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路特是海洋地理学的创始人

1.1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

1、【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

A、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

B、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

C、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

2、【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

3、【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

4、【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2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

1、【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2、【单选题】以下()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

4、【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3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

1、【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提出的。

2、【单选题】生活中()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3、【单选题】二十一议程的主题是()。

D、资源、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4、【多选题】碳循环是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

5、【判断题】地理学研究和考察的重要对象是区域。()

6、【判断题】21世纪的地理学仅仅是人文的地理学。()

7、【判断题】资源、环境的调查、利用和规划都离不开地理学。()

2.1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

1、【单选题】地理学研究特征包括()。

2、【单选题】21世纪地理学面临的机遇不包括()。

3、【多选题】未来地理学家应具备()两个基础。

B、文理工融合的学科基础

D、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4、【多选题】地理学家需要具备()的技术。

A、地理调查与信息获取

5、【判断题】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元化和集成化。()

6、【判断题】研究地理学应该拥有区域视野。()

7、【判断题】地理学面临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特色不明显、应用性偏弱等严峻挑战。()

3.1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1、【单选题】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不包括()。

A、地表环境空间组成及分布规律

B、地表环境成因及变化规律

D、运行机制及相互作用

2、【单选题】自然地理学不具备()性质。

3、【多选题】自然地理学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为研究对象。

D、发展过程与变化规律

4、【判断题】长江口在全盛期中期以来一直会向北偏移。()

5、【判断题】自然地理学最终研究目的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单选题】自然地理学的观点与方法体现为()。

A、统一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

B、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

C、系统的、统一的、规律的

D、统一的、综合的、全球联系的

2、【单选题】地球上人类能够生存的原因不包括()。

A、日地距离、地球质量适合

D、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3、【单选题】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由于引力影响会发生()。

4、【单选题】陨石撞击不会引起()环境效应。

5、【判断题】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表自然系统的唯一学科。()

6、【判断题】目前太阳系包括水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冥王星等八大行星。()

7、【判断题】地球公转运动会导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调节地表温度等。()

3.3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单选题】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不包含()。

D、地内活动其他环境效应

2、【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由()三态物质组成。

3、【多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由()几个界类组成。

4、【判断题】火山喷发是由于地热能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5、【判断题】海平面实际上并不是完全平整的,由于重力场原因存在起伏落差,甚至可以相差100余米。()

3.4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及特征、功能

1、【单选题】下列选项关于人类在四个圈层中的地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生物圈一部分

B、四大圈层是人类诞生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C、人类决定四大圈层的关系

D、人类与四大圈层均有相互作用

2、【单选题】地球表层环境的结构特征包括()。

A、垂直分层、水平分异

B、立体交叉、多级嵌套

C、垂直分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

D、垂直分层、水平分异、立体交叉、多级嵌套

3、【多选题】地表过程主要包含()。

4、【判断题】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这四个圈层组成的。()

5、【判断题】地表系统只包含物质传输、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个功能。()

1、【单选题】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线叫()。

2、【单选题】“风蚀蘑菇”的形成和()无关。

3、【单选题】在《中国二十一世界议程》议题视野下,地理学的发展包括()。

4、【多选题】人类与地表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对地表环境的深远影响体现为()。

A、地表物质循环、自然资源消耗

B、地表环境能量平衡、环境污染破坏

D、地表环境演化方向和速率

5、【判断题】大棚技术是由于人类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结构而出现的。()

6、【判断题】天然烛台的形成重要因素是节理。()

7、【判断题】高雄西子湾建造的堤坝是为了防止侵蚀。()

1、【单选题】岩石可以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

2、【单选题】地球表面中覆盖面积最多的岩石是()。

3、【多选题】下面()是浅色矿物。

4、【判断题】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成分是硅。()

5、【判断题】大理石岩是由灰岩变质形成的。()

4.2岩石圈的结构和运动类型

1、【单选题】关于褶皱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形成一系列连续弯曲

C、由岩石圈垂直运动形成

D、类型有直立褶皱、歪斜褶皱等

2、【单选题】大洋型的地壳平均厚度为()。

3、【多选题】沉积岩与火成岩相比,区别在于沉积岩()。

D、层面构造具有层理性

4、【判断题】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5、【判断题】岩石圈的垂直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

4.3板块构造与岩石圈的运动机制

1、【单选题】青藏高原是欧亚板块和()撞击形成的。

2、【单选题】大洋向陆地演化的板块运动会经历()阶段。

3、【多选题】一般火山带分布在()。

A、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4、【判断题】断层是岩石发生破裂,两侧没有明显位移。()

5、【判断题】大陆漂移学说是由魏格纳提出的。()

