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元宇宙区块链这种东西现在还火吗?

当元宇宙的风头盖过了区块链,它好像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我们在任何场景,任何商业范例里遇到的所有的痛点和难题,几乎都可以通过区块链得到解决。毋庸置疑的是,元宇宙给人们带来的颠覆性的改造的确是无可阻挡的,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以元宇宙来谈论元宇宙,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孤立且封闭的存在,那么,所谓的元宇宙便失去了存在的内涵和意义。

其中,对于区块链的无视,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笔者认为,当人们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由多技术集合而成的存在,并且在这样一个技术集合里没有确立区块链的地位时,所谓的元宇宙就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功能和作用。失去区块链,元宇宙就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区块链,元宇宙便再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性。

因此,在元宇宙风靡的当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重塑区块链在元宇宙当中的地位,重新以一种相对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元宇宙,而不仅仅只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可以预见的是,当元宇宙仅仅只是元宇宙,当元宇宙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的时候,或许,正是它的光鲜真正开始黯然失色的时候。

欲要让元宇宙成为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存在,欲要让元宇宙成为一个现实且可落地的存在,那么,必然需要重新认识区块链,特别是要重新认识区块链与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元宇宙才能真正告别浮躁与激进,真正回归客观和理性。

提及元宇宙,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它的复合性。所谓的「复合性」,其实是它代表了诸多的新技术。一切皆有起源之地,纵然是再简单,再基本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到它的起始之地。元宇宙,同样如此。如果一定要给元宇宙寻找一个原点的话,笔者认为,非区块链莫属。

从表面上来看,当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谈及的元宇宙通常是一个囊括了诸多的新技术的存在,正是因为它的多技术,正是因为它的复合性,所以才让人们忽略了它最应该关注的地方,才让人们失去了对于它的原始焦点和内核的关注。如果一定要给元宇宙寻找一个起源的话,笔者认为,区块链是不可忽略的。

对标Meta,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早在Meta宣布全力投身到元宇宙的怀抱之前,它早就开始了在区块链上的研发和探索,并且还发布了一个颇具颠覆性的数字货币——Libra。正是因为Meta在区块链的前瞻性的布局,所以,才让它后来全力投身到元宇宙有了可能性。

当Meta开始布局区块链的时候,与元宇宙相互关联的其他的新技术是在同步发展的。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虚拟现实,甚至是物联网,其实这些新技术都可以说是自成一派。然而,为什么这些新技术没有结合在一起,孕育出一个叫做元宇宙的概念呢?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些新技术仅仅只是一个新技术而已,它们并不具备真正在底层融通以及打造商业闭环的能力。

当区块链出现之后,特别是当区块链发展成熟之后,一切开始变得不同。我们所看到的区块链开始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它对于外部技术的复合与融通,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复合和融通之后,元宇宙才具备了发展的土壤。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一定要找到元宇宙的起源的话,区块链是最不可忽视的那一个。

元宇宙,区块链时代的代名词

在那个区块链依然充满了狂热与浮躁的年代里,人们一种都在提倡所谓的区块链时代,甚至将区块链时代看成是后互联网时代的代名词。笔者认为,仅仅只是以区块链时代来定义即将到来的区块链时代,其实又将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困境和泥潭当中。说到底,这依然是互联网的思维在作祟。

一直以来,笔者都认为,所谓的区块链时代,并不是如同互联网时代那样,仅仅只是借助简单相加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现实商业的改造,它所带来的改变是更加底层和更加基础的。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逐渐让互联网越来越显性,越来越庞大的发展逻辑不同,区块链时代是一个让区块链越来越从有形化为无形,越来越隐性的过程。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寻找区块链的代名词的时候,或者说,区块链时代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像看待互联网那样仅仅只是简单地来看待它,而是需要以一种更加深度,更加底层的角度来看待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彻底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分隔开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区块链的发展真正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

因此,当我们寻找区块链时代的代名词的时候,需要跳出互联网式的简单和肤浅,以一种更加深度和全面的角度来看待它。笔者认为,将元宇宙看成是区块链时代的代名词,并且以这样一个代名词来更好地诠释区块链的内涵和意义,要比仅仅只是将区块链停留在区块链本身更加真实与客观。

当元宇宙成为了区块链的代名词,我们才能告别互联网时代的牵绊;当元宇宙成为了区块链的代名词,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区块链的功能和作用;当元宇宙成为了区块链时代的代名词,我们才能真正确立区块链的真实地位,而不仅仅只是将它看成一个与互联网相类似的存在。

区块链,元宇宙进化的原始动能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元宇宙决不是元宇宙的终极状态,充其量仅仅只是一个相当初级和相对原始的发展阶段而已。既然元宇宙依然还是需要进化的,既然元宇宙依然还是需要不断迭代的,那么,真正促使它不断进化和迭代的,内在的技术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区块链,才是元宇宙进化的最为原始的动能。

如果区块链的技术没有迭代和进化,如果区块链的技术没有发展,那么,元宇宙的发展是无稽之谈。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我们在寻找元宇宙的进化方式和方法的时候,依然还是要从区块链着手。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区块链的技术没有颠覆性的突破和发展,元宇宙是很难有颠覆性的突破和发展的。

笔者认为,元宇宙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区块链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出现所导致的。乍一看,这种思路有些矛盾,既然区块链的技术没有突破,那么,为什么为催生出来的元宇宙呢?事实上,并不矛盾。元宇宙之所以会出现,并不是因为区块链技术有了突破,而是因为区块链技术业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完善所导致的。简单来讲,元宇宙是区块链成熟的产物,而是不会区块链技术突破的产物。

