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流通电的电感,若突然从其两端同时剪断导线,剩下的电感会有瞬间的感应电流流动吗?

* 1 .定时限过流保护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是:动作电流必须大于负荷电流,在最大负荷电流时保护装置不动作,当下一级线路发生外部短路时,如果本级电流继电器己启动,则在下级保护切除故障电流之后,本级保护应能可靠地返回。

* 2.电路发生换路时,通过电感中的电流及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

* 3 .高频保护采用相一地制高频通道是因为相一地制通道衰耗小。

* 4 .互感系数与两互感绕组相对位置及其结构尺寸有关。

* 5 .由L =φ/i 可知,电感L 与电流i 成反比。

* 6 .相差高频保护不受系统振荡影响。

* 7 .在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流过电容的电流I=U ωC 。

* 8 .无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在变压器空载运行时调整分接开关。

* 9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电压不平衡,距离保护的断线闭锁继电器会动作距离保护闭锁。

* 10 .通电绕组在磁场中的受力用左手定则判断。

* 11.用兆欧表测绝缘时,E 端接导线,L 端接地。

* 12 .变压器的油枕作用是为使油面能够自由地升降,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进入。

* 14 .绕组中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时,其方向总是与原电流方向相反。

* 15 .系统电压降低时,应减少发电机的有功功率。

* 16 .硬磁材料的剩磁、矫顽磁力以及磁滞损失都较小。

* 17 .电流速断保护的重要缺陷是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较大。

* 18 .直流磁路中的磁通随时间变化。

* 19 .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电流振荡最激烈的地方是系统振荡中心,其每一周期约降低至零值一次。

* 20 .当电压回路断线时,将造成距离保护装置拒动,所以距离保护中装设了断线闭锁装置。

* 21 .对变压器差动保护进行相量图分析时,应在变压器空载时进行。

* 22 . 1OkV 配电线供电距离较短,线路首端和末端短路电流值相差不大,速断保护按躲过线路末端短路电流整定,保护范围太小;另外过流保护动作时间较短,当具备这两种情况时就不必装电流速断保护。

* 23 .变压器防爆管薄膜的爆破压力是0.049MPa

* 24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油箱里面上层油温的,起到监视电力变压器是否正常运行的作用。

* 25 .采用自动重合闸装置不能够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稳定。

* 26 .低电压带电作业时,应先断开零线,再断开火线。

* 27 .在大小修、预试、继电保护、仪表检验后,由有关修试人员将有关情况记入记录簿中,即可办理完工手续。

* 28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电网调度。

* 29 .运行中的电压互感器溢油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 30 .发现杆上或高处有人触电,应争取时间在杆上或高处进行抢救。

* 31.新值班人在上岗种独立值班工作前,必须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跟班学习和试行值班学习三个培训阶段,每个阶段需制订培训计划,并按计划进培训。

* 32 .变压器额定负荷时强油风冷装置全部停止运行,此时其上层油温不超过75℃ 就可以长时间运行。

* 33 .故障报告包括报告号、故障发生时刻、动作元件、各元件动作时间,对于电流动作的元件还记录故障类型及最大相的故障电流。

* 34 .工作票的改期应由工作负责人提出改期的口头申请,经值班许可人向值班调度提出申请。值班调度员同意后,方可办理改期。

* 35 .防误装置万能钥匙使用时必须经监护人批准。

* 36 .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熔丝熔断后不允许用普通熔丝代替由于不能满足断流容量要求。

* 37 .变压器油枕的作用是杜绝变压器油与空气的接触,以免油受潮、被氧化。A .正确

* 38. 高频保护不反应被保护线路以外的故障,所以不能作为下一段线路的后备保护。

* 39 . 0.8MVA 及以上油浸变压器应装设气体继电器。

* 40 . PCM 是脉冲编码调制,将64k 的电信号转换成2M 的电信号。

* 41 .交流电流表或交流电压表指示的数值是平均值。

* 42 .低频减载装置的动作没有时限。

* 43 .变压器每隔1~3 年做一次预防性试验。

* 44 .在一个电气连接部分同时有检修和试验时,可填写一张工作票,但在试验前应得到检修工作负责人的许可。

* 45 .互感系数的大小决定于通入线圈的电流大小。

* 46 .流入无导向强油风冷变压器油箱的冷却油流通过油流导向隔板,有效地流过铁芯和绕组内部,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了绕组的温升。

* 47 .电压互感器的互感比是指互感器一、二次额定电压之比。

* 48 .变压器经济运行目的是在供电量相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无功损失。

* 49 .当变压器三相负载不对称时,将出现负序电流。

* 50 .周期性非正弦量用等效正弦波代替时,它只在有效值、频率方面等效。

* 51 .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是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稳定的措施之一。