4.4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

1、【单选题】现在公认的海底扩张动力在于()。

2、【单选题】构造地貌可以划分为大地构造、局地构造和()。

3、【多选题】岩石圈运动的特征有()。

4、【判断题】全球四分之三的大陆、地震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5、【判断题】大陆面积越大,则平均海拔越低。()

5.1大气圈的组成、结构

1、【单选题】大气中干洁空气成分包括氧、氮、二氧化碳和()。

2、【单选题】下列关于水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平流层近地面分布比高空多

B、湿润地方比干燥地方分布多

C、低纬度比高纬度成分多

D、远离海洋区域比近海区域地方多

3、【多选题】大气圈的结构可以划分为()。

4、【判断题】氩在大气中平均滞留时间最长。()

5、【判断题】二氧化碳会随着高度逐渐增加。()

1、【单选题】平流层的高度为对流层顶以上至()千米处。

2、【单选题】推动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3、【多选题】北半球夏季近地面大气环流()。

C、风从欧亚大陆吹向太平洋

D、风从太平洋吹向欧亚大陆

4、【判断题】地球气流的循环是单圈环流。()

5、【判断题】大气的辐散是指大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5.3大气圈的物质输移、能量传输

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大气圈所带动的物质输移。

2、【单选题】高低纬之间的能量可以通过()来传输。

3、【多选题】大气能量的交换与传输形式包括()。

4、【判断题】山谷风在晚上,山谷降温较慢,风是由山坡吹向山谷的。()

5、【判断题】干热风多发于迎风坡。()

5.4气候分异规律、大气圈与人类

1、【单选题】同海洋性气候相比,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体现为()。

B、最热月、最冷月出现时间提前

2、【单选题】全球夏季和冬季最大的区别在于()。

A、夏季赤道多雨带偏向南

B、冬季赤道多雨带偏向北

C、夏季赤道多雨带偏向北

3、【多选题】人类活动对大气圈产生的影响表现为()。

B、改变大气圈运动动力

D、改变局部和全球气候

4、【判断题】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不同季节,海陆之间存在温度差异。()

5、【判断题】长白山的山路温度比山顶温度高。()

6.1海洋水、陆地水、河水

1、【单选题】地球上海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2、【单选题】海水温度在垂直上的变化不包括()。

A、海平面附近温度较高

C、低纬度地区温度较低

D、高纬地区会出现冷的中间层

3、【单选题】大气、海洋、地表、地下四大亚系统的传递子系统是()。

4、【判断题】海洋水时地球上水的最大源地。()

5、【判断题】冰川、地下水都属于陆地水。()

6.2湖泊、沼泽、冰川

1、【单选题】中国河流年径流变差系数最小的区域位于()地区。

2、【单选题】沼泽基本特征表现为()。

3、【单选题】西藏米堆冰斗冰川下端显示黑色雪的主要原因是()。

C、下端冰川融化后脏碎墟物显露

4、【判断题】外流胡就是可以流到海洋,和海洋相通的湖泊。()

5、【判断题】雪线限下积累大于消融。()

6.3水圈的结构、演化与水的运动

1、【单选题】河水运动形式不包括()。

2、【单选题】潮汐的形成主要和()有关系。

3、【多选题】洋流可以划分为()。

4、【判断题】地下到地表的水是连续而均匀的。()

5、【判断题】地球上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

6.4水量平衡、水圈与人类

1、【单选题】水量平衡是指水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

2、【单选题】中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在()。

3、【单选题】人类对水圈影响不包括()。

4、【判断题】全球海洋水量平衡方程表达是海洋年蒸发量和海洋年降水量的差额。()

5、【判断题】正常情况下,一旦人体水分吸收与排出平衡状态被打破,那么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生活。()

7.1生物圈的组成、结构与地域分异

1、【单选题】生物圈中有机物质元素组成中占比最多的是()。

2、【单选题】生物的地域分异与区系性不包括()。

3、【多选题】生物圈结构特性体现为()。

4、【判断题】生物圈是由有机物质岩石、大气、水和无机物质生物体组成的。()

5、【判断题】生物圈的分布式结构是垂直准正态。()

7.2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

1、【单选题】生态系统能量流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单选题】奥陶纪代表性生物种类是()。

3、【多选题】生物圈的演化包括()。

B、生物圈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C、生物分布空间范围由小到大

D、生物由海洋向陆地扩展

4、【判断题】生命的起源经历从有机物到简单无机物阶段。()

5、【判断题】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1、【单选题】绿色植物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为()。

2、【单选题】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保持平衡的。

3、【单选题】生态系统越复杂,其抗干扰能力()。

4、【判断题】生态系统可以通过信息传递保持稳定性。()