正是因为如此,元宇宙必然还会经历不断地进化,不断地迭代。然而,催生其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始动力,其实就是来自于底层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嬗变。可能有人会说,除了区块链之外的其他新技术的突破和演变,难道就不能实现元宇宙的迭代和进化了吗?我要说的是,区块链之外的新技术的进化,仅仅只能带来元宇宙的表层的嬗变,仅仅只能带来外在的嬗变,而无法真正从内在驱动元宇宙的不断演进和发展。

如果我们要寻找元宇宙的进化之道,如果我们要寻找元宇宙的发展通破口,必然需要从区块链本身着手。只有从区块链本身找到了动力源泉,只有真正将区块链看成是元宇宙时代的发展新动能,元宇宙行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跳出现在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没有区块链,元宇宙便无从谈起。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再忽略它,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再弱化它。对于区块链的无视,对于区块链的弱化,非但无法让元宇宙真正回归正道,甚至还将会把元宇宙带入到一种虚无缥缈的虚无状态当中。理顺区块链与元宇宙之间的关系,并且确立区块链与元宇宙之间的内涵和意义,才能真正让元宇宙的发展真正告别概念,回归现实,才能让元宇宙的发展真正有所突破。否则,元宇宙必然会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仅仅只是一个概念,仅仅只是一个噱头,等到资本的追捧不再,等到市场的热度退却,一切都将从头开始。正如Meta因元宇宙而风噪一时,最近却因元宇宙被资本市场抛弃一样。

一个寂寥了29年的概念——“元宇宙”,在今年火出了圈。在普通人对这一新兴概念懵圈的时候,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们已摩拳擦掌,扎克伯格、马化腾等一众科技大佬为它站台,将其视为“互联网3.0”“互联网终极形态”的代名词;9月,二级市场上“元宇宙”概念股也因此一路水涨船高,中青宝仅凭一个不确定能否上线的元宇宙游戏,股价在10个交易日近乎翻倍。 此外,很多互联网企业正在通过注册商标的方式抢占元宇宙的先机。根据天眼查数据,截至目前,有关元宇宙的商标注册申请已超130家,特别是9月以来,各领域公司集中申请商标,其中腾讯、申请了9个、交友平台SOUL申请了7个,盛趣游戏、完美世界、米哈游、爱奇艺、理想汽车、努比亚等亦加入其中。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在概念盛行之时,需分清是真风口,还是“旧瓶装新酒”,抑或是美丽的“泡沫”。目前,元宇宙在二级市场逐渐降温,近5个交易日,A股元宇宙概念板块的18家企业中只有一家微涨,中青宝、汤姆猫等游戏企业涨幅已回撤超10%。 粤开证券分析师李兴用八个字形容元宇宙,“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方面元宇宙融合VR/AR、5G、AI、区块链等产业链,远期增量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当前距离实现元宇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项支撑元宇宙的技术仍在发展初期。

元宇宙火了,游戏股涨了

追溯到29年前,科幻作家史蒂文在《雪崩》中这样描绘元宇宙:“只要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一个终端,就可以通过连接进入由计算机模拟的另一个三维现实。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中拥有自己的分身。”

从字面来看,即通过技术能力在现实世界基础上搭建一个平行且持久存在的虚拟世界,现实中的人以数字化身的形式进入虚拟时空中生活,同时在虚拟世界中还拥有完整运行的社会和经济系统。电影《头号玩家》被认为是目前最符合《雪崩》中描述的“元宇宙”形态。

今年3月,VR游戏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市值破400亿美元。而11个月前,公司的估值只有40亿美元,不到一年翻了10倍,让市场看到了“元宇宙第一股”的魅力;而国内外互联网大厂的入局,也助推了“元宇宙”概念出圈,8月底,字节跳动收购VR创业品牌Pico的消息得到证实,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元宇宙概念的关注。

9月7日,“元宇宙”概念在A股突然爆发,8日,“元宇宙”概念股再度集体上攻掀涨停潮,包括中青宝、汤姆猫、当虹科技在内的6只个股涨停。南都记者注意到,归属于元宇宙概念的相关标的主要分布在传媒、电子游戏、虚拟现实和区块链等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社交属性、同步拟真、持续迭代、内部氪金是游戏行业发展属性,因此,由此将作为最先落地的形式为人们展现元宇宙雏形,另一方面,这引发了A股市场“元宇宙概念股”的异动拉升。

不过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廖旭华则对南都记者强调,A股概念股飞涨并不是元宇宙所带来的盈利预期的提前兑现,只是游戏股超跌之后的资金炒作所需要的一个借口。细究那些大涨的公司,他们到底如何布局“元宇宙”,答案或许只有一句话,“初步探索中”。

如果说中青宝、汤姆猫等是在主动进军元宇宙,那么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则属于被动“沾光”,他们没有元宇宙相关业务,却被股民们硬生生地和元宇宙拉上了关系,或者说被期待着业务能与元宇宙沾上边。

“大家都在押注未来新方向”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大教育校长于佳宁对南都记者解释称,元宇宙不是某一两项技术的运用,而是需要将区块链、5G、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前沿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这也意味着元宇宙概念涉及的5G、VR等产业技术升级,与游戏、社交、内容、消费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升级,都有机会带来资本的饕餮盛宴。

