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玩过的一个单机fps,突然想回味一下但实在想不起来叫什么了,想请教一下网友?

2022年618来了,这里给大家发超级红包,全品类通用,可叠加可重复领取。如果有购物需求可以省点钱吧~

2022年618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

我在留言中看到很多网友反映原文章内容太多过于复杂,看我的文章只是想比较明确的获取目前适合选购耳机的信息。其实我的初衷是尽可能详细的展现测评过程,否则结论未免显得过于空洞。不过确实像618这样的购物节,很多人只是想选购一款性价比高的耳机,对于那些基础的概念、复杂的原理不想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去了解。所以在此更新总结今年也就是2022年618最新值得考虑的高性价比耳机推荐

入门高性价比真无线耳机

真无线耳机由于其极高的便携性和无拘无束的佩戴感,再加上蓝牙音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近两年的发展历史,都无疑是未来耳机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了探究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真无线耳机的表现到底如何,我过去三年多时间内斥资数万元做测评了上百款市面上主流的TWS耳机。

500以下的预算首选考虑是Fiil CC Pro/Fiil CG Pro。我过去就曾说过,不太推荐购买500元以下的TWS降噪耳机。然而随着我的工作经验(在此篇文章总结中会详细提及)以及2021~2022年我持续对数十款TWS耳机的测评,目前已经有几款500元以内的TWS降噪耳机表现相对来说很优秀且很值得考虑。

Fiil的这两款音质表现基本上算是我过去测评过数十款500元以内的TWS耳机中数一数二的了。

与此同时,Fiil这两款耳机的降噪表现虽不及一些旗舰型号,但比起很多300元左右的TWS耳机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比起一些500元左右的优秀型号也不会逊色。算是综合音质和降噪表现非常值得考虑的产品。虽然说降噪表现和一些旗舰型号确实有一定差距,但单说性价比也确实高。

而如果没有500的预算,只有300的预算,想选购一款降噪TWS耳机,那就选择红米的AirDots 3 Pro。虽然说红米这款耳机不论是音质表现还是降噪表现都不如Fiil CG Pro,但毕竟便宜200块,只要279的售价。红米这款耳机的音质表现基本上能够胜过其他300元以内的TWS耳机,也比过去小米三四百元的TWS耳机要强不少。虽然说降噪性能在2022年的今天只能说很一般,但毕竟279的价格有这个音质,还有降噪功能,还要啥自行车呢?

而关于红米这款耳机与上述提到的Fiil耳机该如何选择。如果你已经有Fiil CC Pro了,那么我认为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都没有必要再去考虑。如果你只有299的预算,那就买红米AirDots3Pro,或者说300以内的其他降噪tws耳机都不需要考虑了。如

Beats Studio Buds。Beats这款耳机降噪表现并不是很顶级的,和苹果的AirPods Pro有一定差距。但也并非等闲之辈,比Fiil CG Pro要稍微好一些。并且音质表现也尚可。外观个人也觉得很漂亮,尤其是红色。再加上iOS生态加持,今年618促销价格699元,是苹果手机用户的高性价比首选

至于苹果后来推出的Beats Fit Pro,个人不是特别推荐。

另一方面,Beats Fit Pro的鲨鱼鳍设计比较鸡肋。实际上我觉得这款耳机在所谓的运动佩戴特性上和studio buds没什么太大区别。仔细观察两者的腔体造型设计,能发现很多相似之处。

Fiil的CC/CG Pro可以说是非常有性价比的降噪耳机。但如果想要真正兼顾音质与降噪且都有顶级的表现,还是几款千元左右以及一两千元的入耳式降噪蓝牙耳机。

这里首先还是先说一下AirPods Pro。这款耳机虽然是两年前推出的,但是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其他耳机能够全方位综合超越它。即便在2022年的今天,其降噪效果依旧不俗(最新固件测试所谓降噪大幅缩水完全是空穴来风),并且音质依旧说得过去。底噪控制仍然很好。佩戴我个人觉得不算最舒适的但也是名列前茅。又有苹果生态神秘加成,苹果用户如果预算充足,完全没必要靠谱其他品牌的型号,苹果这款就是理想选择。

AirPods Pro的降噪表现即便在2021的今天,依旧非常优秀,依旧是整个TWS耳机中的第一梯队。至今没有任何一款TWS耳机能够在降噪表现上全方位超越AirPods Pro。苹果这款耳机真可谓出道即巅峰。

最新测试并没有所谓的降噪大幅度缩水的谣言。相反,即便2021年最新推出的很多TWS耳机,降噪效果依旧被苹果轻松秒杀。

至于音质,AirPods Pro的音质表现目前看来确实不是TWS耳机中的顶级水平。三星Galaxy Buds+的音质更佳。但苹果也并非等闲之辈。AirPods Pro的声音表现依旧可以算是优秀,当然,这里说的是在蓝牙耳机中。

虽然说空间音频表现其实并不是特别理想,但确实有总比没有好。而且在此强调,毕竟这是两年前推出的产品,就算2021年的今天有人能做到类似的效果,也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炫耀的事情。

经常被一些人复制粘贴的苹果“白开水”调音,我就在这里多说一句。如果一款耳机没有音染,那就是HiFi高保真的。是音质好的象征。很多人会说这样的声音没有感情,实际上是非常滑稽的说法。需要特定奇怪音染的耳机才能让某种音乐类型像魔法一样更好听、真实的声音没有感情等等。甚至有些根本不符合一些基本的逻辑,真实的声音没感情意思是歌手都是机器人没感情?

进一步细讲。不论如何,有很多人在使用存在严重音染的耳机在“发烧”,很多时候,这是他们的首选使用并且通常按照他们的说法,花费了不少钱。但仅从还原的角度上来讲,如果音乐制作时采用相对均衡自然的监听设备,那么这种回放时严重扭曲音乐的做法,是对所有创作人员的不尊重,是对音乐中艺术家和音乐制作者的不尊重。这个道理任何人都没法诡辩吧,扭曲了创作者的本意怎么能叫尊重艺术呢?

真实的声音难听,那这不就等于骂这些“发烧友”自己平时最喜欢听的音乐的制作者嘛?不就等于骂他们喜欢的歌手声音难听嘛?逻辑不就是这样吗?

更具体点,一个“发烧友”用个比较贵但有明显音染的HuFi耳机听周杰伦,这个时候如果你跟他说这耳机不HiFi,声音不真实,有音染,频响曲线不标准。他急了,然后说,真实的声音难听,这个耳机调音好听。那不就等于骂周杰伦声音难听吗?还是周杰伦的录音师水平不行?还是方文山的词写的不好?除了这些还能什么难听?

这么邪门的事情,居然在一个号称“热爱音乐、追求艺术、为了极致HiFi”的圈子里有那么多人信,我有时候想一想都就觉得离谱。。。更何况苹果这款耳机也不是没有音染。人声高频会暗淡一些。音质表现并不是我测评过的TWS耳机中最好的,我也并不是仅从音质的角度推荐它。

与此同时,虽然很多人期待已久的苹果AirPods3终于发布了。但这却是一款与AirPods Pro定位不同的产品。关键问题在于AirPods3没有降噪功能。所以但凡需要降噪功能,AirPods Pro相比AirPods3就是刚需。更何况一目前AirPods Pro实际1400多元的价格。AirPods3卖1399实在是有些虚高。或者说这样更凸显AirPods Pro的性价比了。

放眼整个TWS耳机市场。其实也不是没有和苹果AirPods Pro同样优秀的产品。例如三星Galaxy Buds Pro综合性能就和苹果AirPods Pro差不多,价格还便宜1/3。可奈何苹果的生态壁垒,任何第三方耳机都不可能有苹果自家耳机的用户体验。

所以综上所述,苹果AirPods Pro不但是2022年618非常值得买,而且也是个人认为苹果用户必买的产品。

对于非苹果用户,三星Galaxy Buds Pro算是目前很值得考虑的一款。同时拥有者相对不俗的降噪效果和音质。并且支持空间音频(但是要安卓UI3.1才行)。这款耳机的首发价格是1299,今年618活动价为799元。

不过,有传闻这款耳机长期佩戴会导致耳部炎症。本人并非医学专业,对此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央视请的专家说入耳式耳机可能都会导致耳部皮肤损伤。这个问题可能是入耳式耳机通病。所以在此提到前面的佩戴问题。如果真的对此很介意,推荐大家购买半入耳式的耳机或者头戴式耳机。

个人倒是没有遇到佩戴问题。但如果介意佩戴的话,也可以考虑一加的Buds Pro或者半入耳、非入耳式的耳机。例如三星Galaxy Buds Live。并且这款耳机优惠力度很大,今年618活动价只要499元,相当于打5折了。

这里提到了一加Buds Pro,个人认为也是一款比较值得考虑的千元左右的入耳式蓝牙耳机。过去也测评过一加的耳机,表现往往不是很靠谱。但最近这次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不论是降噪表现还是音质表现以及底噪控制和佩戴表现。一加Buds Pro都有着不俗的表现。比起自家(蓝绿大厂)的TWS耳机综合表现也更上一层楼。纵观整个千元内TWS耳机市场,也是很值得考虑的一款,并且有一定的IP防水能力。(618优惠价也来到了599)

至于三星的Galaxy Buds2,个人认为除非是确实觉得Galaxy Buds Pro佩戴有问题,否则没必要考虑。这款耳机除了比Galaxy Buds Pro佩戴舒适以外没有太多有点,音质和Galaxy Pro有差距。即便是考虑佩戴,个人也觉得一加Buds Pro更值得考虑一些。音质表现要比三星Galaxy Buds2好,佩戴也不错。价格都差不多。

也就是说目前千元TWS降噪耳机,比较值得推荐的还是三星Galaxy Buds Pro和一加Buds Pro,而如果这两款对比的话,一加Buds Pro佩戴比三星Buds Pro更好一些,降噪表现则三星Buds Pro更好一些,并且带有空间音频。我还是更推荐三星的Galaxy Buds Pro。结论清晰明了~

不管这款耳机如何“宣传”,实测的结果是这款耳机声音比较坑,但反而降噪表现很强。绝对的降噪性能是目前tws降噪耳机中最强之一。并且这款耳机的底噪控制也不错,佩戴也可以。可以算是实际降噪综合体验很不错得一款tws耳机。如果对音质没什么太多要求,但是很看重降噪表现得安卓用户,又有一定的预算。800左右的市价还是值得考虑的。

例如华为用户,目前FreeBuds Pro只要不到600元,明显还是比荣耀Buds3Pro更值得考虑的。

如果看到这里这几个耳机还是纠结,那就谁打折力度大,谁优惠多,就买谁~~

我认为比较值得考虑的头戴降噪耳机是BOSE QC35 II

BOSE突然这一波操作,让我感觉今年的双十一像是谍战剧,就是玩~至少现在还能付款买到,如果能买到,这个价格真的是吐血推荐!

