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和其他的语言都是一样的吗?

本专业秉承“文理互渗、守正创新”的理念,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培养机制,旨在培养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理论、知识、方法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具备科学的理论思维、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具备健全人格、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全球视野,勇于自主创新,善于团队协作,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不仅可赴海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继续深造,还可在国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中文相关的工作。

本专业目前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含2名青拔人才),副教授12人,优青1人,由老中青三结合组成,知识结构、学术视野、人文素养、教学与科研能力均显示出鲜明的特征。大多教师都有国际交流背景,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均毕业于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且大都具有在美国哈佛、英国牛津等大学交流背景。近5年来,我系教师先后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权威及CSSCI期刊发表科研论文近百篇;荣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

本专业注重文学与科技的交融互通,激发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注重夯实文学理论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竞争力;注重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平台,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中国文化发源地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对外文化传播的能力。本专业与美国圣母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相关专业展开合作,互派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途径。

历届毕业生受到新闻传媒、中外大型企业、国家机关等部门的普遍欢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推荐赴香港、台湾和国内一流学府交流学习或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近年约33%保送或考取国内大学研究生,约10%出国深造。其余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广,就业层次高,既有到新华社、南方都市报、各级政府机关、各类银行等重要机构,也有到搜狐、腾讯、中国移动、中石化、大连万达等国内知名大公司。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Q: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研究什么的?

A: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包括写作和表达),使学生具备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素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学和理论的途径,去感受生活,思考社会,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真相。同时,以语言和文学为根基,为学生阅读其他人文学科著作、研究更为广阔的人文问题,提供良好的语言基础、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具备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健全的知识结构。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文化传播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文化宣传、文字编辑、文学评论、文学写作、教学和学术研究等工作。

Q: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特质、素质能力)?我适合这个专业么?

A:汉语言文学专业需要的学生:1、拥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和素养;2、热爱语言和文字,喜欢读书、看书;3、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喜欢感知,热爱探索;4、兼有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既能够感知语言文字的美妙,又能理性独立地进行思考。

我们相信汉语言文学是一个所有同学都适用的神奇学科,只要你对汉语言文学知识感兴趣,只要你热爱读书和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敞开怀抱欢迎大家的到来!

Q:社会上有人对汉语言文学有偏见,请老师帮忙分析一下。

A:针对目前社会上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些偏见,我们做出如下回答:

①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就是作家?

汉语言毕业生有不少选择自由职业,乃至成为作家。喜欢写作的同学,当然可以选择中文系。但是本专业培养学生的文学知识和素养,注重对学生基础功的训练,毕业以后可以适应多方面的工作,可以在很多机构和单位中发挥作用,因此职业选择非常广泛和自由。

②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只需要看书就可以了吗?

并非如此。本专业的学习需要以扎实的语言能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为基础,因此需要对语言文字知识予以系统的学习,对文学史知识和文学批评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对文学审美品位进行培养,对文学理论进行广泛的接触和了解。多看书固然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并不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需要在老师的指引教导下,在与同学的交往沟通中,在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和认识中,在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中,慢慢进行学习和反思,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

Q:咱们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其他985高校的区别是什么?优势是什么?

A:西安交通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与其他985高校相比更具特色和优势:

开设文科实验班,同学们在大一可以广泛接触汉语言文学、哲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学科,获得宽广的学科视野和健全的知识结构,在大一结束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选择本专业;开设小学期,同学们可在小学期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核心类和通识类选修课程,并且进行相关实践;文理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语言文学学习以外,本专业还开设了如自然科学发展概论、高数、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工实习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实证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文化考察、学年论文、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

Q: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什么?

A: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三大板块,主要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古典文献学、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比较文学、应用写作等。

Q: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特点是什么?

A:本专业的培养特点是理工科背景和汉语言文学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西安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依托本校强大的理工科研究背景,一方面进行文理结合,全面开拓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本专业学生成为精通汉语言文学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并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中文人才。

Q:我通过学习这个专业,能得到什么成长和锻炼?

A:西安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收获:①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水平;②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专业文理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方式,提升综合素质;③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本专业所提供的众多实习实践机会,提升人际交往水平。

Q: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去哪里就业?

A: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届毕业生超过30%的优秀学生可推荐赴香港、台湾和国内一流学府交流学习或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近33%保送或考取国内大学研究生;约10%出国深造。在就业方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受到新闻传媒、中外大型企业、国家机关等部门的普遍欢迎,就业领域宽广,就业层次高。既有到新华社、南方都市报、各级政府机关、各类银行等重要机构,也有到搜狐、腾讯、中国移动、中石化、大连万达等国内知名大公司。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Q:汉语言文学专业有没有国际合作项目或者国际交流的机会?

