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字与什么字是唯一的意思?

周晓玲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区教育局领导亲切关怀下,在研培中心名教师工作室管理办领导的指导下,沐浴着各学员所在学校校长的关爱下,以“体验丰盈和谐的语文生命意趣”为愿景,以“学习的乐园、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为宗旨,秉持“研学一体、互融共生”的理念,致力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十年的研究之路,我们群策群力,我们风雨同舟,我们脚踏实地,从规范走向精细,从精细走向特色,逐步形成了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语文”教学主张。

溯 源——融合语文提出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再次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明确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时间表。融合语文在“立德树人”的总要求下,坚持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本位,以立德树人统领课堂教学实践,将立德树人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教学各环节。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以及共建共享。“融合语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着重突出“融合发展”这一理念,提出“六融合”主张,力求改善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指出: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语文核心素养有: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融合语文”就是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具体含义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的,即融合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落实教学目的;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创新教学模式;融合“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奠基语用能力;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夯实学科素养;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优化学习方式;融合“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延展学习空间。

四、着力认知语用学的价值诉求

认知语用学强调发挥语言在沟通和交往中的工具性作用,语言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成分和结构的学习,而且还要基于具体的语境和现实生活,让学生能找准语用视点,学会语用移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合语文注重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融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螺旋上升。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理论,“融合语文”的研究应运而生。

五、区域课堂存在的问题

双流区周晓玲工作室在多年语文实践研究的探索过程中发现,目前的语文课堂存在较为严重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的现象,影响着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为:

(一)语文本位不明的现状

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室的学员们通过大量的听课,观察、分析,发现具有以下两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一是过于强调“人文语文”的课堂:教师执教始终游离于“文本语言”之外的“泛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过多强调文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忽略文本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方面的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让语文教材成了人文教育的躯壳,失去了“语文”根本的实质内涵;

二是过于强调“工具语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师围绕语文知识系统引导学生过分探究课文,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段篇和语修逻文,忽略对文本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致使语文教学成为典型的工具语文。

(二)教师主导显于学生主体的现状

工作室的大多数学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明显存在着教师讲授多,学生练习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包办干预多,学生自主参与少的现状。学生被动参与、低效参与情况较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精于“课内”,疏于“课外”的现状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由于“应试”教育的缘故,不少语文教师更多关注教科书,关注课堂上的“精耕细作”,关注学生考试的分数,甚至为了让学生考一个更理想的分数,大量、重复地让学生完成许多无谓的练习题,而忽略了让学生真正形成能力,得到发展的课外阅读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截然分开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破译——“融合语文”内涵阐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整体发展,达成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周晓玲工作室自2009年成立起,着力儿童本位,立足本真课堂,探寻“融合语文”教学理念,我们认为:“融” 字表达的是冻土融化,天气暖融,百虫苏醒,惊蛰时分。“融合语文”着力于儿童本位,立足本真课堂,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创造性地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教学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立体的、多维的融合。在教学中形成融合语文的路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奠基的工程。语文学科教学包含的元素丰富、层级多元。工作室研究至今,始终关注语文教学中最本真、最基础的属性,聚焦“六融合”,实施“六路径”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来讲,“融合”语文的“六融合”着力体现在:

从教学目的来看,致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融合,在文字体验中积极向上;

从教学模式来看,追求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拓文化视野;

从教学内容来看,注重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融合,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螺旋上升;

从教学空间来看,关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融合,实现语文技能与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

从学习方式来看,加强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融合,实现张扬个性与完善共性相互促进;

从教学途径来看,增进课内教学与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互通有无。

致用——融合语文“融”之六路径

一、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融合,在文字体验中积极向上

新课标对“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是这样描述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因此,在审美鉴赏与创造上有这样几个层级:一是培养良好的审美意识和趣味,形成良好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二是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所以提出来以下路径:

(一)我们以对语句的欣赏,从而品味语言之美

1.创设情境,感受意境之美。

2.熏陶感染,体悟情感之美。

3.言行揣摩,体现形象之美。

4.引导诵读,鉴赏整体之美。

5.拓展延伸,学习创造之美动。

(二)我们以作文教学为例来进行审美和创新集合

第一,在感知中体现作文的形象美。我们可以在作文课的时候设置情境,由孩子们自由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学习,有自己的思考和体感。

第二,增强阅读,感受作文之美。我们可以从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让孩子去阅读很多书籍,培养审美能力。

第三,走进自然,感悟生活之美。用孩子们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去体会。感受我们的生活之美,把点点滴滴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印在在我们的心里。

第四,注重体验,创思维让学生爱上作文。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问题,那么他的创作性的思维就打开了,孩子们写作文就非常的简单,会爱上作文。创造新的思维,让学生爱上作文。

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拓文化视野

新课标指出:重视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融会贯通,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意识。学科融合教学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科教育资源,实现思维方法的多样化,教给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达到灵活运用,最后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法。师生最终能够在文本解读中体味自然环境、国学人文、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体味广博丰富、深奥精微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提高审美境界,领悟时代内涵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特征。语文与国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学科联系密切,所以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具备可行性。

(一)国学与语文的融合教学

文以载史,史以文传 ,文史不分家,国学堪称这方面的典范。语文课文蕴含丰富的国学元素,无论是古典诗词曲赋,还是近现代的诗词歌谣,名家名篇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主观情感,这些国学资源对于研究语文课文的内涵主旨

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滋养精神世界有着重要意义。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天地人》,工作室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加入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一方面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们渗透我们祖先认识世界的方式,渗透了盘古的身上的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让孩子领悟盘古牺牲自己为人类谋福利的敢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在孩子的心中种下民族文化“根”的意识。

