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碳(C单质)烧完会留下东西么?

  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和生物之中。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化学碳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碳的知识点: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化学碳的知识点: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2点燃 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CO32-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化学碳的知识点: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两者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是混合物.故A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都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由此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元素组成的,故B错误;C...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个怒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判断;
C、根据石墨、木炭的性质分析判断;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分析.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

熟悉碳单质的结构、组成、性质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难度不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一)烃:烃是一类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单质(气态)反应生成卤代烃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高温下受热分解可得乙烯、乙炔、氢气

(二)重要有机物的制备:甲烷、乙烯、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浓硫酸两者体积比为 13

属于固 + 固加热制气

与制氧气氨气的气体发生装置相同

制气装置中气体发生装置类

注意:①烧瓶内应放碎瓷片、碎玻片。②使用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下但不能触瓶壁。③为了防止副反应发生,应迅速升温到 170

气装置中的气体发生装置类

注意: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同时注意水流速度(应滴加水)为了防止反应过于剧烈,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进行。试管做气体发生器时试管口应放一小块棉花(见图)。

(三)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及反应类型

说明:1、HX 卤化氢X 2卤素单质

(四)有机物的鉴别和检验

(五)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利用有机物的特性对有机物(或含有杂质的物质)通过洗气、蒸馏、分液、过滤等方法将有机物分离和提纯。

如:除去混入饱和气态烃中的不饱和气态烃

方法:通入装有溴水的洗气瓶(因为不饱和气态烃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卤代烃,饱和气态烃不反应)

应注意不能采用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来除去混入饱和气态烃中不饱和气态烃(虽然不饱和气态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饱和气态烃不反应,但不饱和气态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会产生其它杂质气体)

炔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相似,所以不同的是必须选含有碳碳叁键的碳链最长的为主链,且碳碳叁键应获最小编号,支链的定位要服从碳碳叁键的定位。

支链位置支链个数支链名称叁键位置主链名称

(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碳链异构:在分子中由于支链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3甲基1戊炔 4甲基1戊炔

2、位置异构:在分子中由于不饱和键(CC)碳碳叁键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3、异类异构:分子式相同由于是不同类有机物而产生的异构

如:碳原子相同的二烯烃与炔烃间互为同分异构体

(因为分子组成通式相同皆为C nH 2n -2

例1:书写C 4H 6链烃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例2:书写戊炔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5、同分异构体书写原则

(1)书写碳链异构体时应本着主链由长到短、支链位置由心到边,支链由整到散的思路进行。

(2)在主链已确定前提下要注意书写碳碳叁键位置异构。

(3)因题而异需要书写异类异构时要注意书写二烯烃与炔烃间的异类异构

(4)在书写同分异构体或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时,必须确定好主链的对称轴,认清等碳原子。

(5)书写同分异构后,可进行命名、若名称相同,便说明同分异构体书写是重复的。

(6)应注意确保每个碳原子四个共价键不得超越。

(八)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卤化:烃分子里的 H 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加单质: X2 (卤素单质)

加化合物: HX (卤化氢)

由小分子(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同种或不同种单体聚合而成

各类有机物,应注意四氯化碳除外

烯烃、二烯烃、炔烃等不饱和烃

催化氧化(与 O2

有机物中加氢或失去氧的反应

* 有机物从一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而成为不饱和化合物反应

脱水反应(分子内去水分子)

小结:碳原子之间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对物质的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1)碳碳单键:碳碳单键牢固。烷烃和环烷烃由于具有单键结构,因而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这类饱和烃的典型反应是取代反应。

(2)碳碳双键:碳碳双键中有一个化学键易于断裂。烯烃与二烯烃由于具有碳碳双键,化学性质活泼。这类不饱和有机物典型反应是加成反应、加聚反应。

(3)碳碳叁键:碳碳叁键中有二个化学键易于断裂。炔烃由于具有碳碳叁键,化学性质活泼。这类不饱和有机物典型反应是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1、反应条件对反应类型及反应产物的影响

乙醇和浓硫酸作用时温度的影响

2、各类有机物性质、制法、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从性质上看:乙炔能和卤化氢反应

(2)从反应类型上看:乙炔能和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3)从制法上看:乙炔可以制备氯乙烯

(4)从用途上看:氯乙烯可制聚氯乙烯塑料,因此乙炔是制备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

3、有关有机物熔沸点高低规律

(1)沸点低的有机物:常温下为气态物质四碳或四碳以下的烃及一氯甲烷CH 3Cl

(2)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①互为同系物的物质随碳原子数的递增而熔沸点升高。

②互为同分异构的物质随支链增多而熔沸点降低。

4、利用分子量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简便解法

设烃的分子式为C xH y

说明:若遇到余数为0或余数为氢原子个数不合理时,可以减少一个碳原子增加十二个氢原子来变通。如:分子量为72的烃:,显然C 6H 0不合理,可改为C 5H 12属于烷烃。()

又如:分子量为124的烃:,显然C 10H 4不合理,改为C 9H 16 属于炔烃或二烯烃。()

5、烃完全燃烧前后总体积(或物质的量)变化规律,温度100℃以上

6、化工生产及生活实际中的有机化学

(1)分子组成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俗称沼气、坑气、燃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

(2)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

(3)重要的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4)橡胶的主要来源是橡胶树的胶乳,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能溶于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化有毒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