A:有。本专业学生每年都有赴国外知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与几所国外著名高校也有互认学分的协议,只要符合条件的同学都可以自行申请。

Q:社会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学发展前景如何?我可以在哪些领域施展所学、人尽其用呢?

A: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专业的基础学科,被戏称为“万精油”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既可以选择在本专业攻读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选择新闻、社会、哲学、历史等感兴趣的专业,报考和攻读研究生。如毕业后想要直接工作,职业选择也非常广泛。可以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文化传播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中外大型企业,担任文案策划、营销设计、新闻编辑、行政助理、人事管理、作家、教师、公务员等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什么是诗歌?《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一种惊奇。”的确,诗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凝练的语言、美妙的韵律,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刊今天特邀三位学者结合自身诗词研究和创作的体悟,分别从诗歌的语言艺术与文化内涵、语言创新以及修辞手段等层面,讲述诗歌国度的诗意传承。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传统源远流长,遗产丰厚。无论创作、欣赏,还是批评、接受,诗歌一向都是中国文学长河的主流正脉。不学诗,无以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方式,诗性智慧渗透在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性民族。诗性语言,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文化彼此呼应,构成中国诗歌体用不二的整体。

——中国诗歌的语言之体和文化之用

1.一切语言的内核都是诗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诗歌尤其如此。中国诗歌的许多概念,在西方缺少相应的语词,如意境、滋味、兴趣、风神、气象,其根源即在于语言。所以朱自清在《诗的语言》中指出:“本质而言,诗歌不过是语言,一种纯语言。”一切语言的内核都是诗,而汉语是一种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因为最适合情兴和意境的生发,若干汉字组在一起就能展现出朦胧、象征、暗示、含蓄等艺术魅力。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但有四声的区别,词和词的连接往往不是形连而是意连,其间关系非常灵活。很多时候,逻辑连接词需要读者来填充,因而造成中国诗歌富于灵动的效果,富于包蕴性、联想性、多义性,给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

比如罗隐的《登夏州城楼》:“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两行诗、两组意象,密集排列,缺少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西方读者往往不知所云。可是,若给关键的“唐”“晋”二字,增补一些背景知识和联想,意象和情思就会随着两句之间的互文关系,行云流水般渗透出来。

这里要引入一个诗家语的概念,即由于字数、格律和声韵等限制,诗家所特有的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于散文等其他文体,往往更趋精练含蓄,语句叙述则变化多端,经常有跳动性。

比如运用互文,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白居易“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运用紧缩,把两句的意思压缩到一个诗句里,其间的关系留给读者体会,像王维“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观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还有活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孟浩然“风鸣两岸叶”(《宿桐庐江》),王维“郡邑浮前浦”(《汉江临眺》),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散文也经常使用词类活用这一修辞手段,但远不如诗词用得普遍。

更普遍的是运用省略,比如,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两句之间省略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白居易“上穷碧落下黄泉”“钗分一股合一扇”(《长恨歌》),“下”“合”后承上省略动词“穷”“分”;杜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月夜》),“香雾”“清辉”后省略谓语。还有上下句之间语意须互相补足的,称“交互省”或“会意省”,如孟浩然“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山中问答》),从答话可推知问话内容;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登岳阳楼》),实际是说,昔闻洞庭湖上有岳阳楼,今登岳阳楼观洞庭湖。

还有错位和倒装,比如杜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啄馀鹦鹉粒”应为“鹦鹉啄馀粒”的倒置;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把本应在句前的“不缘”“应是”插入句中。而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香积寺》),正常顺序应为:危石边泉声咽,青松上日色冷。经倒装,泉声、日色更为突出,显得有声有色。

又如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一联,实际语序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因浣衣女子归来,才会在竹林外传来说笑之声,因渔舟顺流而下才会使河面上的莲花摇曳纷披。但仔细琢磨,王维诗句本意又不仅如此,其意蕴比现实生活中的因果关系要复杂得多。可以理解王维是先闻其声再分辨声音的来历和原因,先见其形再体悟莲动的起因。因此,其中既有平仄的安排,也有内容的斟酌。

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代白话新诗,中国的诗歌语言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演化、发展创新,形成千姿百态的不同脉络和流派。其间,语言之体与文化之用,内外交相影响,互为两翼。

就诗歌的文化之用而言,作为文学之一体,诗歌本身就是文化之一端,不但要受到哲学、绘画、音乐、风俗等相邻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是时代文化的一种反映和体现。诗学与书论、画论、乐论等不仅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而且常常需要互相参照才能有新的开拓。