也正因如此,从芯片、硬件制造到互联网公司都被纳入了可以发力的范畴,元宇宙成了最好“蹭”的概念。

廖旭华直言道,元宇宙所提及的一些技术确实是很有价值,包括区块链、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等,但是这是一直在发展一直在扩展应用的技术,这些技术真正起到的作用是C端用户体验的改善和B端生产效率的提升,与元宇宙这个抽象概念无关。

“不管这股“风”刮得有多大,最终仍需关注元宇宙能否为公司带来长期的业绩支撑,切记不应该陷入FOMO(fear of missing out 害怕错过)情绪”,于佳宁表示,未来随着一些企业把元宇宙应用于真实产业场景,能够切实将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赋能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体现出更高的市场价值。

但质疑并未拦住大佬们入场。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巨头入局与二级市场上的博弈不同,大厂的目的显而易见,获得入场门票、追求第二增长曲线。元宇宙可以把众多的产业串联在一起,就像当初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候一样,而在用户红利已经见顶的今天,“元宇宙”概念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曙光。

沙盒移动平台开发商MetaApp创始人胡森也曾指出,互联网科技公司目前的业务在趋于稳定,很难再获取爆发性的增长了,“大家都在押注未来新方向”。

当亿万富翁布兰森、贝索斯登上太空,开启了人类航天遨游的商业化运作;扎克伯格、马化腾等互联网大佬,纷纷押注另一条可能改变人们生活环境的内化道路。

去年12月,腾讯掌舵人马化腾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下一波升级是全真互联网;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喊出“科幻小说中的元宇宙已经近了”;7月,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要在5年内变成一家“元宇宙公司”……互联网大佬们需要3.0版本的新故事。

事实上,他们早已行动,切入的方向包括内容、硬件等方面,横跨AI、区块链、游戏、社交等众多领域。腾讯入股Epic、Roblox,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90亿元人民币收购Pico入局VR领域,华为在AR/VR领域的技术突破加速实现沉浸式体验,为VR内容开发者提供了平台HUAWEI VR,HTC推出虚拟偶像Vee融入现实生活;

虽然现在元宇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美梦,但如果实现了呢?科技巨头们谁也承受不起错过的损失。据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

元宇宙梦想能否照进现实?

也有人不愿意与元宇宙挂上钩。日前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接受专访时发表了关于增强现实的看法,当采访者问及这是否是“元宇宙”时,库克称“我就不炫那些流行语了,我们只将其称之为增强现实”。

的确,元宇宙就像一个百宝箱,VR/AR、AI、数字孪生、区块链、5G等各种技术纷纷入内,但这些都是相对独立的领域,各自还有较大的升级空间,此外各项技术大部分还处于点状发展的状态,离“聚点成网”、真正成为一个“宇宙”,还有非常远的距离。

《元宇宙》套书作者、易股天下公司董事长易欢欢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把支撑元宇宙的六大核心技术称为BIGANT”,分别对应着数字身份和数据资产确权的区块链、进入和走出虚拟世界的交互技术、生成元宇宙空间的游戏引擎、人工智能、网络和物联网,要实现元宇宙状态,对这六项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于佳宁则表示,元宇宙的发展进程将并不是线性的,不是努力投入资源就可以实现突破,关键还需要底层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

从元宇宙的入口,也就是用户接入的层面来看,涉及接入终端普及和网高速低延迟网络的建设。只有当VR达到16K之后,人眼才察觉不到纱窗效应,也就是接近与肉眼的“完全沉浸感”,对于现有的终端而言,无论是佩戴的舒适性,还是终端自身的性能,现有的VR/AR终端技术还不足以支撑人们在元宇宙中进行长时间的沉浸式体验,5G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卫星互联网也还不足以承载全球天地海一体化通信网络。未来的元宇宙将是空间足够大、能容纳无数人并行使用的数字空间,数据量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现有的云计算体系无法承载。另外,长期开发与短期消费之间的内容供需冲突,也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于佳宁也表示,目前元宇宙的机遇窗口期正在逐步开启,但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它的发展将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关键还需要底层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迭代,持续扩展边界,应用才有机会广泛落地。

统筹:石力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作者:卢爱芳 来源:科技资本论

元宇宙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跨越了科技、金融、文化、艺术、哲学等多领域,中央美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孟虹是少数在这几个领域都有很深造诣的人,最近我邀请他到科技资本论的直播间,深度讨论了关于元宇宙的几大话题:

1、究竟什么是元宇宙?

2、目前全球的科技巨头都在怎么做元宇宙?谁胜出的概率大?

3、无聊猿为什么火?它在元宇宙的IP打造上带来什么启示?它还能火多久?

4、元宇宙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人类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吗?

以下是我和孟虹老师的对话内容,全文长达1万字,但强烈建议你耐心看完,因为这是对当下元宇宙最透彻的解构,也是对未来元宇宙最有前瞻性的预判。

中央美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孟虹

卢爱芳:元宇宙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差不多一年时间了,业界有很多的争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元宇宙,你心目中的元宇宙是什么?