(二)自然科学与语文的融合教学

自然科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自然科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在语文课文中,也常常包含着有趣的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学生们能够听懂的方法或者小实验让孩子们理解其中的内涵,不仅会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还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内涵。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影子》一文,工作室教师在进行学历案设计时,教师用手遮挡住展台上投影仪的灯光,并做出各种手影动物,然后顺势像孩子们讲述产生影子的原因:光从光源传播出来,照射在不透光的物体上,不透光的物体把沿直线传播的光挡住了,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受不到光照射的地方就形成了影子。当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什么是“形影不离”。

(三)音乐与语文的融合教学

音乐是用声音表达情感体验,渲染氛围,可以在课堂中陶冶学生情操,升华学生的文字体验。在语文课堂中,音乐不仅表现在开课前的导入课堂,教学环节中音乐也是文字表达的一种手段。工作室学员樊丽萍在《海底世界》一课中利用海底动物丰富的声音来导入课堂,引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学员唐国凤在《伯牙鼓琴》中结合古琴音乐节点指导朗读停顿,既展现古琴音律美,也在文字体验中感悟伯牙琴声的“峨峨若泰山”,“汤汤若江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跨学科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融合。”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不仅可以与国学、政治、自然科学学科融合,语文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更新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开放而有序的语文课程,充分利用好各门学科的优秀教学资源,消除学科壁垒,重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围绕本学科多与其他科目教师研讨,开创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打造丰富多姿、灵动变通的语文课堂。融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

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愿望,同时也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其他知识,把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对于改善和提高思维品质,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融合“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奠基语用能力

传统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以“理解”语言为价值取向,读懂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这种价值取向正被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窄化了阅读教学所应当承担的任务。而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教学不仅承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任务。所以,“理解”与“运用”并重,理所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

我们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须引导学生“精读”,既读懂课文的情感,也悟得课文的表达,实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我们还发现,在精读中体悟语言情感,习得表达方法,并巧设情境,引导学生练笔,运用方法,对提升语用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工作室采取“认知——实践——迁移”的三环节教学策略来实现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具体操作如下:“认知”,即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奔重点段,反复品读,认知课文材料中隐含的表达方法。“实践”,即在课文中选择一处语言训练空白点,运用认知环节读懂的表达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迁移”,将“认知”和“实践”环节中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巩固内化。

于是,工作室集全体学员的智慧,精心研读一至六年级教材,关注语文关键知识、能力的螺旋上升与体系发展,挖掘每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梳理成册,编写了一至六年级《读写手册》,帮助每一位老师做到“心中有森林,眼中有树木”,对每篇课文“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了然于心。

四、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夯实学科素养

在实践研究中,工作室的学员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并笃定:语文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依赖课内阅读,还需要重视课外阅读教育,并且将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融合。如果说课内阅读是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就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我国学者吕叔湘先生所说:“要想将语文教好,就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为此,工作室学员们立足课内,拓展课外,研究有效融合课内、课外阅读的策略,让书香浸润校园,让学生从课内、课外阅读中受益,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建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学会课内的文章,还要适当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拓展。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建立课内外阅读的联系,将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

1.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进行针对性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阅读,我们通过研读教材后,根据文本特点,找到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阅读点。在进行新课学习前,我们往往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查阅资料,主动去阅读。如在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前,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等方式阅读周总理的有关史实,了解周总理平易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同样的,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都与鲁迅先生有关,学习前,让学生阅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等文章,甚至有部分学生还阅读了《朝花夕拾》《呐喊》等作品。通过这样的前置性阅读作业,让学生读有所依,真正达到课内、课外阅读相融合的效果。

2.课中推荐代表性人物故事进行群文阅读

教材中的隐形资源是我们要大力挖掘的资源,我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把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名人轶事、精彩故事作为素材融入教学,同时推荐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涉及的经典人物故事。通过对人物故事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及事迹有更完整地认识,也激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王戎不取道旁李》时,我们会引导学生阅读《王戎卖李》的故事,也会推荐课外阅读《世说新语》,让学生认识到王戎丰满多元的个性。在学习《司马光》《曹冲称象》等课文时,我们会引入孔融让梨等经典人物事迹,也会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事迹。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再联系课外阅读,能够对人物事迹产生敬佩感,让学生深刻感受人物身上的发光点,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源进行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固然重要,但仍然要立足于课堂和教材,课外阅读一定要参照课内阅读,围绕课堂阅读教学为中心开展课外阅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我们在编写1-6年级学历案时,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文本特点,在教学活动最后设计了好书推荐。例如,学习了巴金的《海上日出》后,推荐阅读巴金的《海行杂记》;学习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后,让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习了《芦花鞋》后,推荐阅读《青铜葵花》……凡此种种,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以达到课后博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及语文综合能力。

(二)提炼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模式

要保证有效的课外阅读,就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目的和方法,就只是一种经历,不会成为学生积累的经历,因此,我们以课内阅读内容为指导方向,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也就是给他们的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高效率地学习。在课内,我们设计了“预习课和精讲点拨课”两种课型引导学生完成课内阅读;在课外,我们对课外阅读课型进行研究,梳理出“低段绘本课”、“中段主题式群文阅读课”、“高段对比阅读课”以及“整本书阅读探究课”等课外阅读指导课类型,并针对不同课型提炼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1.低段绘本阅读课型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新课程标准对低段在阅读方面的要求,以“绘本”为切入点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系列研究,在“自主备课—初次试上—研讨修改—再度重上—追深研究—展示引领”的六环节磨课中提炼出绘本教学课型的模式。