诗歌的发展,既受到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如镜子一样,反映着不同时代文化的光辉。一代有一代之文化,一代文化哺育一代诗歌。中国诗歌的发展,既源自内在语言形式的演化,也受制于不同时代政治生活、经济基础等硬背景的变化,而以文化心理为代表的软实力,正是其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桥梁。

中国诗歌与中国文化,其间的反映、影响关系,有如水洒在地上,浸湿附近的土壤是水的本性,但被浸湿的程度则需要视土壤情况而定;又如发光体与反射体,在合适的时候,还会相互映衬。文化影响诗歌、诗歌反映文化的程度,有的较快,有的较慢;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隐晦,有的显露,有的含蓄;有的变形,有的变质;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元的;有的是支配,有的是渗透;有的断章取义,痕迹俱在,有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的文化内容可以直接入诗,有的则需要通过作家的中介、过滤。有的是影响,有的则只是暗合;有的是交叉,有的只是平行;有的具有事实联系,有的只具有精神心智上的共通。因此其间未易轻断因果,只宜摆明条件。

这里不妨以苏轼诗歌与北宋文化的关系为例。北宋文化吸纳此前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皮毛落尽,精神独存,不仅各个文化领域、各类文化形式、各种雅俗文化百花齐放,更以独树一帜的北宋文化精神卓然自立。苏轼诗歌正是在北宋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孕育成长起来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典型性的文人代表,苏轼通过2700余首包赡丰富、变化万状的诗作,展现出一幅北宋文化绚丽多彩的清明上河图。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宋文化精神中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议论精神和淡雅精神,对苏轼诗歌产生直接深刻的影响,而苏诗的议论化和崇雅尚淡倾向,也反过来代表了北宋文化的这两种精神。

在北宋文化议论精神的影响下,苏轼诗歌反映出尚理的主动趋向,适时而深刻。苏诗中的议论俯拾即是,或全诗纯乎议论;或前面抒情叙事,咏物写景,篇末发表议论;或议论与抒情叙事、咏物写景交替穿插;或几种写作手法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方法的多种多样和变化万状使苏诗中的议论视野开阔,容量宏大,雄深博辩,气象万千。其议论的题材大到宇宙时空,小到鸟兽虫鱼,广到社会人生,狭到碑刻古玩,雅到诗书画艺,俗到接物处世,近到花草木石,远到海外仙国,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其绝人处,在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赵翼《瓯北诗话》)苏诗以后,议论成为有宋代诗歌新的审美风尚。

在北宋文化淡雅精神的感召下,苏轼诗歌奏出崇雅趋淡的乐章,典型而突出。苏诗将淡雅的追求脱离了纯功利性目的,提高到审美层次,妥善处理了雅与俗、绚烂与平淡、人工美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朴素却圆熟的辩证法精神。其诗歌语言,或避俗趋雅,或以俗为雅、化俗为雅。比如,《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助尔歌饭瓮”,“饭瓮”乃山东民间俗语和歌谣语。《发广州》“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苏轼自注:“浙人谓饮酒为软饱”,“俗谓睡为黑甜”。这些各地的俗词俚语,被创造性地融入苏轼诗中,显出一种雅人深致。苏诗还擅长用典故来题咏俚俗之物,化俗为雅。如《豆粥》“沙瓶煮豆软如酥”不免俚俗,但运以刘秀、石祟二人与豆粥相关的典故,诗的典雅气息油然而至。

以语言为体、文化为用的中国诗歌,尽管已有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尚未止步,其生命仍在不断变化生长,继续“昭烛三才,辉丽万有”(锺嵘《诗品序》)。

回顾中国诗歌的历史,每一种体裁都有萌生、发育、成熟、衰老的历史。中国诗歌史,就是各种诗歌体裁和样式起承转合的生命史。从《诗经》之诗,到歌诗之诗,到《诗品》之诗,到诗余之词;由狭义的以齐言为主要句式的韵文,衍为广义的诗词曲等多种样式,涵盖乐府、五七言(还有四言、六言、九言和杂言)、古体和近体(包括律诗和绝句),以及新诗等,历经以赋为诗,以文为诗,以诗为词,以复古为革新,变文言为白话等各种翻新,诗体不断有新风尚,诗篇不断有新物什,诗人不断有新思想,诗论不断有新境界。

只要有人类的存在,诗歌就有继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深信,在中国这个诗国里,诗歌一定会复兴。

(作者:陈才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诗意被认为是一首诗最重要的元素,诗人写诗,都是要追求一个诗意。作家废名在强调旧体诗与新诗的区别时说:旧体诗因为形式是新的,怎么写都可以,都是诗。而新诗,因为形式是散文的,所以必须有一个诗意,再将文字组织串联起来。