孟虹: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还没有确定,现在很难解释。就像当年媒体问比尔盖茨什么叫互联网,他讲了半天也没讲明白。

现在大家对元宇宙有几种理解:对于从媒体上得到信息的人们,他们把元宇宙理解为3D、沉浸式、交互的感觉;对于做 IT或者数字经济的人们,他们经历了互联网,更喜欢下一代互联网这个概念。对于当下的年轻人,他们更喜欢说 web 3.0、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因为他们知道 web 2.0,在他们看来,元宇宙小,web 3.0 大。

而我更习惯把元宇宙讲成第三代操作系统。第一代是DOS,是命令行的界面跟计算机打交道。第二代是windows,以视窗界面跟计算机打交道。第三代是VR/AR,以一种三维直观的界面,我称之为自然界面。

这种自然界面的出现,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四大复刻,而且成本在飞速下降,让我很惊讶。

第一是对本人的复刻。做一个虚拟人,现在成本下来很多,将来还要继续下降,虽然精度很差,但解决了大众需求;

第二是动作的复刻。最近看到一些解决方案也很便宜,非常容易地把人的动作复刻出来,人就可以在虚拟世界随意地动起来。

第三是场景的复刻。以前要做一个场景,要几万块,现在只要几千块。

第四就是动的状态的复刻。现在成本还略微高一点,我想随着科技再进步,可能半年最多一年成本也会急速降下来。

四大复刻解决了物理世界快速进入虚拟世界这个问题,而且以非常低的成本,让我们跟计算机交互的界面进入了自然界面。

卢爱芳:大家通常谈到元宇宙的要素,什么八大要素或者七大要素。你觉得元宇宙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孟虹:国内将元宇宙的要素通常概括为“大蚂蚁”(Bigant: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交互技术Interactivity、电子游戏技术Game、人工智能技术AI、网络及运算技术Network、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但其实这些技术都更多是传统信息化就有的技术。

我提出了一个变形金刚的概念。第一个是T,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把物理世界送到元宇宙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四大复刻可以更轻地完成这个动作。

第二个就是DR(数字现实与交互)。VR、AR、MR、XR等,但现在设备都还是太笨重了,尤其动作捕捉这些设备装在身上也挺麻烦的,所以大家就不会用,元宇宙需要再轻一点的设备,才更容易普及。

第三就是社交网络。从社交网络的角度,web 3.0没有脱离web 2.0的框架。无论现在,还是未来,社交网络都是根本性的理论,至今从来动摇过。

第四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是大家已经认可的技术,它把经济属性灌注到互联网行为中。

第五是虚拟人,因为元宇宙最后都是虚拟人在运转,这是元宇宙非常重要的一环。

第六是现实跟虚拟人的交互,我把它叫做数字精灵。

这是我对“大蚂蚁”的简化版。但我觉得还需要更轻,无论设备还是技术,让大数据更深地应用到这里。

卢爱芳:刚才讲到社交网络,既然web 2.0已经有了社交网络,为什么还把它列为元宇宙的要素?

孟虹:社交网络很早就有了,在2004年的时候就有了社交网络的概念,当时的三大理论之一叫SNS,当时还没有Facbook,也还没微信。

现在说社交网络,中国是微博、微信,但国外有很多社交网络。除了Facebook,还有Twitter也是,Twitter跟Facebook最大的区别是,它能很快地把消息发出来,更轻、更方便。还有YouTube,它要的是living,living是令人兴奋的,活着的当下的视频是令人兴奋的。但到web 3.0,我觉得社交网络才像那么回事。

扎克伯克改名字不是随便改的,他不是一时头脑发热,是有战略的,下的棋前后逻辑是一致的。

扎克伯克将更名Meta

扎克伯克推出Facebook时说我们做社交网络,我们的社交网络要把全世界变成一个国家。扎克伯克把社交网络定义成一个组织,他的理想就要做一个庞大的组织。但单做Facebook达不到他的目的,后来他开始做视频。

扎克伯格比张一鸣要更早理解视频的价值,但他没有做短视频,做的是三维可动的视频,比如一个360度电影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就是要将 living 实时动态的生活状态反映到系统中。

从360度视频又分化出很多东西,比如Instagram,这是图片分享社区;面向创意,又有了Behance,这是个设计创意社区,有点像我们的小红书;Mid,一个精品资源社区,有点像知乎。社交网络一直在发展,分化细分领域,每个都是局部。

后来扎克伯格发现还不够,所以开始进军硬件,买了Oculus,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地进入社交网络,就如当年谷歌买安卓。

扎克伯克买Oculus是要布局后手机生态。他就这样一手一手棋地押,直到走到他的未来世界,他是一步步地走向元宇宙的。他后来果断地改名字,跟他的战略是一致的,他的公司的血脉没有任何的改变。

既然在 web 2.0,Facebook是社交网络,那么到元宇宙,Meta也是社交网络,这是天然的关系,它的性质没有改变。

卢爱芳:web 3.0 给社交网络带来什么变化?

孟虹:社交网络是什么?

第一,就是把社会关系在互联网的方式上把它运转起来;社交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亲缘关系、地域关系、行业关系、经济关系等。

第二.就是维基百科,不断把人类知识涌现出来。维基百科不是由专家去完成,而是用大众智慧把知识世界构建起来。

第三是闪电暴走。闪电暴走是社交网络当年三大理论之一,它指很多无关的人在一个机缘巧合下,突发性地形成一个事件,事件完成就散开。闪电暴走的前提是,需要有东西来传输这个信息,那么就通过社交网络把大家连起来。

社交网络是基于互联网完成通讯、基于社交网络完成社交圈、基于维基百科完成共识构建,最后基于真实地理位置在现场引爆事件。

闪电暴走是驱动 web 2.0 的一个源头,到了web 3.0就更容易了,因为web 3.0 有了虚拟人。

假设我们把算力、数字孪生、元宇宙大脑、经济模型等等都建起来了,这个世界基本完备之后,它就不变了。是什么东西让它变,是人在触动它,不管你在互联网上去交流,还是线下触动它,是人让这个世界成为活着的、运转的世界