* 52 .变压器过负荷时,应立即将变压器停运。

* 53 . BP-2B母差保护,母线分列运行压板应在拉开母联开关前投入。

* 54 .在直流系统中,无论哪一极的对地绝缘被破坏,则另一极电压就升高。

* 55 .根据调度员命令装设的接地线,必须征得调度员的许可,方可进行拆除。

* 56 .变压器事故过负荷可以经常使用。

* 57 .在重合闸投入时,运行中线路故障跳闸而重合闸未动作,可不经调度同意,立即手动重合一次。

* 58 .定时限过流保护动作值按躲过线路末端短路电流整定。

* 59 .新建、扩建、改建和检修后的设备投运前,值班长均要组织进行全面外部整体检查验收和进行开关传动试验并参加保护整组传动试验。

* 60 .高频保护是22OkV 及以上超高压线路的主保护。

* 61 .当系统频率降低时,应增加系统中的有功出力。

* 62 .如果断路器和线路上均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 63 .装有有导向强油风冷装置的变压器的大部分油流通过箱壁和绕组之间的空隙流回,少部分油流进入绕组和铁芯内部,其冷却效果不高。

* 64 .耦合电容器有通高频阻工频,起到了分离工频和高频的作用。

* 65 .压力式温度计常用于变压器油温的就地指示和远方报警。

* 66 .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主要是作为相邻元件及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后备保护。

* 67 .电力线路发生故障时,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尽快切除故障,称为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 68.交流铁芯绕组的主磁通由电压U 、频率f 及匝数N 所决定的。

* 69 .直流母线电压过高或过低时,只要调整充电机的输出电压即可。

* 70 .操作票要妥善保管留存,保存期不少于半年。

* 71.蓄电池电解液中有杂质是造成自放电的主要原因。

* 72.蓄电池电解液上下的密度不同不会引起蓄电池的自放电。

* 73.5Ω与1Ω电阻串联,5Ω电阻大,电流不易通过,所以流过1Ω电阻的电流大。

* 74 .变压器取气时,必须两人同时进行。

* 75 .交流测量仪表所指示的读数是正弦量的最大值。

* 76 .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用有绝缘柄的钳子将电线剪断时,必须快速一下将电线剪断。

* 77 .如果线路上有人工作,应在线路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 78.红绿灯串电阻的目的是防止灯座处发生短路时造成开关误跳、合闸。

* 79 .真空断路器具有触头开距小,燃弧时间短,触头在开断故障电流时烧伤轻微等特点,因此真空断路器所需的操作能量小,动作快。

* 80 . BP-2B母差保护,母联开关充电保护动作不经过复合电压闭锁。

* 81 .变压器和电动机都是依靠电磁感应来传递和转换能量的。

* 82 .绕组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穿过该绕组的磁通成正比。

* 83 .接地距离保护比零序电流保护灵敏可靠。

* 84 .并联电抗器可以抑制高次谐波,限制合闸涌流和操作过电压的产生,保证可靠运行。

* 85. BP-2B母差保护,差动开放和失灵开放信号灯带自保持。

* 86.谐振过电压指的是线性谐振、铁磁谐振和参数谐振引起的过电压

* 87 .在停电的低压回路上工作,己有明显的断开点,工作前不必验电。

* 88.在操作过程中,监护人在前、操作人在后。

* 89.当验收的设备个别项目未达到验收标准,而系统又急须投入运行时,需经主管局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投入运行。

* 90.可使用导线或其他金属线做临时短路线。

* 91.输、配电变压器的铁损,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属于线损中的固定损耗。

* 92.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需要经震荡闭锁。

* 93.对工作票中所列内容即使发生很小疑问,也必须向工作票签发人询问清楚,必要时应要求作详细补充。

* 94 . CY4 液压机构如果储压筒有划痕,高压油越过活塞进入氮气中,则压力表指示比正常时降低。

* 95 .电容器具有隔断直流电,通过交流电的性能。

* 96 .若看、听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波动,则可以作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 97 .各电压等级母线、母联断路器、旁路断路器、母联兼旁路断路器的名称必须有电压等级。

* 98 .工作票的个别栏目填写不下,在续页右下角写“接×号”工作票,并在相应的栏目内填写,填完为止。

* 99 .电气设备的绝缘在交流电压作用下表现为容性,其有功功率损失部分统称为绝缘的介质损失。

* 100 .遥测就是应用通讯技术,传输被测变量的测量值。

* 101.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检修时,应取下二次侧熔丝,防止反充电造成高压触电。

