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做的3D可视化智慧能源数字孪生比较好用?

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目前能源行业存在的体制、技术与市场壁垒,是能源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智慧能源战略为能源行业转型提供互联互通、透明开放、互惠共享的能源共享平台,数字孪生技术将助力解决智慧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技术与市场壁垒问题。

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院士科研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4期撰文指出,当前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拓展和应用场景研究仍不充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研究框架,为此在总结国内外面向智慧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其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促进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中的深化应用。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领域对数字孪生技术的定义和应用,探讨了面向智慧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的定义,对其通用架构、关键技术和生态构建分别进行了阐述;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慧能源行业的部署和应用案例。文章还从技术发展、生态构建和政策建立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4期

作者:唐文虎,陈星宇,钱瞳,刘刚,李梦诗,李立浧

来源: 面向智慧能源系统的数字孪生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74-

  • UINO从企业架构到数字化基础设施,从智慧园区到智慧城市,汇聚运营大数据的企业级数字孪生平台,为数字化企业提供全息可视化蓝图

  • UINO提供一站式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服务,将数字孪生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创造数字化未来。迄今为止,UINO已服务了2,000+行业领军企业,并不断为全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 UINO提供一站式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平台,利用自研的数字孪生引擎和工具平台,在数字世界中“复刻”现实的实体对象,并进行仿真、监测、分析和控制,实现可视化、智能化、人性化、众创化的创新管理模式

UINO优锘科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结合三维可视化呈现能力,辅助企业完善能源管理体系,优化能管模式和机制,有效提升企业用能效率和供能服务水平

企业的能源系统建设和管理缺乏协调,设备冗余,缺乏专业的管理,余能无法充分利用,对能源的管控和利用率较低

设备资产以及管线等隐蔽工程以传统信息化系统形式管理,不直观且不易维护和改造

传统能源平台的监控系统众多,界面扁平、层级多,同时报警监控信息不直观,跨专业定位和分析难度高

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及服务种类不同,且各类管理系统多,系统割裂,数据碎片化,无法完全共享和互通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综合的智慧服务体系,提供智能化管理手段和智慧化运营模式,对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各能源管网、功能装置进行建模,实现“源—网—荷—储—控”各环节综合能源系统的完整映射

建设智慧能源管控平台,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内容,促进有序用电、绿色电能交易等业务的发展

基于三维虚拟空间的仿真技术,采用3D仿真技术,可直观展示综合能源园区里楼宇、供电设备、供电管路,供水管路、暖通管路等的位置分布,通过统一的应用集成能力,融合各业务系统数据,向上层应用提供直观、便利、全局的基础支撑能力

搭建一体化监控平台,汇总不同能耗类型、不同能耗设备、不同能耗事件的监测信息,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实现统一管理

并与事件的告警信息联动,将分散的数据进行集中、标准化处理后,对外提供统一告警,辅助运维管理人员更迅速的响应和解决问题,有效放大数据价值

通过部署企业用能设备采集(控制)终端,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算法引擎等技术,提供面向各类场景的智能分析和组件式管理服务

实现工业企业及园区内能源系统的设备状态全息感知、实施能源监测、用能分析、负荷预测、风光冷热电储多能协调,提升企业及园区的供电效率,促进终端负荷与电网功能能力协同平衡

助力企业通过数字孪生可视化 更便捷的认知和管理现实世界

系统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各类能源子系统数据的集中整合,打破了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园区、建筑、室内、设备的逐级可视以及各能源系统的多能耦合,并将各领域告警的分布情况和统计信息统一展示于告警中心,达到园区综合能源管理的可视、可管、可控

总投资62亿元,10万台服务器!阿里云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公示

近日,年运行10万台服务器数据中心(阿里巴巴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方案设计进行公示。该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地块2019年2月12日由浙江天猫技术有限公司7530万竞得。该项目的建设将满足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政务信息化服务、高性能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数据挖掘、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科技应用的需求。自201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阿里云数据中心项目动态一直备受关注。