5、【判断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是逐渐增加的。()

8.1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

1、【单选题】高原隆升这种地形变化,不会导致()。

A、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C、北半球中纬地区形成干旱气候

2、【单选题】海陆分布位置的()变化会引起世界气候变化。

B、大气活动中心分布格局

3、【多选题】岩石圈的()变动会影响和改变气候。

4、【判断题】岩石的风化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影响。()

5、【判断题】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 温室效应越弱。()

8.2地貌与气候的关系

1、【单选题】冰川气候区由于冰川作用,不会形成()地貌特征。

2、【单选题】能见度在()以下范围才会形成沙尘暴。

3、【多选题】春季比秋季发生沙尘暴频率更高的原因在于()。

4、【判断题】干旱地区受化学风化作用强,而湿润地区受物理风化作用强。()

5、【判断题】降低风速可以防止沙尘暴。()

1、【单选题】格子状水系的发育同岩石圈的()相关。

2、【单选题】下列属于隔水层的是()。

3、【多选题】下面关于岩石风化、剥蚀和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4、【判断题】火成岩由火山喷发形成,和水的介入无关。()

5、【判断题】喀斯特水就是可溶性岩石洞穴中的水。()

9.2构造—侵蚀—地貌循环

1、【单选题】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的第二个地面发育阶段呈现()特征。

C、河谷间分水地带宽广平坦

D、地面起伏最大,地面最为破碎、崎岖

2、【单选题】流水对地貌的改变作用不包括()。

3、【多选题】戴维斯理论不足之处体现为()。

A、忽略地震等自然剧烈外力影响的作用

B、忽略抬升过程中的侵蚀作用

D、忽略地面再次抬升的可能性

4、【判断题】从岩石圈的运动角度来说,海洋平均深度随着时间变化是逐渐加深的。()

5、【判断题】戴维斯侵蚀循环理论描述了地面发育的四个阶段。()

9.3沟谷流水作用与地貌

1、【单选题】都江堰分沙子是利用()原理。

2、【单选题】走在泸定桥上感觉比较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3、【多选题】沟流的特点包括()。

4、【判断题】河流弯道处会发生环流作用,会使泥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5、【判断题】利用深淘滩水力学原理可以保证都江堰枯水期也有足够的灌溉水量。()

9.4海岸发育与海岸地貌

1、【单选题】河流基准面降低,则会()。

A、流速增大,发生堆积

B、流速增大,发生侵蚀

C、流速减小,发生堆积

D、流速减小,发生侵蚀

2、【单选题】下面关于海岸均衡剖面说法错误的是()。

A、是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

B、海面至水下是一种倾斜状态

C、水浅处,重力相同,会发生堆积

D、水浅处,波浪对颗粒的作用力较大

3、【多选题】除了海平面的升降,还有()会影响海侵和海退。

4、【判断题】河流地貌中河床淤积,过水断面会减小,流速也会减小。()

5、【判断题】平衡岸湖在夹角处容易发生侵蚀。()

9.5海陆相互作用与河口、三角州

1、【单选题】滑坡的形成和()因素无关。

2、【单选题】泥石流通常发生在()环境下。

3、【单选题】2004年印度海啸中,远离海啸地方损失大于近于海啸地方的自然原因在于()。

4、【判断题】河口是受波浪、潮流和径流三重作用形成的。()

5、【判断题】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只需要丰富的泥沙来源。()

1、【单选题】大气上升运动的方式不包括()。

2、【单选题】季风气候的形成受()因素的影响。

3、【多选题】水汽的含量空间分布规律体现为()。

4、【判断题】近地面的水汽含量最高,天气现象最复杂。()

5、【判断题】晚上出现的云层起到一个保温作用。()

10.2水与气候、大气与水体的运动

1、【单选题】随着冰雪覆盖范围增加,则会()。

A、地面反射率减少,气候变冷

B、地面反射率增大,气候变冷

C、地面反射率增大,太阳辐射增加

D、地面反射率增大,气候变暖

2、【单选题】通常跟大气运动密切相关的水体定向运动不包括()。

3、【单选题】南方涛动是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两大活动中心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系。

4、【判断题】处于大气环流交替控制下,会形成单一型气候类型。()

5、【判断题】一般来说,气候变暖,蒸发作用会加强,大气水汽含量也会增加。()

10.3厄尔尼诺、风暴潮

1、【单选题】下面关于厄尔尼诺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赤道太平洋表层暖海水向东回流

B、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降低

D、赤道东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

2、【单选题】影响风暴潮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3、【单选题】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大气温度会升高,同时()。

A、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

B、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

C、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升高

D、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升高

4、【判断题】出现拉尼娜现象时,赤道太平洋表层暖海水向东漂移。()

