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双缩脲法检测蛋白质浓度时,在室温下要30min内将溶液检测完?

高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复习生物实验时可以把常考知识点进行整理。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一)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

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

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三)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 ,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3、实验题是较难得满分的题型,它开放性较强,出题很灵活。但也有法可依:

1)认真复习书中的实验,学习常用的方法。

例如:孟德尔的测交试验---演绎推理法,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的形成过程提出推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类比推理法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同位素标记法验证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学生探究实验)---控制单一变量法其中最后一种方法常设考点,可见教材实验的重要性。

2)认真阅读题干,区分好“探究”、“证明”探究题比证明题要开放,答题注意:加入相同浓度的、等量的、用生长状态(长势)相同的植株等等缜密术语的使用。

注意横纵坐标、交点、拐点、走势、正负半轴所表示的含义。平时要善于总结: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寄生的图、光合+呼吸的图(区分好“净光合”即真实光合与表观光合,主要从坐标轴正负判断)等都很重点。


看了“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的人还看了:

1.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2.高中生物必修会考知识点总结

3.高中生物会考复习知识点

4.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5.高中生物会考复习必考知识点

6.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7.2017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16. 哪个是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

17. 关于蛋白质α-螺旋的正确描述是( )

A.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α-螺旋

B. 每一个螺旋含5.4个氨基酸残基

D. α-螺旋是左手螺旋

E. 氨基酸残基侧链的结构影响α-螺旋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18. 维系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化学键是( )

19. 蛋白质的主链构象属于( )

20. 在一个单纯蛋白质分子结构中不一定存在的化学键是( )

21. 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二硫键,所以该蛋白质含有( )

22. 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 )

23. 改变氢键不会改变蛋白质的( )

24.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氨基酸

B. 所有的氨基酸溶液都是无色的

C. 含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都能在碱性条件下与氯化铜作用显色

D. 变性导致蛋白质沉淀

E. 局部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其功能改变

25.第一种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 )

26. 哪种成分在人体内含量最稳定( )

27. 从组织提取液中沉淀蛋白质而又不使之变性的方法是加入( )

28.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 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 氨基酸组成的改变

D.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29. 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蛋白质所带电荷,破坏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改变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3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并中和其所带电荷可以导致蛋白质沉淀

B. 变性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C. 盐析是用高浓度的盐沉淀水溶液中的蛋白质

D. 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都有两条以上多肽链

E. 蛋白质溶液的酸碱度越偏离其等电点越容易沉淀

31. 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蛋白质分子含有( )

32. 含氮原子最多的氨基酸是( )

33. 1个标准氨基酸分子不可能有几个氮原子( )

34. 1个五肽分子有几个肽键( )

35. 1个氨基酸最多有几个可电离基团( )

36. 1个由10个氨基酸构成的肽含有3个羧基,所以该肽可能有哪个氨基酸( )

37. 甘油磷脂可能含有( )

38. 没有旋光性的氨基酸是( )

39. 只存在于碱性氨基酸的基团是( )

40. 在蛋白质分子中不参与形成氢键的基团是( )

41. 酸性氨基酸含哪种基团最多( )

42. 含有哪种基团的氨基酸残基可以形成疏水键( )

43. 从下列氨基酸中选出在分类上属于同一类的两种氨基酸( )

44. 侧链含有相同基团的氨基酸是( )

45. 分子量相同的氨基酸是( )

46. 下列哪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通过形成离子键参与维持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

47. 下列哪些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可以相互形成疏水键( )

48. 请从下列氨基酸中选出对紫外线吸收最强的两种氨基酸( )

49. 净电荷为负的氨基酸有( )

50. 净电荷为正的氨基酸有( )

51. 含2个手性碳原子的氨基酸是( )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2001年检验技师资格考试试题(专业实践能力)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试述血浆脂蛋白超速离心法,脂蛋白密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2.测定血清白蛋白时临床常规使用的方法是

  3.血清总蛋白测定,临床上首选的常规方法是

  D.紫外分光光度法

  4.在应用速率法测定乳酸脱氢酸(P→L)活性时,将NADH氧化为NAD,引起

  C.405nm吸光度增加无改变

  E.该方法设计不合理,无相应波长吸光度改变

  5.某溶液的酸碱度从pH5降至pH3,问氢离子浓度改变了多少倍

  6.钙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C.邻甲酚肽络合酮法

  D.过猛酸钾滴定法

  E.EDTA络合滴定法

  7.考虑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需具备下列情况,但除外

  B.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和中毒水平尚未确定

  C.安全范围狭窄,治疗指数低

  D.不同治疗的目的需不同的血药浓度

  8.分子量为200的某种有机物配成1mmol/L的水溶液,用0.5cm的光径的比色体,使用某一波长光源,测得吸光度为0.100,问该物质的摩尔消化系数为

  9.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A.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B.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峰高值增大