IBM承诺让量子计算速度提升100倍 公布生态系统开发路线图

周三,IBM在其官网博客上公布了对其开源量子软件生态系统的开发路线图。在路线图中,IBM预计将使其复杂机器的性能提高100倍。IBM将目标锁定在未来两年内发布量子计算应用,以应对人工智能和复杂金融计算等挑战。而且它正在开放低级别的编程权限,预计将为这些应用打下更好的基础。100倍的提速可能意味着在经典计算机上需要几个月的工作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成。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将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提升至5500秒

近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金奇奂研究组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超过一个小时的单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刷新了此前660秒的纪录。提升量子系统的相干时间一直是量子科技领域的一项挑战。而作为最有潜力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平台之一,离子阱系统优势之一就是较长的相干时间。

ITU正式发布5G国际标准 已获国际电联193个成员国批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2日正式发布了5G NR空口国际标准《IMT-2020空口的详细规范》。5G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到该标准包含3种5G空口技术3GPP 5G-SRIT(由3GPP提交)、3GPP 5G-RIT(由3GPP提交)和5Gi(由印度电信标准发展协会TSDSI提交)。上述3种5G空口技术得到了国际电联193个成员国的批准,是全球实施部署5G网络的基础。

全部植入电子芯片 新疆畜禽种业提升计划2021年实施方案出炉

5个畜禽种业提升计划2021年度实施方案中,新疆褐牛联合育种计划明确,组建育种核心群3500头,繁育后代1300头以上,培育后备种公牛500头,对核心群、后备种牛及品种登记牛全部植入电子芯片,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并将性能测定数据录入系统,推进营养调控等技术集成应用。

近日,美国短距离雷达传感器的创新供应商OmniPreSense公司宣布扩展其OPS243雷达传感器,并将WiFi数据通信传输到云端。新的OPS243-C利用WiFi将数据发送到云,并且可以在Android应用上查看。Android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种连接WiFi网络和配置传感器的简单方法。WiFi连接可更灵活地安装OPS243雷达传感器,以远程监控车辆和人员交通。

新专利显示:苹果汽车可通过传感器识别交警手势

虽然苹果汽车尚未问世,但是苹果申请的关于汽车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专利却不少。苹果公司最新获得的一项名为“交通方向手势识别”专利显示,苹果汽车可通过传感器识别交警的手势。该专利描述了一系列传感器,以及一系列通常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做出响应的动作。但随后,该专利指出了当前系统的局限性。

江南大学利用生物3D打印技术研发三维细胞传感器

来自江南大学的孙秀兰教授团队将3D打印技术引入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实现了精确、快速、可批量化地生产真菌毒素的毒性分析工具的目的。首先,研究人员利用EFL团队提供的挤出式生物3D打印机(EFL-BP-6601)和GelMA生物墨水(EFL-GM-60)制备了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并对其实验条件进行了相关的优化。最后A549细胞/碳纳米纤维/GelMA复合水凝胶通过3D打印程序被精确沉积于8通道丝网印刷电极的工作电极上,从而得到细胞电化学传感器。

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传感器和排毒器合二为一的系统

由南开大学(中国天津)的张振杰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传感器和排毒器合二为一的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快速,有选择地指示臭氧的存在,而且还可以使气体无害,在非常潮湿的空气中能可靠地起作用。他们开发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并有效去除臭氧的材料——共价有机框架(COF)的材料。并通过芳环系统制成了高度结晶的COF——各个结构单元通过称为亚胺的连接基团(通过双键与碳原子键合的氮原子)结合。

美国研究人员研发传感器贴片监测假肢压力点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报告说,用导电纱线制造的柔软、灵活的传感器系统可以帮助绘制截肢者假肢插座中存在问题的压力点。研究人员在SCI收录期刊IEEE Sensors Journal中报告了这种轻质、柔软的基于纺织品的传感器原型贴片。该设备包含一个导电纱线网格,并连接到一台微型计算机。他们在假肢上测试了该系统,并在两名人类志愿者的行走实验中发现,该系统能够实时可靠地跟踪压力变化。

国内高校联合开发出一种集成应变传感器的新型电子“纹身”