* 102 .避雷器与被保护的设备距离越近越好。

* 103 .在阻抗相同的两条平行线路上可装设横联差动方向保护。横联差动方向保护反应的是平行线路的内部故障,而不反应平行线路的外部故障。

* 104.新设备有出厂试验报告即可运行。

* 105.异常处理可不用操作票。

* 106.只有医生有权作出伤员死亡的诊断。

* 107 .在停电的低压回路上工作,应将检修设备的各方面电源断开,取下熔断器,在刀闸操作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 108 .每个档案要有四个部分:原始、检修、试验、运行资料。

* 109 .分闸缓冲器的作用是自断路器接到分闸指令起到三相电弧完全熄灭有一段时间延时。

* 110 .对变压器的差动保护,需要在全电压下投入变压器的方法检验保护能否躲过励磁涌流的影响。

* 111.在SF6 断路器中,密度继电器指示的是SF6 气体的压力值。

* 112 .在液压机构油泵电机回路中,电源已加装熔断器,再加装热继电器是作为熔断器的后备保护。

* 113 .在零初始条件下,刚一接通电源瞬间,电容元件相当于短路。

* 114 .电流的热效应是对电气运行的一大危害。

* 115.SF6 开关中SF6 气体水分值超标,一般可以采取四种方法和措施加以处理,抽真空充高纯N2、干燥SF6 气体、外挂吸附罐和解体大修。

* 116.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属于工作接地。

* 117 .快速切除短路故障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稳定。

* 118 .变压器的变比与匝数比成反比。

* 119 .新设备投入时应核对相位相序正确,相应的保护装置通信自动化设备同步调试投入将新设备全电压合闸送电。

* 120 .断路器额定电压指正常工作线电压最大值。

今天小编要介绍的500例机械设计应注意问题,是工作经验收集资料的总结,对广大机械设计人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拿走不谢~

▌ 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

1.避免受力点与支持点距离太远

2.避免悬臂结构或减小悬臂长度

3.勿忽略工作载荷可以产生的有利作用

4.受振动载荷的零件避免用摩擦传力

5.避免机构中的不平衡力

6.避免只考虑单一的传力途径

7.不应忽略在工作时零件变形对于受力分布的影响

8.避免铸铁件受大的拉伸应力

9.避免细杆受弯曲应力

10.受冲击载荷零件避免刚度过大

11.受变应力零件避免表面过于粗糙或有划痕

12.受变应力零件表面应避免有残余拉应力

13.受变载荷零件应避免或减小应力集中

14.避免影响强度的局部结构相距太近

15.避免预变形与工作负载产生的变形方向相同

16.钢丝绳的滑轮与卷筒直径不能太小

17.避免钢丝绳弯曲次数太多,特别注意避免反复弯曲

18.起重时钢丝绳与卷筒联接处要留有余量

19.可以不传力的中间零件应尽量避免受力

20.尽量避免安装时轴线不对中产生的附加力

21.尽量减小作用在地基上的力

▌ 提高耐磨性的结构设计

1.避免相同材料配成滑动摩擦副

2.避免白合金耐磨层厚度太大

3.避免为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能而提高对整个零件的要求

4.避免大零件局部磨损而导致整个零件报废

5.用白合金作轴承衬时,应注意轴瓦材料的选择和轴瓦结构设计

6.润滑剂供应充分,布满工作面

8.勿使过滤器滤掉润滑剂中的添加剂

9.滑动轴承的油沟尺寸、位置、形状应合理

10.滚动轴承中加入润滑脂量不宜过多

11.对于零件的易磨损表面增加一定的磨损裕量

12.注意零件磨损后的调整

13.同一接触面上各点之间的速度、压力差应该小

14.采用防尘装置防止磨粒磨损

15.避免形成阶梯磨损

16.滑动轴承不能用接触式油封

17.对易磨损部分应予以保护

18.对易磨损件可以采用自动补偿磨损的结构

▌ 提高精度的结构设计

1.尽量不采用不符合阿贝原则的结构方案

2.避免磨损量产生误差的互相叠加

3.避免加工误差与磨损量互相叠加

4.导轨的驱动力作用点,应作用在两导轨摩擦力的压力中心上,使两条导轨摩擦力产生的力矩互相平衡

5.对于要求精度较高的导轨,不宜用少量滚珠支持

6.要求运动精度的减速传动链中,最后一级传动比应该取最大值

7.测量用螺旋的螺母扣数不宜太少

8.必须严格限制螺旋轴承的轴向窜动

9.避免轴承精度的不合理搭配

10.避免轴承径向振摆的不合理配置

11.避免紧定螺钉影响滚动导轨的精度

12.当推杆与导路之间间隙太大时,宜采用正弦机构,不宜采用正切机构

13.正弦机构精度比正切机构高

▌ 考虑人机学的结构设计问题

2.设备的工作台高度与人体尺寸比例应采用合理数值

3.合理安置调整环节以加强设备的适用性

4.机械的操纵、控制与显示装置应安排在操作者面前最合理的位置

5.显示装置采用合理的形式”

