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频图像,大数据云计算,软件框架,这三个,怎么选?

  编者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既是促进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本期介绍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相关技术情况。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概念、演进、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和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概念、演进、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概念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为基础,涵盖了基建基础设施(机房基建)、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完整系统,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等场景,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释放到顶层应用使能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

图1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重要组成

  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出规模化建设需求。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愈发复杂、模型规模不断提升,图片、语音、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5G、物联网等行业领域结合落地,使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除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同时为大规模算法和模型的基础理论研究、实时复杂的智能化计算引擎发展、人工智能应用的商业落地、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创新等方面形成条件支撑,并将一同促进人工智能硬件、软件和智能云服务之间相互协同的生态链发展。

  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演进

  计算是人类能力的延伸,算力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不同历史阶段出现了超级计算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不同形态的算力基础设施。

  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对重大军事研究和科学问题进行计算模拟,超级计算机和超级计算中心诞生。2000年互联网产业兴起,以及2007年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兴起,带动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面向个人或企业提供包括虚拟机计算能力、数据储存和网络传输宽带等能力,以支撑从电子商务到电子政务等方面的云服务。随着2012年以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突破,以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神经网络上运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解决图像,文本等各种问题的算法集合。]计算模式为主的人工智能算力呈指数级增长,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视觉指用摄影机和电脑代替人眼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测量等机器视觉,并进一步做图形处理,使电脑处理成为更适合人眼观察或传送给仪器检测的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面向人工智能的处理场景越来越多,对专用定制化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大量涌现,专门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近年来进入人们的视野。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借鉴了超级计算中心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大规模并行和数据处理的技术架构,但以人工智能专用芯片为计算算力底座,同时软件架构和业务架构也与前两者完全不同,是当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应用所依托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

  2012年以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快速突破和应用,并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计算算力资源需求之一。一方面,传统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及高性能计算中心,呈现出智能化服务或智能化算力的建设趋势,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算力。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算力为主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应运而生,能够提供人工智能计算范式所需的专用算力,配合少量的通用算力以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其他任务,从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人工智能专用算力,为计算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建设方式。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人工智能计算系统,主要应用于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场景。

  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需求的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算力的成本也同步高涨。MIT计算机科学家指出:深度学习正在逼近现有芯片的算力极限;计算能力提高10倍相当于三年的算法改进;算力提高的硬件、软件和金钱成本将越来越高。

  人工智能可以建立超越专家的模型,也带来昂贵的算力成本,其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计算力,背后消耗的是巨额资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将Efficentnet训练到需求精度,按照英伟达V100 GPU的成本估算,将需要172032美元;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将Transformer训练到所需精度,将需要3840美元,而到了2019年的Bert模型,训练到所需精度花费将达到15360美元。华盛顿大学的Grover假新闻检测模型两周的训练费用约为25000美元。著名人工智能非营利组织OpenAI花费高达460万美元训练其1750亿参数的AI模型——GPT-3语言模型,而GPT-2语言模型每小时的训练花费达到了256美元。算力门槛的提高,导致很多大学、研究机构的中小团队很难获得这种算力科研条件,同样将大量中小企业挡在门外。

  因此,具备训练复杂先进模型和处理海量数据能力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属于投资较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包含了机房基建、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当前的建设模式和现状主要为政府主导建设和头部企业自行建设。

  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发展趋势

  (一)全栈一体趋势:专用人工智能芯片与软硬件协同优化提升计算效率。

  人工智能带来的算力需求已经远超摩尔定律。各类人工智能加速芯片适应人工智能的算法特征,进行矩阵元操作的并行化加速,或进行对特定人工智能计算任务的精简优化,发展方兴未艾。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当前华为、寒武纪等已推出商用人工智能芯片,还不断有新的人工智能芯片出现。

  不同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与实现方式不同,当前的发展趋势是需要人工智能芯片厂商或社区开发对应的软件进行精细化匹配,以发挥硬件的最大算力。谷歌把Tensorflow与其人工智能专用芯片TPU绑定式设计协同优化;英伟达的CUDA AI开发框架将GPU与上层软件优化衔接,充分挖掘和发挥GPU的硬件潜力。华为推出MindSpore AI开发框架通过On-device特性充分发掘其AI专业芯片昇腾芯片的硬件潜力。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计算范式定义人工智能芯片,软硬件协同提升计算效率成为当前人工智能计算发展的新特征,人工智能专用算力与配套软件全栈一体建设成为必然。

  (二)技术融合趋势:超级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云与人工智能融合。

  超级计算的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算力,超级计算中心拥有支撑人工智能的能力已经是一种趋势。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超级计算的求解方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超级计算系统,可以提高准确性、加快时间并降低成本。在应用驱动下,人工智能算法在医疗诊断、天文探测、地震预测等领域快速发展。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和成熟,以云化方案构建人工智能服务,对用户提供统一架构、统一服务和统一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向用户屏蔽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细节,降低了人工智能服务的使用门槛。目前云提供商如华为云、AWS是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者,纷纷推出云上高性能人工智能计算和人工智能使能平台服务,单个用户可以创建数千处理器规模的高性能人工智能计算资源满足高效人工智能开发。云平台同时也带来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模式的改变,通过云上租户粒度的安全隔离、完善的运维运营系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可以为不同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按需使用、弹性伸缩、有服务等级保障的自助式服务。云计算中心提供裸金属服务器、虚拟机、容器等多样化的算力资源和人工智能使能平台服务,人工智能服务与云上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服务的相互协同,满足新型应用场景综合复杂多层次的计算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超级计算、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合发展,人工智能为超级计算提供新的计算求解方法,使其可以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观测数据,云计算一方面为人工智能提供算力和新的运营和赋能方式,一方面将人工智能能力通过云与边缘计算、物联网等结合,推动人工智能在云边端全场景的应用。

  (三)平台赋能趋势: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赋能企业,形成算力生态。

  平台是可跨情境应用的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作为集超级算力和海量数据的超级大脑,已经呈现平台化发展的趋势。具备强大软硬件能力的核心企业集聚研发能力、生产经验和产业资源,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搭建基础应用平台,并依托平台的共享输出上层应用使能能力,对平台上的小型人工智能企业和欠缺人工智能能力的传统企业进行赋能。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和大量初创企业能力输出的主要方式,如通过平台开放接口的方式输出龙头企业的算法能力,资源、数据支撑、运营辅导和模式优化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逐渐构建起人工智能的生态创新架构,助力各类架构缔结产业联盟,聚拢上下游资源,吸纳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基础研究课题和依托平台,推动专家合作、举办生态研讨等人才培养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最终形成算力生态,大量生态互补者协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开发与应用。

  综上,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之后必然会形成上层应用使能能力,溢出对周边企业进行赋能,形成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算力生态,应用使能能力也成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的核心指标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发展白皮书》)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和应用场景

  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功能定位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智能时代面向社会全域多主体的新型公共基础设施,集算力生产供应、数据开放共享、智慧生态建设和产业创新聚集四大功能于一体,为有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及应用支撑需求的各类场景提供载体支撑。

  一是作为算力生产供应平台。AI计算是智能时代发展的核心动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数据为资源,以强大算力驱动AI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断产生各种智慧计算服务,面向全行业领域提供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力、算法框架和相关接口,为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等多方用户提供生产生活各领域智慧服务,发挥新型基础设施的社会价值,降低社会服务成本,让智慧计算服务更快的普及到每个人、每个企业。

  二是作为数据开放共享平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新型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全量汇聚各行业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AI算法训练数据质量。同时,随着数据汇聚共享能力的提升,通过跨领域数据的多次开发利用,以数据流引领技术流、业务流、资金流、人才流等聚集,深度分析挖掘应用需求,使沉淀的数据资源在各个应用场景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三是作为智能生态建设平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和AI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模型服务于一体的新型IT基础设施。其广泛应用将加速推动产业AI化和AI产业化,以智能算力生态聚合带动形成多层级产业生态体系,赋能多个产业、惠及多类主体,助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孵化新业态。

  四是作为产业创新聚集平台。以AI算力生产供给为核心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面向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多主体,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要素着力构建AI全产业链。其通过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算力推动AI产业要素资源聚集,汇聚不同主体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创新聚集平台,在政府主导下,科创企业、科研机构和传统企业发挥各自在AI方面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和场景优势,加速AI应用场景落地,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二、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对比分析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伴随着数据规模指数级增长、算力需求指数级增加、业务服务能力需求不断升级、AI技术日趋成熟并广泛落地等内外部环境变化,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计算中心。在建设目的、技术标准、具体功能、应用领域和“投—建—运”模式等方面,与超算中心、云数据中心相比,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都有所差别,对比如图2所示。

图2 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超算中心、云数据中心之间的差别

  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1:识别检测

  识别检测通常包括图像分类、目标定位跟踪、对象检测和对象分割等。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得识别检测的表现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对于图像分类等识别检测任务,基于多层神经网络训练后形成的模型已经能够超越人类的识别能力。识别检测正逐渐从先进技术发展成为成熟产业,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银行、医疗、社会福利保障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识别检测技术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开发更加先进的学习算法,提高模型生成和测试效率,以适应不断变化和更加复杂的应用场景对识别能力的需求。