5、【判断题】台风风暴潮通常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11.1气候—海面—冰川—均衡

1、【单选题】在无机圈层中,只能单方面产生影响,不能直接相互产生作用的是()。

A、气候冷暖变化与海平面升降

B、气候冷暖变化与冰川进退

C、岩石圈均衡调整与海平面升降

D、岩石圈均衡调整与冰川进退

2、【单选题】地球上的水集中于()地区时,地球的自转速度最快。

3、【单选题】冰川面积扩大改变了地面的反射率,从而可能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

4、【判断题】水圈通过对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了岩石圈。()

5、【判断题】离心率增大,可能导致地表物质向高纬度地区运动。()

11.2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

1、【单选题】地球自转对厄尔尼诺的影响是由()提出来的。

2、【单选题】黄土地貌多位于()。

3、【单选题】黄土的形成除了风的作用之外,另外一个因素是()。

4、【判断题】构造运动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海陆的分布和地形的起伏。

5、【判断题】越靠近沙漠地区的黄土受风化作用越严重,粒度就越细。()

11.3水、气、岩石圈与黄土地貌

1、【单选题】黄土多形成于()时期。

2、【单选题】通常认为,黄土地区的沟壑等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A、黄土覆盖下的基础形状

3、【单选题】结冰后,岩石与冰川冻在一起,于是岩石随着冰川一起开始运动的形式被称为()。

4、【判断题】冰川对岩石的搬运的效率不仅与坡度有关,也和降水有关。()

5、【判断题】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形成U型谷。()

11.4水、气、岩石圈与冰川、冰缘地貌

1、【单选题】关于羊背石,说法错误的是()。

A、受到磨蚀和掘蚀作用的影响形成

2、【单选题】冰缘环境通常处于()摄氏度上下波动的情况。()

3、【单选题】冰缘环境中,对石头破坏较为严重的是()。

4、【判断题】冰斗与冰川移动不同,冰斗容易形成V型。()

5、【判断题】冻融风化而产生的土体和碎石在冻融作用下向下不断地蠕动称为融冻扰动。()

12.1生物圈与岩石、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1、【单选题】青藏高原隆起后,其北部的植被变化是()。

A、山地常绿针叶林变为高山荒漠

B、灌丛草原变为高山荒漠

C、山地常绿针叶林变为高山草原

D、灌丛草原变为高山草原

2、【单选题】芒萁多分布于()。

D、弱酸性或弱碱性土壤

3、【单选题】岩石和生物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时又是作用的桥梁的是()。

4、【判断题】醉树的形成主要是受到附近铜矿的影响,所以可以作为探矿的依据。()

5、【判断题】我国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老第三纪分布的植被是副热带落叶林。()

12.2生物圈与水圈的相互作用

1、【单选题】自()出现以后,地球的原始大气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氧气。()

2、【单选题】从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冷后,一般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海洋生物光合作用加强

3、【单选题】下列地区中细菌数量最多的是()。

4、【判断题】植物不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也能吸附和吸收一部分污染物。()

5、【判断题】沙漠中条带状或岛状分布的植被主要分布于低洼地区,这种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低洼地区光照较弱风力小。()

12.3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1、【单选题】植物的林冠截留作用可以截留()的降水。

2、【单选题】关于植被对水分循环的影响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减慢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

B、减慢了局部水分循环的速度

C、调节了洪水和枯水的径流量

D、调节了洪峰的径流,提高水的利用率

3、【单选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指水中()含量的升高。

4、【判断题】下暴雨的时候,植物能够增加雨水的下渗,从而减少径流水量的增加。()

5、【判断题】绿洲效应包括大气湿度较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土壤湿度较大等特点。()

13.1地表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

1、【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包括()。

A、能量流、物质流和逆向流

B、质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C、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

D、质量流、物质流和逆向流

2、【单选题】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偏。

3、【单选题】地表环境主要的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地热能和地球自转的动能

B、太阳辐射、地热能和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地球自转的动能和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球自传的动能和生物能

4、【判断题】高纬地区冰盖形成时,会在空气的下层形成低压。()

5、【判断题】地球表层系统对太阳输入的短波辐射利用率很低,大约2/3的短波辐射都被反射到了地外空间。()

13.2地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单选题】水分在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循环包括()个环节。

2、【单选题】由于高纬度地区能量的亏欠和低纬度地区能量的盈余而产生了热输送。这个输送主要是由()完成的。

3、【单选题】能把碳从岩石圈释放出来的途径是()。

4、【判断题】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带性呈同心环状分布。()

5、【判断题】沉积岩当中细菌的反硝化作用释放出来的氮会被绿色植物重新吸收。()