6.仪表盘上的刻字应清楚易读

7.旋钮大小、形状要合理

9.操作手柄所需的力和手的活动范围不宜过大

10.手柄形状便于操作与发力

11.合理设计坐椅的尺寸和形状

12.合理设计坐椅的材料和弹性

13.不得在工作环境有过大的噪声

14.操作场地光照度不得太低

▌ 考虑发热、腐蚀、噪声等问题的结构设计

1.避免采用低效率的机械结构

2.润滑油箱尺寸应足够大

3.分流系统的返回流体要经过冷却

4.避免高压容器、管道等在烈日下曝晒

5.零件暴露在高温下的部分忌用橡胶,聚乙烯塑料等制造

6.精密机械的箱体零件内部不宜安排油箱,以免产生热变形

7.对较长的机械零部件,要考虑因温度变化产生尺寸变化时,能自由变形

8.淬硬材料工作温度不能过高

9.避免高压阀放气导致的湿气凝结

10.热膨胀大的箱体可以在中心支持

11.用螺栓联接的凸缘作为管道的联接,当一面受日光照射时由于两面温度及伸长不同,产生弯曲

12.与腐蚀性介质接触的结构应避免有狭缝

13.容器内的液体应能排除干净

14.注意避免轴与轮毂的接触面产生机械化学磨损(微动磨损)