  应用场景2:语音交互

  语音交互是一个包括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合成的融合性AI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将声音转化成文字,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字进行解释,语音合成技术将输出信息转化成声音。目前,常用的社交软件输入法、搜索工具、语音指令控制、新闻阅读推荐和智能客服等领域都在应用语音交互技术。然而,作为极具挑战性的AI技术之一,语音交互技术自身面临着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和多轮对话等技术难点,语音交互的工程实现需要融合使用先进的隐马尔可夫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是统计模型,它用来描述一个含有隐含未知参数的马尔可夫过程(在给定现在状态时,它与过去状态是条件独立的,那么此随机过程即具有马尔可夫性质。具有马尔可夫性质的过程通常称之为马尔可夫过程)。]、深度学习和先进的语音信号处理等技术,以及超级强大的训练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能力。

  应用场景3:AI芯片

  近年来,人工智能芯片及相关技术得到高速发展,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多样的AI计算任务和性能要求,各类专门针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架构不断涌现。AI芯片需要具备高度并行的处理能力、低内存延迟和新颖的架构,以实现计算元件和内存之间灵活而丰富的连接,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功耗和能效管理水平。在当前人工智能各领域的算法和应用还处在高速发展和快速迭代的阶段,针对特定领域而不针对特定应用的设计,将是AI芯片设计的一个指导原则,具有可重构能力的AI芯片可以在更多应用中广泛使用。

  应用场景4: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作为AI产业化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由自动驾驶技术的特性可知,其开发部署需要人工智能硬件架构提供高性能的AI算力支持,需要深度学习等高级AI算法和模型的快速构建来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和功能实现,需要智能计算平台与操作系统、虚拟仿真试验平台等软硬件平台紧密协作。从自动驾驶产业链发展的角度看,位于产业链中游的整车生产等关键环节还需要建设智能化网联驾驶测试与评价平台(智能汽车风洞测试实验室)和自动驾驶模拟仿真测试服务平台等关键平台来有效支撑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应用场景5: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更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全面赋能。机器人包括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机器人在安全风险较大的电力、交通和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智能电力巡检机器人集探测器、无轨化激光导航定位、红外测温、智能读表、图像识别等技术于一体,对输变电设备进行全天候巡检、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温湿度测量和气压监测等,提高输变电站内设备的安全运行程度。

  应用场景6:智能制造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到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制造业迫切需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产业革新的重要抓手,其中,质检分拣作为工业最关键的环节,其AI化的改变一直被寄予厚望。长期以来,传统工业质检面临两大痛点,即传统的检测手段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且因工作枯燥、人口红利消失,人工质检存在“用工难”现象。因此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使用机器视觉技术代替人工产品质量检测。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智能质检设备是由数据驱动的、自发的机器学习,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快速识别产品表面存在缺陷的不良品,并结合产线自动化,实现精准归类。目前智能机器还无法赶上人眼的视觉能力,因此全球质量检查市场的机器视觉覆盖率不到5%,仍然存在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与传统视觉技术在识别不规则缺陷方面的不足相比,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人工智能检测的准确性将继续优化,实现对生产质量数据的完全控制,并为过程优化和过程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应用场景7:医疗影像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疾病的筛查和预测,从医疗影像检查结果中进行判断以获取诊断信息,辅助CT影像识别、颈椎病症识别、癌症识别等场景应用。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暴露了当前医疗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算力设施已无法支撑对于大量医疗影像进行机器自主学习、快速判断结果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让检查更加便捷、迅速,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智能计算中心的算法算力,对多层神经网络的模型进行训练,通过测试影像数据确定真实的特征目标,实现高准确度的分类诊断,提高诊断速度与工作效率。

  应用场景8:无人商店

  目前中国零售业正在呈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发展趋势,以无人商店为代表的智慧零售新业态越来越受欢迎。无人商店主要应用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周围单元,可以进行大型图像处理。卷积神经网络包括卷积层和池化层。]、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以及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可实现扫码进店、直接购物、自动结账、离店后付款等无人店全智能化操作。利用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无人商店可以记录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甚至抓取用户信息,实现“人店对话”。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可以识别消费者身份。通过机器视觉、射频技术、多路摄像头和传感器能够精准识别商品、捕捉消费者运动轨迹和消费行为。但是随着店铺面积增大、人流量增多,无人商店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精准的识别要求,无人商店行业迫切需要在新型智能化算力基础设施的支撑下快速兑现对整个行业的变革和引领。

  应用场景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即通过运用智能化的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知识库管理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更好地帮助客户分析问题,通过人声模拟或文字给予用户明确的答复或相应的建议。传统的客户服务中心以电话呼叫中心为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与用人成本的逐步提高,更多政企部门加大了对智能呼叫中心的投资规模,积极拓展更加经济高效的智能客户服务渠道,如在线客服等,应用以领域知识库建设为核心,通过文本或语音等方式交互的智能客服机器人系统,有效整合了多渠道的客户服务中心,能够大幅缩减客服成本、增强用户体验,从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企业创新的品牌形象。

  应用场景10:智慧物流

  2020年的新冠肺炎迫使许多工厂被迫停工,令无数企业意识到无人化或人机协同生产线的重要性。在新基建大背景下,智慧物流将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内循环的有力抓手。2020年可以定义为“AI+物流”的元年,智慧物流盛宴刚刚启幕。电商巨头、初创公司和传统企业纷纷布局,抢占物流行业巨大市场份额。如何帮助物流企业快速研发和生产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和技术产品与服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直接挑战。这需要智能计算中心提供高效算力支撑中小微企业、初创高科技公司和AI技术公司快速研发更加先进和智能化的物流机器人技术、产品,降低企业进入智慧物流行业的门槛,进一步促进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构建,不断优化物流工作效率。智慧物流的应用还要求高可靠规划,保证最优稳定的规划方案;精准控制,精确准时的控制设备协同作业;高效能装备,保障高效安全的储存、拣选及配送。

  应用场景11:智慧农林

  农业智慧化转型升级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全面赋能农林业生产、助力生态防治。农业种植方面,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农作物高清图像,可以实现大规模、低成本、自动化的病虫害识别及监测预警。林业生态防护方面,利用无人机、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和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监控、分析、处理大量实时数据,在林草火灾防治、林草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防治、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领域能够实现智能监测、智能预警和智能防控。农业养殖方面,高清监控系统配合图像识别技术对畜禽进行面部和行为识别,可以自动分辨畜禽情绪、进食状态和健康情况,及时反馈给养殖户并提供养殖建议。大数据配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鱼群数据的精准预测,自动定位捕捞,提高捕捞准确率,并有效防范过度捕捞现象,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加速智慧农林落地,实现农林业的集约化、智能化生产主要面临农林渔牧数据种类繁杂、数据规范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设施现状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深度不够等问题。(国家信息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

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市)经信、发改部门:

现将《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焦点。人工智能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产业集群丰富、市场空间大的特点,是影响城市经济结构、智慧治理、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将为杭州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奋力展示“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提供新的推动力。

杭州坚持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建设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和“数字治理第一城”的重要领域,成功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实效。

1.综合实力位居前列。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覆盖了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形成了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产品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根据浙江省统计口径,2020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1557.57亿元,占全省57.83%。全市拥有人工智能上市企业43家、独角兽企业7家、准独角兽企业30家,阿里云、蚂蚁集团、海康、大华、网易等5家企业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人工智能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名单,杭州凭借阿里巴巴、海康威视、蚂蚁集团在前十强中占据3席,占比全国第一。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20)》,杭州位居第四,处于第一梯队。根据知名咨询机构德勤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杭州人工智能专利数和算力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智能生活和智能城市管理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

2.创新体系较为完善。以高校、科研院所、省级实验室、企业研究院为代表的学术创新界构建了杭州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实现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在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大数据智能驱动创新设计、脑机接口与交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果,部分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标准。人工智能企业授权专利达到25906件,其中发明授权专利7691件,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科创平台,重点支持之江实验室、阿里巴巴达摩院等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创中心,拥有阿里云城市大脑、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及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数据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创新平台。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互联网人才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城市首位。

3.产业集群基本成型。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力强劲,涵盖芯片、传感器等基础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层,以及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安防、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层,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格局。阿里巴巴在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能计算等多个领域领跑行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在人脸识别、行为决策等领域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超过65%;网易发展成为智慧文娱领域的领军企业;虹软科技、商汤浙江总部等发展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龙头企业;每日互动、浙大网新等成为大数据领域龙头企业;蚂蚁集团、同花顺、恒生电子等成为智慧金融领域龙头企业;科大讯飞浙江总部、芋头科技(杭州)等成为语音语义领域龙头企业。嘉楠耘智、中天微、泰一指尚、微医集团等企业成长为独角兽。华为、思科、亚马逊、阿尔法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落户杭州。