13.3圈层相互作用与土壤的形成、分布

1、【单选题】土壤的组成中,矿物质占()左右。

2、【单选题】土壤的层次不包括()。

3、【单选题】高原的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高原的自然地带从边缘向内部辐合,具有明显的多向辐合的特征

B、较之同纬度的低海拔自然地带,高原地带具有偏向极地的特征

C、高原地带具有与同纬度低海拔自然地带完全相同的热量背景

D、山地垂直带谱是水平带谱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而高原水平带谱却是山地垂直带谱在巨大高程上的水平变异

4、【判断题】岩石风化后就成了土壤。()

5、【判断题】土壤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于外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3.4圈层相互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1、【单选题】土壤控制因素中,影响母质、生物、气候和地形因素的作用强度和深度,产生内部层次分类的是()。

2、【单选题】基性岩通常形成较厚的()。

3、【单选题】针叶林地区一般的土壤是()。

4、【判断题】只要有符合条件的岩石,就能形成喀斯特地貌。但是有些地区会形成在地上,有些地区会形成在地下。()

5、【判断题】我国西南部地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岩石是碳酸盐岩。()

13.5喀斯特地貌分析

1、【单选题】喀斯特地貌中的天生桥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2、【单选题】路南石林主要是()。

3、【单选题】九寨沟及黄龙水系河床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4、【判断题】钟乳石与石钟乳的区别在于前者包括的范围更大。()

5、【判断题】峰丛和峰林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基座是否是连在一起的。()

14.1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

1、【单选题】柯本气候分类法中,C指的是()。

2、【单选题】德国气候学家柯本把整个地表气候划分成()个带。

3、【单选题】以下区域中,地球上净初级生产率最高的区域是()。

4、【判断题】地中海湿热气候的明显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5、【判断题】一般来说,地中海型气候区的净初级生产率可以达到600-800。()

14.2地貌地质、水资源的评价

1、【单选题】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的途径一般不考虑()。

2、【单选题】某一地区的地面起伏超过()后,就不适宜人类生活。

3、【单选题】下列地区中,硒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地区是()。

4、【判断题】大洋洲地表径流占全球的5%,而人口只有全球的0.4%,水资源较为充沛。()

5、【判断题】中国的火山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海南和台湾。()

14.3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

1、【单选题】土地分级中最小的单位是()。

2、【单选题】关于土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C、土地具有一定的人文属性

D、土地在发生学上不具有继承性

3、【单选题】土地分等与土地评估的依据不包括()。

4、【判断题】土地生产潜力为Ⅵ级时,更适宜发展畜牧业。()

5、【判断题】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应该遵循发生一致性原则、形态类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以及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

15.1地表环境的预测规划与管理

1、【单选题】根据板块运动的理论,可以做出预测的是()。

A、世界大陆的位置向东偏移

B、东非大裂谷逐渐缩小

C、欧亚与北美洲版块背向运动

D、澳大利亚版块向东北方向漂移

2、【单选题】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不包括()。

3、【单选题】根据IPPC的推测,21世纪末可能出现的降水变化是()。

A、原来湿润的地方更加湿润

B、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C、赤道周围的地区降水减少

D、原来干燥的地方会变湿润

4、【判断题】在百年内,可以预测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甲烷的含量不断减少。()

5、【判断题】从周期上看,如果仅考虑自然的因素,从2000年到2050年前后,地球气候是处在一个相对较为寒冷的时期。()

更多“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什么”相关的问题

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

下列关于地理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衡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制图学的理论“制图六体”

B.唐玄宗时期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全国地理志

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D.明代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论及石灰岩岩溶地貌的著作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解释汉字起源的著作()

请问“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哪部著作?

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是公元前3世纪后期的《吕氏春秋》一书的()、()、()和()4篇

中国记录海洋神话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典籍是()

春秋初期()是我国最早的、成就最高的一部经济著作,其经营思想至今发挥着重要影响

A.《史记·货殖列传》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是《甘石星经》。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教学工作计划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第一学期垦利一中高三第一轮

  地理复习备考教学工作计划

  以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围绕“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宗旨组织实施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的学科功能,努力探讨、改进教育教学手段,完满完成教学任务。

  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读图、理解、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文科综合考试中严保地理这一关,高考成绩力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都满意。

  1、坚持集体备课,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交流,探索适应本校校情、学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教学新模式,做教研的带头人。

  2、复习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一课一练一结”。及时总结教改教研成果,在省级教育刊物上争取发表论文1――2篇。

  3、认真学习先进教育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来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锋。

  4、努力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和教学档案建设,精癣精编教学资料,建立高三学习、高考课题研究的教学档案,使教学具有连贯性、整体性。