那么,什么是诗意?按《现代汉语词典》的阐述,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其实,诗的表达,就是一种修辞技巧。《现代汉语大词典》又补充解释:诗意,就是诗的内容和意境。诗,说到底,就是以修辞手段建构的诗意。

中国古典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诗意呈现方式,那就是对“情境”的强调。以情造境是古代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所谓“寓情于景”,学者朱良志说王维的诗歌短短几句,看似内容单调,实则是以情造出了一个“境”,比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还有“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都独自构成了一个个清静自足但内里蕴含生意的世界,是一个个完整又鲜活的“境”。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更是非常普遍的诗歌技巧。境,可以理解为古代常说的“景”,也可理解为现代诗学中的“现场感”,即具体场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湎于安闲适意之境,心中惬意溢于言表,而其“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目睹万物之欣欣向荣,内心亦欣喜复欣然;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情耶景耶,难以细分,情景皆哀,浓郁而深沉。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是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现代诗对情的理解,与古典诗歌有所不同,除了情感,还有情绪、情形、情况。

现代诗里的情绪有时是故意渲染、夸大和铺张的,铺张到甚至铺天盖地。情绪不同于情感,情绪更加个人化,是对当下现时的行为过程的具体体验。现代诗多侧重写情绪,写个体情绪的即时发散、渗透和蔓延,因此修辞也呈现出个人独特性。

比如,同是写现代人的孤寂之静,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所阿的写法是:“世界上所有人迹罕至的寂静,此刻都跑来跟我坐在了一起”,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则如此写,飞机在降落时,“直升机嗡嗡的声音让大地宁静”,很有现代感,突出飞机降落时的轰鸣与人内心渴望回到安稳大地以求安心的对比;特立尼达岛的诗人德瑞克·沃尔科特的诗句:“暮色中划船回家的渔民,意识不到他们正在穿越的寂静”,既肃穆又迷蒙,还有某种梦幻感,仿佛一幅印象派的画……这些诗,都将各自感受到的情绪渲染到极致,突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寞。这是一种现代诗的诗意。

无论情感和情绪,都有情的要素与元素,“情境”这一概念完全可以借用于当代诗歌创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时空急速运转变化的时代,截取诗意和保存诗意更显必要。

上述对诗的认识和理解,是我理解和创作诗歌的一个基础。当代生活由于移动区域扩大,空间感和时间感都改变了,细节、具体场景、瞬间感受,都可以作为一个个情境单元,成为诗的主题和关照对象。

比如我有一首短诗《抒怀》,是和一位友人谈论各自理想的,我只是在一个具体语境中把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想表达出来,但因使用了一些特别的修辞手法,就呈现了独特的诗意。全诗如下:

树下,我们谈起各自的理想

你说你要为山立传,为水写史

我呢,只想拍一套云的写真集

以及一帧家中小女的素描

当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树下

这首诗完全是白描手法,把和友人的谈话和情景还原,把此时此景、此情此感加以固定。其中,“间以一两声鸟鸣”使用了旁白手法,使这首诗显得鲜活,有人,有景,还有声,不只是一幅画,还成为一出小小的情景剧。

以诗的方式保存情感、感受和意义,截取一个个“境”,以诗的方式做现实的切片,来储存一切,并使之永远保留。诗的方式,就是修辞方式。

(作者:李少君,系《诗刊》社主编)

诗歌,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从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到中古以后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发展到现当代诗歌,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永恒魅力。诗歌中蕴藏了大量创新语言现象,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久远的常用词语和句法,对汉语的发展和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月亮”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益的《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一诗中,“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这里的“月亮”不是一个词,而是短语,指“月光明亮”,后来在唐诗韵文格律的作用下,由短语化为表示“月球”的名词。“朝夕”的产生亦是如此,它最初产生于《诗经》“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中,“朝夕”本是并列的两个名词,在诗歌韵律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成语被看作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形式短小、结构稳固、内涵丰富等特点。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特点(如诗经以四音节为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催生了大批耳熟能详的成语。《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有60%左右的成语源自诗歌,如“天作之合”出自《诗经》中的“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壮志未酬”来源于唐代李频的《春日归思》“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石破天惊”最早出现在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一大特色,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量词有很多就是从诗词韵文中产生的。如《汉语大字典》提到,“簇”的量词用法来源于白居易的《题卢秘书夏日新裁竹二十韵》诗中,“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点”的量词用法始见于苏轼的《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此外,介词的发展也可以在诗词韵文中找到端倪。据考察,“打”的介词用法最早出现在宋代辛弃疾的词中,“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鹧鸪天·戏题村舍》)。