近日,来自南方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集成多层电路的新型电子纹身METT,它是一种集成了1个加热器和15个应变传感器的三层纹身。这种“电子纹身”被开发出来,用于温度调节、运动监测和机器人远程控制,并有望在医疗系统、虚拟现实和可穿戴机器人领域实现广泛应用。这种“电子纹身”兼具高延展性(8倍)、保形性和粘性,可以嵌入手指皱褶和指纹等,精细牢固、反复变形后也不会脱落。

齐鲁工大研发基于碳纳米材料的SERS生物传感器

近日,齐鲁工大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先端材料基因组创新团队梁秀博士在材料科学国际顶级Nature期刊《NPG Asia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论文,研究工作基于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基于碳纳米材料的SERS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基材料作为SERS生物传感器的可用性、灵敏度、生物相容性、表面功能化方法和设计原则等设计策略、基底制备和增强机理方面的基本原理

美国研发可快速检测新冠病毒蛋白和抗体的生物传感器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设计出两款基于病毒蛋白的生物传感器,当与新冠病毒的组成成分或靶向该病毒的抗体混合时,传感器就会发光。这一突破有望实现更快、更广泛的新冠病毒检测。该研究团队还发明了另一款生物传感器,当与新冠病毒抗体混合时,这款传感器也会发光。而且,这款传感器不会对血液中的其他抗体——包括针对其他病毒的抗体产生反应,这对于避免假阳性非常重要。

国内首条稀土金属智能化自动检测产线投入运行

日前,由兰石集团联合甘肃稀土公司研发的稀土金属智能化自动检测产线在甘肃稀土公司投入运行。该条检测产线属国内稀土金属冶炼行业首创,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以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储存、加工、分析、预测、更新和维护,大大提高了金属块分拣效率。

国家电投首个智能植物工厂试产成功 生长条件全程自动控制

该项目通过在洁净厂房内的高精度环境控制,对植物生长全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营养液成分等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厂房内植物生长不受自然条件制约,不仅能够稳定产出优质蔬菜,还可以利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快速选种育种,比传统种植节省50%的肥料。

行业首台高通量3D打印设备即将在中国钢研数字化研发中心启用

该设备具备4个独立打印通道,可实现单通道梯度样品打印,多通道块体样品的阵列打印。原料可采用4种纯元素直接配比或商用预合金粉末,可同时实现不少于160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样件的成分和工艺组合制备,结合后续均质化处理可实现新材料成分和工艺的高效筛选。

湖北市场监管融平台正式上线 政务、宣传“掌上办”

该平台具备信息宣传功能、政务服务功能、内部政务信息浏览功能,集成了市场主体、消费者的高频业务事项“掌上办”入口,包括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12315平台、电子营业执照及企业登记智慧辅助办理平台、公益广告、“鄂冷链”等,搭建更加便捷完善的“一站式”在线办事服务平台。

蒙东首家地市级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投入试运行

国网蒙东兴安供电公司D5000系统投入试运行,标志着蒙东首家地市级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建成,兴安电网智能化水平再上新台阶。D5000系统是集多层级电网智能监控和数据共享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调度业务的“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为多级调度提供广域共享和全景监视的技术手段。该系统于2020年9月开工,2021年1月投入试运行,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

奇瑞智能网联“未来工厂”一工厂项目开工建设

奇瑞智能网联“未来工厂”一工厂项目在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按照奇瑞集团“十四五”规划,智能网联“未来工厂”项目将在芜湖建设3个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端智慧工厂,率先开工建设的一工厂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万辆整车(含KD)生产规模。据悉,“未来工厂”项目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绿色智能标杆工厂、智能网联的示范区。

文远知行发布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 开启常态化测试

文远知行在广州国际生物岛首发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宣布开启常态化测试,并面向公众提供预约试乘体验服务。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专为城市开放道路设计,由文远知行与其战略领投方宇通集团共同打造。车辆为前装量产版本,无方向盘、油门和刹车,搭载文远知行自主研发的全栈式软硬件解决方案,能够安全高效地处理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

国汽智控发布量产自动驾驶平台“智能汽车基础脑”

2月3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面向量产的自动驾驶计算基础平台“智能汽车基础脑(iVBB)”)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2 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