(1)读懂封面,设置悬念

好的绘本每个部分都会说话。我们在进行绘本导读时,不着急出示正文,可以先从封面入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张琼老师在教学《小真的长头发》时,先出示封面截图,让孩子仔细观察大胆猜测画面内容,然后再揭晓封面蕴含的内容,教给孩子读懂封面的方法,最后以“到底是谁会拥有这么长的头发?这么长的头发会带给我们怎样有趣的故事?”设置悬念,成功激起孩子的阅读期待。邓华杰老师在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时,出示封面上的两个人物,凸显“小”和“大”,让孩子们观察人物表情,猜想他们二者的关系和他们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吊起了孩子们阅读故事的胃口。

(2)品图赏文,悟情习言

经典的绘本是一流的画作与一流的文字的结合,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它是用图画画出来的童话和故事。是“图”“文”一体、互识互释。一些绘本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导读绘本时,我们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内化语言,然后运用语言推演故事情节。在《小老鼠和大老虎》中,邓华杰老师深情讲述大老虎三次欺负小老鼠,孩子们对小老鼠的苦恼感同深受,并习得重复句式:“每次

(3)表演猜想,身临其境

儿童是天生的演员。通过表演,孩子们能够诠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拉近孩子和文本的距离。在《小真的长头发》中,面对小叶和小美的炫耀,小真站在板凳上用手比划自己的头发能长更长。在教学时,张琼老师请孩子们站在板凳上,学做小真的表情和动作,猜想小真的语言,孩子们把那个天真可爱和不服输的小真演活了。除了猜想语言,还可以引导孩子猜想情节。比如《小老鼠和大老虎》中,引导孩子猜想:后来大老虎又会怎样对待小老鼠。通过猜想和验证,孩子们真正走进了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4)整体回归,明意悟理

当老师引导学生读完一本绘本故事后,瞻前顾后,回归整体内容,凸显精彩情节,提炼明白的道理或所悟的情感。比如:在教学《小老鼠和大老虎》中,邓华杰老师带领孩子们梳理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发生的变化,孩子们发现了这个霸道不讲理的大老虎变得温柔善良了。在这种瞻前顾后的对比联系中,孩子们明白了要想收获友情,必须要相互关心,彼此付出。

(5)延伸阅读,拓宽视野

一堂绘本教学课的结束是孩子们延伸阅读的开始。我们可以根据绘本的主题,作者和风格等特点为孩子们推荐更多的绘本,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比如在教学完《小老鼠和大老虎》后,推荐一系列关于友情的绘本。在教学完《小真的长头发》后,张老师推荐想象奇妙的绘本。徐川老师在上完《你很好》后,推荐了宫西达也的系列绘本。

在一次次绘本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孩子天真的笑容、发现了急切表达的欲望、感受到了学生怦然心动的喜爱,这一切都让我们们坚定初心,继续研讨绘本教学,总结出以下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2.中段主题式群文阅读课型研究,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

“主题式”群文阅读,即指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使学生最终达成对主题的理解和共识的过程,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工作室通过反复研究,提炼出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激趣导入,引出多篇

教师创设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让群文的主题吸引学生的目光。如学员彭丽在执教《放飞美丽的想象》一课时,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上有什么,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有不同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2)多篇组文,认知表达

群文重在“群”字,用大量的课文印发学生的思考,实现教学目标。

(3)读写结合,活化语言

想要将知识点的教学深深的植入学生的内心,需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机引起学生的兴趣,从一节课的学习走向更广泛的阅读。

3.高段对比阅读课型研究,培养学生阅读思辨能力

“对比式”阅读,即指师生以一定相同标准(同一主题或者同一作家),选取两篇不同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发现文章中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思辨能力,经过一年的研究提炼出对比阅读课型模式。

(1)创设情境,呈现文本

针对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多元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巧妙呈现文本。学员王晓露在执教《不同的视角,别样的收获》一课时,通过一段暖心的开场白,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接着呈现两篇组文。

(2)潜心细读、提炼共性

初读两篇文章后,小组合作学习,填写表格汇报两篇文章的相同点。

(3)纵横对比,明晰个性

通过一步步的发现,设计很多具有可争议的话题,头脑风暴,引发学生对不同点的关注。不仅对两篇文章横向比较,还会对两篇文章进行纵向比较。

(4)拓展阅读,得言得意

通过一组文章的呈现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学会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接着为学生推荐更多类型的文章或书籍,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感悟。

4.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激发阅读动机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生往往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没有外界力量的介入,引发学生对一本书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展开研究,总结出整本书导读课的教学策略:

每本书的封面都蕴含了丰富的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风格特点。如苏利在执教《时代广场的蟋蟀》时,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出现在封面中,色彩柔和,格调温馨,非常的漂亮,老师就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个小家伙,然后告诉孩子们,故事中的主人公蟋蟀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它可以完美的模仿演奏这些音乐,并因此而名噪纽约,成为时代广场的明星……这是个怎样的故事呢,到书中找找吧。简单的封面导读就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简介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就能够知道整本书的大致内容。如吴扬在执教《绿山墙的安妮》时,让孩子读故事的简介,马上就追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学生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整本书的导读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猜”就是最好的办法。如吴扬在执教《绿山墙的安妮》时,教师就问:嗯,这是你们对安妮的初次印象。想一想,这段话出自哪个故事?哪一章?学生大胆猜测。通过大家的猜测,就了解了故事的脉络。如刘宇在执教《青铜葵花》时,教师也追问:我们一起走进目录看看。请同学们小声的读目录,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都是三个字的。”有的说:“题目都是表示事物的名称的。”还有的说一共有9各章节。老师接着问:这么多有趣的故事,你最想了解那一章节的故事?为什么?通过这样反复的猜目录,故事的脉络就清晰起来了。

