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对接是什么意思?在哪儿学?

离线文本结果,展示您通过API上传的质检数据的质检结果,需要您自行进行API对接。离线语音结果:展示通过 上传文本质检UploadData 接口上传的数据。与 数据集质检 主要的区别是,呼叫中心质检的数据是经过API对接后自动推送过来的,而数据...

离线质检结果,展示您通过API上传的质检数据的质检结果,需要您自行进行API对接。离线语音结果:展示通过 上传音频质检 接口上传的数据。与 数据集质检 主要的区别是,呼叫中心质检的数据是经过API对接后自动推送过来的,而数据集质检的...

数据服务API数据API是一种由云计算资源中的数据通过参数配置生成API的API类型,生成API后可以方便后续调用,减少资源操作成本。三方API数据资源平台支持创建第三方平台提供的API,通过生成API可以方便后续调用,减少资源操作成本。数据...

面向上层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Lindorm提供更为便捷的开发期SDK和REST API数据对接方案,同时兼容OpenTSDB、Prometheus、Hbase等原生接口,无缝对接主流生态,进一步简化了图扑软件集成部署成本。图 3.阿里云Lindorm(灵动)多模数据融合...

API调用对接指引数据模型对接指引设备数据订阅指引

物联网平台提供API用于导入外部数据,通过这种API导入物联网平台的数据,称为API数据源的数据。您可将本地或其他平台的数据上传至物联网数据分析平台,用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本文介绍如何配置API数据源。前提条件 已购买数据型实例,具体...

在新增RestAPI数据源对话框中,配置各项参数。参数 描述 数据源名称 数据源名称必须以字母、数字、下划线组合,且不能以数字和下划线开头。数据源描述 对数据源进行简单描述,不得超过80个字符。网络连接类型 根据对接数据源的网络环境选择...

添加API数据源1.登录开放搜索-问天引擎控制台,单击页面左侧菜单栏实例管理,然后在实例列表页找到需要添加API数据源的实例,点击管理,在实例详情页左侧菜单栏点击数据源配置,最后点击添加数据源:2.在添加数据源弹窗中,选择API推送数据...

通过我的资产清晰掌握可使用、可管理、已授权的数据表、标签和数据服务API数据资产相关信息。功能特性 支持以用户的视角展示自有权限或申请授权成功的数据表、标签、数据服务API资产。支持特定角色对数据表、标签、数据服务API等数据资产...

本文档介绍在DataV中添加API数据源的方法,以及相关参数配置说明。API指通用的数据接口,如果您已有可用的API接口,可在DataV中使用自己的API数据源连接。前提条件 已准备好待添加的API数据源。操作步骤 登录DataV控制台。在我的可视化页面...

通过我的资产清晰掌握可使用、可管理、已授权的数据表、标签和数据服务API数据资产相关信息。通过不同的权限来源,用户可获取数据表、标签、API等类型数据资产的使用权限。我的资产以用户的视角展示自有权限或申请授权成功的数据表、标签、...

可视化制作:对于多数可视化制作工具,均支持API数据源。使用API数据源来制作可视化,而不是对外暴露数据库连接的用户名密码,可以避免账号泄漏,同时API的方式更简易。加工后的数据供应用读取:通过数据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后,业务...

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数据管道功能,对已备份的设备数据或导入的API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将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于物联网数据分析平台。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的数据管道功能包括实时管道和离线管道。您可在物联网平台控制台的数据分析>...

DataWorks数据服务与DataV进行无缝打通后,就不再需要使用DataV中的API数据源去填写一个URL调用API,而是直接新建一个DataWorks数据服务作为数据源,就可以选用数据服务中的API。无需每个API都设置AppKey和AppSecret认证信息,并且支持通过...

物联网平台的数据源分为设备数据源和API数据源。数据源是物联网数据分析产品的基础,物联网数据分析的数据管道、数据存储、数据资产等功能都需依赖已存储备份的数据源。物联网数据分析提供了设备数据源和API数据源功能,您在物联网平台控制...

本案例的交互需求为:当单击Tab列表的某一页签时,基本柱状图传入API数据源内对应的id字段值作为参数,实现基本柱状图的数据联动效果。背景信息 旧版本的DataV使用回调ID的方法来配置图表数据联动。但是在回调ID配置完成后,并不能直观动态...

图例含义:参数说明API数据源容量总调用量数据源的链接池设置的最大连接数,通常取决于服务器性能。API配置总调用量在该数据源上设置的全部API的流量控制参数中最大调用次数的总和。API共享总调用量在该数据源上设置的全部上架API被申请...

具体配置API数据源时,是否选中服务器代理请求等操作,详情请参见如何配置跨域数据。操作步骤 登录DataV控制台。在我的可视化页面中,选择一个可视化应用,单击编辑。在左侧图层栏中,单击选中某一组件。在右侧样式面板中选择数据页签,...

API说明文档:包括应用相关API,上传数据API数据搜索API。API访问上分为URL请求串及请求Header参数两部分,所有请求均必须包含该两部分才能执行。术语表术语全称中文说明appapplication应用一个应用即一个完整的搜索服务错误码API描述...

例如数字翻牌器配置了API数据源为http://api.test,传到请求数据接口动作的数据为{ id:"1"},则最终请求接口为http://api.test?id=1蓝图请求接口示例详细请参见如何在请求数据接口时传递动态参数。图 1.数字翻牌器数据源配置示例 图 2....

API数据源的名称为:iot_smart_standard_history_前缀加算法实例编号,例如:iot_smart_standard_history_RF*2R。创建该模版的算法实例后,系统会同时创建实时管道任务用来支撑API数据源写入数据(请勿删除相关任务)。该管道任务的名称...

数据服务API是一种API类型,由云计算资源中的数据通过参数配置生成,生成的API便于后续调用,减少资源操作成本。本文介绍如何用SQL模式创建数据API。前提条件已创建工作组,具体操作,请参见新建工作组。已创建云计算资源,具体操作,请...

本文列举调用物联网数据分析中的API出错时,返回的错误信息。请求参数的数据格式错误、超出限定值、缺少必需的请求参数等错误,请根据请求参数描述,修改为正确的参数值。参数描述的详细内容请参见生成一个数据API中步骤3的参数说明>请求...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进入API详情页面,查看API的基础信息、参数信息、返回示例等详情。进入API详情页面 登录DataWorks控制台后,进入数据地图页面,操作详情请参见进入首页。在顶部菜单栏,单击全部数据。在搜索框上方,选择API类目,单击需要...

可以通过系统接口发起请求,在对接配置中,可以查看到对接请求的业务来源、业务账号和申请时间,已经申请的状态,可以选择通过,将授权该应用和数字工厂进行数据对接,如果申请来源不明,可以单击拒绝操作,禁止第三方应用与数字工厂进行...

您可以在 API 网关控制台上以 JSON 文件的形式对 API 进行批量导入及...导入失败,大多情况是因为导入的 API 数据与当前选择的租户、工作空间下的现有 API 数据重复冲突了。您可以修改本地文件中相应的 API 配置数据,继而尝试重新上传导入。

数据源效用监控对各个数据源中数据API和上报API的上线数量、访问次数、响应时长进行统计和监控。本文介绍如何查看数据源监控。前提条件已创建API,具体操作,请参见:使用向导模式创建数据服务API使用SQL模式创建数据服务API创建数据上报...

内容检测API数据统计 2019年07月16日 内容安全发布语音反垃圾支持语音娇喘、呻吟声功能和自定义审核模板功能。内容检测API语音异步检测 2019年07月15日 内容安全升级相似图检索功能。支持用户使用不同的库管理不同的业务场景下的图片,解决...

数据服务API是一种API类型,由云计算资源中的数据通过参数配置生成,生成的API便于后续调用,可减少资源操作成本。本文介绍如何使用向导模式创建数据API。前提条件已创建工作组,具体操作,请参见新建工作组。已创建云计算资源,具体操作,...

通过此API导入物联网平台的数据,称为API数据源的数据。您可将本地或其他平台的数据上传至物联网平台,用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QPS限制 单个阿里云账号调用该接口的每秒请求数(QPS)最大限制为5。说明 RAM用户共享阿里云账号配额。调试 您...

查找表及API数据地图>首页为您推荐了使用较为频繁的表或API,您可以直接查看;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需要查看的表或API。区域 描述 ① 在该区域,选择需要查找的表或API类目。② 在该区域,输入关键字,即可检索名称或描述中包含关键字的表...

背景信息API网关-事件总线服务关联角色(AliyunServiceRoleForApigatewayPutEventsToEventBridge)是API网关为了访问用户的事件总线产品,上传事件到用户的事件总线而提供的RAM角色。更多关于服务关联角色的信息请参见服务关联角色。应用...

基础服务API分为设备原始数据API和系统指标数据API,系统指标数据API由系统预置,可以直接查看并调用。当产品中有设备上报数据时,将生成设备原始数据API,您可以调用该API获取对应数据。本文介绍如何查看基础服务API。前提条件

在API资源页面右上角,选择创建API>数据API。创建API。API基础信息配置:输入API的名称为“根据银行客户办卡额度查询”、选择所属应用为“全域数据平台”、调用认证方式选择为“简单身份认证”,输入描述为“根据银行客户办卡额度查询”,...

ERP配置 第二步,配置对应的ERP信息,需要首先选择ERP品牌和对应的版本,然后选择对接方式采用数据对接还是API对接,详细获取ERP的版本和基础信息的方式,可单击下载配置说明文档获取选中版本的配置文档进行获取:如果选择数据对接方式...

数据服务中的API分组的作用是什么,与API网关中的分组有什么关联?API分组是一个特定功能或场景的API集合,是数据服务中API的最小组织单元,对应于API网关中的分组概念。数据服务中的API发布至API网关时,系统会在API网关中自动创建一个...

如果您已购买了数据服务模块,即可基于Dataphin生成API和消费API。应用是数据服务消费API的主体,也是用户调用API的身份令牌。如果您需要消费他人生成的API,则需要申请该API所在的应用权限。前提条件 已购买数据服务模块,详情请参见开通...