15.避免易腐蚀的螺钉结构

16.钢管与铜管联接时,易产生电化学腐蚀,可安排一段管定期更换

17.避免采用易被腐蚀的结构

18.注意避免热交换器管道的冲击微动磨损

19.减少或避免运动部件的冲击和碰撞,以减小噪声

20.高速转子必须进行平衡

21.受冲击零件质量不应太小

22.为吸收振动,零件应该有较强的阻尼性

4.大型铸件外表面不应有小的凸出部分

5.改进妨碍起模的结构

6.避免较大又较薄的水平面

7.避免采用产生较大内应力的形状

8.防止合型偏差对外观造成不利影响

9.采用易于脱芯的结构

11.铸件壁厚力求均匀

12.用加强肋使壁厚均匀

13.考虑凝固顺序设计铸件壁厚

14.内壁厚应小于外壁厚

15.铸件壁厚应逐渐过渡

16.两壁相交时夹角不宜太小

17.铸件内腔应使造芯方便

18.不用或少用型芯撑

20.铸件的孔边应有凸台

21.铸件结构应有利于清除芯砂

22.型芯设计应有助于提高铸件质量

23.铸件的孔尽可能穿通

25.保证铸件自由收缩,避免产生缺陷

27.肋的设置要考虑结构稳定性

28.去掉不必要的圆角

29.化大为小,化繁为简

30.注意铸件合理传力和支持

▌ 锻造和冲压件结构设计

1.自由锻零件应避免锥形和楔形

4.自由锻件不应设计复杂的凸台

5.自由锻造的叉形零件内部不应有凸台

6.模锻件的分模面尺寸应当是零件的最大尺寸,且分模面应为平面

8.模锻件应有适当的圆角半径

10.模锻件形状应尽量简单

11.冲压件的外形应尽可能对称

12.零件的局部宽度不宜太窄

13.凸台和孔的深度和形状应有一定要求

14.冲压件设计应考虑节料

15.冲压件外形应避免大的平面

16.弯曲件在弯曲处要避免起皱

20.注意支撑不应太薄

21.薄板弯曲件在弯曲处要有切口

22.压肋能提高刚度但有方向性

23.拉延件外形力求简单

24.拉延件的凸边应均匀

25.利用切口工艺可以简化结构

26.冲压件标注尺寸应考虑冲模磨损

27.标注冲压件尺寸要考虑冲压过程

▌ 焊接零件毛坯的结构

4.断面转折处不应布置焊缝

5.焊件不能不顾自己特点,简单模仿铸件

6.截面形状应有利于减少变形和应力集中

8.不要让焊接影响区相距太近

10.焊缝的加强肋布置要合理

13.合理利用型材,简化焊接工艺

14.焊缝应避开加工表面

16.可以用冲压件代替加工件

17.采用板料弯曲件以减少焊缝

▌ 机械加工件结构设计

2.加工面与不加工面不应平齐

4.不同加工精度表面要分开

5.将形状复杂的零件改为组合件以便于加工

6.避免不必要的精度要求

7.刀具容易进入或退出加工面

8.避免加工封闭式空间

9.避免刀具不能接近工件

10.不能采用与刀具形状不适合的零件结构形状

11.要考虑到铸造误差的影响

12.避免多个零件组合加工

13.复杂加工表面要设计在外表面而不要设计在内表面上

14.避免复杂形状零件倒角

15.必须避免非圆形零件的止口配合

16.避免不必要的补充加工

17.避免无法夹持的零件结构

18.避免无测量基面的零件结构

19.避免加工中的冲击和振动

20.避免在斜面上钻孔

21.通孔的底部不要产生局部未钻通

22.减少加工同一零件所用刀具数

23.避免加工中的多次固定

24.注意使零件有一次加工多个零件的可能性

▌ 热处理和表面处理件结构设计

1.避免零件各部分壁厚悬殊

2.要求高硬度的零件(整体淬火处理)尺寸不能太大

3.应避免尖角和突然的尺寸改变

4.避免采用不对称的结构

5.避免开口形零件淬火

6.避免淬火零件结构太复杂

7.避免零件刚度过低,产生淬火变形

8.采用局部淬火以减少变形

9.避免孔距零件边缘太近

10.高频淬火齿轮块两齿轮间应有一定距离

11.电镀钢零件表面不可太粗糙

12.电镀的相互配合零件在机械加工时应考虑镀层厚度

13.注意电镀零件反光不适于某些工作条件

▌ 考虑装配和维修的机械结构设计

1.拆卸一个零件时避免必须拆下其他零件

2.避免同时装入两个配合面

3.要为拆装零件留有必要的操作空间

4.避免因错误安装而不能正常工作

5.采用特殊结构避免错误安装

6.采用对称结构简化装配工艺

7.柔性套安装时要有引导部分

8.难以看到的相配零件,要有引导部分

9.为了便于用机械手安装,采用卡扣或内部锁定结构

10.紧固件头部应具有平滑直边,以便拾取

11.零件安装部位应该有必要的倒角

12.自动上料机构供料的零件,应避免缠绕搭接

13.简化装配运动方式

14.对一个机械应合理划分部件

15.尽量减少现场装配工作量

17.零件在损坏后应易于拆下回收材料

1.对顶螺母高度不同时,不要装反

2.防松的方法要确实可靠金属加工微信,内容不错,值得关注

3.受弯矩的螺杆结构,应尽量减小螺纹受力

4.避免螺杆受弯曲应力

6.螺钉应布置在被联接件刚度最大的部位

7.避免在拧紧螺母(或螺钉)时,被联接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8.法兰螺栓不要布置在正下面

