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游戏?

关注微信公众号【EDUTalk】更多精彩内容抢先看

“再玩游戏?信不信我把你手机砸烂!”从什么时候起,游戏成为亲子关系激化矛盾的引爆点?似乎在父母们的眼里,不玩游戏的孩子就一定能考上清华。

同时,我们也看到与之相悖的另一面:游戏产品从研发到上线,已经发展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商家们从中挣得盆满钵满。

让人想不到的是,最早有记录的电子游戏却是被作为科研成果看待的,它诞生于1952年的剑桥大学。而且,时至今日,全球的许多大学均开设了游戏设计专业。我们不禁想好奇地问一句,游戏设计专业都在上什么样的课程呢?

为什么让父母们谈虎色变的电子游戏,屡禁不止,而且趋势还一直向好呢?今天我们试图换一个角度,聊聊这些看似相悖的现象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2021年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调研报告》指出的孩子沉迷游戏的5个主要原因有:

  • “手机带娃”的养育方式
  • 填充现实缺失的“存在获得感”

为了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我们加进了一个70人的游戏群,采访了一些05后的学生,总结出青春期孩子认为“现阶段最困扰自己”的5个问题分别是:

1. 得不到父母认同与理解

2. 遭受老师的不公平对待

有些孩子聊到玩游戏的原因是担心和同学没有共同话题而受到冷落或排挤;有些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得不到关注,只能逃到网络游戏里寻找缺失的自我认同;还有些孩子学习压力很大,不知道除了游戏还能通过什么方式来释放。

一个15岁男生的故事让我们觉得很痛心。“我在学校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也不喜欢我。回到家爸妈只会打我骂我,说学习不好就去si吧。”

可以说,几乎每个沉迷游戏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缺位的家庭故事。相关调研发现在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下,孩子沉迷游戏的比例为1.7%,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沉迷游戏的比例为9.7%,而放任不管型的家庭,这一数据比例则高达了11.7%。

解决“沉迷游戏”背后的成长烦恼关键在于父母。或许应该说,父母只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却没有看到孩子的深层需求,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支持。

甚至有的父母亲手斩断了和孩子沟通的桥梁,孩子关上了跟父母联通的心门,同步打开了与游戏联通的心门。一关一开,看似沉迷游戏,根源还是因为父母的错误做法导致。

“我天天在外面挣钱这么累,压力这么大,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我小孩以前很乖的,就是跟手机游戏里认识的狐朋狗友玩多了才这样。”“考试考这么点分数还想着玩游戏?”以上这些话,家长们会不会觉得挺耳熟的?

所以我们呼吁,父母在喝斥孩子沉迷游戏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陪伴不足、语言暴力、乱下结论定性孩子行为的情况。

另外一点需要提醒家长们注意的是,可能您的孩子并非沉迷游戏,而是“沉迷手机”。

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时代一机在手就能玩遍天下。孩子拿着手机,也可以刷抖音、看小视频、甚至一些不符合该年龄观看的成人内容等等。

家长需要对孩子的具体情况认真进行甄别,当发现孩子“成绩下降”、“脏话横飞”、“偷偷刷卡”时,已经是疏漏监管导致的。

反思监管不足的同时,家长们也要想一想,孩子“沉迷手机”并养成不良习惯,自己是不是也充当了推手的角色?

来看看这些熟悉的场景吧:为了安抚孩子,允许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边玩手机边吃;当孩子哭闹时,塞给他手机作为“止哭器”;自己宁愿窝沙发上玩手机也不想花时间带孩子出门走走,所以就成了一家人在家各玩各的手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上文所言,实际上孩子在“沉迷”的背后,都在反向地表达各种诉求:成长烦恼、社交需求、学习压力等等。作为家长的我们,是时候停下来思考,并尝试作出改变。

很多时候,当面对不太了解的事情时,最好先去建立认知,经过思考判断再下结论。

比如说,如果你跟我一样,也是不怎么玩游戏的家长,但又想进入孩子的世界,不如用游戏语言先去打开话匣子:“你知道『大吉大利,今晚吃鸡』是出自电影台词吗?”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这句台词原话是:diner,diner,chicken tonight.源于电影《决战21点》,在当时的拉斯维加斯赌场里,赢一把最少能挣2美金,刚好够买赌场里卖1.79美金的一份鸡肉饭。所以chicken diner成为了赌徒想获胜求好运的一句黑话。

而从游戏设计师的角度看,游戏又分成游戏美术、游戏程序,游戏策划,涉及到游戏规则及玩法、视觉艺术、编程、产品化、音效、编剧、角色、道具、场景、界面等等。在「Rules of Play」这本书中,作者提出: “ 成功的游戏设计的目标是创造有意义的玩。”(The goal of successful game design is meaningful

