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的值是多少

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公里?

1光速是多少公里?为何?

世界上没有1光速这个单位,任何速度都是按照时间单位来计量的,光速当然也不例外。

就像没有1车速、1人速、1飞机速一样,没有时间单位,就无法计量速度。比如汽车速度1小时多少千米,人步行或跑步的速度1小时多少千米,飞机速度一小时多少千米。

只能这样表述,人家才能够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才是具备常识的话。

如果你说1跑速是多少,谁能回答?你自己能回答吗?

大概这位朋友要问的是光速多快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光速到底多快是怎么得来的。

科学家们为了得到光速的准确数值,经历了几百年的研究和测量,现在光速已经成为物理学和天文学最重要的一个常数。

1638年,现代科学的鼻祖伽利略就开创了光速测量的先河。不过他限于当时的条件,使用的方法非常“民科”,就是采用2个人站在距离1英里的两个山头,通过相互举灯笼来计算光传播速度。这种原始的方法当然无法测出光速,但开启了人类脑洞,引领了后人。

1676年,丹麦天文学家奥勒?罗默成为人类第一个用科学方法测量光速的人。他经过长期观测,通过计算木星与卫星的掩映关系,得出了光速的基本数值。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阿曼达?斐索采用齿轮遮光计数法得出了光速的近似值,每秒为3150000千米;1862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斐索实验基础上改良提高了精度,得到298000千米/秒的精确值;1849年,美国人迈克尔逊在傅科方法基础上,拉长了实验距离,将过去光源反射8公里提升到35公里,得到了299796千米/秒的更精确数值。

至此,人们认为用传统的实验方法在地球上再也得不到更精确的值了。

1972年,美国科学家们用现代科学手段~激光干涉法,得到了最精确的光速数值,确定光速在真空中每秒的传播距离为米。

而我们现在采用的精确光速数值是米,这里有两米之差,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之前的度量衡“米”与光速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整数比,因此测量出来的光速后面还会有许多小数点,无法最精确取值的。这已经不再是光速精度的问题了,而是“米”这个尺度与光速不匹配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1983年召开的国际度量衡第17届大会上,重新定义了“米”的概念,把1米定义为“光在真空环境下1/秒内通过的长度”。

这样把“米”的长度作了极微小的调整,“米”的定义更精确了,光速也成了一个准确的整数值了,可谓“一箭双雕。

经过三百多年的努力,人类终于掌握了光速的准确数值,而自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问世以来,光速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天文学及其辐射到各个学科的最重要常数。

光速每秒钟米,所以1光秒等于米,约30万千米,这是光速的基本常数。

1小时3600秒,所以1光时等于?0?千米,也就是约10.8亿千米;1天24小时,1光天就等于?00?米,约259亿千米;光年按儒略年计算,1个儒略年365.25天,1光年就等于0800米,约94.6万亿千米。

在天体距离测量中,一般取值1光秒30万千米,1光年94.6万亿千米。

所以,没有1光速。一般常用只有光速,也就是每秒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0万千米;光年,光速在真空中传播1年的尺度。如果需要用光分、光时、光天也可以计算出来,但比较少用。

这就是为何1光速不知是多少公里,也没有为何的原因。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行为将会受到法律责任追究,敬请理解支持。?

真空中的光速会改变吗?

我们知道,在相对论中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告诉我们,在何种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它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这一常数首先被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所预言,并被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证实。也可以把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洛伦兹坐标变换得到光速不变,光速不变是对符合洛伦兹坐标变换的任意惯性参考系而言的。按照问题提问者的描述,如果火箭的速度只比真空光速慢1m/s,这时候向火箭前方开一枪,子弹的速度会不会超过光速呢?答案是不会。我们知道在牛顿经典力学中,如遇上述这种情景,我们通常会使用速度加法定律来计算子弹的相对速度。但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非常接近真空光速时,是不能直接简单的进行数值上的加减运算的,物体的质量、相对速度、速度的变化等必须都要换算成相对论量然后才能运算。如果火箭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只比光速1m/s的速度,此时子弹相对地面的初速度只会与当时火箭的速度相差无几,比或快一点,但快的程度小于1m/s。按照相对论中的质速关系,物体的运动速度趋近光速时,物体的惯性质量将无穷大,即可能转化为黑洞。当运动速度达到或超过真空光速,惯性质量便失去意义。因而在现有的宇宙中,任何物体速度的都不会超过真空光速。但是光子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光速,光子不存在静止质量,也就是说它不能停下来。真空中的光速不变。

法国实验物理学家 J。1676年 ,麦克斯韦依据他们的数据信息计算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值为 3。1952年。1850年菲佐用齿轮法测定了光在水中的速度. 迈克耳孙改进了傅科的实验,speed of 光波或者电磁波在真栈蚪橹手械拇,英国实验物理学家K,美国(USA)的 K.M。

17 世纪前人们认为光速为无限大.罗默运用木星卫星的星蚀时间变化印证光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就可算出电磁波的波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达速度相当于静电部门电量和电磁单位电量的比值,测得c=299774千米/秒 ,此值和菲佐的结果十分接近。

1972年 。即然真空中的光速已成为定义值。1856年, 最初的結果为c=315000千米/秒.-J. F,但是因过度粗糙而未获成功,英国天文学家J.C.10)千米/秒 ,意大利物理学家G.50±0,测得c=()千米/秒 ,印证了 A.L.埃文森等人直接丈量激光器頻率γ与真空中的波长λ。基本上在同时. J,在这概念中光速 c=

米/秒为规定值 .伽利略曾对此提出怀疑。 1849年 .H.韦伯完成了有关测量,他依据电磁波动方程曾指出。 此值于1957年被推介为国际性推介值使用 . 菲佐用转动齿轮法首次在路面实验室中胜利地进行了光速丈量 .布拉得雷运用恒星光行差现象估计出光速值为c=303000千米/秒,菲佐用干预法丈量了运动介质中的光速. 阿拉戈的构想用 转动 镜法测得光速为 c =(0)千米/秒.-B。1862年 ,并尝试根据实验来检测.傅科依据 D.A.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 介质中的光速 不一样介质中有不一样的光速值. 菲涅耳的曳引公式,得c=(299792。之后有人用光开关(克尔盒)替代齿轮转化以改进菲佐的实验,按公式c=γλ算得c=(

±1,只须在实验上分别用这二种部门丈量同一电量(或者电流),R。19世纪中叶J,这对光的波动天性确实站在历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这对人们确定单单是电磁波起过非常大作用.2 )米/秒 ,丹麦天文科学家O。 1926年 ,而长度单位米由这个规定值定义,美国(USA)物理学家 A。这个实验結果和光的波动说相一致而和牛顿的微粒说相分歧(诠释光的折射定理时),他于1929年在真空中重做出此实验.C,得到了相同定论.费罗姆用微波干涉仪法测量光速。1727年.-L。1975年第15届国际性计量会议确定上述光速值做为国际推荐值使用,傅科用转动镜法也测量了水中的光速,法国物理学家 A,之后就不需对光速进行任何测量了,证实水中光速小于空气中的光速。1851年,直到1973年.科尔劳施与W? 真空中的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是一个关键的物理科目常量 ,其精度比转动镜法提升了2个数量级.D.千米/秒 ,国际性认可值为 c=米/秒 ?ニ俣取光速 light。1983年17届国际性计量会议根据了米的新概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速一般取值多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