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介绍了一款游戏玩,让我也玩可之后我和他聊游戏时他却忽悠我他是什么意思?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现代生活中,大部分大人和孩子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在网络和校园中接触到的社会组成了孩子大部分的认知,这些内容的好坏也会深远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早年间“会不会干活、能不能持家”来说,“ 、动画、教材,这些孩子们最常接触到的文化载体到底是否健康?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帮助?”成为了家庭教育中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这些问题,或许我们从最近一段直播中尴尬的一幕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这件事情让不少看直播的家长们一身冷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 ,刘备化身黑帮大佬

就在今年6月21号,某音的某带货 里,网红董宇辉带货的主题是 。

他以《李白传》为开篇,准备跟大家分享李白的佳作和自己的见解。

然而,还没等到董宇辉跟大家分享李白诗词的精彩纷呈,下面一排排的留言让他皱紧眉头。

从这句话出现在公屏上后,评论区就炸了锅。

李白流芳千古的诗词没有引起讨论,反而是“刺客”一词频频闪现,让董宇辉不明所以,忙询问同事原因。

“他们说的刺客李白是某手机游戏里面的角色设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同事口中得知真相,董宇辉顿时语塞,他深深感到了代沟,也非常无奈。

李白曾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佳句,也许他在历史上确实是剑法超群,但对评论区里一水的刺客论,他还是接受不了。

“如果有一天我的孩子跟我说李白是刺客,我应该会觉得难过。一位青史留名的诗仙如果在后人眼中磨灭了文化的光辉,却只剩下游戏的名头,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即使董宇辉已经表达了对刺客的不满,但还是有观众乐此不疲地在评论区继续他们的讨论。

也是这场直播,让游戏又引发了大众的争论,孩子到底应不应该玩游戏?游戏对孩子的教育有好处么?如果可以玩,又应该怎么定剂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三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孩子经历了在家上网课的过程。

家长们也许在他们小的时候非常警惕手机电脑对孩子的影响,但如今打着网课的名义,孩子们又能理所当然地长期使用这些电子工具。

由于家长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而孩子的意志力也相对薄弱,很多孩子上着课突然就去“开心”一下。

从数据上看,近几年很多行业都受到疫情重创、收入巨减,但游戏行业却在疫情的当口逆风起飞创造了不少业绩佳话,这里面就有不少孩子们的贡献。

以目前手游排名遥遥领先的某5对5对战手游来说,虽然有着未成年防沉迷系统,但官方的种种作为还是有些欲盖弥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款游戏刚刚发布的时候,要求使用者必须满18周岁,但很快就变成了16周岁,之后一路走低,12岁就能开局玩上一把。

而从人物的建模画风来看,最早的人物还算穿戴整齐,很多人物还算清纯可爱,之后的画风逐渐暴露。

一些新出的女性英雄堪也是性感至极,成年人看了都把持不住,那少年儿童如果用了这些角色,看着满屏的黑丝小短裙又会作何想法呢?

让家长们对孩子玩游戏产生的恐惧的,还不仅仅是画风人物裸露,更多的还是游戏的设定,扭曲了很多历史人物形象。

在游戏中,除了董宇辉直播间里被当成刺客的李白,蜀国国君刘备成了黑帮大佬,鲁班也不搞发明,成了满地蹦砖的小正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明、大乔、韩信、周庄……几乎历史上叫得上名字的人物都出现在游戏中,扮演起别样的人生,跟家长们对历史上人物的认知大相径庭。

在这款游戏火爆之后,很多教授语文、历史的老师们都向媒体大倒苦水。

因为游戏对历史人物的歪曲设定,很多孩子在学校学习中已经开始混淆,先不说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已经产生了不少错误的理解。

而且有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孩子,在游戏中希望成为“大佬”,只能在现实中要求家长帮忙充值人民币。

不管是这个对战游戏还是大逃杀游戏(多名玩家在同一战场内互搏,最后一个剩下的人就是胜者),如果想要独特的外貌装扮,或者在短期内走捷径获利,都需要去充值人民币。

父母也许会克制这一需求,但有时也很难管到隔辈亲的长辈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们春节收的大红包,许多人小时候都是放在家长那边,去买书什么的才会动用,而现在的孩子不少红包钱都进了游戏里面,对孩子金钱观的塑造也是不利的。

我们能看到这些年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在国家的政策监管下,不少游戏都升级了未成年人防沉迷模式,对于孩子的保护力度确实加强了。

但游戏的虚拟世界和现实的差距,还是让不少孩子想方设法绕过监管,为了玩游戏,近视、体重、颈椎甚至都提前出现问题。

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家长不在身边的更是无人可管,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这部分儿童每天玩游戏超过6小时的比例快要接近20%。

