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数据,怎样才知道大数据有问题,我查了都看不出哪里有问题,就是分数低?

Big data,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数据,采集大量的数据然后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并最终用在实际当中,在产业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有着非常大作用,常见的比如:搜索定位精准客户、预测更加精准的天气、智能调节红绿灯等,当然,还可以用来“杀熟”。

马云在卸任的时候就提到了:很多人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而如今是来得如此之快,大数据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数据就是有了丰富的资源,然后再把资源商业化,如今很多巨头互联网公司都是如此做法,已经不再是个例了。

跟我们普通人息息相关的手机,成了“精准营销、精准推送”的数据来源,每当我们先要做什么,手机上的软件似乎都能提前知道,大数据杀熟越来越疯狂。

说话的时候被监听,中午想要什么口味的饭菜、想要买一样产品,相关的app早已经准备好,就等你打开了。

在网上搜索某些东西的时候,一个app知道,10个app也都知道了。

刚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很多人觉得现在的真厉害了,手机变得如此智能,小编我也不例外,当时还夸了某某app。

于是,这种现象愈发的强烈。根据你的喜好、性别、年龄、习惯等,就能为你量身定做内容,还且还能不断学习、优化。

当你看了一个视频之后,推荐的全是这类型的视频。

当你搜索了某个商品的之后,几乎相关的app都会推荐这个商品,有时我就是手滑点到了,也不能避免。

大数据给商家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技术,可很多商家还不满足于此,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有些时候就在悄无声息中就实施了“收割”。

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的美团会员被“割韭菜事件”,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点同一家外卖,会员的配送费用比普通用户的配送费贵一倍,如果不是两个对比,是根本就发现不了的,被人“割了韭菜”都不知道,一时间很多网友都表示碰到过类似的情况,不止配送费不同,饭钱要高一些、酒店要搞一些,就是利用了大数据来操作。

最后美团的解释是缓存定位造成了,这解释太过于牵强。

此外,还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搜索几次机票之后不买,等过一会再去买,价格变高了;

犹豫地点击了几次同一家酒店,最后发现也涨价了;

打车的时候,第一次估计和第二次不同。

这些都是小编我经常碰到的情况,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况,反正系统觉得很有可能要购买,就对你的手机涨价。这种“杀熟”的现象不止一家,很多常用的软件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现在买东西,都是先确定好了之后,尽可能地都直接一次性购买,涨价被涨怕了。

难道就没有人出来管管吗?

1月7日,中消协在“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则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上,就点名批评了大数据“杀熟”现象,新老用户价格不同,会员价格比普通价格更高,不同地区价格不一样,多次浏览的页面面临涨价的可能。利用算法造成选择性的目标伤害,这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了。

出现这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缺少管理和制度,才导致这些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变得这么肆意妄为。这次点名之后,这些商家可能会收敛一些,但是想要根除这类问题,就一定要有更加周全的监管。

对于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国家已经出台了第一个条款,明确了在线平台“杀熟”不再是法外之地,对于违反规定的将加大处罚。

目前来看还是存在这种现象,并且不止平台,购物、打车、外卖等平台都需要加大整顿,使行业更加规范。

大数据时代,谁没被杀过熟呢?你又被哪些软件杀过熟?

科技的进步依赖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背靠数据的论证。从纸笔记录到现在的信息化存储,数据越来越多,汇聚也变得越来越容易。数据的庞大让很多人看到它潜在的价值,却也让人困惑有据可循的挖掘渠道和分析方法到底是什么?本文就和你聊聊,这大数据背后的价值。

【大数据?是伪命题还是真理】

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呢?因为大数据这个概念被炒的很热,但在热的同时很多人认为大数据是虚幻的,是概念性的。在市场上诞生一个又一个以大数据为包装的金融产品之时,我们甚至无法分清这些产品是噱头还是大数据的确在起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因为我们没能理解大数据真正的核心价值,只有理解了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我们才能够从此出发,验证大数据能不能为金融提供未来的解决方案。

大数据未来对于金融的真正价值远大于你我的想象,因为大数据和金融具有相同的核心价值:资源优化配置。无论是大数据在农业的应用也好,工业的应用也好,抑或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也好,最终都是通过大数据技术来获知事情发展的真相,最终利用这个“真相”来更加合理优化的配置资源。

讲到这里,很多金融行业的专家肯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金融的定义与其十分相像,教科书上是这么定义“金融”这两个词的:金融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和利润的等效流通。在投资过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发现价值洼地,投资一个又一个有成长性的项目,不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资金流向更具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吗?