  5、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定期自查。

  6、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如区域地理讲授顺序:①弄清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

  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区位关系;②本区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交通等;③相似区域的比较。

  7、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8、评:针对性的评讲,“打蛇要在七寸,用钢要在刀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成因特点比较分析,进行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区域差异比较训练。

  9、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多年来的备考经验,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合理安排训练量,难度系数控制在左右。

  10、结:没有总结,就不会有能力的提升,仅仅只是知识的再现,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题就会不知所措,因而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1、先认真按提纲提前预习教材,完成提纲所留内容。

  2、完成提纲后的基础训练。

  3、总结:哪些地方还不懂,记录下来。

  1、带着预习的问题认真听课,作好笔记。

  2、如没听懂,应举手询问或课后询问。

  3、同老师一道完成课堂总结,理清知识脉络,掌握基矗

  1、整理笔记,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完成提高训练。

  3、不懂的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

  8月1日-8月16日2周

  8月17日-8月24日1周

  8月24日-9月2日1周

  第一次月考考试复习以上内容9月3日-9月7日

  第二次月考考试复习以上内容10月17日-10月22日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就对地理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好感。是进入初二以后同学们要记住,中考的时候会考到地理这门科目的: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通过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第一周―――第四周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周―――第十周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十五周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第九章走向世界

  第十六周周至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1、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2、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

  3、了解黄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认真贯彻全国基教会议精神,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培养学生的各种特长,增强自信和能力。并从教师的知识更新、方法转变等方面展开了多次培训、学习、展示、推广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目标、态度方法都有了根本改变。

  地理学科在整个中学教育教学中起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引导广大地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才能真正改变教育教学现状。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的解读工作。塌实做好新教材的教育教学培训,帮助每一位教师进行新教材的备课,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规律,上好每一堂课。引导广大地理教师*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博大精深”,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提高吴江的地理教师整体素质。

  课堂认真听课,为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指导,使他们能不断地明确方向和具体目标;能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措施,提高效率。建立教育教学研究网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普及化,真正成为提高教师业务的有效手段。

  1、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地理课堂教改革。实现从“讲――学”“灌――学”到“导――学”的转变。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2、更广泛、更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形象地感知地理事物;更密集地输出地理信息;更有效的进行反馈都需要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

  3、积极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批优秀的地理教师。通过各类教研活动、培训活动……提高广大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通过课题研究、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等,使一批青年地理教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与教坛新秀。

  4、加强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的层次起作用。在课题研究中要把实效性、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它与教育教学实践密切结合,并实实在在出成绩出效果。

  5、探索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改革的方法。在初中和高中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上,试行一些改革,探索一些方法和思路。

  1、高中地理教研活动。

  ⑴高一、高二年级教研活动:

  地点:黎里中学开课老师:丁金菊、钱明霞(刘正平)

  活动的主要目标:改革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以下几种方法:a。由学生来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b。进一步探讨网络课的开展。c。研究如何把课本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⑵高三年级教研活动:

  研究新高考方向;制定新教学内容和复习方法;统一教学难度、深度与具体目标。

  ⑶配合苏州大市高中地理必修内容的评课活动做好准备。

  2、初中地理教研活动:

  以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解读为重点,认真做好初中地理的教学研究工作。

  ⑴建立初中教研网络:各校选派一名地理老师参加《历史与社会》的地理部分培训。成为学校学科联络员。

  ⑵各片组织学科中心组:松陵片:邱雪华、丁敬海震泽片:钮土林、金卫星平望片:吴永锋、金花、朱冬生黎里片:钮文忠、庄巧英

  3、课题研究工作的推广:苏州市地理课题已经结题,起揭题报告受到苏州市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总结、分析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

  吴江市级课题也将结题,要把已经取得的经验展示出来。并且进行推广。

  高三信息搜集、交流活动:要认真分析新的高考特点,做好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工作。通过四月份大市的高三研讨会,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针对我们的学生情况做出有本吴江特点的复习方案。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任课班级 八年级(1)班

  八年级(1)班学生总人数为40人,学生基础不扎实。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三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上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八(1)个班成绩较理想,八(2)、(3)班成绩很糟糕。

  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要分层次地进行教学,争取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地理”和“会学地理”。

  使用教材及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学期使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节显著》第三节《河流与湖泊》。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

  第三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于发展》。

  本学期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

  本学期教学任务: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2、认真完成学校所安排的教学任务。

  3、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合空间想象能力。

  4、成绩:努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争取提高有胜率和及格率。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网络资源,精选优质教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5

  认真学习新课程,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过程,努力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由封闭式教学观向开放式教学观转变,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地理素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二、主要工作重点:

