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是思想、品性吗?

第一篇: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每一个中国共产都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认识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入党动机,明确了党员的条件级基本要求,对党的纲领和党的核心人生价值体系有了一定认识之后,就必须要促使自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在实际行动中付诸实践活动。

我觉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项光荣的使命。广大劳动人民使我们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坚实的基础。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才能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艰辛劳作着。农民一年四季忙碌在土地上,工人夜以继日的在工厂的车间里挥洒汗水,教师则365天都奋斗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三尺讲台;清晨,清洁工人在我们酣睡着的时候已经开始清扫街道;深夜,医生在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或许还在紧张地给病人做手术……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衣物、知识,他们用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使我们得到健康和充实的生活。难以想象没有他们,我们的社会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我们面对他们应该肃然起敬!同时,我们应该反过来,尽自己的努力,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不是一种补偿,也不是为了报答,而是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深深热爱而生发出来的情感。

那么,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探讨。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我们正在求学途中,我们的知识技能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我们能做的事似乎很有限。我们提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像严格要求自己不乱扔垃圾,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去孤儿院货敬老院开展爱幼尊老的活动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好像很小,而且是在社会道德的要求之中,也就是说,人的良心也要求人们这样做,那这些小事也可以被列入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范围之中吗?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疑虑,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得出了可定的答案——这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应该做的,这是人类的美德,也是共产党员的美德。因为是小时,所以即使社会公德对每个公民有这样的要求,很多自私自利的人也不会主动做这些小事。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就不能够假装看不到,因此,我们要去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给那些心存私念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我们现在能做的,的的确确是小事,一方面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使自己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并且为将来能做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虽然是小事,但如果人人都做,人人坚持做,就会积少成多,对国家和人民是有很大作用的。

第二篇: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重新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它有坚实充分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阶级基础,属性也要求它必须是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工作当中,总有人将这句话作为对他人,对集体的承诺。而我也将这句话作为一种崇高,一种高尚。然而,在党课学习中,我重新理解;了这句作为党的根本宗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句话,似乎没有那般耀眼,而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句话在党课上,老师分别从理论和生动事例阐述了党的宗旨所蕴含的意义和分量。在课堂上,老师细致地将这些宏观的理论智慧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打比方,从我们每个人的亲生生活体验上来证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中“服务”二字的必要性和其中道理。为他人服务,这是一种道德方面的行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强调服务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付出,更加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方法。每个人都有为他人服务的必要性,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能收获自己需要和成长,服务他人会给他人和自己都带来一种满足。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当我们在为某一个个体服务时,中国共产党则喊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将服务的对象上升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

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焦裕禄等等党员都是最有力又最普通的实践者。他们用行动有力的证明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指导他们行动的准则,同时,他们有是共产党这个组织中最普通的战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让我深深感动震撼的是在课堂上观看焦裕禄的先进事迹视频。视频中并没有太多对率的赞扬言语,更多的是记录焦裕禄最真实的工作内容:走访大小村庄的贫困村民,带领工作人员记录兰考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想办法治理风沙,组织人民一起植树防沙。

这一切,并不是一天两天的工作,而是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为了改善兰考贫困落后而累倒在工作第一线。检验党员是否为人民服务,最好的验证者便是老百姓。当看到焦裕禄的遗体告别仪式时,广场上站满了前来总别的人们,一个个那样的悲痛,泪水在一张张朴实的脸颊上肆虐。看到这一幕,我已经眼睛湿润,那种感动和震撼,即便是在过去了几十年后的今天仍旧是真实而让人鼓舞。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争取自己进步的过程中,为人民,为他人服务的空间是广阔而现实,从周边的小事做起,也可以践行这一宗旨。或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无论带给他人的帮助有多大,都将是我的一种努力方式!