4.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近几年杭州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布局,初步形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萧山及滨江区双核集聚,余杭区、西湖区、钱塘区、临安区、上城区、拱墅区、富阳区等多点布局的态势。重点打造了包括余杭人工智能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西湖云栖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西湖云谷小镇、杭州大创小镇在内的一批特色小镇,创建了5G创新产业园、浙大科技园、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高新汇人工智能产业园、腾讯云基地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众创空间等园区平台。余杭人工智能小镇已经集聚了18个高端研发机构及815个高端项目,形成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5.智能应用加快落地。杭州“城市大脑”已成为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要载体,在交通管理、民生服务、智慧安防等领域广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新工厂计划”,阿里巴巴“SUPET工业大脑”在以数据驱动的生产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助力杭州实施“新工厂计划”。在智能物流领域,菜鸟物流打造了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首推无人物流车开展运输服务;传化集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货运调度平台。华为杭州研究院在车载移动计算平台的技术支持下突破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蚂蚁集团在风险控制、微贷、征信等不同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博信智联开展第一个5G微公交项目研究。德勤在《超级智能城市》报告中指出,杭州以惠民服务为目标,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人工智能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方面排名最高。

6.政策支持不断加大。2017年12月,杭州发布《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率先布局人工智能等重点前沿领域。2019年12月,出台《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同步制定《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若干政策》,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平台打造、融合应用、产业培育、人才引育、生态营造、空间优化、体制创新等方面,加快推动试验区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杭州高地”。先后发布了两批重点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遴选了共60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作为重点建设的项目。近年来,杭州出台了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在全球引才“521”计划、“115”引进国(境)外智力计划中,加大了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引进力度。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增强,设立人工智能创业(天使)投资基金,支持企事业单位搭建共性研发平台,开展核心技术研究。

“十三五”期间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尚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核心技术存在差距。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较少,在核心算法、基础软件、深度学习等方面实力还不强,在智能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核心技术及产业化方面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品牌打造和高端人才引进还须努力。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品牌宣传力度不足,标识性不强,行业领军人才不足,需要从海外、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引进大量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三是场景应用深度不足。人工智能重点建设场景于2021年正式发布,应用时间较短,应用效果尚未充分显现。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叠加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快速催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模式,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跃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其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后疫情时代催生特殊场景应用需求,社会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接受度极大提升。

1.从科技层面来看,关键技术迭代升级。让机器实现“理解、推理、决策、可解释”的认知智能正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强人工智能过渡关键阶段,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产业形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从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人机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统发展,将加速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未来将可能具备监督学习能力,实现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自主演进,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文明时代。

2.从产业层面来看,市场规模加速扩大。全球各大科技巨头围绕核心技术对人工智能产品体系进行规划与布局,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技术攻关为核心、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产业链条。未来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工智能将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增长极,后疫情时期人工智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核心产业规模将快速增长,智能芯片、高端软硬件及智能终端产品等人工智能核心领域产业化将快速推进,智能物联网AI芯片、人工智能软件、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产品等产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30年,约70%的公司将采用至少一种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新增经济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30年,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0万亿元。

3.从政策层面来看,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自2016年以来,为了提升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全球主要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2020年7月,全球已有38个国家制定战略文件。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和日本“社会5.0”等重大国家战略中,都把人工智能列为一项关键技术。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的发展战略,其后全国19个省市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产业规划、行动计划,其中以北上深为代表的先进城市制定了更为细致的实施意见,加快产业落地。2020年初,人工智能被国家纳入“新基建”范畴,进一步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21年2月,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数字化改革工作,3月杭州召开全市数字化改革暨“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推进大会,深化人工智能在数字化改革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技术瓶颈。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向强人工智能过渡关键阶段,存在运行机制不透明、错误不可控、稳定性差等技术瓶颈。二是数据制约。受限于数据开放程度和监管力度不足,人工智能在数据获取方面存在历史数据缺乏积累和数据质量较差的问题,需要经历数据治理的过程。三是伦理争议。人工智能影响覆盖面广,可能会产生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改变就业结构、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将对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需要制定指导政策和法律法规,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重要讲话和对杭州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厚植杭州数字经济技术产业基础,聚焦数字化改革,着力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的生态培育,着力集聚一批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做深基础层、做精技术层、做强应用层,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目标为引领,打响杭州“中国视谷”中国经济地理新地标品牌,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努力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全国城市数智治理方案输出地、全国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全国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为建设“数智杭州·宜居天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杭州经验”“杭州方案”“杭州能力”“杭州标准”和“杭州标杆”。

创新引领。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趋势,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科学布局,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战略主动权,进一步构筑杭州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先发优势。

统筹布局。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区域协同和重点部署,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市内外优势资源,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发展平台,促进知识群、技术群和产业群之间互动融合,加快形成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梯次接续的产业生态发展新格局。

开放开源。进一步促进高等院校、科研载体、企业主体等相互合作,鼓励软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开放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活动平台开放共享,实现各类资源间的充分对接,形成多层次的产业生态集群,打造高效融合共生、高频创新互动的产业新生态。

应用驱动。围绕人工智能产业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领域,大力实施重点场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民生领域、智慧城市、未来社区、智慧亚运中的深度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率先落地,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改革。

至2025年,全面打响杭州“中国视谷”中国经济地理新地标品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全国城市数智治理方案输出地、全国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全国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增加值66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社会融合应用项目达到200个以上,综合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聚焦关键算法、软硬件协同等优势领域,建成一批开放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双擎联动创新。力争至2025年,形成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获得核心发明专利2000项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30项以上人工智能技术标准规范,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一批创新重器建设成效显著,在人工智能原创能力培育和策源组织上为全国提供“杭州经验”。

——打造全国城市数智治理方案输出地。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智能算法、自我学习与决策能力,将“城市大脑”打造为深度链接和支撑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协同联动发展的城市数字化治理综合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普及应用。力争到2025年,实现治理场景向全景转变、数字治理向“数智治理”转变,为国内外城市建构数据管理科学、治理能力高效、全景应用的城市数智治理架构提供“杭州方案”。

——打造全国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持续深化制造业全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场景创新和应用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助推制造业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智能转型的新制造生态,拥有3-4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一批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20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建立全国性的相关标准,为国内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杭州能力”。

——打造全国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为抓手,建立公共数据目录体系和采集机制,循序建立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及授权运营规则,推动公共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数据确权、标准规范归集、价值评估和要素定价机制,开创性建立数据安全利用及数据交易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为全国数据规范使用提供“杭州标准”。

——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立足杭州现有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聚焦视觉智能、智能计算、智能家居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实施一批重量级项目,力争到2025年,培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行业应用标杆企业达到80家以上,打造4-5个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产业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杭州标杆”。

(一)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

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着力点,以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部件等领域突破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成果,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算法模型、数据标准、应用技术等核心环节,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在杭创新中心和创新型企业的顶尖科学家及团队发展,协同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大协同的超前研究和创新攻关。聚焦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控制与优化决策等领域,开展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力争率先突破获取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每年重点跟踪实施5个重大基础科研专项。

2.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储备库建设,主动对接和争取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在杭州布局,加快突破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核心算法、软硬件协同及专用系统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大对智能计算基础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跨媒体感知技术、智能自主无人技术、群体智能构建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攻关,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标志成果产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3-5家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合作,抢先掌握一批“硬核”应用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有条件企业与全球知名研究机构、海外顶尖高校院所开展研发攻关。

专栏1 杭州人工智能重点突破技术方向

智能计算基础技术。聚焦智能计算集群相关技术,重点突破异构计算、基于负载的自适应资源调节、多任务多模态高并行计算AI计算服务器、存储、网络对应的关键技术,液冷等节能技术及集群管理调度系统等。

计算机视觉技术。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图像理解、视频理解、三维视觉等核心计算机视觉技术,推进底层技术研发,构建开源代码生态体系。

语音识别技术。加快突破深层语义理解、自然语言对话、逻辑推理决策、知识图谱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真实应用场景、噪声和口音情况下的复杂语音交互可靠性。

跨媒体感知技术。研究知识服务技术,重点突破知识加工、深度搜索和可视交互核心技术,形成跨媒体知识图谱,突破知识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与学习、知识演化与推理等技术。

智能自主无人技术。研究自主无人系统计算架构、复杂动态场景感知与理解、实时精准定位、面向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突破路段感知技术、车路通讯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协同感知技术等,研制具备L4级别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

群体智能构建技术。研究群体智能构建技术,为“数据、算法和人”相互联系的互联网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混合增强智能技术。突破人在回路的机器智能和人类智能有机协同的技术难点,构建自主适应环境的混合增强智能系统。

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重点研究知识计算引擎,从海量数据中不断析取结构化知识,开展知识创新服务。

3.研制核心支撑部件。突破产业链关键部件的“卡脖子”困境,打通产业关键环节堵点,提升自主可控性。加强处理器、存储器等高性能、低功耗智能芯片的设计、封装、测试、制造环节的前瞻性战略布局。重点支持一批视觉处理芯片、信息安全类芯片、类脑计算芯片等智能芯片项目落地实施。加快研发具备感知交互功能、基于新测量原理、实现多种测量方式的智能传感器,推动智能传感器集成化、小型化发展。推进类脑神经网络架构和相关硬件产品研发,围绕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开展软硬件系统、编译库、中间件等核心支撑部件研发。研发一批满足智能人机交互、灵活精准控制、实时协同等特征的智能化控制设备。

4.建设重大创新载体。着力推进之江实验室后续建设,支持创建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谋划建设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为主要方向的市级创新载体。支持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及关联学科建设,高水平建设西湖大学,加快建成人工智能重点学科群。支持阿里达摩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在“城市大脑”、新型数据库、AI芯片、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创新体系。布局建设2-3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省重点实验室,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3-5家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中心。