未成年人心智没有那么坚定,他们的娱乐监管除了游戏的出品方和网络监管部门,更多的还要仰仗孩子的父母看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有时候家长们却有心无力,因为针对孩子的不良信息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甚至连家长们信赖的校园环境,都难保孩子不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

儿童邪典、毒教材,伸向孩子的罪恶之手

迪士尼出品的《冰雪奇缘》系列,在年幼的孩子们中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和影响力。

尤其是女孩子们,都希望在生日的时候能收到一套艾莎公主的冰雪女王角色扮演服,跟小伙伴一起唱起耳熟能详的“let it go ……”

但2017年底那会,有不少家长发现有些“冰雪奇缘”相关的产品似乎变了味。

在上海的罗女士家,她3岁的女儿因为很小就用平板看早教片,能很熟练地用视频软件找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而当媒体爆出“儿童邪典动画”的新闻后,罗女士胆战心惊地打开了女儿常用的手机软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长长的一串浏览视频记录中,她看到了“爱莎女王生孩子”这样让家长无法接受的标题。

打开视频内容,赫然是个爱莎女王的玩偶,肚子上被覆盖了一块橡皮泥,视频的内容就是拿着小刀给女王刨开肚子接生。

类似这样充斥血腥暴力的视频内容,让罗女士一个成年人看了都感觉不适。

当她问起女儿有没有看过类似视频的时候,小姑娘却不当一回事。

“小区里面一起玩滑滑梯的哥哥姐姐都看过啊……”

女儿奶声奶气地跟妈妈讲解了爱莎女王是怎么生孩子的,让罗女士背后发毛,这样的视频怎么能给孩子们观看,更何况这中间还有不少充斥着色情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视频软件搜索后,罗女士发现这些视频在直接搜索的结果里是找不到的,而她之所以能看到一方面是之前留下的浏览记录,另外一方面就是正版视频下面的推荐栏。

罗女士打开了冰雪奇缘的动画,每次刷新这个正版动画,播放窗下方的视频推荐都会展示不同的类似主题推荐视频。

在刷新几次后,罗女士赫然发现有个爱莎女王软色情的视频,点进去果然就是报道中的儿童邪典片。

之后罗女士还发现,除了被抹黑得最多的爱莎女王,孩子们熟悉的很多经典卡通形象也惨遭毒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雪公主跟国王发生不正当关系,灰姑娘用水晶鞋S人,睡美人更是直接掏了王子的心……

看到这样的黑童话视频,罗女士反手就是个举报,最后忍无可忍直接删了浏览视频的软件。

但这种黑童话并不是仅仅存在于动画视频中,很多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也会接触到这种题材的黑童话游戏。

那种小游戏平台上,孩子们看到鲜艳夺目的爱莎女王头像,往往会误以为是小时候熟悉的换装之类的游戏,但点进去很可能就是所谓的“接生”“做手术”。

一个15岁的孩子陈典就曾经玩过这类游戏,游戏里面的角色被开膛破肚,那些内脏血腥的部分被动漫化,孩子们甚至一开始都察觉不出游戏的异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她一次操作失误,让爱莎女王和肚里的孩子死在了游戏台上,深深的内疚和恐惧顿时把她包围,她整整一个月都走不出这种负罪感。

这些邪典跟臭名昭著的“蓝鲸”游戏一样,让很多青少年消极厌世,甚至有孩子选择自杀来消除他们所谓的“罪恶”。

出了“儿童邪典门”后,家长们在生活中千防万防,对孩子接触到的视频和游戏类文化产品更是慎重又慎重。

甚至有家长表示:“我家孩子想看的课外书,我全部都要自己先看一遍,才能放心给孩子看,玩游戏看视频都会尽量陪着他,工作忙的时候也会抽查他的视频浏览记录……”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但他们千防万防却没想到,在他们信任的校园环境里,还是有不良文化进入了孩子的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爆出来的“毒教材”,沸沸扬扬已经争论了好久,到现在还没有有处理结果。

人教版教材作为我国目前在中小学生中覆盖人数最广的教材,竟然出现了这样负面的插图内容。

插图中孩子的相貌清一色的有唐氏儿的外貌特征,而纹身、兔女郎、孩子的性器官……赤裸裸地出现在了不同的插图中。

绘画者如果一时不注意也许可以原谅,但出现得如此频繁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居心叵测。

据了解,这种毒教材已经陪伴了不止一届两届的孩子,受影响的孩子有多少人已经无法统计,如果不是有家长发现不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孩子受到荼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像曹文轩这样夹带私货的主编被爆出,教辅书籍内容让家长们更是感觉防不胜防,孩子的文化教育到底应该怎样守护?又应该如何监管?