9.侧盖的螺栓间距,应考虑密封性能

10.不要使螺孔穿通,以防止泄漏

11.螺纹孔不应穿通两个焊接件

12.对深的螺孔,应在零件上设计相应的凸台

13.高速旋转体的紧固螺栓的头部不要伸出

15.避免螺栓穿过有温差变化的腔室

16.靠近基础混凝土端部不宜布置地脚螺栓

17.受剪螺栓钉杆应有较大的接触长度

18.考虑螺母拧紧时有足够的扳手空间

19.法兰结构的螺栓直径、间距及联接处厚度要选择适当

20.要保证螺栓的安装与拆卸的空间

21.紧定螺钉只能加在不承受载荷的方向上

22.铝制垫片不宜在电器设备中使用

23.表面有镀层的螺钉,镀前加工尺寸应留镀层裕量

24.螺孔的孔边要倒角

25.螺杆顶端螺纹有碰伤的危险时,应有圆柱端以保护螺纹

26.用多个沉头螺钉固定时,各埋头不可能都贴紧

▌ 定位销、联接销结构设计

1.两定位销之间距离应尽可能远

2.对称结构的零件,定位销不宜布置在对称的位置

3.两个定位销不宜布置在两个零件上

4.相配零件的销钉孔要同时加工

5.淬火零件的销钉孔也应配作

6.定位销要垂直于接合面

7.必须保证销钉容易拔出

8.在过盈配合面上不宜装定位销

9.对不易观察的销钉装配要采用适当措施

10.安装定位销不应使零件拆卸困难

11.用销钉传力时要避免产生不平衡力

1.两圆柱对接时应加套管或内部加附加连接柱

2.改进粘接接头结构,减少粘接面受力

3.对剥离力较大部分采用增强措施

4.粘接结构与铸、焊件有不同特点

5.粘接用于修复时不能简单地粘合,要加大粘接面积

6.修复重型零件除粘接外,应加波形键

7.修复产生裂纹的零件除胶粘外,还应采取其他措施

1.底部圆角半径应该够大

2.平键两侧应该有较紧密的配合

3.当一个轴上零件用两个平键时,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

4.采用两个斜键时要相距90度~120度

5.用两个半圆键时,应在轴向同一母线上

6.轴上用平键分别固定两个零件时,键槽应在同一母线上

7.键槽不要开在零件的薄弱部位

8.键槽长度不宜开到轴的阶梯部位

9.钩头斜键不宜用于高速

10.一面开键槽的长轴容易弯曲

11.平键加紧定螺钉引起轴上零件偏心

12.锥形轴用平键尽可能平行于轴线

13.有几个零件串在轴上时,不宜分别用键联接

14.花键轴端部强度应予以特别注意

15.注意轮毅的刚度分布,不要使扭矩只由部分花键传递

1.相配零件必须容易装入

2.过盈配合件应该有明确的定位结构

3.避免同时压入两个配合面

4.对过盈配合件应考虑拆卸方便

5.避免同一配合尺寸装入多个过盈配合件

6.注意工作温度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7.注意离心力对过盈配合的影响

8.要考虑两零件用过盈配合装配后,其他尺寸的变化

9.锥面配合不能用轴肩定位

10.锥面配合的锥度不宜过小

11.在铸铁件中嵌装的小轴容易松动

12.不锈钢套因温度影响会使过盈配合松脱

13.过盈配合的轴与轮毂,配合面要有一定长度

14.过盈配合与键综合运用时,应先装键入槽

15.不要令二个同一直径的孔作过盈配合

16.避免过盈配合的套上有不对称的切口

1.带传动应注意加大小轮包角

2.两轴处于上下位置的带轮应使带的垂度利于加大包角

3.小带轮直径不宜过小

4.带传动速度不宜太低或太高

5.带轮中心距不能太小

6.带传动中心距要可以调整

8.带过宽时带轮不宜悬臂安装

9.靠自重张紧的带传动,当自重不够时要加辅助装置

10.注意两轴平行度和带轮中心位置

11.平带传动小带轮应作成微凸

12.带轮工作表面应光洁

13.半交叉平带传动不能反转

14.高速带轮表面应开槽

15.同步带传动的安装要求比普通平带高

16.同步带轮应该考虑安装挡圈

17.增大带齿顶部和轮齿顶部的圆角半径

18.同步带外径宜采用正偏差

19.链传动应紧边在上

20.两链轮上下布置时,小链轮应在上面

21.不能用一个链条带动一条水平线上多个链轮

22.注意挠性传动拉力变动对轴承负荷的影响

23.链条用少量的油润滑为好

24.链传动的中心距应该能调整

25.链条卡簧的方向要与链条运行方向适应

26.带与链传动应加罩

27.绳轮直径不得任意减小

28.应避免钢绳反复弯曲

29.设计者必须严格规定钢绳的报废标准