在诗歌中,句法层面的创新现象也层出不穷,诗歌为很多句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语言环境。

如紧缩句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指分句间经过语音紧凑和词语缩减,而形成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如“天一黑就下班回家”是由“只要天一黑,就下班回家”这个一般复句紧缩而成的。诗歌对紧缩句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蒋绍愚在《唐诗语言》中说,在散文中由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复句,往往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而在唐诗,特别是近体诗中,这些关联词一般省略不用而造成紧缩句的大量出现。

例如,近体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严恽《落花》)”中的“问花花不语”,就是由“我问花,但是花却不语”省略关键词和停顿而形成的紧缩句。紧缩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可见到,如一则体育新闻标题“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其中的“缺谁谁尴尬”就是受诗歌韵律的影响而省略了关联词“无论……都”。

诗歌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还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诗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开垦和深挖。

(作者:张力,系郑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作者:张涛 来源:新中文 时间:

  “2021届汉语方言田野调查高级研修班”由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和山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承办。研修时段为7月25日至8月7日,前半段进行汉语方言田野调查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半段进行汉语方言田野调查实习。参加研修班的62名正式学员是由专家从300多位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大多是国内高校语言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在读博、硕士研究生。此外,旁听学员50名,主要来自山东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研究生和汉语言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以及山东省其他高校师生。

  2021年7月25日上午,研修班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开班仪式。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书文教授主持仪式,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邢光教授致欢迎辞;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方言》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沈明研究员介绍了疫情下研修班筹备的经过,以及本届研修班课程设置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文》编辑部主任、《中国语文》副主编刘祥柏研究员致辞,冀望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同时加强将知识“说出来”的能力;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邵燕梅教授介绍了班务情况与相关要求。

  本届研修班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员系统学习汉语方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规范的方言调查程序,了解专题研究的经典性成果和方法,夯实并提高汉语方言学学习的听辨音和田野调查的实践能力。研修班共开设4门课程:国际音标训练(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汉语方言音韵(赵日新,北京语言大学),方言专题研究(刘祥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方言调查(谢留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2个专题讲座《方言调查:“问”的艺术》(赵日新,北京语言大学)、《聚类分析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项梦冰,北京大学);还有为期5天半的分组实习。

赵日新:方言调查:“问”的艺术

项梦冰:聚类分析在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运用

  调查实习共11个组,分别由熊燕(中国人民大学)、高晓虹(北京语言大学)、黄晓东(北京语言大学)、徐睿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谢留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陶寰(复旦大学)、赵日新(北京语言大学)、邢向东(陕西师范大学)、庄初升(浙江大学)、项梦冰(北京大学)、刘祥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任指导老师。调查实习以记录《方言调查字表》为主,每组选两名学员作为发音人,由指导老师决定记录一种或两种方言,旨在让学员明白方言调查的流程。指导老师讲解耐心、细致,示范到位、务实,极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热情。

熊燕:指导调查江西余干赣语

高晓虹:指导调查广东阳春粤语

黄晓东:指导调查浙江义乌吴语、陕西韩城中原官话


徐睿渊:指导调查福建莆田闽语


谢留文:指导调查安徽芜湖吴语、河南鹤壁晋语

陶寰:指导调查广东顺德粤

赵日新:指导调查安徽黟县徽语

邢向东:指导调查安徽马鞍山吴语


庄初升:指导调查广西北海粤语

项梦冰:指导调查江西瑞金客家话

刘祥柏:指导调查海南海口闽语、湖南双峰湘语

  2021年8月7日下午,研修班圆满结业,结业仪式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举行。应疫情防控、减少密集聚集的需要,设一个主会场和两个分会场,研修班全体专家和学员在云端和线下共同庆贺研修班结业式。

  研修班结业式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邵燕梅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助理、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陈长书教授,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编辑部主任、《中国语文》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刘祥柏研究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方言》主编沈明研究员先后在结业仪式上致辞。然后播放了会务组为本届研修班制作的上课和实习记录视频短片,引起了学员的强烈共鸣。最后,各个会场的学员被授予了结业证书。

  课程结束后,我们对部分老师和学员进行了采访:

  1.您作为授课老师或指导老师对这届研修班、学员有什么评价?