BOSE这款这款耳机相比于索尼的WH1000XM3而言,佩戴更舒适,重量更轻,降噪更好一些,并且价格更便宜。最新固件的调音也不错。并且我最新实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降噪大幅缩水的情况。

而与BOSE最新推出的QC45对比。虽然QC35 II的蓝牙方案老旧,但调音却比新款要好。降噪性能也没有被QC45拉开差距。价格却便宜1000块。所以个人认为处于性价比的考量,BOSE QC35 II是目前非常值得考虑的头戴降噪耳机。(很多人选择双11买耳机主要也是看重性价比)

关于降噪耳机,其实我在这里还想多说两句。最近有不少等等党问我是不是明年推出的ANC耳机不会有太大提升。确实是很有可能这样。因为从声学原理的角度来讲,降噪技术已经陷入了一定的瓶颈。但从QC45、WF-1000XM4等等今年新推出产品的定价就不难发现,即便没有太多提升,厂商也会将价格定在一个比较高的区间。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全球疫情的特殊原因,芯片供应确实出现短缺问题,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包括蓝牙音箱耳机在内的电子产品涨价是必然的。而伴随着芯片短缺,厂商确实有可能停产利润率已经不高的老产品线。这次的QC35II算是虚晃一枪,但很难说以后多久还能买到。如果性价比高的老型号陆续停产,再加上由于芯片而导致新型号涨价。以后很有可能会多花出一倍的价格才能买到表现优秀的降噪耳机。

我向来不鼓励盲目消费。但从理性分析的角度而言。在今年618确实有较大力度优惠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老款高性价比耳机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前提是有这样的需求。

而如果想要考虑索尼的产品。个人依旧比较推荐WH1000XM4。因为WH1000XM3停产了,而新出的XM5价格比较感人,性价比肯定没有XM4高。

有线开放式头戴耳机推荐

森海塞尔HD560S。森海塞尔这款耳机大体表现或者说三频分布相对来说非常均衡。并不会有高频暗淡或者高频整体过亮。4kHz局部突出确实在一些音乐中会有所体现,但有些音乐并不明显。这段音染的范围并不大。并不会出现人声很尖锐的情况。整体人声高频的音染比AKG K701好不少。低频的量感和下潜表现也不错,低频的量感相对来说并不像一些开放式头戴式耳机偏少,下潜作为一款开放式耳机做到这样的程度也绝对是可圈可点的。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款耳机的调音无愧于广告中的这句话。

虽然这款耳机作为一款开放式耳机。低频下潜和量感表现都不错,但是低频音质比较一般。并且低频的清晰度表现也有些问题,低频稍微有点糊。也就是这一点有待商榷。

此外,超高频有些乐器存在音染和音质问题,或者说有些超高频会稍微给人一种“塑料感”。但超高频的量感和延展并没有明显不足。并且森海这款耳机相对来说没有拜亚动力一些头戴式耳机的齿音问题。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这款耳机的音质表现优秀,没有严重的硬伤。

这款耳机除了音质以外,个人认为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佩戴。这款耳机官方数据下为240g,比HD650轻20g。并且个人佩戴这款耳机并没有明显夹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热心网友已经用过一段时间的缘故。

考虑到目前不少头戴HiFi耳机涨价的大趋势,作为一款售价1500的耳机,以我过去的测评经验,个人认为综合而言森海塞尔HD560S是目前一千多元非常值得考虑的一款开放式头戴式耳机。也是森海近几年推出的最靠谱的一款耳机。不论是发烧友用来欣赏音乐,还是录音师后期混音监听使用,都是可以胜任的选择。

飞利浦9600。之前的飞利浦9500低频残疾,这次飞利浦9600补齐了低频量感。但是,低频下潜依旧和9500差不多,只是一部分低频量感多了一些。并且,与此同时,9600比9500多出的一部分低频的音质不如9500,或者更具体的说,尤其在约50~80Hz的频段,9600的音质不如9500。所以功过相抵,我认为两者在低频部分的综合表现半斤八两。之前的9500人声有些偏薄,并且高频相对于标准声音而言有些尖。9600则有些矫枉过正了。人声在低音调时有些偏厚(这点也比较容易从频响看出)。人声高音调下则有种某些频段出不来的感觉,不够亮。但是也有一些人声,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于之前9500整体偏薄,并且可能有些尖锐的人声,飞利浦9600的人声表现综合来说相对好一些。

高频乐器部分,飞利浦9600相比于9500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面提升。飞利浦9600的乐器音染和音质表现都比9500好,9500的钢琴等乐器声音有些尖锐,或者说还是存在一些高频音染。相比之下9600有着不小的改善(其实从高频突起的Q值和幅度就不难看出),乐器更自然均衡一些,更接近真实,高频乐器音染和尖锐/过亮的程度也少一些。9600虽然有时高频打击乐器也稍微有些“塑料感”,但不论是齿音还是超高频打击乐器的音染和发生的概率都要小于9500。或者说高频乐器这部分9600整体表现优于9500。并且9600今年618优惠力度较大,而9500优惠力度却不大。两者差价较小的情况下,还是优先推荐飞利浦9600。

至于这里为什么没有推荐“经典三剑客”以及更多其他型号的优秀头戴式耳机产品。还是那句话,不是说HD650、K701、HD800S、劲浪大乌之类的不好。相反这些我都推荐过。只不过这些耳机的性价比确实没有森海塞尔HD560S这么高。尤其是HD800S之类的,双11也不会有太多折扣,即便有也还是很贵。就好像是劳斯莱斯100元优惠卷。。。

而像HD650、K701这些经典产品,虽然它们没有芯片,但价格也因为所谓的某些原因一路水涨船高。性价比也就比较一般了。

舒尔SRH840,舒尔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是相当标准的(接近哈曼曲线),尤其是人声的一些频段。所以SRH840人声是非常标准的,虽然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标准,毕竟我之前讲过耳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音染的,但是相对于其他耳机来说它的声音是很正的。我比较推荐这个耳机给想要追求HiFi高保真的用户。因为它的低频、中频、高频三个频段能量分布比较均衡,音色的音染很少。

AKG K361。AKG的一款依照哈曼曲线设计的封闭头戴式耳机。虽然说高频部分依旧有一些出入,但整体的音质还是不错的。并且佩戴相对来说比较舒适。不过如果考虑买AKG这款耳机的话,个人更推荐考虑蓝牙版K361BT。价格没比有线版贵多少,但多出的蓝牙功能却很实用。

索尼7506。这款耳机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因为我之前在知乎上写过不止一篇文章。我可以告诉你们,它是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最贴近于哈曼曲线的耳机之一。而且在一些盲听实验中打分也是很高的。但是它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不能换线,7506的线是一个电话线,你没办法出街,而且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电话线,拽着这么一个东西很麻烦。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假货特别多,并且可能存在批次差异等问题。从听感上来讲,它低频能量有些多,比舒尔的SRH840要多,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高频有些亮。至于假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批次问题,过去有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经常会有人问我7506、K361、SRH840这三款到底该怎么选,因为都是监听耳机,价格又比较相似。我这里给出一些简单的对比分析,从声音的角度而言,高频部分7506稍微有些亮,SRH840有些部分稍微有些暗淡,K361则是人声高频部分略有突出,乐器表现有些频段不是那么标准。低频部分,7506的低频稍微有点多,840和361则相对更标准一些。而关于声音以外的部分,840的佩戴我个人觉得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一方面佩戴本来就不是特别舒适,另一方面戴起来真的比较热,这一点在夏天会体现的更严重。7506的佩戴也比较一般,这三款耳机我个人觉得K361的佩戴时最舒适的。

拜亚动力DT240Pro。这是拜亚动力近几年推出的个人认为最靠谱的一款耳机。而且价格不贵。整体三频没什么太离谱的调音,只不过低频音质确实比较一般。但绝对还是值这个价格的。再有一点就是这款耳机的佩戴可能并不是特别舒适,有些夹头。但综合音质是优于飞利浦9600的。可以说如果比较看重音质,500左右的预算可以考虑拜亚动力的这款。但如果比较看重佩戴,还是选择飞利浦9600更合适一些。

更多双十一音箱选购总结请看:


更多耳机相关总结请看:

刚刚做了一期40款500元以内的入耳式耳机对比测评,总的来说比较值得推荐的有铁三角CKS550XIS、网易云音乐氧气、JVC、飞利浦S2、兴戈EM1、天使吉米马卡龙。不过以我过去对一百多款各个价位的入耳式耳机测试和试听的经验,500元以内尤其是200元以内没有音质算的上特别好的耳机。

当然,如果顺应2021年的大趋势,想购买真无线耳机的话,200元左右的价格区间,漫步者TWS1和LolliPods这两个系列表现相对来说不错,一个入耳式,一个半入耳。看个人佩戴选择。

如果追求性价比或者预算有限,可以考虑这两款耳机。漫步者这两款TWS耳机算是500元以内表现十分优秀的TWS耳机。不过也许是成本受限,存在一定的底噪,但我觉得作为测评了数十款蓝牙耳机的我,对此有一定的话语权,入门这个价位的蓝牙耳机很少有底噪表现很好的。所以还是很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

漫步者TWS1升级版,已经测评过TWS1Pro。总的来说,声音而言,新款的TWS1Pro相比老款TWS1并没有质的提升,不过也也就是入门价位真无线蓝牙耳机中数一数二的表现。价格比老款贵了差不多100块。但这些是从纯粹的声音角度去评价。新款TWS1Pro提升的貌似更多是功能性的。如果大家觉得多出这100块多的这些功能值,或者不是很接受之前老款的底噪,想要更小的底噪,那新款就可以入手。如果觉得这些功能无所谓,那买老款也可以。