30.钢绳必须定期润滑

31.卷筒表面应该有绳槽

1.齿轮布置应考虑有利于轴和轴承受力

2.人字齿轮的两方向齿结合点(A)应先进入啮合

3.齿轮直径较小时应作成齿轮轴

4.齿轮根圆直径可以小于轴直径

5.小齿轮宽度要大于大齿轮宽度

6.齿轮块要考虑加工齿轮时刀具切出的距离

7.齿轮与轴的联接要减少装配时的加工

8.注意保证沿齿宽齿轮刚度一致

9.利用齿轮的不均匀变形补偿轴的变形

10.剖分式大齿轮应在无轮辐处分开

11.轮齿表面硬化层不应间断

12.锥齿轮轴必须双向固定

13.大小锥齿轮轴都应能作轴向调整

14.组合锥齿轮结构中螺栓要不受拉力

2.冷却用风扇宜装在蜗杆上

3.蜗杆减速器外面散热片的方向与冷却方法有关

4.蜗杆受发热影响比蜗轮严重

5.蜗杆位置与转速有关

6.蜗杆刚度不仅决定于工作时受力

7.蜗杆传动受力复杂影响精密机械精度

8.蜗杆传动的作用力影响转动灵活性

▌ 减速器和变速器结构设计

1.传动装置应力求组成一个组件

2.一级传动的传动比不可太大或太小

3.传递大功率宜采用分流传动

4.尽量避免采用立式减速器

5.注意减速箱内外压力平衡

7.立式箱体应防止剖分面漏油

8.箱中应有足够的油并及时更换

9.行星齿轮减速箱应有均载装置

10.变速箱移动齿轮要有空档位置

11.变速箱齿轮要圆齿

12.摩擦轮和摩擦无级变速器应避免几何滑动

13.主动摩擦轮用软材料

14.圆锥摩擦轮传动,压紧弹簧应装在小圆锥摩擦轮上

15.设计应设法增加传力途径,并把压紧力化作内力

16.无级变速器的机械特性应与工作机和原动机相匹配

17.带无级变速器的带轮工作锥面的母线不是直线

1.避免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不确定现象

4.限位开关应设置在连杆机构中行程较大的构件上

5.注意传动角不得过小

6.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的摆杆不宜太短

7.正确安排偏置从动件盘形凸轮移动从动件的导轨位置

8.平面连杆机构的平衡

9.设计间歇运动机构应考虑运动系数

10.利用瞬停节分析锁紧装置的可靠性

11.选择齿轮传动类型,首先考虑用圆柱齿轮

12.机械要求反转时,一般可考虑电动机反转

13.必须考虑原动机的起动性能

14.起重机的起重机构中不得采用摩擦传动

15.对于要求慢速移动的机构,螺旋优于齿条

16.采用大传动比的标准减速箱代替散装的传动装置

17.用减速电动机代替原动机和传动装置

18.采用轴装式减速器

▌ 联轴器离合器结构设计

1.合理选择联轴器类型

3.有滑动摩擦的联轴器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

4.高速旋转的联轴器不能有突出在外的突起物

5.使用有凸肩和凹槽对中的联轴器,要考虑轴的拆装

6.轴的两端传动件要求同步转动时,不宜使用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7.中间轴无轴承支承时,两端不要采用十字滑块联轴器

8.单万向联轴器不能实现两轴间的同步转动

9.不要利用齿轮联轴器的外套做制动轮

10.注意齿轮联轴器的润滑

11.关于尼龙绳联轴器的注意事项

12.关于剪切销式安全离合器的注意事项

13.分离迅速的场合不要采用油润滑的摩擦盘式离合器

14.在高温工作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多盘式摩擦离合器

15.离合器操纵环应安装在与从动轴相联的半离合器上

1.尽量减小轴的截面突变处的应力集中

2.要减小轴在过盈配合处的应力集中

3.要注意轴上键槽引起的应力集中的影响

4.要减小过盈配合零件装拆的困难

5.装配起点不要成尖角,两配合表面起点不要同时装配

6.轴上零件的定位要采用轴肩或轴环

7.盲孔中装入过盈配合轴应考虑排出空气

8.合理布置轴上零件和改进结构以减小轴的受力

9.采用载荷分流以提高轴的强度和刚度

10.采用中央等距离驱动防止两端扭转变形差

11.改善轴的表面品质,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12.轴上多键槽位置的设置要合理

