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m比4=n比三,且m和n都不为0,则m与n成什么比例?

实验一、气轨上运动定律的研究

1、计时器无读数怎么办?

(2)导线没跟计时器紧密连接。

(3)排除方法:重新拧紧光电门和重新连接信号线。

2、气轨调不平怎么办?

十字架调的太低,应找实验老师对十字架进行调节。

3、每次测量时,计时器数值一样怎么办?

(2)排除方法:按“功能键”。

4、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太小怎么办?

(1)滑块没从气轨顶端静止下滑。

(2)支脚下垫的垫片不够。

(3)光电门1离支脚太近。

(4)排除方法:保证滑块从气轨顶端静止下滑,使光电门1远离支脚,看支脚下有几个副加垫片。

5、滑块所受摩擦力太大怎么办?

(2)滑块下滑时发生了振荡。

(3)左右平衡没调好。

(4)排除方法:对气门进行调节,并保证滑块能平稳下滑,并调节十字架。

6、光电门2不同位置测得的结果相同怎么办?

(1)每次移动2时的距离太小。

(2)排除方法:要保证移动的距离在5-10cm之间。

7、前后测量的结果相差太大怎么办?

(3)可能调过挡光片。

(4)排除方法:要用同一块滑块,不要调气源与挡光片。

8、最后g值为负的怎么办?

(1)计时零点选在L2处。

(2)排除方法:一定要使计时零点在L1处。

9、气轨调节时不易调平怎么办?

(1)一直让滑块在上面滑动。

(2)排除方法:假设不平,应先拿下来然后调节,再放上去观察,反复进行。

1. 问题提出: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探究:不妨假设能搭成m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为探究m与n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特殊入手,通过试验、观察、类比,最后归纳、猜测得出结论.

①用3根相同的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此时,显然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3时,m=1

②用4根相同的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只可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2根木棒这一种情况,不能搭成三角形,所以,当n=4时,m=0

③用5根相同的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3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若分为2根木棒、2根木棒和1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5时,m=1

④用6根相同的木棒搭成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4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若分为2根木棒、2根木棒和2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6时,m=1

这是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

  1.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2.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体会用数形结合思想解数学问题.

  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

  1.画出函数的图象.

  分析画出函数图象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0.

  解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

  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

  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

  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试一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学生动手画反比函数图象,进一步掌握画函数图象的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以下问题,并将讨论、交流的结果回答问题.

  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注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

  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

  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

  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

  例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题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

  分析由于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数y=kx-k中,k<0,可知,图象过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

  (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由待定系数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通过列表、描点、连线可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由点A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验证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在图象上.

  解(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0).

  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即当x=1时,y=-2.

  即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点A(-5,m)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所以,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不在这个图象上;

  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这个图象上;

  例4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

  (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

  (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解得,m=-2.

  (2)因为-2<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因为在第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x=时,y最大值=;

  当x=-3时,y最小值=.

  所以当-3≤x≤时,此函数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

  例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画出函数的图象.

  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

  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

  (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

  (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

  (1)y和x的函数关系式;

  (2)当时,y的值;

  (3)当x取何值时,?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第2篇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 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

点。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2.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函数、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定义、性质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600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600,则t和v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

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

(1)反比例函数定义。

京沪高速公路全长约为1262km,汽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汽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为什么?

①你能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v吗?

当t越来越大时,v怎样变化?当t越来越小呢?

反比例函数优秀教学设计第3篇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会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法.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关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的特征我们都研究过了,那么,我们学习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是为了应用.

  [师]很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究竟反比例函数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

  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片十几米宽的烂泥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路线铺垫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N,那么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当木板画积为0.2m2时.压强是多少?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1篇试题预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解决问题:1、小红家里有56个苹果,有30个梨,有20个桃。(1)苹果比梨多多少个?(2)桃比苹果少多少个?2、冰箱有20台,洗衣机有32台。冰箱比洗衣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第1篇  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新教材又把数的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节课的教学想通过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深入挖掘,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第1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2)体验对方程解的估算,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  (3)渗透对应思想.  重点:方程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三大且比四小的无理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