  D.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

  E.不移动,峰值不变

  10.将凝胶电泳的高分辨率与免疫化学方法的高灵敏度结合起来的电泳技术为

  A.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B.琼脂糖凝胶电泳

  11.关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最早使用的电泳技术

  B.是区带电泳的一种

  C.具有分子筛的作用

  D.凝胶上层加浓缩胶可提高分离效果

  E.分离血清蛋白质可以得到20种以上的组分

  13.在室内质控过程中,若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在 ±3SD之外,则判断为

  14.下列哪项不会是质控图发生向上或向下趋势性变化的原因

  A.试剂的挥发,吸水,沉淀析出

  B.分光光度计波长渐渐偏移

  C.更换了校准品,试剂或操作者

  D.光电池逐渐老化

  E.贮存质控血清的冰箱温度过高

  15.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所含杂质也已经定量,该物质为

  16.关于室间质量评价,错误的是

  A.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实验室以外某个机构来进行的

  B.没有进行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也可以参加

  C.室间质量评价是为了评价实验室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D.室间质量评价不能代替室内质控

  E.在我国室间质量评价由各级临检中心组织实施

  17.环卵沉淀试验(COPT)用于诊断那种寄生虫病

  18.透明胶纸法只用于检查

  19.关于疟疾检查的适宜采血时间,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间日疟发作后数小时

  B.间日疟发作后1小时

  D.恶性疟发作开始后任何时间

  B.细胞色素氧化酶

  21.奥普托欣试验属于

  A.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

  B.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D.鉴定细菌用的抑菌试验

  E.有机酸盐利用试验

  A.甲基红吲哚尿素酶试验

  B.甘露醇吲哚尿素酶试验

  C.动力吲哚尿素酶试验

  D.动力吲哚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E.麦芽糖吲哚尿素酶试验

  23.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多数结果为

  24.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厌氧培养法

  E.普通CO2温箱培养法

  25.鉴定白色念珠菌最有意义的试验是

  A.沙氏培养基上22℃,37℃均能生长

  B.革兰染色为阴性

  D.血清培养3小时能形成芽管

  E.能同化葡萄糖和麦芽糖

  26.不能用于检查病毒的方法是

  C.鸡胚卵黄囊接种

  E.人工培养基培养

  27.K-B法药敏试验中,菌悬液的浓度是

  28.用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时,无肉眼可见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称为

  29.硫化氢试验属于

  A.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B.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

  E.有机酸盐利用试验

  30.可进行“冷增菌”的病原菌是

  C.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31.杂交瘤细胞产生抗体的遗传信息来自

  32.当用RIA检测AFP时,一般认为可对肝癌作出确定诊断的AFP的临界值为

  33.下列哪项是检测I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试验

  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C.过敏原皮内试验

  D.血清总IgE测定

  E.血清IgG测定

  34.在免疫球蛋白测定中,检测阈值可达0.1mg/L的方法有

  A.散射免疫比浊法

  B.酶联免疫吸附法

  C.免疫胶乳比浊法

  D.以上3种方法均可

  E.单相免疫扩散法

  35.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常用的分层液是

  36.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抗原A时,固相载体的包被物是

  B.未标记的抗A抗体

  D.酶标抗球蛋白抗体

  37.酶免疫技术中的酶结合物是指

  C.酶标记抗原或抗体

  D.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

  E.酶与底物的结合

  38.酶免疫技术中最佳工作浓度的选定常采用

  C.酶标记物稀释法

  39.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

  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

  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

  40.Coombs试验的主要用途是

  A.检测不完全抗体

  B.检测不完全抗原

  C.检测IgM型抗体

  D.检测IgE型抗体

  41.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每次测定时

  A.必须同时制作标准曲线

  B.可采用不同批号抗血清制作的标准曲线

  C.以沉淀环大小报告结果即可

  42.单向琼脂扩散法的检测敏感度

  A.不高,检测时间长达48~72小时

  B.高,检测时间长达48~72小时

  C.不高,检测时间仅需12小时

  D.高,检测时间仅需12小时

  E.高,检测时间为2小时

  4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复发的实验室指标骨髓涂片中

  A.原始细胞大于5%

  B.原始细胞小于20%

  C.原始细胞大于20%

  D.原始细胞大于30%

  44.下列哪种疾病外周血涂片不会出现幼稚细胞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一般不并发骨髓纤维化

  B.原始细胞电镜PPO阴性

  C.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

  46.下列哪项不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

  B.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C.骨髓有局部造血灶,伴巨核细胞增生活跃

  D.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增多

  E.白细胞,红细胞形态正常

  47.瑞氏染色时,血涂片偏红,调整染色的方法是

  A.增高缓冲液pH

  B.降低缓冲液pH

  C.与缓冲液pH无关

  48.用显微镜计数白细胞,低倍镜下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数分别是24、24、25、27,该份标本的白细胞数量是

  49.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呈靶形,下列最有可能的是

  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50.关于血细胞计数误差来源,不属于偶然的误差的是

  B.稀释倍数不准确

  D.计数板刻度误差

  E.计数时未充分混匀

  51.下列有关于溶血性输血反应,不正确的是

  A.常见于血型不合的输血

  C.多在输血时发作

  D.由巨噬细胞造成红细胞破坏

  E.常出现血红蛋白尿

  52.与血涂片制备厚薄无关的因素是

  53.下列不引起血沉增快的疾病是

  E.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54.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55.不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加的疾病是