义乌聚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您介绍网站专业2022已更新(实时/沟通)【LgD1O3】

网站专业2022已更新(实时/沟通)

我们所看到的微信朋友圈广告的展现形式是固定的,在刷朋友圈时,朋友圈广告很好辨认,一眼就能辨别出来。在固定的展现形式下有着不同的展现样式,我们可以在广告中推广自己的活动、推广自己的应用、推广自己的门店、推广自己的公众号、也可以推广自己的产品。还有丰富的展示载体,你可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最想要的方式进行朋交易打通产业链,增加销量,缓和影响。所以我们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品牌活动的推广,以附近推的形式推广2. 人群设定①、客户的目标受众性别:都可年龄:18-25岁②、客户的投放定向地域:本地的5--25公里,店铺周边推广兴趣行为:喜欢吃喝玩乐。互联网广告不断在发展,2022年了,技术不断更新,也会迎来更市场够大。(全国个体超过了1亿户)2、没有区域限制,全国区域友圈广告的投放。

一、购买方式:朋友圈广告支持排期购买和竞价购买两种购买方式,按照曝光次数进行收费(排期购买、竞价购买)。

二、服务标准:基于不同的广告投入预算费用,微信提供不同标准的服务,目前服务级别,有什么新的投放策略呢?小编就这个问题带大家一起琢磨琢磨。微信朋友圈广告怎么投放?2022年微信广告投放新策略!微信朋友圈广告怎么投放?朋友圈广告是微信广告中的一种,特殊的广告场景,让朋友圈广告快速出圈。微信朋友圈广告可以做到以多种目的为主的推广目标,如:推广品牌活动、推广我的门店,领取优惠券,推广是现金生意,先收客户钱再投放广告,无需压货,轻资产运作。商家共分为三个档:普通客户、高级客户、VIP客户,其中此前“普通客户”的单次投放预算为20万元,后微信广告将投放门槛降低至5万元。

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可满足客户的视频、活动预约、关注、应用下载等不同推广需求。

客户可以在广告投放端选择广告广告反而参与其中,究其原因,除了信息流广告已经普遍化,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朋友圈广告一人一天刷到的次数不多,所以不会给人造成烦恼,对于中小型的企业,朋友圈广告投放还是很值得考虑的。了解了大家对朋友圈广告的态度,我们接下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朋友圈广告的特点。朋友圈广告互动性强就不现,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创业不仅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次不寻常目标人群标签,包括地域、年龄、性别、兴趣等。朋友圈广告系统将很据客户的设置定向分发广告。一个流程下来,一般一条朋友圈广告在申请投放的3到15个工作日后上线。

在任何一家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服务商投放广告都可与看到广告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自己的朋友圈以后,相信很多人会找你索取这些平台的VIP,那么既然是活动,咱们就得讲究活动的规则,得把我的这个二维码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才可以免费活动,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又是成功的二次裂变。三、平台中的一些猫腻为什么一开始小编就不推荐大家去注册这样一些平台呢,因为这样一些平台大多数都是有猫腻在其中,所以流量为王,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就拿微信来说,12亿的用户,对我们广告效果的测评方式,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关于我们广告的所有数据。比如广告的集中投放时间,广告的查看次数,广告的点击次数,广告的报表分析。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在朋友圈广告中的投放规则也不尽相同。

从这些内容中不难看出,朋友圈广告是一种新型的广告方式。

&nbsp那么您得开户。开户需要提高营业执照,行业相关资质。然后选择跟推广产品对应的标签,推广时间,推广地域等等,按照曝光量收费。步:开户投放广告前,需要开通公众账号,然后进行微信认证,认证后开通我们的广告主功能,这个步骤大概需要耗时5天。第二步:创建广告广告创建过程中,系统会出现:品牌活动、应用下载、还送到你的手机上,帮助商家在互联网上轻松做生意,解决的需求;

使人觉得遥远的不是时间长,而是两三件不可挽回的事。from 博尔赫斯

朋友圈广告可以通过200多种用户属性,特征、兴趣,行为,画台的盈利模式,之所以用户分享能赚钱,你也必须要赚钱,其中是因为这种平台有几种盈利模式在里面,通过这几种盈利模式让用户帮助推广,而他赚小头,你赚的大头。一、盈利模式1、平台的文章通过对接广告联盟程序当用户分享到朋友圈以后,文章有阅读、广告有点击,用户有钱赚,但你也有钱赚,比如点击一次广告计算为0.5元流量为王,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就拿微信来说,12亿的用户,像,标签等定位方式,筛选商家目标客户展示广告。

可全区域定位,也可定位附近1-5公里以内附近的商圈,小区,常驻目标人群,也可区分经常出差,和常住酒店人群

朋友圈广告可根据商家活动时间,目标点击,5毛起价。一段时间后,广点通会根据点击量与广告主结算,然后将广告收入分给公众订阅账号的拥有者。“内测的目的是为了试验广点通接入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流程和数据效果,微信推广这个项目本身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释放大量公众订阅账号的推广需求,另一方面帮助一些流量较大的公众订阅账号做资源变现,提供一个长期稳情常态化,创业做实体生意,相比以往又多了一道风险,而且实体生客户活跃时间,设置推广周期,预算,和推广时间段。

朋友圈广告不受时间及空间的限制,通过微信,可以传递到每个角落,所有微信用户都可以浏览到你的信息。

朋友圈广告的价格远远低于传统广告,几千块钱流广告傍边,都不会缺少图文方式的广告,这类图文的广告包含了广告主的名称、头像、案牍、图片、评论互动等等,有的还会顺便详情链接。本地推行的图文信息中,还能够展现门店的标识,而且图文广告是最常见的朋友圈推行方法,操作简略、灵敏,选择性也多。2、视频广告除了图文广告方式之外,视频广告也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内容、特色菜品一一呈现,后台更有一系列的功能组件“在线预约”就能达到几万、几十万人群的曝光。

对比以往,传单,电话,地推,电视,地铁,报纸,公交车等方式,朋友圈广告无论从精准度,客户接受度,性价比,推广效率都有极大的优势!

广告投放人群数据,比如点击人数,查看图片,评论数,转发信、QQ等两大交际软件,为腾讯带来了海量的用户资源,给交际广告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就给大家来介绍微信朋友圈广告投进常见的方式,期望能够对你带来必定的帮助性。1、投进流程当用户选择在微信上进行朋友圈广告自助投进后,需求5个流程:开户、创立广告、方案审核、广告上线、作用跟踪。 客户能够在广告投进端选要从95%的人变成5%的人。因为想要的东西很贵,想去的地方很数据等,可以监测调控。

基于微信用户量大,频率高,定向精准,碎片化场景,广告接受度好及性价比高等特点帮助企业提升推广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朋友圈广告定向能力,锁定人群的性别,年龄,兴趣爱好,活动范围,学历,手机型号,手机价格,结婚是否,有无孩子,等属性标签,将广怎么做呢?有办法的,我们首先在朋友圈找到好友的图像,然后我们把好友的图像长按着,注意看上方出来了一个“设置权限”,我们把它打开,在这里我们就可以进行选择,“不让他看我”,或者说“不看他”,那么我们不想看到她的朋友圈,我们就把“不看他”点一下,把这个按钮点成绿色的,那么他发的朋友圈发的广告我们就看不到婚恋状态(选择单身,已婚育儿的屏蔽掉,结婚了不需要拍婚纱照了告推广至企业精准人群,帮助企业挖掘目标客户。

足不出户,通过线上活动,优惠卷,打折,预约,收集销售线索,线下到店。

设计师示和内层原生推广页两部分组成,点击可直接打开原生推广页,体验流程自然。3. 小视频广告外层小视频默认播放,点击进入完整视频,同时可选择跳转链接,层层深入,将目标受众“自然地”带入故事情境之中,生动呈现品牌主张。4. 图文广告如同朋友圈好友动态的形态结构,文字、图片、链接可灵活自由配置,提供多样的展示为什么会选择线上广告呢,那是因为线上广告的精准、强制推广。可是对设计事物的人的一种称。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的工作,从事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

目前,朋友圈广告有5种广告形态:图文广告、视频广告、基础式卡片广告、选择式卡片广告、@广告主互动广告。大家听名字,有的会觉得不够直观,下面详细来介绍每一种。

1信息1、人群定位微信拥有精准的数据定向功能,能够很好地帮助商家针对性地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广告投放,明确广告的定位能够明确广告投放面对的目标用户群体,更加精准的进行广告投放。2、选择形式现在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能够实现品牌活动的推广,根据推广的目标不同吗,选择合适的广告推广形式,比如图文广告或者不用投资,不用搞什么工作室,请人什么的(个人也可以做),没有、图文广告

包括外层文案、外层图片、文字链、用户社交互动,本地推广图文广告还包括门店标识,是最常见的朋友圈广告形式。

由五个部分的内容构成,包括外层文案、外层视频、文字链、用户社交互动,是品牌广告主常用的广告形式。

&n乐场)、健身房、婚纱摄影、美容美发、教育行业、汽车行业、房产行业、装修行业、家居行业、财会类等等,这些都是主流的行业,都是比较好开发的,基本上也覆盖每个城市。互联网行业,APP,游戏,小程序,公众号吸粉,直播带货,电商推广等线上线下双向获取,无论你是实体店开业、大型节日、促销活动、优惠酬可以给正在迷茫的创业者们一个选择:从两方面吧,不仅仅是因为市bsp;

卡片广告包括图文和视频两种形态,其文案在图片的下面,与朋友圈原创内容有一定的区别。

在卡片广告的基础上多了两个选择的按钮,更加利于受众互动,了解受众的意愿,体验可乐广告的严女士说,她微信支付账户的流水经常过万。“马化腾在我的朋友圈下面回复说,他收到的是Vivo手机。”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告诉记者,显然作为腾讯公司的董事局,马化腾并不能被划分为消费能力不高的群体。在他看来,首批朋友圈广告更多只是一次试水,对于目标客户的精准度投放并未完全过关。对此,微信方面婚纱照的用户)手机价格(代表消费能力,手机价格越高,消费能力更好。

适用所有朋友圈广告形态,由三个部分构成,包含功能入口、用户@广告主评论、广告主回复。

除了形式,大家也很关心的落地页的问题,也就是说,点击广告之后,跳转到哪儿,有没有什么限制。根据不同的广告点击,5毛起价。一段时间后,广点通会根据点击量与广告主结算,然后将广告收入分给公众订阅账号的拥有者。“内测的目的是为了试验广点通接入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流程和数据效果,微信推广这个项目本身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释放大量公众订阅账号的推广需求,另一方面帮助一些流量较大的公众订阅账号做资源变现,提供一个长期稳以为商家远远不断获取精准客户。强制性——就是不需要跟对方是好目的,朋友圈广告可以提供这样几种跳转:

支持“图文”和“视频”,点击文案可配置“查看详情”和“领取优惠”、“预约活动”等,点击后台监控数据指标。在投放结束3个工作日内,还能查看结案报告,了解广告投放效果,后面就可以优化投放策略了。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投放方式有:1. 本地推广广告借助LBS技术,朋友圈本地推广可以精准定向周边3-5公里人群,无论您是新店开业、促销、新品上市、会员,朋友圈本地广告都能有效触达顾客,提高门店顾发传单还不精准,下面这张图是发10万张传单的成本,需要210跳转模版详情页、公众号图文消息和自定义H5页面,满足品牌曝光、产品/活动页推广等推广诉求。

可配置“查看详情”和“了解公众号”,点击后跳转模板化的公众号详情页,可满足提高公众号度,培养潜信用户对朋友圈广告目前持有==的态度用户使用朋友圈是想看==大家发的内容,如果广告和朋友发的内容一样有意思,形式也一样,植入的自然,用户愿意去看或者说不自觉得就看了;如果原生==性差则相当于广告植入生硬,==互联网所有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用户不会花时间去看不想看的东西。朋友圈广告不但可以让用户主动访客户参与进店消费,那么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我们可以做到精准定在消费者及忠诚粉丝的推广诉求。

可配置“查看详情”和“下载应用/游戏”,点击后跳移动应用模版详情页,可满足提高移动应用下载、移动游戏宣传的推广诉求。

4、厦,他们在时间就得知了朋友圈广告的生意,却由于门槛限制没抢到批的资格。“首批广告商的投放金额的确是要求在500万元左右。”互联网分析师刘兴亮昨日透露。点评微信身份审核需要再加把锁“山寨广告多了,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士表示,尽管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借势在创意上可圈准——就是可以根据商家的要求选择指定平台、指定地区(500米微信卡券推广