专栏2 杭州人工智能重点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浙江大学。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理论研究的优势,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科技创新联盟、大数据科研中心等平台的作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人工智能领域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西湖大学。依托智能医疗器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形变材料、生物大数据等8个重点独立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研究。

之江实验室。瞄准国家实验室布局领域以及国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重点领域,聚焦网络信息技术前沿,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以泛智能、强实时、高安全为抓手,以未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无障感知互联、智能制造技术为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

阿里达摩院。发挥领先的算力和算法技术、顶级的人才团队和大规模的研发资金优势,以“构建平台”、提供核心技术为主要着力点,致力于机器智能、数据计算、X实验室等五大研究领域,带动产业发展。

(二)增强产业实力,构建人工智能优势产业集群

以打造杭州“中国视谷”中国经济地理新地标为目标,积极发展以视觉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慧家居、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夯实智能计算产业基础,加强人工智能装备、产品、核心部件与系统协同发展,加速向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迈进。

1.着力做大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龙头企业强链护链作用,突破图像传感器、中控设备、芯片、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打造基础芯片、视觉算法、产品应用、集成解决方案、行业标准全产业链条。加快开发面向社会治安、交通管控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升级版应用方案,实现安防设备在重点公共区域的智能化升级。着力发展数字安防、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学影像、虚拟现实、新一代视频会议终端、数字文娱等具有杭州标识度的视觉智能产业,打造全球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产业中心,到2025年,视觉智能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

重点布局: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西湖区

2.深入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发展导向,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与执行等核心环节,重点推动智能感知系统硬件、操作系统、车联网、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图及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持续提升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车用传感器等优势产品竞争力。重点引进智能网联整车企业,推进本地汽车企业向智能网联化发展,建立以整车为主体,关键零部件、试验检测和后市场服务为支撑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

重点布局:钱塘区、余杭区、萧山区、滨江区

3.加快构建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基于视频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工业机器人、检验检测装备以及智能装备。着力开发清洁、康复、老年陪护、助残等家庭服务机器人。研发巡检、导览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机器人,开发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特殊机器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提升机器人产品在传感、交互、控制、协作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动海康机器人、国自机器人、钱江机器人、凯尔达机器人等整机企业开展配套供应商同准备份、降准备份系统建设。进一步运用机器视觉、人机协作、多模式交互等技术,促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在高强度、高洁净度、高风险等重点领域生产场景的示范应用。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300亿元。

重点布局: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富阳区

4.做优智能家居产业集群。积极抢占智能家居产业新风口,依托涂鸦智能、顾家家居、老板电器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智能传感、芯片、控制器、安全信息、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高灵敏度的控制系统,实现家居产品的人机对话、设备互联、行为交互和协同控制功能。围绕居家体验、家庭安全、智慧娱乐、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家电结合,提升传统家居产品个性化、智能化服务能力,推进可穿戴家居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25年,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1200亿元。

重点布局:西湖区、上城区、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临平区、临安区

5.做强智慧金融产业集群。依托蚂蚁集团、恒生电子、同花顺等龙头企业,加强智慧决策、人脸识别、声纹识别、静脉识别、智慧预测、区块链等技术应用,鼓励龙头金融企业围绕技术、数据、场景、专家等核心要素,打造智慧金融应用创新平台,推进数字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持续深耕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运营等优势技术,打造国内智慧金融产业排头兵,助力杭州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到2025年,智慧金融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

重点布局:滨江区、西湖区、余杭区、拱墅区、上城区

6.做精智慧医疗产业集群。依托阿里健康、创业慧康、微医集团、思创医惠等龙头企业,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智能化水平,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在综合监管、公共卫生和医疗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智慧医疗产业。重点突破眼、肺、心脑血管、乳腺等典型疾病领域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加快实现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临床辅助应用。支持手术机器人及其操作系统研发。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

重点布局: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西湖区、钱塘区

7.布局智慧教育产业集群。积极引进智慧教育领域头部企业在杭州设立区域性总部,加快培育本地智慧教育领军企业。开发智能学科工具、智能机器人学伴、特殊教育智能助手。开发智能化个性评价系统,实现生成试题、自动批阅、错题诊断等功能。开发智能教师助理机器人,替代教师重复性与单调性的工作。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

重点布局: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西湖区、上城区、拱墅区

8.夯实智能计算产业基础。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杭产”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通信设备等关键设备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核心软件提供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新型计算构架、通用人工智能和开源生态系统应用技术框架,重点推进阿里云OS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算法开放平台研发,大力发展云服务应用软件,加强云计算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开发,打造安全自主可控的数字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700亿元。

重点布局:西湖区、滨江区、余杭区

(三)构筑产业平台,优化“一轴一带多节点”布局

以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拥江发展战略为契机,优化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形成“总部基地+研发孵化+高端制造”的“一轴一带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引导产业因地制宜、特色集聚、区域协同发展。

1.打造城西人工智能产业轴。以余杭人工智能小镇、南湖科学中心为核心,串联5G创新产业园、紫金港科技城、浙大科技园、临安云制造小镇,谋划建设云城人工智能创新城,着力开展人工智能重大理论及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突破,着力打造以智能芯片、智能计算、智能机器人、未来社区智能化应用、未来城市智能化治理等为特色的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区。

余杭人工智能小镇。以浙大—阿里前沿技术研究中心、北航VR/AR创新研究院等研发机构为核心平台,积极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引进智能机器人、VR/AR技术、可穿戴设备、芯片设计研发等领域核心企业,积极创建新场景,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产业链。

南湖科学中心。以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为主体,聚焦共性技术、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协同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打造良好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以技术突破和应用创新带动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产业链竞争优势显著、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产业配套体系完备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

5G创新产业园。面向全球引进5G产业链相关平台和项目,着力推进5G技术在人工智能、智能物流、虚拟现实等领域开展应用和测试,至2025年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5G未来演进技术和业务应用的发源地、孵化地和集聚地。

紫金港科技城。努力建设“独角兽产业园”“天堂镓谷芯片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平台,着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产业,加快形成融合紧密、特色突出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新高地、新型一流科学城。

浙大科技园。依托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化众创空间等高水平研发机构,重点推进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等技术研发,加大深度学习、类脑神经计算系统等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决策等技术产业化,打造全国一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临安云制造小镇。依托海康驰拓、启尔机电、众硅等企业,加快发展微电子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芯片设计、研发、封测和传感器应用集成等相关产业。着力实现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高端设备国产化和产业化。发挥杭叉集团、所托瑞安、文图思锐等单位在工程机械、智能网联车、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领域的优势,扎实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云城人工智能创新城。依托大走廊科技创新优势,通过“城—岛—村”绿色创新空间,链接国家级实验室、重点科研高校、科技引擎企业,预留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发展空间,打造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2.打造拥江人工智能产业带。以萧山信息港小镇、滨江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萧山机器人小镇、萧山图灵小镇、杭州大创小镇、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为核心,谋划建设三江汇人工智能未来实践区、钱塘区智能制造示范区,着力打造以智能芯片、视觉智能、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为重点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带。

萧山信息港小镇。以华夏医学科技奖成果转化基地、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国家新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药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着力构建健康管理中心、医疗数字化中心、医学智能化研发中心,重点打造医疗健康领域生态平台,建设领跑全国的智慧医疗示范区。

滨江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发挥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引进视觉产业高端资源,建设国内领先、全球一流的视觉高新技术策源地、视觉高端产业集聚地、视觉产业环境最优地。

萧山机器人小镇。依托浙江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安川电机华东研究院、上海交大杭州慧谷科技园等企业,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同步发展服务智能机器人和机器人零部件,建设我国机器人产业高地,成为一流的机器人产业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

萧山图灵小镇。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突出金融科技、虚拟现实、无人驾驶、互联网+、未来试听和高性能计算六大领域,打造城市大脑、智慧亚运、新一代会展、物流大脑等应用场景。

杭州大创小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柔性电子等产业,积极发展信息软件、智能应用、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建设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园、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努力打造成为杭州东部“双创”新高地和品质一流的全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区。

三江汇人工智能未来实践区。以建设未来城市为引领,加强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及5G、边缘云、物联感知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通过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全场景商用示范区,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人工智能生态圈。

钱塘区智能制造示范区。着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实现智能制造,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四链”融合的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人工智能智慧产业创客极客,发挥创业创新集聚效应,打造全球创客中心人工智能集聚区,在引领区域创新中发挥市场影响力。

(四)壮大产业主体,打造人工智能一流企业矩阵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打造以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为核心、行业标杆企业为支撑、专精特中小企业为特色的企业集群,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引育国内外知名领军企业。深入实施“鲲鹏计划”,加大对国内外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面向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引进一批国内外企业型总部、区域性总部落户杭州。抓住腾讯、百度、华为、京东、小米等企业多领域跨界渗透机遇,积极争取其人工智能相关事业部落户杭州,谋划20个左右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产业招商项目。支持领军企业加速全球产业链资源整合,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全球精准合作,积极获取海外技术、高端人才、营销网络等要素,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向人工智能国际龙头演进。鼓励领军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整合上下游产业,布局上游算法、芯片、关键零组件等领域,加速进入未来社区场景应用等新兴领域。至2025年,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链主型”企业,力争建成10个以上不同应用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