Lollipods plus我已经购买了一段时间,终于有时间测评:

简短而言,目前个人更推荐购买新款LolliPods Plus。

关于测评评价方法与评价原则的解释:

郑重声明,本次测评仅代表我个人观点,不涉及任何公司或组织。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对的,我错了。

本期测评绝大部分耳机和所有测试器材均为我个人自费购买,少数耳机为热心网友送测,无任何利益相关。我仅以一个受法律保护的消费者的身份评价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

双11耳机相关推荐请看:

曾几何时,200元左右的耳机是我还是一个学生时能够接受的上限。在大约20年前那个看似已经有些遥远的年代,200元的耳机相比于当时手机的配塞还是有质的的提升,这也让我从那个懵懂的少年时期意识到声音的不同。一年整之前的今天,200元以内的耳机对比测评也是这个专栏的开始。

然而时过境迁,时代的发展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耳机行业经过了短短一年的时间,曾经入门耳机的市场几乎已经被真无线耳机(TWS耳机)替代,也很少有厂家再推出入门级的入耳式耳机。我也很难再凑齐像去年那么多200元以内的入耳式耳机和平头塞耳机。所以本期测评我将耳机的价格放宽至500元。并且由于很多热心网友的强烈呼唤,我还特地购买了5款在现在来说非常稀有的平头塞。

小米圈铁耳机2 119元

小米活塞耳机 清新版 29元

水月雨 银色飞船 99元

网易云音乐 氧气 99元

天使吉米 马卡龙 328元

DT6三单元混合耳机 189元

在去年的那一期测评中已经测评过的经典产品,例如AKG Y20U、森海塞尔MX365等,还请看我之前的测评~

不过,在正式开始本篇测评之前,我要简单解释一下本次测评的几个部分以及各自的意义。


客观测试结果为声学产品的固有属性,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代表任何人的观点,只代表产品自身的性能参数。

具体如何通过频响曲线看耳机音质的好坏,请看:

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想补充两点。

一点是对行业内人士或者是耳机发烧友/爱好者想说的。耳机曲线的参考点并不是1kHz,1kHz只不过是一个测量时的惯例,和耳机曲线与人耳听感心理声学特性的相关性无关。如果你们也有通过Sean Olive博士的耳机音质预测算法计算过入耳式耳机的预测评分就会发现,入耳式耳机的绝对值参考点为500Hz。而关于音箱的感知平衡度以及哈曼耳机曲线的实验中,可以看出,人耳听觉的感知平衡度的参考点与200~300Hz有关。总之不是1kHz为参照。另外,通过耳机预测算法的数学规律也能看出,耳机的感知平衡度与耳机曲线和目标曲线的差值的对数几率回归直线有关,耳机的感知平衡度并不是仅仅与差值绝对值有关。而耳机目标曲线也不应该是Diffuse Field曲线,压力场和自由场也不是完全线性对应的。

第二点是对于耳机小白来说,看频响曲线也许看不懂,但是对于THD曲线,THD的值越低越好。

铁三角CKB50 频响曲线

铁三角CKB50这个耳机的频响曲线,很像是一些平板耳机的频响曲线,低频部分略微不足,2k~8kHz也有些不足,不过这样曲线的耳机的听感不会特别好但也不一定会差。不过THD就确实有点高了,要知道人耳的听觉极限大约在0.2%~0.3%,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好像这次测试的铁三角耳机中,有好几款都存在THD偏高的情况。

CLR100的低频和CKB50刚好相反,比1kHz多了将近20个dB。。。而且顺带延伸到了中频部分。高频整体也有些偏多。THD比CKB50还要高。。。

铁三角C770 频响曲线

平头塞没什么好说的,低频能到100多Hz已经算不错了,高频有些不足。不过,这个THD居在200Hz以上然比上面两个入耳式的表现好,也是醉了。。。

也是个平头塞,不过这个频响曲线。。。我反复测了很多遍一直是这个样子,到底时候听起来也是这个样子相见下文的主观评价部分。

铁三角E40 频响曲线

铁三角E40的频响曲线在2k~4kHz这一点依旧是铁三角那个风格,低频的量相对正常,不过延伸到了200~300Hz以上并且一直到600Hz左右,有可能出现清晰度不足的现象。THD还是偏高,尤其700Hz左右,已经快接近10%了。。。

铁三角CKS550XIS这个THD曲线表现算是非常不错了,绝大部分频段连0.1%都不到。不过频响曲线在低频和高频都略多,这一点很像我之前测评过的Beats urbeats3。

森海塞尔MX375 频响曲线

我没有测过MX980或者MX985,只是很久很久以前听过。森海塞尔MX375应该算是我测试过的所有平头塞里低频下潜表现最好的了。不过高频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了。而THD的表现也很不错,平头塞能做成这个样子的失真已经非常厉害了。MX375应该算是森海塞尔一款非常经典的型号了,而这样的测试数据说明MX375的单元真的也算是平头塞中非常不错的动圈单元了。

森海塞尔CX300S 频响曲线

这。。。不出意外的频响曲线和森海塞尔的木馒头、木馒头无线版,IE800甚至是IE40Pro都是非常相似的。THD表现也是和木馒头一样非常好,甚至在100~500Hz可以做到0.01%,这比很多耳放的失真都低(有负载)。不过看频响就知道,这个耳机八九不离十又是森海味,不过这里的森海味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因为森海的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的调音风格真的是不同的。

XB75AP这个曲线。。。其实如果是有深入阅读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的朋友,就应该知道Sean Olive博士的MUSHRA实验都会有一个音质很差的曲线作为隐藏下限因子,而XB75AP这个曲线,和那个下限因子真的有几分神似。。。至于THD的表现还算事不错的。

155AP这个曲线相比于75AP在高频部分的表现稍微好一些,不过THD的表现就比较一般了。

拜亚动力Beat BYRD的频响曲线和索尼255AP的频响曲线真的非常像,不过THD表现要比索尼的那款好很多。

这。。。好像和Beat BYRD除了在高频部分有些差异以外没啥区别啊。

飞利浦S2应该算是这个价位里一款口碑很不错的产品,不过从曲线上看并不是特别完美,尤其是高频部分。不过5k~9kHz的表现确实和同是飞利浦的9500有些相似。S2低频额量也算是比较标准的低频(略少于哈曼曲线)。THD表现也算不错。仅从曲线的表现来看,我对飞利浦S2的实际试听表现还是有所期待的。

。。。飞利浦SHE6000这个曲线。。。这就是我昨天给你们看的那个耳机曲线,你们千万别害怕。怎么说的,从1kHz开始相比于人耳曲线就有严重衰减,低频部分衰减也很严重。可以说是高频低频都没有,而且人声表现也不行。这里还是给大家来一个基本的科普,人声的频段一般都能延伸至3kHz,2k~3k的能量影响人声的清晰度和明亮度,也就说这样的曲线,在高频和低频表现不足的同时,人声也是模糊的。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优点。并且,如果你们看过我之前关于德生S2000收音机的评测,就会发现,飞利浦SHE6000的曲线连收音机播放FM都不如。。。THD曲线表现倒是算还可以,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

说实话,飞利浦4305这个频响曲线,仅从高频上来看,比S2还要好,不过低频部分就太多了,而且延伸到了中频部分。THD的表现算是不错。

雅马哈EPH100这个频响曲线低频和2k~3kHz还算正常,但是低频延伸到中频的部分还是有点多,或者说低频和高频在中频处凹陷的“坑”还是过于偏右。THD表现比较差,不知道为什么,这已经是不知道多少个日系耳机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很懂。

安桥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和森海的耳机很像,THD表现也和森海的耳机很像。莫非都是丰达。。。我什么都不知道。

JVC这个耳机的曲线。。。该凸起的地方是平的,该平直的地方是凸起的。。。THD在高频处也存在偏高的问题。

SORA碧light这个频响曲线,表现还算是可圈可点,除了超低频部分偏多和2k~3kHz略微不足以及9kHz有一个峰值以外,可以说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都算作很好的了。THD表现则算是中规中矩。

新智Nuforce HEM1的频响曲线,除了低频偏少和9.5kHz的峰值以外,表现可以算是非常不错的,仅从频响曲线上看,有冲击本次测评top5的可能,不过THD表现则比较一般,尤其高频部分的THD较高,所以最终的表现还是要看实际试听。

漫步者H265P 频响曲线

漫步者H265P这个频响曲线好像和前面的一款索尼耳机很像。。。THD表现中规中矩。

由于漫步者的另一款耳机貌似不支持PC?我接上电脑没有声音?所以暂时先不测。

小米圈铁耳机2 频响曲线
小米圈铁耳机2 THD曲线

这个我不评价,你们自己感受~

小米活塞耳机 清新版 频响曲线
小米活塞耳机 清新版 THD曲线

我测过挺多小米耳机的,这款我测过的最便宜的小米耳机,也许是我之前测试过的所有小米耳机中频响表现最好的。。。THD在1.3kHz左右偏高。

水月雨 银色飞船 频响曲线
水月雨 银色飞船 THD曲线

除了3kHz左右偏多以外,其他部分问题不大。但是THD有点高。

网易云音乐氧气 频响曲线
网易云音乐氧气 THD曲线

网易云音乐这个耳机和水月雨银色飞船很像,但是仔细看,在低频、中低频以及超高频部分还是有所差别的。

兴戈EM1(均衡塞)频响曲线
兴戈EM1(均衡塞)THD曲线

兴戈EM1这款耳机总体来说频响表现还算不错,但是从曲线上看,有两个潜在问题,即中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整体偏多,THD表现不错,中低频和高频的偏差是否影响最终表现还是要以试听为准。

MT3的频响和EM1相比,除了低频部分多一些以外,几乎是一样的。

天使吉米 马卡龙 频响曲线
天使吉米 马卡龙 THD曲线

可以这么说,仅从频响曲线上来看,马卡龙这款耳机几乎是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表现最好的,除了6.5kHz的那个Q值很高的坑以外,没有什么明显缺点。