而大数据正是这样一种神奇的技术,通过全量的数据挖掘对全部样本进行分析,得出事情发展的客观事实,准确的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这样神奇的功能,不正是金融行业急需的神奇技能吗?在这之前,我们都使用着我们肉眼凡胎的“凡人视角”观察这个我们既熟悉但有陌生世界。直到大数据的出现,它最大魅力在于开启了人类的“上帝视角”,人类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角度俯瞰着这个世界,知道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品流动情况,知道每个商圈的繁荣情况,知道全球的航空业发展状况等等等等,而这一切,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未来经济趋势的最重要根据,这是人类以前从未有过的预测能力。

【“三步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下面让我们的“上帝视角”落地,讲一讲大数据技术是怎么一步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具体来说,要实现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还需要前两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众包”的形式收集海量数据,第二步是通过大数据的技术途径进行“全量数据挖掘”,最后利用分析结果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只说概念大家肯定没法直观的理解上面的观点,那就举几个咱们都接触过的例子讲一讲大数据是怎么通过这三步发挥核心价值的?

1. 通过“众包”产生和收集数据

高德地图、百度地图都有实时路况的功能,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实时路况的数据是怎么收集的?实际上经过了三个阶段,开始是跟交通口的一些公司合作,获取交通流量监测设备的数据,这个方法缺陷很明显,一个是受制于人,一个是想扩大监测范围就要部署大量设备,费时费力,而且还受法律制约。于是一些专门做路况的公司开始用出租车当浮动车收集数据。但这种办法还是无法覆盖大量的大小路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高德地图的APP能够实时上传大量机动车的速度和位置信息,经过去噪和综合分析,就形成了覆盖率极高的实时路况信息。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众包”过程。


 严谨一点来说,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大数据的“海量数据”就是由“众包”产生的。广义上,用户的行为数据,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也都是“众包”的形式,只要是由过去集中式的产生模式扩散到分布式的模式,都是众包的形式。

曾有调查分析中国移动全年的数据就可得到全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其结果不仅体现中国移动的运营情况,其实也部分反映了整个中国的经济运行情况。而且这些数据不是通过采样得来的,就是真真切切的“全量数据”。此时,再也不用通过“管中窥豹”的形式来推测全局,而是直接通过“上帝视角”来窥视真相。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获取真相的能力,而且对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即使是PB级别的数据分析也是准实时的,我们下一个小时就能够得知上一个小时的全量数据分析结果,这样的能力是前所未有的。有一个特别深刻例子,有一次在和移动的朋友聊天中。他说:这个地方经济怎么样,我就看看我们移动地图上热点。简单说:这个地方电话打的越多,经济越好(除了诈骗之乡)。

3.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资源优化配置”

前段时间,滴滴打车曾通过投票和订单分析得出北上广深四地的加班大楼排行榜,但事实真的是即使加班很晚也很难打到车啊!所以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之后,也抛出了他们伟大的愿景,那就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时综合调度“快车”、“专车”、“出租车”、“顺风车”甚至是滴滴巴士的资源,实现全局的交通资源优化。事实也是如此,滴滴的司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完成“指派任务”,而不是集中去抢高净值客户。也许对于个别单体来说他们的利益降低了,但全局的资源配置却避免了全局的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无疑大大提高了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

【大数据与金融的志同道合】

由上文分析可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才是大数据应用的落地点和真正价值。而“资源优化配置”的价值,又远远超出我们能够想象的层面,在资本寒冬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广告行业利用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DSP(Demand Side Platform)进行广告的精准投放,房地产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价值洼地,宜信利用大数据建设征信系统降低坏账率,券商陆续推出大数据基金,全部都是广义的“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大数据也远远不再停留在学术和“分析现象”的阶段,而是在各行各业实现了落地并发挥着非常非常重要的价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大数据在广告资源优化配置上的作用: 宝洁的产品有非常强的用户性别倾向性,护舒宝的广告就应该投给女性,投给男性就是赤裸裸的浪费。而吉列的目标用户就只是男性。之前宝洁集团是怎么做广告的?就是海投品牌广告,不分性别的海投,那这个做法在投放之前就已经确切无疑的知道有一半广告费用时浪费的。但没有办法,因为我们没有大数据技术来发掘用户的性别。而随着DMP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建立起自己的用户数据中心,可以不断积累客户的各种用户行为,进而判断出用户的性别,再通过DSP系统定向投放,最终可以为宝洁节省一半的广告预算。现在大家应该能明白:为什么我在淘宝,京东浏览了什么商品,结果浏览其他网页弹出的广告都是这些类似的产品了。

上面讲的所有只为帮大家理解一句话: 大数据的终极核心价值就在于“资源优化配置”。而金融的“资源优化配置”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二者有如此同根同源的核心价值,化学反应还会远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数据是啥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