2.扶持行业应用标杆企业。实施“瞪羚计划”,在人工智能重点领域培育一批行业应用标杆企业,分类培育80家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及“小巨人”企业,开展精准培育指导服务,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在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促进其发展成为高成长性企业。面向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知识图谱、大数据处理等前沿领域以及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等应用领域,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台,引进一批细分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推进优质企业股改上市。

3.培养新型创业群体。深化实施科技型初创企业“雏鹰计划”,开展小微企业生态圈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派生一批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打造技术实力雄厚、成长性佳、竞争力强的科技企业群。加快创意孵化园工程建设,发挥“粒子空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优势,持续汇聚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应用等小微企业,推动创业创新。多元主体搭建技术创新服务综合体,为入园及创业企业提供创新全过程服务,培育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具有专业增值服务能力的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服务,支持机构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工业设计、智能生产等创新型服务。

(五)拓展产业场景,智推全方位深层次数字化改革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有序治理需求,组织开展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新智造、民生服务、城市和社会治理、未来社区和亚运场景的深度应用,智推全方位深层次数字化改革,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城市,提高社会智能化水平。

  •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加快搭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架构,以产业大脑为引擎,支撑智能新产品、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决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强化新智造系统集成与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支持信息技术企业、自动化工程公司等向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鼓励系统解决供应商联合云计算提供商、软件开发商以及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支持智能制造骨干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生产、控制、研发等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机智能化交互、生产协同化运作,实现生产制造资源要素整合升级。聚焦AI+工业场景应用,支持杭州装备制造商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协同创新,重点突破一批具有深度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执行的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检测分析、物流仓储等智能化关键装备,推动重点行业应用。


  • 专栏3 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工程

    产业大脑。加快产业大脑应用场景建设,围绕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服务,创新产业生态、新智造、共性技术分享等特色场景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力争建成2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省级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应用试点。

    智能工厂。以打造智能化标杆为目标,搭建新智造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分享共性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推进装备和产线数字化,强化对生产制造过程的可视化管理,到2025年,培育示范型智能工厂150家以上。

    “AI+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培育推广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标杆、试点示范及创新应用项目,选择家居、汽车、医药等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AI+生产工艺优化、AI+质检、AI+仓储物流等特色应用场景。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模型算法公共测试验证中心,推动基于智能软硬件产品、服务、标准的试验验证环境建设、工业APP评估、平台系统安全评测、仿真与测试工具开发和推广,坚持以测带建、以测促用。

    2.深入开展民生服务领域示范应用。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产业发展”的实施路径,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文旅、养老、金融等民生重点领域示范应用,进一步拓展市场应用规模,深度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支持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开展多元化场景应用的示范项目,持续探索新型应用模式,加快典型应用场景的快速突破。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行业大数据中心、典型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形成数据和应用场景的良性互动,加速重大应用场景落地,在智慧金融、智慧商务、智慧物流、智慧新零售、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能家居、智慧教育等方面打造杭州样板,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高水平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

    4 民生服务领域示范应用工程

    智慧金融。加强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智慧预测、智慧决策、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支持龙头金融企业围绕场景、技术、数据等核心要素,建设智慧金融应用创新平台。积极探索金融领域监管方式创新,防范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快速查询非法金融行为,对各种金融风险、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

    智慧商务。进一步发挥跨境电商产业先发优势,支持企业以多维数据为基础,推进知识计算引擎、跨媒体分析等新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应用,推广新型商务决策系统。

    智慧物流。完善智能物流服务系统、分运配信息平台,推广应用于装卸、搬运、分拣等环节的智能物流装备,开发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提高仓储运营管理水平。

    智慧新零售。以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为依托,开展人工智能在新零售领域的模式创新,推进核心商业街区智能化改造,搭建“云逛街”平台,制作推广夜经济核心商圈电子地图,打通现实空间—数字空间—内容空间—平台空间,塑造城市消费新形态,开设虚拟导购(直播)网店、沉浸式购物场景网店,建设一批数字化门店,实现全流程“自助购物”。

    智慧医疗以智能诊治、智能康复等创新应用为抓手,开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示范应用,围绕舒心就医加快智能诊治与康复应用场景建设,推动导诊、影像定位、外科手术、中医辩证论治、康复训练、医疗教学等业务模式智能化。

    智慧文旅。勇掀人工智能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时代潮流,围绕内容创作、设计制作、展示传播、消费体验等关键环节,促进广播影视、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智能化升级,围绕欢快旅游,深挖采集西湖、西溪等重点景区基础数据,导入VR/AR能力进行IP塑造,创新故事化、互动化、游戏化旅游沉浸式体验。

    智能家居。依托重点龙头企业,推进智能家居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度挖掘消费者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面向酒店、办公楼、商场、社区、家庭等垂直应用场景,提供互联共享解决方案。

    智慧教育。积极开展智慧教育试点示范学校建设,推广机器视觉开发、机器人编程与应用、数据挖掘等课程的教学,加快促进教育教学转型,开展智能校园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课堂应用、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等过程应用,鼓励教育类企业发展在线教育培训平台。

    3.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智能政务、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智慧城市建设,支持迭代升级“城市大脑”2.0版平台架构,持续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强化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协同指挥和应急处置,重点推动智能手段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交通、防控、应急等城市治理领域融合应用,加快形成“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的运行模式,推进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城市交通运行实现“一屏统管”、城市运行实现“一网统管”。

    专栏5 “城市大脑”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工程

    智慧城市治理。“城市大脑”为支撑,以数据创新为抓手,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政府职能,高质量推进机关内部“一件事”集成改革,全面推动政府办公智能化转型。完善移动办事终端建设,打造“移动办事之城”。搭建城市信息平台,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等城市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动态汇集人口、交通、产业等社会管理数据,为智慧城市信息采集、更新、管理和维护提供平台支撑,形成动态变化的数字城市。

    智慧安防系统升级。依托杭州智慧安防产业优势,搭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机房,推进安防图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清图像统一管理、统一存储、统一转发功能,围绕社会治安、城市管理以及自然灾害等场景,利用视频图像信息结构化分析、视音频资源快速检索、目标行为理解和描述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防控管一体化”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智慧交通体系建设。以支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城市大脑等多种应用为导向,加快车联网(C-V2X)的道路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资源分配、车辆监控疏导、驾驶行为监测、便捷停车等场景应用。建立空地一体无人系统的未来交通体系,丰富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场景。

    4.加快未来社区智能化应用。聚焦人本化、生态化、智能化三维价值,以未来社区的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创业、未来建筑、未来交通、未来低碳、未来服务和未来治理的九大场景为重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和相关数据分析,建立社区民众生活、商家运营、物业服务、健康管理、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全场景连接,全面提升未来社区的便捷智能感受,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引领生活方式变革。

    5.建设智慧亚运应用示范区。划定亚运场馆、亚运村及周边区域,结合智慧场馆、未来社区建设、推进智慧安防、智慧交通、自动驾驶、智慧教育、智慧体育、智慧医疗、环境智能监测等技术产品集聚示范应用。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赛事举办中的应用,实现秩序册管理、赛程管理、智能计分、辅助裁判等功能,提高办赛效率和准确性。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开(闭)幕式、火炬传递、观赛体验等方面的应用,打造智能亚运亮点。

    (六)强化产业支撑,完善人工智能专业服务体系

    以共性需求为导向,推进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云计算供给能力,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增强行业活动影响力,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专业服务体系。

    1.推进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在人工智能重点细分领域的示范作用,有效整合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产业链资源,打造持续输出人工智能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创新载体。支持阿里推进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海康威视深度打造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支持之江实验室“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打造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开发生态网络关键节点,研究智能无人系统、智能制造、智能家居等领域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构建。

    专栏6 人工智能重点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

    之江实验室“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立足于核心技术的创新,联合浙江大学、北京一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阿里巴巴、新华三等顶尖力量,打造“极致性能、至快至简”的通用人工智能平台,形成与现有框架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阿里“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数据大脑,使之成为未来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实现利用城市数据资源优化城市公共资源,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升级。

    海康威视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构建视频感知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营造物联网边缘感知设备生态体系,促进视频感知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

    商汤集团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着力推动超算系统、训练系统、智能视觉工具链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数据系统的构建,实现智能视觉底层关键技术和共性支撑技术的突破,促进智能视觉技术与多行业的快速结合、产业赋能。

    华为技术基础软硬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向各行业、初创公司、高和科研机构等开展AI应用于研究,以云服务和产品软硬件组合的方式,提供普惠的AI算力、公共数据集合、技术支持与创新、AI人才培训等服务。

    2.着力提升云计算供给能力。支持阿里“飞天”等国产超大规模云计算操作系统建设,推动系统平台与产业链上下游芯片、整机和应用软件厂商合作,构建产品服务体系,形成可输出的自主可控云计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支持推动新型智能计算架构试验验证等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百亿神经元类脑计算系统、光计算芯片与系统、广域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等重大项目攻关。分类推进行业龙头企业提升IaaS、PaaS、SaaS云服务以及系统集成、运维等能力,到2025年,培育8家以上具有全面云计算服务能力的智能制造云计算服务商,积极争取设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形成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云计算产业生态。