卢爱芳:你如何评估Facebook改名Meta之后的成效?它做元宇宙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孟虹:Facebook 的底盘是社交网络,基于它展开,一步步走好了,它赢的概率是非常大。但它的硬伤在哪里?既然元宇宙需要跟物理世界相连,就需要把物理世界地理信息的属性送进元宇宙,Facebook终究是有障碍

那谁拿着地理信息?谷歌拿着谷歌地图,它拿着这手硬牌。它有天然的物理空间,跟物理世界可以天然无缝地衔接,这是 Facebook 目前做不到的。

你看佩奇这棋下的,谷歌虽然不是社交网络,但它做了手机、眼镜,这是给他带来信息的渠道。还有自动驾驶汽车,只要能带来信息,他就下子。因为他要做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要大数据,大数据要采集信息。他这个闭环跟社交网络本质是通的。

还有。苹果是基于手机展开,手机起码比VR轻。未来谁的硬件轻,谁就赢。

另外就是。算力在它手里,它可以做大量的计算,先把人工智能做完,做完人工智能,大脑就握在他手里。有了大脑,四肢也很容易打造,英伟达手上也握着张硬牌。现在握着大脑的人,握着算力的人,握着地图的人,握着社交网络的人,当然还有握着AR/VR的人,看它们谁先发力。

卢爱芳:这四家是相互竞争还是合作?我觉得跟 Facebook 或者 Google 更多应该是合作吧,而Facebook 跟或者 Google 可能竞争更多?

孟虹:不好说,有可能都要合作。举个例子,做 AR 这个信号一出来,的Hololens就不做了,因为苹果用的那家厂商就是做Hololens的,等于被苹果买断了,那Hololens后面的力量就没有了,本来微软做硬件就不行。包括Oculus、好像也停了会,四大巨头几乎都停了会,等苹果。

如果要坚持下去,他们要退出,那就是联盟关系。如果他们同时做,那就是对抗关系。联盟关系的可能性很大,也存在谁是盟主,谁来主导的问题。

如果把算力吃尽,不停地发力,数据的计算结果就握在它手上,大脑就握在它手上了。就像握住了Windows,以后大家都得听我的,那别人都依赖它。现在这个游戏,还没角逐出来。

卢爱芳:在元宇宙会有一席之地吗?毕竟也是互联网的接入设备。

孟虹:汽车太大,因为元宇宙肯定是 To C 的,那一定是轻的。另外,汽车只能在路上跑,它不是信息全集,构建不起完整的链路。

马斯克为什么要入局比特币和区块链?因为那是一个全集,经济链,汽车跟它是有关联的。

卢爱芳:刚刚我们谈到社交网络,在这一点上,腾讯的社交优势能顺延到元宇宙或者web 3.0吗?

孟虹:腾讯本来很有优势,而且投了Roblox和Unreal,两张很硬的牌在他手里,但是他现在有点慢。我觉得字节跳动占点便宜,把Pico终端抢到手里。如果元宇宙成功了,VR 把手机换掉了,Pico就占有非常好的一个位置,那时腾讯估计就会有点吃力。

卢爱芳:但VR 设备在中国还是一个特别小众的市场,一年卖个几十万台,Pico能拉动这个市场的爆发吗?

孟虹:字节押Pico押得很好。要论做硬件,它肯定做不过,但关键是,发力做Pico,内容会跟进,当内容场景都在它手上,那所有的技术都得听它的。

pico最近和抖音一起举办了一个虚拟演唱会

举个例子,假设Pico把演艺市场都拿下了,以后所有电影都在Pico上看,那它就等于控制了电影的渠道。还有文旅,还有智慧城市,如果它们要做元宇宙,现在国内只有Pico,没有第二个选择。

就像Windows 一样,一旦软件写到 Windows 上,别的操作系统就费劲了。虽然Pico不是技术层的锁定,但如果把场景和商业层锁死了,别人想干也很难。

当然这个取决于元宇宙发展多快。如果元宇宙发展很慢,那总归还有更强大的人来。只要足够快,那这棋别人就不好下了。

卢爱芳:刚刚我们谈了元宇宙的基础设施和目前市场的大致格局,接下来我们谈谈元宇宙的内容和IP打造,以前web2.0,我们常说内容为王,元宇宙时代还是内容为王吗?

孟虹:元宇宙时代不是内容为王,因为元宇宙的内容供给量很大,又有了直观的品质,这个时候就进入IP 为王。

IP就是辨识度,唯一的辨识度。元宇宙的IP跟以前的商业理念基本差不多,比如最重要的是定位,定位让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形象出来后,你是不是做得最好,做得最好大家就认可你。

这个 IP 本身是没有变化的,它唯一变化在哪里?就是元宇宙把 IP 变多了。以前IP 的传输渠道是有限的,传输是有成本的,所以可供给的 IP 数量是有限的。而且IP基本都是 ToB的形式或者更大体量的形式来去出现,小体量的 IP 是比较难的。

web2.0 来了之后,网红出现了,但他也不是完全的个体,而且还是在传媒框架下,离开传媒框架基本上也很难做成IP。

但到元宇宙,那就是万物皆IP,万物皆数字资产。信息一出现它就是 IP ,IP就天然地产生了。以前我们如果要打造一个IP,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定义它,但现在不需要了,它一出来就被赋予了IP 的属性,它的唯一性是天然的,剩下就是你自己对这个 IP 进行封装。

当然,从唯一性到被大家认可,还需要用差异性来形成共识,将人聚集到这个IP上,同时通过各种营销事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这是IP打造的基本原则,跟元宇宙无关。

卢爱芳:无聊猿短短的一年时间成为最火的元宇宙IP,它的IP打造有什么独特之处?