游戏、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游戏、视频、读物这些孩子最常接触到的文化知识获取的渠道,如今让很多家长视为洪水猛兽。

有些极端的家长宁可把孩子锁在家里按上监控,24小时不眨眼地盯着,也不肯让孩子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但孩子们终有一天会长大,被关在温室里浇灌的花朵又如何能担得起社会上的冰刀雪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对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玩乐,家长都不能太过偏激,听风就是雨,并不是网络就一定荼毒未成年人,也不是所有的课外书都会让孩子走上歧途。

或许已经做父母的80、90后还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的家长也很抵触让孩子看电视,但大家还是变着花样给电视“降温”,就是为了能偷偷看一眼心仪的动画片。

那时候的动画片有勇敢的黑猫警长、有智慧的阿凡提,还有敦煌壁画中走出的九色鹿……

而九色鹿,则播出了人与自然的共生思考,播出了敦煌壁画的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多少感觉画面有些过时,但那种质朴充满文化积淀的美感通过童话片的形式融入我们的血液中,帮助我们建立了最初对美的认知。

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网络,出现在孩子眼前的所有事物,都会构成孩子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如果一个孩子他从小到大,父母恩爱家庭成员关系融洽,而家里也被收拾的利利索索,他就会自然而然的获得安全感、秩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样的孩子在网络和阅读中,也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更多的了解世界美好的一面,也会让家长不用这么操心被“带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永远绝对的,不可撼动的。

并不是玩游戏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部分家长有的时候也紧张得过分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过于粗暴往往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有个今年读小学2年级的孩子就在抱怨:

“我妈一看我玩游戏就过来说我天天打打杀杀的不务正业,她但凡过来看一眼就知道我玩的是那种策略性游戏,需要动脑才能玩得好……”

游戏被妖魔化后,家长眼中直接主观的评价所有游戏都具有危害性,一看到孩子在玩第一反应不是沟通而是抵触。

一次两次,孩子慢慢就不想跟家长解释,横在双方之间的墙也越来越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沟通,一说他就发火,但他们自己有没有思考过,在孩子幼时有没有保持良好的沟通,还是一味的打压帮孩子做选择呢?

“帮”和“帮助”一字一差,但意义截然不同。

那些打着“为你好”旗号的家长认为一刀切就是帮了孩子,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切断的就是孩子对家长天然的信任。

经过整治,包括先前说到的头部游戏在内的很多游戏,在青少年模式下都已经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而市面上还有很多游戏确实对孩子的智力发育,有着不少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游戏对抗中思考如何恰当地规划资源,怎样跟队友的配合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还有一些解密类的游戏,需要玩家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通关。

为了玩好游戏,也倒逼很多孩子主动地去查资料、翻看书本请教老师,从这个方面来看,游戏还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对于家长来说,游戏不过是一堆人为堆砌的程序,既然孩子喜欢,自然可以加以利用,成为引导孩子学习的工具。

先前某款以高难度著称的游戏火遍大江南北,有位家长看到孩子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习计划,他没有马上粗暴的卸载游戏、摔了手机,而是选择用游戏作为“要挟”孩子学习的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允许你玩游戏,但在游戏里你死一次就要认真学习一个小时,现在你先玩一会,我在旁边帮你记录。如果这样你都不学习,那我才会强制帮你卸载游戏……”

一开始孩子还非常高兴,认为自己也算游戏里的“大佬”,只要打的好不死就行。

没想到他爸爸棋高一着,短短一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孩子“吃够了人间的苦”,游戏中的死亡次数更是惨不忍睹。

愿赌服输,孩子抱着书包吭哧吭哧学了两天,之后的日子一旦想打游戏爸爸就故技重施。

一个暑假过去后,由于保证了充足了学习时间,不但以前拖拉到最后的作业都提前做完,还超额阅读了不少课外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现在鼓励倡导“三胎”,希望能提高生育率,但家长们往往担心的是孩子生出来之后如何教育,等待这些新生命的社会土壤是否洁净。

我国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也经常进行净网活动,尽量屏蔽删除那些危害未成年人的恶意网站和视频,整体的大环境也让家长们越来越安心。

而在学校中,那种歪曲我国民族文化、煽动分裂的毒教材更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

在“插画门”发生后,主管部门也表示会肃清教辅行业,给未成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的陪伴、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国家层面对网络、书籍等青少年熟悉的领域加大监管。

这样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远离那些阴暗的角落,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对于最近关于孩子教育上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各位读者有何想法呢?您的身边是否有沉迷其中的孩子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里拉你去玩别的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