我印象中这还是貌似这个价位里一款口碑很好的耳机???但是这个频响曲线。。。

DT6三单元耳机 频响曲线

DT6这款耳机是很多人想看并建议我测评的,但是频响曲线,尤其是高频部分的表现,你们也看到了。不过中频和低频部分的表现还算是可以的。THD表现不错。

OPPO这款耳机貌似也是人气很高的一款入门耳机,但从实际的频响表现来看,高频部分和飞利浦S2表现很像,但是低频部分的能量确实有些多,并且已经顺带延伸到了人声部分。THD的表现比较不错。

vivo耳机 频响曲线

vivo这个耳机也是个平头塞,但是我实在不知道这个耳机叫什么型号。

从频响曲线上来看,vivo这个耳机做到了和森海塞尔MX375一样的下潜,而高频部分的表现甚至比MX375还要好,并且THD的表现在平头塞中也绝对算是非常好的。关键是价格只有森海塞尔MX375的四分之一还不到。。。

魅族EP21 频响曲线

魅族这款平头塞的高频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低频和中低频就。。。THD表现也比较一般。

说实话,作为一个潮牌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我还是比较以外的。。。

索尼Z5应该可以算是EX1000后索尼这几年入耳式耳机调音风格的代表或者说缩影。从曲线上看,从HiFi的角度而言,索尼Z5不如一些500元以内的耳机。

铁三角E50 频响曲线

E50这个耳机的频响曲线,不只是在所有铁三角耳机中,即便是在所有耳机中,也绝对算是表现不错的了,彻底颠覆了我对铁三角的认知。略微遗憾的是,低频和高频略微不足。不过THD曲线还是没有打破这次测评中日系耳机的魔咒。

QDC海王星 频响曲线

和铁三角E50类似,不过高频表现和E50有所不同。

其他客串耳机的表现请看:

至于为什么不测瀑布图?

为什么不测解析力和素质。。。


基于Sean Olive博士耳机预测评分算法环节

耳机的主观音质/偏好评分的预测算法,是Sean Olive博士等人经过近10年的研究得出的一个可以通过频响曲线预测耳机的主观音质和偏好评分的算法。相关内容阅读如下:

同样,这种心理声学/基础科学的研究结果和,决定了这种算法的评分并不具有个人倾向性,而是代表人类听觉心理声学的科学结论,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一定说这个评分代表谁的观点?可能也许代表国际音频工程协会(AES)的观点吧。

至于统计学结果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我真的不是大学老师,但是这本书只要27块,比耳机线便宜多了,建议每位杠精都买一本看一下。

而且既然发布会上都可以这样公布跑分结果。

而且目前很多耳机测评媒体或者爱好者也通过这个算法计算耳机的分数。

所以,这样的评分公开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吧~

基于Sean Olive博士耳机音质预测算法的评分,橙色表示谐波失真偏高

虽然说一定还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完全无视这个图的含义甚至P图去抹黑,不过我还是给认真在看这篇测评的人解释一下这张图的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对于本次测评。如果还是有人恶意曲解,大家也可以回来这里仔细再看一下这里的解释。

  1. 实际佩戴的泄露与人工耳测量的有所不同,这会导致耳机实际听感和频响曲线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同。
  2. Olive博士不知道我家境贫寒的原因,他的数据库中并没有很多100元人民币以下的耳机。我和他使用的人工耳是同款,高频的有效量程只有10kHz,如果对于一般的耳机而言,到20kHz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超低端的耳机,例如本次测评中的几款耳机,至少我主观听下来还真到不了20kHz。这也是为什么本次测评的一些耳机明明预测分数和频响曲线看起来很不错但听起来表现很差尤其是清晰度严重不足的原因。至于总有人拿9.9元包邮的耳机来杠频响曲线没用,我也不知道该说啥。
  3. 这次测评中出现了一些比较诡异的情况,那就是部分耳机的THD过高,虽然说这是在较大信号输入情况下测量的,不是在我们常听的SPL/音量,但这种情况我之前确实很少遇见,所以这一类耳机的实际表现还是以主观为准吧。
  4. 预测算法本身也存在正负10分的浮动范围,这对于满分才68.7分的范围来言并不少,所以需要主观评价修正。
  5. 预测算法没有具体考虑掩蔽效应等心理声学因素的对人耳听觉实际听感的影响。
  6. 这个分数只是统计学的平均分数,按照Sean Olive博士的听众细分研究,可以说适合大多数人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在讲主观评分前,还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点需要事先讲解一下。

为什么采用多个耳机对比测评的方式,并且选有耳机作为上限和下限参考?

总之就是,多个耳机之间相互对比试听,并且有参考因子作为上下限参考的情况下,主观评价的结果会更精准,更有意义。当然,如果一个人对参考级声音具有较强的听觉记忆,并且听力具有较高的F统计量和评价能力也可以独立评价。

而由于本次测评的耳机数量实在太多,我先进行了分组试听,再对每一组中表现相似的耳机进行对比试听。实际上我过去一周内基本上每天都在试听这些耳机,并且不断采用JBL L100 Classic+麦景图MA5300+DSP进行修正,这也是本篇测评最大的工作量。

为什么不评价声场?下面几篇文章都有详细解释:

试听设备:三星Note9、山灵M5s、Macbook Pro、iPad2018,除了山灵M5s以外,其他电子产品都属于我们日常用到的电子产品,而不是发烧级的播放设备(虽然之前的测评你们可以看到这几款便携数码产品的音质表现比很多入门级的HiFi播放器都要好),更符合这个价位的耳机的使用场景。

建议大家购买正版CD,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本次测评依旧采用AES上流行的preference rating的方式,即并不会给出具体某一项的分数,而只给出整体的综合分数,并且只讨论音质音色,不讨论声场,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

此处每一分代表一个档次,分数相同就是同一个档次,虽然可能各有不同,但综合来说差距不大。分数差1就是差1个档次。相同分数不代表耳机听感是一模一样的,有可能有较大差别,只是整体水平在同一个档次。且以下分数均从最终的整体音质进行主观评价,即考虑频响、蓝牙编解码等综合因素。(橙色代表仅主观评价,暂无测试数据)本评分仅代表我个人的主客观评分,预测评分具有普适性但与人的主观感受并不完全对应。

而且,这个排名并不是简单的直接把预测分数分归一化,而是把表现最好的设为上限(满分),表现最差的设为下限(0分),再做归一化。你们大概明白我意思就好。并不是直接做归一化。

不过与以往不同,可能是我之前的那期真无线耳机对比测评影响很多人恰饭了,所以我最近被针对的有点惨。所以本次测评的分数仅公开显示表现最后好的前五名。而其他型号均以序号代替。至于这些耳机的序号和开篇介绍本次测评耳机的顺序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我就是一个退休老头,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以我80多年的调音经验推测~也许我以后重回电影和影视行业再公开吧。

你们也不要问我这些序号到底代表啥,问就是歼10改。

与之前200元以内入耳式耳机对比测评的满分耳机是不同的,不要直接用分数对比

照例还是先描述下表现较差的几款耳机:

HP15。卧槽!其实我一开始测完曲线根本都不敢听这个耳机。但是我听完之后除了“卧槽”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了。。。首先,这里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人声的频段范围,大约(不同人不太一样)从200Hz~4kHz。而这个耳机,从1kHz以后就开始急剧衰减,正常的人耳耳机等效曲线或者目标曲线,从1kHz开始至3kHz左右都是向上凸起的,有些目标曲线对于入耳式耳机而言这个凸起大约在10dB左右。所以这个耳机这样的衰减基本上可以等效为。实至名归零分不解释,并且应该在可预见的未来内都是所有耳机中的0分,Sean Olive的MUSHRA实验中的下限因子都没有这么烂啊。

其实前两天我就放出了这个耳机的频响曲线,有人说这个耳机没低频没高频,像是全频音箱,拜托,不要侮辱全频音箱好嘛?几十年前的古董西点全频喇叭高频也能到10kHz吧,哪有到1k的。又有人说这个耳机的像手机外放。。。智能手机哪有这么垃圾的外放,功能机都不一定有这么差的喇叭。还有人说这个像是只为通话设计的。。。ITU通讯标准了解一下?窄带信号语音通话都要到3.4kHz啊!哪有到1k的。。。就算我前一段时间测评的收音机的外放喇叭播放FM都没有这么差啊。。。

所以说这个耳机听起来到底像什么?像一个加了高通滤波器的无源低音炮。。。没错,就是什么都听不清的那种感觉。无损是加了高通滤波器的无源低音炮而不是低音单元?因为一般的两分频低音单元至少也能到2kHz吧。我感觉我手机的听筒都比这个强。这到底是谁设计的?几十块钱也不至于这样报复社会吧。。。

不过鉴于这个耳机的价格确实很便宜,几十块钱,所以想体验一下全宇宙最烂耳机的猎奇玩家可以不妨买一个尝试一下,我保证一定刷新你对耳机的认知。

HP25。低频音质较差,低频偏硬,低频轰头。这个低频应该是本次测评中表现最差的之一。。。高频整体都有比较严重音染,人声模糊。。。总之,绝对没有预测分数那么高。人工耳的有效量程只有10kHz,这个耳机听起来很像高频有个低通滤波器。。。本来看预测分数,我还以为这个牌子要咸鱼翻身了,结果。。。这里我就想再仔细解释一下本次测评中我所发现的一个现象,即一些耳机明明频响表现不错但是声音听起来特别模糊不清晰的原因。

ITU关于人工耳目前比较主流的711的标准高频的有效量程规定为10kHz,即超出10kHz无法准确测量。其实如果看我的测评比较久的人也能从数据中发现,10kHz以上往往表现都是类似的,即衰减,只是有些有峰值罢了。通常,默认耳机的高频延展可以到20kHz,Hi-Res耳机的规定则是到40kHz。所以只看10kHz以内的频响,默认10kHz以上是合格的。但是,对于一些超低端的耳机,可能连高频延展到20kHz都做不到,甚至在10kHz左右就开始衰减。而这种情况在目前主流的G.R.A.S和B&K的711人工耳的测试数据中都是很难察觉的。但主观上则可以比较轻易的听出。其实如果你有一个比较好的耳机,也可以试着把10kHz以上的频段衰减掉或者加一个low