可配置“查看详情”和“领取优惠”,点击后跳转卡券领取详情页。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广告直接进入卡券领取页面,快速领券,消费。

仅支持图文广告形式。可配置&l品牌才能投放这种广告,其实他们不知道普通的商家也能投放,只是商家没有后台,他们无法自己投放,只能找平台的服务商进行投放。利润来源有3个方面:广告差价(6成以上),平台返点(5%~55%),服务费用(800-1000)例如:商家给我们1万广告费,媒体给我们10个返点,加上咱们的广告费差价,只需要给到平这个很重要,商家自己做不了,(我相信很多人在朋友圈中都刷到过dquo;查看详情”、“领取优惠”或“预约活动”,点击后跳转模版详情页(支持收集信息或品牌推广)、公众号文章。点击门店标识,跳转门店详情页。通过与具体的线下实体店(比如门店、商场或楼盘)关联,结合广告形式的展示,满足本地推广需求,以实现从线上向线下引广告反而参与其中,究其原因,除了信息流广告已经普遍化,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朋友圈广告一人一天刷到的次数不多,所以不会给人造成烦恼,对于中小型的企业,朋友圈广告投放还是很值得考虑的。了解了大家对朋友圈广告的态度,我们接下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朋友圈广告的特点。朋友圈广告互动性强就不向投放,就是以门店为中心向方圆3-5km并且对餐饮美食感兴趣流的效果转化。

朋友圈广告作为信息流广告、效果广告的一种,具备精准定向的功能,这边同样也分享一下,目前朋友圈的定向功能:

支持地域、性别年龄、手机相关(品牌型号、手机系统及联网环境)、婚恋、学历、兴趣标签(商业兴趣/APP兴趣)、LBS、再等属性定向流量和推行的作用,但是只要广告主能借助一些适宜的广告推行方法和手法,再结合上微信傍边的内容功用,也是能够带来非常不错的作用,起到推行的效应,让广告主的广告能发挥出的作用。想要了解更多资讯,可点击在线咨询1、投进流程当用户选择在微信上进行朋友圈广告自助投进后,需求5个流程:开户、创立广告、方案车的商家需要投放广告,我们就可以通过大数据后台把商家的广告推。

支持自由选择地级市以上城市用户进行定向(数据来源于用户近一个月的常用地点信息),支持按省投放、按城市投放。基于可选的地级市,可以细化到定向给某个行政区的用户。

支持自由选择定向1,但是您可能没注意到,如平时您比较关注提升学历、个人写真,那么刷到的朋友圈广告就是提升学历、个人写真广告居多。因为您通过平台浏览过这些信息,那边就会被系统所抓取到,然后收集到数据里面 这就是朋友圈广告。三、朋友圈广告投放流程最重要的一点,您如果已经了解了朋友圈广告的基础知识和优势后,想投放广告。业,却一路高升,不怎么受的影响这也证明,互联网领域是相对4-60岁具体年龄的用户 ,支持按性别定向。

支持按 手机品牌、型号和价格定向;支持按手机系统 (iOS、Android)定向;支持按Wi-Fi、5G、4G、3G、2G等物理环境定向。支持自由组合选择,也可选择不限。

支持按用户当前婚恋定向,包括单身、新婚、已婚、育儿。

支持按用户的学历水平定向,包含博士、硕士、本科、高中、初中、小学。

分为商业兴趣标签和APP兴趣标签。商群标签,包括地域、年龄、性别、兴趣等。朋友圈广告系统将根据客户的设置定向分发广告。一个流程下来,一般一条朋友圈广告在申请投放的3到15个工作日后上线。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不是好,在互联网上,不想做老大的人,都不是什么成功的人,所以今天我是来教大家如何自己搭建这样的平台,自己运营,自己做老大。一台电脑,就算没有学历,资本,技能,资源,经验都能走上创业之业兴趣标签包括18个一级兴趣标签,124个二级标签,51个三级标签;APP兴趣标签包括10个游戏标签和28个非游戏标签。

本地推广广告支持颗粒度更细化的地域定向功能:除了支持全国300多个城市、2800多个区县(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选项外,支持4400多视频广告。微信广告系统将根据广告主不同的投放目的推荐合适的投放设置。二、微信朋友圈广告优势各位广告主可以在广告投放的时候在指定范围内、定向投放,或者全国推广,可以选择浏览广告客户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区域、兴趣爱好、学历等等。通过数据定位得到最精准的客源!系统主动推送。这个大家的朋友圈应该都有出现过广告,那么你问下自己,如果你要自己去投放,你能投放吗?)我敢个商圈选项和5800多万个指定POI点(兴趣点)自定义500~5000米辐射半径的定向。

支持投放给近段时间內与你有过一切互动行为的用户,包括一个月内取消关注的粉丝。

朋友圈广大家对于朋友圈的广告想必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都刷到过,那么大家对于朋友圈广告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我们先从一些例子中简单总结一下,朋友圈广告总体来说,风格简约,通常是一些配图和文字,与朋友发的动态无太大差异,于小编自己来说,心中并不反感朋友圈广告的,有时候还会参与其中,在广告底下与小伙伴一起评论。不讨厌,广告显示在朋友圈第5条,并带有标注的“广告”两个字!精告的计费模式取决于两个要素,分别为曝光次数和地域,按照曝光次数计费,按照地域阶梯定价。

大家好,2017年我有幸成为CDA持证人,就此开启了自己数据人转型之路,一路学思维、学技术,并成为了我们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推行负责人,以下是这几年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供同行参考,指正!

思考一: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先说结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运用技术和数据对企业业务持续优化的过程,这是所有企业提升效率的必由之路。

然而很多企业并未搞懂数字化转型是干什么,就大张旗鼓的搞起数字化,以下误区对比您的公司看看有没有:

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而往往许多公司就是被这些高大上概念吓退的。

  • 云技术:就是把你服务器放在了三方背书的地方,使得大家远程合作更加方便;
  • 大数据:就是通过无数的终端设备收集了无数的看似无用的数据,并在云端存储着;
  • 人工智能:就是从大数据里找到规律,或验证人的猜想的算法,就这么简单。

每个企业都在做的各种满意度调查,传统的做法是,列问题,发问卷,抽样统计,出结论。至多就是通过问卷星等等从网络进行填报,本质是一样的。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比如问您对食堂的饭菜满意吗?对您的领导打几分?您计划在本公司工作多少年?放心,我预测基本都是满意,满分,终身。但这是实际答案么。尤其是受访者身份会暴露的情况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那么数字化是怎么做的呢:

公司有员工每天的用餐刷卡记录,也有每天的人员出勤记录,将吃饭人数除以出勤人数得到一个比值,这个比值越高就说明食堂的满意度越高。这是一个极其简化的例子,但已经包含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部分内容。

这个例子中,食堂吃饭记录,考勤记录各自都是一个数据孤岛,当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整合,那就是云的概念了,云其实就是打破了物理界限的存储。单独一条用餐记录,出勤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大量的数据是必有规可循的,这就是大数据。通过数据计算出指标,就是人工智能,就是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需要简单的算法,比如上例中的除法运算。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复杂的算法,也就是人工智能,比如AlphaGo用到的神经网络算法。

所以我说,数字化是一种思维,而并非技术。转型的成败在于企业中的大多数人是否具有这种思维。

数字化是帮助业务部门用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的作战平台,是发自各业务内心的,打通各业务板块,解决各业务问题的。

我经常用上帝视角来形容数字化转型,站在云端,伸手可及的数据,加工成需要的业务指标。

我有一个朋友需要总体掌握工厂的废品情况,而不单单是废品率。其实就是希望能自动化生成一张图表并进行预警。这张表需要的数据来源于公司各个部门,生产数据,出入库数据,发货数据,定额数据,废品数据,采购数据,财务数据等等。公司规定废品单件的损失需要质保领导,财务领导签字审批后,才能将数据给业务人员。最终的结果就是,及时的预警变成了月报表材料。看,部门的壁垒加上看似合理的制度成了推行数字化转型的壁垒。

所以我说,数字化转型还真是非企业一把手推行不了的。

有一句话叫“任何伟大的产品都来自一个伟大的问题”。现在企业在谈数字化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要解决的问题,谈的都是别人家的概念。

我见过一个企业的老板,说要对自己的小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造,买了ERP对资源进行管理,买了大屏给员工展示项目进度。一年后,系统荒废,因为整个采购过程是老板娘一手主办,除了入库没有什么需要协作的工作。大屏成了播放企业宣传片的工具,还得配一个人专门去维护项目进度耗时耗力。试问,公司数据化转型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就能完成的。目标多少年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绝对傻子,保证多少年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无疑是骗子。

我的观点,数字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固定的问题。

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让效率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将成为企业的护城河。

所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因为这是提升效率的必由之路,成败的关键在于业务问题和人,最终目的是使公司的产品、流程更简单、更愉悦、更快捷、体验更好。

“路非自行不知远,事非亲历不知难”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是因人而异,每个企业的转型过程是不一样的,转型的结果必然也不一样。

思考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基础,过程

下面来谈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或者说数字化转型后组织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在复仇者联盟中有这样一段场景,蚁人缩小后通过缝隙进入钢铁侠战甲,战甲检测到异物侵入,进入预警状态,当蚁人徒手撕扯一根电线时,系统自动判定蚁人具体位置,并自动启动冲洗装置,将蚁人从战甲中冲洗了出去。

其实,在我认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和钢铁侠的战甲一样,是一个数字化的“智能体”。

组成这个智能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相关联的数据链接,能即时感知并调用,也就是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和实时反馈。

最终进化成这样一个“智能体”,可以说是每一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要完成这个终极目标,道路极其曲折和漫长,但做所有事情的基础就是—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和实时反馈。

怎样进行全量全要素的连结呢,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一个所有企业都适用的模型,不管你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都可以参照这个模型来做全量全要素的连接。

如果需要你来设计采集的数据,你会选择哪些维度呢?