第三篇:思想汇报――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通过近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培训,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就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对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无心无意或假心假意。二、一切言行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不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处处为人民谋利益。三、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时,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四、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做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条件,也是区别党员与非党员的重要界限。广大党员自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战胜和克服各种困难,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艰难复杂的斗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主要体现在: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在党的全部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

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体现在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带领群众不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和归宿。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强调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个人对社会的历史进步的责任和贡献。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还是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是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与剥削阶级价值目标的本质区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要求共产党人在实践上,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样的思想和行动才是无产阶级人生价值体现。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检验党员廉政的根本尺度。在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种种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及其生活方式也渗入到了中国,加之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不可避免地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严重滋长。一些党员的价值标准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倾斜,把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变为对金钱、货币的追求,最终庸俗化为“一切向钱看”不少党员价值观念中对理想、精神、荣誉、道德等不能带来物质利益的东西不感兴趣了,甚至发出“荣誉多少钱一斤”之类的讽刺。“为人民服务”被纂改成“为人民币服务”。这些思想严重地毒化了某些共产党员的灵魂,践踏了党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它破坏了党的威信,损害党的形象,危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使党无法联系群众,其结果必然使党走向毁灭。

怎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现在是和平年代,也是年代,时代的竞争主题已经从军备转向经济。作为即将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潮中的大学生,我们就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生力军,我们的能力,将决定未来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力,而这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就是在为人民服务。我认为修养主要应包括科学文化方面的修养,就是直接解决技术难题的本领;还要包括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可以保证我们不迷失方向;此外还要提高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所学的知识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2、认真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充分发挥螺丝钉作用。实际上这就是直接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学习他坚守平凡岗位,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精神。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尽力去做好。在平时科研和工作中,树立这样的信念:如果某件事是有益的、必须要做的,那么就把它做好吧! 3、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就是现在我们大力提倡的节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那么就是对中央政策的一种支持,从而间接地也实现了为人民服务。 4、淡泊名利,乐于助人。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不应当过度地对金钱和权力进行追求。与之相反,我们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可以帮助的人。例如如果有人问路,而你又恰好知道的话,这时候告诉一下别人,就可以直接实现

了为人民服务。 5、具有主动性。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要带领人民群众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员的先进性不应当只体现在危难的时候,平常也要勇于体现出来。遇到需要有人站出来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共产党员应该冲在最前面。如果我们平时注意扩大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力,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例如,把节约的观念传播到身边同学中,号召大家人离开电脑关机,共同保持校园清洁美丽,可以从实际上产生效果。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党的根本宗旨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思想汇报,恳请党组织给予批评、帮助。

第四篇:.如何理解新时期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文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本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工作能力。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卓有成效地为人民服务,才不愧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先锋战士。

该篇DOC格式我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精选多篇)范文,共有6260.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本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立即下载:

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朱熹和王阳明的学说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1、朱熹则看重八目互为条件 , 相互制约的关 系 ,抓联络 。 换个角度看 ,朱熹生活在唐代以后的几百年分裂和战 争中 ,他比较重视荀子说学的理性成分 , 从“ 致物 ” 开始 , 倾 向于“ 外王 ” 的一面 ; 王阳明生活的环境是大统一时代 , 内 部问题突出 : 派系之间 ,官民之间 ,贫富之间等问题严重 ,他 更重视孟子的“ 心性 ”从治心开始 ,倾向于“ , 内圣 ” 的一面 2、朱熹与王阳明是宋明时期的两位学术大师,朱熹主张以"天理"作为自己学术的支撑,偏向于对"识"的论究。王阳明则主张以"本心"作为世界的本原,偏向于对"智"的发微。
1、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諡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
2、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諡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中都有灭人欲,朱熹强调的灭人欲和王阳明的去掉人欲有什么区别

我的理解是:朱熹认为人的心是不纯净的,需要通过格物穷理来去除心的杂质,纯净自己的心;
王阳明认为人的心是纯净的,心即理,需要做的是去除私欲。(可以将私欲理解为浓雾,心为明镜。去掉浓雾,才能看清自己的本心。)