而以上这些知识点,其实早在我这个专栏最初的文章中就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还有两款耳机在主观上的表现也与以上这款类似。

HP1。人声模糊,清晰度不足。三频均衡。低频的音质较差,高音乐器的量感正常但是乐器整体暗淡模糊,并且很多乐器的音质都比较差。高频打击乐器的量感不足且同样暗淡。总之这个耳机人声和乐器都很模糊且清晰度不足,并且低音音质较差,乐器表现也很一般。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优点。3分。

HP17。三频还算均衡,但是低音的量相对较少,并且下潜也略有不足,低频音质也很一般。人声的音色不会偏厚偏薄,但是整体都很模糊,清晰度严重不足,高频打击乐器音染严重,有种cicici的感觉。乐器也比较闷。总体来说声音表现很不错,这个耳机的预测分数应该算是比较准的。3分。

下面是本次测评中表现最好的几款耳机:

飞利浦S2。虽然这个耳机的频响并不是很完美,但这个耳机的预测分数出奇的高。不过实际试听下来,这个耳机的听感更像是我在频响曲线中所描述的声音,并且由于实际佩戴泄露的原因,S2出现了低频不足的情况,并且下潜也不足,再加上本身这个耳机在5k~8kHz就相对偏多,所以对于像鼓声之类的打击乐器就会出现因基频不足但高频偏多而导致的鼓声单薄和一些“山洞音”。S2的人声也是有些偏薄的。并且高频打击乐器也相对突出并带有音染。虽然说一些乐器例如钢琴等表现还不错,并且人声在高音调尤其是部分女声的表现很不错,但总体来说这款耳机实际试听的表现没有预测分数那么高。不过这款耳机的综合表现在本次测评的所有500元以内的耳机中依旧算是表现很不错的了。8.5分。

天使吉米马卡龙。这款耳机的低频量比较标准,比哈曼曲线少一些。但是由于低频下潜表现很好,低频音质表现也很好,并且高频打击乐器没有突出,所以不会出现飞利浦S2那种敲破鼓的感觉。人声在中低音调下的表现很完美,不会偏薄也不会偏厚,也不会模糊,但是认识在高音调下尤其是女声会出现暗淡的情况,也就是明亮度不足,这与这个耳机5kHz以后不足时相关的。并且,前面提到的高频打击乐器不突出,实际上高频打击乐器是有些不足的,并且有音染。并且部分乐器例如钢琴也有些模糊。也就是说这个耳机的高频整体不足。所以整体上我认为这款耳机的综合表现和飞利浦S2是同一水平的。8分。和之前我测评过的同是天使吉米的氧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这个差距主要就是在高频表现。插一句,这个耳机的调音风格表现非常像苹果最新推出AirPods

兴戈EM1。三频整体均衡。低频应该算是略微高于参考低频,低频下潜很不错,低音音质算是比较好但是算不上很好。高频乐器整体音色的表现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算比较不错的,但是有些乐器确实有些模糊。人声在中高音调下表现很好,音色、清晰度都没有问题,但是认识在中音调和低音调下有些模糊,或者用发烧友的话来讲有些“颗粒感”。高频打击乐器有一种缺少基频的声染色,并且有些闷,整体上给人一种高频延展不足的表现。其实,刚试听这款耳机我个人感觉是比飞利浦S2和天使吉米马卡龙的整体表现要好一些的,但是反复对比试听,我真的很难说这三款耳机哪款综合来说更好,真的很纠结,单单拿出这三款耳机,真的可以说只是声音风格的差异吧,各有各的优缺点。同样也是8分。

网易云音乐氧气。虽然说这款耳机的频响和HP26很像,预测分数也类似,但是实际听起来感觉真的完全不一样。人声表现很不错,可以说几乎无死角,不论是各个音调下的音色表现,还是人声整体的量感。至少我手上的这条是这样的。低音的量感接近哈曼曲线,比标准低频略多,低音的音质比较一般,有点闷和浑浊、拖泥带水的感觉。三频整体均衡,高频乐器的量很标准,但是部分乐器例如吉他存在比较明显的音染,而部分乐器例如钢琴有些模糊或者暗淡的感觉。高频打击乐器有些突出,并且有音染。总的来说就是高频的音质表现也比较一般。但是,首先这个耳机的人声绝对算是一个亮点,其次三频相对均衡并且低频和高频的表现虽然一般但不至于特别难听或者特别突出或者特别奇怪,换句话说算不上特别严重的短板,所以整体而言这个耳机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我可以给到9分。网易云音乐的耳机我之前也测过不少,表现都有些捉急,这一款应该算是咸鱼翻身?不论如何,确实让我眼前一亮。

HA-FXH30。这个耳机的实际听感和频响曲线/预测分数有非常大的差异。这个耳机实际佩戴存在比较明显的泄露。这导致本身低频和中低频的突出减少很多,实际听感在整个中低频部分标准了很多。甚至低频量有些偏少,比标准低频还要略微少一点。2kHz左右的不足还是存在的,这导致人声在一些音调下听起来总是觉得有一些暗淡,但是并没有模糊的感觉,并且人声在很多音调下听起来表现很好,音质和清晰度都没什么问题。10kHz左右的那个峰值在实际佩戴下应该是漂移了,实际试听虽然部分高频打击乐器突出,但是一定没有那么多,远没有之前真无线耳机对比测评中B&O和森海等耳机那么多。而且没有什么明显的齿音。而就乐器表现而言,钢琴等一些乐器音色表现不错,但是吉他还是有比较明显的音染。总之,这个耳机就是这么的诡异,也许真的只是JVC歪打正着。但是这毕竟是主观评价环节,我毕竟也是做主观调音的,这个耳机我可以给到比飞利浦S2更高一点的分数,9分。不过还是同样建议高频适当衰减一下,7k~12k减3~5dB调节EQ。

铁三角CKS500XIS。低频整体偏多,比哈曼曲线还稍微多一些,但不至于说特别多。人声整体表现表现非常不错,不论是清晰度还是音质和声染色都控制的非常好,只不过在高音调下还是有一些高频谐波突出的音染。高频整体量感正常,但是高频打击乐器略微凸出并且有一定的音染,还是那种cicici的音染。不过,高频乐器的整体表现非常好,可以说是本次测评中所有耳机最好的,不论是音色、清晰度还是音染控制都非常好。虽然这个耳机的高频打击乐器和低频都有所突出,算是这个耳机我认为最大的瑕疵,但是整体表现在本次测评中的所有耳机中依旧算是最好的。10分。如果买回来觉得高频打击乐器的突出不是很喜欢,建议6k~12k减3dB左右即可。

下面是一些表现算不上最好但也还可以的耳机:

HP29。三频整体均衡,不过低频整体比标准低频多,比EM1多,类似于哈曼曲线,低频音质一般,并且低频打击乐器偏硬,有点轰头。人声在音调较低的情况下会有种凹下去的感觉,有些暗淡;人声在高音调下音色表现较好,但是量感却还是偏少,或许是因为耳机整体的低频和高频频响都突出导致中频即人声部分相对较少。高频的频响虽然突出,但高频乐器的量却是比较正常的,这一点可以参考前文提到的高频部分频段与中低频部分频段在心理声学上的听觉相关性或者说叫听觉对称。说回耳机本身,高频的量感相对正常,但是质感一般,乐器和高频打击乐器整体都有不同程度的音染,并且有些模糊。所以综合来说我认为这款耳机的表现不如兴戈EM1。8分。

HP21。三频均衡,低频介于参考低频和哈曼曲线之间,低频下潜完美,低频音质表现不错但算不上很好。人声中低音调下偏厚,人声高音调下有些模糊。高频乐器和高频打击乐器的量感标准,但是很多乐器例如钢琴有些音调有音染,有些音调模糊。吉他也有些模糊。整体表现算不上很好,我认为最多和HP29一个水平。但考虑到这个耳机的人声表现实在一般,我还是给了更低一点的分数,7分。

HP33。三频不均衡,低频多,中频人声少,高频音量相对正常。低频不但量过多,而且音质很一般,超低频已经多到有点让人不适的感觉。低频打击乐器偏硬并且有些轰头,不过低频下潜表现倒是不错。人声在音调比较低的情况下模糊,人声在音调较高的情况下表现正常。高频乐器例如钢琴等整体模糊,高频打击乐器量感正常打算也有些模糊并且有音染。总的来说这个耳机的表现很一般,但也算不上特别差。5分。

HP9。三频不均衡,低频量过多,并且低频轰头。超低频已经多到让人产生不适。人声整体模糊并且整体偏厚,部分音调下人声特别突出但是又很厚,说的夸张点,感觉女声都快变成男声了。。。高频乐器整体都有音染,并且部分乐器例如钢琴模糊。唯一的优点可能是高频的量整体是比较正常的,并且高频所有乐器的相对的量感是比较均衡的。4分。

HP8。好吧,这个耳机果然和频响曲线一模一样,那个熟悉的味道,那个我测过很多耳机曲线和风格都是相似的品牌的感觉。高频打击乐器突出,并且有严重音染,cicici的感觉很严重。人声低音调下偏厚,低频整体偏多,并且低音音质一般。人声在高音调下反而表现不错。乐器量感正常,但是一些乐器例如吉他音染比较严重。不过即便如此我感觉还是比木馒头表现好不少的,尤其是人声部分。。。至少人声有很多部分是表现音色表现很不错并且非常清晰的。。。可以给6.5分。如果用EQ削弱一下低频,整体表现会更好一些。

HP2。实际佩戴的低频没有频响曲线那么多,总体上算是三频均衡,但是低频的音质表现只能说很一般。高频打击乐器音染比较严重,人声整体音色表现都还不错,没有偏薄或者偏厚的情况,也没有暗淡或者某一段凸起/凹陷等特别奇怪的音色,但是清晰度一般,人声比较模糊和闷。乐器整体的音色表现一般,主要还是体现在模糊,不够清晰。部分乐器尤其是吉他有比较明显的音染。但是但从频响上来看,人声和乐器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可能还是谐波失真实在太高所导致。不过虽然声音整体都比较模糊,但是不会出现特别不正常或者特别难听或者哪一个频段特别突出的情况,也许这就是老烧口中的“素质不行,但是调音还可以”吧。所以综合来说,我还是可以给到一个5分。除了糊以外,真的没有那么差。