一般都是以下数据,排量、功率、扭矩、马力、轴距等等,这些数据仅仅只是一个环节的局部数据。

我认为,这些数据远远不够,你必须要从这个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后期服务一整个流程上去完成全量全要素的采集和连接。

比如汽车的、颜色、轮毂尺寸、理论速度、理论油耗、内饰颜色等性能参数,这些都是在设计环节的数据。

汽车是在哪个厂,哪条产线上生产的,核心零部件是哪里生产的,流程的操作员是谁,检查员是谁,组装时具体用了哪些物料,这些物料的属性有哪些,这是制造过程产生的数据。

车被谁买了,买家的年龄,性别,职业,首次买车or换车,贷款or全款等等,销售员数据,销售员销售过程怎样,这是销售过程数据。

买家维修记录,故障数据,对车的内外饰改装记录,甚至开车习惯记录,这是汽车后期服务记录。

关于业务对象的采集和连接,有一个概念叫“数字孪生”,我以前称为“数字镜像”,这不是个新概念,喜欢编程的同学都知道“面向对象编程”,就是将实际的业务对象抽象成系统中的一个虚拟对象,也就是在数字世界里建一个一模一样的模型。有了这个虚拟体,现实世界里很难做的事,你就切换到数字世界里去看它的虚拟体。所以所谓的全连接全采集的过程,就是根据采集现实世界的数据,生成一个数字平行世界,通过数字平行世界得到的经验来指导真实世界,再次收集真实世界的真实情况,再次优化数字平行世界,如此循环。笔者在传统制造业供职多年,制造业的持续改进理念和这个非常类似。所以说,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数字化时代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比如一汽造车,可以一辆样车都不生产就直接生产商用汽车,因为有数字化的手段去完成所有的测试、仿真,碰撞试验等,把复杂度极高的汽车直接还原出来。

这就是对业务对象进行数据采集的标准:把全量全要素的数据都采集和连接好了之后,要看这些数据是不是能够还原业务对象的全貌,是不是真的拥有了一个数字孪生兄弟。

当然,完全还原对象全貌是理论上的,现实中只会越来越接近,不会等于。但好在,现在信息的存储成本是极低的(此处主要指可用于分析的结构化数据),一个excel表都能存100多万行呢,不用为了取舍是否该保存某项信息而焦虑,垃圾信息里可能隐藏着诱人的宝藏,就好比一个人说红旗车好,你可以忽略,认为这就是情怀驱使,但一群人说红旗车好,那你就应该考虑这车是不是真有点意思了。

接下来,当数据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后,怎么样确保系统做到了实时反馈?

答案也很简单,你可以看这套系统是否具备了7项职能:预测、预警、监控、协同、调度、决策和指挥。

还拿生产汽车来说,通过连接渠道、用户、广告投放量等这些维度的数据,就可以综合预测出新车第一批的产量,这是预测职能。

数量定了,就进入排产制造环节,现在因为工厂里所有的产线都是智能化生产线,不太需要人工干预,但是也会监控,比如监控产线的投料情况、运行情况等等,这是监控职能。

这些数据收集过来之后就可以用于风险预警,比如扫描物毛坯码,发现型号错了,产线会自行判断装配关系不成立,给生产人员发预警信息,提醒需要人工干预,这是预警职能。

接下来,产品的制造信息也会和供应、物流协同起来。在成品数量满足一定量时自动调配物流车,生产完就直接装车运输,节省了存储环节。在这个过程里,协同、调度、决策、指挥几个维度的职能都有体现。

将汽车生产的原料方、供应商、总装厂,销售等等全量全要素连进来了,也建起实时反馈系统了,最终会实现什么样的效果?

假设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元器件有问题,此元器件在连续工作20小时以上会有较大自燃风险,我们就可以及时查询到同批次的原件都安装到哪些车里,现在车在哪些环节里,有多少已经销售给用户,调取用户的使用数据,针对不同用户对车的使用习惯给定特定的处置方案,例如:对频繁使用的车辆可以采取专人上门服务,对不频繁使用的车辆可以用优惠券的形式引导顾客提前来4S店保养时维修等。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反向追溯元器件的问题,出问题的元器件是哪个供应商,原材料是什么,同样的原材料是否影响到其他的元件。

这是一些优秀的汽车企业正在做的一些事。

可想而知,大多数企业离“智能体”还差的很远,但值得强调一点,任何想做或者要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要把“智能体”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如果没有这个愿景,那么企业就很容易成为坐在数据的金山上喊穷的富人。其实很多企业都拥有大量丰富的数据,或有意识也有财力去采集大量数据,但恰恰缺少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来形成数字化“智能体”的能力,采集数据绝大部分是技术活,可以通过花钱请人搞定的,但数据治理能力很难外委,因为同时具备业务能力和IT思维的人不多。绝大多数公司都将数字化转型当成了项目,最终做成了一个能显示几个主要指标的大屏幕,做成了面子工程。

下面举再举个例子,说明这个“智能体”是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社区中的孤寡老人的管理

level 1,社区人员定期拜访,但人手不足,成本高,真发生意外发现时间过晚

level 2,客厅里安装监控,社区人员抽查监控,但涉及老人隐私问题,推行较难

level 3,为住户安装智能水表,当每日的用水量小于一定值时,自动发出报警,提醒社区人员干预检查。效率大大提高,但当老人外出后,用水量小,电话没人接,社区服务人员无法判断,撬门还是不撬门

level 4,连接电梯的视频数据判断老人是否外出

你看,所谓的全量全要素的连接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无法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所有的要素数据连接,而是在实际场景中,一步一步卷入了更多的设备和人,持续改进。

所谓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这个意思。

思考三: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后,我们来探讨下转型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瞄准业务行动。

说起数字化转型,必须得提信息化,这也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那么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什么区别呢,我试着解释下!

在信息化以前,信息的载体主要是纸张,决策者要想全面了解信息,又没有全量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只好通过科层制组织架构,层层汇总数据、层层上报信息,这样信息极易衰减、失真、甚至篡改。

信息化,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数据,决策者就能全面快捷掌握业务信息,有利于快速采取对策,所以信息化的指向是决策。但是,这样的信息化实质是把原来纸质载体上的内容信息,变成网络能跑的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数字形式信息,业务流程本质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数字化,是“万物数化、万物互联”,是卷入流程链条上所有人、物、事,极大提升效率、优化体验。数字化的终点是直接行动。

以下这个简单的标准来判定您公司处于哪个阶段,您可以对号入座: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量来源于手工的誊抄,然后汇总到专人处理,这个专人的Excel功力深厚,公司的汇报形式以PPT为主,实行层层上报制,定时汇报制,这属于前信息化。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来源于自动采集或底层人员的业务流水,通过平台系统数据清洗,建模,以业务驾驶舱模式指导决策,能即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属于信息化。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来源于自动采集或底层人员的业务流水,打通各环节数据,依据算法,达到提醒、预警、建议、自动行动,是数字化。

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化转型建立的第一个新的认知是:

“数字化不是信息化,数字化是直接行动。”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交通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面有N多的屏幕摄像头循环监控着各个交通路口,屏幕前方是几十至上百人的办公卡位,当某个路口车流增大,办公人员就会电话通知交警前往指挥交通,这是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那么数字化是怎样的呢?当摄像头检测到东西向车流变大时,便自动调整路口红绿灯时长,让东西方向绿灯长一些,然后再将路况信息上传至交管中心云服务器,并被导航地图软件调用,反馈至每一个用户APP,提示绕行。同时设置当拥堵达到一定程度时报警提醒交警是否实地介入,这就是数字化的方案。

所以,信息化不是数字化,数字化是直接行动。

再举个一般公司都会遇到的场景,每个公司都有大量的采购业务,一般ERP的对应流程是人提采购申请,人审批,人下订单,人维护入库,人维护出库,全程留痕,这是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数字化的方案呢,从客户订单开始,整合产品库存、在制品量、现生产量、产品定额、物料库存、物料订单、到货期、物料入库、物料出库数据,自动给合作供应商发送一条信息,“请贵公司于2021年6月22日将液体树脂胶HQ300(物料编码HT25487)送达XX公司,结算价格按照上次价格XX元结算。”

所以,信息化提供的是一大堆的信息,指向决策,而数字化指导行动,甚至直接行动。

我们需要建立的第二个新的认知是:

“数字化的过程将卷入所有的业务流程,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

什么是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简单说就是“人用工具干事”。

因此,卷入流程实际就是卷入更多的人及更多的物。

数字化的本质是从信息采集到智能化的行动,数字化系统不只是决策者能用,而是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能用。

再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城市交通管理的案例。

那块布满整面墙的大屏,只是为少数决策者服务的,也就是交管中心警察的决策工具。

数字化转型后,我们开发出了新的地图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每一个使用城市道路的人用,无论是司机还是上班的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地图App进行导航。

我公司过去产品出厂后基本失控,甚至连数都统计不准。后来自研了一套简单的物流系统,出厂后以整箱二维码为唯一标识,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是扫码确认,对出厂后的物流各个环节的数量算是统计准确了。

后来因客户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增加一个功能,就是当客户处发现某一件产品有问题时,可以对产品实施精准追溯,外服人员可以对同属性的产品(比如同一时间段,同一模具号等)进行一键封存,封存的物资没有办法流入下一环节。因此增加了产品激光打码功能,装箱时自动记录箱码和产品码匹配记录。

再后来,由于质量部门并不负责组织发货,发生质量问题导致仓储部门临时组织配货,抱怨严重。因此需要根据客户的收货情况,外部质量情况来修正发货计划。这样,系统中又加入了发货计划提醒功能。

再后来,发货计划的修改,又导致了生产计划的变动,便加入了生产计划提醒功能。

接着,由于生产计划的变动,导致了采购部门的抱怨,一环一环,最后对接了公司内部物料采购系统。直接修改了物料的采购申请计划。

看看,原本只是为了掌握出厂后的产品数量而设计的流程系统,但却逐步卷入了客户,外服,质保,仓储,生产,采购等各个环节,无一幸免。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是这样,它并不只是让一家公司的CEO用,或者只让一个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来用,或者是让一些专业人士来用的,而是企业内部生产线上的每一个人,上下游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来给自己的业务提供决策参考。也就是说,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被卷进了数字化系统里了。

数字化在应用层不仅卷入越来越多的人,还要把越来越多的设备也卷入进来。也就是万物互联。

我们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城市交通管理的例子,一开始只是警察通过监控信息大屏来监控交通拥堵,再往下一步就是手机导航应用,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决策和应用的主体。但这些就是数字化的最终结果了么?当然不是,如果把城市交通的全价值链打通,未来就应该和路上跑的每一台汽车联通,不用导航,汽车直接就能把我送到我想去的目的地,这也就是自动驾驶。这是最终结果了么?当然不是,必然自动驾驶会卷入了你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而给你更好更优的体验。

所以,数字化是一个软硬件设备不断被卷入的过程。在智慧交通的场景里,数字化先是卷入了基础的道路交通系统,然后再变成手机上的应用,再往前一层就要卷入汽车和硬件厂家,数字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深化,并且一步一步将所有设备卷入其中。

思考四:数字化转型必须一把手亲自干

其实我认为最难最难的,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那就是一把手的作用。

《华为数据之道》一书中总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张图只存在一把手的脑袋里,别人没法替代。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

文章阐述为什么数字化必须由一把手推进,因为有些东西只能跳出来,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待,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组织真正带来价值的内容。这个角色,谁都不行,只能是一把手。

第一,用户价值图,这是对外,要理解你的用户;不同的部门,对用户价值的理解角度不一样,生产部门觉得是低价,质保部门部觉得是服务,但是怎么可以兼顾价格和价值,需要一把手来衡量做取舍。

第二,业务演进图,这是对内,要理解你的业务方向;人都是利己的,谁都想要为自己和自己的部门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权限,资源和权限的争夺就是零和游戏。怎么平衡,并且推进业务展,需要一把手来拍板。

第三,架构生长图,这是对未来,要理解企业终将变成什么样?这其实跟企业的愿景相关,很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不匹配的,但是短期目标达不到就关乎生死又怎么办?谁能有这个魄力说一定要这样干,哪怕做出很大的牺牲。

文章其实是在说人性,用户价值,业务方向,架构生长,这并不是多么玄乎的事,但是因为人有了不同的组织身份就有了不同的诉求。怎么跳出人性的自私和惰性,怎么延迟满足,怎么从一而终,对任何一个人,真的都是一个挑战。