  C.急性链球菌感染

  56.粪便显微镜细胞检查,正确的是

  57.黑色粪便见于服用以下物质,但除外

  58.Rivalta试验沉淀的蛋白质主要是

  59.CSF采集后放置时间过久,可出现以下变化,但除外

  D.葡萄糖含量升高

  60.浆膜腔积液常规检验中,特别有助于对渗出液诊断的是

  61.精子计数稀释液中的重碳酸盐的主要作用是

  62.同生殖功能有明显关系的精液LD主要是

  63.“少尿”是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

  64.尿液中白细胞明显增多见于

  A.急性肾小球肾炎

  65.适宜用于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值为

  66.夏季从留取尿标本后到完成检验的时间应为

  67.深黄色尿提示尿中可能含有

  68.患者,男性,22岁,头昏乏力,鼻黏膜及牙龈出血1周。化验:WBC42×109/L,Hb85g/L,PLT23×109/L,血片中有幼稚细胞。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早幼粒细胞21%,POX染色阳性,α-NAE染色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确诊为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是

  69.患者,男性,40岁,因发热就诊,Hb90g/L,WBC125×109/L,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10%,中性晚幼粒细胞1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30%,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2%,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3%,PLT295×109/L,NAP积分为0分,该病例最可能诊断是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70.患者,女性,40岁,发热,牙龈出血伴月经量增多两周就诊,体检:39.2℃,贫血貌,浅表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肋下1cm,化验: Hb72g/L,WBC32×109/L,PLT2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92%,为明确诊断,通常宜首选下列哪项检查

  A.血细胞化学染色

  B.染色体核型分析

  C.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

  D.分子生物学检查

  71.某黄疸病人,尿胆原检查(+++),尿胆红素阴性,Ham试验阳性,应首先考虑的是

  B.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

  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慢性活动性肝炎

  72.琼脂糖电泳时,从阳极至阴极LD同工酶区带依次为

  73.某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74.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K+时所用的电极属

  E.缬氨霉素膜电极

  75.不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为

  E.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76.不属于连续监测法中干扰因素是

  A.样品本身含有与化学反应有关的酶

  B.工具酶中混有杂酶

  C.样品中某些代谢物或药物的干扰

  D.分析容器的污染

  E.自动生化分仪的类型

  77.下列哪项不是血药浓度免疫学测定的技术

  A.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78.下列哪类方法不属于吸收光谱的测定

  B.荧光分光光度法

  C.原子吸收光谱法

  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二、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同使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每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79~82题共用备选答案)

  A.酸性磷酸染色强阳性

  B.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增加,有较多环形铁粒幼细胞

  C.糖原染色积分值增高

  D.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E.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酶活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与下列疾病相符合的细胞化学染色

  7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80.毛细胞白血病

  8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8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83~8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纤维蛋白肽A测定

  B.骨髓细胞学检查

  C.血小板抗体PAIgG检测

  D.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E.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测定

  对下列疾病检查有意义的试验

  83.血小板无力症检查

  84.甲、乙型血友病检查

  85.有利急性白血病的确诊

  86.用于DIC的早期诊断

  (87~89题共用备选答案)

  应选用的抗凝剂分别是

  三、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所有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90.血气分析仪能直接测定的指标有

  91.室内质控中,连续5次测定结果在均值的同一侧,则

  A.称为“连日定向改变”

  B.称为“连日倾向改变”

  92.厌氧菌标本的送检方法包括

  B.无菌小瓶运送法

  D.大量液体标本运送法

  93.常用的荧光染料有

  B.异硫氰酸荧光素

  C.1二甲氨基蔡5磺酸

  94.关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可以检测抗原或抗体

  B.易出现非特异性荧光

  C.敏感性较直接法明显提高

  D.用一种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能检查多种以球蛋白作为抗体的复合物

  E.需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查

  95.关于间接血凝试验,错误的是

  A.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凝集

  B.红细胞呈++凝集为滴度终点

  C.根据凝集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

  D.以+++凝集的标本稀释报告试验结果

  E.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不凝集

  96.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97.下列哪项是可作为确证溶血的证据

  A.血清结合珠蛋白减低

  B.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阳性

  D.血浆游离红蛋白增高

  E.结合胆红素增高

  98.下列有关过碘酸雪夫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缺铁性贫血时PAS反应明显增强

  B.淋巴细胞系统恶性增生时的积分增高

  C.反应形成的红色的深浅与细胞内的乙二醇基量成反比

  D.不典型巨核呈强阳性反应

  E.霍奇金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

  99.出血时间延长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00.下列哪些是网织红细胞计数常用的染料

【2001年检验技师资格考试试题(专业实践能力)】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蛋白浓度测定步骤 的文章

 

随机推荐