HP26。这个耳机的实际听感也没有预测分数那么高。感觉高频打击乐器整体都有音染,是那种听起来很没有质感很闷的音染。低频的音质表现也不如天使吉米马卡龙。人声整体都有些模糊,乐器也有些模糊。不过整体来说三频表现还算比较均衡。5.5分。

HP10。这个耳机的三频还算均衡。但是各个频段都有一些毛病。先说低频,低频的量是介于标准低频和哈曼曲线之间的,但是更接近哈曼曲线,不过低频的问题在于低频的音质确实比较一般。人声的音色本身问题不大,不会出现某些频段过亮、偏厚等等翁题,但是人声整体是模糊的,清晰度不足。高频的量感正常,但是乐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音染,高频打击乐器也有较严重的音染,具体体现在高频打击乐器的基本似乎被消去了。总的来说这是款表现很一般的耳机,但是相比于HP2,至少并非整体都模糊,所以分数略微高一些。5.5分。

HP11。低频多,且低频轰头,人声整体都非常模糊,并且人声的音质也比较差。高频音质表现也很一般,乐器普遍比较模糊,这个耳机唯一的优点应该算是高频打击乐器的音质和量感表现还不错。3.5分。

HP32。三频分布而言,低频是比较标准的量,比曲线中少一些,尤其是在超低频。中频人声部分略微凸出,且人声在高音调下会比标准的人声亮一些,高音整体会更加突出一些。算是本次测评中为数不多的声音走向“偏高频”的耳机。但是也只是轻微的。低频音质还不错。人声的整体表现在本次测的所有500元以内的耳机中算是很不错的,清晰度没有任何问题,不会出现模糊的情况。人声的音染也有一些,当时相比于本次测评中的绝大多数耳机而言以及算是很不错的了。高频的问题会更多一些。首先就是高频打击乐器依旧有那种类似于缺乏基频的依然,会是的cicici的感觉更突出一些。吉他也有一定的音染,不过有些乐器例如钢琴倒是表现的出奇的好(相对)。所以最终我可以给8分。

HP18。低频的量比较正常,应该是介于标准低频和哈曼曲线之间,低频的质感较差,低音比较闷并且存在轻微轰头的情况。高音也没有感觉突出,倒是感觉中频人声部分的量感偏少。人声的问题不止于此,人声还存在高音调下暗淡,明亮度不足的情况。高音整体的音染都比较明显,尤其是吉他,而一些乐器例如钢琴则有些暗淡。总的来说乐器表现很一般。高频打击乐器突出并且依旧存在音染,而这种音染是高频打击乐器中的一部分能量相对突出导致的。总的来说这个耳机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优点,但是也没有什么特别讨厌的硬伤例如低频多到不适或者人声特别模糊等,或者整体很模糊的感觉。6分。

HP31。低频的量感比较符合哈曼曲线,低频部分其他表现和安桥十分类似,并且低频下潜和频响曲线一致,确实不足。人声整体都很模糊。高频乐器的量感是算正常的,但是依旧模糊,尤其是钢琴,清晰度不足。唯一的优点应该是高频打击乐器的音质还不错。总的来说就是声音发闷。加上仅存的加分项,3.5分。

HP12。低频绝对没有频响曲线那么多,具体原因还是因为泄露。由于我的人工耳是RA0045,耳机一般都可以和耦合器完美耦合控制泄露。但是就这款耳机的结构设计,戴在我的耳朵上,耳套就是无法深入插紧的。总之,实际佩戴是的这款耳机的低频没有那么多,更接近于哈曼曲线,但是低频的音质比较一般,而且有些闷,并且低频延伸到中频人声部分使得人声偏厚的情况倒还是存在的。并且人声在高音调下有些暗淡。高频的乐器整体表现也比较一般,音质一般,音染依旧存在。由于这个耳机的风格和HP8很像,所以我在这两者之间进行了对比试听。综合来说我还是认为HP8的高频表现优于这款耳机,而中频人声表现略微好于这款耳机,而低频的表现则这款耳机更好一些,因为低频的量更趋近于正常。所以我给这个耳机5.5分。

HP13。低频的整体表现和HP12几乎一致,人声的表现也很相似,但是高频乐器的表现比HP12好。不过我在和HP8反复对比试听后,依旧认为高频乐器和高频打击乐器还是HP整体更好一些,所以6分。

HP5。这个耳机佩戴捉急,我用原装耳套几乎无法佩戴,所以导致声音和频响曲线的声音有所差异。我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密封佩戴。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耳机的声音在4kHz以下和频响曲线还是比较相似的,即低频的量比较接近哈曼曲线,但是顺带一直延伸到了中频,100Hz左右偏多导致低频偏硬有点轰头,人声也在低音调下偏厚,但是不会模糊听不清。人声高音调下表现较好,很清晰且音色正常。佩戴的困难导致插入深度与客观测试时有较大区别,这会使得高频部分与客观测试曲线存在差异。

而在实际试听时,整体高频的表现出奇的好,并且高频打击乐器也不会像频响曲线那样突出,而是量感适中,这算是这个耳机不小的一个亮点。不过单就佩戴这一点,我就完全无法接受。而只讨论声音本身,虽然高频乐器和高频打击乐器整体表现较好,但是人声和低频比较一般我也只能给到7.5分。

HP24。低频量过多,低频轰头,低音音质差,超低频多到已经让人有些不适。人声整体模糊,并且人声整体偏厚。高频的量相对正常,但是高频乐器普遍存在音染,高频打击乐器的量感和音质表现不错,算是这个耳机的唯一优点。4分。

由于时间有限,最近实在太忙,所以还有部分表现中规中矩的耳机没有时间详细描述,日后补充。


总结,我在这次大规模测评之前,真的没有想到这次测评中会有这么多耳机出现谐波失真过高的情况,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耳机出现声音模糊的情况,这在我一年前的对比测评中以及以往的其他对比测评中是很少发生的。而本次测评中大部分的谐波失真较高的耳机在主观试听时确实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声音模糊清晰度不足的情况,这一点倒是和同样谐波失真很高的胆机如出一辙。而有些谐波失真不高且频响曲线较好的耳机同样出现了声音模糊的情况,这就让我不得不认为是这些耳机在10kHz以上的高频衰减过多、过快(711人工耳的高频测量上限是10kHz),因为在高频如果有类似于low pass的滤波器同样会导致声音模糊,如果你有个声音比较正常的耳机,可以自己试一下把10kHz以后都衰减掉,声音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然,也有一些人声模糊的耳机是200~500Hz过多导致的。

基于我前文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预测算法就我这次测评的实际体验而言,我认为对于这次测评的价位尤其是200元以内的一些耳机并不是很适用。当然,具体是否使用还是要看测试参数(THD)以及单元的TS参数,只不过这个价位这方面参数没有达到及格线的耳机确实有点多。而那些总是想着用9.9元包邮耳机调EQ能不能秒杀大奥的杠精也别再杠什么频响了,Sean Olive博士的实验用的是木馒头,也不是什么9.9元包邮的耳机,而木馒头有着十分出色的非线性失真表现。

而本次的入耳式耳机的测评,总是每个耳机多多少少都能找出不足和瑕疵,而有些时候这些不同耳机的不同的缺点我真的很难权衡到底哪个耳机综合表现更好。实际上你们可以看到排名前几名的耳机基本都是并列的,而它们之间的分数差别也很小,我也是强行去区分它们之间的综合表现。总之,评分超过7分的耳机我觉得都还算值得购买的。


几款平头塞的音质表现。

由于平头塞和入耳式耳机的不同,这次测评我还是把这几款平头塞单独拿出来测评。而Sean Olive博士的预测算法也是入耳式耳机,用来直接套用到平头塞也不是特别研究,因为这些平头塞的测试数据我算了一下普遍都只有20分左右,实际表现虽然也不如很多入耳式耳机,但是有两款还是没有这么低的。

森海塞尔mx375。人声的表现算是不错,但是音调较高的情况下尤其是女声会出现暗淡、明亮度不足的情况,这一点和频响曲线是很符合的。低频部分的表现,确实没低频,平头塞很多就是这样的,这个没有办法。而且高频延展也不行,但不至于声音模糊。总的来说表现比我去年测评过的mx365的表现要好。

HP3。低音音质相比于mx375更差,但是下潜稍微好一些,人声非常模糊非常闷不清晰,高频的音色表现还可以,但是能量整体不足,综合来说表现较差。高频延展同样不足。不推荐。

HP4。和曲线几乎一致,完全没有中低频,或者说只有中高频,虽然有些夸张。非常不推荐,几乎没法听。

HP34。这个耳机的表现仅次于mx375。虽然说曲线看起来更标准,但是由于平头塞本身低频不足,高频只是绝对值正常的话正常则会显得低频更加不足。而高频本身的音质也没有超越mx375,三频则因为我刚才讲到的原因变得整体偏高频,而高频音质有表现不是很好,所以综合来说我认为略逊于mx375。

HP35。人声偏薄,高频表现比mx375略好,同样没什么低频,我觉得综合来说还是mx375好一些,因为这个耳机虽然高频好一些,但是高音依旧有很多瑕疵,例如音染严重,例如高频打击乐器暗淡等,人声确实很没有底气,而且也有些模糊。


和500元以上的耳机对比。

首先我一定想写道的是飞利浦s2对比索尼z5。因为非常的机缘巧合,在大约五年前我买了索尼的录音砖PCM-D100,想要买一款入耳式耳机。当时店主向我推荐飞利浦s2,我看到价格之后完全不屑一顾,和老板讲我想买款高端的入耳式耳机,于是我看到店里刚上架的索尼z5,3000元的售价+当时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评价这款耳机可以挑战k3003,于是毫不犹豫的买下。

但是如今,这两款耳机再次摆在我的面前时,不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听感,飞利浦S2一定都是强于索尼Z5的。索尼Z5的人声特别闷特别模糊,当然现在我知道了这个原因是出在200~300Hz相对较多+2k~3kHz相对较少。而所谓的没煲开和没推开也完全是无稽之谈。