情节是故事承载的灵魂,所以走进情节才能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情感。如吴扬在执教《绿山墙的安妮》时,提出问题:安妮究竟有没有拿走玛丽拉的紫水晶胸针?请大家先表明观点,再说出你的理由!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还设计了一个辩论环节,正方:我认为安妮没拿马丽拉的紫水晶胸针,原因是什么?反方:我认为安妮拿了马丽拉的紫水晶胸针,因为什么?这样的辩论既设置了悬念,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每本好书都有作家或名人名家的书评。如周国平是这样评价《绿山墙的安妮》: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这样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这样名人名家的评价,让学生对文本就充满阅读的期待。

5.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维持阅读动力

激发学生持续阅读课外书,尤其是篇章内容较多的课外书的阅读持续力,工作室对课外阅读进行了整书阅读推进课型的研讨,提炼了以下四环节模式。

(1)前情回顾,巧妙切入

学员唐国凤老师在执教《西游记》推进课时,教师吟诵《猴王出世》章节选段,通过“孙悟空”这个人物,巧妙地切入课题。

(2)主题探讨,设疑激趣

马香玉老师在执教《乌丢丢的奇遇》推进课时,通过探讨主题:乌丢丢是谁?乌丢丢都有哪些奇遇?《乌丢丢的奇遇》中有哪些奇遇是最让人难忘的呢?乌丢丢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共同重温故事中的“逆风的蝶”。

(3)品读感悟,入情入境

甘璐老师在执教《小鹿斑比》阅读推进课时,让学生你分享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畅谈想法,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4)情节猜想,推进阅读

执教《小鹿斑比》时,甘老师让学生畅谈自己心中幼年时代、成长中、成熟时的小鹿斑比的形象,引出班比与鹿王的每一次交谈,都引领着他成长。再让学生猜想剩余八次老鹿王与班比的会面,斑比又从中领悟到什么?斑比的心理及行为上有着怎样的变化?激励学生继续阅读。

6.整本书阅读分享课,固化阅读情趣

阅读需要指导,也需要读后的分享反馈,对整本书阅读分享课的研讨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阅读分享课的构建与推进:

(1)整体回归,聚焦主题

在课外阅读《草房子》阅读分享课中,教师以文本中的一段话导入,唤起学生阅读记忆,聚焦本堂课的研究主题。

(2)互动交流,情感碰撞

老师以主人公“桑桑”为中心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桑桑的个性特点及主要事件,不论是“夏天穿棉衣棉裤”,还是“帮纸月报仇”,师生在交流中归纳出桑桑调皮可爱、乐于助人、勇敢坚强的人物品质。

(3)建立联系,启迪思考

围绕主人公“桑桑”,教师再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引出其余人物——纸月、秃鹤、杜小康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每个人物的主要事件及人物品质特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中,每个孩子都对整本书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

(4)以点带面,延伸阅读

在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如《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三)丰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活动形式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全面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内容不是唯一的重点,阅读教学的形式也应该是关注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阅读摘录本、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丰富多元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阅读。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好词佳句,这些都是积累的素材。我们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录本,低年级以摘录好词佳句为主,高年级除了摘录好词佳句,还要写阅读心得。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应该发挥自己的权威性和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除了阅读课上师生共读一本书,我们还在午读时和学生一起阅读,也会向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甚至接受学生的推荐一起阅读。当学生阅读时,老师也在一旁阅读,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不愿意阅读时,老师还是在一旁津津有味地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阅读就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一项有趣的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得到培养。

曹文轩说:“所有父母要意识到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要让他感受到读书的块垒,让书成为家庭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亲子阅读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建议每个家庭每天的亲子阅读时间为半小时左右,阅读完家长和孩子进行交流分享。根据各学校的阅读政策,我们还举办了“书香家庭”活动,每月评选三个“书香家庭”并进行表彰。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辅相成,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展,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优化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工作室在长期的课堂研究中也发现: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性,自主与合作是两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且二者关系密切。没有自主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离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和讨论就不可能有深度;而如果没有自主学习后的合作交流,那课堂上的信息交流就不会很充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难以得到真正体现。所以要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必须将二者有机融合。

(一)自主课堂构建——合作交流的必须前提

自主学习的成果是合作交流的“股本”和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学员们自主课堂的具体情况,工作室先后研究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和课堂效益流程网格图来诊断课堂问题。

由于课堂观察量表比较笼统,不能明确诊断出高效、低效、无效的教学环节,为了对课堂效率进行深入观察,让数据说话,我们又设计了课堂效益流程网格图,对课堂进行全面诊断。

在实践研究行进中,结合实践经验,融入理性思考,为实现充分的、高质量的合作交流,我们重点探究自主学习方法,构建了自主教学模式,凝练出自主学习经典课型,还提炼各年级语文自主预习方法。