  1、积极开展备课。听课活动,做到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提高教师上课质量,达到教师同时进步的良好现象。

  2、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写出学习心得,参加学校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不断提高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水平。

  4、加大教科研力度,在校本课程的开放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教改实验,提高我们的教研能力和水平。

  5、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狠抓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地理教研教学质量。

  6、准备地理会考,做好复习工作。

  三、教研意见及具体措施:

  1。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落实各个教学环节,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精心设计测验题和考试试卷,运用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练习是地理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精心组织练习,教师要有反思教学的意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要在进一步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对能力的要求和地理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中、差生的转化工作,研究面向中、差生教学方法和辅导方法,扩大中生面,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在深化基础,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同时,整理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注意知识网络交汇点的研究,重视地理思想方法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准确把握复习的范围,正确控制知识点的难度,控制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复习的各个阶段要达到目标应有明确的认识,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资料与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与教材的结合、与中考的结合进行认真研究,防止一切依赖复习资料,脱离学生实际、脱离教材实际、脱离中考实际的现象。要注意研究复习方法和训练方法,使复习工作有针对性,训练落到实处。

  3.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及探索,教学民主,师生交流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重教师教转化为重学生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地理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4.加强备课组建设,做好集体备课,统一进度,每周一各年级组统一进行集体备课时间。各组定主讲人,集体讨论,制定下一周的教学内容。

  5.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刻苦钻研教材、大纲和考试纲要,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开好汇报课。老教师要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继续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结对子的一帮一活动。

  6.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随着我校校园网的开通,现代化教学平台的建立,我校教师学习、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说来,我们整体的水平还比较低,操作技术还不够熟练,我们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更多的业余的时间,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在本学期内,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学会用电脑编写资料,打印试卷,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备课,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本技能,本学期公开课活动,要求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xx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xx人,其中xx人及格,及格率为xx%左右;优生只有xx人,优生率为xx%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习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习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习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习打下基础。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习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习方法。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习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习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地理。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7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8

  教学计划,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教师的目标变得更清晰、更明确,让教师们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有据可依,有前进方向。根据时间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教学计划分为四种: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并且这四种计划是递进且相关联的整体。地理实验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根据我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关于建设“‘345’优质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 积极创建“‘345’优质高效课堂”的教学新理念,本学期特制订以下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期主要是在上学期学习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中国的人文地理如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以及区域地理。

  2.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要求学生要在学习、识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应用,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绘图能力的训练,做好图文对应、联合记忆,发挥“图景”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完整的立体空间思维观念,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要多方面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时代特征,联系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培养资源危机意识,环境危机意识,促进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升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 要设置一个激励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情景。(二) 要拓展学生思维。(三) 让学生找到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四) 要打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五) 培养创造性思维。(六) 发挥学生的想象和灵感作用。(七)加强电化教育的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

  5.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读书学习法,模仿学习法,质疑问难法,课前预习法,课后复习法,温故知新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可采取集体辅导法和个别辅导法,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搜集地理资料,并对这些地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一. 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

  初二学生通过上学期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对中国的地理概况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资源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为本学期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让全体学生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纳入新的学习轨道,还有待于今后的启发、引导。

  2.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初二1――3班现有学生140人左右,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在70分以上,其中最高分为98分,最低分为26分,成绩较为突出的有:闫晓丽、许华贞、宿晓杰、宿凡、刘雷、黄俊芳、张伟等同学,但也有个别学生成绩较低,还不具备一般的识图、用图、绘图能力,知觉活动正处在摆脱盲目与被动的状态,观察的主动性、精确性与概括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如:宿国栋、李倩、楚孟丽、宿大禹、李晓雪等同学。但大部分初二学生思维能力较强,随着地理概念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了初步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及时,课后及时复习,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较高。所以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优势,正确引导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现在的温度,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理解,学会某些地理知识。

  4.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做好预习,课堂上听讲能抓住关键,课后复习能摸准规律,不会即问,为继续学习创造了条件。

  1.起止章节或篇目

  本学期学习内容为中国地理下册,共包括六章,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二章 沿海万里行,第三章 陆疆万里行,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第五章 长江万里行,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为中国地理总论,讲述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高科技产业。第二――五章为中国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讲述每个区域(具体到每一省区)的地理特征。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从总的方面,去认识当前我国的地理国情。

  中国的农业一章,针对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本章教材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内容包括农业各部门的生产,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的发展前景,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将着眼点从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转到观念教育上。