    3.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落实数据开放与保护相关政策,支持公众和企业充分挖掘公共数据的商业价值,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质量推进杭州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升级,开发形成安全保障套件、数据平台融合、数据建模平台、数据应用平台。建立权威高效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扩大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和管理范围。完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开放域系统,推动社会数据和公共数据融合。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训练数据资源库、标准测试数据集、知识图谱平台,推动信用、交通、医疗、卫生、气象、金融、科技等民生保障服务相关领域数据向社会开放。支持搭建大数据众智平台,实现数据、算力、算法一体化共建共享共用。推广“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引导前沿应用场景试验验证,释放数据应用创新动能。

    4.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全市统筹5G、物联网、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支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支持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推动建设成为国内“互联主体最多、互通能力最强、疏导流量最大”的国家级基础网络设施。争取国家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增强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能力。实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行动,对全市供水、排水、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动市政路灯、通信、监测、环卫等城市运行关键领域与信息网络、传感技术融合,打造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疏导、环境监测、无线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公共设施综合物联网络。

    5.增强行业活动影响力。高规格举办云栖大会、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行业高端交流峰会、中国(杭州)国际机器人西湖论坛、智涌钱塘AI Cloud生态大会等人工智能相关会议论坛。编制和发布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杭州人工智能发展新进展、新成效,积极争取科技型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关注,支持企业、行业组织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统筹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工作机构,优化杭州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职能,成立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负责各项工作推进和监督考核,抓好规划方案、重点平台载体、重点项目推进落实,形成一体化协同推进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制。研究制定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统计和监测体系,建立部门协同和市区县(市)联动机制,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发挥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作用,支持在杭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联合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协同发展格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国家研发计划支持和创新基地建设项目落户杭州,统筹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科技、金融、人才、商务等各类专项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充分发挥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杠杆作用,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设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等子基金,投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健全应用场景建设容错纠错机制,实施“包容期”管理和柔性监管,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首购首用。

    (三)实施人才优先战略

    紧贴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需求,建立急需紧缺人才储备库,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倡导柔性引才模式,吸纳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实施人工智能青年人才弄潮工程,引进和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人才和团队。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加强与相关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人工智能+X”复合性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人工智能企业间的合作,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积极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四)建立安全规范体系

    加强数据规范体系建设,对数据拥有方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质量和安全进行检验检测,对数据治理服务提供方的解决方案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打造全生命周期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产业链安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走出产业链关键部件的“卡脖子”困境,打通产业堵点,提升自主安全可控性。研究人工智能伦理安全,理性认识人工智能发展产生的安全问题,对人类产生的危害进行量化估计,合理限定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

阿里云目前有将近200款云计算产品,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云服务器ECS,很多新手朋友并不知道这些产品都能做什么,比如ECS、RDS、OSS等,下面分享下阿里云的各个产品都是干什么的,有哪些用处及使用场景。

以下是阿里云主要产品及功能介绍,阿里云产品分为6大分类:云计算基础/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应用/物联网

云基础产品体系完整度全球领先,基础产品及功能持续投入建设,源源不断的通过新技术提高企业云上的计算、运维、开发和管理能力。
在云计算基础里又分为以下6种模块:弹性计算/存储服务/CDN与边缘/数据库/云通信/网络
云服务器ECS - 从安全型到内存型、从进阶型到入门型的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 ECS(Elastic Compute Service)是一种弹性可伸缩的计算服务,助您降低 IT 成本,提升运维效率,使您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创新。
专业的售前技术支持,协助您选择最合适配置方案,详询:95187-1
弹性裸金属服务器(神龙) - 兼具虚拟机的弹性和物理机的高性能、安全物理隔离、分钟交付、云产品全兼容

弹性裸金属服务器(ECS Bare Metal Instance)是一种可弹性伸缩的高性能计算服务,计算性能与传统物理机无差别,具有安全物理隔离的特点,分钟级的交付周期将提供给您实时的业务响应能力,助力您的核心业务飞速成长。
轻量应用服务器 - 可快速搭建且易于管理的轻量级云服务器

轻量应用服务器 (Simple Application Server),是可快速搭建且易于管理的轻量级云服务器;提供基于单台服务器的应用部署,安全管理,运维监控等服务,一站式提升您的服务器使用体验和效率。
新用户限时优惠,基础版(新)包年5折,2年以上仅/live/1211”> 立即查看>>
文件存储 NAS 视频简介 - 支持NFS、CIFS协议的可共享文件存储

阿里云文件存储NAS是一个可共享访问,弹性扩展,高可靠,高性能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基于 POSIX 文件接口,天然适配原生操作系统,提供共享访问,同时保证数据一致性和锁互斥。
智能云相册 - 提供影像文件存储、管理等基础功能以外,还支持对影像内容进行分类打标、面孔识别等智能分析

智能云相册(Cloud Photos)是阿里云为影像类应用提供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智能云相册除了提供影像文件存储、管理等基础功能以外,还支持对影像内容进行分类打标、面孔识别等智能分析,并提供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智能搜索服务。
智能媒体管理 - 提供场景化构建的一站式数据应用解决方案,让AI等智能分析功能更加的普惠

场景化封装数据智能分析管理。为云上的文档、图片数据,提供一站式数据处理、分析、检索等管控体验。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封装整合完整的处理能力,让数据快速流转。 与对象存储OSS打通一键文档预览,数据处理

云存储网关是一款可在线下和云上部署的软网关,以阿里云上的OSS作为后端存储,可在企业的内部IT环境和基于云的存储基础设施之间提供无缝、安全的集成。支持行业标准的文件和块存储协议,并通过在本地缓存经常访问的数据来提供低延迟性能, 您可以安全地将数据存储在阿里云OSS中。

集成了阿里云云存储网关的企业级统一存储阵列,可以像使用本地存储一样使用和管理本地和云端的各种存储资源(块、文件和对象),本地存储通过云缓存、云同步、云分层、云备份等方式无缝连通云存储。混合云存储阵列和云存储服务相结合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易于管理的混合云存储解决方案。

CDN - 常用于视频、图片、文件加速的跨域网络分发

将源站内容分发至最接近用户的节点,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和成功率。解决因分布、带宽、服务器性能带来的访问延迟问题,适用于站点加速、点播、直播等场景。

安全加速 SCDN - 为网站做加速的同时,防护DDoS,CC,Web应用攻击等危害

旨在为网站做加速的同时,防护DDoS,CC,Web应用攻击,恶意刷流量,恶意爬虫等危害网站的行为。它构建于阿里云CDN平台之上,在CDN边缘节点中注入了阿里云云盾十年积累的安全能力,形成一张分布式的安全加速网络。适用于所有同时要兼顾内容加速和安全的网站。
最新动态:SCDN套餐年付架构的应用程序具有完美的支持。

云数据库PPAS版,基于PostgreSQL,高度兼容Oracle语法,由阿里云与EnterpriseDB公司合作提供,兼容范围涵盖:PL/SQL、数据类型、高级函数、表分区等,配合阿里云ADAM应用及数据库迁移工具,让企业数据库轻松上云。
X-Pack Spark分析引擎,满足批量及流式入库、ETL、归档、复杂分析、机器学习等需求 >>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服务 DRDS - 水平拆分/读写分离的在线分布式数据库服务

DRDS 是阿里巴巴集团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产品,专注于解决单机关系型数据库扩展性问题,具备轻量(无状态)、灵活、稳定、高效等特性,稳定运行11年,经历历届双十一核心交易业务和各类行业业务的考验,是您值得信赖的选择。新用户首购99元,点击了解详情。

高可靠双机热备架构及可无缝扩展的集群架构,满足高读写性能场景及容量需弹性变配的业务需求。
云数据库 MongoDB版 - 三节点副本集保证高可用

云数据库MongoDB版支持ReplicaSet和Sharding两种部署架构,具备安全审计,时间点备份等多项企业能力。在互联网、物联网、游戏、金融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新用户试用仅需59元,点击查看详情>
X-Pack Spark分析引擎,满足批量及流式入库、ETL、归档、复杂分析、机器学习等需求 >>
时序时空数据库 TSDB - 物联网亿级设备数据的高并发写入,低成本存储,数据计算分析,数据可视化功能的专业数据库服务

时序时空数据库 ( Time Series and Spatial-Temporal Database , 简称 TSDB) 是一种集时序数据高效读写,压缩存储,实时计算能力为一体的数据库服务,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和互联网领域,实现对设备及业务服务的实时监控,实时预测告警。
云数据库 HBase 版 - 支持 PB 级海量数据存储的分布式NoSQL数据库

基于Apache HBase及HBase生态构建的低成本、一站式数据处理平台,支持Spark、二级索引、全文查询、图、时序、时空、分析等能力,是物联网、风控推荐、对象存储、AI、Feeds等场景首选数据库
X-Pack Spark分析引擎,满足批量及流式入库、ETL、归档、复杂分析、机器学习等需求 >>
云数据库 Memcache 版 - 在线缓存服务,为热点数据的访问提供高速响应

云数据库 Memcache 版( ApsaraDB for Memcache )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可平滑扩容的分布式内存数据库服务。基于飞天分布式系统及高性能存储,并提供了双机热备、故障恢复、业务监控、数据迁移等方面的全套数据库解决方案。
表格存储 视频简介 - 高并发、低延时、无限容量的Nosql数据存储服务

表格存储(TableStore)是阿里云自研的面向海量结构化数据存储的Serverless NoSQL多模型数据库,被广泛用于社交、物联网、人工智能、元数据和大数据等业务场景。提供兼容HBase的WideColumn模型以及开创性的消息模型Timeline,可提供PB级存储、千万TPS以及毫秒级延迟的服务能力。
分析型数据库MySQL版 - 千亿级记录、毫秒级查询的OLAP系统

分析型数据库MySQL版(AnalyticDB for MySQL)是一种高并发低延时的PB级实时数据仓库,全面兼容MySQL协议以及SQL:2003 语法标准,可以毫秒级针对万亿级数据进行即时的多维分析透视和业务探索。
海外云虚拟主机 - 海外云虚拟主机包年3.3折起
云解析 DNS - 安全、快速、稳定、可靠的权威DNS解析管理服务
弹性Web托管 - 新一代建站主机,具有攻击隔离能力,更稳定、安全
备案 - 一站式备案服务,备制作网站、域名、空间

公司注册 - 申请进度实时掌握,助力创业第一步!