没错,相比于高价低质的耳机,500元内表现较好的耳机是完全可以超越的。但如果是在500元以上各个价格区间内表现较好的耳机,500元以内的耳机能否超越呢?答案是否定的。都不用说和水月雨KXXS、天使吉米氧气等耳机对比,即便是和兴戈EM2相比,本次测评的这几十款500元以内的入耳式耳机也没有一款能够综合超越兴戈EM2,甚至单单人声表现都没有任何一款能够超过EM2。

那么这里一定有人会质疑,你不是入耳式耳机音质和价格无关吗?(前情提要,统计学基础的购买链接在上面)

其实即便从Sean Olive的调研报告也不难发现,即便入耳式耳机音质与价格关系微乎其微,但是真正音质较好的几款耳机都在1000美金左右,而100~200美金左右表现较好的几款耳机也优于所有100美金以内的耳机。统计学上的无关,200美金左右表现较好的几款耳机也优于所有100美金以内的耳机。统计学上的无关,原因在于你很有可能花了几千块人民币,买到一个连几百块的耳机都不如的耳机。


1. 本次测评的40款入门入耳式耳机中,表现较好的是铁三角CKS550XIS、网易云音乐氧气、JVC、飞利浦S2、兴戈EM1、天使吉米马卡龙。而它们之间的综合表现真的差异很小,我几乎是在强行划分它们之间的差距。

2. 本次测评的耳机总体的水平相较于我往期测评中所测试的大部分500元以内的入耳式耳机没有质的提升。

3. 本次测评的耳机没有可以综合超越我之前测试过的更高价格区间内表现较好的入耳式耳机。

4. Sean Olive博士的耳机音质预测算法对于这个价格区间内的一部分耳机,尤其是超低价格的耳机,我个人认为并不适用。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耳机没有满足THD和高频延展到20kHz的基本要求。并且有相当数量的耳机THD在全频带范围内均超过1%,甚至达到5%。这在我以往测试过的耳机中都是很少发生的。

简单的三维场景制作.doc


简单的三维场景制作 摘要: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应用不断扩大,虚拟场景的渲染技术在应用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虚拟场景渲染主要目的是真实地显示三维(3D)环境,并且允许与人们在其中进行漫游观察。如何渲染一个逼真的虚拟场景,是现在图形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OpenGL提供的强大图象处理功能,让虚拟场景的渲染工作变得更加方便、灵活,渲染效果更加逼真。 本文尝试使用最简单又高效的算法,并力求渲染效果的仿真性达到应用的需要。最终本文在地域生成渲染方面得到相对简单高效又效果逼真的渲染方法,并基于这些算法以及OpenGL提供的强大功能,开发了一个逼真的室外场景,并在这个虚拟场景中进行漫游观察。 关键词:图形学 虚拟场景 OpenGL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graphics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

活动投稿,作者 尹紫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从前,玩家调侃P社四萌这类游戏时会说“这年头,要是没点文化连游戏你都玩不懂”。而现在,《》这款游戏则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它已经到了“甭管你有多少文化,你还是连预告片都看不懂”的境界。

在几日前的TGA 2017上,著名美食家、摄影师、摸鱼达人监督新作《死亡搁浅》又放出了一段长达8分钟的新预告片,预告片延续了之前的“虽然我看不懂这是啥,但是看起来似乎很厉害的样子”的风格,让玩家们一头雾水。有好事者还PS了一张“拔叔”麦斯·米科尔森和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围着大肚子的“弩哥”诺曼·李杜斯的图片,并配上文字We don’t f**king know, either(我们特喵的也啥都不知道),小岛秀夫转发了这张图片。


我们特喵的也啥都不知道

关于新预告片中的种种细节,已经有很多文章都逐帧分析过了,无需笔者再赘述。古人云“窥一斑而知全豹”,可是仅从《死亡搁浅》预告片所传达的碎片信息中,我们仍旧对这个游戏的世界观、剧情、玩法一无所知,有的只有深深的疑惑。


我们从预告片中看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小岛秀夫有意展示给我们的

疑惑1:婴儿究竟是什么?

《死亡搁浅》预告片中最重要的“道具”之一便是婴儿。婴儿们被严密地保护在透明容器中随身携带,他们漂浮在透明的黄色液体中,并用一根似乎是人造脐带的东西与携带者连接,在接口处还标示着“确保锁紧”,平添三份诡异。

而似乎所有人都将婴儿视若珍宝:在上一部预告片中,吉尔莫导演(胖西装男)将装有婴儿的容器小心翼翼地捧在胸前,跌跌撞撞地逃跑,似乎在躲避什么人的追捕;在最新的预告片中,队友陷入黑水自知必死后,将胸前装有婴儿的容器摘下来抛给弩哥,之后便准备吞枪自杀。这里的婴儿究竟是什么?又究竟有什么用?


预告片中的婴儿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在《死亡搁浅》的几部预告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没有女性/雌性存在。不要说女人了,连只母螃蟹都没有。预告片中所有的螃蟹都是公的,但是其腹部非常诡异地被塞满了螃蟹卵。难道游戏发生在一个所有雌性生物都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消失或死亡的世界,所以不得不使用类似人造子宫的技术繁衍下一代?所以婴儿成了各方争夺的珍贵资源?

这似乎是一个说得通的解释,听起来很合情合理。但预告片中多处细节却表明“婴儿”不仅仅是人类延续的希望这么简单。新预告片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每个人的肩部都佩戴了一个类似雷达的装备,弩哥的队友自知必死并把自己携带的婴儿抛给弩哥后,他的探测器便停止了工作。而弩哥也是在接过婴儿后,左键的探测装置才被激活,进入了扫描状态。


这个肩部的探测器也许会是游戏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小孩子对灵异之物比较敏感,能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东西。而在《死亡搁浅》中婴儿似乎也成了侦测敌人的关键,探测器只有与装有婴儿的容器连接后才能正常工作。在预告片中,我们能够看到敌人的脚印,却看不到敌人本体。那这么说来,这些婴儿也许同时还是作为一种观测媒介,只有灵觉敏锐的婴儿能看到那些无法被肉眼观察到的东西,所以弩哥等人才要携带装有婴儿的容器?

这个解释似乎也说得通,但我们不妨更大胆一些,试问那些婴儿,真的是人类之子吗?从最初的预告片开始,这些婴儿就充满着诡异。装着婴儿的容器一会是一团漆黑,犹如装着一壶墨汁;一会又切换成黄色透明状液体,小小的婴儿在里面漂浮着。这些婴儿也不像是人类的婴儿只有最初的本能,从他们的眼睛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有智力的。


新预告片的最后,婴儿进入了弩哥的身体

在TGA 2016的预告片中,吉尔莫·德尔·托罗所扮演的胖西装男手无寸铁地躲在下水道门口,在听到脚步声后,他将管子连上婴儿容器,此时容器内的液体由漆黑变成透明。随后,他似乎下了很大决心般一个箭步跨到下水道门口。这个动作不是在躲避,而是在迎击。那么这个婴儿很可能不仅仅是探测媒介这么简单,更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武器使用。

在这段预告片中,还出现了婴儿在弩哥手中化为一滩黑水的情景,随后沙滩上出现了婴儿手掌形状的“脚印”。那个婴儿似乎也成了那些“不可见之物”的一员。那么这些婴儿真的是人类吗?抑或这些婴儿本来就是“不可见之物”的一员,被人类通过某种方式捕获后封存在容器中,所以可以通过婴儿来探测“不可见之物”。我们对真相一无所知,只能等待小岛秀夫的解答。但小岛秀夫的野心似乎不仅仅是制作一款名作,而是要推动整个游戏设计理念的变革,由此引出了第二个疑问,棍子是什么?绳子又是什么?


据称《死亡搁浅》是一款用绳子代替棍子的游戏,可什么是绳子?

疑惑2:棍子是什么?绳子又是什么?

小岛秀夫对于他的再次起航之作《死亡搁浅》抱有极高的期待,这款游戏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他想要证明自己即使离开了《合金装备》,离开了科乐美也能做一番事业。他曾多次表示,他想让《死亡搁浅》像《合金装备》开潜入游戏之先河那样,开创一个前所未见的游戏类型,推动游戏设计理念的发展。

为了阐释他想要的创新,他多次引用安部公房的短篇小说《绳》最后的一段话:“绳与棍是人类最久远的两种工具。棍可以让邪恶之物远离,绳可以将良善之物拉近,两者皆为人类最早设想出的朋友。有绳与棍之处,便有人。”


敌人身上拖曳的黑线是“绳子”吗?

安部公房的小说《绳》写于1960年,这部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癫狂的世界,一个老人通过墙壁的窟窿目睹了一场暴行,一个父亲强迫他的两个女儿自杀,最终两个女儿杀死了她们的父亲。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女儿杀死父亲的工具不是“让邪恶之物远离”的棒,而是“将善良之物拉近”的绳——她们缢死了父亲。

而在小岛秀夫写下的《敦刻尔克》影评中,他盛赞《敦刻尔克》开启了另一种类型的战争片:“这部战争片中拒绝以击败敌人来描绘战争,你甚至连一张德军士兵的脸都看不到。这部电影聚焦之处,在于逃离敌人,撤退便等于胜利”。


小岛秀夫盛赞电影《敦刻尔克》,并称游戏也需要一款“敦刻尔克”

他认为“自电子游戏诞生至今日,玩家们依然在使用棍子彼此争斗,是时候换成握紧绳子了。我们已经准备好接受一款不基于竞争,而是以绳子将良善之物拉近玩家并建立羁绊的游戏。我们不需要一款将玩家区分为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游戏,而是需要一款能在不同层次创建羁绊的作品。”在PSX 2017的采访中,他再次强调宣布《死亡搁浅》的主题是建立在“羁绊”的基础上。

小岛秀夫的文字令人不明觉厉,但我们还是很疑惑究竟是什么样的玩法,才能算是他口中的“绳子”?我们能够理解“棍子”的概念,FPS游戏中的枪、RPG游戏中的刀剑魔法都是棍子,那什么才能算绳子呢?预告片中巨人那巨大的脐带?婴儿容器与人类的连接管?敌人身体上的黑色线缆?小岛秀夫是想制作一款躲避看不见的敌人、玩家之间相互援助的游戏吗?(听起来有点像《黎明杀机》)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敌人究竟是什么?