  庄初升:我认为各位学员都很用功,尽管学历层次不一样,有些是研究生,有些是博士,而且专业方向不一样,但是我认为都非常的认真,非常专心。

  徐睿渊:研修班的会务安排非常周到,热情,从上课到生活,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学员们都很认真投入,晚上完成作业,问问题,很积极。

  谢留文:本届研修班学员热情周到,懂礼貌,学习认真,积极提问,普遍表现了比较好的专业素质。因为时代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感觉学员们的方言词汇量偏少。这是目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项梦冰:今年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咱们这个研修班同学在一起记瑞金方言。我们从八月二号开始,在这几天的工作中,所有的学员都非常投入,基本上我们都按照工作时间满负荷运转,有的时候还加班。大家都充满了兴趣,还对一些具体的字音进行了讨论,学风也非常的好,态度也特别认真,调查也非常仔细,所以我觉得从指导的这个角度看,真的是非常满意、非常高兴。

  黄晓东:学员还是挺勤奋、挺用功的,上课都挺认真、积极的。不过就是大部分同学基础还是比较差,也就是说来之前很多同学在方言学调查方面都是空白。

指导老师与学员讨论现场

  2.您对方言研修班有什么好的建议?

  庄初升:目前这个小班教学的模式我认为非常好。但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发音,而不仅仅是一位发音人,应该让同学们多见识其他方言。其次,以往都是以调查字音为主,对词汇和语法要求较少。我认为,应该做一个完整的流程,从字到词到句都应该过一下,毕竟词汇跟语法调查的方法和程序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研修班应该加上对词汇与语法的调查研究。

  谢留文:方言研修班对于培养方言学研究生的方言调查能力、调查技巧有一定的帮助。方言调查实习结束,各小组学员集体如果能写一个简单的语音调查报告,让指导教师点评,效果会非常好。但是因为调查实习时间有限,《方言调查字表》都不一定能调查完,无法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是个遗憾。看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项梦冰:今年的这个安排,从时间上看我就觉得比较好,因为给方言调查留的时间稍微充裕一些,过去最短的时候三天,基本上记一个前三页就完了。这一次我们基本上如果抓紧一点,可以把整个字表记下来。所以我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建议了,我就觉得今年应该是很成功的。我们在疫情目前还没有完全过去的情况下,组织这样的一次学习,包括学员们有这个勇气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这本身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事情。

  黄晓东:目前好像我觉得还是都挺好的,整个组织都挺好。可能选学员的角度来说吧,就是要看研修班的目的。高级研修班,我认为学员应该都是有基础的。

指导老师正在做示范调查

  3.您认为方言初学者应掌握什么基本技能?

  庄初升:第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国际音标,初学者一定要会对国际音标进行听音、辨音和记音。当然,初学者很难一步到位掌握所有音标,其实很多音标是在以后工作中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方言后才会遇到。比如我们组在研究“佤话“过程中遇到的边擦音,这是学员们之前可能没有听到过的。要是他们在课堂上学这个边擦音可能很难记住,但是在田野中学到的就比较容易掌握,如果以后再遇到这个音,不用人教就会知道这是边擦音。第二,就是要掌握音韵学。音韵学的功底也是非常重要的。音韵学之于方言学就像数学之于物理学。物理学得再好没有高等数学也是不行的。方言不管是调查还是研究,而且就研究而言,无论是做词汇研究还是语法研究,音韵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但是我所理解的音韵学不是传统的那种从韵书到韵图那种”死“的音韵学,也不是把三十六字母、二百零六韵、十九部背下来就能解决问题的,这个是要真正掌握常用汉字的音韵地位的,我们要能做到很快地反应出调查字表中某个字是十六摄中的哪个摄,是什么声母,几等,开口还是合口。比字也需要有很好的音韵学功底,由此至彼,从一个字马上想到另外一个字来进行比字。我觉得这两个是最重要的。

  徐睿渊:听音辨音记音,和提问的技能。

  谢留文:熟练掌握基本的国际音标,《汉语音韵讲义》中的基本知识,音韵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中古音与北京话的基本对应关系。具有基本的听音辨音记音能力。

  项梦冰:初学方言调查的人,就是要注意这个语音训练。但是我们相信大部分学员都在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已经掌握了,现在所差的呢就是实际的调查。那实际调查也没有什么捷径,或者说有什么特别快的掌握方法,基本就是靠大家自己去摸爬滚打,最好从自己的那个母语做起。也就是说你先调查你熟悉的,如果自己不能说某一种方言,那你至少有一个生活或者工作的地方,那么你就从那个方面开始。因为方言的调查是一通百通的,就是你只要一个方言吃透了,别的就会也比较顺手。方言调查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多调查、多接触。不要害怕犯错,错误亦是经验。犯过错误的,那么也往往在这个问题上会比较小心和谨慎。像我自己做田野的时候,其实也是各种错误都有过。所以积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积累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只有一次一次地调查,才能一次一次地更成熟。如果说方言调查一定要有座右铭一样的东西的话呢,那就是“折腾、折腾、再折腾”。你得一遍遍地、反复地去处理材料。比如说我们记这个方言调查字表,首先我们从头到尾就记一遍,然后整理同音字表又一遍,这个同音字表又要请发音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再核对一遍,到后边记录词汇还要回过头来修改,不断地调整。这个过程其实都是反复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折腾得越多,你就越接近这个方言的实际的情况。把它简化成口号,“方言调查,就是要折腾、折腾、再折腾”。

  黄晓东:那当然是音韵学,汉语方言学,国际音标这些基本的知识。

指导老师正在检查学员记音情况

  4.您对学员有什么话要说吗?