商标注册 - 助您便捷高效的注册和管理商标
商标交易 - 快速购买已注册商标,即买即用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RPA 视频简介 - 帮助用户连接不同的系统和服务,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

阿里云RPA历经8年的内部验证,覆盖了阿里巴巴大部分BU,实现了电商客服、新零售等新兴行业的渗透,并且已经完成在保险、金融、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场景深耕,联合合作伙伴具备深度定制化能力和稳定交付能力,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可行性解决方案。目前阿里云RPA能集成并运行在更高的软件层级,这就决定了它不会侵入、影响已有的软件系统。在帮助企业提升效能的过程中,保持企业已有的IT系统功能平稳、运行可靠。
云桌面(Cloud Desktop)- 安全、便捷易用、高性能的云端桌面服务

由阿里云所提供的便捷、安全的云上虚拟桌面服务。它支持快速便捷的桌面环境创建、部署、统一管控与运维。无需前期传统硬件投资,帮您快速构建安全、高性能、低成本的桌面办公体系。可广泛应用于具有高数据安全管控、高性能计算等要求的金融、设计、视频、教育等领域。
云AP - 适用于新零售、智能办公两种业务形态的云AP

云AP是一项云化的WiFi服务,价格低廉,易用可靠。
API 网关(API Gateway) - API 托管,安全防护、精准流控,降低开发成本

提供API托管服务,涵盖API发布、管理、运维、售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辅助用户简单、快速、低成本、低风险的实现微服务聚合、前后端分离、系统集成,向合作伙伴、开发者开放功能和数据。
企业邮箱 - 安全、稳定的企业邮箱服务
邮件推送(DirectMail)- 事务邮件、通知邮件和批量邮件的快速发送

一款简单高效的电子邮件发送服务,它构建在可靠稳定的阿里云基础之上,帮助您快速、精准地实现事务邮件、通知邮件和批量邮件的发送。邮件推送历经两年双11考验,在发送速度、系统稳定性和到达率上表现优异;提供丰富的接口和灵活的使用方式,为企业和开发者解决邮件投递的难题,用户无需自建邮件服务器,开通服务即可享受阿里云优质的邮件服务,获得邮件投递的最佳实践。

应用于会议演示场景,它颠覆了传统投屏模式,无需连接任何插线或转接头,只需要连接网络,在电脑桌面端上操作投屏,即可将电脑屏幕完整投放到显示屏幕上。硬件盒子小巧灵活,部署极简。会议室桌面无连接走线,实现员工无感知部署。

鹿班 -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批量、自动化的进行图片设计

鹿班(AI Graphics) 智能设计平台,包括智能生成、创作助手、智能排版、设计拓展等功能模块,可帮助企业快速、批量、自动化的进行图片设计。

移动研发平台 - 一站式开发平台快速搭建移动应用

面向企业服务市场,期望把阿里巴巴近十年在移动互联网行业沉淀的DevOps研发支撑能力、移动App基础中间件能力开放给客户,帮助传统企业快速完成业务移动化的转型升级目标。
移动推送 - 移动应用通知与消息推送服务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移动云服务。帮助App快速集成移动推送的功能,在实现高效、精确、实时的移动推送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开发成本。让开发者最有效地与用户保持连接,从而提高用户活跃度、提高应用的留存率。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APP热修复解决方案。产品基于阿里巴巴首创Hotpatch技术,提供细粒度热修复能力,无需等待,实时修复应用线上问题。Powered By 手机淘宝
移动测试 - 智能、深入、全面、易用的移动测试解决方案

为广大企业客户和移动开发者提供真机测试服务的云平台,拥有大量热门机型,提供7x24全天候服务,帮助客户发现APP中的各类隐患(应用崩溃、各类兼容性问题、功能性问题、性能问题等),减少用户流失,提高APP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移动数据分析 - 移动应用数据采集、分析及开放输出服务

阿里云推出的一款移动App数据统计分析产品,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数据化运营服务:通用的多维度用户行为分析、数据开放并支持自定义分析、数据无缝对接其他数据应用产品,助力移动开发者实现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细化运营、提升产品质量和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移动用户反馈 - 适用于App内部的用户反馈系统的搭建

App内部的用户反馈系统。无需退出,就可以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进行意见反馈和报告Bug。 开发者可以及时和用户保持沟通,提升用户满意度(此外,自动抓取APP在应用市场的评论数据,帮助开发者掌握用户对应用的评论)。
HTTPDNS - 防劫持、就近接入、解析快

面向移动开发者推出的一款域名解析产品,具有域名防劫持、精准调度的特性。

视频直播(ApsaraVideo Live)视频简介 - 低延时、高并发、实时多媒体处理的直播服务

基于领先的内容接入与分发网络和大规模分布式实时视频处理技术(含窄带高清TM)打造的音视频直播平台,提供易接入、低延迟、高并发、高清流畅的音视频直播服务。
视频点播 视频简介 - 上传、转码、存储、加速分发一体的点播服务

视频点播(ApsaraVideo VoD,简称VoD)是集视频采集、编辑、上传、媒体资源管理、自动化转码处理(窄带高清TM)、视频审核分析、分发加速于一体的一站式音视频点播解决方案。

媒体处理(ApsaraVideo Media Processing,原MTS)是一种多媒体数据处理服务。它以经济、弹性和高可扩展的转换方法,将多媒体数据转码成适合在全平台播放的格式。并基于海量数据深度学习,对媒体的内容、文字、语音、场景多模态分析,实现智能审核、内容理解、智能编辑。转码时长包。

音视频通信 RTC(Real-Time Communication)是阿里云覆盖全球的实时音视频开发平台,依托核心音视频编解码、信道传输、网络调度技术,提供高可用、高品质、超低延时的音视频通信服务,让用户快速搭建多端实时应用,适用于在线教育、视频会议、互动娱乐、音视频社交等场景。
智能视觉 - 解决图像视频定制化难题

智能视觉(IntelligenceVision)为零算法基础的开发者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模型训练能力,包括图像分类、图像检测、视频分类、视频识别、直播识别等能力,应用于工业质检、零售物件计数、视频监控等各种场景。
视频DNA - 赋予视频唯一身份,高效实现视频查重与原创识别

视频DNA可以唯一标记一个视频,具有稳定性,不会随音视频文件的格式转换、剪辑拼接、压缩旋转等变换而发生变化。
视频审核 - 高效过滤视频违规内容,大大降低人工审核成本

视频智能审核服务(Video Censor)基于海量标注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从语音、文字、视觉等多维度精准识别视频、封面、标题或评论的违禁内容,包括色情、暴恐、政治敏感、广告、视频黑库等多个功能模块,应用于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传媒审核等场景。
视频多模态内容理解 - 深度理解视频多模态内容,全方位挖掘结构化信息

视频多模态内容理解,是通过分析视频中视觉、文字、语音、行为等多模态信息,自动输出视频的多维度内容标签,将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结构化信息。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准确找出给定视频的视频帧中多目标及位置,并给出每个目标的具体类别。目标检测支持多达1000个类目, 包括: 生活用品、 交通工具、 动物、 植物等。
视频智能生产 -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视频

视频智能生产,是将视频AI的多种能力与视频云基础服务打通,赋能视频生产环节,提高视频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智能封面 - 结合画面美学,智能选取不同格式的视频封面

视频智能封面,是通过对视频内容的理解,结合画面美学和海量用户行为数据,选出最优的关键帧或关键片段作为视频封面,提升视频点击转化及用户体验。

基于阿里云分布式架构,针对企业级市场使用特点为客户量身打造的开放、统一、可信的企业级全栈云平台。专有云与阿里云公共云同根同源,客户可在任何环境本地化部署公共云产品,并具备一键扩张至公共云的能力,让客户随时随地尽享混合云服务