古今来为人师表无出仲尼,天地间一等学问还是朱子。
辛弃疾: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程朱理学,亦是元明清三朝国学。朱熹也是孔庙十二哲之一,十二哲中只有朱熹一人非孔子亲传弟子,可谓殊荣之至。
朱子之学,博学鸿词,厚积薄发,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
阳明之学,泛泛而空,多诸佛老,随心随性,可自欺可自慰可自安

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因此民国时期陈复开始提出“心灵儒学”做出注解。儒家的学脉自清末已经全然中断,西学东渐的过程里,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张开的贡献。因此,陈复重新提倡心学,并书写《盘古心经》,继承阳明学的道统,再开“盘古心学”,创办书院讲学,教育弟子,并组织“新人道协会”,从事外王事业的奋勉,这使得心学开始有新的动能,这种心学包容儒释道传统三教思想,兼融新世纪思潮与印度玛家哲学,创造出极其特殊而新颖的儒学面目,目前正在台湾发展中。
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但是有时候人的判断会出现错误,也就是意之动出现了错误,即不能正确地分辨善和恶,把恶当作善,把善当作恶,那么他的良知也会出现错误,从而格物也会误入歧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此时的心已经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这时就要反诸求己。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
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
什么是有理,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天理不是靠空谈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实践,靠自省
心中有天理,无私心,就好比世间有规矩,有规律,有规矩就能丈量世间万物的方与圆。无论有多少方和圆,无论这些方和圆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规律,不然这些规律就是不正确的。 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好多人认为心学是空谈,实在是被歪曲的太厉害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好比孝顺父母,心中有这个意念还不能算作孝,必须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并且在孝顺父母的过程中,奉养得宜,让父母舒适满意,这就是实践。表面上看这个实践好像是在对客观的父母进行作用,其实是对自己的本心进行作用,万物皆在本心。这个孝顺父母的天理并不是在父母身上得到的,父母也没有教我们要我们孝顺他,这是纯粹发乎没有私心物欲的良知。而且父母死后,我们的孝顺之心也不因此消失。
讲究名正言顺是中国的特色,思想家们都想争儒家正统的地位。朱熹为了宣扬他的思想,减少反对他的阻力,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篡改《大学》,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解释。其实他的思想跟儒家的思想有很大的背离了。
同样聪明的王阳明的心学完全是靠批判朱子之学发展起来的,但是在刚开始他至少在表面上他也不敢和朱熹的思想分道扬镳,因为当时的程朱理学是主流,科举考试考的就是这些东西,为了减少阻力,他写了几本书,《大学古本》,说心学才是儒家的嫡传。《朱子晚年定论》,说朱熹晚年已经逐渐象心学靠拢了,又把儒家按照自己的心学理论进行解释。举一个例子,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罗钦顺就对此进行了质疑,王阳明很委屈,表明了心迹说道
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不以之为贤。墨子「兼爱」,行仁而过耳;杨子「为我」,行义而过耳。此其为说,亦岂灭理乱常之甚,而足以眩天下哉?而其流之弊,孟子至比于禽兽夷狄,所谓「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也。今世学术之弊,其谓之学仁而过者乎?谓之学义而过者乎?抑谓之学不仁不义而过者乎?吾不知其于洪水猛兽何如也!孟子云:「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杨墨之道塞天下,孟子之时,天下之尊信杨墨,当不下于今日之崇尚朱说,而孟子独以一人呶呶于其间,噫,可哀矣!韩氏云:「佛老之害,甚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坏之先,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其亦不量其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矣。呜呼!若某者,其尤不量其力,果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矣。夫众方嘻嘻之中,而独出涕嗟,若举世恬然以趋,而独疾首蹙额以为忧,此其非病狂丧心,殆必诚有大苦者隐于其中,而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察之?其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所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固多出于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所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盖不忍牴牾朱子者,其本心也,不得已而与之牴牾者,道固如是,不直则道不见也。执事所谓决与朱子异者,仆敢自欺其心哉?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乃益于己也。言之而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益于己者,己必喜之;损于己者,己必恶之。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也必文。某虽不肖,固不敢以小人之心事朱子也。
在这里,王阳明已经以孟子自居了,而把朱子看作了墨子杨子一类的人物,彻底划清了界限,在形式上都分道扬镳了
王阳明的心学是在陆九渊宋明理学中心学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而成就的。所以,我认为要理清王阳明心学不得不提及陆九渊和朱熹对“理”、“气”、“心”几个关键点的不同理解。
“理”的分歧。朱陆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终极本原。但是陆九渊借助的是儒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以为“心即理”,万事万物皆由心而生发。“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自杂谈》,其与朱熹所说的理为天地、人物存在之本是先于宇宙而存在的明显不同。结果,朱熹主张由道问学,强调格物致知,即穷物理,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为人的道德水准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陆九渊说“明心”,要尊德性,强调为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增进知识,而是为了实现道德的至高境界,因此,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把握,都不可能直接有助于实现增进道德境界的目的,因为人的本心就是道德的根源,因此只要扩大、完善人的良心结构就能实现增进道德的目的。(从当前德育正规化来看,学习知识的多寡并不决定道德水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为公的公仆并没有高深的知识,但是,知识的深浅有助于增长道德水准,不过,这是由于学习者不把学作为致知目的而作为完善德性的追求之果。朱熹本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道德教育,而这种定为方式决定了难以达到道德的较高境界。)
“气”的分歧。陆九渊的概念中,“气质”只是一个生理、心理意义上的问题,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或生理状态。他认为,人的这种生理心理品性和人的社会行为之间虽有联络,但并不是必然的、唯一的关系,即人的气质并不能决定人的善恶贤愚,并不能决定人的做后归宿,学能变化气质。朱熹之气是和理相对的概念,既指宇宙万物生成的基础,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一草一木),又指形成人物(善恶贤愚)之别的内在因素。
“心”的分歧。朱熹认为心是分为“人心”与“道心”的,道心是天理的体现,是“原于性命之王”,是义理之心,是人心的主宰;人心是气质的表现,故而必须接受道心的主宰和统领,此即“心统性情”。陆九渊认为人心道心只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心的性质状态,如果将二者对立起来,则分明是“裂天人为二”,心是人的本质所在,是伦理本能。(朱熹觉得形而上心为道心形而下则为人心,本质还是天理决定气的问题;陆九渊似乎认定心就是理理就是心。)