1.构建语文“六环节”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2.凝练自主学习经典课型

3.提炼各年级语文自主预习方法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语文自主课堂的预习课研究,工作室各年级语文老师制定了相应的预习方法,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到六年级的自主预习方法,让老师们自主学习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方法,极大提高教学效益。以四年级预习为例,我们提炼出预习六部曲:1.自由小声地课文1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二读课文,圈生字,注拼音,画词语,积累词语;3.在生字条中写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笔画数、组2个;4.三读课文,标自然段或小节,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5.四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6.五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发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优化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效补充,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对自主学习效果有提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也有积极影响。合作交流的“真”发生,需要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作保障,更需要让孩子掌握一份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能。几年来,工作室研究提炼出“合作交流九策略”来培养孩子合作交流技能,优化自主学习效果。

真正的交流必然伴随着倾听。发言者的表达对象就是倾听者,只有倾听者在倾听的过程中伴之以凝神的注视、鼓励的微笑、认同的颔首、皱眉的疑惑、释然的开怀等等,表达者才会在表达中适时的调整语言与思路,力求更为清晰、完整、准确。倾听者才会与之产生相互影响,让交流发生在无声的语言中。

对问题或别人的发言进行判断是与发言者进行交流的基础,进行比较则能很快并有效地找到交流的切入点,使小组的交流不重复,更深入,能更快地触及问题的本质。我们提出在判断比较中交流的策略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倾听别人的发言中进行判断,与自己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的观点进行比较,找出异同,调整自己的发言内容,与合作伙伴一起建构知识。

在交流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发言的伙伴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表述不清,内容不全的状况。他可能因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准确地表述他的理解,可能因为瞬间的外在干扰打断了他的思路,也有可能在发言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观点在做思考与调整,并没有放弃继续发言的机会。此时,让交流继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顺着发言同学的思路和语境进行适度的追问,用暗示、启发和带着鼓励的口吻以唤起发言者的思考。

质疑不同于追问。在主动质疑中交流是指学生在听取同伴汇报的完整过程之后,对自己还没有听清楚或有疑惑的地方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小组伙伴的进一步解释,将讨论的话题整理得更为清晰,通过生生之间的质疑,既能促进发言者进一步理清思路,又能让倾听者的思维有效参与知识建构,从而促成真正的交流产生。

所谓启迪,即是指阐明事理,使对方因联想而有所领悟,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表达,如果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延伸,彼此发展,在倾听的过程中通过联想面对讨论的话题有所领悟,将讨论的话题引向深入,则真正的交流已发生了。

合作交流前,学生在独立学习中虽已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但有时由于表达者思维清晰性不够,语言表述不简洁,或对问题的理解还仅仅是个人之见,难免出现理解偏差或失之浅薄,因此,小组成员有许多机会通过认真倾听找到发表见解 的切入点。为了促进学生交流指向明确,不偏离主题,在学生倾听小组成员发言时,我们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见解去倾听,做到听中判断,听中比较,听中优化,尤其做到听后沿着发言同学的话题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此来避免交流中的重复和累赘,让交流主题更为鲜明,交流更具实效。

“彬彬有礼地针锋相对”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交流境界。交流过程中如果产生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则深刻的交流更容易发生,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因为真理往往越辩越明。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尊重与欣赏去倾听同伴的发言,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捕捉有价值的话题,并从中受到启发以此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促成有效交流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要进行相互评价,就必然对发言者的内容进行认真关注,从表达是否清楚,内容是否正确,观点是否新颖,见解是否深刻,话题是否始终围绕中心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在相互评价中,有欣赏、有理解、有认同、有分享、有商榷、有批判、有建议、有反驳、有补充、思维的交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理答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反应,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理答是重要的教学对话,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下一步的学习进程,是师生间有效交流的重要一环。

(三)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要积极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变为学生群体参与、互助交流、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动”起来,在“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前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教室里一片安静,大家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边看边作记号,很认真;之后,教室里有了窃窃私语,原来在看书的过程中某些学生有了疑问,想讨论又不敢讨论。教师看大家有了讨论的欲望,宣布:“如果有疑问的话,你们就讨论讨论吧!”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开了,讨论很激烈,有的甚至找教师当裁判,非要争个对错。

(四)师生共同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中,师生互动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独到见解,给予学生质疑释疑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我们提炼出语文精讲点拨课的流程:

六、融合“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延展学习空间

“课程的基本理念”关于“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的表述中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关于“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关于“教学建议”中提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等要求。可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把课内外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熟练掌握各项技能,发展思维。

如何将语文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课堂,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抓好课前五分钟活动,每堂课上课铃响后的前五分学生并不能立即进入高效学习状态,与其想办法强行让学生进入学习,不如在每堂课师生问好后让班上的学生轮番上台参与活动,内容和形式不限,主要包括:分享今日新闻、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好书推荐、绕口令、词语接龙、猜谜语、回答脑筋急转弯等。“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本书……”“我请大家猜几则谜语……”尽管要从每节课里抽出五分钟来并不容易,但把这五分钟从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拿出,进行语文学习的专项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既巩固和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在激发了学生课后查询、收集各种资料并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特别是强化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联系实际,拓宽实践活动领域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全部。生活中蕴藏着许多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甚至鲜活的现实,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在平日的教学中,除了紧扣课文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校外课外时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每年的几个传统节日都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良好时机。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手抄报”活动,把节假日中自己的感受、做过的事情、阅读过的有价值的摘抄下来,写感想、评论。如植树节到了,可以请学生搜集信息,交流:自己身边有哪些树、我最喜欢的树、或者亲自种一棵树,然后写一份植树体验,最后设计一条号召人们爱护树的标语。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融入了社会,在生活中学习了语文,受益匪浅。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知识得到内化,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把实践活动融入到节日中,这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依据教材,开展语文实践学习