孟虹:无聊猿是个凭空产生的东西,凭空产生很难,但一旦创造出来了,就会产生巨大的爆炸。无聊猿为什么能凭空出现?因为人们想赶上那几趟热车,元宇宙来了,NFT火了,无聊猿在这个时间节点作为NFT的代言人出现了,它的火也是有极大的偶然性。

从IP打造来看,无聊猿有几个根本性的东西:

首先是抹掉了所有的中间环节,IP的商业授权零成本,这是一大创举。以前我们想去开个,我得去申请,申请通过了我才选址,他得考核我之后我才能做,下面的都是成本。现在无聊猿做出来了,你买就行了,买完爱干嘛干嘛。

其次,无聊猿没有标签,它是个泛IP。以前只能卖汉堡可乐炸鸡之类的,你要去卖啤酒,那有点费劲,如果去唱戏,就更麻烦了,但无聊猿无所谓,你可以去开店,也可以去做游艇,你还可以做任何其他东西,它没有标签了,这是史无前例的。

无聊猿出生那天就天然带有资本的属性,也是NFT的代表,与他相关的,都有资本的影子在后面。它本身就是金融属性,本身就有资本驱动,它本身就很贵,本身就是一个身份,本身就代表未来的商业;同时它又代表潮流,代表时尚,代表未来,代表不可知,代表大家对它的困惑。用它来代表任何未来商业都是合理的,这就是无聊猿的本质,也是NFT给大家带来的一个好处。

卢爱芳:不久前绿地、李宁和都买了一个无聊猿头像,李宁我是可以理解的,它可以用来生产衣服鞋帽,但对于一个房地产公司,有意义吗?

孟虹:合理啊,你想想无聊猿也代表资本,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资本,跟无聊猿放在一起,比李宁还合。只要他相信元宇宙在中国会兴起,就一定会讲无聊猿的故事,到讲故事的那一天,它就增值了。

卢爱芳:无聊猿的故事究竟能讲多久呢?我有点怀疑,我始终认为,它能火成这样,是因为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加密货币,大家总得买点什么东西,而NFT的供给量还不多,好的作品就更稀缺,所以才把它捧上了天。但随着越来越多好的NFT作品出现,它也许就没现在这么值钱了。

孟虹:一个正常的NFT 有两个价值:一个就是使用价值,加上金融属性的绑定。既然有使用价值,只要我觉得它的这个使用价值,值我这个费用,我就买了,至于金融属性都不重要了。

第二是价值载体,它本身跟是具有内在价值载体的,我买了它,我相信它值这个钱,是会增值的。这就是标准的NFT。

现在无聊猿是在极度稀缺和极大热情中间产生了巨大的泡沫。现在NFT是这样,未来会长什么样呢,这就落到了大众美学上。

未来元宇宙会释放几个东西:

第一把大众释放出来。以前大众无法这么深度进入到数字世界,大众美学没法展开。

第二让大众审美介入。现在无法介入,评价的人不是大众。但元宇宙来了之后,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地进入到元宇宙,这个过程是被记录的,它将产生大众审美,未来元宇宙一定是基于大众审美的,大众审美等价于精英审美,它并不弱于精英审美。你精英审美值 100 万,我大众审美也值 100 万。

卢爱芳:无聊猿是大众审美还是精英审美?

孟虹:无聊猿肯定是精英审美,它是资本审美,它是资本凭空定义出来的东西。你要么接受、要么不接受,没有别的选择。无聊猿肯定也有寿命,当下一个无聊猿出现,它的寿命就到头了。

既然你能生产无聊猿,我就能产生无聊鸭,还有什么熊,什么虎。只要条件成熟,这些东西就会出现。当足够多的东西出现,无聊猿就要往下走了。

卢爱芳:无聊猿现在开始做游戏,不久前又发售了土地,还要做元宇宙平台,你怎么看待它这个发展路径?它做元宇宙能成功吗?

孟虹:它走不了多远,因为无聊猿本身没有故事,元宇宙的四大来源是文学、心理、传媒、艺术,无聊猿在这方面是零。它做游戏拍电影都可以,但它走不了太远。卖房子卖地也可以,用它做标签把地卖出去肯定是没问题。一旦卖出人家自己的名气就出来了,人就可以离开它了。当这个热潮过去,它还会存在,但不可能起到一个主导性的作用。

卢爱芳:所以你觉得无聊猿不可能长期火下去?

孟虹:只有一种可能性,假设它把生态立起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那个难度还是有的,除非很长时间出来不了一个跟它 PK 的人,那它就有机会。如果中短期出来一个,它就不可能展开了。

卢爱芳:你说的生态指的是什么呢?

孟虹:以它为核心的一个图腾,以它为核心展开一个社区。这个社群有一个信仰,那它就会很强的。

卢爱芳:无聊猿有社群啊

孟虹:无聊猿代表资本,资本的圈子很小,而大众进入它的圈子,它的味道就变了。

卢爱芳:无论怎么样,无聊猿已经成为一个知名IP,那它这种模式在中国可以复制吗?