  庄初升:我的几位学员大部分都不是真正学方言学的,但是有方言学的调查经验和基本训练是非常好的。我历来认为方言就是语言,因为对于方言区的人来说,方言就是他的语言。如果说方言不是语言,就等于说只会讲方言的人没有语言。方言就是语言,那么方言学就是语言学,方言学是最像语言学的语言学。语言学中可以做的任何部分,方言学都可以做。你无论是从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方法,全部都可以在汉语方言上得到应用、得到检验,所以方言学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的。不论是做共时的语言学研究,比如说像类型学研究,还是做历时的语言学研究,比如说语言史的研究,方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参照,甚至就是本体。所以不管学什么专业方向,我觉得有一些方言学的调查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程序,就算以后不真正从事这个专业、不做方言调查,但是我相信以后看别人的材料,你的眼光就会不一样。

  谢留文:方言学的训练和调查研究,最好从母语入手,对母语方言的语音、词汇做一个比较全面的调查整理。包括声韵调系统,方言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单字音表,同音字汇、方言词汇表等等。对母语所属大方言区的已有研究成果要多读多看。

  黄晓东:这个班结束以后要趁热打铁。继续的去看相关的这个教材或者文献。最好是能继续把自己的母语记下去,用这个字表。否则的话,你可能一放就忘。以后等开学或者以后写别的内容,他对这个有淡忘,那可能这个效果就大打折扣。

学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记音

  1.您对方言研修班有什么好的建议?

  黄沚清:在疫情这么紧张的时候,我们方言研修班的老师们都非常认真热心地在付出,学员们都非常努力。建议的话,如果要是班级规模再小一些会更好一点。

  俄华楠:首先很感谢山师大这边能够举办这样的一次方言研修班,在这种疫情之下能够汇聚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以及同学们就很不容易,对于方言研修班的建议觉得就是非常好,非要说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希望以后可以多开些开设一些课程,可能不光是国际音标、音韵学,也可以开一些语法课程,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具体调查细节的课程吧。

  张东晖:希望研修班下次招生能有更多的学员名额,并且也提供一些旁听生名额。在寻找发音人时希望能严格挑选一些代表性的,并且要有合适的备选人员。

  张涛:我觉得实战的部分可以稍微地多一点,讲课的部分可以稍微地少一点,因为很多理论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但是缺乏的就是实际记音的部分,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实际的记音、操作,还有跟老师面对面的讨论上。

  祝晨琳:内容特别充实,时间安排有条不紊,考虑得很细致,很周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希望了解整理语料的方法和规范。

  申文雅:建议音韵学课时能够多一些。  

  2.您在方言研修班的收获是什么?

  黄沚清:我自己本身是做传统音韵学的,以前对方言学关注不是很多。但是现在来到这里学习,我的收获非常大,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无穷魅力。本次我们在方言当中发现很多奇奇怪怪的音,这对我们研究音韵学非常有用。

  俄华楠:收获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我本身是学方言的,可能之前的这种方言实习或者方言学习它只是处于一个表面的层次,这次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巩固,像国际音标课以及音韵学课程,能够让我的一个知识层面得到一个提升吧,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是这种方言实践课,就是面对一个发言合作人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实习调查,能对我们的知识进行拓宽,或者说让我们真正去面对发言人去问一些问题的时候,有一种质的提升吧,这个是比较好的。还有一个就是能够跟这么多优秀老师以及优秀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就感觉不光收获了学习知识上的快乐,还有友情。

  张东晖:学到了一些专业知识,认识到了本专业天南海北的学员。尤其是实习经历让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更进一步,学习方法和内容更加完善。

  姜迎春:我在方言研修班收获很大,这里有一群知识渊博的老师,通过这次研修班,我们对国际音标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音韵学也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这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也交到了五湖四海的朋友,我感觉对我的提升非常的大。

  张涛:我觉得通过这次方言研修班我有很大的收获,首先就是认识了很多老师,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让我知道我在研究方言这条路上并不孤单。第二,我觉得把之前学到的很多理论上的书本上的知识能够真正的用于实践,而且能够直接跟老师沟通,跟发言人沟通,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对我们接下来的提升,不管是记音还是我们理论分析的能力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很感谢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方言》编辑部和山东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次机会,非常感谢。