要将语文课内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效融合在一起,除了要利用好课外学习资源,更要重视课堂教学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要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行动起来。学完一篇文章,可以让学生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学完一首诗歌可以让学生仿照格式编写类似的诗歌,甚至将文章印象深刻的地方画出来,如疫情期间,在网上学完《乡下人家》之后,我让孩子们查询相关资料,然后画一幅表达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地学习中中不仅拓宽了知识层面,也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实践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纽带,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创造精神、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意识。

十年的研究之路,我们坚守“融合”语文教学主张。在“融合”语文理念指引下,我们初心与努力同在;梦想与坚持同在;学习与收获同在:工作室市级课题在阶段考核中获得优秀;导师和学员撰写的论文有多篇在国家级、省市级平台交流获奖或发表;学员们在国家级、省市级平台的参赛课频频获奖;学员指导学生屡获国家、省、市大奖……

未来的研究之路,我们会继续坚守“融合”语文教学主张,追寻更优化的“融”之路径、更高效的“融”之策略,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跃马平川,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导读】华图同步华图教育发布:54、下列选项中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内涵表达一致的是____,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请加 ,更多资讯请关注河南华图微信公众号(hnhuatu),微信号:(hnht678) 。

54、下列选项中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内涵表达一致的是____。
A、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B、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C、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D、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以上是54、下列选项中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内涵表达一致的是____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学习强国题库,学习强国试题快讯信息敬请关注频道。

本文标签: (编辑:华小图)

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主持人

曾获得中国金话筒主持作品奖、江苏省委宣传部首届四名人才“名主持人”称号、江苏省广电总台金荔枝主持人奖。

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开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这两千多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位

当这些皇帝在一个微信群里,会发生什么?

秦始皇为什么一脚把儿子秦二世踢出了群?宋高宗赵构面对老爸和哥哥的发问,为什么默默退群?两个“吃货”皇帝为什么向“史上最强代购者”张骞表达谢意?

本书脑洞大开,作者用群聊方式将中国历史上的422位皇帝置入同一个时空中,从朝代更替、通用货币、文学、艺术、政绩等13个主题展开讨论,通过生动的对话形式呈现中国各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在作者的笔下,422位皇帝不再是生硬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个活跃而有趣的灵魂......

■ 脑洞大开:群聊、旁白等多种现代手法趣说中国帝王史。

■ 理清脉络:皇帝之间、朝代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更明晰。

■ 以史为鉴:锻炼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本是一个穿格子衬衫的IT理工男,后来跑偏成为一个内容创作者。熟读中国史,尤爱钻研历代皇帝的起伏人生。

纵观上下五千年之华夏历史,其中封建王朝就占据了两千多年,这些封建王朝在最高统治者皇帝的统治下迭代绵延,他们书写下荣耀和光辉,也记载了各种屈辱与没落。你知道吗?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帝开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这两千多年中,共有皇帝达到422位。

说起皇帝,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拥有无可匹敌的财富,美人环绕、妻妾成群,只要说一句“朕以为…”便会有群臣争先恐后地回以“陛下英明”“吾皇万岁”。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可是妥妥地“站上了人生巅峰”。当然也有不少命运悲惨的皇帝,他们或软弱无能无心政务,或空有抱负却又不得不屈从于野心昭著的乱臣贼子,最终只留给后人一句“可怜生在帝王家”的感慨。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这本《趣说中国史》,就是关于中国这422位皇帝的书,只不过和普通的帝王史书不同,本书的作者大开脑洞,竟然把这422位皇帝拉到了一个微信群里。422位各朝各代的“老大”置身于同一个时空,这画面想想都很精彩。

这位脑洞极大的作者“趣哥”,他的经历也颇为传奇。他本名吴军锋,是位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实在在的IT理工男,后来由于对历史的热爱,尤其爱钻研历代皇帝的起伏人生,竟然跑偏成为一名内容创作者,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斜杠青年。

理工男写起历史来确实角度独特,打开这本书,看着那一页页熟悉的聊天记录截图,相信每个人都会眼前一亮。皇帝们的群聊会是什么样?这一群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一群与我们的生活距离如此遥远的人,他们如果聚在一起,难道只是一本正经聊家国大事?会不会也像我们平民一样,聊些家长里短?下面我就带大家看看作者的脑洞是怎么开的。

在第一集中,这个号称“宇宙第一群”的成员们首次集结,群主秦始皇嬴政一上来就说道:“我的天,我大秦已经有421代皇帝了吗?”这时汉高祖刘邦来拆台了,他回道:“大哥,你先看看姓氏再发言啊!”当秦始皇听说是胡亥通过矫诏抢了扶苏的位置(“矫诏”就是假的诏书),还把自己好不容易缔造的大秦帝国给祸害得“两世而亡”,气得大骂“坑爹的东西”,并把他踢出群聊,暴躁老父亲一秒上线。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提胡亥矫诏篡位这段历史。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0年,也就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十一年之后,他在一次巡游途中一病不起。预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的秦始皇给他的大儿子扶苏写了一封信,让他回来主持自己的丧事,后人推测此举其实就是召大儿子回来继位的意思。但是,秦始皇的这封信却被当时的中车府令赵高给扣下了。说来唏嘘,当这位千古一帝驾崩的时候,周围只有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还有赵高以及五六位受宠幸的宦官知道。

话说这赵高过去曾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事,他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喜爱。而丞相李斯呢,他深知大公子扶苏与儒士交好,一旦其继位,自己的地位势必会受到威胁。于是这二人与胡亥一拍即合,他们秘密商量拆开秦始皇写给扶苏的那封信,谎称李斯接受了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一封信给公子扶苏和蒙恬,列举他们的罪状,赐命他们自杀。扶苏看到诏书内容后非常伤心,他哭着走入内宅,对前来劝阻的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含泪自尽。

