究竟能不能做到?

45岁的张先生,在距家三公里的杭州医药大楼工作,每天他都会就近租一辆共享单车去上班。但是张先生发现,现在共享单车是越来越难找了,而且“踩雷”租到坏车的几率也是越来越高,有时候一天就能租到6、7辆坏车。

事情真如张先生所说的那样吗?昨天,记者也进行了一番体验。

1公里就发现了11辆坏车

形单影只的单车更容易“踩雷”

在外婆家(杭报店)的门口,记者顺利找到了3辆小黄车。扫开第一辆单车的车锁,刚坐上蹬了两脚,自行车的链条就掉了下来。记者只得点击“结束行程”,然而在提交故障报修后,系统还是自动扣掉了一元。

于是,记者又扫了旁边的一辆小黄车,和前一辆不同的是,扫码后手机界面上就提示了车辆可能存在故障的信息,但用户还是可以选择继续使用。

记者在检查了链条、车轮情况无误后,选择了继续使用。但在骑了十来米后,才发现刹车是失灵的,只好无奈还车,又花了一元“冤枉钱”。

沿着体育场路往西走,在85度C商铺前,停放有不少共享单车。但是几辆小黄车的车座上,都贴上了三角形提示故障的标签。

在哈罗单车的体验中,第一辆顺利通过了考验,记者推行了十几米后,也没有发现问题。但在扫开第二辆哈罗单车时,界面就提示该车存在故障,记者无法开锁使用。

而在使用摩拜单车时,记者发现,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摩拜单车开锁又关锁,平台会弹出一个提示:这辆车子是否有故障。用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填写。

最终,在1千米的路程里,记者共扫了18辆单车,其中有11辆单车出现影响骑行的故障,而故障主要集中在链条掉落上。

在武林银泰门口,记者遇到了刚刚下班,正在租借共享单车的沈小姐,她告诉记者,以前商场门前的非机动停车场里,共享单车比比皆是。但是现在,停车场里留下的多是坏车,有时候走个几百米到小区里,租到的车也是有问题的。

在“不幸”踩了几次雷后,沈小姐得出一些经验。

比如,在晚上租到坏车的概率,远远高于白天,大家傍晚下班回家,能骑的好车都被租走了,留下几辆“病残”的专门坑人,所以晚上租车,一定要提前仔细检查。

“另外,大家不要轻易给路边或者绿化带旁形单影只的单车开锁。”她解释说,“因为很多故障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大家常常是骑了一段路后,才发现问题,只好随意地把车放在路边。”

另外,布满灰尘,看起来很脏的单车也列于她的“踩雷”名单。“那么脏的车,肯定很久没人骑了,很可能就是出现了故障。”

处理故障车辆最长需要72小时

120辆配1名运维人员单车企业还做不到

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踩雷”,有市民不禁发问:为什么破损的单车越来越多?共享单车多久会进行一次检修?共享单车企业究竟有没有在维保方面“偷懒”呢?对此,记者也采访了几家共享单车企业。

ofo相关负责人马怡冰给出了第一种说法,单车减量后,路面车辆的使用频率高了很多,损坏率也就提高了。据统计,目前运维人员平均每天找到的故障车数量约为1500辆。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哈罗单车上,其浙江一区高级公关经理张清雅分析,人为破坏等客观原因,使得单车损坏率大大提升。

那这些道路边破损的单车,到底有没有人来管呢?被大家诟病特别多的ofo小黄车,在二季度的统计中,目前的存量是26.3万辆。

马怡冰说,其实,它们都是有片区运维人员来日常巡检的。但是,问题严重的故障车处理时间会比较久,最长要72小时。

相比之下,哈罗单车对损坏车辆的运维效率会更高。据张清雅介绍,后台一旦收到用户提交的故障报修,运维人员会在15分钟到达现场,在30分钟内解决问题。如果是在重点区域,可以做到5分钟内到达现场,15分钟内处理完成。

去年,杭州出台《杭州市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出经营者按照每投放120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就要配备一名运营维护人员。对于这样的人员配比,马怡冰表示,目前要想实现这样的运维人车配比有点难。

除了企业本身,政府对单车的运维有监管措施吗?杭州运管部门表示,从今年年初起,他们就开始给单车实行“瘦身”计划,根据每季度一次的服务质量考核来进行减量。对于单车企业的运维,也是作为考核的组成部分,但具体的监管措施还没有。

招工难 人员流失严重 多城市运维人员不足

故障频发的共享单车让城市管理增添负担

其实,运维人员配比不到位的难题,不止在杭州发生。

据媒体报道,昆明在共享单车运营服务管理第三方考核评估情况中,发现四家共享单车企业均未按照比例配备线下运维人员,所提交的部分资料均有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介绍,上海的单车数量将近120万辆,按千分之五的标准,至少需要匹配6000人运维人员。但在他了解的信息中,实际的运维人员只有3600左右,缺口接近40%。

而运维人员的不到位,故障频发的单车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共享单车企业的运维人员无法满足需求呢?

有关调查指出,运维人员招工难,流失严重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共享单车运维人员的工作关系,并不属于共享单车企业,而是受雇于服务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可以随意扣减运维工薪水或者开除员工。

去年,国家信息中心曾发布《共享单车行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一线运维员工的月均工资收入只有3835元。而各家企业对运维员的工资,大多守口如瓶,但也有运维人员反映,除去一些补贴与加班费,实际收入确与《报告》数字相近。

另外,运维职工和外包公司常常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或是只有外包公司一方手拿合同,职工的社保缴纳,也是得不到合法的保障,这直接导致运维人员缺乏安全感,职工流失严重。

在职工流失后,外包公司为节省开支,将运维任务增加到剩余的职工身上。繁重的工作任务,却没有合理的工资保障,形成恶性循环。

相关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要想实现要求的运维人车配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如果共享单车企业“原地踏步”,不采取措施改变恶性循环,这个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新生物,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

(每日商报 见习记者 严佳炜 记者 潘婷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汽车运维人员收入和待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