这篇文章真的很精炼,那我只是补充下我的一点拙见。

拙见一、完全认同数字化转型“一把手必须亲自干”

扎克伯格说“80%的企业文化由创始人决定”,文化是一把手塑造的,而且是需要长期经营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把手塑造,长期经营。

数字化转型成败,首要转文化。因为只有分享和乐于奉献的企业氛围才是数字化生长的优良土壤。

我们已经知道,转型的基础就是数据的打通,而传统企业大多数的组织机构都是职能部树状结构,犹如一根根高耸的烟囱一样,屁股决定脑袋,这是人性。抛开技术能力不说,每个部门也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的,每个团队都只关注自己领域的事,能力无法沉淀及互通。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更是如此,如果数据没有充分地共享,那业务流上就有一个个断点。那么及时响应,快速迭代啊,都因为这些断点没法实现。数据不能有效地流动和共享,就不能发挥数字化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必须转文化,转的就是这种各自为战、不开放共享的文化。

但人性本就是自私的,共享这个事是反人性的,因此我们的所有手段都应该瞄准人性,促使员工自发的去分享。提升的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

拙见二、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个大事

其实很多公司现在也有了知识管理的平台,但大多都存储各种标准,总结,纪要,文档等等,留存的都是高度浓缩的结论,这个应该叫应知应会比较合适。而关于知识,知识本身只是知识的一半,还有一半,是它当时解决的那个问题。知识的管理一定要瞄准,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也就是重现员工的思考过程,这个以论坛帖的形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电脑键盘,天天都用,但是你想过没有,键盘上的那些字母,为什么是QWERTY,乱排一气,而不是ABCDEF?而且所有的键盘都是这样排列的。

答案是,1.科学家经过研究设计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排布;2:错乱的排序可以降低打字速度,从而适应早期电脑较差的性能。你会认为哪个呢?

其实两个都不对,真实的情况是,老式打字机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键盘(上图),然后每个字母键的下面连一个杆儿。一按这个键,就驱动一根小棍上弹,打到前面的纸上。发明键盘的是一个美国人,叫肖尔斯。他一开始设计的键盘就是按ABCDE排的,但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相邻两个键几乎同时按下去,会有相邻两个棍弹出去,它们很容易卡在一起,这就麻烦了。所以肖尔斯就把英语中经常用到的那些字母,在键盘上分开了,分成了我们现在用的QWERTY布局。就这么简单。

后来技术改进了,不存在卡一起的问题了,但是键盘本身的排列却定下来了。

你看解决方案留下来了,但是它解决的那个问题却被遗忘了。

那么华为是如何将知识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的呢?

10年前的华为,大都也是单兵、精兵,能力在个人身上,没法沉淀。留下的也大多都是标准操作等等。

华为通过近10年时间建立起来了类似微博论坛的全球知识分享平台。平台上的方案,成果,经验以及遇到的坑都有对应的版权,有人评论、有人点赞,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分数高的公司会给予你荣誉和奖励。这套评价体系里有一个挺巧妙的心思在里面,衡量开放共享的方式,用的是别人调用了你多少次,而不是你分享了多少东西。细品!反正阿里巴巴也效仿了这种做法。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个人能力沉淀并分享出来,成为公司整体的能力。也帮公司形成了共享的氛围,原先谁有一个好东西都得藏着掖着,现在有一个好东西,恨不得立刻分享出来,昭告全球。

其实这还只是传统知识管理升级版,因为有很多隐性知识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述和转载,任正非说过“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华为怎么做的,华为还为员工共享了一份精准的“知识地图”。沿着这份地图,每个人都能找到对的人,同样可以很好地学习、解决问题。

最后,知识在华为,要么沉淀在了平台上,要么沉淀在了一群华为人中。

笔者供职国有企业,对国企数字化转型还是有挺大的疑虑或遗憾。国有企业任何重点工作都是一把手挂帅,虽是一把手挂帅,但是否真的是“一把手亲自干”呢?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我看到的无外乎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但真在干的时候是没见过领导的面的。因此也无从知晓一把手心中是否有文章中提到的“三张图”。毕竟,作为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也只是在企业中打一份“高级工”而已,任期绩效就像达摩利斯剑一样悬于头顶,短期目标无法达成就可能面临换人的风险,又谈何牺牲自己达到长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可能在大多数的国企,即使一把手心中真有这三张图,但与现实的冲突也是必然的,因为这三张图都是针对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更何况,绝大多数的一把手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因此也只有对企业长期目标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并无畏投入的一把手才能带领企业走向生存。

按照这个思路,民营企业且创始人思想融入企业愿景中的企业才有可能成功,而国有企业几乎是无法成功的。可以说99%的企业都不会成功。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马太效应,未来极有可能在各行各业只有头部的几家龙头公司能够生存。

以上便是我对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尽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数字化转型几乎99%的企业是无法成功的,但企业员工具备数字化的思维和一些相关的技能,对企业的效率提升还是十分巨大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些实战行动及技术方面的问题。

1.成立业务技术一体化的组织。就是把技术能力建在业务上,为业务部门配备技术人员,使其成为具体业务部门的一部分,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组织形式。因为人在哪儿,能力就在哪儿。职能部组织和项目型组织之所以没办法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能力是长在人身上的。而业务技术一体化的组织是目前华为探索10多年后,形成的最好的一种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模式下,能力不是封闭固化的,而是在不断生长的。

职能部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缺点可以自行度娘。

2.成立公司级的数据管理部门。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发布企业数据管理总纲,编制数据质量管理政策和数据源管理政策,定期专门对数据架构进行评审,确定数据所有权,确定数据互通的规范等。

数据是资产,数据是资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组织,那资产连个管理部门都没有,好意思说数据是资产吗?

这个组织承担的最大的职责就是建立架构,组织数据高效互通,没想明白前绝不能贸然上各种系统,宁愿慢一点,否则就是需要花好几倍的精力去清理数据。

1.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就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这个十分重要,比如生产班次数据,定义为B、C、A,分别代表白班、夜班、三班,这才使得BCA有了意义,而一旦定义好后,存储C就代表夜班,不能再随便更改,不能是C班,也不能是二班。这必须由对应的业务部门承担管理责任,而大多数企业都不重视这个。重申,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2.“一数一源,用而不存”:标准化数据是不同业务流程间相互交流的业务语言,对一个数据定义完成后,其他系统的调用只能从这个数据的源头调用。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公司,明面上是数据源由单一部门管理,而存储时转手部门过多,实际调用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本无法保证。举个例子,本公司产品二维码编码规则末尾两位代表产品模具号(元数据概念),有一张对照表存于开发部门数据库中,其中45代表B产品12号模具。生产部门调用时将45这个数解读成B产品12号模具,存储在生产数据库中。这样,45就可能误解成12。中间经过转储的过程越多,数据的丢失和改变也就越多,最终使得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对同一对象的描述不一致。

3.数据类型:主要就是文本、数字、日期等类型,按照业务类型设置,该是什么类型就选择什么类型,很多企业不重视数据类型的管理,基本都是文本类型,举个例子,将日期存储为文本类型,导致数据库里存储了大量的不是日期的日期(比如),后期在数据聚合分析时,经常报错。

4.ER模型:也叫雪花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方法。实体对象之间的联系方式通常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这些概念十分重要且基础,严格按照这种方法设计信息系统,会避免大量冗余。且ER模型是数据建模分析的基础,在数据分析的各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5.主数据编码:公司的核心实体对象一定要编码,编码规则可以由公司自行设计,只有编码后的对象,才能成为数字世界里面现实对象的孪生对象。这个不难理解,人的身份证号就是人的实体对象编码,在数字世界里身份证号代表人的唯一实体,并参与到数字世界的业务运行中,而不是人的姓名。

很多公司辛辛苦苦开发系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大体就是以上对象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这也是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耗费大量时间去处理的事情,其实都是些脏活累活体力活,系统设计时若考虑足了以上问题,将为后期不断拓展卷入更多流程提供方便。

数据治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只要企业具有良好的数据素质,不断打磨适合企业的数据标准。就可以开发出适合自身的数字化系统。也就是说数据治理是个标准的管理问题。

以下内容主要针对企业业务提效,掌握的人越多对企业越有利。

  • 1.设备数据采集OPC,组态软件InTouch、组态王等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数据库,如果学会爬虫技术就可以在网络里采集你需要的数据,并及时将数据保存至本地,参与到您公司的业务流程中。

常见的非编程爬虫软件有:八爪鱼采集器、简数采集器、后羿采集器等,基本都是拖拖拽拽就可以形成采数规则,非常友好,可以满足80%的使用场景,进阶需要学习一些HTML标签,及Xpath定位技术。再升级就是用编程语言写爬虫了,推荐Python。

Regular Expression,简写RE,是对字符串操作的一种逻辑公式,就是先定义好一些特定字符的组合,然后用这种组合代表的规则对字符串进行过滤的逻辑。主要用于对文本输入的合规性检测,在数据入库前进行把关,从而使得入库数据干净整洁,满足要求。比如“^\d{n}$”用来限制只能输入n位的数字。

  • 1.主要就是关系型数据库,个人使用一般用Access,免费的MySQL一般中小企业使用,大一点企业可以用Microsoft 的 SQLserver,不差钱的用甲骨文的Oracle。每个数据库都自带管理工具,可以针对您公司使用的数据库进行学习,通用的数据库管理工具Navicat比较流行。
  • 2.非关系型数据库,代表产品MongoDB,基于键值对方式存储,听说性能更优,没用过。

这里主要需要学习的就是SQL语言了,99%的语法在各数据库是通用的。如果业务人员掌握了简单的SQL,那在后面提到自助分析时将如鱼得水。

为了得到一份可供分析系统使用的质量良好的源数据,必须进行数据清洗(ETCL,

Extract-Transform-Clean-Load),此过程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抽取、转换、清洗之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过程。ETCL是数据集成的第一步,也是构建数据仓库最重要的步骤,目的是将企业中的分散、零乱、标准不统一的数据整合到一起,为下一步建模分析做好准备。

大多ETCL工具都集成在分析工具中,我理解ETCL其实是一种使不规则数据变为规则数据的方法,并非单指清洗工具。

比如数据库里的视图功能,你可以将表中数据通过各种函数加工成可供分析的数据形式。

在清洗过程中,如果能懂一些统计学基础知识是极好的,比如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等(CDAlevel1的主要内容哦),这些函数是个工具都自带。有一次成都政府调查我们公司员工收入时就要求分类填写中位数,可难坏了我们HR。

ETCL工具,个人使用推荐Excel的powerquery,在2016版本后直接集成在了Excel中,无需单独安装,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从各种数据库,文件中抽取数据,可视化的操作过程让数据清洗变得十分简单。

个人使用,推荐Excel power pivot,2013以后版本的Excel直接集成了此插件,用DAX表达式(和Excel函数几乎一模一样)进行简单的数据清洗,拖拖拽拽就完成了数据建模,最终以数据透视表的形式进行OLAP多维分析。Excel基础还可以的同学学习这个毫无压力。(CDAlevel1换证考试的最后两个大题就是写DAX表达式)