孟虹:肯定能复制。因为这个逻辑是通的,只要有个无中生有的东西出现,它就等价于无聊猿。而且中国的土壤很特殊,无聊猿没有把中国的土壤覆盖掉。中国肯定是能出现的,只是谁把它做出来,什么时候做出来,做多大是个问题?从逻辑上讲,在中国产生一个类似无聊猿的IP是完全具有可能性。

卢爱芳:无聊猿这种资本驱动的玩法,跟中国互联网制造流量明星的玩法是一回事吗?

孟虹:有点区别,web2.0 制造出流量明星,有很多非常手法。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明星需要消耗足够的能量、足够的时间来聚集能量,他自身要成长,一点点想完成他这个 IP 的确立、打造、传播、放大,这是打造明星的传统模型,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也一样。

但无聊猿不是,它没有做任何的动作,就是先用一个 IP锁定一个属性,借着全世界最大的一个热点事件(指Facebook更名Meta),一下子就点燃了,像火箭一样啪地就给送到天上去了。而且它不消耗社会成本,不浪费社会资源,很正常。

不像打造网红,中间有大量的过程,有很多损耗,而且不是一个人损耗,是一堆人在损耗,这是不合理的,这也是web2.0为什么有问题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卢爱芳:无聊猿的运营应该也花了很多精力,包括明星购买它的头像,我总觉得后面有人去推动,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消耗吧。

孟虹:跟无聊猿确立在元宇宙的位置相比,它的损耗不算什么。

首先,跟元宇宙的绑定,无聊猿的营销成本就省掉了无数,它一下子成了全球最大的NFT。

其次,它还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 NFT。2020 年全球NFT市场只有2000 万美元的规模,2021 年就增长到 180 亿美元,200倍的增长,这么多钱涌进来。而只有它是代表,相当于 200 倍的增溢都落它一个身上,它再损耗跟它的增值相比也微不足道。

卢爱芳:前面提到元宇宙时代IP的供应量很多,但达成共识很难。那历史上的知名IP比如西游记,放在元宇宙中最有市场?

第一,历史上这些知名IP 已经被分析完了,用完了。孙悟空的故事已经编到极致了,很难编出新故事了。

第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驾驭也是需要功力的,在历史文化中找到大众解空间,必须特别有功力。如果有这个功力,自己编故事就可以了,为什么非得搬历史呢?

卢爱芳:那未来在元宇宙时代,什么样的 IP 会受欢迎呢?

孟虹:有人总结了三条:Number one 世界第一;Top one ,行业第一;Only one ,独一无二的。

稀缺性肯定是很重要的。比如文物就是唯一的;比如有人去山上拍别人看不到的植物;比如有一个浙大的小孩跑到内蒙去拍闪电,追着闪电跑的时候,追得快会被电打着,追得慢拍不着,它就是一瞬而过的,这种稀缺的东西,只有拍到了就是钱。

卢爱芳:在元宇宙时代,企业应该怎么来打造 IP 或者利用 IP?现在大家喜欢找名人代言,在元宇宙时代这些玩法会有改变吗?

孟虹:现在是企业用元宇宙、虚拟人最佳的时机。

现在相对来说,做个虚拟人虽然不费劲了,但还是有点难度,再过个一年三年,难度没了,你再用这个手法就没有意义了。

另外,如果这个企业一直没有完成跟年轻人的对接,这是最好的机会,用元宇宙、NFT一把就连起来了。

卢爱芳:但我个人觉得,现在企业做的虚拟人每家都差不多,分不出哪个是哪家的,没有什么辨识度,而且也没什么功能没什么意思,好无趣。

孟虹:第一就是大家没好好做,真正懂技术又懂审美的人很少。

第二,大家没有优化的空间,要不特别贵,性价比不合理。要么便宜,但效果不好,想做得便宜又好,那驾驭这个事情的人要能力很强。

但现在的确是最佳时机,虚拟人制作的技术在飞速地进步,成本急速地降下来,现在看5万块钱做的,跟半年前30-50万做的效果差不多。这个节点刚好是技术刚出来,刚把它调到地板价,还好多人还没学会的时候。这个风口上去做最合理,你再过一段时间都会了,就没意思了。

卢爱芳:直播间有朋友提到柳夜熙,你觉得它算成功吗?

孟虹:柳夜熙是无中生有的,这个逻辑跟无聊猿有点像,但无聊猿是连环一手一手的棋,达到目的,但柳夜熙做完之后不知道该干嘛。

柳夜熙没有灵魂,没有来源,没有故事。她做得很好,但再往下怎么走?我觉得她用来作为古装悬疑剧的一个角色是可以的。

卢爱芳:中国元宇宙的基础设施还很差,也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平台。那现在打造元宇宙的 IP 应该怎么做?

孟虹:前面我们讲了,IP首先是定位,就是你最初和最终想要干什么;其次是找到对应的人群,你就对着这个人群写,打动他们;然后就是传播,把你写的东西传给他们。元宇宙IP产生的过程不见得要依赖平台。

现在元宇宙最好的概念就两个,一个是科幻小说,元宇宙天然就是科幻的代表;另一个就是星际小说。

卢爱芳:你怎么看待中国的数字藏品平台?