趣历史:有记录的电子游戏诞生于1952年,是一款井字棋游戏Tic-Tac-Toe(类似现在玩的五子棋),由A.S.道格拉斯在剑桥大学制作产生,目的是来展示其人机互动的研究论文。

好的游戏和优秀的电影、音乐、小说一样,是人类追求精神世界满足的本能。有些游戏甚至在视觉画面、背景音效、主题音乐以及旁白配音上都制作精良,并传递正确的三观。

例如在2019年,某大型游戏公司和故宫联名出了一款古风叙事类解谜游戏,游戏背景源于国宝古画《千里江山图》,是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山水画代表作,故事内容也是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和历史传说。

还有一款目前在全球拥有1.7亿玩家的游戏,它和《哈利波特》、《魔戒》系列电影一样,有庞大的叙事背景,完整的编年史,鲜明的人物形象。

说实话,这样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但是怎么鉴别游戏的好坏,需要家长的判断和筛选。

一个四岁儿子的爸爸告诉我们,他会每天花半小时陪儿子玩游戏,在游戏种类上给孩子甄别和把关,“我要把他培养成为「硬核」玩家,避免他以后受到垃圾游戏的诱惑。”

一个家有初中生的爸爸告诉我们,他与孩子边游戏边讨论游戏付费商业模式的SWOT。例如,他们将游戏的付费模式总结为三类:买断制、免费进入+内购、充值制,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消费分析。

“买断制属于一次性付费下载完游戏后,玩家可以无限次不限时间地玩,不会有二次消费;免费进入+内购有利于吸引到更多的用户,但是游戏过程中需要购买卡牌、道具、服装等,不买则会导致游戏体验感变差。”

在该家长看来,把“沉迷”拉回来的一个积极做法是,让它透明化,可以被谈论,还可以一起玩,建立共情和信任,最后还能变成“商业课堂分析”

他认为,从商业模式上看,游戏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让它背上道德谴责的真正原因是,不良游戏制作商利用行为成瘾机制诱导消费,让青少年儿童丧失自控能力。

综上,有专家支招,对待“沉迷手机”和“沉迷游戏”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 多陪伴孩子,建立良好沟通和互信机制;
  • 多与孩子谈论社会上的各种事件,引发沟通讨论,教育孩子学会判断甄别;
  • 与孩子商定好手机使用时段和玩游戏时长,并严格执行;
  • 做好监管,甄别手机内容和游戏内容,避免自家孩子被不良商家“毒害”。

-腾讯研究院 X Newzoo联合发布《中国云游戏市场趋势报告》

-中国信通院:全球云游戏产业深度观察及趋势研判研究报告

-太平洋证券传媒:游戏行业深度报告

  近日有一些喜欢看直播的小伙伴向小编反应,看到许多主播最近在玩一款单机爬山类型的游戏,那么主播玩的爬山游戏是什么游戏,人坐在罐子里用锤头爬山的是什么游戏呢?

  主播玩的爬山游戏是什么游戏 人坐在罐子里用锤头爬山的是什么游戏

Foddy)》是一个奇怪的游戏,在Steam商店中,开发者班尼特福迪写道“我做这个游戏就是为了折磨某些人”。游戏虽然还没有发售,但是看过了几个主播的试玩之后,可以说真的很折磨人。比如一名韩国主播。凭借极大的毅力已经挑战这款游戏14小时,不过在直播中,突然出现的Bug导致他不得不重新开始游戏,面对这一幕主播则委屈的像个孩子。

  这是个什么游戏呢?玩家控制一个坐在似乎是缸里的人,用一把榔头不断往上爬,操作极其简单(吧?)反正游戏里看似诡异的引擎以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来的Bug,随时都可能让玩家崩溃。比如这个韩国主播的榔头突然变成了“石中剑”,只能重新开始游戏。

  开发者表示,这游戏想要完成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测试的时候中间值是用了5小时,但是有人的时间是正无穷,所以平均时间也是正无穷。就像最开始的那位韩国主播,坚持了14个小时还没完成……

  这游戏有啥意义吗?或许能锻炼人的耐心和学会控制发脾气吧。比如玩的时间长了,应该就不会骂人了吧。

  由于该游戏是Stem上的游戏,暂时还没有iOS和安卓版的下载地址。

  以上就是主播玩的爬山游戏是什么游戏,人坐在罐子里用锤头爬山的是什么游戏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

原标题:主播玩的爬山游戏是什么游戏 人坐在罐子里用锤头爬山的是什么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游戏好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