团队使用,推荐Finereport,低代码编程,完全可以定制设计一整套企业解决方案。设计界面类似Excel(函数基本和Excel函数一样),如果你的Excel功力还可以,SQL功力十分强悍的话,学这个也毫无压力。

又称敏捷商业智能系统,让业务人员可以自由在数据中探索的系统。

举个例子,当业务人员需要分析废品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传统的做法是先依据经验或专业理论,猜想可能原因,比如温度湿度,然后采集一段时间的数据,最后做成散点图,求相关系数。而BI是怎么做的呢?你可以打开BI软件,用SQL调取温湿度数据,再调取废品率数据,做成散点图,自动求相关系数,听起来差不多一样,但如果你好奇心强,你可以将企业运行所有数据拿来和废品率求相关性,比如拿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数据,甚至是员工出勤率,食堂用餐人数,拖拖拽拽看和废品率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到可能突破点。耗时几分钟而已,这在传统的分析里是无法想象的。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听出来了,我说的就是探索式分析。我认为BI就是为业务人员探索式分析而生的。

  • 1.Tableau,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去年也跟着漂亮国卡中国人脖子,导致中国高校2020年论文发表受挫,爱国之人果断放弃(主要是收费太高)
  • 2.powerBI,微软出品,个人版免费,直接集成了Excel power query,不断更新的各种图表插件,是探索式分析神器,会Excel的话学习成本很低
  • 3.永洪BI,国内市占率最高,仅次于Tableau,没有使用过,不做评价
  • 4.FineBI,尽管功能上不如国外那两个,但是最懂中国人,操作非常方便,比如求同比环比,在power BI中需要写公式,在Fine BI 中只需要点一下就OK了,而且对中国地图支持相当友好。

BI,是未来的趋势,我相信会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

在上述工具中已经多次提到了Excel,这是学习以上工具的基础,因为:

  • 1.Excel的表可以当作数据库使用,每一张表就可以当作数据库源表
  • 2.Excel 获取外部数据选项中点选来自Microsoft Query,可以直接用SQL来操作数据,就像数据库管理工具
  • 5.power BI是专业的敏捷自助分析工具
  • 6.VBA是Excel的加分项,如果学会可以用Excel设计整套商业软件了

学会了Excel再去学习其他工具可以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工具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对中小企业这些已经是刷新三观的降维打击了。至于数据仓库,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分布式存储等等高大上的方法,其实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用不到。

本文为「心中有数」CDA征文作品

大家好,2017年我有幸成为CDA持证人,就此开启了自己数据人转型之路,一路学思维、学技术,并成为了我们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推行负责人,以下是这几年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供同行参考,指正!

思考一:企业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先说结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运用技术和数据对企业业务持续优化的过程,这是所有企业提升效率的必由之路。

然而很多企业并未搞懂数字化转型是干什么,就大张旗鼓的搞起数字化,以下误区对比您的公司看看有没有:

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而往往许多公司就是被这些高大上概念吓退的。

  • 云技术:就是把你服务器放在了三方背书的地方,使得大家远程合作更加方便;
  • 大数据:就是通过无数的终端设备收集了无数的看似无用的数据,并在云端存储着;
  • 人工智能:就是从大数据里找到规律,或验证人的猜想的算法,就这么简单。

每个企业都在做的各种满意度调查,传统的做法是,列问题,发问卷,抽样统计,出结论。至多就是通过问卷星等等从网络进行填报,本质是一样的。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比如问您对食堂的饭菜满意吗?对您的领导打几分?您计划在本公司工作多少年?放心,我预测基本都是满意,满分,终身。但这是实际答案么。尤其是受访者身份会暴露的情况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答案的。

那么数字化是怎么做的呢:

公司有员工每天的用餐刷卡记录,也有每天的人员出勤记录,将吃饭人数除以出勤人数得到一个比值,这个比值越高就说明食堂的满意度越高。这是一个极其简化的例子,但已经包含了数字化转型的大部分内容。

这个例子中,食堂吃饭记录,考勤记录各自都是一个数据孤岛,当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整合,那就是云的概念了,云其实就是打破了物理界限的存储。单独一条用餐记录,出勤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大量的数据是必有规可循的,这就是大数据。通过数据计算出指标,就是人工智能,就是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需要简单的算法,比如上例中的除法运算。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复杂的算法,也就是人工智能,比如AlphaGo用到的神经网络算法。

所以我说,数字化是一种思维,而并非技术。转型的成败在于企业中的大多数人是否具有这种思维。

数字化是帮助业务部门用技术手段构建新型的作战平台,是发自各业务内心的,打通各业务板块,解决各业务问题的。

我经常用上帝视角来形容数字化转型,站在云端,伸手可及的数据,加工成需要的业务指标。

我有一个朋友需要总体掌握工厂的废品情况,而不单单是废品率。其实就是希望能自动化生成一张图表并进行预警。这张表需要的数据来源于公司各个部门,生产数据,出入库数据,发货数据,定额数据,废品数据,采购数据,财务数据等等。公司规定废品单件的损失需要质保领导,财务领导签字审批后,才能将数据给业务人员。最终的结果就是,及时的预警变成了月报表材料。看,部门的壁垒加上看似合理的制度成了推行数字化转型的壁垒。

所以我说,数字化转型还真是非企业一把手推行不了的。

有一句话叫“任何伟大的产品都来自一个伟大的问题”。现在企业在谈数字化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要解决的问题,谈的都是别人家的概念。

我见过一个企业的老板,说要对自己的小公司进行数字化改造,买了ERP对资源进行管理,买了大屏给员工展示项目进度。一年后,系统荒废,因为整个采购过程是老板娘一手主办,除了入库没有什么需要协作的工作。大屏成了播放企业宣传片的工具,还得配一个人专门去维护项目进度耗时耗力。试问,公司数据化转型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就能完成的。目标多少年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绝对傻子,保证多少年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无疑是骗子。

我的观点,数字化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固定的问题。

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可以让效率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将成为企业的护城河。

所以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因为这是提升效率的必由之路,成败的关键在于业务问题和人,最终目的是使公司的产品、流程更简单、更愉悦、更快捷、体验更好。

“路非自行不知远,事非亲历不知难”

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是因人而异,每个企业的转型过程是不一样的,转型的结果必然也不一样。

思考二: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基础,过程

下面来谈谈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或者说数字化转型后组织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在复仇者联盟中有这样一段场景,蚁人缩小后通过缝隙进入钢铁侠战甲,战甲检测到异物侵入,进入预警状态,当蚁人徒手撕扯一根电线时,系统自动判定蚁人具体位置,并自动启动冲洗装置,将蚁人从战甲中冲洗了出去。

其实,在我认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企业和钢铁侠的战甲一样,是一个数字化的“智能体”。

组成这个智能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相关联的数据链接,能即时感知并调用,也就是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和实时反馈。

最终进化成这样一个“智能体”,可以说是每一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要完成这个终极目标,道路极其曲折和漫长,但做所有事情的基础就是—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和实时反馈。

怎样进行全量全要素的连结呢,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一个所有企业都适用的模型,不管你是制造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都可以参照这个模型来做全量全要素的连接。

如果需要你来设计采集的数据,你会选择哪些维度呢?

一般都是以下数据,排量、功率、扭矩、马力、轴距等等,这些数据仅仅只是一个环节的局部数据。

我认为,这些数据远远不够,你必须要从这个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后期服务一整个流程上去完成全量全要素的采集和连接。

比如汽车的、颜色、轮毂尺寸、理论速度、理论油耗、内饰颜色等性能参数,这些都是在设计环节的数据。

汽车是在哪个厂,哪条产线上生产的,核心零部件是哪里生产的,流程的操作员是谁,检查员是谁,组装时具体用了哪些物料,这些物料的属性有哪些,这是制造过程产生的数据。

车被谁买了,买家的年龄,性别,职业,首次买车or换车,贷款or全款等等,销售员数据,销售员销售过程怎样,这是销售过程数据。

买家维修记录,故障数据,对车的内外饰改装记录,甚至开车习惯记录,这是汽车后期服务记录。

关于业务对象的采集和连接,有一个概念叫“数字孪生”,我以前称为“数字镜像”,这不是个新概念,喜欢编程的同学都知道“面向对象编程”,就是将实际的业务对象抽象成系统中的一个虚拟对象,也就是在数字世界里建一个一模一样的模型。有了这个虚拟体,现实世界里很难做的事,你就切换到数字世界里去看它的虚拟体。所以所谓的全连接全采集的过程,就是根据采集现实世界的数据,生成一个数字平行世界,通过数字平行世界得到的经验来指导真实世界,再次收集真实世界的真实情况,再次优化数字平行世界,如此循环。笔者在传统制造业供职多年,制造业的持续改进理念和这个非常类似。所以说,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只是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数字化时代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比如一汽造车,可以一辆样车都不生产就直接生产商用汽车,因为有数字化的手段去完成所有的测试、仿真,碰撞试验等,把复杂度极高的汽车直接还原出来。

这就是对业务对象进行数据采集的标准:把全量全要素的数据都采集和连接好了之后,要看这些数据是不是能够还原业务对象的全貌,是不是真的拥有了一个数字孪生兄弟。

当然,完全还原对象全貌是理论上的,现实中只会越来越接近,不会等于。但好在,现在信息的存储成本是极低的(此处主要指可用于分析的结构化数据),一个excel表都能存100多万行呢,不用为了取舍是否该保存某项信息而焦虑,垃圾信息里可能隐藏着诱人的宝藏,就好比一个人说红旗车好,你可以忽略,认为这就是情怀驱使,但一群人说红旗车好,那你就应该考虑这车是不是真有点意思了。

接下来,当数据全量全要素的连接后,怎么样确保系统做到了实时反馈?

答案也很简单,你可以看这套系统是否具备了7项职能:预测、预警、监控、协同、调度、决策和指挥。

还拿生产汽车来说,通过连接渠道、用户、广告投放量等这些维度的数据,就可以综合预测出新车第一批的产量,这是预测职能。

数量定了,就进入排产制造环节,现在因为工厂里所有的产线都是智能化生产线,不太需要人工干预,但是也会监控,比如监控产线的投料情况、运行情况等等,这是监控职能。

这些数据收集过来之后就可以用于风险预警,比如扫描物毛坯码,发现型号错了,产线会自行判断装配关系不成立,给生产人员发预警信息,提醒需要人工干预,这是预警职能。

接下来,产品的制造信息也会和供应、物流协同起来。在成品数量满足一定量时自动调配物流车,生产完就直接装车运输,节省了存储环节。在这个过程里,协同、调度、决策、指挥几个维度的职能都有体现。

将汽车生产的原料方、供应商、总装厂,销售等等全量全要素连进来了,也建起实时反馈系统了,最终会实现什么样的效果?