害死长兄后,胡亥顺利登基。做了皇帝之后的胡亥对其他兄弟姐妹更是残忍,他以各种罪名处死手足三十多位。毒辣的胡亥对广大民众也实施了极为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六国旧贵族的复国运动。继位不到三年,秦二世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逼迫自杀,时年24岁,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也正式走向灭亡。试问,哪个老爹碰到像胡亥这样的“坑爹”儿子不会气到吐血呢?也难怪始皇帝在建群初始,就气得把小儿子踢出群聊了。

除了秦二世胡亥,历史上“坑爹”“坑祖宗”的皇帝可不少。比如隋炀帝杨广,少时将自己伪装成仁孝自律的样子,得到父皇母后的信赖,被改立为皇太子。继位后却尽显骄奢淫逸、残暴不仁的本性,不仅残害手足,还频繁发动战争,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天下大乱,一手断送了大隋江山。

还有一位皇帝,他为了皇位杀害兄弟子侄,软禁父亲逼其退位,论“坑爹”程度毫不逊色了。但他没像上面两位一样断送江山,相反还因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而声名远扬,没错,他就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尽管他对内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拓土,实现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为大唐之后一百多年的繁盛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他发动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死兄长,这些污点也和他的政绩一起被载入史册,留给后人评说。

说完这些“坑爹”的皇帝,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宇宙第一群”里“最可惜”的两位皇帝。他们都天资英武、励精图治,他们本可能开创太平盛世,却无奈因短命而壮志难酬,他们便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和后周世宗柴荣。历史总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宇文邕和柴荣这两位乱世雄主,虽然身处不同朝代,中间隔着400多年,但其经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也许很多人对这两位“最可惜”的皇帝不太熟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都生于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最为混乱的两个时期。宇文邕生于南北朝时期,是北周第三位皇帝。他18岁即帝位,蛰伏隐忍12年,终于诛杀了权臣宇文护,得以独掌朝政。亲政后的宇文邕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仅仅用了6年时间就逆转局面,灭掉了劲敌北齐,一统中国北方。宇文邕统治期间,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位期间还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当时,北周佛教盛行,正史记载1200万人口的北周,有300万人信奉佛教,当时的寺院占据了大量肥沃土地,不少民众相继投入空门,他们不承担徭役租税,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兵士来源。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宇文邕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北周罢斥佛教。一位高僧对他说:地狱里面不分贵贱,陛下灭佛,不怕下地狱吗?宇文邕回答: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意思是:只要百姓安乐,我这个皇帝入十八层地狱又何妨?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胸怀大志、心系百姓的明君,却在35岁壮年之际病逝于北征突厥的途中。后继者周宣帝宇文赟荒淫无度,两年后便病逝。仅仅一年后,大权独揽的左丞相杨坚在镇压一众皇族之后,自立为帝,建立隋朝。

而后周世宗柴荣,他的人生几乎可以说是宇文邕的复制粘贴。如果你对五代史有点了解的话,肯定会对那个时代流水线般生产皇帝的场景印象深刻。整个五代时期54年,却出了14个皇帝,换了8个姓,平均不到4年就换一个皇帝。而皇帝上位的方式也很多样化,柴荣的皇位就是其姑父同时也是养父郭威传给他的。后周太祖郭威创立后周,由于他的儿子被后汉隐帝都杀光了,所以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便将战功赫赫的养子柴荣视为第一人选。郭威在位三年便驾崩,时年34岁的柴荣继位。他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对内锐意改革,注重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对外西败后蜀,南摧南唐。后周内部日益繁荣,外部号令群雄,天下即将统一的大势开始慢慢显现。

与宇文邕一样,柴荣同样推行了“灭佛”运动。他规定只有国家许可的寺院才能保留,其他一律废除。因为佛教信仰关乎因果报应,很多官员对毁佛心有忌惮,柴荣就亲自带头,砸毁了一尊别人都不敢冒犯的观音铜像。他说:“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于善,斯奉佛矣。”意思是说,拜佛不一定是真心奉佛,行善才是。佛祖愿以真身救世人,如今牺牲铜像,造福天下,肯定更加在所不惜。在他的推动下,后周最终废除寺院3万余所,那些佛像被销毁后,重新用于铸造钱币,恢复经济。

在推进统一大业的过程中,柴荣时刻没有忘记被契丹占领的幽云十六州。这幽云十六州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一日不回到中原手中,中原王朝就一日不得安宁。他亲自率军北伐契丹,一路获胜,仅仅用了四十多天,连收三关三州。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柴荣决定趁热打铁,直取幽州。只是,就像上天安排好的,和宇文邕一样,柴荣也突然生病,只好班师回朝,当年柴荣驾崩,终年39岁。而他在世时最为信任的大臣,临终托孤的大臣赵匡胤,却在他驾崩后不到半年,发动了“陈桥兵变”,篡位登基,建立了大宋。

宇文邕和柴荣,两位“最可惜”的皇帝都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驾崩,让人唏嘘不已。如果这两位皇帝能活得久一些,那么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写。可惜现实不是小说,不能凭个人意愿来设计结局,这两位也只能在“宇宙第一群”里感慨感慨,再痛骂痛骂杨坚和赵匡胤这两个“窃取他人胜利果实”的“卑鄙小人”了。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把柴荣托付给自己的儿子赶下皇位,这种行为怎么看都不太厚道。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赵家子孙之后的故事也是跌宕起伏,这不,某天咱们这个“宇宙第一群”的对话中心开始转向大宋了。