  祝晨琳:收获很多。对国际音标发音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体会到如何运用“活的语言”去理解音韵,对于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了实感。学习到实际调查过程中,如果遇到相近的发音,如何高效地比字,从而确定音位上的分合。

  马静:非常感谢山师,给了我这次研修学习的宝贵机会。研修班开课第一周,有幸聆听了方言学界多位学术大咖的精彩课程。沈明老师的国际音标课程让我更清晰地区分出不同的元音和辅音;赵日新老师的音韵学课程结合各方言的语音演变实例,让我在中古音和母方言、普通话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加深了对音韵学的理解;刘祥柏老师教我们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去做研究,启发我们去发现复杂现象背后的规律,讲实例时直接提炼出文中的“硬骨头”,传递给我们学习的思路和看问题的本质;谢留文老师的方言调查课,给我们传授了很多田野调查的经验,能让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避免很多失误,以高效的方式进行调查。这些都是满满的收获。

  申文雅:进一步熟悉了国际音标的发音,发音、记音更为准确。通过小组实习也进一步熟悉了方言调查的步骤与方法,了解了家乡方言古今演变的规律与特点。此外还知道了方言与文化层面的很多民间事物,但还需深入田野调查以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3.您所参加调查实习的是什么方言?担任什么角色?能模仿一两句印象最深刻的话吗?

  俄华楠:我这次参与调查实习的主要是广州阳春方言,主要是春城的白话。担任的是调查者的角色。我对这个方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它的音节听起来很多,就像那种日语或者说英语的这种感觉,比如说一个音节,它可以读得让人感觉是两个音节一样。为什么他们的方言让人感觉像是英语这种,可能我表示得不太对,但是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音节就会让人感觉拆成两个音节读一样。

  姜迎春:在这次调查实习中,我们调查的是闽方言的蒲仙片,我担任的是学员角色,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去录音,一起去调查。

  祝晨琳: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方言,属闽语琼文片府城小片。担任调查人。“吃饭”说“食糜”,“衣服”说“衫裤”。

  马静:吴语和晋语;吴语是实习学生,跟着老师练习听音和记音;晋语是发音人。

  申文雅:客家话。发音人。模仿闽语[i mue](小妹)。

  4.您对授课老师、指导老师有什么话要说吗?

  黄沚清:庄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老师,他的学术研究非常广泛。接下来我要去浙大读博士后了,可能还是希望能跟着庄老师学更多的东西吧。

  俄华楠:对于授课老师、指导老师就是非常感谢他们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组办这个班,他们能够带领我们去学习,带我们参与实习调查,非常感谢这些老师,他们也特别的敬业,非常感谢感谢他们。

  张东晖:特别感谢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指导我们学习,也感谢老师们认真又敬业的教学,让我们切实学到了许多实用的知识,少走了好多弯路。希望有机会能再次跟老师们一起学习。谢谢!

  姜迎春:非常感谢老师们的倾情付出,研修班的老师们都非常的好,非常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奉献和无微不至的指导,同时老师们一直在强调,方言调查要讲事实,摆道理。扎实的学风还有求实的精神。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祝晨琳:感谢所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济南的这两周像是开了倍速器,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节课都是满满的“干货”,每到下课时都感觉意犹未尽。老师们学识广博,学风严谨,谦逊随和,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学到了治学的态度和方法,获益匪浅。再次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老师们辛苦了!

  马静:后期由我担任发音人,在记音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之前被忽略掉的东西,有些习以为常的错误认知都被谢老师指了出来。谢老师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调查经验令我十分佩服。我想说:谢谢您,老师!谢谢您悉心教我们田野调查的方法,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向您学习!

  申文雅:非常感谢每一位老师专业细致耐心的指导。沈明老师气质如兰,教授国际音标落实到不常用的每一个音标,反复细听学员的发音并纠正;赵日新老师谦逊绅士,带我们学习艰难深奥的音韵知识;刘祥柏老师讲课轻松风趣,传授具体知识之际经常予以深刻人生譬喻;谢留文老师专致耐心不厌其烦,讲课内容音韵知识与方言文化并重。最后领我们实习的时项梦冰老师,项老师温润如玉、专注细致,带我们小组成员记录整理瑞金客家方言音系,并反复教我们进行音值听辨与对比,还不时普及课外相关知识,扩展我们的民间文化视野。感谢各位老师!

部分会务人员(从左至右): 李轩浩、刘爽、丁上、张秋雨、张影、高可、郭雯、公继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的五种语言是哪几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