消息队列 RocketMQ - 阿里巴巴官方指定消息产品,成熟、稳定、先进的技术体系打造金融级消息服务

消息队列 RocketMQ 是阿里巴巴自研消息产品,服务于整个集团已超过 13 年,经过阿里巴巴交易核心链路反复打磨与历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严苛考验,是一个真正具备低延迟、高并发、高可用、高可靠,可支撑万亿级数据洪峰的分布式消息中间件。

消息队列 AMQP 由阿里云基于 AMQP 标准协议研发,完全兼容 RabbitMQ 开源生态以及多语言客户端,打造分布式、高吞吐、低延迟、高可扩展的云消息服务。开箱即用,用户无需部署免运维,轻松实现快速上云,阿里云提供全托管服务,更专业、更可靠、更安全。
微消息队列 MQTT -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互动直播原生支持,端与云双向通信,万物互联

微消息队列 MQTT 是专为移动互联网(MI)、物联网(IoT)领域设计的消息产品,覆盖互动直播、金融支付、智能餐饮、即时聊天、移动 Apps、智能设备、车联网等多种应用场景;通过对 MQTT、WebSocket 等协议的全面支持,连接端和云之间的双向通信,实现 C2C、C2B、B2C 等业务场景之间的消息通信,可支撑千万级设备与消息并发,真正做到万物互联。

消息队列 Kafka 是一个分布式的、高吞吐量、高可扩展性消息队列服务,广泛用于日志收集、监控数据聚合、流式数据处理、在线和离线分析等,是大数据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阿里云提供全托管服务,用户无需部署运维,更专业、更可靠、更安全。
消息服务 - 处理应用间海量消息传递的消息队列与通知服务

阿里云消息服务(Message Service,原 MQS)是阿里云商用的消息中间件服务。与传统的消息中间件不同,消息服务一开始就是基于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飞天分布式系统来设计和实现,具有大规模,高可靠、高并发访问和超强消息堆积能力的特点。消息服务API采用HTTP RESTful标准,接入方便,跨网络能力强;已全面接入资源访问控制服务(RAM)、专有网络(VPC),支持各种安全访问控制;接入云监控,提供完善的监控及报警机制。消息服务提供丰富的SDK、解决方案、最佳实践和7x24小时的技术支持,帮助应用开发者在应用组件之间自由地传递数据和构建松耦合、分布式、高可用系统。

MNS 短信功能将于 23:59:59 起停止服务,新的短信功能将全部迁移至云通信短信服务,请尽快参照《短信迁移帮助手册》,下载新的 SDK 并参考 API 示例代码进行迁移,以免影响您的业务正常使用,感谢!

企业级分布式应用服务 EDAS

一个应用托管和微服务管理的PaaS平台,提供应用开发、部署、监控、运维等全栈式解决方案,同时支持Dubbo、Spring Cloud等微服务运行环境,助力您的各类应用轻松上云。
应用配置管理 - 极大地减轻配置管理的工作量,并保证配置安全合规

其前身为淘宝内部配置中心 Diamond,是一款应用配置中心产品。基于该应用配置中心产品,您可以在微服务、DevOps、大数据等场景下极大地减轻配置管理的工作量的同时,保证配置的安全合规。
全局事务服务 GTS - 分布式强一致事务/消息事务/服务链路事务

用于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特别是微服务架构下的高性能事务一致性。可以与RDS、MySQL、PostgreSQL、DRDS等数据源,Spring Cloud、Dubbo、EDAS及其他RPC框架,MQ消息队列等中间件产品配合使用,轻松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事务、多库事务、消息事务、服务链路级事务及各种组合。

提供平台化的应用集成能力,帮助企业打通整合内外新旧业务系统,实现跨环境、跨归属应用系统之间的互通集成和管控。

为阿里巴巴集团多年研发积累的内部呼叫中心系统的优化输出。您可以自助开通呼叫中心,轻松设置IVR流程,管理并追踪客服绩效,无需具备专业技能,无需管理任何设备。您将获得基于云端呼叫中心平台的全部优势,实现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成本。

一款面向开发者的会话机器人,支持在不同的消息端上实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智能会话,如网站、APP及实体机器人等。用户可以在云小蜜中配置自己特有的知识库实现智能问答,也可以通过多轮对话与第三方API集成实现自助服务,如:订单查询,物流跟踪,自助退货机器人等。
智能对话分析 视频简介 - 基于智能规则分析对话录音或对话文本

能实现从对话录音或者对话文本中,基于智能规则,分析对话内容,挖掘对话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机会。能帮助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监控舆情风险、优化服务策略,典型应用场景有智能客服质检、销售机会分析等。
阿里云客服 - 历经数年双11高峰考验,蚂蚁智能客服能力输出

云客服依托大数据平台,凭借数据挖掘,搜索,语音转文本,自然语音处理,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打造一套完整的智能服务体系。蚂蚁智能客服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整体解决方案,历经数年双11高峰考验。Powered by 蚂蚁智能客服

六、物联网(IOT):

万物互联,为海量数据构建云端全面的计算能力。
分为物联网平台/低功耗广域网/设备服务/物联安全/相关云产品/生态/标准解决方案
物联网设备接入 - 提供安全可靠的海量设备连接通信能力

物联网设备接入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连接通信能力,帮助用户将海量设备数据采集上云,并且云端可以通过调用API,下发数据给设备,实现远程控制海量设备的目的。同时提供了与阿里云众多云产品打通的规则引擎,帮助用户将应用快速集成。
物联网设备管理 - 提供方便快捷的海量设备远程管理能力

物联网设备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设备管理能力,帮助您在海量设备中快速检索到指定设备,您可以定义设备的属性、事件、服务,基于定义的物模型对设备进行远程调试、远程监控、远程维护等操作。
物联网数据分析 - 提供数据可视化、空间可视化、流计算、大数据能力

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可视化组件、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及大数据分析工具,致力于降低数据分析门槛,助力广大物联网开发者。
物联网应用开发 (IoT Studio) - 物联网一站式端到端开发平台,快速构建物

物联网应用开发 (IoT Studio,原 Link Develop),是阿里云针对物联网场景提供的生产力工具,可覆盖各个物联网行业核心应用场景,帮助您高效经济地完成设备、服务及应用开发。物联网开发服务提供了移动可视化开发、Web 可视化开发、服务开发与设备开发等一系列便捷的物联网开发工具,解决物联网开发领域开发链路长、技术栈复杂、协同成本高、方案移植困难的问题,重新定义物联网应用开发。
物联网资源包 - 多种资源包可以满足您更多需求! 加速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进程!

物联网无线连接服务 - 提供商家在线运营的服务系统

物联网无线连接服务是基于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提供物联网专用号段(11位或13位)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该业务支持无线数据通信和物联网场景的配套行业解决方案,用户各种物联网设备的应用场景,如车联网、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多媒体网络支撑、环境监测,和智慧农业等。
邀您参加 物联网无线连接服务 问卷调查,我们将对优质客户提供专属服务。

物联网安全运营中心 - 持续的监控和保护物联网设备安全

物联网安全运营中心-Link SOC(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帮助管理员识别和消除IoT系统潜在的安全风险,保障IoT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物联网可信执行环境 - 为物联网终端应用提供可信计算框架

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 - 为安全芯片提供全生命周期远程管理

物联网可信服务管理-Link TSM(Trusted Service Manager)是一个面向物联网设备的可信服务聚合与分发的管理平台,降低物联网设备使用可信服务的门槛和成本。

智联车管理云平台 - 面向智联车领域的车辆全生命周期云端管理平台

智联车管理云平台(IoV Command Center)是阿里云专门为智联车厂商推出的面向智联车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云端管理平台。旨在赋能整车厂转型出行服务商,降低厂商自建成本。

物联网市场 - 智能化所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一站式交易平台
ICA物联网标准联盟 - 共建物联网联盟标准,推动实现物联网产业生态内设备与服务的互联互通与安全可靠
物联网测试认证服务 - 一站式物联网设备及应用测试赋能服务

魔笔 - 高效自然书写笔迹数字化,所写即所得
云投屏 - 无需连接任何插线或转接头,连接网络即可将电脑屏幕完整投放到显示屏幕

应用于会议演示场景,它颠覆了传统投屏模式,无需连接任何插线或转接头,只需要连接网络,在电脑桌面端上操作投屏,即可将电脑屏幕完整投放到显示屏幕上。硬件盒子小巧灵活,部署极简。会议室桌面无连接走线,实现员工无感知部署。
24H自助售药机 视频简介 - 24h自助服务,满足夜间购药需求

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升级换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的介入,医药新零售应运而生。24小时ATM式自助售药机是阿里旗下阿里云、饿了么,联合多家知名药厂、连锁药商打造的医药新零售项目,具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创新功能。该项目定名为阿里赋能药店“一店一窗口”项目,该窗口既是外卖平台24h接单后的提货窗口(骑手输入取货码取货),也是消费者24h自助购药窗口。
仓库猫 视频介绍 - 打造智能安全仓库

为中小微企业解决仓库的科学监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等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可以做到防火监测、防盗监测、防水监测、防潮监测、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店铺的监测系统,报警系统,云存储系统。只需要在客户端设置好监控阀值后,系统便能够实现无人监测,数据存储、问题报警及时为管理人员提供行动支撑数据,便于快速处理报警事件,最大限度保障店铺、人员的安全及货品的价值。

以上是阿里云的产品介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ava人工智能框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