前面讲到秦二世胡亥被自己亲爹踢出群聊了,谁想到第二位退群的竟是宋高宗赵构,而且还是自己主动退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爹和他哥在群里连番发问:“儿子,啥时候接老爸回家?”“九弟,啥时候接大哥回家?北方好冷啊…”也许是不胜其烦,也许是内心羞愧,赵构在发了一句“群里有金国人吗?有的话我先退群了哈,待会还要赶路…”之后就默默退群了。

历史上,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陷了北宋都城汴京,掳走了徽钦二帝和皇室后宫文武大臣3000多人,后来岳飞《满江红》里所写的“靖康耻,犹未雪”说的就是这段屈辱历史。在这场“靖康之变”中,宋徽宗第九子赵构侥幸逃脱,成为北宋唯一没有被俘的皇子。

逃脱后的赵构一路南下,他接续宋朝的统治,定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史称南宋。之后,金国想以宋徽宗和宋钦宗为筹码来挟制南宋,然而赵构却不予理会,致使徽钦二帝客死北方。

按道理,无论是考虑政治影响还是父兄孝悌,赵构都应该迎回徽钦二帝,为什么他没有这样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参照明朝朱祁镇和朱祁钰的例子即可。这不,老赵家父子刚诉完苦,老朱家两兄弟就争相向老爹告起状来。明代宗朱祁钰说:“父皇啊,我哥他在土木堡搞的事情,差点让我大明朝完蛋。”明英宗朱祁镇则不服气地反驳:“你怎么不说说把我关了七年的事!”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气得他们的老爹明宣宗朱瞻基大骂“两个丢人现眼的败家子…”

朱祁镇在位期间,瓦剌犯边,他不顾反对决定御驾亲征。在朱祁镇看来,这是一场有十足把握的战争,大明国势鼎盛,难道还怕他区区蛮夷?谁知道因为一些匪夷所思的操作,明军20万精锐在土木堡被5万瓦剌军打得大败,朱祁镇本人也成了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这是自北宋靖康之耻后,汉家皇帝再一次成为俘虏。如果不是于谦等人在关键时刻保住了北京城,土木堡之变很可能就成为明朝版的靖康之耻。

朱祁镇被俘后,他的弟弟朱祁钰继位。另一边,瓦剌人也想通过挟持朱祁镇从明朝捞些好处,可惜朱祁钰没同意。瓦剌发现朱祁镇没什么利用价值,再加上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求和,同意把英宗朱祁镇放回。瓦剌同意放人了,可是朱祁钰却没那么高兴:太上皇老哥回来了,那这天下到底该谁说了算呢?于是,当做了一年俘虏的朱祁镇终于得以回京,迎接他的不是团圆之乐,而是被锁南宫,整整七年。七年之后,朱祁钰病重之际,朱祁镇终于夺门而出,重登大位,史称“夺门之变”。

朱祁镇是明朝唯一一位两次登位的皇帝,二次上位之后,他废除了弟弟朱祁钰的皇帝尊号,不许他葬于皇家陵寝。这兄弟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真是一言难尽,以至于到了同一个微信群里还在吵个不停。

再说回咱们的“宇宙第一群”。一般来说,几百人的微信群,都会配备管理员来进行日常管理。这不,群主嬴政开始招聘“管理员”了,让我们来看看应征者都有谁吧!

第一位前来应征的是汉高祖刘邦。作为大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竞选管理员之位可谓无异议。紧随其后的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刘恒、与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的汉武帝刘彻、开启东汉“光武中兴”局面的汉光武帝刘秀等等…大汉国祚绵长,子孙繁盛,令群中其他朝代的皇帝们羡慕不已。这时大唐坐不住了,论排面,老李家是绝不认输的,于是在唐高祖李渊的带领下,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主持下,李家子孙纷纷报名。不过人气最高的当属群中唯一一名女中豪杰武则天,这不,她还没开始拉票,便收获一众喝彩,妥妥的群内“第一流量”。管理员之争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细较之下,每位应征的皇帝似乎都有足够的实力胜任管理员之位,到底谁才是最佳人选呢?连群主都还在纠结当中…

当然,这个“宇宙第一群”也会经常围绕某个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和明仁宗朱高炽这两个“吃货皇帝”大谈美食心得,顺便向汉武帝刘彻派出的“史上最强代购者”张骞表达了谢意。再比如隋炀帝杨广和乾隆讨论起了巡游攻略,曹操和李煜交流起了诗词歌赋,秦始皇和唐太宗、嘉靖等人还搞起了丹药团购…

422位皇帝,他们的故事十天十夜也说不完。在这本《趣说中国史》中,在这个“宇宙第一群”里,大家依次登场,轮流发言,展示了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性情,他们每一句看似幽默的话语背后其实都是一段复杂的历史,有辛酸有屈辱,也有显赫和荣耀。

这本书扉页的内容简介中写道:“这是一本有灵魂的书,422位帝王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一个个生硬的历史人物,而是一个个活跃而有趣的灵魂,很好地实现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的确如此,用生动而不乏严谨的对话形式讲述严肃的历史,与其说这本书帮助我们了解了历史,不如说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和分析问题的独特角度。从全书来看,整体内容较为浅显,对历史的讲述也都是入门级别,很适合用来放松解压。如果你觉得历史太复杂枯燥,不妨在闲暇时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一定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在名字里面代表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