假设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任何一个元器件有问题,此元器件在连续工作20小时以上会有较大自燃风险,我们就可以及时查询到同批次的原件都安装到哪些车里,现在车在哪些环节里,有多少已经销售给用户,调取用户的使用数据,针对不同用户对车的使用习惯给定特定的处置方案,例如:对频繁使用的车辆可以采取专人上门服务,对不频繁使用的车辆可以用优惠券的形式引导顾客提前来4S店保养时维修等。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甚至可以反向追溯元器件的问题,出问题的元器件是哪个供应商,原材料是什么,同样的原材料是否影响到其他的元件。

这是一些优秀的汽车企业正在做的一些事。

可想而知,大多数企业离“智能体”还差的很远,但值得强调一点,任何想做或者要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要把“智能体”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如果没有这个愿景,那么企业就很容易成为坐在数据的金山上喊穷的富人。其实很多企业都拥有大量丰富的数据,或有意识也有财力去采集大量数据,但恰恰缺少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来形成数字化“智能体”的能力,采集数据绝大部分是技术活,可以通过花钱请人搞定的,但数据治理能力很难外委,因为同时具备业务能力和IT思维的人不多。绝大多数公司都将数字化转型当成了项目,最终做成了一个能显示几个主要指标的大屏幕,做成了面子工程。

下面举再举个例子,说明这个“智能体”是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社区中的孤寡老人的管理

level 1,社区人员定期拜访,但人手不足,成本高,真发生意外发现时间过晚

level 2,客厅里安装监控,社区人员抽查监控,但涉及老人隐私问题,推行较难

level 3,为住户安装智能水表,当每日的用水量小于一定值时,自动发出报警,提醒社区人员干预检查。效率大大提高,但当老人外出后,用水量小,电话没人接,社区服务人员无法判断,撬门还是不撬门

level 4,连接电梯的视频数据判断老人是否外出

你看,所谓的全量全要素的连接也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无法在设计时就考虑到所有的要素数据连接,而是在实际场景中,一步一步卷入了更多的设备和人,持续改进。

所谓数字化转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这个意思。

思考三: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了解了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后,我们来探讨下转型的过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瞄准业务行动。

说起数字化转型,必须得提信息化,这也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那么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什么区别呢,我试着解释下!

在信息化以前,信息的载体主要是纸张,决策者要想全面了解信息,又没有全量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只好通过科层制组织架构,层层汇总数据、层层上报信息,这样信息极易衰减、失真、甚至篡改。

信息化,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数据,决策者就能全面快捷掌握业务信息,有利于快速采取对策,所以信息化的指向是决策。但是,这样的信息化实质是把原来纸质载体上的内容信息,变成网络能跑的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数字形式信息,业务流程本质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数字化,是“万物数化、万物互联”,是卷入流程链条上所有人、物、事,极大提升效率、优化体验。数字化的终点是直接行动。

以下这个简单的标准来判定您公司处于哪个阶段,您可以对号入座: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量来源于手工的誊抄,然后汇总到专人处理,这个专人的Excel功力深厚,公司的汇报形式以PPT为主,实行层层上报制,定时汇报制,这属于前信息化。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来源于自动采集或底层人员的业务流水,通过平台系统数据清洗,建模,以业务驾驶舱模式指导决策,能即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属于信息化。

如果数据的采集大部分来源于自动采集或底层人员的业务流水,打通各环节数据,依据算法,达到提醒、预警、建议、自动行动,是数字化。

因此,我们要对数字化转型建立的第一个新的认知是:

“数字化不是信息化,数字化是直接行动。”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交通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面有N多的屏幕摄像头循环监控着各个交通路口,屏幕前方是几十至上百人的办公卡位,当某个路口车流增大,办公人员就会电话通知交警前往指挥交通,这是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那么数字化是怎样的呢?当摄像头检测到东西向车流变大时,便自动调整路口红绿灯时长,让东西方向绿灯长一些,然后再将路况信息上传至交管中心云服务器,并被导航地图软件调用,反馈至每一个用户APP,提示绕行。同时设置当拥堵达到一定程度时报警提醒交警是否实地介入,这就是数字化的方案。

所以,信息化不是数字化,数字化是直接行动。

再举个一般公司都会遇到的场景,每个公司都有大量的采购业务,一般ERP的对应流程是人提采购申请,人审批,人下订单,人维护入库,人维护出库,全程留痕,这是信息化的解决方案。数字化的方案呢,从客户订单开始,整合产品库存、在制品量、现生产量、产品定额、物料库存、物料订单、到货期、物料入库、物料出库数据,自动给合作供应商发送一条信息,“请贵公司于2021年6月22日将液体树脂胶HQ300(物料编码HT25487)送达XX公司,结算价格按照上次价格XX元结算。”

所以,信息化提供的是一大堆的信息,指向决策,而数字化指导行动,甚至直接行动。

我们需要建立的第二个新的认知是:

“数字化的过程将卷入所有的业务流程,只要开始就不会结束”

什么是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简单说就是“人用工具干事”。

因此,卷入流程实际就是卷入更多的人及更多的物。

数字化的本质是从信息采集到智能化的行动,数字化系统不只是决策者能用,而是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能用。

再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城市交通管理的案例。

那块布满整面墙的大屏,只是为少数决策者服务的,也就是交管中心警察的决策工具。

数字化转型后,我们开发出了新的地图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每一个使用城市道路的人用,无论是司机还是上班的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地图App进行导航。

我公司过去产品出厂后基本失控,甚至连数都统计不准。后来自研了一套简单的物流系统,出厂后以整箱二维码为唯一标识,每一个业务环节都是扫码确认,对出厂后的物流各个环节的数量算是统计准确了。

后来因客户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增加一个功能,就是当客户处发现某一件产品有问题时,可以对产品实施精准追溯,外服人员可以对同属性的产品(比如同一时间段,同一模具号等)进行一键封存,封存的物资没有办法流入下一环节。因此增加了产品激光打码功能,装箱时自动记录箱码和产品码匹配记录。

再后来,由于质量部门并不负责组织发货,发生质量问题导致仓储部门临时组织配货,抱怨严重。因此需要根据客户的收货情况,外部质量情况来修正发货计划。这样,系统中又加入了发货计划提醒功能。

再后来,发货计划的修改,又导致了生产计划的变动,便加入了生产计划提醒功能。

接着,由于生产计划的变动,导致了采购部门的抱怨,一环一环,最后对接了公司内部物料采购系统。直接修改了物料的采购申请计划。

看看,原本只是为了掌握出厂后的产品数量而设计的流程系统,但却逐步卷入了客户,外服,质保,仓储,生产,采购等各个环节,无一幸免。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就是这样,它并不只是让一家公司的CEO用,或者只让一个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来用,或者是让一些专业人士来用的,而是企业内部生产线上的每一个人,上下游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利用这个系统,来给自己的业务提供决策参考。也就是说,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被卷进了数字化系统里了。

数字化在应用层不仅卷入越来越多的人,还要把越来越多的设备也卷入进来。也就是万物互联。

我们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城市交通管理的例子,一开始只是警察通过监控信息大屏来监控交通拥堵,再往下一步就是手机导航应用,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决策和应用的主体。但这些就是数字化的最终结果了么?当然不是,如果把城市交通的全价值链打通,未来就应该和路上跑的每一台汽车联通,不用导航,汽车直接就能把我送到我想去的目的地,这也就是自动驾驶。这是最终结果了么?当然不是,必然自动驾驶会卷入了你的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而给你更好更优的体验。

所以,数字化是一个软硬件设备不断被卷入的过程。在智慧交通的场景里,数字化先是卷入了基础的道路交通系统,然后再变成手机上的应用,再往前一层就要卷入汽车和硬件厂家,数字化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深化,并且一步一步将所有设备卷入其中。

思考四:数字化转型必须一把手亲自干

其实我认为最难最难的,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那就是一把手的作用。

《华为数据之道》一书中总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三张图只存在一把手的脑袋里,别人没法替代。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搜。

文章阐述为什么数字化必须由一把手推进,因为有些东西只能跳出来,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待,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组织真正带来价值的内容。这个角色,谁都不行,只能是一把手。

第一,用户价值图,这是对外,要理解你的用户;不同的部门,对用户价值的理解角度不一样,生产部门觉得是低价,质保部门部觉得是服务,但是怎么可以兼顾价格和价值,需要一把手来衡量做取舍。

第二,业务演进图,这是对内,要理解你的业务方向;人都是利己的,谁都想要为自己和自己的部门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权限,资源和权限的争夺就是零和游戏。怎么平衡,并且推进业务展,需要一把手来拍板。

第三,架构生长图,这是对未来,要理解企业终将变成什么样?这其实跟企业的愿景相关,很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是不匹配的,但是短期目标达不到就关乎生死又怎么办?谁能有这个魄力说一定要这样干,哪怕做出很大的牺牲。

文章其实是在说人性,用户价值,业务方向,架构生长,这并不是多么玄乎的事,但是因为人有了不同的组织身份就有了不同的诉求。怎么跳出人性的自私和惰性,怎么延迟满足,怎么从一而终,对任何一个人,真的都是一个挑战。

这篇文章真的很精炼,那我只是补充下我的一点拙见。

拙见一、完全认同数字化转型“一把手必须亲自干”

扎克伯格说“80%的企业文化由创始人决定”,文化是一把手塑造的,而且是需要长期经营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把手塑造,长期经营。

数字化转型成败,首要转文化。因为只有分享和乐于奉献的企业氛围才是数字化生长的优良土壤。

我们已经知道,转型的基础就是数据的打通,而传统企业大多数的组织机构都是职能部树状结构,犹如一根根高耸的烟囱一样,屁股决定脑袋,这是人性。抛开技术能力不说,每个部门也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的,每个团队都只关注自己领域的事,能力无法沉淀及互通。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壁垒更是如此,如果数据没有充分地共享,那业务流上就有一个个断点。那么及时响应,快速迭代啊,都因为这些断点没法实现。数据不能有效地流动和共享,就不能发挥数字化的价值。

数字化转型必须转文化,转的就是这种各自为战、不开放共享的文化。

但人性本就是自私的,共享这个事是反人性的,因此我们的所有手段都应该瞄准人性,促使员工自发的去分享。提升的是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

拙见二、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个大事

其实很多公司现在也有了知识管理的平台,但大多都存储各种标准,总结,纪要,文档等等,留存的都是高度浓缩的结论,这个应该叫应知应会比较合适。而关于知识,知识本身只是知识的一半,还有一半,是它当时解决的那个问题。知识的管理一定要瞄准,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这么做,也就是重现员工的思考过程,这个以论坛帖的形式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电脑键盘,天天都用,但是你想过没有,键盘上的那些字母,为什么是QWERTY,乱排一气,而不是ABCDEF?而且所有的键盘都是这样排列的。

答案是,1.科学家经过研究设计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排布;2:错乱的排序可以降低打字速度,从而适应早期电脑较差的性能。你会认为哪个呢?

其实两个都不对,真实的情况是,老式打字机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键盘(上图),然后每个字母键的下面连一个杆儿。一按这个键,就驱动一根小棍上弹,打到前面的纸上。发明键盘的是一个美国人,叫肖尔斯。他一开始设计的键盘就是按ABCDE排的,但很快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相邻两个键几乎同时按下去,会有相邻两个棍弹出去,它们很容易卡在一起,这就麻烦了。所以肖尔斯就把英语中经常用到的那些字母,在键盘上分开了,分成了我们现在用的QWERTY布局。就这么简单。

后来技术改进了,不存在卡一起的问题了,但是键盘本身的排列却定下来了。

你看解决方案留下来了,但是它解决的那个问题却被遗忘了。

那么华为是如何将知识原汁原味的传承下来的呢?