13.空心轴的键槽下部壁厚不要太薄

14.轴上键槽要加工方便

15.在轴上钻细长孔很困难

16.在旋转轴上切制螺纹要有利于紧固螺母的防松

17.确保止动垫圈在轴上的正确安装

18.保证轴与安装零件的压紧或预留间隙的尺寸差

19.要避免弹性卡圈承受轴向力

21.不要使轴的工作频率与其固有频率相一致或接近

22.高速轴的挠性联轴器要尽量靠近轴承

23.避免轴的支承反力为零

24.不宜在大轴的轴端直接联接小轴

25.轴颈表面要求有足够硬度

1.要使润滑油能顺利地进入摩擦表面

2.润滑油应从非承载区引入轴承

3.不要使全环油槽开在轴承中部

4.剖分轴瓦的接缝处宜开油沟

5.要使油环给油充分可靠

7.不要形成润滑油的不流动区

8.防止出现切断油膜的锐边或棱角

10.不要使轴瓦的止推端面为线接触

11.止推轴承与轴颈不宜全部接触

12.重载大型机械的高速旋转轴的起动需要高压顶轴系统的轴承

13.承受重载荷或温升较高的轴承不要把轴承座和轴瓦接触表面中间挖空

14.不要发生轴瓦或衬套等不能装拆的情况

15.要减少中间轮和悬臂轴的支承轴承产生的边缘压力

16.在轴承座孔不同心或在受载后轴线发生挠曲变形条件下要选择自动调心滑动轴承

17.轴瓦和轴承座不允许有相对移动

18.要使双金属轴承中两种金属贴附牢靠

19.确保合理的运转间隙

20.保证轴工作时热膨胀所需要的间隙

21.考虑磨损后的间隙调整

22.在高速轻载条件下使用的圆柱形轴瓦要防止失稳

23.高速轻载条件下的轴承要选用抗振性好的轴承

24.含油轴承不宜用于高速或连续旋转的用途

25.滑动轴承不宜和密封圈组合

26.在轴承盖或上半箱体提升过程中不要使轴瓦脱落

▌ 滚动轴承轴系结构设计

1.考虑轴承拆卸的设计

2.轴承内圈圆角半径和轴肩圆角半径

3.一对角接触轴承的组合

4.角接触轴承同向串联组合

5.角接触轴承不应与非调整间隙轴承成对组合

6.轴承组合要有利于载荷均匀分担

7.保证由于温度变化时轴的膨胀或收缩的需要

8.考虑内外圈的温度变化和热膨胀时圆锥滚子轴承的组合

9.要求轴向定位精度高的轴宜使用可调轴向间隙的轴承

10.游轮、中间轮不宜用一个滚动轴承支承

11.在两机座孔不同心或在受载后轴线发生挠曲变形条件下使用的轴上要选择具有调心性能的轴承

12.设计等径轴的多支点轴承时要考虑中间轴承安装的困难

13.不适用于高速旋转的滚动轴承

14.要求支承刚性高的轴宜使用刚性高的轴承

15.滚动轴承不宜和滑动轴承联合使用

16.用脂润滑的滚子轴承和防尘、密封轴承容易发热

17.避免填入过量的润滑脂,不要形成润滑脂流动尽头

18.用脂润滑的角接触轴承安装在立轴上时,要防止发生脂从下部脱离轴承

19.用脂润滑时要避免油、脂混合

20.油润滑时应注意的问题

21.轴承箱体形状和刚性的影响

22.轴承座受力方向宜指向支承底面

23.机座上安装轴承的各孔应力求简化膛孔

24.对于内外圈不可分离的轴承在机座孔中的装拆应方便

25.不宜采用轴向紧固的方法来防止轴承配合表面的蠕动

1.静密封垫片之间不能装导线

2.静联接表面应该有一定的粗糙度

3.高压容器密封的接触面宽度应该小

4.用刃口密封时应加垫片

5.O形密封圈用于高压密封时,要有保护圈

6.避免O形密封圈边缘凸出被剪断

7.当与密封接触的轴中心位置经常变化时,不宜采用接触式密封

9.不宜靠螺纹旋转压盖来压紧密封的填料

10.填料较多时,填料孔深处压紧不够

12.密封件的不同部位应分别供油

13.用油润滑密封装置时,要保持油面有一定高度

14.当密封圈有缺口时,多层密封圈的缺口应错开

▌ 油压系统和管道结构设计

1.管道排列要便于拆装和检查

2.大直径管的Y形接头强度很差

3.要避免油压管道中混入空气

4.管道低处应注意排水

5.排出管道应避免因合流而互相干扰

6.管道要通畅,合流时要避免扰动

7.避免因管道伸缩引起的应力

8.管道系统中要求经常操作、观察的部位,应容易操作

9.管道的接头不宜用左右螺纹

10.注意管道支承设计

11.拆装管道时不宜移动设备

12.注意油压、气动设备的滞后现象

13.避免软管受附加应力

14.软管内介质压力为脉冲变化时,软管应固定

15.要考虑起动和停车时的供油

16.油泵的内装溢流阀不应常用

17.冷却水污染会使冷却能力降低

18.防止冷却水管表面结露

19.防止在振动时阀的手轮转动

20.大口径截止阀开启困难

21.防止安全阀开启时喷出的介质伤人

2.避免用型芯撑以防渗漏

3.改变内腔结构保证芯铁强度和便于清砂

7.改进结构,省去型芯

10.注意加强底座的抗扭转刚度

11.改铸件为冲焊结构

12.将锻件改为铸锻焊结构

13.减小壁厚,节约金属

1.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双V导轨

2.导轨支持的工作台,驱动力作用点应使两导轨的阻力矩平衡

3.工作台与导轨应“短的在上”

4.双矩形导轨要考虑调整间隙

5.导轨的温度变化较大时,导向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太大

6.导轨的压板固定要求接触良好,稳定可靠

8.镶钢导轨不宜用开槽沉头螺钉固定

11.镶条应装在不受力面上

12.避免导轨铸造缺陷

13.导轨支承部分应该有较高的刚度

14.固定导轨的螺钉不应斜置

15.避免拧紧紧定螺钉时引起导轨变形影响精度

16.滚珠导轨应有足够的硬度

17.滚柱导轨的滚柱不宜过长

18.尽量避免采用刮研导轨

19.要防止滚动件脱出导轨,安装限位装置

20.减少导轨安装的调整工作

21.注意相配合的导轨面能互研

1.弹簧应有必要的调整装置

2.螺旋压缩弹簧受最大工作载荷时应有一定余量

4.组合螺旋弹簧旋向应相反

5.注意螺旋扭转弹簧的加力方向

6.应注意板弹簧销的磨损和润滑

7.环形弹簧应考虑其复位问题

8.弹簧应避免应力集中

9.自动上料的弹簧要避免互相缠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感接通直流电瞬间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