“中国的农业”之后,又一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它为国了经济各个部门,如农业、交通运输、商业等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主要讲述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分布情况,中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部门。第三节主要讲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交通事业包括运送旅客或货物的运输业和传递信息或实物的邮电业。按照我国对产业的划分,交通事业属于流通部门,属于我国第三产业。教材从以下两个方面阐明我国运输业和邮电业的发展:一是从各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航运等)线路里程和邮电通信线路的增长。二是从运输业和邮电业布局的变化。教材重点讲述我国主要公路、南北铁路干线和东西铁路干线以及主要铁路枢纽,内河航运、航空运输等。

  中国区域地理部分的教材,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把我国各省区分别划分为沿海万里行、陆疆万里行、黄河万里行和长江万里行四大部分分别加以论述。对各省区的介绍,采取了点面结合,自然与人文融合,优势与劣势并提的写法,从众多的能够反应本区特点的内容中,突出重点,扼要从农业、工业、人了生活等方面,勾画了我国各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图景。香港、澳门和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材主要讲述了台湾的自然地理概况,丰富的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香港和澳门主要讲述了其地理特点和回归大陆后经济发展情况。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是在学生学完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再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地理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今天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3.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要严格以教学标准为指导,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推理、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及识图能力、记忆地图与空间的想象能力,提高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以及学会分析我国各地区农作物的分布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学会运用示意图、统计图及其他图表资料分析和总结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分布状况等。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人的各种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树立全球观念,珍爱“地球家园”。 通过了解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生。通过了解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我国大力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

  5.教材重点、难点:

  四大工业基地、主要铁路干线、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分布、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的变化趋势等是重点,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及铁路枢纽名称、位置,区域地理工农业的发展等,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 教研重点、教改专题

  1、教研重点及要求:

  为适应新形式,跟上改革的步伐,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当今社会面临的高科技问题,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为加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这一教研课题要求教师要认真开展“三级备课”,使每一节课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并要促进和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的“三级预习”,养成自觉学习,善于预习的习惯,为课上高效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合理安排并从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循环;充分适当地运用传统教学设备和现代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导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自学和思考;优化课内解惑策略及训练策略,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做到“三清”。

  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活动教育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的质量观,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作素质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前提下,主动自觉去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教改专题、目的及要求:

  本学期的教改专题为加强“‘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过程中要突出“地图”的信息作用,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进行学习,借借助地图对知识进行延伸、创造、综合。以地图为中介,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形成地理学习、创新能力,做到充满信心的学习。使学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形成空间观念,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在地图上独立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本学期在教研教改中自己应承担的任务及要求:

  (1)单元策划: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2)课时集体备课:

  4.完成教研教改专题的措施:

  ⑵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⑶大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普通话、“三板”艺术教学)

  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⑸.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

  ⑹.按时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和“说、讲、评”活动。

  ⑺.注意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改论文。

  1.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 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低体等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达标反馈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4. 重点热点抓辐射 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6、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本学期进度安排:

  本学期共17周,除去期中、期末考试2周,实际授课时间为15周,为有计划,有目的的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六.优生辅导计划:

  通过辅导,巩固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应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他们在学期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2. 基本情况分析:

  所选学生都是各班的佼佼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应试能力很强,但前应用能力不是很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要指导他们正确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并能运用他们解释、分析一些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能够画简单的示意图和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图结合能力。

  (1)成立优生辅导小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利用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2)定时、定期、定内容对他们进行辅导。

  (3)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方案。

  (4)个别指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注意不能千篇一律,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本着优生优培的原则,让好学生吃的更饱、吃的更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优生更优,除学好书本的知识,还能获取更多、更新的、书本以外的知识为主要原则。在本学期中,要大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在今年的学科考试中取得更突出的成绩。

  (1).每周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体辅导,其余时间个别辅导。

  (2).辅导地理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德、智并进。

  (3).通过辅导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七.发展生辅导计划:

  对于发展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此,初中阶段要重视对发展生的辅导转化,使他们尽可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其头脑,激发其求知欲,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2.学生情况分析:

  这些学生都是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学生,但他们大都学习积极性较差,求知欲低,遵守班内纪律不如其他同学,经常迟到、旷课、自由散漫,组织纪律差。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恢复他们的自尊,辅导他们掌握地理知识,使之转化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立足实际,重视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使他们的思想本质发生变化,再使其学科成绩稳步上升。使这部分发展生,除学好书本的知识,还能获取更多、更新的、书本以外的知识为主要原则。在本学期中,要大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在今年的学科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1).充分利用每周四课外活动时间进行集体辅导,其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2).地理科与其它科相互协调、齐抓并管。

  (3).充分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其恢复信心和自尊心,多鼓励、表扬,少批评。

  (4).制定切实要行的计划、方案。

  (5).定期总结反馈。

【地理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学二元论创始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