10年前的华为,大都也是单兵、精兵,能力在个人身上,没法沉淀。留下的也大多都是标准操作等等。

华为通过近10年时间建立起来了类似微博论坛的全球知识分享平台。平台上的方案,成果,经验以及遇到的坑都有对应的版权,有人评论、有人点赞,就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分数高的公司会给予你荣誉和奖励。这套评价体系里有一个挺巧妙的心思在里面,衡量开放共享的方式,用的是别人调用了你多少次,而不是你分享了多少东西。细品!反正阿里巴巴也效仿了这种做法。这样经验丰富的专家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个人能力沉淀并分享出来,成为公司整体的能力。也帮公司形成了共享的氛围,原先谁有一个好东西都得藏着掖着,现在有一个好东西,恨不得立刻分享出来,昭告全球。

其实这还只是传统知识管理升级版,因为有很多隐性知识不能用文字准确表述和转载,任正非说过“公司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华为怎么做的,华为还为员工共享了一份精准的“知识地图”。沿着这份地图,每个人都能找到对的人,同样可以很好地学习、解决问题。

最后,知识在华为,要么沉淀在了平台上,要么沉淀在了一群华为人中。

笔者供职国有企业,对国企数字化转型还是有挺大的疑虑或遗憾。国有企业任何重点工作都是一把手挂帅,虽是一把手挂帅,但是否真的是“一把手亲自干”呢?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我看到的无外乎成立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但真在干的时候是没见过领导的面的。因此也无从知晓一把手心中是否有文章中提到的“三张图”。毕竟,作为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也只是在企业中打一份“高级工”而已,任期绩效就像达摩利斯剑一样悬于头顶,短期目标无法达成就可能面临换人的风险,又谈何牺牲自己达到长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可能在大多数的国企,即使一把手心中真有这三张图,但与现实的冲突也是必然的,因为这三张图都是针对公司未来的长期发展。更何况,绝大多数的一把手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因此也只有对企业长期目标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并无畏投入的一把手才能带领企业走向生存。

按照这个思路,民营企业且创始人思想融入企业愿景中的企业才有可能成功,而国有企业几乎是无法成功的。可以说99%的企业都不会成功。而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马太效应,未来极有可能在各行各业只有头部的几家龙头公司能够生存。

以上便是我对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尽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数字化转型几乎99%的企业是无法成功的,但企业员工具备数字化的思维和一些相关的技能,对企业的效率提升还是十分巨大的。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些实战行动及技术方面的问题。

1.成立业务技术一体化的组织。就是把技术能力建在业务上,为业务部门配备技术人员,使其成为具体业务部门的一部分,形成一种长期固定的组织形式。因为人在哪儿,能力就在哪儿。职能部组织和项目型组织之所以没办法在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作用,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能力是长在人身上的。而业务技术一体化的组织是目前华为探索10多年后,形成的最好的一种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模式下,能力不是封闭固化的,而是在不断生长的。

职能部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缺点可以自行度娘。

2.成立公司级的数据管理部门。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发布企业数据管理总纲,编制数据质量管理政策和数据源管理政策,定期专门对数据架构进行评审,确定数据所有权,确定数据互通的规范等。

数据是资产,数据是资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组织,那资产连个管理部门都没有,好意思说数据是资产吗?

这个组织承担的最大的职责就是建立架构,组织数据高效互通,没想明白前绝不能贸然上各种系统,宁愿慢一点,否则就是需要花好几倍的精力去清理数据。

1.元数据管理:元数据就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这个十分重要,比如生产班次数据,定义为B、C、A,分别代表白班、夜班、三班,这才使得BCA有了意义,而一旦定义好后,存储C就代表夜班,不能再随便更改,不能是C班,也不能是二班。这必须由对应的业务部门承担管理责任,而大多数企业都不重视这个。重申,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2.“一数一源,用而不存”:标准化数据是不同业务流程间相互交流的业务语言,对一个数据定义完成后,其他系统的调用只能从这个数据的源头调用。这个非常非常重要。实际上在绝大多数公司,明面上是数据源由单一部门管理,而存储时转手部门过多,实际调用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根本无法保证。举个例子,本公司产品二维码编码规则末尾两位代表产品模具号(元数据概念),有一张对照表存于开发部门数据库中,其中45代表B产品12号模具。生产部门调用时将45这个数解读成B产品12号模具,存储在生产数据库中。这样,45就可能误解成12。中间经过转储的过程越多,数据的丢失和改变也就越多,最终使得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对同一对象的描述不一致。

3.数据类型:主要就是文本、数字、日期等类型,按照业务类型设置,该是什么类型就选择什么类型,很多企业不重视数据类型的管理,基本都是文本类型,举个例子,将日期存储为文本类型,导致数据库里存储了大量的不是日期的日期(比如),后期在数据聚合分析时,经常报错。

4.ER模型:也叫雪花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方法,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方法。实体对象之间的联系方式通常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这些概念十分重要且基础,严格按照这种方法设计信息系统,会避免大量冗余。且ER模型是数据建模分析的基础,在数据分析的各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5.主数据编码:公司的核心实体对象一定要编码,编码规则可以由公司自行设计,只有编码后的对象,才能成为数字世界里面现实对象的孪生对象。这个不难理解,人的身份证号就是人的实体对象编码,在数字世界里身份证号代表人的唯一实体,并参与到数字世界的业务运行中,而不是人的姓名。

很多公司辛辛苦苦开发系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大体就是以上对象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这也是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耗费大量时间去处理的事情,其实都是些脏活累活体力活,系统设计时若考虑足了以上问题,将为后期不断拓展卷入更多流程提供方便。

数据治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概念,只要企业具有良好的数据素质,不断打磨适合企业的数据标准。就可以开发出适合自身的数字化系统。也就是说数据治理是个标准的管理问题。

以下内容主要针对企业业务提效,掌握的人越多对企业越有利。

  • 1.设备数据采集OPC,组态软件InTouch、组态王等

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数据库,如果学会爬虫技术就可以在网络里采集你需要的数据,并及时将数据保存至本地,参与到您公司的业务流程中。

常见的非编程爬虫软件有:八爪鱼采集器、简数采集器、后羿采集器等,基本都是拖拖拽拽就可以形成采数规则,非常友好,可以满足80%的使用场景,进阶需要学习一些HTML标签,及Xpath定位技术。再升级就是用编程语言写爬虫了,推荐Python。

Regular Expression,简写RE,是对字符串操作的一种逻辑公式,就是先定义好一些特定字符的组合,然后用这种组合代表的规则对字符串进行过滤的逻辑。主要用于对文本输入的合规性检测,在数据入库前进行把关,从而使得入库数据干净整洁,满足要求。比如“^\d{n}$”用来限制只能输入n位的数字。

  • 1.主要就是关系型数据库,个人使用一般用Access,免费的MySQL一般中小企业使用,大一点企业可以用Microsoft 的 SQLserver,不差钱的用甲骨文的Oracle。每个数据库都自带管理工具,可以针对您公司使用的数据库进行学习,通用的数据库管理工具Navicat比较流行。
  • 2.非关系型数据库,代表产品MongoDB,基于键值对方式存储,听说性能更优,没用过。

这里主要需要学习的就是SQL语言了,99%的语法在各数据库是通用的。如果业务人员掌握了简单的SQL,那在后面提到自助分析时将如鱼得水。

为了得到一份可供分析系统使用的质量良好的源数据,必须进行数据清洗(ETCL,

Extract-Transform-Clean-Load),此过程是将业务系统的数据经过抽取、转换、清洗之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过程。ETCL是数据集成的第一步,也是构建数据仓库最重要的步骤,目的是将企业中的分散、零乱、标准不统一的数据整合到一起,为下一步建模分析做好准备。

大多ETCL工具都集成在分析工具中,我理解ETCL其实是一种使不规则数据变为规则数据的方法,并非单指清洗工具。

比如数据库里的视图功能,你可以将表中数据通过各种函数加工成可供分析的数据形式。

在清洗过程中,如果能懂一些统计学基础知识是极好的,比如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等(CDAlevel1的主要内容哦),这些函数是个工具都自带。有一次成都政府调查我们公司员工收入时就要求分类填写中位数,可难坏了我们HR。

ETCL工具,个人使用推荐Excel的powerquery,在2016版本后直接集成在了Excel中,无需单独安装,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从各种数据库,文件中抽取数据,可视化的操作过程让数据清洗变得十分简单。

个人使用,推荐Excel power pivot,2013以后版本的Excel直接集成了此插件,用DAX表达式(和Excel函数几乎一模一样)进行简单的数据清洗,拖拖拽拽就完成了数据建模,最终以数据透视表的形式进行OLAP多维分析。Excel基础还可以的同学学习这个毫无压力。(CDAlevel1换证考试的最后两个大题就是写DAX表达式)

团队使用,推荐Finereport,低代码编程,完全可以定制设计一整套企业解决方案。设计界面类似Excel(函数基本和Excel函数一样),如果你的Excel功力还可以,SQL功力十分强悍的话,学这个也毫无压力。

又称敏捷商业智能系统,让业务人员可以自由在数据中探索的系统。

举个例子,当业务人员需要分析废品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时,传统的做法是先依据经验或专业理论,猜想可能原因,比如温度湿度,然后采集一段时间的数据,最后做成散点图,求相关系数。而BI是怎么做的呢?你可以打开BI软件,用SQL调取温湿度数据,再调取废品率数据,做成散点图,自动求相关系数,听起来差不多一样,但如果你好奇心强,你可以将企业运行所有数据拿来和废品率求相关性,比如拿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数据,甚至是员工出勤率,食堂用餐人数,拖拖拽拽看和废品率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到可能突破点。耗时几分钟而已,这在传统的分析里是无法想象的。有些朋友可能已经听出来了,我说的就是探索式分析。我认为BI就是为业务人员探索式分析而生的。

  • 1.Tableau,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占有率最高,但是去年也跟着漂亮国卡中国人脖子,导致中国高校2020年论文发表受挫,爱国之人果断放弃(主要是收费太高)
  • 2.powerBI,微软出品,个人版免费,直接集成了Excel power query,不断更新的各种图表插件,是探索式分析神器,会Excel的话学习成本很低
  • 3.永洪BI,国内市占率最高,仅次于Tableau,没有使用过,不做评价
  • 4.FineBI,尽管功能上不如国外那两个,但是最懂中国人,操作非常方便,比如求同比环比,在power BI中需要写公式,在Fine BI 中只需要点一下就OK了,而且对中国地图支持相当友好。

BI,是未来的趋势,我相信会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

在上述工具中已经多次提到了Excel,这是学习以上工具的基础,因为:

  • 1.Excel的表可以当作数据库使用,每一张表就可以当作数据库源表
  • 2.Excel 获取外部数据选项中点选来自Microsoft Query,可以直接用SQL来操作数据,就像数据库管理工具
  • 5.power BI是专业的敏捷自助分析工具
  • 6.VBA是Excel的加分项,如果学会可以用Excel设计整套商业软件了

学会了Excel再去学习其他工具可以事半功倍。

以上这些工具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对中小企业这些已经是刷新三观的降维打击了。至于数据仓库,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分布式存储等等高大上的方法,其实大多数中小企业根本用不到。

本文为「心中有数」CDA征文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据连接包括哪两种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