孟虹:中国现在有200多家数字藏品平台,太多了,我觉得能有三五家、十家就了不起了。

NFT将来也许会变成一个常态技术,调用接口就会产生这个属性,就像用电用水一样,那个时候数字藏品平台就没有价值了。

未来元宇宙95% 的数据是公共的数据,大量的数据你调用就行了,你也不用自己建网站,也不用自己建数据库,你发布服务,别人用就行了,效果等同于今天百度、微信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DAO。

卢爱芳:能不能描述一下元宇宙的未来?

孟虹:第一,元宇宙的未来就是大众审美。足够多的人更自由地进入互联网世界,更低成本的实时互动,就会形成大众美学。未来NFT可能成为大众界定他身份的一个标签,打上这个标签,你看到我,我就是这类人。我的地盘我做主,我在我的局部空间里做我的审美,你说好不好?你在你的公共域里去说。

第二,元宇宙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全面兴起,一定会出现信息图谱和现地体验。大量的数据分析,计算机就帮你做了,你不用想了。而现地体验,有些必须要到现场去体验的东西,会急剧地加速,会变得丰富和极致。未来的商场、旅游景点、餐厅,除了吃就是承载限地体验。这是第二个阶段。

第三,第三个阶段,人类会进入信息实验和信息黑洞,这个阶段信息足够强大,强大到它太聚集了。只要释放出一点,就是商业价值,未来的世界是由信息实验和信息黑洞来释放价值的。

现在元宇宙有无数小技术,随便一个放在以前都是很厉害的技术,过两年就天翻地覆了。将来有了大数据的人工智能,那就更快了。好比说谷歌做一年计算,等于以前做10— 30 年计算,那以后也是一样。

信息黑洞释放出来的价值就够我们用了,这是将来的一个形态。

第四,再往下就是科技美学了。未来所有的东西都进入元宇宙,所有东西的逻辑都是信息逻辑。信息就是差异,差异不停地分化,分化到极致是两种极致形式:一种叫极致的形式化,这个形式不可能再极致了,这就是美学;另一种是极致的结构化,就是信息的构造已经不可能再完美了,它颠扑不破了,这就是科技。

什么叫科技美学?形式要极致,结构也要极致,两者必须合一,科技美学是元宇宙带给我们最后的一个形态,所以元宇宙是非常值得憧憬

卢爱芳:元宇宙要达到科技美学这个境界,需要多长时间?

孟虹:元宇宙还没真正开始呢,按现在的评估,算力大概还要二三十年才能达到人的算力,有了算力真的跑起来,真正达到我说的科学美学阶段,可能还需要30- 50 年。

卢爱芳:你觉得元宇宙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孟虹:第一个就是虚拟人。虚拟人是元宇宙的根本,因为元宇宙活着的东西只有虚拟人,剩下都是物理化的东西。第二就是数字资产,谁握住数字资产谁就很厉害了。第三就是数字场景。

我认为虚拟人是万亿级的市场,数字资产是十万亿级的,数字场景是百万亿级的。

虚拟人现在中国蔚然成风

未来人的流动、物的流动、资金的流动都在网上,然后就剩下一点必须在现场体验的,那就就是未来的城市地标、旅游景点、饭店。未来的世界将成为沙漠,只有星星点点的绿洲,因为绝大多数地方都不需要存在了,不需要到现场。

卢爱芳:那我觉得未来好悲凉,真的就像《头号玩家》一样,虚拟世界无比丰富,而现实世界成了一片荒场。

孟虹:不是的,相反,线下会非常非常的美,非常打动你。因为以后大部分东西都会在虚拟世界去构建,只有必须到现场体验的,才做线下,那它一定会做得极致漂亮,而且可以跟线上互动。

卢爱芳:元宇宙会让足够多的大众低成本地参与进来,那会不会出现粗制滥造的局面?

孟虹:当年做维基百科,人们也没想到大众这种随意修改还能改出一个好版本,因为所有人改到最后一定会形成一个最优解。大众审美等价于精英审美,不亚于精英,只是大众还没有释放它的价值。当大众创意被释放出来后,未来会很强大。

尤其是人工智能会过滤一些东西,把好的沉淀下来,越来越优化,形成极致的形式、极致的结构,未来世界一定是很美好的。

卢爱芳:刚才你提到人工智能,未来在元宇宙,哪些事情都是由人工智能去完成?

孟虹:人工智能首先对数据做处理,元宇宙的数据采集会极大的丰富,数字孪生、四大复刻、数字精灵等把大量的数据传输进元宇宙。当数据足够多,计算难度就会足够小。计算难度足够小,算出的结果就足够多。算完后,人再做梳理,帮着计算机再进步。

这个双向迭代会让科技飞速发展。技术会被解构,然后立刻出现技术重组的价值。原来只有一个 Windows,那全世界只能用 Windows,后来创客把它解构了,无数的开源就出来了。一旦科技被解构,它马上可以重组出无数种组合,无数种科技武器,我们将面对非常强大的我们,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不会超过一二十年时间。那时我们的生活会非常美好,而且成本会很低。免费午餐的时代会到来,这是不可阻挡的。

当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零边际成本的驱动力在哪里,会成为一个新问题。

Unity:如何跨越虚拟和现实?

NFT的核心还是打造IP,背后是文化的诉求

疯狂的数字藏品,千万别走P2P和ICO的老路!

从这个200人的智能工厂,我看到工业元宇宙的雏形

雅昌CTO:元宇宙是人类的精神空间,最终是哲学问题

GUCCI、Vans、Nike的元宇宙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做文旅元宇宙?别着急!NFT最大价值并非投资  我们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被玩坏的数字人,技术到底哪家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区块链什么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