我们究竟要与何方神圣对抗?

疑惑3:敌人是什么?我们又是什么?

让我们先把什么样的玩法才能称之为“绳子”这个疑惑放到一边,也许游戏玩法作为一个秘密要被保守到最后,那么让我们先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敌人是谁?我又是谁?”但即便是这个最简单的问题,玩家们也是一头雾水。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同何方神圣战斗,也不知道自己又要在游戏的世界观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TGA 2016的预告片中,敌人尚且是有形的。他们是一群来自二战时代的亡灵,穿着军装、戴着头盔、拿着枪械。天空中轰炸机掠过,地面上坦克一面徐徐向前,一面从内部掉落出大块的脏器。而无论是坦克、战机还是士兵,身上都拖着黑色的线缆,那个时候笔者一度以为这线缆就是小岛秀夫口中的绳子。


拍摄预告片所用的道具,可以看到坦克身上挂满内脏

在看到那段预告片时,笔者曾认为敌人来自深海,是一股来自深海的神秘力量唤醒了二战时期殒命大海的战士和武器,向陆地发起进攻。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敌人都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从石油中捞出来;可以解释为什么亡灵们都是森森骷髅,使用着二战时代的武器装备;可以解释为什么战车等军用装备上都是锈迹斑斑。

与来自深海的被“线控”的亡灵战斗,创意很新颖但也不是很难理解,反正到最后还是大家拿枪互射嘛。结果在新的预告片中,敌人变得更加不可名状,难以描述,充满着“克苏鲁”的风格。他们不再是那种有形体的敌人,不再是那种你可以用子弹消灭的敌人。


连敌人长什么样我们都看不到,只能看到手掌般的“脚印”

肉眼看不到敌人的躯体,只能看到他们走过时留下的黑漆漆的“脚印”。地面上会冒出黑水,黑水中伸出无数只手想要将人拖到水中。在这之后出现了更大型更难以名状的巨人,巨人身上还连着脐带,手中伸出数条黑色的“绳”。巨人甚至能改变重力,将空气液化,一切都变得光怪陆离,宛如在幻想世界中。最后,婴儿进入了弩哥的体内,而弩哥吐出了一滩带着虫子的黑水。

整部预告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云里雾里,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敌人又是谁?统统不知道。甚至让人怀疑故事究竟发生在地球,还是发生在一个不遵循我们已知物理规则的异世界位面内。 


前一秒还是高科技,后一秒变成魔幻风,再下一秒又变回低魔世界

预告片中还有一个非常诡异的细节,那就是“脚印”,在每一个预告片中都出现的溢着黑色油状液体的脚印。脚印这个描述方式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从形状上来看,这些痕迹分明是手印。在弩哥手中的婴儿化作一滩黑水后,留下的“足迹”都是婴儿手掌的形状,更能证明这是手印。


但问题也来了,婴儿爬行的姿势是什么样?是四肢齐动手脚并用,不可能只留下手印,膝盖和脚掌也应该会留下痕迹才对。只有如下图般用倒立姿势行走才会只留下手印而不留下其他痕迹。难不成那些不可见的生物都是倒立行走的?想到这里,恐怖氛围一扫而空,怪物都是倒立行走的小婴儿,想想还蛮可爱的。不知道这是小岛秀夫设计上的BUG还是故意留下的伏笔。


还好有另一个细节把我们拉回了地球,让这个克苏鲁式的预告片多了一些现实感,那就是小岛秀夫不惜多次运用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的标志——那个覆盖着蛛网的美国地图,上面印着“美国城市联盟(United Cities of America)”和“桥(BRIDGES)”。看到这个标志不禁让人产生出一种诡异的安全感“还好还好,故事还是发生在地球的。”

在新预告片中,根据弩哥之外的两名人类队友制服上的信息,他们隶属于“桥”组织麾下的尸体处理部队,而弩哥制服上的标示则是“搬运人员”,我们了解到的只有这么多,这虽然无法解答“我是谁?敌是谁?”的疑惑,但至少从侧面说明了一件事,弩哥所属的势力依旧有组织有建制,仍然在符合逻辑的范畴内。《死亡搁浅》并不会完全基于超现实的世界观,也并不是完全的不可言喻,至少它能让玩家的脚踩到一点地面上。


目前我们只知道有一个组织名为“桥”

疑惑4:第四次爆炸是什么?

在新预告片的片头里,弩哥念出了旁白“在很久以前发生过一次爆炸,那次爆炸中诞生了时间和空间;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次爆炸,那次爆炸使一个星球开始在空间中转动;之后发生了第三次爆炸,那次爆炸孕育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生命。然后,第四次爆炸发生了……”。

而在预告片的最后,他又接着片头念道“这次爆炸,将成为我们的末日……但不是现在。”由此可知,是第四次爆炸引出了《死亡搁浅》的剧情。


第四次爆炸会是他们的末日吗

弩哥所说的四次爆炸,第一次应该是指一百三十七亿年前导致宇宙诞生的大爆炸。在那次大爆炸之前,宇宙只是一个奇点,没有空间的概念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大爆炸后诞生了宇宙,时间和空间开始出现。第二次爆炸可能指的是四十五亿年前的太阳点火,稀薄的氢气尘埃在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成一个高密度的星体,最终引发了核聚变。

而第三次爆炸,可能指的是生命诞生理论中的有生源论,这种理论认为生命最初的火种是携带有机物质的彗星撞击了地球;也可能是指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现象,这个现象至今仍是一桩悬案,寒武纪之前生命仍是原核生物形态,到了寒武纪却凭空出现了大量无脊椎动物,这其中出现了断档;甚至有可能指的是那颗灭绝了恐龙的陨石撞击地球时引发的爆炸。

而接下来的第四次爆炸,按弩哥的说法,“那将会是我们的末日(that will be our last)。”这第四次爆炸究竟指的是什么?简单粗暴的猜测:又一颗陨石撞上了地球,人类GG。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的话游戏也没法进行下去了。


在最早的E3 2016的预告片中,弩哥脖子上的U盘便刻着两个物理学公式:瓦西半径公式和狄拉克方程。前一个公式关于黑洞,后一个公式关于反粒子。而在之后的两部预告片中多次出现了反物理规则现象,包括气液转化、重力反转,亡灵士兵也可以勉强被称为是时间倒流。


弩哥身上的U盘状物体上刻着物理学公式

那么第四次爆炸,很可能指的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爆炸,而是指物理规则的爆炸,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基本规则在这次爆炸中被打破,时间、空间的概念被消灭,所以才有了种种反物理现象。而所谓的that will be our last也不是指人类的灭绝,而是指人类文明的中断。既人类还没有死绝,有些人类也许被禁锢在时间中永远都不会“死”,但人类的文明已经没有未来了。再联系弩哥脖子上刻着物理公式的U盘,《死亡搁浅》的游戏剧情也许是弩哥对物理规则的修复,谁知道呢?


也许除了小岛秀夫没人知道这游戏究竟要做成什么样。

疑惑5:到底是搁浅还是羁绊?小岛是不是又在标题玩梗?

小岛秀夫曾经在推特中“善意”地提醒正在苦苦钻研“岛学”的玩家们,预告片中的信息既有线索,也有陷阱。将来如果出现预告片中的元素全部被弃之不用的情况也不奇怪。

小岛秀夫似乎总是在戏弄和“欺骗”玩家这件事上乐此不疲,比如在《合金装备V》的标题中他就在玩梗,当所有都以为《合金装备V》中的这个“V”是罗马数字5的时候,小岛秀夫却在通关时告诉玩家,这个V指的是Venom Snake(毒蛇)。玩家一直以来操控的并不是Big Boss,而是Big Boss的替身,那个舍身保护Boss的医护兵。


直到最后才告诉玩家他们控制的不是Boss,小岛秀夫也算是欺骗了世界

小岛秀夫还给了玩家一盘标题是“欺骗世界的男人”的磁带,指代Big Boss和毒蛇欺骗了游戏世界的男人们,然而小岛秀夫把玩家蒙在鼓里那么久,他又何尝不是欺骗世界的男人。所以对于小岛秀夫而言,看着玩家们被自己设下的陷阱误导,苦思“岛学“而不得其解,也许正是一件乐事。

那么在《死亡搁浅》的标题里,小岛秀夫是不是也在玩梗呢?在之前的采访中,当被问及“死亡搁浅”是什么意思时,小岛秀夫大扯一通,他说:“鲸鱼或海豚可能会出现集体搁浅的现象,如果它们还活着,那就是活体搁浅,而如果它们死了,那就是死亡搁浅。在游戏的题目中,它表示来自某个世界的生物搁浅了。”


什么活体搁浅死亡搁浅,很可能是小岛秀夫为了掩盖真实主题随口乱扯的

按照这样的说法,“死亡搁浅”很可能指的是来自某个高维空间的生物在我们的三维空间搁浅,同时干扰了我们的三维世界的物理法则,导致第四次爆炸的发生,人类将走向末路。

但是《死亡搁浅(Death Stranding)》之中的Strand一词是个多义词,不仅有搁浅的意思,同时也有绳子、线缆的意思,正好暗合小岛秀夫一直在说的“绳子”和”羁绊”。小岛秀夫也曾发推表示他的游戏主题是未来世界人类丧失了互相之间的“Strand(羁绊)”,游戏中的故事、世界观、角色都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也许《死亡搁浅》真正正确的名字应该是另一个译法——“死亡之绊”,而“死亡搁浅”这个译法从最开始就是错误的。小岛监督是不是又想要当欺骗世界的男人,在标题中玩梗,让我们在未来拭目以待吧。


疑惑6:最后、最重要也是最终极的疑问

接下来就是玩家们最关心、最想知道、最后也是最终极的疑问:

小岛监督,别摸鱼了!快回去做游戏吧!!


游戏专栏投稿信箱:otaku@

欢迎关注爱玩APP【精选】板块,更多精彩等着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玩的fps单机大作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