朱熹和王守仁在认识论上有什么区别

朱熹和王阳明在认识论中的不同是很明显的。主要在于,朱熹主张由外物而之心,再由心而之外物。王阳明则不然,他主张直指本心。但是,在认识问题上,二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却很少为人所注意。这个特点就是,认识的问题与人的道德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恰恰是中国古代认识论不同于西方认识论的特点之一。

王阳明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有什么主要区别?学习心学从哪些书入手

两者对于理的解读不同,朱熹认为理要通过学习得到,所以他提出“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就是说我们本身就知道理,所以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个你可以体会一下内外之别。学习心学的书籍我回答过,但发现一旦贴上百度就不过审,你可以到我的回答看看。在这里就说一本,叫《传习录》,是心学的入门书籍。

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理学,都是唯心主义,都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存天理,灭人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异:“朱”是客观唯心主义,“王”是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的主张高度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知”与“行”的二元论,把两者割裂开来.
王阳明心学的主张高度概括起来一句话,就是“知行合一”,主张心外无理,是一元论.
二者相同的地方都属于唯心主义.王阳明的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性发展.其实,在程朱理学盛行的时候,王阳明心学的基础奠基人陆九渊就已经提出了“心学”的萌芽,王阳明的心学就是对陆九渊的学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

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和现在的理论联络实践比较像。
朱熹的理学讲的更多是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虽没有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偏向于理论。朱熹的理学在知行方面,更多的讲的是经验,惯例。其实从儒家讲究的祖宗之法不可变就能知道,在程朱理学中,忽略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朱熹的理学思想和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的异同

朱熹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主要区别: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心是万物本源,朱熹的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本源。
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个人思想不同人生也不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